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574|回复: 27

读诗习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3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诗有方法吗?开始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能就有一千种读诗方法,试图去归纳它很显然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如果把“方法”,换成“习惯”,这个问题似乎便有值得一聊的地方了。读诗习惯,我们能了解到多少呢,一些诗论集作者,平时有过交流的诗友,实在寥寥无几。所以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似乎也只能局限在少数几个人的范围。这里我聊两个人,一个自己,一个快快,聊的不好,请多多包涵。

我的读诗习惯过去一直不稳定,从偏爱经典,到偏爱某某,到偏爱某一类型,到乱翻乱读。从偏爱词藻,到偏爱情境,从偏爱虚写,到偏爱实写,又到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等等。从逐字逐句细细品味,到好读诗不求甚解,又回到读字读句。从偏爱偏爱作者人生轨迹,个人诗史,到偏爱诗歌传承脉络顺序。从偏爱婉约到偏爱豪放,从偏爱情诗到偏爱田园诗,从偏爱新诗到偏爱古诗等等。读诗习惯会变,变的原因是喜好不同。总的来说是走到哪里读到哪里,很难对喜好和习惯进行总结,自然,个人喜欢对他人基本是无意义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互通。
要之,我现在是怎么读诗的呢?过去对读诗有很强的欲望,一度曾以读诗为志,现在有空有心情就读读,没有就刷刷视频,看别人下棋,学两招视频编辑。有限的阅读,古代诗歌随遇而读,瞎猫寻死耗子。新诗方面,有加微信诗友和百度推荐。
,偶尔逛论坛。因为数量少,习惯日趋平稳,有两个字可表达,速读。

速读,不再去想这想那了。感觉是什么,就是什么。经常是读了跟没读一样,但并非是一无所获,有时候读了一下,会想写。要有光几首是在读了某微友的诗之后写下来的。不过我的是我的,和微友的没有多少关系,两者之间可能有某种呼应,这就要另开新篇才能说清楚了。

我为什么读诗,是因为有所助益,写诗纯粹是宣泄,助益也是有的。年轻时,思想比较简单,人生社会世界好像也比较简单,当然这只是误会。五十知天命,人生,社会,世界显得更复杂了,挫败感越来越强,怎么办?躺平,不读书不进取放任自流,还是困兽犹斗,不妥协不放弃与命运顽抗到底。不管怎样,人活着仍然要做很多选择。生活很无趣,这逼迫人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要去选有趣的东西,才不至使心态过度失衡。

读诗是为自己,写诗也是为自己么?我说不好这个问题,我写诗没什么目的。写完随手一扔,想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
我在朋友圈写,写完扔到坛子代为备份。

快快对花土,应该说很熟悉了。花土来了,快快很少不捧场。他了解我大概就像了解自己的鞋子袜子。花土熟悉解快快,就像熟悉自家的桌子凳子。尽管如此,要实现互通,还是远远不够的。
快快的读诗习惯,我的了解仅限于挑战。以下如果聊得不对,是极有可能的。
我们两个人的共同点很多,比如新诗旧诗皆爱,政治八卦通吃。一个文化背景里,一个政治体制下,泡一个坛子,共同语言多了去了。但是,不同不通的地方还是有的。快快有一个读诗习惯,这里我给取了名叫,“诗歌脉络导引”。比如快快在〖要有光〗里做的分解。首先抛开这种分解做的成功与不成功不谈,一首诗,于外是文字模块组合,于内是思维链路交接,当然是可以拆解的。问题在于,拆解之后能获得什么?是能分析诗歌表达上的有效还是无效,高效还是低效?还是能帮助他者进入诗歌破解诗歌?还是单纯作为验证诗歌与诗歌理论的方法?如果是一,心读即可解决。如果是二和三,这种引导与验证效能是否存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啊。这一二三都无足轻重,要紧的是,一首诗如果是一个活体,它能不能拿来解剖?

