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温经天

音乐诗(听陈绮贞)9首,附抒情诗音乐性议题恳谈,欢迎跟帖交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6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的非常好 有诗歌而引出诗歌或艺术的探讨真正是论坛的魅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我担任某论坛版主,除了管理较少,有些惭愧,更多的时候我是面对满页的先锋诗发呆。不知如何评说。并非对先锋派一无所知,但读得多了,就产生了这样的印象:才华真是耽误人,才华有什么用。如果你每天都是写别人看不懂的想半年也想不彻底的诗歌,拐弯地抗议制度,隐晦地咒念黑暗,我觉得还是过于技术面了 ,过于炫技了。天道和人心才是诗歌的正途。技巧再超前,也不能失去了骨头和热血。不能因为艺术探索而冷冰冰,阴森森,而无法让人感触。

——这个,经天说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天兄弟,至少有三个人在认真滴读你的文字,在浮躁的网络世界,这是一种欣慰。因为猪猪看来,在网络,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表达那么看重,而对于别人的表达大多虚与委蛇。。。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斑竹说说违心的话很正常吧。更何况如兄弟上述言,在猪猪看来属于长久思考的结果,很棒,很有价值。而且也应该会让兄弟对自己的创作认识更深刻,更理智。猪猪会适时给兄弟整理下,做个浇水的人吧:)
关于诗歌故事化、小说化虽然是潮流,虽然没有很好的作品出来,但猪猪认为,这是诗歌发展的一条道路,走下去会有代表作的。因为上文猪猪引述的恩格斯的话不无道理,时代需要记录者,或许小说这样的体裁因其过于阅读耗时、信息容量低而逐渐被影视取代,那么这个时代的个性和特点用什么来记录?或许就是诗歌。只是猪猪没有去研究它。其实,小说化、故事化诗歌有两个点值得我们琢磨:一是将小说元素包容进去,完成事件的记录,也就是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结果以最简洁的方式(诗歌)记录下来,成为后来的人们直观的研判这个时代性格的资料。二是以故事作为喻体组合而形成整体的诗歌喻体,从而让诗歌具备真正的穿透力和切割力。每个小喻体即小故事就如小小的手术刀,将社会的美丑切割开来,摆在诗歌的案台上。或许这也是有力量的。
所谓先锋诗,更多的是一些探索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自诩吧。没有界限也就没有定论。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应该把握一个原则,也就是至少自己可以看懂。呵呵。。。自己可以为自己的诗歌写个评论。否则,对我们一无所知的读者又怎么能够明白你在说什么。因为诗歌,归根结底是一个表达工具吧。如果将诗歌当成其他的什么,那就是让牛车跑高速,似是而非吧。所以,我们不需要旗帜和鹅毛,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还原诗歌的根本。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其先进性和悲剧的内容。猪猪觉得,人性乃至时代先进与悲凉的两个面是诗歌表达的任务,如果是人性,你就把你的人性摆到诗歌的桌面上,如果是先进,你就赞颂它如果是“悲剧”你就把那悲剧的花瓶打烂了给后来现在的和的人们看。。。或许就是这样,不会那么复杂。
表达之于阅读更重要的是线索。至少我们要提供一些线索让阅读的人去读懂诗歌。。。。有事鸟。。。到这里再听经天兄弟说。。。。

很靠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温经天 于 2011-9-26 09:50 发表
显然,抒情诗的音乐性不单体现在音乐诗这一题材上。唯有内在的节奏,韵律,和声达到丰富优美无序的道的境界,才是抒情诗的音乐性的完善标准。借助音乐写诗,有利有弊。好处是音乐激发人的感官和情绪,孵化诗性的气氛 ...







对于诗歌的音乐问题,是我最有兴趣的问题。前不久,与猪猪在挑战整了《多声部》,其目的就是想研究诗歌的音乐效果。从文本角度来说,诗歌的音乐问题被解释为内部的韵律、流动性的乐感之美,这些从古到今,已经有很多人写,包括平仄等等。 我个人认为:诗歌的音乐性除了上面所说的,还有一种被我称之为“声音的结果”的东西和“美学空间共振”的东西,我一直在探讨,因此我的诗歌写的莫名其妙,这是原因之一。




《多声部》

鼓楼广场是孤独的。
民国的马车
如无声片上的划痕,从天空背面
缓缓驶来。《国际歌》与《圆舞曲》的区别在于
贝多芬将圆形的休止置入黄河,它旋转的像姬的发髻
而欧仁·鲍狄埃的小榔头
正在敲击刘文彩的水牢。它们共同组成广场喷泉
有节奏地
喷射雄性的液体。上世纪的案卷

