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247|回复: 34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6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品读鲁迅的《伤逝》




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总能发现很多至理真言,叫人铭记深刻,受益无穷。他的小说《伤逝》也不例外,信手可摘贴心贴肺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其中“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深刻道出了主人公涓生的人生观和爱情观,为他和子君的爱情走向悲剧埋下了深基,同时也给当今的我们深层的启发,不由为之自省。

《伤逝》是鲁迅惟一的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结构上前后呼应及叙述方式都比较习常化,但从语言描写和整个事态发展的完整性而言,确实令人钦佩。小说是以一种忏悔的心情,以手记的方式来创作的。故事中的涓生和子君爱情发展到最后的分歧,于当时的社会现状必有一定的影响,但个人认为关键还在于人本身的心理价值取向。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演变史。

“子君不在我这破屋里时,我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在这会馆的破屋里,只有子君能听涓生谈文学、谈海内外文学作家,而她的会意点头使他寂寞的心灵得到了暂时的共鸣,久而久之,他对子君产生了依恋,但他还是“有点知道”她旧思想的束缚仍未脱尽,这与他的新思潮隐含着反冲力。

当子君为涓生的爱,彻底摆脱家庭的阻力,她那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足以感受到她那强烈的爱并为爱而崛起的坚强与勇敢,冲破了旧思想的牢笼,义无反顾地投入恋人的怀抱。而涓生更多是为见证到中国女性从中的解放、对“便要看见辉煌的曙光”而说不出的狂喜。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涓生对子君的爱还有极大成分的对女性拘救世主和解放思想的历史使命感,也可以说他对子君的爱不完全是爱情的爱,这也能从多处对比的片断中体察出来。

“我已经记不清那时怎样地将我的纯真热烈的爱表示给她……”涓生的只“照见我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下去……”,与“她却是什么都记得,我的言辞,……”两种记忆一目了然地道出了子君的爱远远深出涓生的爱。涓生甚至认为下跪求爱的姿势是浅薄的,这只能说明他当时对子君的爱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于是在得到之后,反而显得有“被质问、被考验”的感觉,而体味不出温热的回味感,爱得非常的被动。

另一处,“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一不小心,便使我的全身有些瑟缩……”,而“她却是大无畏的,对于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正如但丁的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子君为爱涓生坚持爱自己的人,由别人去冷嘲热讽。这样的爱比起涓生的“瑟缩”要厚重得太多了。

导致涓生最终不爱子君的原因,与他们截然不同的性格也有脱不了的干系。涓生从庙会买来两盆小草花,自己没有照顾的闲暇,子君并不爱花,四天不浇水,花就枯死在墙角,但她却爱动物,养狗“阿随”和四只小油鸡。从中可见他们的性格存在着一静一动一雅一俗的差异。小草花的枯死,其实已暗示着他们爱情将走向靡亡,这是不谋而合的天机,花枯与爱亡同理于他们性格的反差引起。

“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涓生此时已经意识到凝固的安宁和幸福将成为爱情枯萎的花,到现在他们只剩回味的乐趣。而子君“管了家务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读到这里,我们马上就能想到由爱而成为家庭主妇的子君被婚的家务活渐渐磨光了思想的光锐,对情感交流和知识求取全然舍弃,现形了普通妇女安于现状的精神面貌,这样与涓生后来的冷落相对铺也了基础。对于涓生让子君不可这样地为鸡零狗碎的事而操劳的劝说,子君只是凄然而不解。这时两个人的思想差异进一步表现出来。

真正尝到了生活所带来的重重困惑以后,多么坚强的意志对常人来说都有可能削弱。涓生和子君都不过饮食男女,又何尝不会呢?所以才有这样的感悟“人们真是可笑的动物,一点极微末的小事情,便会受着很深的影响。”这话以顺序来讲是针对子君的怯弱表现而感发的,但涓生自己应该也有所意识吧!他其实心也是虚弱的。但令我们意外的是涓生对子君的变化有那么意外之感。子君由先前的无畏到这时的怯弱,我们很好理解:之前她跟了他,生活有保障,现在涓生失去了工作,生活必然困难,而且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自己又不能力所能及,造成了涓生强大的压力……从而这些忧虑使这个弱女子从坚定走向了怯弱。然而,涓生却不懂换位思考,也许鲁迅先生是故意作此安排,以此达到忏悔的深度和目的,是然?未然?

