《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万园枫

【同读一首诗1期】寺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9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茨维塔耶娃之痛 于 2014-9-19 10:20 发表
许多人拜神佛,是出于实用的目的,而非宗教情怀。对此,作者在头二节已有揭示,因为没有现实需求,所以“不需要”。

但是“你”的出现,把“不需要”瞬间转化为迫切的需要,“你”的地位甚至在妻子和母亲之上。“ ...

嗯,很好的探讨,言之成理。
我觉得“你”就是“你”,介于可虚可实之间的你。假如真的为某一姑娘而动念,文本依然可以在矛盾中成立——但我思考的方向是成立之后的文本价值:普世意义的悲悯情怀会严重受损甚至荡然无存。也就是修庚兄所说的“第三层:不见此女,不走神道。待走神道时,已为女色倾,恰远了神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9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4-9-19 10:36 发表

嗯,很好的探讨,言之成理。
我觉得“你”就是“你”,介于可虚可实之间的你。假如真的为某一姑娘而动念,文本依然可以在矛盾中成立——但我思考的方向是成立之后的文本价值:普世意义的悲悯情怀会严重受损甚至荡 ...


对于“你”,我也倾向于虚指。我个人更愿意将此诗解读为某种现实的讽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9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茨维塔耶娃之痛 于 2014-9-19 10:52 发表


我个人更愿意将此诗解读为某种现实的讽喻。

对,这个文本也有讽喻的指向,尤其前半部分。只是因为结尾结的非常正面,所以我还是更愿意强调它的肯定性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9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1、看了各位的看法,想起了我十几年前的观点:对一个人,一部作品,一件艺术品认真的善意的批评是对一个人(作品)的最高奖赏。
大家的观点对我启发很大,收益匪浅。
再次感谢。

2、最后一节的是歌词吗?是。汪峰的《你是我心爱的姑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9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围观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9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4-9-19 23:45 发表
先围观一下

你无论如何是要说几十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0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来凑热闹,在上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0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跑动的狮子 于 2014-9-19 15:34 发表
1、看了各位的看法,想起了我十几年前的观点:对一个人,一部作品,一件艺术品认真的善意的批评是对一个人(作品)的最高奖赏。
大家的观点对我启发很大,收益匪浅。
再次感谢。

2、最后一节的是歌词吗?是。汪 ...

问好狮子。
1、有空也说说,交流交流吧~~~
2、是否意味着那个姑娘是虚的,“你”就是“我”愿意为之起意的任何一个?作为读者,我们对作者的创作初衷还是很有好奇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0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4-9-20 00:03 发表
明天来凑热闹,在上班

好的,几点,我也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0 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1、这首诗贴近生活本身的呈现是否使得我们在阅读中更加容易进入和寻找自我?这是否也是一种写作启示?我们写的向度如何确定或抉择?

我觉得吧,一首诗只有“表现什么”和“怎么表现”这两个问题,贴近生活与否,这是选材问题,不能和“容易进入”或者“容易接受理解”划等号。材料选好了,还要看作者用什么手法去表现,还要看作者是否有坚定的执行力,就像国家政策,上面下来是好的,到了下面,执行时变样了,老百姓就会看不懂政策。这个比方不一定很恰当,但在写作上,确实存在执行力的问题,有的作者,想法很好,但写几句就走样,变味了。所以,有好的素材,还要有好的表现手法,好的表现手法,在我看来,就是坚定地贯彻一种创作,或写作思路,不要摇摇摆摆,更不要胃口太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0 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换句话说,素材和语言,什么也决定不了,用很生活的情节画面,用很朴素直白的语言,也一样可以写的让读者看不清,看不懂。也一样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效果,就像现在的公积金,它已经变成了一些贪官污吏的提款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0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2、这首诗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您是否认同对现代性的感受理解和把握决定着呈现的方法?

个人认为,这首《寺庙》,语言整的不是很舒适,比如这两句,“我的妻子”。“连按摩都没有过的男人”。不好,就是坏的,坏的,就很难谈得上“特点”。

语言当然应该具有时代特征,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影响着我们对语言的选择?很不好讲,一般的作者,基本是以跟为主,但盲目性太大,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跟主流媒体,目前来说,新生的语言都来自于它们,而不是新诗,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我感觉有点脱离主流媒体,或者脱离现实,所以,虽然认同新诗应该写出现代感,应该在语言和表现方式上有所创新,但不能为新而新,如果那样,我们就不是在写诗,而是在研究诗,研究诗的后果是,新诗会脱离语言和社会大环境,绝尘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0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3、这首诗的后半部突然一转,其内在和指向,您是如何理解的?

我觉得,条件还不够,转的我似懂非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0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4、霜儿说:“如何为诗?浸淫其间许多年后,看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一种,绞尽脑汁技巧翻飞是一种,煞费苦心究其理论学说是一种……所谓大道无形,还有一种写法是笔随心走,宛如一杯白开水,不造作,不刻意,不讲道理,但一切自在其中……”
    以《寺庙》为例,此说法是否成立,您怎么看诗歌写作?

应该说,各种条件都能成就一首诗。素材,语言,手法,就这三样东西,也可以创造出各式各样,具有个性的诗篇来,你可以天然去雕饰,也可以浓妆重彩,可以古典高雅,也可以肆意泼辣,当然,写来写去,个性是最重要的,此外,就是纯正的问题了,拿唐诗来说,绝大多数我认为都是诗味纯正的,今天的新诗,则大多数味道不正,这是追求个性化的必然结果,就像我在回复逼割老大的帖子里所的一样,如果你能靠炒股(或者开公司什么的),就没有必要去开洗脚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0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感谢花土,今天突然有事,估计要晚上才有空,明天又要忙一个白天,我晚上来和你交流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3 13: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