和来自南方的革命者
在卷宗和车轴里
隐藏了李白错版的月亮
“晚安,钟山”。他们相互交换袖口上丝绸的质感
鞋跟的声音,丝绸的声音,蹦擦擦

“革命者的月亮不是鲜红的”老人柱着拐棍站起来
“密斯蒋,你是浪漫的”他说。
广场西部的角落,流亡者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游牧民族
被遣散的泥瓦匠
与一个真正的黄河之女,在《国际歌》与《圆舞曲》繁殖的三角形音乐里
分享面包和月亮(无产阶级的)

两个小屁孩在广场的东部拥在一起
他们背后是中心医院,手术室正在抢救一部
垂死的电机,它无法驱动老电影里最关键的镜头
小屁孩像难以估计的早春艺术品
在喷泉的顶端忽隐忽现,他们说三种语言
像鸟一样的声音。

从天空望去,广场有一双巨大的杏眼
它的头顶与革命者一样
有两个相同方向的漩,更符合颠沛流离的圆舞。
老人用拐棍点着地面,嘟嘟嘟嘟
像早年的马蹄声。
他食指最有力量的部分
习惯地扣动扳机
“妈妈的贝多芬”他说。




2011.9.14.15.30







向经天学习,多多指教,在诗歌上你是前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里的所有回帖俺都读

---说真的 这个帖子超漂亮

  一并感谢楼上的朋友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9-26 18:23 发表







对于诗歌的音乐问题,是我最有兴趣的问题。前不久,与猪猪在挑战整了《多声部》,其目的就是想研究诗歌的音乐效果。从文本角度来说,诗歌的音乐问题被解释为内部的韵律、流动性的乐感之美,这些从古到 ...

《多声部》用蒙太奇的办法组织画面,以音乐的旋律推进,以事件的起止形成休止符制造诗歌的节奏,是在组织一个诗歌短片。与经天兄弟说的自音乐中吸取灵感而超然于音乐之外,有点点区别。。。
经天的做法很尖锐,需要发现的眼光和智慧,很难。阳光的做法更切实际,就像毕加索画牛,有线索,有路径,容易到达也容易被人接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色手枪 于 2011-9-26 18:29 发表
这个帖子里的所有回帖俺都读

---说真的 这个帖子超漂亮

  一并感谢楼上的朋友们

蓝枪,你的头像好像外星人,怎么看怎么像。。。有出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9-26 18:37 发表

蓝枪,你的头像好像外星人,怎么看怎么像。。。有出处吗?



----多年前有个画家朋友饿得没饭吃 俺送给他一笔钱 他后来将这幅他自认为最好的画送了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课前,小聊一下~

应该先这样说吧,这里先说创作的技巧理论~就所我所知的艺术创作(文學--诗.散文.小说.小品等/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乃至现代人所说的电影等八大艺术)都一样,当创作者在进行作品的创作过程,其实是综合个人人生经历和个人兴趣所引发的思想能力表现,因而对于一个进行艺术创作者而言,他所呈现的作品也都具有个人的美學观点。

何谓美學观点;以一个创作诗作的来说,他本身对画面想像较其他为重,那么他的写作过程就会在文字里,出现较多画面感的描写,这个目前论坛里,我所知道的是以面面的作品,可以看到最明显的;而就诗的音乐性来说,我想较一般可以理解的,不单是文字所传达的词语,最重要的还是在文字的节奏,虽然很人都说现代诗不见得要能朗读,但我们在进行视覚阅读时,还是可以感受到文字的节奏感,节奏的本身就是一种音乐;以我们最直接的听感来说,一首好听的曲子,也往往与节奏有关;以外,使用文字的抑扬顿挫也是使阅读者感受到音乐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就以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而言,为何后来有人谱成歌曲,如果他的文字本身不具有音乐节奏的美感,那么创作的音乐人就不会选择他来当作词而谱曲了。

而说这些,真正想说的是:一个创作者,其实对于美的感受是全面性的,不管是音乐性,色彩性,乃至画面捕捉與空间的留置,或所谓的宗教哲學,其实当他在进行创作时,五感是全面敞开,且全面呈现,因而舉凡他所经历的美的感受,这时都会成为创作的基本素材;所以不管创作目的所选择的是以音乐为底,或以画为底,乃至以故事为架构,这些我们称为基底或架构的事物,都必需先成为我们写作者的骨血,才能反芻出我们所谓的艺术创作。

嗯~以上是我个人看完目前所交谈的內容有感~
上课去
问好经天,蓝色,我家依依,阳光和小猪猪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9-26 18: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温经天 于 2011-9-25 19:19 发表
返回来,因此人们不再信任抒情诗,纷纷去写什么叙事 叙述 禅理 口语 等等。其实在我看来,抒情是东方诗歌的本色,这是不会变更的,变更的是抒情的方式,角度和走向。叙事,是对假大空抒情诗的反动;叙述,是对叙事诗 ...




