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哑榴

[随笔] 一百年之后,再作定论。浅读杨克《人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3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反对他写的所有内容,这些小贩都知道。我反对他的立意,这使得诗歌变的非常模糊。10年之后的伤痕文学中产生了朦胧诗,那些涉政的诗歌,比他写的好很多。比如舒婷北岛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并不涉及所有跟帖的人,也无意修改他们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小七 于 2012-8-3 17:34 发表
那些讨薪的民工;那些从大平煤窑里伸出的148双残损的手掌;卖血染上爱滋的李爱叶;黄土高坡放羊的光棍;沾着口水数钱的长舌妇;发廊妹,不合法的性工作者;跟城管打游击战的小贩;需要桑那的小老板。

那些骑自行车 ...

最微妙的诗意,从来不会自吹自擂,说自己是诗歌
说别人是碴子。
它总是潜藏在最普通的话语里,却有着深渊一样的意境。
这就象一块潮湿地下的喷泉比池塘更耐旱。
作者独特的感受常人难以企及。
打个比方,人们纷纷颂扬母亲,你无法感知。
只要一说起自己母亲的名字,你己经泪流满面。
为什么。因为你最了解自己的母亲的付出。
同理,作者了解人民的痛苦,付出
一提起他们,哪怕只是一个名字,己经泣不成声。
有了这样的认知,再读一遍
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话着,
都在创造。
至于这首诗能话多久,这是个虚幻的命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8-3 18:42 发表
这首诗在涉政上有两个硬伤,而诗歌是不能改变政治术语的:
1、在最深层上影射体制,而未究其原因所在。
2、看不见人民,那么人民到哪里去了,你看见的这些人不是人民,又是什么。

谢谢探讨。手机留言,常有差错,这没问题哈。
至于这两个问题,我想不是什么硬伤。
人类宝库里留下了诗歌,绝大部分不是用来行政执法的。
即使典律用诗歌体来记载,实质还是典律。
诗言志,曝光现实的丑陋,生存的不合理,引导健康的更加合理的生存。
一个记者可以曝光,他不一定非得要彻查。
行政执法起超
超出了他的范畴。
一朵花儿死,诗人说。
留给另一群病毒学专家,他仙们也该干点什么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8-3 18:44 发表
我不反对他写的所有内容,这些小贩都知道。我反对他的立意,这使得诗歌变的非常模糊。文革之后的伤痕文学中产生了朦胧诗,那些涉政的诗歌,比他写的好很多。比如舒婷北岛等。

这首诗歌的立意非常微妙。
它的立足点很低,立足于卑微,立足于百姓。
它从低处着眼,从悲惨出发,具有深厚感情基础。
比起空话大话,更能吸引人的泪球
爱国,爱党,爱谁谁谁
这都是嘴里唱唱而己
诗人描出,生活在金字塔最底层的人
给社会创造了吃穿住用
他们才是创造和推动世界的生产力
是他们创造的剩余价值养活了一切上层建筑
包刮金字塔的顶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8-3 18:46 发表
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并不涉及所有跟帖的人,也无意修改他们的认识。

我们不是高更和凡高,凡高会割耳,你我的耳朵割掉也无人体恤。哈哈。还是坦率令人心情阳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哑榴 于 2012-8-3 19:21 发表

谢谢探讨。手机留言,常有差错,这没问题哈。
至于这两个问题,我想不是什么硬伤。
人类宝库里留下了诗歌,绝大部分不是用来行政执法的。
即使典律用诗歌体来记载,实质还是典律。
诗言志,曝光现实的丑陋,生 ...


不合理在何处呀,亲爱的丫丫。
当然,我必须尊重你的阅读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哑榴 于 2012-8-3 18:39 发表

这个题目就是人民。如果诗歌报来一个同题。人民
请问小七,你写谁,你怎样表达,你要对人民说什么


我最近经常游走一些诗歌 拿了别人临屏题目写微型诗 写不了的题目 我根本不去写的,比如这里的挑战者版上一期有好几个标题很好 自己无法诠释 就只能罢手

我觉得写文字,有时会先定题目 后有体裁和内容 也有的是先有了构思和内容 最后才定题目
对于这篇,我不清楚谁先谁后

但是任何文学作品,我们都会先看标题再看内容 文不对题的作品无论诗歌 散文 小说等有很多 。如果用你的话,假定这是杨克写的一首同题诗歌,我认为很多人会认为,他首先破题方面就出了差错。就像写作文跑题一回事。

我记得前阵子一个论坛贴出投稿的一组诗歌 唯独其中一首未入选,让大家回帖猜未通过的理由,其实,最后唯一的正确答案 就是文不对题,题目是故乡,内容很温馨的青梅竹马的朦胧恋情 和标题差距太大

这首诗歌 人民的概念太大而全 他的诗歌只是片面关注的一些现实中的底层人民 哪能以点盖面 呼应标题呢?

