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周飞雪

[其他] 《飞雪有约》九月份诗歌访谈人物唐朝明月-----中秋月圆,遥寄祝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滴水 于 2011-8-31 14:33 发表
水水先来坐椅子
请问一下明月:所谓最基本的写作创作要素要考虑到那些


水水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却难住了我。
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文本最基本的写作创作要素应该包括文本的主旨呈现,语言句式,结构建设,音韵基调等等吧。
主旨呈现。我想主要是文本要唤醒一种什么思想,表现一种什么样的主题。这符合我们的传统手法,也历来是我们所竭力追寻的。按照我们传统的观念一首好的诗歌必须有一种警世的思想作为基石,作为支撑,否则就难登大雅之堂,难入主流,更难以让世人接受。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要求是诗歌之幸,更是诗歌的不幸。我在想一首诗歌究竟需要表现什么?能不能把我们的思想更发散一些,更多层一些,甚至从有到无呢?这样“我们”从诗歌里剥离出来,让诗歌纯粹是一种更为客观的呈现,让是更为真实的出现。这或许是臆想,也或许值得思索和探究。
语言句式。就诗歌文本来讲语言句式是支撑的血肉。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句式是个人习惯,经验积累,灵性把握,惯性发掘的结果。浸淫久之或许就是所谓的风格和特质。我主要想说一说灵性把握和惯性发掘。我们必须承认诗人对于语言是有着极其特殊的感应能力的。我曾经在一篇小文里提到过诗歌的客观存在,其实更多的是指诗歌的语言对于诗人来讲是天性的,自觉地写作者定能自觉地掌控语言,珍视灵性,把更好的诗歌复述出来,能够集成者也定会到达诗歌的殿堂。但是,灵性又往往不易出现,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等待,只是在接近灵性,所以说诗者不必强求每一首作品都会得到赞同,都会成为经典,很多人穷其一生也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诗者。关于惯性发掘,我想这是灵性的延伸。一个比较成熟的诗者在高度的创作状态下会不自觉地遵从语言的指引,产生精巧的句子,流露不凡的气势。这样说不是要无休止的流于惯性,而是要有限的挖掘,这也要看作者的把控能力和觉悟。
结构建设。这是诗歌的骨架,此为传统意义上的说辞。我想说的是:文本分行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并不是分行就是诗歌。诗者不必过于把精力集中在从分行上出奇,摆花样以便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一首诗歌在结构上一定要做到稳重,沉静。注重结构上的平衡,体现诗歌的内在要求,这就够了。
音韵基调。古体诗歌讲究调式,注重韵律。新诗其实也是如此,这是由我们汉语的韵律决定的。汉语本身发声就有抑扬顿挫,上下去平,所以,新诗也必然在内在气息上符合这个规律。一首诗歌是悲愤之音,是高亢之调,是幽雅通经,是无色无声,是低绵倾诉都是由诗歌本身和作者的界定决定的。我常常想诗歌必须要读出来,不适宜读出来的诗歌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在这方面还有,就是选择的是短唱,还是长调。短唱更能留出空间,更能生发顿感;长调舒缓,更适合情感的外泄。
这是我的理解。可能还有,比如文本的主体等。鉴于能力如此,恕难一一回复了。
不知,这些符不符合千千的要求。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唐朝明月 的帖子

明月回复的很仔细很好

其实你可以慢慢回,沒关系滴~我当是大家在闲聊中交流一些思想和写作经验;況且你这么认真回复,肯定是好的

谢谢明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1-9-1 01:14 发表
明月回复的很仔细很好

其实你可以慢慢回,沒关系滴~我当是大家在闲聊中交流一些思想和写作经验;況且你这么认真回复,肯定是好的

谢谢明月


千千休息吧,我撑不住了。明天再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明月走进“飞雪有约”。
走进诗歌报最有价值的品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作品以其深厚的生活底蕴和艺术修养,以其执着的诗性精神,抒写着对生活的感悟,探寻着生命的价值。

飞雪副总这个评价恰如其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暂时还没想到,但必须提出若干问题来难为难为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坐下,慢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照亮诗歌论坛的唐朝明月地上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头像,明月偏爱草原,试问明月的出生地在哪里?你的写作有地域性情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11-8-31 19:41 发表
汉唐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唐朝明月请给大家讲下这个网名的由来.


以古为师,是我们的必由之路。这不仅是诗歌,其他更要以史为鉴。古今一脉相承,精神亘古难改。我到真的希望国人的案头都有一册古文选,一册古训集,一册家族史。可我们痛心疾首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以相当快的速度流失,我们的精神变得更加匮乏。近年来虽然有所重视,却还是不足。汉赋唐诗不仅让我仰望,更是我的营养来源。
在没有接触网络之前(我2010年5月份才算正式的接触网络),由于工作的原因,自己基本上和外在诗歌没有什么联系,了解的或者阅读的范围非常有限,我更喜欢独自一个人练字、读一些古文典籍,尤喜唐诗。想古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趣,是何等大的诗性啊。2010年5月来诗歌报,不知道注册个什么名字好,反复考虑自己本姓唐,名字里又有明,以唐朝明月代之多好啊。就这样说注册就注册了,现在想来这个网名让人容易见名生义,好像唐朝的月亮怎么又亮了,哈哈哈。其实我更喜欢阿明这个网名,上学的时候他们都这么叫,听着挺亲切,现在已经没人知道这个名字了。网络本是虚幻,网名更是浮云。唯有在诗歌报这一年来的情谊感人,唯有诸多兄弟姐妹的关心和帮助令我难忘!
再谢飞雪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1-9-1 00:14 发表

