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29|回复: 38

蜗角蚊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2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25-7-22 08:12 编辑

蚊睫(增订稿)
文/柏桦

天下已再无什么新鲜事了
但世界总期待被重新发现
终于再次经过古人的眼睛
我们重新发现了蚊睫
皎然好心焦“蟭螟蚊睫察难知”
施肩吾好妖娆,在夜池畔,
他独自摘下了一根蚊睫
皮日休怪吗,他“必在蚊睫宿”

看印尼,谁抓住了蚊子的辫子?
看日本松尾芭蕉在沉吟
正值箕轮笠岛黄梅雨:
“我舍可摆席,端上小蚊子”

重回中国,除四害1958年7月
整个重庆市燃蚊烟、熏蚊子
再回到诗,谁为蚊子写下了传奇
诗人西川写下了《蚊子志》

如今避谶,练耳,都因蚊子呀!
某年冬天,我甚至听到过
一只老蚊子睫毛落地的声音
它多么空虚,它多么难知

它真的是独一无二的吗?
是的“蚊子的宝贵与独一无二
并不逊色于莎士比亚。”(博尔赫斯)
那宇宙密码中的蚊子呀!

注释一:“蟭螟蚊睫察难知”见皎然《七言小言联句》
注释二:施肩吾《赠莎地道士》:“池边道士夸眼明,夜取蟭螟摘蚊睫。”
注释三:“必在蚊睫宿”见皮日休《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
2015年9月30日


柏桦关于“蚊睫”的诗句,只是摘抄了一丢丢,古诗中究竟还有多少,谁也不知道。庾信《小园赋》有句,“陆机则兄弟同居,韩康则舅甥不别,蜗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蜗角蚊睫,白居易饮酒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蚊睫与蜗角,都是指微小的东西。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鹪鹩对鲲鹏,蚊睫对天隅,古人总是擅长对比,既体察入微,又热衷想象。
听不少人说过,古诗不适合写幽微的情绪,但我的疑问是,我们为什么要去探寻幽微?  还有一个疑问是,为什么我们只看到幽微,而看不到宽广?
柏桦这首诗正好回答了以上疑问,他开阔的视野,本身也在回答这个问题。

2025/07/22/HT

发表于 2025-7-22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很喜欢他的诗歌,太周全了,引用太多,没有现代诗的鲜明和灵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7-22 08:34
不是很喜欢他的诗歌,太周全了,引用太多,没有现代诗的鲜明和灵动

一个诗人的诗歌高度,要从整体去看。把诗人排成队,一眼就看出来了。灵动,飘逸,豪放,含蓄,高古,等等,只是诗的某一种特性,或曰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2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土 发表于 2025-7-22 09:27
一个诗人的诗歌高度,要从整体去看。把诗人排成队,一眼就看出来了。灵动,飘逸,豪放,含蓄,高古,等等 ...

感谢教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柏桦的诗非常鲜明。灵动,看各人怎么理解灵动。我看他很灵动。技巧非常多。语言,已臻化境。我读得少。不好具体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唠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忌打玄冥二老打不过,张三丰现场教张无忌太极拳,教完了张无忌还是挨打,因为他还记着那些招式,张三丰让他把招式忘了,之后张无忌把招式忘了,玄冥二老就不是他的对手了。所谓灵动,我理解的意思是,忘掉招式。返璞归真。自然而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2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特色是诗下面有一堆注释,诗里面有很多书名,人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2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7-22 08:34
不是很喜欢他的诗歌,太周全了,引用太多,没有现代诗的鲜明和灵动

他的用典是很多,但用的恰到好处,只能说明他自主学习能力在贯穿的运用中,也就是大胆践行中,这个很重要。对于一个诗人是否能成为大师这个环节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2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快快. 于 2025-7-22 17:52 编辑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7-22 08:34
不是很喜欢他的诗歌,太周全了,引用太多,没有现代诗的鲜明和灵动

还有,大叔不是经常说诗歌重在发现吗?他这首就是在讲发现的问题。

他这首的整体思想直直“回到事物本身”。为了这个思想他引经据典,阐述真正的发现不在于寻找新大陆,而在于以新的眼光观看熟悉的世界。当诗人将蚊睫置于显微镜下,他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自身存在的方式。在宇宙的无垠中,我们每个人不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蚊睫”渺小却又独一无二的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2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什么要去探寻幽微?  还有一个疑问是,为什么我们只看到幽微,而看不到宽广?


在宇宙的无垠中,最微不足道的存在同样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无论是真正的幽微还是广大,作为人的视觉目前都是很难的,但这并不妨碍人的好奇心和努力探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5-7-22 17:19
我们为什么要去探寻幽微?  还有一个疑问是,为什么我们只看到幽微,而看不到宽广?

庄子说,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用道家的思想来解释,大就是小,小就是大,大是阳,小是阴,人追寻真理,离不开大也离不开小,大小合为道,合为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5-7-22 16:22
特色是诗下面有一堆注释,诗里面有很多书名,人名

可以理解。信息爆炸时代,每个人接受的知识不会像古人那样,信息重叠很厉害。如果只写常识,就不需要注解了。那样也就和时代脱节了,和诗人自己的阅读,知识储备脱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25-7-22 18:18 编辑
滚轮子 发表于 2025-7-22 16:22
特色是诗下面有一堆注释,诗里面有很多书名,人名

引用是常规操作,注解,是负责任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3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5-7-22 16:22
特色是诗下面有一堆注释,诗里面有很多书名,人名

我不太赞同用典,至少是说明自己解释不清楚需要用典来助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25 2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