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535|回复: 34

你认识感觉诗歌派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5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梅梅子在 2005/06/13 10:31pm 第 5 次编辑]

你认识感觉诗歌派吗
感觉诗歌派,我的感觉不是个小支流派,是个挺大的诗派。
中国诗坛好久以来,就形成了一种风气:有感觉就诗,不管好坏对与错。这种风气有些很大程度的成灾、成害了。而且,这种风气有进无退。
师父早就让我写这篇文章。我拖的时间虽然长了些,也写出来一些时间了。自己觉得有些生硬呆板,拖而没有贴出来。
一个朋友看过了以后也说,看你文章的人可能要困觉的。我给你改一下如何?
我当然是求之不得了。于是,他就把我文章中的:
瞎子感觉大象的腿是柱子;
虱子感觉大象的屁股是昆仑山;
蚂蚁感觉大象的肚子是天;
长虫感觉大象的鼻子是龙等等。给改成了大象的一屁、一尿,如下面文章中之类。
开始,我很不高兴:太垃圾语言了。后来一想,反正是网上讨论,也不是正式行文,先帖出来看看,反应不好再修改也行啊。如此,今天就这样贴出来了。
不过要声明一下,谁都决没有骂人和挖苦人的意思。
(一)感觉存在很大的不准确性。
如:局限性、偏面性、散点零碎性等。这种感觉对事物的认识都会出现很大的不准确性。
瞎子摸象的故事人人都知道;今天我也垃圾一次感觉感觉大象。
就以大象的一屁为例,不同的感觉者会天地之别。
瞎象的自我感觉可能是:卟卟,而臭、美。卟卟是听的感觉;臭是闻觉;美是放屁后浑身的感觉。
聋象的自我感觉可能是:臭、美,而不卟。不卟是听不到声的感觉。
苍蝇感觉的可能是只有:
好、香。
苍蝇是趋味而奔的东西。
屎克螂可以感觉成一句诗:
好、扫兴。
屎克螂是要有屎才乐的;光有臭气太扫兴了。
再拿大象的一尿来说:
被大象尿了的蚂蚁可以感觉成一句诗:
天瀑肆虐。
在这里,大象的肚子蚂蚁的感觉会如同天。
被大象尿了的长虫,可以感觉成一句诗:
天降龙恩。
长虫皮肤怕干燥,尿水灌顶也是施恩哪。
如果上述诸位,他们都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而且要感觉成大象的诗歌,会是些什么诗歌啊!
一个屁、一个尿却成了:美、好、天、瀑、龙思;离真实的大象有多远啊。这,是让人笑,还是让人吐?
(二)感觉还有选择性的大漏洞。
人们常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孰视无睹”这都 是客观普遍存在的事情。就以视来说,人的目光所视的物、景、场,好多好大呀,然而被人感觉到的却常常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感而不觉。把那些感而不觉的恶东西诗成最好,会让人们就是不动枪动炮,也会让人动嘴干架的。
(三)还有幻觉、错觉。
幻觉和错觉,有的是虚假、错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有的是以前感觉的零碎重现。这些东西,往好处说常常也是如同零散破碎的感觉有相同的属性。
(四)诗歌如果主体上来说是诗这些感觉,会是什么样子呢?
黄河一尿都不如,
中国全部是垃圾。
泛诗非诗口水诗,
大头朝下头拱地。
等等还有无病呻吟诗、无用诗、晦涩诗、有害诗,到处都是,充斥媒体。
恐怕现实中还真有这样的感觉大师吧?
许多人那样称赞“车过黄河”靠的也是偏狭的感觉吧?不是吗?
黄河万里悠游;
有冰泉叮咚,
雪域、蓝天,
高山源头;
有中上游的清水洁流;
有中下游的黄龙金波;
有壶口的喷云吐雾,
加上龙吟雷吼;
黄河入海口,
三百万亩的旷野草地,
芦荡苇花金龙走;
黄河之水天上来,
九曲十八弯,
奔流入海不回头……
从空间来说,这是黄河的全域;
从时间来说这还只是黄河的一瞬间。
还有,中华民族对黄河感觉了五千年啊,才有了今天中国人对黄河感觉性的飞跃-----黄河魂。这种黄河中华魂中,包括了尊严、敬畏,也包括了酸甜苦辣。如果只把其中的好精华拿出来,是不是这样呢:
养精储秀亿万年,
辗转反侧千百载。
跃出昆仑震天地,
翻动金躯入东海。
派风遣浪扑岸截,
银山玉峰两分开。
华夏风采未展尽,
四海龙王已惊呆。
然而只车过那么一地、一点、一瞬的感觉,就把中华民族对黄河的全面感觉变成了一泼尿。
类似这样的感觉不害人吗?却有那么多的感觉大师加以吹捧。这怎么能不让大部分中国人对感觉论又笑、又怜、又恨了呢。

