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快快. 发表于 2024-5-30 18:02 从这里看到词构成语境,而这里的一组词本身就是语境。大多数时候汉字,可以单独成语境,指向在整体的语境 ...
滚轮子 发表于 2024-5-30 18:07 全解: 一个半小时,是90分钟,也是30分钟 三个半小时,是90分钟,也是210分钟
黑虫子 发表于 2024-5-30 18:08 当语言存在模糊性的时候,根据表达者需要,在前后增加语境限定,这也是对的。相似于英语中-ing、-ed之类 ...
滚轮子 发表于 2024-5-31 18:03 是的,模糊需要固境。 相对来说,目前很多作者缺乏的不是创造语境的能力,也不是缺乏让语境凸现的能力。 ...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4-5-31 18:06 也就是说,动词推动的意象,要达到成像的效果,不能越推越模糊,糊弄读者
滚轮子 发表于 2024-5-31 18:10 这是方法。更难的是在不同的认识人群中,找到一个通路。让他们人皆可读。而不是,只有“臭味相投”者才可 ...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4-5-31 18:15 这是一个共鸣问题,或者激发阅读者二次创作的问题,重点是你的结构需要成画,有可感之处
滚轮子 发表于 2024-5-31 18:25 诗人不应该总抱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懈怠态度,来创作诗。应该积极一点,以创作的初衷为力量,尽量达到 ...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4-5-31 18:29 在写作时,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对事物和情绪的呈现上,几乎是不会去想读者的,因此不会照顾到读者是否能接受 ...
滚轮子 发表于 2024-5-31 18:37 这个不需要刻意去想。诗有两种,一是为自己写,一是为更多人写。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4-5-31 18:42 我写诗,时常会迷走在文字中,好像既不是为自己写,也不是为别人写,就是在摆弄文字安排它们的秩序来表现 ...
滚轮子 发表于 2024-5-31 18:44 不管那种,都可以通透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4-5-31 18:46 恩,诗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滚轮子 发表于 2024-5-31 18:51 诗的通透和共鸣虽然有助长互推关系,但也不是一回事。共鸣是建立在群体识别之上。通透却超越了群体,它不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2-23 23: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