明月说得好,支持
呵呵~再请问明月月一个问题,可否概略性地说说由你自己目前所见的大陸现代诗发展的整体概況。


千千你这个问题可算问对人了。因为我根本不太清楚。原因主要是这些年我一直远离诗歌现场,对此只是间接地了解,不十分客观的感知。
在此我只能是硬着头皮,谈谈我对当前诗歌发展的认知:
一是诗歌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这要归功于体制的完善和网络的发展。关于体制诗歌政治范畴的东西,不可妄论。另一个网络的发展应该是诗歌空前解放最大的主推平台。各类诗歌论坛(比如诗歌报)为诗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这种解放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语言、形式、格调等等方面。诗人可以主动地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的思想,选择自己的内容,破坏原有的语言结构,挖掘语言深层的奥秘,构建新的诗歌语言体系,也可以自由的创新诗歌的类别和形式,可以写积极向上的作品,更可以比较露骨的表现其他。由此,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从网络平台的这一贡献来说,诗歌离不开科技,科技给诗歌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契机。我想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在外太空探索的深入,诗歌也将表现更为广阔的空间,揭示更加深邃的奥秘。
二是诗人得到了极度的膨胀。诗歌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注意自我。以自我为中心来掌控语言,来表述思想,极致的发掘本身,将向内的辐射看成是和外在最紧密的联系。我想这主要是受外来作品的影响和自我思想体系的解放所致。谈到外来作品确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特别是个性的张扬上,语言的突破性表达上,都有独到之处,都是我们所可以借鉴的。诗人在现场的意识得到强化,诗人表现的欲望,关注的意念得到了凸现。从一个从面上来说这是莫大的好事情,可凡事都有利弊,膨胀达到了顶峰,必然就是消解,也必然会带来第三个问题。
三是浮躁在毁灭天性。社会发展已经将诗人和外界更紧密的联系起来,城市化进程势必更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这些在不同程度上会让诗人变得更加浮躁。能够沉静的写作,隐秘的生活已经成为梦想,晋朝陶渊明式的诗人很难再见了。社会要走向更高的文明,人们要享受更好的生活,物欲、贪念、妄为,流俗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诗人的无奈。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浮躁是不可回避的,不少有天性的诗人就是早浮躁面前逐步消失的。现在是,将来也或是依然,也或许我们会觉悟会把浅薄的浮躁从体内掏出来摔碎,还自己一颗纯净的、充满天性美的心灵。
四是派系圈子或许成为罪证。这其实曾经是好事。但在当前的诗歌现场这似乎显得更为严重,成为诗歌的的怪圈。山头分立,旗帜林林,主义不断等等,这些曾经助推诗歌发展的动力,如今显出了它的原形:自我陶醉,自我标榜,自我封锁,自圆其说。想一想就感到可笑,这些真实幼稚,今天你来,明天他往,跟小孩过家家有何分别?况且最要命的是,在互相诋毁的过程削弱了诗歌 的力量,分化了诗歌前进的动力,对己対诗歌都是莫大的不幸,这无休止的纷争无疑会成为将来批判的罪证。
对于几个错觉的疑问:
一是我们的使命是什么?
通常我们都要求诗人有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感,能够自觉的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如果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我赞同,但更多的是反思。新诗发生发展之所以出现了问题,是不是从一开始我们就给它赋予的太多,给它的压力太大,导致新诗囿于圈套不能自拔呢?诗人苦苦挣扎,狂躁、自闭、自命不凡,或者自暴自弃。这或许也是制约新诗发展的另一个大的瓶颈了。只有解脱出来,丢掉沉重的枷锁,让诗人天性的发展,让诗歌自然的发生,才能有好作品出现的可能。
二是是谁拯救了谁?
具有莫大反讽意味的是,新诗发展到今天很多人都在探寻拯救或者说找寻新诗的出路,岂不知不是我们在拯救诗歌,是诗歌在拯救我们,这正是我们困惑的结果。没有完美的诗歌,古代如此,外国如此,新诗也是如此。宁勿说新诗的残缺是一种客观,还不如说诗歌美饱含更多的残缺。可以的追求是文人的通病。百年新诗发展,我个人感知已经走了它该走的路,已经达到了它该达到的的高度,肆意的贬低,任由的拔高都是不理智的。让诗歌平静的发展,让心灵自然的呈现,这是我们最应该做得。我非常赞同谢冕老师的一句话:“要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再盲目的触及问题,把它和盘托出,即使我们不能解决,那就留给后人解决”,谢冕老师这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正是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1-9-1 09:00 发表
恭喜明月走进“飞雪有约”。
走进诗歌报最有价值的品牌。


问好大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1-9-1 09:01 发表
他的作品以其深厚的生活底蕴和艺术修养,以其执着的诗性精神,抒写着对生活的感悟,探寻着生命的价值。

飞雪副总这个评价恰如其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23 06: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