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6979|回复: 329

[其他] 七月份《飞雪有约》诗歌报访谈人物台湾诗人千朔--隔山隔海隔不断诗的情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8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隔山隔海隔不断诗的情缘
-------七月份诗歌报访谈人物台湾诗人千朔


  炎炎夏日,诗的红丝线牵着你我,隔山隔海隔不断这份情缘,为了诗歌这朵奇葩在祖国大地上盛开,千千万万的诗人如水浇灌着这块花园。千朔,挑战者常务评论版主,以其勤勉、专业、精心为大家奉献着,其诗和评如滴滴水滋润着大家的心田,这个七月,我们走近千朔,品味这如水般清凉的诗意。


◎个人简介

千朔,(台湾)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硕士毕。曾任自在诗友会首任执行长(主编出版2007/2008/2009年度诗集)。现任广告公司美术平面设计、水墨画会会员、高雄广告设计协会会员。作品:小说曾由禾马出版社出版,诗作曾发表于人间福报、台湾诗学论坛、吹鼓吹诗刊、自在诗集、部落格及相关论坛等。

【自画诗】

《那一年的长发》

两条飞扬的长瓣子
追逐花猫在屋顶漫天飞舞
千条小鱼干晒着日光浴的
午后,女孩眼珠圆碌碌地
望穿港口香腾腾的车轮饼
起航,从凌晨出海的小渔船

种子由海上飘流而来
岸上,天人菊迎空绽放
沙滩张开贝壳的白纹翅膀
飞不上天空,女孩的笑声
以一支浆涟漪一家人
充满整个四月黄昏
手上的姑婆芋、青蛙的蝌蚪
古井旁蚯蚓,沙洞里小螃蟹
归航,从一声欢呼点亮夜空的
星星,说故事的屋檐

古老神话在手上编织
一支梳子划着奶奶的岁月
在细柔地长发上飘扬
故乡从海的心事说起
脚步一翻一涌
推着女孩走入梦的歌声
风正摇着浪,摇着船
摇着长大张帆



近期的【分行诗】选二

《醉马甲》

赤裸着身子往水中走
柳树愿为衣裳
对于鱼,我有无以名状的偏爱
鳞光闪耀了夜
乳房造形的月亮挂在胸前
黄色,一件梦的披纱
眼睛与光重叠为一条暧昧的河

在这个国度,一件衣服只要一个文字
脱,让真实的徒步计划
从食指开始沿着猫所舔过的湿意
留下一首有味道的
风流诗,在掉线的扣子上
一段打了蝴蝶结的心肠
蠕动三至四个水花凌迟着更脆弱的
性感带

遮上会羞赧的粉红色词句
关于情。色。爱不在同一张白纸演译交换的可能
此刻,我突然愿意成为一只黑天鹅
以最美的姿态静止在一张有价邮票里
投递给你


《秋天的晚餐》

煮一道秋日大餐
你买回来的醋
教我嫉妒窗外的
风,追逐蝴蝶又撩起花香
加入汤里的胡椒,呛得时间
乱成一团,让我
眉上的颦蛾,提早入冬

剁碎半斤猪肉
搅入早上一首写坏的诗
晴朗是昨日的风景
雷雨后,我钓起一尾鱼
剥下的鳞片,一片
一片地游回大海
牠们成为另一首诗的孩子
和着我们拌嘴的声音
洒成汤里的葱花

我把蛋黄从月亮里捞回
连同秋天的那颗心
一并种回心田,至于开胃的
洋葱,我忘了从梦里摘来
你闹着脾气,烧掉客厅的那盏灯
我们只好摸黑地吃掉彼此
半生不熟的爱情

【神话诗】

《夜祭》

踏海的潮,汹涌着错乱的白袜
焰火雄雄扬起,呼唤
沈睡历史的魂,牵动一缕缕血脉
披一袭墨色的夜衣
噬着槟榔与小米酒的芳香

一群航行在黑暗的风
再多沧桑,仍将歌声嘹亮
遍洒晕黄弥漫的沙岸,撩动
未醒的灵

顺着老祖母记忆的弯弯小河
一声又一声地接起故乡的原音
舞动的火乘着歌声的翅膀
穿梭过去与现在之间

月光浇洒炙热的灵魂
灵魂推滚着潮浪的汹涌
摇曳的影子迭着影子
踏出先祖的灵感

在白花上,在白裙上
在白光中的一瞬间
午夜星空的魂魄
折迭时空,相逢

神话,再次被海风推上岛屿
剖开土地,以裂痕的伤口
种植开拓的生命
晨曦分割希望
将光明倒入祈求的肢体
把幽黯喂食给不安的心灵

时空吞噬时代的遗落
记忆飞散在子夜的海啸
一代代把一群群不归的灵魂
勾起太平洋上的脚步


【社会新闻诗】

《放牧春天的孩子.忧郁的红》
       
她一直是个孩子
选择天真的春天剪裁花裙子
风一吹,裙子飞上天
她是云,是游向大海的鱼
一个人,放牧一大片蓝色迷藏

她不知道和谁躲猫猫,时间把影子藏起来
她的手捧着她的眼涉水,介入一只水蛭对血色的想象
然后对着春天发情对着鱼群脱下花裙子对着森林,死亡


◎诗评
《都是月光写的诗》
──读陈皓《在那里遇见寂寞》之不负任诗评

    「这世界所有的规则就是没规则」,已经忘记这句话是出自哪个名人之嘴。好几年前,第一次乍听,真觉得如雷鸣耳,经过这几年的偶尔想起,也还觉得颇有禅意的玩味,是怎么说也说不得的真实明白。就像,只要有诗出现的场所,便会听到有人讨论「什么叫做诗」、「什么是文学」、「何谓艺术」等议题。而几千年来,这些「什么」,也一直还是「什么」。有主见的创作者、诗人、作家,甚至是读者的心中早就自有其定见,至于没有想法或还在摸索、学习的人,则是让百家齐鸣,正所谓的「各花入各眼,各投其所好」吧。

现代诗从五四运动发展至今,可说是五花八门的写作方式都有了,各种评诗批文的理论,现今也成熟可见,就如诗人吴晟曾以〈我不和你谈论〉一诗,表达对于写诗与评诗的观感:「我不和你谈论诗艺/不和你谈论那些纠缠不清的隐喻/请离开书房/我带你去广袤的田野走走」,而陈皓也曾自诉:「关于诗的观想,其实就像禅思一样。当有原则,却不执着。」所以,看《在那里遇见寂寞》这本诗集,我真的以很单纯的读者之心情阅读,而愈是纯粹就愈无法专注去分析诗的修辞、架构、铺陈、句法种种,脑海不断翻飞而过的是「宛如一个人乘风漫游月光河上,这些诗句都是月光写的」。