所以我说这篇作品严重文不对题

当然 以上只是个见。

作者初衷是好的,但是他的立意和构思 存在明显不足
于是我宁可当一个愤青在发牢骚罢了

但这和这是一首好诗歌 甚至上升到经典的高度 差之千里

遥握 此贴我不再回复哈
我觉得大家费神来讨论它的优劣 真不值得 见谅

[ 本帖最后由 花小七 于 2012-8-3 22: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之所以为这首诗歌竭力辩护,因为我们离经典愈来愈远。
我们的诗歌迷入了歧路。
片面追求技巧,语言被切割得面目全非。毫无自然的气息。
最终否定情感,否定存在,走向虚幻,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首诗是不是经典,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还有没有一颗诗心,有没有关注底层关注
人类的眼睛。
如果丧失了这一切,我们该讨论为所谓的诗歌买一付金棺,让它从未地球上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4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仅仅从文本来说,此类诗歌当然是用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好啦,至少他不闪躲,不使用扭曲的意象来隐身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是有担当精神的,他还原了生活本来的面目。这就使我重新审视其思想性,他不过就是把“人民”的真实身份重新指示出来。过去讲阶级斗争的年代,人民被说成国家的主人翁,那时候讲的人民是工农兵,是无产阶级。而进入市场经济后,“人民”头上的光环假相就被现实解除了,作者所做的事情似乎更多就是这个而已。

所谓兴百姓苦,亡也百姓苦,诗人能做的不过就是言说他民本的情结和社会价值观的倾向。如果这个文本有什么思想和艺术上的价值,就在于他通过列举事实,而敢于把“人民”的真实身相归还给普通的老百姓和显现给阅读,甚至显现给历史,进而能做到名正则言顺。这种还原和实证是血淋淋的,惊醒和廓清了人们过去被渊蔽了的自我意识,也提请政治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社会的撕裂情况。

可如果说作者能从体制上,为我提供一种可以克服社会分配不均的体制的经验,那是不可能的。历史上也从来没有那种经验,是中国的封建王朝?是古雅典的贵族共和,还是古罗马的帝制?是教会虚假的“爱你的邻人”,进而把收刮的民脂用在教堂的巴洛克和罗克克的装潢上?是法兰西的社会契约论,是大英帝国的舰炮和鸦片,是西班牙对美洲白银的掠夺?

是苏联那种僵化的教条政治,还是美国的美联储?是第三共产国际苏俄大国沙文主义的遮羞布?美国的民主不过就是美联储的税务员,美国政府连发行自己的货币的权力都没有。因为美联储是一个私人机构,它不是美国的“人民银行”,其背后是来自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教父。那么谁更黑暗,是中国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还是英国更加野蛮的圈地运动?中国有自身的问题,这些问题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断被历史所重复着。

中国的政治在我看来已经很不错了,看看印度和其他第三世界吧,现在到处还是露天的厕所。这不是说我们满意了,我们有很多问题,而深层次的问题根本也不是能简单地解决的。过去甚至遥远的未来,谁也做不到天下大同的一派景象,而如果从人类社会的制度建设的经验上,去考虑诗歌能为社会公平所带来的,具有指导性的、全盘性的和技术性的意义,那就更是无稽之谈。这是诗歌文本能做到的事情吗,是诗歌能够胜任的事情吗,或者说是诗歌应该去做的事情吗?

在这个意义上,诗人除了和卑微的大众感同生活的苦难,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去做。以诗人自己的卑微和自觉,去呈现大众劳动者卑微的伟岸,这才是现实主义写作的情操。可惜的是中国多数诗人在处理这层关系时,要不用自己的卑微,甚至是龌龊和猥琐,去打劫大众的卑微;要不就要向阅读呈现一种万能的救世主的形象,两者几乎都是一种掏洗荣誉的笑柄和伎俩。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2-8-4 00: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花小七 于 2012-8-3 22:47 发表 [url=http://bbs.shigebao.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82749&ptid=392375][img]http://bbs.shig

谢谢直言。大师们也会面红耳赤,何况我们这些小草
没有争论还叫什么论坛。
干脆发奖杯得了。
如果问某某毕业班出了哪些人才
一定可以点出某某,某某
哪些很普通的学生,甚至调皮倒蛋的
还有长大后成了小偷的
都是某某毕业班的。
那几个尖子生通常可以代表某某班
大多数成了农民工人小偷为什么可以
他们才是生活得更加痛苦的人
这样一想,人民,怎么就不是人民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4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政治在我看来已经很不错了,看看印度和其他第三世界吧,现在到处还是露天的厕所。这不是说我们满意了,我们有很多问题,而深层次的问题根本也不是能简单地解决的。过去甚至遥远的未来,谁也做不到天下大同的一派景象,而如果从人类社会的制度建设的经验上,去考虑诗歌能为社会公平所带来的,具有指导性的、全盘性的和技术性的意义,那就更是无稽之谈。这是诗歌文本能做到的事情吗,是诗歌能够胜任的事情吗,或者说是诗歌应该去做的事情吗?

