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这里有阳光

[其他] 【你是一个传说】《孔学》(修改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9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8懂。忐忑路过,小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亚拉河 于 2011-10-19 18:36 发表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

苏格拉底並沒有反对研究自然界,而是他认为自然的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神性,要研究就必需以虔敬的心态去正视它们,我想这和孔子所主张的”祭神,如神在”的观念是一样,这个”存在”的意义是远大于这个世界只有人的存在的意义要大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研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猪尾巴 的帖子

猪猪说:
貌似诗歌是一种物质,而诗歌外延之外是一种暗物质。通过诗歌来激发暗物质而淹没诗歌本身是阳光试图达到的目的。这种可能性有。那就是当诗歌的外延足够锋利或足够尖锐,可以割开或刺穿蒙在诗歌外面的皮--所谓的建设。这又涉及到革命的问题。谈判做不来。这是矛盾的也是纠结的。
诗歌建设的目的是让其思想和意义湮灭诗歌,这样诗歌才有价值。无论荒诞与否,都是殊途同归。鲁迅说,所谓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打烂了给你看。这就是艺术,否则没有人愿意为证明悲剧的存在而打烂美好。这里涉及的美好比如那条鲤鱼就是东方“美好”的代名词,可以解释为东方的价值观、伦理观、政治角度。而“最西部的革命者”他们创造了新世界,也可以说是西方“美好”的代名词。
不崇尚战争的孔孟之道将人钝化,崇尚革命的“西部”价值观将人推向流血。事物的两面性永远存在,正如我们内心一样一方面渴望拥有,另一方面又痛恨物化。与其说存在即合理,还真不如自欺欺人地闭上眼睛。正如你所说的,无路可走!





阳光说:你说的很对。我赞成你这样的说法。问题在于,什么是诗歌之外的暗物质————这是我们需要与阅读者在意识层面共建的。这里的难度在与经验的共享、境界的共享。因此我认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在意识层面的共鸣,这个不在作品中,而在文本之外的不见之形态。我们常常会把东西整的很晦涩(比如我),其实我们也不想这样,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兼容确实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猪尾巴 于 2011-10-19 18:55 发表
关于价值观,有个这样荒诞的想法:
我们在不断地画桃符
他们在不断地挖井




——————价值在于发现了什么,在于使得阅读者感觉到什么,而不是一种衡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猪尾巴 于 2011-10-19 19:01 发表



貌似尾巴在和阳光一起思考这个“在”的问题






---------------------在:是介入,你布局的结构就是存在,如果自己空在那里,“在”就不存在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1-10-19 23:24 发表

苏格拉底並沒有反对研究自然界,而是他认为自然的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神性,要研究就必需以虔敬的心态去正视它们,我想这和孔子所主张的”祭神,如神在”的观念是一样,这个”存在”的意义是远大于这个世界只有人 ...




可以使用他的。但似乎会过于纯哲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1-10-19 23:48 发表
进来研读



谢谢望远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10-20 00:12 发表




可以使用他的。但似乎会过于纯哲学了。

所有的哲学都来自生命,有那一种生命是纯哲学滴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太复杂,我得想想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10-20 00:08 发表
猪猪说:
貌似诗歌是一种物质,而诗歌外延之外是一种暗物质。通过诗歌来激发暗物质而淹没诗歌本身是阳光试图达到的目的。这种可能性有。那就是当诗歌的外延足够锋利或足够尖锐,可以割开或刺穿蒙在诗歌外面的皮-- ...

我的这个马甲在发完这个帖子后就被一个朋友借用,整得这个样子,天:)

因为白天网卡又有事,所以一个基本的词汇都没整好:)

应该是湮灭,也就是说当诗歌完成了被阅读的任务之后,诗歌里传递出来的精神会将文本湮灭,才是诗歌最终的意义。而常常,我们还记得诗歌的文本,是因为我们内心的虚弱,所以引用或者背诵。诗歌是为了激发我们内心的丰富,当诗歌的精神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那么文本只不过是一具残骸,如果还常常念起,那是因为内心的空虚吧。
但凡对人类进步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我们记得的往往是这部作品让人们干了什么,而不是这部作品对人们说了什么。因此,“在”是诗歌给予我们的精神,“不在”是诗歌的文本。要做到这些,何其难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从这条思路上走,那么就没有形而上或形而下的说法了。。。自诗经之后的诗歌是容易让人懂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是让人懂的。前者属于记录,后者属于推动,现在的很多晦涩诗歌应该属于预见。但预见的是是非非谁人能说清楚。只能说,现在的语言环境让诗人无法写出容易让人懂的东西,否则,即不是记录,也不能推动,无病呻吟而已吧。
虽然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然后外面的那层壳依然牢牢地捆束着诗人的喉咙,倘若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异声,怕是依然难以得到肯定。诗人也就被逼走向预言道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10-20 01:25 发表

我的这个马甲在发完这个帖子后就被一个朋友借用,整得这个样子,天:)

因为白天网卡又有事,所以一个基本的词汇都没整好:)

应该是湮灭,也就是说当诗歌完成了被阅读的任务之后,诗歌里传递出来的精神会将 ...




回到文本本身来说吧,我竭力想做到这些,已经修改7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10-20 01:36 发表
如果从这条思路上走,那么就没有形而上或形而下的说法了。。。自诗经之后的诗歌是容易让人懂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是让人懂的。前者属于记录,后者属于推动,现在的很多晦涩诗歌应该属于预见。但预见的是是非非谁 ...




其实还在于诗人自己,任何封闭,都无法封闭诗歌,它是唯一不能被封闭的,但是又是效率最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海岸因此梦游在封建主义的航线上。两个卷胡子的人(他们发明了最彻底的主义)
缝起一个风筝,对传教士说:
“亲弟,风向正好
于是阿Q努力画更完美的圆

给我的感觉是,马恩对中国的影响是负面的。指向过于明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2 20: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