是的,「月光」这个名词在文学上,已是一个很古老又古老的老老梗用语了,然而不能否认的,她依然是恒长而历久弥坚的缪思之光。一如这本诗集给我深刻的感受──「绝对抒情」。并非这是一本情诗诗集,而是诗人在这本诗集里所呈现的诗情、诗想、文字运笔的造韵生气的氛围之中,都渲染着极为浓郁的抒情情境。譬如这首〈然而,夏日将至〉:

(在春去之前
  许多花蕊将结成种籽)
没有难懂的逗点
这是清新而敏锐的叙述句
在春雨暄闹中,许多花的故事
将次第展开……。

就算是即将寂寞而孤独的离去,独行的身影也仿佛是一幅水墨画,若隐若现在飞花轻梦般的春舞里而去,这样的诗情画境一直反复在这本诗集的字里行间,也就无所谓的刻意或雕饰,反是自然地浑成一体。就如诗人自谈诗观时所言:「如果要找一个方式来谈谈我心中理想的诗的样貌,或许应该这样说,首先我觉得诗应该要『美』,但却不是『唯美』,这个『美』表现在辞藻上,也表现在意境上。所以我直觉认为诗的文字该有一定的『厚度』……。」这个「厚度」在诗人的诗句中所呈现出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艺术美感,不钻营雕琢,却直抒心中情怀,就像〈断想〉所写:  
黑暗里
悄悄卷起明亮的心情
像卷起一根瘦瘦的烟草
等待着,点燃
一把燎原的星火

一本诗集的选录不可能只有一种风格,况且这本诗集跨越诗人几个重要的写作时期,所以诗集主要分为《起始》、《初生》、《渴望》、《梦际》四部份(第五部为相和回应),前四部分包含诗人前期学习的诗文,转折扩行的抒写,到诗想较成熟的作品。早期的作品虽是学习多于创作的意味,但亦有佳句,且含有他个人的诗想存在,这可从他写「灯影熄时只怕/只怕又将是/尘埃落定的明天了」(黄昏过北门)。整体的串句看似平凡,但经过朗读的咀嚼品味后,便会发现诗的节奏与音乐感是饱满情感的律动,可见陈皓对于现代诗的写作技巧早已拿捏的恰如其分,因而当他写「醒来/梦就远了/以为误会是更美的/更美些的哀愁」一文,以「更美的」、「更美些的」这二句语词的运用,除了表现语言朗读的变化外,同时也强调出诗人的「哀愁」,是具有艺术之美的氛围。

而诗集从《起始》开始的小文「起始的时候/我们都专注于每一条直线代表的意义。」就像是一个故事的出发,故诗人第一篇选诗以〈雨的心情〉开始将自身内在隐含在生活中不易显露的寂寞,顺着雨自然地写起泼墨之诗,「抒情地走过/街道,下雨/长巷接着短巷/相逢是不自主的邂逅」,生命的缘份是如此诗意的相逢,即便相逢不相识地擦身而过,也将这冷冷孤寂在雨中彼此借诗雨(语)洗去烦闷,这也是诗人将自我心中不道予人知的孤独,抒发而写的一种诗趣,所以他写道「怎样的相思/才是相思」(另一种思念),以及「飘泊以后/一切本是随缘的/只因每经回忆/往事便已溶化/所有不该想起的/也就任性了起来」(夜宿淡水河);因为诗人对于世间有着悟与迷的矛盾心情,在面对真实人生,也就有着「随缘而认真当下生活」的感触。因此在诗集的第二卷便以《初生》为诗选的开卷之语──「耽溺着对于爱情的想象/我们的思绪/总是垂怜着一朵花的初生。」每个人一生的际遇总是不断与他人交错发生,但在历经世间更迭摆宕之间,再回首的感慨总是「初心最真最美」,这也是人们为何对着初生婴儿,总是忍不住喜爱、开怀的缘故。而许多历经爱情之人,对于初恋情怀都难以忘怀,因而诗人也有这样的感触情怀,故写下了「在寂静的初冬夜色/我独坐听雨/心事渐渐凉了……/些微的激动/换成草草的无情/在杯停酒散之后/彼此的面孔终将陌生」(初冬微雨),又写「唯有将流转不定的执着/顿化于枕戈待旦的片刻/生命才得永恒/你说」(子夜书),和「恨字最易,爱字最难」(信)这些深层心语,在经过生命淬炼与思绪的冷静思考后,化为诗意的逻辑写作,譬如〈姿势的变奏〉这篇分为「站姿」、「坐姿」和「卧姿」三种不同的写作,且将自身中寂寞的影子投射其中,宛如是魂与体分开的对白。

在第三卷《渴望》,则像是诗人对着世人告白──「我长大了」。诗人的诗在经历时间与岁月的琢磨、沈淀后,有着思想的变化,虽然这本诗集的大部份为旧作选辑,但经过这么多年后再回首看这些作品,也再次看到自己当年写诗的一些生命历程。从这一卷的选录,便可窥见他当年写诗历程中的一些成长。于是,他在此卷的开卷里写下「几个渴望以后/才能忆起每一种悸动,当诗来时。」诗来了,人长大了,思想蜕变了,便有羽翼丰厚的欲动,因此他写「我看见,小小的水滴/与梦幻同行/将腼腼的青春/苦苦锻炼」(飞想)。这种想飞起飞的心情,有时只是一种个人的凌霄壮志,生命在最高的境界里,常是最平静也最孤寂的,诗人也可能是因此被注定是寂寞的;那种冷冷而无法说出的心情,一是上帝赐给人们的影子,一是入睡后的梦境。于是他写了〈熄灯之后〉、〈夜灯〉二首诗,至于满腹的心事,则寄语〈临帖心事〉和〈沙盘心事〉,在这一卷诗中,我反复数读最多回的则是〈我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要告诉你〉。