发表于 2005-6-5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识感觉诗歌派吗

呵呵,感觉新鲜,与道有关!
发表于 2005-6-5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识感觉诗歌派吗

说得好。。。每个人都可以去做菩萨了。因为最没有感觉的就是活了千年的佛主;
空有一躯体,思想放何处?你恶我不惊。你怜我不哀。老婆有何用,破开本无心。。。。。吃饭干吗要屙屎,不如肚中自消化。省得禾苗闻了臭。。。。
借用一句:“不过要声明一下,谁都决没有骂人和挖苦人的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05-6-5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识感觉诗歌派吗

[这个贴子最后由梅梅子在 2005/06/08 03:37pm 第 3 次编辑]

二、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形象性。
(一)艺术到底是什么?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式。
艺术是意识,不能说它只是感觉的东西。感觉的东西是在飞跃成意识之前,它可以是从0.n%到99.9……%;其深浅程度相差太悬殊了。意识才有可能是感觉的大部分和全部。
所以,艺术不能只是感觉的东西。更更不能说感觉一点点就是艺术,更不能说是好的艺术。
(二)形象最大的特征是直观性。
直观性好像类似感觉,又不等同于感觉。
直观性应该具备相当的准确、清晰、明朗性。
直观性主体不能成了感觉的点、散、破、碎,虚、假、错误的东西。
艺术形象对人的感染与激发,具有先入为主性、生动鲜活性、强烈持久性;总的来讲,作用是极其强大的。艺术形象必须具有了事物最主要的,最显著的,最本质的,最招掠吸引感官的特征。
所以,对一个事物只有相当大程度的感觉了,才能把感觉变成为艺术形象;感觉少了、不到程度是不行的。
(三)艺术形象要有相当程度的深邃性。
深邃性是在相当部分的清晰、明朗前提下,又连接着无数诱人去挖掘的东西。这不同于隐晦和晦涩。隐晦、晦涩、过于蒙胧,是人为制造的;这种人为制造的东西,没有深邃的潜质,几乎难以让人感觉到;这种人为的臆造的所谓深邃,没有招掠吸引感官的拿手东西。
深邃,应该既有广度数量上的可供读者深入挖掘的潜力;更有深度上巨大的潜在性,这种深度上的替在性是理性、哲理。对诗歌来说,好多情况下是思想、感情的多样、深广、错综复杂性,具有思想、感情上的巨大容量性。
直观性不完全等同于感觉。
如果没有上述这些特性,艺术不可能强烈的吸引人。任何艺术品只要是诞生了,都不可能还是地心之物;否则,这个艺术品,一定是个市场极小的玩艺儿。
艺术的感性,应该是既清晰准确,又可以有一点的蒙胧、模糊性。就是这种特性,那也是部分艺术,也不是所有的艺术都必须有这种特性。
而深邃性却往往是最佳艺术品不可缺少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6-5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识感觉诗歌派吗

下面引用由轮回的泪珠2005/06/04 10:01pm 发表的内容:
说得好。。。每个人都可以去做菩萨了。因为最没有感觉的就是活了千年的佛主;
空有一躯体,思想放何处?你恶我不惊。你怜我不哀。老婆有何用,破开本无心。。。。。吃饭干吗要屙屎,不如肚中自消化。省得禾苗闻 ...

握手,欢迎参加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05-6-5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识感觉诗歌派吗

下面引用由孤云独闲2005/06/04 05:34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感觉新鲜,与道有关!

欢迎参加讨论。
说实话,感觉诗论现在算不算成派了?俺是拿不准的。
不过,已经成风,成为有害诗歌的一种风恐怕是真的。
所以俺以为有必要进行讨论。
这里全没有指谪初学诗,写不好诗那些人的意思。
典型的感觉诗者,他们几乎只承认感觉诗,不是他们的有点感觉就诗的所谓诗,他们是不能容 ,是要反对的。
发表于 2005-6-6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识感觉诗歌派吗

