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哑榴

[随笔] 一百年之后,再作定论。浅读杨克《人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2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读到这里,我还是支持杨克。
这里写下了诗人对下层的同情。对普通人命运的思考。
人民是一个由很多单个个体组成的集合,
每个人的命运的合成也就是普通人(人民)的生活。即人民的生活。
个人是社会的细胞,向社会提供血液,构成了社会复杂的肌体。
个人的命运在社会生活里是微不足道的,但是,
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命用小小的贡献献出了空间和海洋,也主宰了世界的沉浮。

这首诗歌选择的人物还是具有代表性的,
可以代表绝大多数人们的利益
可以为绝大多数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说话。
对欺压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所谓
“精英”“官僚”阶层(代表的是人民的少数)是一种鞭笞!

至于是不是经典,一百年之后,再作定论!!!


支持哑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畅所欲告。你给我一把枯草,或者一朵玫瑰,我两者都可以选择。我需要擦手时,喜欢枯草,我需要奉迎时我选择玫瑰。而你并不知道我内心所思,谈不上得罪。所献必有所得,哪怕刀子也不过是一把刀子,可使我清晰你的意图。今人说可,不说未必不可,说与不说,到底有人说。受与否,到底有人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4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榴这个不知合不合题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哑哑先谢了。我正在江西出差,回头挂出。在此邀情你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31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哑版的解读,知道了杨克知道了《人民》
认认真真反复读了数遍
一篇文一首诗有100个读者就或许有100个理解在里面
而我不是诗人,无法理解诗人创作的初衷
当我读了数遍后我知道我是喜欢这首诗的
问好哑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

杨克

那些讨薪的民工。那些从大平煤窑里伸出的
148双残损的手掌。
卖血染上爱滋的李爱叶。
黄土高坡放羊的光棍。
沾着口水数钱的长舌妇。
发廊妹,不合法的性工作者。
跟城管打游击战的小贩。
需要桑那的
小老板。

那些骑自行车的上班族。
无所事事的溜达者。
那些酒吧里的浪荡子。边喝茶
边逗鸟的老翁。
让人一头雾水的学者。
那臭烘烘的酒鬼、赌徒、挑夫
推销员、庄稼汉、教师、士兵
公子哥儿、乞丐、医生、秘书(以及小蜜)
单位里头的丑角或
配角。

从长安街到广州大道
这个冬天我从未遇到过“人民”
只看见无数卑微地说话的身体
每天坐在公共汽车上
互相取暖。
就像肮脏的零钱
使用的人,皱着眉头,把他们递给了,社会。
                    2004.12.

————————————————————

全篇读下来可感诗人对于底层社会的关注。透过世相的呈现反衬出对于某种伦理边缘化的缺失感,生活迫使精神境界沉沦、丧失的枯竭感,以及写作良知却无从补偿和拯救的不安和尴尬。最后节有非常劲道精彩的透视和折射。道出了一个群体的一种真实的生存状态和集体命运的卑微,同时引人思索“人民”的真正内涵是否已沦落成空洞的符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读到这里,我还是支持杨克。
这里写下了诗人对下层的同情。对普通人命运的思考。
人民是一个由很多单个个体组成的集合,
每个人的命运的合成也就是普通人(人民)的生活。即人民的生活。
个人是社会的细胞,向社会提供血液,构成了社会复杂的肌体。
个人的命运在社会生活里是微不足道的,但是,
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命用小小的贡献献出了空间和海洋,也主宰了世界的沉浮。

这首诗歌选择的人物还是具有代表性的,
可以代表绝大多数人们的利益
可以为绝大多数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说话。
对欺压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所谓
“精英”“官僚”阶层(代表的是人民的少数)是一种鞭笞!