至于个人较偏爱的作品多数在第四卷《梦际》,其中有几首在网路上阅读后,曾试着写下有感的回应。但自己私心最喜爱的这首〈我是一尾不擅泅泳的鱼〉,或许是因为所引发的情感太强烈,而无凝聚出具体的理性思考,这也正如诗人所写的「像月光一样,(我)飘浮/在静寂︵无人无声︶的海上/我是一尾笨拙的(感觉自己的生命本能逐渐消失)/不擅泅泳的鱼。」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生命基础活动的本能,一如鱼群生活在水中,也有其天生本能──能在水中活动(游动)。但诗人以一只鱼自喻,却不擅于在水中游泳,就好像在说明自己对生命的感受,有某种无法被满足或自我满足的欠缺,所以感到困顿、无力;而对于生命的存在,诗人的感受是「(且)努力地感觉」。只是这世间有很多事,都不是努力就一定会有成就感的,但不努力就更抑郁困难,因此诗人又写「生命/深邃的律动吧!」以自我鼓励、期许地向更深层的生命思惟呼唤,藉以突破矛盾挣扎的瓶颈,往自由飞翔。不过,天空有云、陆地有树、有坑有洞,怎可能让人一路畅行无阻,这反反复覆、且行且停的人生,让他又写「我是/一尾不善思念的鱼/潜藏在遥远的深水之中/偶然凝想泥土以及水份/之于一丛水草的重要/而海岸与水,只是/我等待的寂寞」。这一切,有如作家们常说:「写作是一条寂寞而孤独的路」,在这条路上,总有许多人以等待的心情在创作;可是,并非人人都能看到曙光。就像月光一样,总不能看到白天的日光,所以整首诗的流转到最后「……像月光/锚泊在平静的海上,吞吐间/梗塞在咽喉的诗篇/总不知如何锻炼」,正因思考的无措,而不知如何锻炼,不知如何努力对生命、对生活,甚至是仅属于诗人独有的诗想、诗意,所以那支神圣创意的神来之笔,总是不沾墨的令人苍白而透明,这样的苍白也像是沁透到人间,处处晕染地染及诗人,让他有感地写下「而我不是远来的月色/只是不擅思考的/一尾苍白的鱼」。

喜欢这首诗,最初的原因很单纯──就是喜欢。在写文之初本想当个抄诗小工,然后很不负责任、很任性地说:「就是喜欢吶,哪要这么多理由解释呀!」因为身为一个读者,其实可以很单纯的因为一句诗话感动,即便是误解其意的感动,也无损这首诗存在于诗人的原作创意,或其他读者的解读。故在读这本诗集时,我多数是以纯诗的角度阅读。所谓「纯诗」的观点,该是引用杨维晨所说的:「……任何一首现代诗,如果能以(此种)纯粹的心态去欣赏,你就能品出真味来,那怕只是一点点,但那就你自己的;至于在你脑中其他的问号──诸如『这首诗究竟是什么意思?』『诗这样写好吗?』……等,那都是别人的,学校课本上的,那不是属于活生生的生命的,不是属艺术的,不是属于『诗』的!」(见曼陀罗诗刊Ⅲ)关于写诗、读诗,我非常认同这一段话,凡关于创作(绝不包含抄袭)都与创作者有习习相关的牵连,如学识背景、成长的生活习俗(习惯)、外在环境接触的人事物,致使人们对相同事物有了不同的解读。好比有人对蜘蛛的认知可能是「辛苦的织梦者」,但有些人则会认为它是「活该饿死的捕猎者」。

然而,面对现代诗现阶段的真实环境,有些诗是真的必须依靠理解诗语言的赏评文学者,解释某些诗人所附着在文字上特有的意涵或意象,才能真正理解其诗所要表现或传达的讯息或思想。所幸陈皓在文字的功力上,掌握的十分精熟,不管诗作是以整体诗境或诗意为主轴的表现,只要顺着诗人所营造的诗情境地,便可品味出诗中的情境与意象。虽然,我没有引用任何一种艺术评论来论述这本诗集,但就如诗人自述:「……我的诗,〈我是一尾不擅泅泳的鱼〉、〈无翼的蝴蝶〉、〈风筝〉等都是完成于相近的时空里,属于借物暗喻心中某些想法的诗,尽管仍维持一贯浅白流畅的语法与调性,实则本意皆是另有所指,从另一方面也来说,也因那些时节里,因执着于创作、因生活、因情感而产生心灵上的困顿,时时感受到一种生命本能的流逝,就如同作为一条鱼而不擅泅泳;身为蝶而无翼;是风筝却处处为现实所掣肘的无奈与挣扎,至于其中使用的隐喻与一些修辞方式,则多数来自自我对于诗的领悟。」诗作本身早已蕴涵了诗人关于美、关于艺术的理念抒发。那些精熟的理念,根本就不须要任何理论来切割诗作,让「诗」能自由的活着,而不是堆砌成一座文字冢。

也正因这本诗集有着浓郁芳馨又纯属个人的抒情诗意,与近几年的现代诗偏向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有其明显区别。因而,读这本诗集最好的配备是泡一壶微微淡甜的花茶,放一张自己喜爱的音乐CD,选一个坐姿可以轻松自在的位置,缓缓慢慢品味诗中的况味;我想,这是现代过于忙碌或耽乐溺欢的生活中,人人能无负担地享受轻松乐活的好方法之一。

PS:其实对于这本诗集,我本来是想写比较现代劲爆式的内容,譬如看到「我引首翘望/冀候飞蛾的一再扑击……/于是,我愤怒地碰撞心鼓/并且向世界倾诉一点悲悯/碎石裂帛的声音/一如最后决裂的血脉」(悔),读完的第一直觉是想写:「读这样的诗句,好似早餐吃了爆浆奶油餐包,一嘴的奶油腻了全身毛孔,只想倒灌一瓶黑豆浆冲淡这世界的呼吸,与蛰伏在角落蠢动的寂寞影子……」想了想,这样子写跟你所坚持的「温柔敦厚的抒情传统」的这本诗集根本是完全不对味的;所以,我还是修改了路线。不过诗人的在那里遇见的「寂寞」,却有如挂在月光上的风铃,响透时空的隔阂,也摇得我窗前失眠的小壁虎──都听见了~ ^^。