在论坛,在诗歌群,过去我也做过很多这样的解剖,目的是为学习研究探讨诗歌。这是混论坛后遗症吧。写诗读诗常讲感觉的敏锐性,如果不能感觉到一首诗是一个活体,不能对它进行如此这般操作,说明感觉已经迟钝了。论坛生活是现实生活的一个板块,很小,能学习到很多东西,但也很容易让思维僵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僵化对感受诗歌来说是致命的。当然,新诗很难完全被读懂,很具有挑战性,面对一首血肉诗,贸然动用手术刀,多少不太明智吧。


2023/10/12/HT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23-10-13 12:52 编辑

一首诗,自己感觉写的惊天动地,读的人可能完全没有感受,这是很正常的。原因也简单,别人读字,无法和作者的生活,思想情感建立联系。抒情,哲理,言志,等等诗歌,前人写的太多了,比如写月,我们很难再组织新语言写出更有味道的诗来,田园,乡愁也是,在乡下半辈子,离家一百次,仍然很无力。新诗无可奈何,矫情吧,矫情不起来,揭伤口吧,不愿意,诉苦吧,没那必要,怎么办?勉强写,只能欲言又止,写一半,藏一半,要建立古诗那种写读范式是不可能的,结果就是,你写的很动情,读者基本无感。

在无感的情形下,诗歌语言的表达有效性,表达的好与坏是无从谈起的,现代新诗表达越来越小我化,各种手法隐蔽性更强,作者越来越刁钻,读者越来越懒,人际关系的淡漠,生存体验变差,都在撕裂新诗,要新诗的命。

最早的诗歌肯定是写实的,然后慢慢发展出虚写,然后是虚虚实实,写诗无非就这三种写法,因为起点低,我是偏好写实的,用到修辞也尽可能轻量化,其实手法也好,修辞也好,都是不难理解的,诗歌最麻烦的是跳跃。现代人碎片化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知识碎片化不可避免会加重这种跳跃处理难度和理解难度。我相信,多数人的跳跃通常是自然的跳。而且越靠近自然写作状态,越跳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3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诗没有方程式,完全在于个人的世界观和审美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3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自己写不对,为别人写也不对,为诗歌写更不对,为那美好写可能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3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切入点,文本是解读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3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诗如果是一个活体,它能不能拿来解剖?

这个问题问的好。先给予肯定,你写诗已经进入了一种享受写诗的这一过程了。值得注意与敲黑板的是,享受写诗的过程,而不是神经质的发泄。这是很有趣的一个问题。其中也包括我们写什么,读什么,怎么读。
不过我可能今天没时间来讨论这个问题了。寻求有空来聊聊我们的自我阅读与自我解剖,的残酷与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快快. 于 2023-10-13 17:18 编辑

一首诗如果是一个活体,它能不能拿来解剖?

读书也好,读诗也罢,首要是个人的,个人的感受的接触面,个人的感官与心灵体验的碰撞,其次才看能不拿来剖一剖,析一析。
拿来剖析的东西,第一层次是正常的,基于结构,空间,张力的形式正常。第二层次不同的个体能明显看见,感受到基因强势突破的(基因病变的。断裂的。粉碎性骨折的,不至于内核坍塌仍有可塑性。)

花土问一首诗如果是一个活体,它能不能拿来解剖?这一问是有趣的,其剖析诗歌的真相也是残酷的。我个人认为真正的诗本生就是活体,思想的活体,只不过诗是基于肉体而产生的思想活体,可穿越时空,抵达很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所属的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还有那些世界文化瑰宝都跨越了时空,地域在我们学习并继承的文学基础与人文风情。我个人这样认为诗是一个活体,这样能理解吧?嗯?

如果把这些思想换成人,对活体进行解剖,从人道主义上来说是不人道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剖析一个思想下的产物,有时候比肉体更残忍。它能让人的肉体与灵魂都无处安放,甚至真正的那叫一个死无葬身之地。这就是后来人说的民族的根,民族的魂,才有了我们需要的民族的复兴。

有没有那个组织这样对正常的人这样干呢?有的,日本731部队就是这样干的,于是大量的活体一系列实验就出现了。同时这些惨绝人寰的活体实验让一头沉睡的东方雄狮觉醒了。

从此我们教科书里出现人体水分占百分之八十。只不过在人家731部队内部文件里,他们就人体占比水分按年龄段划分更详细。

731不仅残忍的用活体中国人、朝鲜人、联军战俘进行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的效果实验,更是进行过大量反人类的研究,例如人与马血互换、人畜杂交、病菌对胎儿的影响、人体四肢互换等等。还有前苏联臭名昭著的伊万诺夫人猿杂交实验,从人道主义去讲都是违背人性,良知的实验,自然也必须遭到憎恨与谴责。
但是所有的研究成果除了那些负面的影响,后来的心脏塔桥手术,器官移植,以及治疗不孕不育等,医疗的方方面面,科技的突飞猛进都来自这些可可憎的实验��

诗歌也是一样,剖析是把作者的生活的肢体语言,思维的活跃氛围通过超强度语言压缩变形后,一一给拆分。这个拆分的过程极为残酷。就好比一个从未见过面的人,第一次站在你的面前,你强行给别人扒了衣服,还把人家按在椅子上,给人家画像。这一过程是难堪的。

如果在这一过程中,你只画了皮囊,必定不出彩,如若画了“骨”——神韵。这张人体画流传下来,并让后人觉得有用。我们的评判又是什么?这时候的评判就是矛盾的。当然我这个比喻是不能与日本731部队干出来的事比较的。他们是历史的罪人,侵略他国的罪人。无论那些实验给后来带来什么,他们的罪行滔天,不可原谅。

我们鼓励别人这么做?显然不合适。所以这个时候人们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种两难是基于道德标准与人性的扭曲态度的。

从政治层面看,诗歌不能离开政治背景,记录美好没错,向往美好没错。如果身在叙利亚,巴勒斯坦这样常年分争的国度,我想问美好从那里记录起?从出生就在这样的国度的话,恐怕连梦都难得有美好出现。
所以诗歌需要个体,也要环境,还要生活,工作统一后的产物能体现那个时代。浪漫题材也好,现实写诗也罢,支撑点,与发射点,在诗歌的空间构建,内核稳固决定了张力的输出能量。

花土:(快快有一个读诗习惯,这里我给取了名叫,“诗歌脉络导引”。比如快快在〖要有光〗里做的分解。首先抛开这种分解做的成功与不成功不谈,一首诗,于外是文字模块组合,于内是思维链路交接,当然是可以拆解的。问题在于,拆解之后能获得什么?是能分析诗歌表达上的有效还是无效,高效还是低效?还是能帮助他者进入诗歌破解诗歌?还是单纯作为验证诗歌与诗歌理论的方法?如果是一,心读即可解决。如果是二和三,这种引导与验证效能是否存疑。)

快快:去解析一首诗,不是每个人的诗都在解析之列。我个人其一会选择包容性很强,其二从诗中可窥见作者本人内心强大的;其三才是作者的作品选材,符合当下可以一聊的话题,第三个因素与我个人以前的职业有着莫大的关系。
解析诗歌必定会更深层次的接触到作者的生活习性,是习性。还有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写作思想。

解析之后需要归纳些什么嘛?可以归纳,也可以不必,当然解析后是活体是需要归纳的,就像手术台上的人,是活的自然要缝合。死在手术台上了呢?死了为了仪容仪表也是需要缝合的,只是我这个人比较懒,往往懒得去归纳点什么,摊在那里,有人看,必定有自己的想法,无人观也就这样。或许,我那样读诗,本生就是错误的误导。
这种误导,来自于我自己浅薄的认识,强行的溯源。所谓的溯源:写作的第一现场切入(写作角度),写作的第二现场烘托(写作布局中写作环境的渲染与渗透),第三场收笔(写作思想与写作目的的释放收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3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第四维度

文|M.H.艾布拉姆斯  译|茹恺琦[1]


我们可以说,我们如果要制造出诗歌阅读的完整效果,需要让它的四个维度参与其中。首先是视觉维度,它提示你要将面前的印刷文本当作一首诗歌,而不是散文来读。它同时提供给你有关阅读的步速、暂停、休止、声调等方面的视觉提示。第二是当词语被读诵时发出的声音;或方其被默读时,在读者意识中被想象出的声音。第三是最为重要的一维,即你所听到的词语的意义。第四维度——几乎在诗歌讨论中被完全忽略的一维,是将构成一首诗歌的众多词语的语音发出的行为。