接下来,涓生出现埋怨的情绪是顺理成章的了。他认为“……我没有一间静室,子君又没有先前那么地静、善于体贴了,屋子里总是散乱着碗碟,弥漫着煤烟,便人不能安心做事,但是这自然还只能怨我自己无力置一间书斋。”粗略一看,也能嗅出其中怨气漫天的味道。明明是怨着对方,却只能怨自己,这又是怎样的幽怨?可谓怨重重言难出。文人者,细心;操劳者,粗手。一细一粗,让涓生和子君之间又多了一道屏障,阻塞了他们情感的相通。以致涓生不由觉得自己的位置“不过是叭儿狗和油鸡之间”,自行降格。这大概也只有丢失感情或失去自信的人才会有如此卑微的想法吧!

事实上,涓生这个人是称得上“残忍”二字。他活埋了狗,在子君凄惨而冰凉的神色下又暗地里为自己的残忍而辩护“现在忍受着这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她,便是放掉阿随,也何尝不如此。”他若真如所言中的放掉,那也不会读到别的什么味了,问题是他推在土坑里了,一只活活的狗,多少也是个生命啊。涓生非但如此自圆其说,还嘲弄子君的识见浅薄起来。

经过几番曲折,涓生回首往前,才觉悟“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得到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笔锋如此一转,从人生大背景来讲,确实是个大转变大觉悟;从个人命运来讲可能是致命绝地的大转折大苦难。

子君又开始往事温习和新的考验,对涓生温和了许多,一方面她的鸡狗都不在了,感情失去了依托;另一方面可能对涓生的这种思想转变有所觉察,而他是她唯一最亲近的人,对喘喘一息的爱情算是做最后的挽救吧!

但,爱一旦消失,人与人之间会变得无情残酷。涓生的两次“突然想到她的死”,简直已进入“人性之恶”的潜意识状态,这种心理真实到极点时,如同咒语般灵验,这也真的是需要“极大的勇气”说真话。在生活艰难中,涓生知识装满的脑袋里却只有“我生,她亡”,应验了那句古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预期曾经爱过的人走向死亡之路,以求自己一条新生路,事后又写手记忏悔以示悲哀,这只能是作文的思路,对于现实人生那真是有些摆谱作样了。为了自己重新开辟新生路,竟然以“诺拉的果决”暗示爱他的人下一步该如何走,这能不算恶毒吗?

于是,可怜的子君真如涓生所愿随父回去,为了爱,她是那么干脆,看上去没有留恋的痕迹,难道还看不出来她在成全所爱的人的理想目标吗?她走了,留下几十枚仅有的铜元,教涓生去维持较久的生活,如此无私,且不让对方有任何内疚的机会。而涓生呢“心地有些轻松、舒展、想到旅费,并且嘘了一口气。”哪里看得出爱分离之后的丝毫不舍与痛苦,倒像是放下了一只包袱,如释重负了。直到,得知子君死的消息,他除了空虚和寂寞,就是写下悔恨和悲哀,然后遗忘,过自己的新生活。

涓生认为自己不要那么早说出真话“我已不爱你了”,子君就不会落到这种地步。我想:其实涓生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本没有好好地爱过子君,一起的日子里,也并无多少珍惜。他说了不爱她的真话,只是彻底掐灭了她生的希望爱的火焰。爱不在成事实,坚贞不渝的子君的死亡也是迟早的事,因为像子君的爱是属于那种坚脆,宁折不曲。