千朔 写于南方的打狗
2008.11.15 凌晨三点完成


《三月的风铃─叮咛叮咛叮咛咛》
---浅谈阅读「太初<风铃下的老兵>」之有感

  自在诗友会三月一日至七日的主题集创是「风铃」,值星诗友山戎,非常贴心地提供了余光中诗人的作品<风铃>,为诗友们开启写诗的想象。仔细阅读这篇作品,不但可以发现诗人除了咏物外,最重要的是「抒情」,所以诗人写着「我的心是七层塔檐上的风铃/叮咛叮咛咛/此起彼落,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诗虽然短,但从字里行间,却可感受到诗人所营造的情感氛围,是情浓而幽远的「借物咏情」。而略观当前现代诗的主流诗坛来看,虽然「抒情诗」的写作是被排挤在主流诗坛以外,但抒情诗的创作却是艺术写作里,最恒远而无法改变的生命基石。因为,人毕竟是情感的动物,写作或艺术创作,都是为了抒发个人内心的情感与理想,故抒情写作是不可避免的。

  抒情诗的写作特质有二:一是「有情」,二是「能感」。此意即着诗人必须将丰沛的情感表现在诗中,透过文字传达诗人所想彰显的意象或意境,使读者能引发起在情感而发出共鸣之情。所以抒情诗的写作,看似容易,其实却是最难的。此外,姑且不管是抒情诗或印象派诗、后现代主义诗;我想,一篇诗作的完成,其实它的生命历程,都应该是相差不远的。就像,我认为多数的诗人可能会如此地想,每一首诗其实都是有独立的生命,抒情诗虽然抒发诗人内心的感情,但当作品完成时,诗作经历读者的阅读后,它会产生另一段感情的酵素,发生另一段情感的流动。故任何人写一首诗时,都必须经过时间和自我内在情绪去发生作用、蕴酿而完成。就像诗人覃子豪所说的:「我发现诗质,必须用时间和情绪培育,先使内容长成四肢健全,眉目清楚的生命,让它自然诞生。」因而他自说,他写诗「是为抖落心灵底烦忧,和理想追求的表现(《向日葵》,页168)」。所以他自言《向日葵》诗集的完成,他于写作的时期,是「多么的不平衡。这正足以代表我复杂的心绪与动荡不宁的心境。就是:我的生命之力该向那里冲击?我的理想,该在那生根?这是我的苦闷。《向日葵》苦闷的投影,这投影就是我寻觅的方向。(《向日葵》,页168)」

  记得马庄穆于<现代的抒情.兼评诗人林泠>一文提到:「一个现代诗人必须寻求一份语调上的客观性,俾之与自身的需要相吻合,进一步将个人的经验和情感具体化。(《林泠诗集》,页184)」因而,不管是写作抒情诗、风景诗、哲理诗……,任何一篇作品的写作,都该是经历过写作者认真的思考与感受内在情感后,融合再精炼后的文字情感与表现。当然,这不表示写诗就必须使用什么艰深的修辞,或必须写出什么佳句丽辞,或是如杜甫所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才算是经过思考、认真的写作。这两天读诗人蓝欣的山城微雨一文(本周诗友会电子亦可看到完整专栏),他写到「在创作上实则是有许多可能的。譬如说诗的风格,有专注在意象与型式上的表现,读来掷地有声,我们能轻易自诗中撷取其精华,引佳句以为诗人风格的表征。……另一种风格则恰似站在对岸一样,与这种着重意象及型式的表现方式截然不同。在诗的文字表现上有时几乎迹近于「平淡无味」……这样的诗作也更适合于朗读,并从中去理解诗的意旨。」故写要怎么写是见仁见智的,也可说是诗人自我写作须求的一种选择。

  一如本周诗友太初的<风铃下的老兵>一诗,其写作的风格,较侧重的就是表现其思想的意境呈现,因而在文字风格上,便显得平易近人,如他所写的「望着挂在墙上的勋章/想着当年的英勇/青春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这些句子,在阅读上并无所谓的惊奇的佳句,然则在反复诵读里,却发现人生的实境便是如此,尤其是以军人当职业者,更是心有戚戚焉。尤其是当人生走入走老境之后,人们对于生命的慨叹更是充满着莫可奈何的心情,就如他写到「昔日友伴已逐渐雕零/只得独个儿在居家附近/走了一圈又一圈/常常是/连个打招呼的人也没」,在这里「常常是」分行为一句,是很值得玩味的句子。倘若我们反复去吟诵这一句,再加上自己心情,或许便可发现这一句看似平常而简单的句型,已经包含了诗人许多情感──看到老朋友的情感、发现朋友一个个逝去的无奈,甚至什么时候,这个人就是自己了呢?以及还有多少孤单,是自己要与自己来分享和承受。

  因此,在写分行诗时(分行诗,不是散文诗),断句分行是诗人必然须要经过思考的,它不光只是为营造诗句吟诵的须要,同时也是诗人在思考情感的凝窒与张扬的表现手法。就像他接下所写的「曾想过干脆回去遥远的故乡算了/无奈早缺了体力/而更难过的是/到那里也是孤家寡人一个」,在这一段的表现之中,诗人就更把场景拉出一个时空,这种分镜的手法,也是必须经过设计与考量,前景的铺陈,「遗憾当年时空交错的姻缘/孤单成了必然的选择」到后景呈现出的「书信已没敢奢望」,点明了主角孤伶伶的寂寞,是闷成一个人的生活;然则,一个人活着,就必须要面临生活的问题,故诗人写「帐单却总不会少/每个月只盼着邮差来的那几次/把信件塞在信箱时/会顺手敲了一下的风铃/响起的/叮叮当当的风铃声」,诗人最后以风铃声的喧哗,来对比文本中主角的寂寞,让孤单更显孤单了。而这里「响起的」这一句,也如同之前「常常是」都是诗人刻意分行而出,藉此强调出情感的张力,也让读者去思考,以及引发共鸣。

  纵观整首诗作,真的很平易近人,而太初以个人深厚的写作功力,营造一篇短而有力的诗篇小说,也让人可以学习另一种不同的诗作风格。

附录原诗:【风铃】  文/余光中

我的心是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 敲叩一个人的名字
────你的塔上也感到微震吗?
这是寂静的脉搏 日夜不停
你听见了吗 叮咛叮咛咛?
这恼人的音调禁不胜禁
除非叫所有的风都改道
铃都摘掉 塔都推倒