至于是不是经典,一百年之后,再作定论!!!
————————————————————————————————————

哑榴对于诗歌的感应深刻、思考、有着现实的在场感和真实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首诗歌除了堆砌 没其他感觉
文学作品关注的某些内容和题材 或许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但无法作为诗歌优劣 经典与否的评判标准
从我外行人的读后来看 毫无诗歌的美感和回味空间

而且,题目太大 空泛 明显文不对题

假如这诗歌改个标题 或者争议就不会这么大了
似乎曾见有人说过这样一个建议 标题为公民更合适
我觉得随便换个别的啥题目 都比人民和公民更合适

但 如果改了题目 我相信这首诗歌 过去200年 也不被更多人知道
或者 作者是刻意以此为标题 也未可知

[ 本帖最后由 花小七 于 2012-8-3 17: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讨薪的民工;那些从大平煤窑里伸出的148双残损的手掌;卖血染上爱滋的李爱叶;黄土高坡放羊的光棍;沾着口水数钱的长舌妇;发廊妹,不合法的性工作者;跟城管打游击战的小贩;需要桑那的小老板。

那些骑自行车的上班族;无所事事的溜达者;那些酒吧里的浪荡子;边喝茶边逗鸟的老翁;让人一头雾水的学者;那臭烘烘的酒鬼、赌徒、挑夫推销员、庄稼汉、教师、士兵公子哥儿、乞丐、医生、秘书(以及小蜜)单位里头的丑角或配角。

从长安街到广州大道,这个冬天我从未遇到过“人民”。只看见无数卑微地说话的身体,每天坐在公共汽车上,互相取暖。就像肮脏的零钱使用的人,皱着眉头,把他们递给了,社会。

——————————————————————————————
我不懂诗歌 也不太会写诗歌
但是现在的诗坛,一些诗歌明显散化也是事实。
我自己有一个最简单的评判标准,横排之后,如果仍没有诗歌的感觉,就不值得自己再去读取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2-7-22 23:28 发表
说实话,读到这里,我还是支持杨克。
这里写下了诗人对下层的同情。对普通人命运的思考。
人民是一个由很多单个个体组成的集合,
每个人的命运的合成也就是普通人(人民)的生活。即人民的生活。
个人是社会的细 ...

谢谢支持。一些新闻本身就是具有诗歌特质的无素。一些现象本身就具有讽到意义。一些人物本身就具有戏剧色移。一些生命活着比一切诗歌更亲切,可以触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angfei73ss 于 2012-7-31 22:55 发表
通过哑版的解读,知道了杨克知道了《人民》
认认真真反复读了数遍
一篇文一首诗有100个读者就或许有100个理解在里面
而我不是诗人,无法理解诗人创作的初衷
当我读了数遍后我知道我是喜欢这首诗的
问好哑版

这好比一坛烂泥,里面有一粒珍珠。没有一双慧眼,只说它是一些坛烂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2-8-1 08:13 发表 [url=http://bbs.shigebao.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78805&ptid=392375][img]http://bbs.shigebao.com/images/common。透过存在,
跟城管打游击战的小贩。
...

透过存在,透过复杂的个体,透过色一彩斑谰的生命表象
我们来思考共性的东西。人民就是它们共同的属性。
人民就是由各类人群构建的集合,人民的未来取决于这个群件的生存状态。
在数学里有一种集合的描述方法,叫列举法。
通过列举,我们就可以明白,人民这个集合的内涵。
这首诗歌,从逻辑关系到数学公式,都是有定律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小七 于 2012-8-3 16:51 发表
看了这首诗歌除了堆砌 没其他感觉
文学作品关注的某些内容和题材 或许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但无法作为诗歌优劣 经典与否的评判标准
从我外行人的读后来看 毫无诗歌的美感和回味空间

而且,题目太大 空泛 明显文不 ...

这个题目就是人民。如果诗歌报来一个同题。人民
请问小七,你写谁,你怎样表达,你要对人民说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在涉政上有两个硬伤,而诗歌是不能改变政治术语的:
1、在最深层上影射体制,而未究其原因所在。
2、看不见人民,那么人民到哪里去了,你看见的这些人不是人民,又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反对他写的所有内容,这些小贩都知道。我反对他的立意,这使得诗歌变的非常模糊。文革之后的伤痕文学中产生了朦胧诗,那些涉政的诗歌,比他写的好很多。比如舒婷北岛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3 14: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