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七星宝剑

那年中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显 于 2008-9-13 12:03 发表
那年中秋毕竟过去了,明天,呵呵,明天是今个中秋.

这首诗,太平公主了些,飞机场了些,


谢谢批评,努力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显 于 2008-9-13 12:03 发表
那年中秋毕竟过去了,明天,呵呵,明天是今个中秋.

这首诗,太平公主了些,飞机场了些,


谢谢批评,努力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文文如人 于 2008-9-17 21:14 发表
文文如人问候晚上好。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ierlang 于 2008-9-17 21:19 发表
“请告诉我你在何方
如果生死就只剩下瞭望
请给我一个方向,还是
仅仅中秋的月亮?”
    感觉把句中的“生死就”3个字,去掉为好。


嗯,容再斟酌。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仙草月兔 于 2008-9-17 21:20 发表
桥这头是我那头是月光
桥那头是我这头是月光


欣赏这句


谢谢来读,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清荷 于 2008-9-17 22:58 发表
来看宝剑兄长!

秋天快乐!


谢谢清荷:)好久不见哦。关注你的《女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08-9-18 20:08 发表
谁的月亮如此庞大?
覆盖四野。覆盖了前生来世
照彻一座孤零零的桥
桥这头是我那头是月光
桥那头是我这头是月光
拍遍栏杆,突兀的两个字
撞疼了手,还是“奈何”

请告诉我你在何方
如果生死就只剩下瞭望
...


谢重。握手。这个东东尚可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水作k 于 2008-9-19 09:47 发表
全诗淡而无味,如王婆之瓜,黯且涩;似垂垂老者,嚅嚅而言.

鸡肋弃之尚觉可惜,此诗竟不如鸡肋.观者听之不胜其烦.

若非看在席姑娘极力奉承,迷雾姐等大力捧场的份上,此贴俺将不置一评..........

建议楼主可将此诗 ...


嗯,谢谢,就在这里批好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潇湘妃子 于 2008-9-21 15:03 发表
久不见大哥,问好!


一切都还好吧,挂念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超侠 于 2008-9-22 03:57 发表


哈哈,笑煞也。尔不懂装懂之辈,出言不惭。

此诗不懂之人看意象,学语言,重感觉。懂了才明白意境。

该诗中西结合。用了意象主义的编码(谜语式意象),同时尽情中国古诗手法,用意象引出意境来。

请告 ...


问好,一晃又是几年不见哦,人生有几个几年?呵呵,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超侠 于 2008-9-22 04:42 发表
“全诗淡而无味,如王婆之瓜,黯且涩;似垂垂老者,嚅嚅而言.”

越发愤怒!尔乃评诗,还是辱人?


再谢,表去管了,小女孩总是要刷点小脾气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猪肚子大,别理那个sb,什么是诗都没入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七星宝剑 于 2008-9-22 10:40 发表


问好,一晃又是几年不见哦,人生有几个几年?呵呵,握手。


是呀,宝剑。可诗坛依然如故,会写诗的人众,会读诗的人寥。跟贴不知原诗所云已成自然,可口出狂言者,却不多。

很想解出你这首诗,让人学习,可是。。。哈哈。

你的诗越发有深的味道了。

[ 本帖最后由 超侠 于 2008-9-23 03: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罢了,我这里颠倒时差,凌晨不睡,无聊地网上闲逛。还是假作半人,说说这首诗:

田埂上的月亮尽力地放大
微暗的近处,模糊的远方
我们呼吸过的时间
长出蘑菇状潮湿
点点开放着淡白色
那是谁的眼神?

西方现代诗深受意象主义的影响。意象主义讲求三点:客观(objective), 相关(relative), 准确(precision). 此一段极尽其西诗之能事。田埂上的月亮尽力地放大,是为了后面铺垫。微暗的近处,模糊的远方,相关于作者现实的心情。

我们呼吸过的时间
长出蘑菇状潮湿
点点开放着淡白色
那是谁的眼神?

这也是客观地相关出来了诗是写给谁人的。那一定是一个女孩,那个女孩的名字里一定有一个“云”字,或者是如云的女孩。 “我们呼吸过的时间” 开始,略为地引入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主观性,就有画龙点睛的感觉。长出蘑菇状的潮湿/点点开放这淡白色/那是谁的眼神?如此意象客观地点绘出一个令诗人钟情的女孩来。

那年中秋,曝光不足
留下薄薄的底片
暗房处理不掉那些浓重的阴影
相纸浸泡过度,柔软的黄色
拎出来始终凉不干
上面的忧郁

这又是中西结合了,这段诗似乎只有女孩和诗人懂得准确的内涵。可是那“拎出来始终凉不干/
上面的忧郁”就是主观的陈诉,但是表现出中国诗歌特有的意境来。

谁的月亮如此庞大?
覆盖四野。覆盖了前生来世

诗人把云的白色比作月的光亮,“覆盖了前生来世”,如此大气的多情!

照彻一座孤零零的桥
桥这头是我那头是月光
桥那头是我这头是月光

又是意象主义,表现出作者在找寻,追求这一位云女,可是却不仅仅是若即若离,而是远远地总是在桥的那一边。其实如若西诗,这就相关着深的“奈何”两字了。

拍遍栏杆,突兀的两个字
撞疼了手,还是“奈何”

这是主观的中诗写法,诗人由心里喊出来。而这种喊法,就动读者之心了。

请告诉我你在何方
如果生死就只剩下瞭望
请给我一个方向,还是
仅仅中秋的月亮?

如此主观,深涵,这就是我所喊叫的:唐朝意境。

”生死“两字对应“前世来生”,不可少。

仔细多读几遍,这样的诗借用了西诗客观相关之所长:意象是在四维空间里随心所欲(不同于中国古诗,只是把看到的物象用语象写出意象来)。 同时结合了中国诗歌的主观,如此揭示出了西方现代诗歌,特别是意象主义所缺少的意境来。

[ 本帖最后由 超侠 于 2008-9-23 07: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清水作k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9-23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5 08: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