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
敲叩一个人的名字


附录原诗:【风铃下的老兵】  文/太初

望着挂在墙上的勋章
想着当年的英勇
青春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

搔着满头的白发
遗憾当年时空交错的姻缘
孤单成了必然的选择

昔日友伴已逐渐雕零
只得独个儿在居家附近
走了一圈又一圈
常常是
连个打招呼的人也没

曾想过干脆回去遥远的故乡算了
无奈早缺了体力
而更难过的是
到那里也是孤家寡人一个

书信已没敢奢望
帐单却总不会少
每个月只盼着邮差来的那几次
把信件塞在信箱时
会顺手敲了一下的风铃
响起的
叮叮当当的风铃声

《颜色的魔力》
──阅读诗人这里有阳光的「给鱼填空──古铜色的蓝」之有感

  在人类的视觉中,任何色彩都具有三种属性:色相、明度、彩度。色相是区别色彩所必要的名称。明度是指色彩明暗、深浅的程度,明度高就是說色彩较淡,而黑色是色彩明度最低者。彩度是指色彩的鲜艳饱和度,饱和的红色彩度最高,而黑、白、灰则不具彩度,称为无彩色。色彩的喜好因地域、种族、宗教习性不同而有異,但也有共通性,例如赤、橙、黄都称为「暖色」,青色为「寒色」。之所以在此先说明颜色和视觉的关系,是为了在此略说诗人这里有阳光(以下简称诗人或阳光)的诗──「《给鱼填空》----《古铜色的蓝》」。

  诗人在诗的命题上,首以双联式命题,第一这首诗写给一个称为「鱼」的朋友,第二是诗人写作的内容,定调在关于「古铜色」里的「蓝」调。其次是由颜色来联结颜色,也就是在诗人个人的认定里,「鱼」这个人给了他个人的基本感受是「古铜色中偏蓝」的。在色彩的运用里,「古铜色」本身具有阳光的感受,是温暖的、健康的、开朗的,甚至在西方有些人的观念里是认为「有魅力的」。此外,从一般人生活的经验常识中,提到「古铜色」的色彩概念,联想到「海」的意象,是非常容易的,从「夏日」到「海洋」,「古铜色」是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颜色的标的。但在「古铜色」里偏「蓝」,蓝是一种冷色调感,给人带点一些冷静或理智,所以从古铜色里的蓝这一意涵来看,便可揣测这是一个很阳光但不会过度热情的人,是有活力而不冲动的人,是有魅力而不烂情的人。因此,光从诗名的命题上来看,诗人就已经相常成功的形塑出「鱼」这个人的形象在众人面前;并且,让读者从诗名就可以开始进行想象了,这样的命题,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命题。

  诗人在这首诗的内容写作上,共分五段。第一段是他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鱼」。他写「那条鱼是一个男人变的/从海里带来的蓝色/是古铜色的蓝,是所有女人/喜欢在眼角抹一点的蓝」。这一段的叙述,有些是反位法,「那条鱼是一个男人变的」,其实就是告诉大家那个男人叫「鱼」,而诗人利用这样的反位,将「海」、「蓝色」和「古铜色」这三种元素做一串连,让读者明朗朗地感受到颜色的聚合,甚至在味觉上也感受到阳光与海洋。接着诗人把「鱼」、「男人」和「魅力」透过「是所有女人/欢在眼角抹一点的蓝」再做一个点的延伸,虽然只有二句的串连,在文字的张力确实力道很大,在此也就可以看见,诗人在文字的笔功,是何等璀璨了。

  而在第二段的内容,诗人利用排比的效果来彰显「鱼」这个主人翁的特质,他以「对一块石头/对一棵草,对一株正在开放的花儿说/他要微笑了,“你们都将变成/双眼皮的美丽女人 ”」。诗人以一个非常生动的词「笑」就带动出主人翁的特质,或者说是魅力的所在。虽然「笑」是一个很平常的动词,但「笑」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所以中国俗谚有言「伸手不打笑脸人」,诗人林徽音的诗曾写「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漩涡。艶丽如同露珠,……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轻软如同花影,痒痒的甜蜜,涌进了你的心窝。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可见「笑」的意涵不是一种脸部的礼貌运动而已。在诗人所认定的「笑」,是具有神奇的力量,这个力量可以将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变成活生生的人,所以诗人以「石头和花草」为择定的对象,透过拟人笔法,将「笑」在此彰显出「万物同体」的概念来。同时,也藉此描叙主角的人格特质,透过笑,描写主人翁是一个美好的人,任何一种事物,在他的眼中都是美丽的;此外,也透过主人翁的喜好,辗转传达出诗人个人可能喜好的观点,在他的认为里「双眼皮的女人才是美丽的」。

  第三段主要是描写主人翁如何让身旁的感到愉悦,以及如何不断去制造愉悦感,因此诗人写到「他向那些美丽的女人/吹很多蓝色的泡泡」。在一般人认为泡泡都是彩色的,为何要特定是「蓝色的泡泡」。这就如同在之前所言,蓝色是一种冷静,甚至有时还略带些「忧郁」和「不安」之感,意即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并非所有人都感受到主人翁的魅力,有些人才理睬呢。因而诗人在此段开头即写「驱赶浪花,围成一个/透明的栅栏」这里即点明,主人翁那种男性「博爱」的个性,但在此段末句又写「一棵小草在栅栏外面,把面包圈扔向大海」,将诗的张力在此以矛盾且反向的拉扯,表现出人物独有的特性,与内在情感的冲突。此外,也借此将行文的节奏转折,将笔调的镜头回到主人翁身上。透过这样的衔接,我们在此可以看到诗人思绪的节奏,在空白与笔墨之间的停顿、接续,是很用心的经营。

  第四、五段主要是主人翁的魔法是如何形成的,但重点是放在第五段,「弯弯的海峡/就在他的腰间/轻轻转动/海岸有花儿的尖叫」。也就是主人翁是一直在驱使魔法让他身旁的女性感到快乐,所以「轻轻转动」,所言的是温柔的、不断的,在这里也表达出主人翁的个性是持续的、永恒的,并且是「美好的」。整首诗并没有刻意去描叙「鱼」这个主人翁的特质,但从诗人所择选写作的角度来看,读者可以非常快速地看到「鱼」这个人的特色与片断性的思想。整首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成功的人物摹写,而且也有别一般人对人物写作的观点,可说是相当具有新意的写作。