下面引用由梅梅子2005/06/05 03:59pm 发表的内容:
欢迎参加讨论。
说实话,感觉诗论现在算不算成派了?俺是拿不准的。
不过,已经成风,成为有害诗歌的一种风恐怕是真的。
所以俺以为有必要进行讨论。
...
很多人都认为诗是人主观情绪的产物,却往往去追求很多客观的东西,甚至想超越自我,超越物外,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恐怕没有几个人弄得明白!
关于诗论,我看大多数反而成了诗的桎梏。感觉关心理论的人也不是很多。
(妄言了)
发表于 2005-6-6 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识感觉诗歌派吗

梅梅子辛苦了~~~~~~~~~~~
欣赏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5-6-7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识感觉诗歌派吗

[这个贴子最后由梅梅子在 2005/06/08 03:41pm 第 1 次编辑]

四、艺术不能没有理性的闪光性。

上面说的好多特点都是属于理性的闪光点。
理性是管艺术是非、真伪、对错的。
理性是维系与支撑艺术的筋骨。没有理性筋骨的艺术,可能成为枯落一地的破烂花瓣;甚至是花瓣垃圾化后的污浊之物。
说不太准,诗歌的艺术闪光性,是不是应该决定于,作者对事物感觉的深广量度和真伪正误度,是感觉的飞跃,不一定是决定于感觉思维。
如果要说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各种思维融为一体的综合思维。恐怕单一、单项思维习惯的人,是比较难写出好诗来的。
深邃性常常是理性的表现。
 楼主| 发表于 2005-6-7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识感觉诗歌派吗

[这个贴子最后由梅梅子在 2005/06/20 04:17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孤云独闲2005/06/05 04:52pm 发表的内容:
很多人都认为诗是人主观情绪的产物,却往往去追求很多客观的东西,甚至想超越自我,超越物外,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恐怕没有几个人弄得明白!
关于诗论,我看大多数反而成了诗的桎梏。感觉关心理论的人也不是很 ...

赞成你的看法。
关于无我,也说几点初浅的看法:
之一,无我常常是人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每个人的实践中都会遇到:
爱之刻骨铬心,
吸毒后的高度兴奋,
舞迷的迷而飞旋中,
攻关攻坚的决胜中(久思后灵感的突破来临),
比赛中得冠军的兴奋中,
被极度崇拜、敬仰者的施恩,
追星者、球迷者在现场的激动中,
等等。也就是人不知道自我了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
如果能把无我的一种心理体验,用诗歌的语言形式极好的表现出来,这种诗歌才能有无我的功效。
多数诗歌作者写诗的体验是达不到这种状态的,
有很深的体验就不错了。
有这种体验的人,不一定能诗出来。
诗出来的诗歌不一定能让读者也进入无我状态。
如果能把有同样体验的读者也引入这种状态的诗歌,
那就是好好好的诗歌了。
无我之二,
无我是不是一种诗歌的表现方法。
有的诗歌技法能不能挂上无我的边 。
诗歌不言所诗之物,言它,
却能有不知多少倍的胜过言所诗之物的功效。
中国诗的比兴,还有象征。不过要比得好,象征得让读者感到似与好。
很多象征者,除了他自己知道他的那个象征之外,读者没有一点同感。这种诗比比皆是,有的作者就说读者没有水平,不会读他的诗。
这种情况有,如,西方人有西方人的象征景物,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象征景物;少视、不视、否定中国人的象征,只崇拜西方人的象征,就会让中国人不懂。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说,西方的很好,好于中国的,中国又不懂不一定是多数。相当数量的是完全否定中国,拿西方的不好代中国的好,甚至随心所欲的、不占边的胡乱象征,而让读者不懂。这可能是大量的。

发表于 2005-6-7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识感觉诗歌派吗

楼上这一贴
则需要加很多东西
而且很多是脑理学的内容~~~~~
仅供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5-6-7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识感觉诗歌派吗

[这个贴子最后由梅梅子在 2005/06/20 04:23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曙东方2005/06/06 11:26pm 发表的内容:
楼上这一贴
则需要加很多东西
而且很多是脑理学的内容~~~~~
仅供参考
这本来不是该 篇想说的内容.