我认为,当下的伪抒情主要表现在固定模式的词语建设上,成为一种抒情模式。诗歌是必须抒情的,所谓伪,是没有真情而通过建设词汇来表现出的情,词语间的对话大于其本身的真实情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色手枪 于 2011-9-26 14:15 发表
讨论的非常好 有诗歌而引出诗歌或艺术的探讨真正是论坛的魅力所在


恩 欢迎这样的深入交流 久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山依依 于 2011-9-26 14:35 发表
目前我担任某论坛版主,除了管理较少,有些惭愧,更多的时候我是面对满页的先锋诗发呆。不知如何评说。并非对先锋派一无所知,但读得多了,就产生了这样的印象:才华真是耽误人,才华有什么用。如果你每天都是写别人看 ...


这两年我没怎么管理什么论坛 一直没心力。

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才华了缺的是智慧和心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9-26 17:39 发表
经天兄弟,至少有三个人在认真滴读你的文字,在浮躁的网络世界,这是一种欣慰。因为猪猪看来,在网络,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表达那么看重,而对于别人的表达大多虚与委蛇。。。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斑竹说说违心的 ...


都是大实话,也都是良好的认知。我赞同。尤其是对留出线索表示共鸣。

诗歌的线索问题,其实就是读者的入口为题。我们都知道作者有创作的切入口,那么同理,读者也应该有阅读的进入口。常见的三板斧是虎头,豹尾和佳句。其实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多想想,如何把读者吸引到你的诗歌气场里来才是对症下药。虎头,一般是惊人之语,奇异意象开头,抓人心神,其实我以为不必坚持凡是,自然而然的入心的句子当诗歌的开头也不错。前提是这句子是在你的脑海里自觉跳出来的,自己先被打动的,也能打动别人,很朴素的道理。豹尾,一般是高潮戛然而止,留下未竟的内涵和空间留给读者余味。其实也可以淡然收官。使得整体朴素来素朴去,整体和谐,诗歌的寡淡也是种境界,一般还很难掌握呢。对于佳句的数量,一般人认为诗中有一两句就够了 ,足够点亮诗歌,这其实是中层次的诗歌标准。句句佳句似乎不现实,很容易误入八面玲珑的刻意虚假境地,但我们应该有勇气写出更多的佳句在一首诗歌里,甚至达到佳句多到平齐,整体成为会自主呼吸的活物的地步,那才是我理想的作品状态。等于是诞生。让诗歌自己去活 去呼吸,通过作者到读者评者这之间的距离,给诗歌自我成长的空间,也就是丰富了诗歌的多义性,时代感,精神性,超越性等等。

诗歌不能过分自我包装 和上套,那样没几人有耐心去分析你, 寻找诗歌的破绽。适度的留出线索是必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1-9-26 18:41 发表
上课前,小聊一下~

应该先这样说吧,这里先说创作的技巧理论~就所我所知的艺术创作(文學--诗.散文.小说.小品等/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乃至现代人所说的电影等八大艺术)都一样,当创作者在进行作品的创作过 ...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9-26 18:43 发表




我认为,当下的伪抒情主要表现在固定模式的词语建设上,成为一种抒情模式。诗歌是必须抒情的,所谓伪,是没有真情而通过建设词汇来表现出的情,词语间的对话大于其本身的真实情绪。


抒情诗歌是有着鲜明的诗歌乐感的。否则,诗歌内部的情绪无法顺畅传递。在热抒情年代,如郭小川的《祝酒歌》等就特别适合于朗读,诗歌内部的平仄结构随情绪走动,其诗歌的节奏与wap有异曲同工之感。诗歌的抒情是喷发式的。。。而如今,在冷抒情时代,人们更注重诗歌的力度,将诗歌当成了一种冷艳、残酷的美,记得一段时间里,诗歌以痛为美。你写得有多痛,你的情就抒得有多深。。。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伤诗”--即经天兄弟说的伪抒情,“粪诗”--部分为口水诗,“先锋诗”--技术派和迷茫中寻求真相的呈现诗歌。。。等等。
因此,读现在的诗歌作品,很多的根都长于“痛”的土壤。痛定思痛未必是诗歌的出路。因为在现时多元化、多极化社会里,诗歌的力量很小,并正被物逐步边沿化,因此,没必要做担当的尝试。那么诗歌走艺术的道路可行吗?艺术强调技术的基础,那么这种技术建设现在进展如何呢?猪猪又迷茫鸟。。。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晓钟 于 2011-9-26 22: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温经天 于 2011-9-26 21:42 发表


都是大实话,也都是良好的认知。我赞同。尤其是对留出线索表示共鸣。

诗歌的线索问题,其实就是读者的入口为题。我们都知道作者有创作的切入口,那么同理,读者也应该有阅读的进入口。常见的三板斧是虎头,豹 ...

这个只是经天兄弟的写作体会,没有涉及兄弟的研究内容。。。

关于阳光的问题,他提出了“音乐的结果”和“美学空间共振”。不知经天兄弟如何看待。。。

另外,猪猪再读顶楼帖子,感觉诗歌语感不是很好,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18 1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