  虽然在句子的精炼度或择选上,笔者个人认为诗人有些词句尚可在调整,如:「驱赶浪花,围成一个/透明的栅栏,他向那些美丽的女人/吹很多蓝色的泡泡」;这三句都有「的」,但最后一句的「的」,在此就可以省略,让泡泡的蓝呈现出本质的蓝,同时也让阅读的节奏有变化。再如「眼神不断抛出带着魔法的句子/他把一个木头箱子放进衣柜,/他说“变”」,在此「,」是不须要的。现代诗的标点符号使用,不似散文,只是无意义的语句分隔,现代诗的标点符号是含有节奏性,甚至有些诗人在写作时,刻意将「,」放在句首,让诗句的阅读上,成为读者的一口气,因此在此放一个「,」,从阅读的节奏与观点,都不能改变什么,反而成为一种多余了。另外,在此的「他把一个木头箱子放进衣柜,」在意象上,与这首诗本身的意境,其实有点老梗,难道要变魔术就一定要箱子和衣柜吗?如就这首诗而言,意象应是可以再创新,让诗的鲜度可以更亮更彰显。但这几个小问题,都是瑕不掩瑜的,整首诗在语句上本身就具有一种魔力,一如诗题「古铜色的蓝」。

附录原诗:《给鱼填空》----《古铜色的蓝》 文/这里有阳光

那条鱼是一个男人变的
从海里带来的蓝色
是古铜色的蓝,是所有女人
喜欢在眼角抹一点的蓝

他在海湾,对一块石头
对一棵草,对一株正在开放的花儿说
他要微笑了,“你们都将变成
双眼皮的美丽女人 ”

驱赶浪花,围成一个
透明的栅栏,他向那些美丽的女人
吹很多蓝色的泡泡
一棵小草在栅栏外面,把面包圈扔向大海

古铜色的鱼
在椅子上慢慢转动四季
眼神不断抛出带着魔法的句子
他把一个木头箱子放进衣柜,
他说“变”

弯弯的海峡
就在他的腰间
轻轻转动
海岸有花儿的尖叫

◎散文
《人生苦短,岁月静好!》

  常听到人说:「人生苦短」!但现代人的苦跟往昔的人苦--有几分的不同,又有几分的相似。可是,最可怕的不是想到这话的人,而是没有想过这话的人;因为,这人尚且还没有感受到人生是什么样子,还没有尝到生命有着什么样的滋味,人就在这世间匆匆忙忙走过了。而这种无端使用生命却不自觉去浪费生命的恐布感觉,是没想到人所无法去揣想的,可是能想得到的人,又能对自己的生命掌握得到几分呢?

  去参加一场告别式,看着丧家亲属在仪式后,随着灵车后缓缓离开会场,送着与他们自己生活数十年的亲人,走完这人生最后一程路,心中忽然想起一则古老神话,一个人就是天上的一颗星,当天边划过流星时,也就是有人告别人间。所以天上从此就少了一颗美丽灿烂的星光。这虽是神话,但也隐含远古人们对生命的一种看法;就像几星期前听教授说:「哲学,就是人面对生活的态度」。这话讲得浅白,但意涵却深远了。很多看似简单的动作,单纯的心思,然则每一个时光片段,却都包含了生命的活动与意义;于是,有思想的人就在活动与意义之中摇动生命的摆锤,分秒必争的想争得什么呢?说简单一些,不过是个会腐朽的肉体与一颗忙碌的心,想求得一个「安然舒适」与「祥和宁静」罢了。

  只是--忙,不能静;闲,也不能静;人心无法安于「岁月静好」,但岁月却紧紧扣牢人心,不管你走得快、走得慢;也不管你想看得多、看得少,人常常有意无意去忽略岁月的给予,然而也不管如何去忽略,忽略却不表示不存在,忽略也不等于遗忘,而只是人有意无意地想去漠视它、不关心它,于是以「忙」为借口,日子就这么理所当然地走得匆匆了,所有这一时刻生活里的人、事、物,每一个当然也都是匆匆的;所以,生命也就这么匆匆促促了,不是吗?

  前些日子听了一场文学演讲,主讲人是作家--爱亚,她的题目是「看、想、停住及记录」,听完这一场演讲回家后,我仔细去回想一些细节。它是一场生命的历练,从作家所看、所想、所停住及所记录的一切,关乎的,看似她个人的生命记忆,但事实上却也是一个社会的生命记忆,因为在这一个时空里有着一群人在此共享她生命的芳芬与回忆,也就是由二、三十人,在这里共同经历这一生命记忆的追溯与创作,所以她说:「文化,是人们的共同生命记忆」,令我感触颇深。就像这几年有一篇网路文章--「忽略等于遗忘」,所写的只是一些生命中小小锁碎的事,但流经过我们的生命,成为我们的行为习惯,再从习惯转变成我们由自己组成这个社会的待人处事的共同人文风俗,最后就成为我们生命中所流传的文化,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态度。

  你的生活忙碌吗?你的生活清闲吗?你的生活矛不矛盾呢?有时,生命就像是一颗种子,它在岁月里,静静等待美好的开花与结果,而「人生苦短,岁月静好!」这一个简单的生活哲理,也只是包含在一场看不破的生命里,静静等着被发现而已。

《春天,是种子出发的哨音》


  过了一个闲散的年节后,一切正慢慢回复到工作轨道上。尤其是一个年的初端,好像一切正是新兴的开始。甫过完年,就接到朋友的来电,问一个老问题,却让我延伸出一个新问题,至于是什么问题呢?其实,也不过是个人──取个笔名的小小事而已。

  从开始写网志,就有朋友问我要不要取笔名,不要老是用TC、 Chang或相关拼字来当代号。而出于我的懒,和我对取名字的慎重(不要怀疑,真的是因为慎重),以及日常琐事太忙,便一直没有为自己取笔名,倒是用英文字当我个人的网路符码也习以为常。但在这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朋友偶尔问,再加上有些朋友好意的鼓励下,也开始觉得好像取个笔名是不错的idea。

  说真的,讲到取名字,就不得不稍微伤伤脑筋。虽说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一个名字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一切,然而对一个人来说,却是一个新的开始,而既然是一个开端,当然就必须慎重;俗话说:「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慎始是绝对必要的。

  或许有人会说:「不会吧!才取个笔名,有必要这么慎重吗」?这当然不到焚香祝祷那么慎重。可是,取一个名毕竟是自己要使用的,是让别人用来叫「我」这个人的代称;此外,在名字行之有年时,一个名字也会隐射出一个人的形象,综合这些原因,总要能让我听了喜欢和悦耳吧;故不能随便取一个自己没感觉的名字,或是别人叫了后觉得不欢喜,又怎么听都不觉顺耳,那不是自虐吗?

