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天放

天放诗歌选(一):不能忘却的纪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缕云烟 于 2012-5-14 00:13 发表



我还有点小小的不同意见,可供参考
楼主说:当得起先生而不需明指二字的,惟鲁迅先生一人,此类于主席指毛主席,总理指周总理。
我想这只对于现在的时间段,如果往后再推500年呢?事实会是什么?
如果往前再 ...

你倒是比较较真的人,说得也在理。我只好这样强辩了:此先生就是说出了目前造物者还如此怯懦的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2-5-13 20:42 发表

这不是给你的人情,我读了前面三首很触动,写得隐忍且沉稳,明早来细读

谢谢面面,不要累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柏相 于 2012-5-13 21:01 发表
推荐三天,大家批

谢谢柏相。希望能收到有价值的批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缕云烟 于 2012-5-13 23:30 发表
我还想说一点,就是你过多用“生”和“死”这两个字了,这两个字是一把双刃剑,伤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把自己伤了。虽然这两个字看起来力道不错。

我重新看了这十首诗歌,有《死者只是少数》和《寒蝉》两首,生死、生者死者用得较多,但这两首本来就是谈论生死和生者死者的,多些难免。其它的极少,而且有几首是自觉避开这些词的。所以,总体来说,我觉得不算过多。
另外你提到了双刃剑,提到了伤别人和伤自己,我想你看到了我矛头所指一,并替我担心,这里我表示感谢,可我还是不会改变我的立场和态度,也不会改变我的措辞。
谢谢你的直言,让我有机会对一些我自觉程度还不是特别高的地方进行重新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4 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感到有明显的缺点。地震的时候我好像只写了一首诗歌,和你的看法是一致的,就是死者死去的时候要安静,不要吵,吵吵吵什么吵,刚死了的人都给你们吵醒了。这事情把款捐了就完事了,人们会记得的,除此之外作为个体还能做什么,你又不是朝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他我不多说了,我看重的是两点,一是你哲性的语言方式去繁就简了,也不刻意追求文学形象而留下僵硬的痕迹,有很多回旋值得回味。我才是口语式的呢,如何去理解这个口语,无非是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拒绝自作高深的心态的同时,通俗也不等于庸俗。所以这是个风雅的问题,没有风,风早被雅了,雅和口语的关系是我一直在尝试结合的事物。所以口语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是把一段大白话分分行就是口语的诗歌了。其二是关于鲁迅的事情,他的深沉和深刻是可怕的,甚至是无情的。总之,它语言的精彩是我看到的你最好的文本了,也充分地反映了你的思想、情感特质和艺术方式上的追求。但我相信你能走得更远,特别是口语、思想和艺术形式之间的结合,当然也是诗意的。反正你也没那么快枯萎,长命活,长命干就是了。

[ 本帖最后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5-14 04: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4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一说吧!我遥远而陌生的人们
好让我提前知道我们即将来临的结果
我们虽然陌生,可无论如何
我们多么像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4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余震》和《悲伤……》比较出彩,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4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来,回头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4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了,我个人非常喜欢,继续提提,后面几首很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5-14 03:49 发表
我没感到有明显的缺点。地震的时候我好像只写了一首诗歌,和你的看法是一致的,就是死者死去的时候要安静,不要吵,吵吵吵什么吵,刚死了的人都给你们吵醒了。这事情把款捐了就完事了,人们会记得的,除此之外作为个体还能做什么,你又不是朝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他我不多说了,我看重的是两点,一是你哲性的语言方式去繁就简了,也不刻意追求文学形象而留下僵硬的痕迹,有很多回旋值得回味。我才是口语式的呢,如何去理解这个口语,无非是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拒绝自作高深的心态的同时,通俗也不等于庸俗。所以这是个风雅的问题,没有风,风早被雅了,雅和口语的关系是我一直在尝试结合的事物。所以口语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是把一段大白话分分行就是口语的诗歌了。其二是关于鲁迅的事情,他的深沉和深刻是可怕的,甚至是无情的。总之,它语言的精彩是我看到的你最好的文本了,也充分地反映了你的思想、情感特质和艺术方式上的追求。但我相信你能走得更远,特别是口语、思想和艺术形式之间的结合,当然也是诗意的。反正你也没那么快枯萎,长命活,长命干就是了。

感谢果兄的鼓励和批评,努力向前走,走得更远,走到上天入地不见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树苗 于 2012-5-14 08:33 发表
说一说吧!我遥远而陌生的人们
好让我提前知道我们即将来临的结果
我们虽然陌生,可无论如何
我们多么像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唇亡齿寒啊,所有的出发点都在这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圣梦木子 于 2012-5-14 11:21 发表
不错!《余震》和《悲伤……》比较出彩,喜欢!

感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的妹妹 于 2012-5-14 12:53 发表
提起来,回头细读

感谢提读,请多批评指正,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2-5-14 13:14 发表
读完了,我个人非常喜欢,继续提提,后面几首很精彩

难得面面非常喜欢,不足之处请多批评。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4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有些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3 19: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