在这个意义上,诗人除了和卑微的大众感同生活的苦难,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去做。以诗人自己的卑微和自觉,去呈现大众劳动者卑微的伟岸,这才是现实主义写作的情操。可惜的是中国多数诗人在处理这层关系时,要不把用自己的卑微,甚至是龌龊和猥琐,去打劫大众的卑微;要不就要向阅读呈现一种万能的救世主的形象,两者几乎都是一种掏洗荣誉的笑柄和伎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侃 于 2012-8-4 00:32 发表
就仅仅从文本来说,此类诗歌当然是用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好啦,至少他不闪躲,不使用扭曲的意象来隐身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是有担当精神的,他还原了生活本来的面目。这就使我重新审视其思想性,他不过就是把“人 ...

我想,你己经说明清楚了
诗人,做人,作诗,是同样的道理
诗人,也很普通,对他的要求不必过高
他也要为生存而奋斗,为文字而尽力
他不能离开群体去隐居
他出国为了生活舒适一点也很正常
对诗人不必苛求,有颗诗心就行
普希金说,一生没作什么好事,谢天谢地,自己还是个好人
对待作品同样如此,宽恕他吧
他发现了你未能发现的,这就是可圈之处,经典之处
十全十美,经典,做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4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哑榴 的帖子

\(^o^)/~ 既然谈到了别处,关于文字和作者还有读者的关系,就在多说一句。

我自己的一个观点,文字首先是写给自己,然后才是写给别人的。首先是自己有倾诉情感需要,然后才是写出来别的读者能否共鸣,当然职业写手不在此列。

所以,一般的作者,不可能构思时候首先选择题材是什么,很多人是对自己熟悉的事情有感悟,才有诉诸笔端的欲望成文成诗的。

你说要有关注现实和底层的诗心,我感觉对一般作者有些遥远。可能作者生活环境和经历,甚至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限,一辈子他都只会写一个题材的作品和类似情感体验。作者本身是无法跳出这个天生的局限性的。但这并不影响他没有诗心。

或者因为他只专注这一类熟悉的题材,反而作品更细腻和容易打动人,广为流传甚至奉为经典,也倒有可能。就比如宋词的豪放和婉约,甚至有的人可能一辈子只写闺怨体材,但不代表他的作品就不可能成为闺怨体裁的经典。

这和他是否关注现实和底层,甚至他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责任心,我觉得不能划等号。人的情感往往发自熟悉的世事和环境,一般作者的真实灵感也多来源于此。

说白了,我们关注底层与否,我们还需要关注吗?我们自己本身,甚至自己周围的人本就是底层。我们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本身就是在写底层的人生百态情感悲欢。

刻意的用悲悯的心态,写那些看似比自己卑微的人,给我的感觉反而有假大空的嫌疑呢?我们只要保证写字的时候,灵感和写作欲望源于自己,不是刻意沽名钓誉足矣,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和内容。很多个无数个这样的个体写出来的文字聚集起来,才反映市井百态和历史真实。

说个笑话,不是很多乞丐都是百万富翁吗?甚至前天我还看到一个电视节目,外国一个年轻姑娘,黑衣黑袍驼背的乞讨,其实早上开好车停在隐蔽处换好工作服,晚上下班逛名店逛高档酒吧呢。

所以,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浮躁比比皆是,作者只要写好自己熟悉的体裁和所感所悟就好。

未必写现实题材就多崇高,乡村题材就矮人一头,小资题材就是无病呻吟?他的无病呻吟只要是能引起该类人群的共鸣和认可,说明作品本身就是成功的,真要这么说的话, 李清照等一批著名词人算是最会无病呻吟者吧。

只要动机不是沽名钓誉,写作时不伪饰和虚构情感体验,都应该算作有诗心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4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哑榴 于 2012-8-4 01:12 发表

我想,你己经说明清楚了
诗人,做人,作诗,是同样的道理
诗人,也很普通,对他的要求不必过高
他也要为生存而奋斗,为文字而尽力
他不能离开群体去隐居
他出国为了生活舒适一点也很正常
对诗人不必苛求,有 ...


呵呵。就这样吧,祝哑榴心情愉快。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2-8-4 02: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3 14: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