  我们极易忽略这样一个事实,诗歌如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有一个物理中介,一个物质实体,承载着它的非物质意义。而这一中介并非一份书写或印刷文本。物理媒介指人的发声官能所示现的发音行为,因为它制造了承载一首诗的语音。我们通过施以肺部不同的气压,震动声带或令其静止,改变咽喉与嘴的形状,并精确而漂亮地移动舌与嘴唇来制造这些声音。由此,可以说,一首诗歌的生理制造起于心脏之旁,止于脑际。这也是诗歌被认为是诸种艺术中最为本质,同时又在展现“人是什么”方面最为包罗万象而又极为微妙的原因。我想强调对一首诗歌的第四物质维度有所察觉是多么重要。持续一生的使用语言的习惯使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忘却了将一首诗歌付诸实在的口头活动—对为我们所感知的移动、形状、触碰的觉察,与执行这种活动时的口头姿态;而罔顾这些生理觉察与姿态,轻易略过它们而直达其承载的词语意义,会让诗歌脱离其躯壳。大声朗读诗歌的一个重要的益处是帮助我们通过强调其物质中介的可触性重新赋予它形质。同样重要的是,身体加之诗歌词语的口头行动即使在其处于并未被察觉的阶段,也能够以复杂而多样的方式确诠并强化这些词语所承载的意义和感觉,并与之交互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3-10-13 15:41
一首诗如果是一个活体,它能不能拿来解剖?

读书也好,读诗也罢,首要是个人的,个人的感受的接触面,个 ...

对诗歌的解剖,在诗歌技术分析中被称之为解构,一首诗歌是可以被解构的,至少可以打开这几个层面:
1、文本层面,这是作者的中文基础部分,会很清晰的看出作者的中文基本水平
2、立意方面,这是看作者想写什么,会清晰的看出作者的世界观
3、叙述方面,这是看作者的语言特质,也是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层面,诗意往往产生于此
4、美学方面,这是看作者的美学修养,也是反映作者对美的神度和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3-10-13 15:41
一首诗如果是一个活体,它能不能拿来解剖?

读书也好,读诗也罢,首要是个人的,个人的感受的接触面,个 ...

一首诗只要条件具备,是等同于作者本身的。或者说那里面住着作者的灵魂。比如李白的〖上崔相百忧章〗。李白加入永王,入狱,这里面有很多人做过各种解读。李白这一时期的诗能不能拿来解剖呢?我认为最好别动刀子,不管是出于对诗的好奇,还是出于对诗人遭遇的好奇,还是对历史的好奇。杜甫说,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李白一生够狼狈了,落下的尘埃没必要再将它掀起来。同样的情况很多,比如王维就伪职,杜甫和严武的关系。宋之问与刘希夷,比如岳飞与〖满江红〗,许多诗,解剖它必然触碰到诗之外的东西。当然这不是说诗不可以解剖,如果发现诗里面有某些神经组织,最好是换一种读法。诗里面的神经组织通常很容易发现,比如诗里面写到了“母亲”,“父亲”,有非虚构的人名,一读就能识别到的情诗。古人里面有很多是不太适合解读的诗,比如赠别诗,干谒诗,戏诗等等。
我在想,李杜为什么写诗,为什么从生写到死。是他们很爱诗非写诗不可吗?是因为写诗能带给他们红利?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这事没有一定,但有一个是肯定的,写诗暴露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暴露了他们的一些隐私。杜甫多体贴啊,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诗人最应该保护好诗人,诗人最应忌讳对诗人动刀是不是。诗人是最敏感最脆弱的是不是。诗人应该是最爱惜诗的是不是。
这样讲不是说诗人只可以爱不可以憎,不是说诗只可以捧不可以杀。我们在诗歌报完,有时候一天一首,一天一串,对这种诗,是可以随意砖头侍候的。如老盆现在,一年产不出几首,那是要爱惜的。读法,习惯则要相应转变。砖头刀子点赞吹捧他都不需要。
他要什么?我猜他什么都不需要。他还念着这里,他还在写诗,此外还有其他什么呢。
中国这个诗歌大国有很多讲诗专家,每日里头头是道唾沫横飞,以前我还很爱听,久了就厌恶了。这些专家貌似在为中国诗歌做贡献,实际不过以诗为生。不是说他们不爱诗不懂中国诗歌,我想说的是,这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专家关键的地方没弄懂,一首诗是一个活体,诗人写一首诗如果是分娩,这过程绝对是痛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3-10-13 16:01
诗歌的第四维度

文|M.H.艾布拉姆斯  译|茹恺琦[1]

我喜欢诗朗诵。摇头晃脑很减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4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土 发表于 2023-10-13 19:16
我喜欢诗朗诵。摇头晃脑很减压

周末好,要有好的播音员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4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3-10-14 07:35
周末好,要有好的播音员才行

大叔周六好。我认为播音员那种调调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讨论和剖析很透彻,带小板凳先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4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受教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13: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