关于无我之三
神化仙化常常是人生领悟的深透切。
感觉的神性化、仙性化常被人说成无我。
有的神化、仙化体验是真实的无我。这是一种对多事物的体验后高度概括的领悟,再用形象化的方法表达出来。
这是一种升华,在诗歌中的具体形象已经物似神非。我以为这是一种无我,举个很具体的例子不一定对,苏东坡的名句“高处不胜寒”。这是极形象的句子,字面理解就是一个小形象:人在高处难胜高处的寒冷。在诗歌中,它的意义超出其具体形象的千万倍。大一点的,官场高位的冷酷是;小一点说,枪打出头鸟,高树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等都是高,都有不胜寒的境遇。高,有的是时空性的高,有的是自我感觉高,事实上的不高;寒,有的是来于外界的,有的是来于自己内在的。各种各样的高、寒和不胜的概括于一个小形象中。
这种小我的无限变大,靠一件事物的一点感觉不行,一件事物的全部深透的感觉也不行;是需要对无数事物、深透的感觉才能得来的。
佛教中的空、道教中的玄,这种神化与仙化有的就不一定是真正的无我,是虚和无。真虚、真空、真无不能造就艺术中的无我;这种东西不是难成形象,就是虚假不存在的形象,真真虚假不存在的形象,不会有人领悟,当然也不是艺术。
有的诗者搞这种东西,想让读者胡猜;人们不愿胡猜,就搞出一成套的高人式的理论,为自己拔高。


发表于 2005-6-7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识感觉诗歌派吗

梅梅子好
理论
就得这么理顺
就得这么论证
欣赏学习
继续表扬一下~~~~~
发表于 2005-6-7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识感觉诗歌派吗

这一片挖得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识感觉诗歌派吗

四、感觉诗歌论的有害性。
感觉诗论最核心的主张是:片段、点滴,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感觉,写出来就是诗,甚至这样的诗是好诗。
再加上自我为中心,就成了我的所有感觉都是诗、好诗。
这种诗歌论,不管怎么变化,叫什么名字,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从骨头到肉,从整体到每一个细胞,都极极强烈的彰显着极端的个人主义、极端的自由主义、极端的唯心主义、极端的自我为中心。
扒皮看本质,就是:
诗,
我的什么(只要是感觉到的),
都是诗、好诗。
诗吧,诗吧,
其它什么都可以不管不是。
也许,
还没有一个感觉诗歌论者,
这样说过。
就算是梅子的专利吧,
是梅子对诗歌现实的概括。
有了这种诗歌主张,
再有了一些奔这种主张的诗者,
就有了中国现实中诗歌的一切。
不是吗?尽管大部分诗者自己并没有声明他们是这种诗者,而很多人正是这样或近于这样做的。
(一)泛诗、非诗盛行:有点感觉写出来就是诗,人世间还有没有感觉的人吗?不顾不要理性,只要感觉;事物的理性标准被消解或基本被消解了;诗歌自身的理性标准也被消解和基本消解了。就出现了什么都是诗。
(二)晦涩、难懂诗成了好东西。
本来是感觉不深不透不到位;本来是瞎子把大象感觉成了柱子后的所谓的大象诗歌;这种诗除了瞎子自己所谓的懂,别人谁会懂啊?于是,瞎子反而成了有特殊诗歌天才的人;如此,晦涩难懂又是应该的,又是好东西了。
(三)垃圾诗、害诗成了合理的东西。
我的什么都好,社会的成了多余的了;甚至成了制约“我的”,成了不好了。是非好坏、利与害等都以自我为标准;如此这般,损他人、害社会的有害诗,怎么能不泛滥?
(四)让诗歌走向小数人。
任由这种感觉诗发展下去,诗歌必然让多数人不接纳、不容,只能向那些脱离多数人的少数人发展。这种诗歌命中注定了是没有前途的。
感觉诗的社会实践,是不是已经作了回答啊:
开始人们以为是好事呢,不少人争相试试,于是出现了感觉诗的假象类似繁荣;日子稍久,多数凑热闹的感觉诗者就自动退出了,走向下坡。而那些感觉大家们仍给自己找理由,他们不说他们的感觉诗歌只能是少数人,却到处鼓吹诗歌就应该是少数人。
是的,诗歌在历史上曾经是少数人的高贵和荣耀。然而谁能否认,今天的少数人,已经不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上层统治者、富人、文人等那样的少数人了;而多数是一些偏斜癖、怪异者。这种少数人不光是人民大众不容不接纳;官僚政客、富人、文人也不容、不接纳;最后把诗歌推向少数人的死胡同。
等等。除了上述,要说的话还能说出一些条的。
可以结论了吧?
艺术本来是感觉性很强的形象之物,有人把这种感觉特性简单化、极性化;再套到诗歌头上,谬误出来个感觉诗歌风气。实践是不是已经证明,这种感觉性太过、太单一的诗歌风气对诗歌是有害的。
人们真想为诗歌做点贡献吗?那么就从极端感觉诗歌论的误区里走出来吧。
嘻嘻,不知说得对不对?说错了大家批就是了。触着、挂着谁了,向大家说声对不起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 10: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