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457|回复: 26

五律/山中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7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山中行


春气千山外,东风约雨来。寒随花信走,雁带野云回。
曲径竹孙动,荒亭蟢子獃。林深归路滑,隐隐泛青苔。
发表于 2004-3-8 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山中行

春气从山外来,来时还带着雨!思妙。
发表于 2004-3-16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山中行

建议严肃 兄找一本谈格律的书读一下,如王力的“诗词格律”。
另外,斑竹们也应在“藏书阁”中存放这一类书籍。
 楼主| 发表于 2004-3-22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山中行

看来严肃先生对诗词是比较认真的,故做些解释:
起句平仄平平仄,律句,首字作平声还算不上拗,故无拗救之说。
第五句仄仄仄平仄为仄仄平平仄的拗式,可用下句救,但也可不救。
另外,我觉得现在谈诗词改革的多,对格律诗能宽算应尽量宽之,特别是所谓拗及拗救,只要符合格律的大意,小拗可以一概宽容的。以我来说,不般不太在意小拗,甚至连孤平这样的句子也看的很开,不刻意去避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3-23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山中行

严先生好!
怎么说呢,是片面?还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还是不能融会贯通?
请先生有时间还是到本板“藏经阁”多看看,会有帮助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3-23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山中行

[这个贴子最后由清风冀在 2004/03/23 12:41pm 第 1 次编辑]

你读的书再多,决对不可能有“藏经阁”书多。
另外,叫你读书并不是坏事,最起码你可以找到更多反驳我的依据,何乐而不为呢?
你的观点中有许多偏见性的看法,争不出个所以然来。单就你的“近体诗,正因格律的苛刻约束,限制了人们自由抒发感叹。于是很多人就用词来表达”这句话来说便存在基本认识上的错误。词并非为突破格律而来,实是突破句子字数限制而来。词格律非但不比诗格律宽,反而因其音乐性比诗之格律严格的多,特别是小令。词中的很多句子是没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这就叫作“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这可是词的一般性特点。
 楼主| 发表于 2004-3-23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山中行

另外:
又想到了杨先生的所谓自由体诗。从诗歌演化的历史看,最先被打破的便是句子的整齐性,因为只有打破句子的整齐一致,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韵律变化,避免诗歌句子节构的单调性。而自由体诗洽洽反其道而行之,保留的正是被古我扬弃的整齐句式,而其连韵文这个最最基本的诗歌的要素也弃之不用,便离诗太远了。
诗歌的构成,韵律为第一要素。虽然有时候可以漠糊韵的存在,比如新诗中的隔数句押韵、多韵、最宽韵,但韵总体上还是有的。除韵律外,可以构律的东西还很多,比如节奏、比如轻重、比如清浊、但很多是为事实证明不适用于中国现代文字了的。比如节奏律和清浊律便被平仄律所取代,因为中国文字字声的演变由无平仄规律而到四声分明,平仄的分明使得其它构律要素都不重要,所以平仄律可以维持致今。是不是如此就应该永远固守下去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任何的突破都必须有条件,就象现有格律成熟的条件是四声的定型、平水韵的推出是由于北音的南进融合一样。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文改委颁布了新四声,从法律的角度规范了中国文字的声调。如今,四声(新)依然是中国文字的最大特点,如果构律不以最明显的特点构律,而硬要从其一般甚致极不明显处入手,这样的尝试是不太可能为大多数人认同并获得成功的。
文字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总的规律是由繁入简。中国文字也是如此,比如今天入声便基本消失了。如果将来的某一天中国文字的声调只剩下两种甚至一种,已经不足以构律,诗歌的律动性势必会因之而以其他更加明显的音韵特征取代。这便造就诗词改革的最佳契机,到时候你不想改怕也不行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3-24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山中行

你说的有的地方对,但提供的是对我的观点的支持,所以要谢谢你。
古无词谱,所谓谱是调子,即音乐。词或以前人词为谱。象今天所见的《白香词谱》类的正规词谱,出现的要晚的多:))
依音乐填词,多难:)))
此话题谈到此为止,恕不再复:)
发表于 2004-3-24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山中行

在下认为,诗必定要有突破,无论是语言还是格律。否则哪来唐诗?而格律也确实制约了诗的发展。放眼明清,有多少真正流传下来的好诗?
“今天的词谱,已经远远失色于古人词谱。原因有二:一是绝大部分词谱已失传。二是历代有很多填词人, 因词谱限制不能满足自己抒发情感要求,于是又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了词谱。
   总而言之,今天的词谱已逊色于渊源词谱。而今人填词,更是执意按自己的意愿任意修改。远远失去了词的含义。说句让人难以理解的事实,那就是今天的词,仿佛是远古的杂言而已,根本就谈不上是填词。”
词,原本是有曲而成的,况且所谓的词谱也是古人研究发明而得,并非一成不变。钥匙在现代人的手里,而不是古人。填词,你有曲可填吗?
在下说句不才的话,过分拘泥于古,叫做迂腐。
发表于 2004-3-24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山中行

相邀“春气千山外”,不请“东风约雨来”。妙!
发表于 2004-3-24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山中行

学习了!
此精贴名副其实!!
发表于 2004-3-25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山中行

在词中谈词与音乐的关系,是很微妙的话题。只看它的历史渊源,也能引起许多联想。词的祖先应是乐府,甚至更早的“风”,他们从没有脱离音乐。我从来不认为广义的词或长短句比诗发生的晚,只有四五七言诗才是整齐的句字;说词起与唐盛于宋,是忽略了它的发生期和成长期了。
词与乐府相比,词大概相当于流行音乐的地位,被政府采中了,就成了雅乐了。其实都是从民间来的。
北京大学的袁行霈先生论诗歌的源头说,有三:诗经,屈子赋,民歌-乐府。看来袁先生说点“源头”并不等于我们通常理解的“起源”,他说的源头或当换用“传统”一词。因为“风”即是民歌,而屈赋也有一个被许多人接受的说法,说屈赋即是从祭歌里变化来的。至于这“起源”是什么,朱光潜先生的“诗论”,另外闻一多先生的有关论述,都很好,可参。
发表于 2004-3-25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山中行

“创作诗歌,最好先弄清古汉语声律再作诗,那样或许对你有好处.别半瓶晃荡就急论诗歌理论”
要做学问,要研究,自然要深刻一点,透彻一些,要有墨水才敢写字。但是诗歌创作,在下看不一定要按照古韵吧。
发表于 2004-3-27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山中行

下面引用由清风冀2004/03/23 09:32am 发表的内容:
另外:
又想到了杨先生的所谓自由体诗。从诗歌演化的历史看,最先被打破的便是句子的整齐性,因为只有打破句子的整齐一致,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韵律变化,避免诗歌句子节构的单调性。而自由体诗洽洽反其道而行 ...
说的好:)
发表于 2004-3-2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山中行

下面引用由清泉石上流2004/03/23 10:28pm 发表的内容:
相邀“春气千山外”,不请“东风约雨来”。妙!
哈哈!评的也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9 09: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