  还有,之所以慎重,或多或少也源于家学,从先祖父到家父,可都是姓名学的研究者,虽然没有以此为业,但家父却从不轻忽这家传的功夫,倒是我家几个孩子,没一承传,让父亲老是感叹后继无人。尽管如此,我们对取名所该注意的一些事项,虽说知不深,但也不尽无知。所以,慎重──其实也是尊重。

  取名的小细节在此可以不必一一说明。不过,有几点取名的重要注意事项是必备的。一是好看,名字的字形写起来一定要稍具美感,譬如:「东之」和「之文」这两组名字来看,写起的字形和组合「之文」这一名字,字形的美感和骨架就比较均称而匀美。此外,就姓名学来说,最后一个字的字形,最好看起比较大或字划比较多,名字看起会比稳;至少,要站得住脚。像「子腾」和「腾于」这两组名字,笔划相同,但后面这一组名字,写起就觉得好像快倒了,而如果刚好又遇到笔划多的姓,看起来就会像要垮了一样。如:

   郑     郑
   子  和  腾
   腾     于

  二是好念,让别人喊名字时,音别太拗口,否则容易被人喊成走音,或者是谐音,像「于齐」变成「鱼鳍」或「鱼刺」(台湾国语时),「珍璟」变成「真紧」,另有名字是「樱菁」(也曾看过「英今」);乍看,这两个名字都取得蛮特别的、典雅的,可是多喊几遍,就会发现没有字形的名字,是很容易让人想入非非;尤其是「英今」这名字,若刚好姓「吴」,且为一位先生,那……请不要被名字骗了。

  三是好听、响耳。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不就跟第二个好念、好喊重复吗?是的,是有相同的选择标准,但还是有不一样之处。有些名字不会产生谐音,或拗口,但喊起来的音就是不顺耳;或者听起就会觉得很晦暗,没有朝气的感觉,这样的名字喊久听久了,也会让人觉得前程无亮,譬如「蒨苡」、「洙沂」这二个名字一看就是精心选字的,但怎么喊总觉得名字是喊在人的嘴里,出不了口,响不起来。再如「洛书」这名字,看起来真是文质彬彬,可是听起好像「若输」,稍有台湾国语的喊起来就变成「漏失」了,又如「惠企」这个名字,被人喊成「废弃」,即便「洛书」、「惠企」这两个名字喊来是挺响耳的,但听久了也难免丧气,不是吗?

  虽然,我所举的这些例子都不算完美的名字,但都有人取;所以,取名字最最重要的──还是喜欢为第一首要。否则,光是这三大考量,大概没有几个名字可用可取了。

  再来,说说取名字的时机与目的。当然,它是为取得一个新开始的好兆头,所以家里有小宝宝出生时,也就会有一个新名字诞生;再来,就是许多人觉得运气不好时,也会想重新取一个新的名字,来重新取得一个运气的开始;还有人会在结缗之际,也会改名字,这是一个新家庭的开始,还有像是一家公司的成立,也会取一个好名字,而取一个名字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能够长长久久的发扬下去吗。所以,取名字不必看什么好时辰,但在取名字的时候,都是为了一个「新的开始」,「开始」──就是一个重要的时机,「长久」──就是一个发展的目的。

  所以,当朋友向我问起有关取名字的问题时,我心中忽然闪过这一道灵感;「春天,是农夫播种子的重要时节」,也就是种子打算出发的时刻。而一个人取一个名字,就像种子一样,需要给它一些时间去发芽和成长,这个名字才能在人的身上落地生根,变化气质,以及开花结果。

  就先祖父所说,取一个名字要三年才能牢固,三到七年是变化气质,七到十年才能见到成果。但这只是一个通论,若有人专精于此,当然也就明白,任何一种因到果之间,都会有许多的变化,不是大家都适用此一通论。而我个人就先祖父所说的,倒觉得若有人相信此一通论,那么想借改名来改运的话,就要趁早。此外,也就此一通论来说,取名字就绝对不能马虎,也不能不喜欢,尤其是心中若有不喜欢的念头,那名字就怎么叫都不悦耳。而既然不能顺耳,又怎么能顺心如意呢?

  还有,这之中也有另一个原因,因为一个名字对一个人来说,不能常常换来换去,毕竟「滚石不生苔」,一个无法喊成定性的名字,无法让人记得的名字,有取也等于没取一样,所以说「三年,才能落地生根」,不是没有依据,而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我只是要取个笔名,也这么慎重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会在这时候才想取呢?「缘」吧!忽然觉得:春天,是一个明媚的开始;春天,是种子出发的哨音。当朋友问这问题时,我的心中莫名兴起这一个心动的想法,让我也认为缘份,其实也就是一种适当的时机。所以借朋友这个机会,为自己找一个合意的笔名,算是给自己一个新开始,一个顺缘掌握时机的出发!

  当然,取一个满意的好名字,这只是一个开始,就像爱迪生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所以,取名字绝不是一个定数,它只是给自己一个好兆头、好心情而已,也是把自己介绍给这世界认识你这个人的一个基石,至于能否把一个人的名声远播,名气显扬,能否把基石奠立成永固的盘石呢?那还是要靠个人持续不懈的努力与经营,这才是成功的真正条件与必备因素。

  人生,毕竟要理性多于迷信,如此才能比较容易看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

  春天,是种子出发的哨音,你把自己要出发的种子种下了吗?若还没有,要赶紧掌握好自己的时机哦!


《一双手,还是感谢!》
  

  曾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留下一个句子,写:「这一双手,是为我鼓掌的,当然要好好感谢!」想了好一会儿,终于想起为什么会留下这段文字。

  这是几年前去旁观有关心理学的课程,那一天的学生很少,连我这个旁听的学生一起算,勉强凑足五根手指头。教授等了二十分钟后,才走向讲堂开始上课。但一上课,他讲的不是课程内容,而是一个故事。他说:

  有一年,我到台中一所私人学苑开课,在那堂课第二次上课时,当我走进教室,我以为走错教室了,因为我从高雄上去时,迟到十分钟。可是,当我走进教室里,教室居然没有人,我走进去后,又走出来看一看教室的号码,确实是我上课的教室,我想这堂课的报名人数──不多,但也到达基本数──二十五名,这次不过是第二堂课,怎会连一名学员都没有,难道我上星期的课,真有那么无趣吗?