涓生依然不能逃脱俗套的仪式,遗忘是不可能的,对于子君的死就算推卸了责任,良心也无法安宁,只好写手记除轻沉重的罪孽感。

写到这儿,我又佩服起鲁迅先生来。他对人性的刻画实在太入木了,也许他当时写这小说的目的仅仅要揭示五四时期社会人们所处的环境中造成爱情悲剧的人生观的种种历史基因,而对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征描写融入了其对生活的感悟而变得生动实际,但对于他们自身伪善的东西并没有打算揭露吧。

总而言之,《伤逝》的耐人嚼味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仅反映当代社会的情感世界人性之本,而且还赋予了现代意义,以此为镜,可鉴自己和自己的情感、生活及灵魂。





200607于浙师大
发表于 2006-8-6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
非常好的文章,读后评!
现在,耐的下心读,写读后的人太少了.
真服了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山东淄博鲁齐 版主的热情招待!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6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理解是读书笔记吧!
如此深入的分析,给读者提供了一个立体的理解过程.
用今人的眼光和心理再次剖析主人公的人性,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发现.
这样专业文章太少了,加重,推荐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尹子 于 2006-8-6 14:34 发表
可以理解是读书笔记吧!
如此深入的分析,给读者提供了一个立体的理解过程.
用今人的眼光和心理再次剖析主人公的人性,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发现.
这样专业文章太少了,加重,推荐精华!


谢谢首席.
此文是一个作业,也是第一次用心并结合学知与自身体悟而写出来的文字,希望能与大家一起探讨这方面的学问.
写这样读书笔记,我还有别的意图:希望在读别人的文章时用自己的思维去读解和品味,而不要一味地跟随和附和先人的声音.很多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幻着,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个人所见,仅供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6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在读别人的文章时用自己的思维去读解和品味,而不要一味地跟随和附和先人的声音.很多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幻着,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我完全赞同,所以,好多书,我决定重新再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6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肖今 于 2006-8-6 14:19 发表
《伤逝》的耐人嚼味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仅反映当代社会的情感世界人性之本,而且还赋予了现代意义,以此为镜,可鉴自己和自己的情感、生活及灵魂。



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6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客串一把,操作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7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哲 于 2006-8-6 22:46 发表
客串一把,操作精华:)



严重支持领导下基层!
大家鼓掌欢迎!吧唧吧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7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的文笔犀利凝练,刻画人物与事情也总是入木三分,很敬佩他。我的案头就有一本鲁迅选集。《伤逝》这篇还没有读。但看到它收录在《彷徨》里,恰巧我的这本书上有。呵呵,回去一定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哲 于 2006-8-6 22:46 发表
客串一把,操作精华:)


谢谢无总亲自出马,久不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星星小倩 于 2006-8-7 08:54 发表

鲁迅的文笔犀利凝练,刻画人物与事情也总是入木三分,很敬佩他。我的案头就有一本鲁迅选集。《伤逝》这篇还没有读。但看到它收录在《彷徨》里,恰巧我的这本书上有。呵呵,回去一定细读。




小倩等你读完了<伤逝>也来讲讲你的感受吧!一起交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7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伤逝》的确是很耐读的小说,看你的文章题目就知道是鲁迅的话:)
写得很不错的读后感,想起以前也作过以《伤逝》为题目的诗歌呢,现在正好重温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7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读到你的好文章
第一次知道《伤逝》是初中时听广播剧。深为震憾,特意去找了原著来读,鲁迅作品中我最喜欢印象最深刻,就是这篇了。当时的我只是懵懵懂懂只为了剧中人物的命运唏嘘。你的解读很深刻细致,让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及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在下雨 于 2006-8-7 15:52 发表
《伤逝》的确是很耐读的小说,看你的文章题目就知道是鲁迅的话:)
写得很不错的读后感,想起以前也作过以《伤逝》为题目的诗歌呢,现在正好重温一下~~~~


喜欢鲁迅文章的人真的随处都可遇,我喜欢的就是其中的人生意味,能与大家共读也是一种福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6 20: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