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灌水] [随便走走] 明故宫遗址与明孝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武方门共有五门,此为最边缘的侧门,红墙硫璃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厚实、庄重、威严、气派的文武方门正门。我让女儿试着推门,她说推不动,我说推不动就推不动吧。我想,你以后如果还能留有明孝陵的门推都推不动的印象就不错了。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7-4 17: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武方门后是碑殿。碑殿前的陛石已经斑驳。明一代,帝王很少亲自拜谒孝陵。建文帝很有孝心,但很快就被夺去了皇位;朱棣在大军进驻南京时,经人提醒才到孝陵一谒;仁宗、武宗亲谒过孝陵,基本是路过,顺便而已。其他皇帝多数不亲自谒陵,最终形成了由世袭的皇亲贵族按时致祭的惯例。相比之下,清朝皇帝反而对谒明孝陵要上心得多。康熙六下江南,每次都亲自谒明孝陵。乾隆亦效仿其祖父。清朝皇帝如此尊崇朱元璋,保护明孝陵,目的在于笼络人心。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7-4 14: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谒陵时的题字


第二次谒陵时康熙御笔:治隆唐宋。意思是说朱元璋文治武功上胜过唐太宗与宋太祖。其实明理人当然知道,这潜在的意思是大清比你们治理得更好。我国古代高等级墓碑大多置于龟趺之上。龟趺,即碑下形似乌龟的碑座。有书记载,此物并非乌龟,而是"龙生九子"的赑屃。帝王有帝王的驾驭术,更何况康熙呢?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7-4 15: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碑殿后享殿前焚烧祭祀用品的炉亭


明孝陵里随处可见诸如园柏、松木等幽雅异常的树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享殿,又名孝陵殿。里面供奉的是朱元璋与马皇后及妃嫔的神主牌位。孝陵殿初建时规模宏大,外型犹如故宫的太和殿,现在看到的只是一座三开间的小殿堂,仅占原来台基的中间一小部分,为晚清重建。享殿被毁,有几个原因:一,顺治时期,郑成功北伐包围南京;二,太平军攻占南京。享殿殿前沉默的陛石似乎正在述说着过去那悲壮的一幕幕。

说到太平天国,个人觉得非常奇怪,对这个政权的印象实在不好。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7-4 14: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享殿建于三层石砌须弥座上,至今还保留着踏垛、阽石、栏杆、栏板及巨大的石柱础和石雕构件。


残存的雕刻精美的栏板、望柱和四角吐水的螭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往陵宫后寝的内红门。它是一道阴阳门。从此。阴阳两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最后陵宫方城明楼前的升仙桥上的望柱


方城明楼,是朱元璋亲自规划设计的,全部用大理石筑成,东西两侧有影壁。明楼之“明”字含义,史籍并无记载,学者与民间有很多说法。有明为光明,是火,分开是日月二字,古礼有祭祀“大明”,朝“日”夕“月”之说;也有元末明教“明王出世”的传说。-----周钰雯《明孝陵之谜》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7-4 17: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楼城墙


明楼的拱门。方城明楼是作为地下寝宫的神灵出入口来处理的,它的重要用途是巧妙地掩饰住墓道入口,制造出一种崇高威严,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秘感。不过我们走进去,仰望上方的亮光,却有一丝阴森恐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楼东西两侧的影壁,呈八字排列。影壁是中国传统的建筑。不过一些国人游客非常不自觉,经常躲在这里大小便。尚未走近影壁,便能闻到股股腥骚味。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7-4 14: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楼南墙上刻有"此山眀太祖之墓"七个楷书阴文朱字。为何把"明"字也成"眀",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楼上长有青苔的墙壁


通往明楼城顶的台阶


朱元璋陵柩安放的地宫之上,覆盖着一个高70多米的圆型山丘。这个如今绿树成荫的土丘被严实地圈在圆型的宝城城墙里,宏伟中不失秀美,宛如一个天然的山丘,这座山丘就叫"宝顶",至今未被发掘。经考古探测,地宫建筑面积竟达到4000多平方米,几乎是已经发掘的明定陵(北京)地宫面积的3倍。对于一位开国皇帝而言,地宫里随葬各种金银玉器、龙袍锦缎、仪仗用具及生活冥器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朱元璋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如他身世一样的传奇呢?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7-4 18: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明楼中轴线往回看:公元1368年,朱元璋开创明朝,建都应天府,以开封为"北京",以应天府为"南京"。由此,长江下游的这方负江带山之地,就有了南京的名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4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适合做博客,文字简短而有说服力。选图很精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4 00: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