  等了十分钟后,我猜想是不是这里有活动要停课,但学苑忘了通知我,所以才会连一个学员都没有来,但就在这时候一位学员走进来。他一看到我便说:「啊……老师,不好意思,今天我下班比较晚……咦,今天……」看他奇怪的表情我就知道,不是学苑有活动,而是学员私下有活动,所以没有人来。于是我告诉他:「可能,我上星期的课讲得太无聊了,所以你们这里的人听不习惯,今天大家就有事没办法来了。」

  「不会啦,我觉得老师讲得很好,很有内容;对个人内心提升有很好助益,老师你要有信心啦!」那个学员这么回答我。所以,那一天、那一堂课,我就面对那位学生说了四十分钟的课程。当我说到:「今天,我们就先说到这里」时,那位学员,居然为我鼓掌。他说:「老师,希望下星期,我还可以继续来上这堂课。」隔周,我当然继续去上课,因为学苑说他们没有收到学员要退课或退费;不过,可能是学苑有通知其他学员,所以再来的课程,学员至少都有十来个。

  但我很感谢那位学员和他那一双手所给的掌声,让我才有勇气如期把那一期的课完成,也让我才有这个动力继续进修博士课程,最后才有今日教授这个职位。后来,我当了敎授,在开课的过程,也有遇到很少学生的时候,但都不会少过那次;所以,我很难忘掉那次的经验,也忘不掉那次的鼓励。记得那一天上完课后,我一路从台中开车回高雄时,耳边似乎一直响着那些掌声。我心想:虽然只有一双手,但他是特地为我而来的,是真的为我而鼓掌的;我想了一路,直到进家门时,我忽然了解,那双手、那些掌声对我而言,是多么重要。因为那双手的鼓励,让我度过那一天难堪的心情,让我后来醒悟──「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人生态度,才能一路走到今天,即使面对今天只有你们这几个学生,还是很乐意把这堂课上完。

  前些日子,到某文教基金会去听一些儿童读经班课程,和一位讲师聊天时,他也提到相似的情境,他说:有一次他受邀到新化一个佛堂演讲心经的课程,那一天听说可能有台风,但消息没有确定。所以他事先打电话去问要不要上课,住持说:「台风还没到,行程不变;而且他们的课是排年度课程,如果这次不上,今年也无法补课」。所以,他还是去了。但,他这位从高雄去的讲师到了,他们那边却连一个人也没到;此外,因为那儿是一处公共佛堂,佛堂住持那天又与人事先有约,临出门前交待他,麻烦他上完课后等他一会儿,他会赶回来与他商谈其他事情,人就出门了。结果,那一天,他就一个人在佛堂说完讲稿。

  他说,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经验。本来,他不想讲,既然没人来,那他就看书好了。但他想到住持跟他说,如果这一堂课他不来上,今年度也无法再上了,因为没有其他时间可以补这一堂课。是故,如果他不讲,就永远缺讲这一堂课,可是他的讲师费又已经收了,这样于心不安。所以,没人来听,那他讲给自己和佛堂那几尊佛听,讲了心安,讲了才明白,自己的嘴巴与耳朵是靠得那么近,自己的每一句话,第一受惠的听到的人──是自己。所以人要多讲好话,也不是没道理。因为从自己嘴巴说出来的每一句话,自己的耳朵是第一个听到的,故──人怎么可以说不好的话,残忍地来对待自己,是不是呢?(虽然他还是把讲师费捐给佛堂做补修经费)

  记得某年,我去旁听另一门「哲学思想」课程时,有一次也是只有五个学生,当时教授也因为人数太少,而讲了一个「感觉」理论,教授的结论是──学生来得太少,让他的感觉不好,而感觉不好就会变成一个不好的人,若以相似词来说,「不好」就是「坏」;那么,那天他就当了一个「坏人」。

  如果,从相似的事情来比较二位教授当时的态度,则可以发现教授的心情和面对的态度,让他们所做出的言行是不一样的。但我想,每个人都是独立思想的人,会有不同的因应态度本来就是正常。所以面对人生所发生的事情,常常会有因人不同的思考、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态度与应对,而有不同的结果,所它所产生的效应也不同;接着,所受其影响的人,也会产生不同效应。

  人生,本来就很难事事如意,同为挫折之事,对人可以是「激怒」,也可以成为「激励」,而这两者的选择权则全是端由「人」的思考来看,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多培养自己正向思考的习惯,对于人生遇事的处理态度,与看事的视角将有另一番气象,而这气象是好多于不好的。正如那位讲师告诉我的,我们人的每一样器官都跟我们自己最接近,我们的一双手,不但可以鼓励别人,也可以鼓励自己。所以,如果有一天,当生命的掌声真的只剩下自己的「一双手」,还是要好好用心来感谢!

[ 本帖最后由 周飞雪 于 2011-6-28 13:13 编辑 ]
发表于 2011-6-28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本人坐沙发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天空流火
大地焦灼
当天空的眼泪滴落
一片汪洋看不见

诗人捧出心香一瓣
点燃

选取6.28这个日子,请千朔来坐客,因为诗人的心是红的,唱出的歌是绿色的.为避免和"七一"这个祖国红歌一片的日子冲突,特提前二日,让绿色先行,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诗意的七月.

[ 本帖最后由 周飞雪 于 2011-6-28 13: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我们家的千,也支持飞雪姐姐。
这个七月,有你们更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中巷 于 2011-6-28 15:30 发表
支持我们家的千,也支持飞雪姐姐。
这个七月,有你们更精彩。




来支持我家千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千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11-6-28 13:09 发表
当天空流火
大地焦灼
当天空的眼泪滴落
一片汪洋看不见

诗人捧出心香一瓣
点燃

选取6.28这个日子,请千朔来坐客,因为诗人的心是红的,唱出的歌是绿色的.为避免和"七一"这个祖国红歌一片的日子冲突,特提前二日,让绿色先行,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诗意的七月.

谢谢雪姐姐的细心和体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中巷 于 2011-6-28 15:30 发表
支持我们家的千,也支持飞雪姐姐。
这个七月,有你们更精彩。

木木 也请飞雪姐姐一併訪谈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6-28 15:37 发表




来支持我家千千!!

阳光光首席,下回換你嘿
千朔一定大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思荻 于 2011-6-28 16:00 发表
支持千千

谢谢荻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邱春兰 于 2011-6-28 16:32 发表
欣赏,问好!

问好春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谢谢飞雪姐姐这么有心也用心,准备了这首好听的歌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哑榴 于 2011-6-28 18:32 发表
支持!!!

哑哑,支持要拿出行动的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17 10: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