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穗言疯语(2),我另起一行,和文字、诗意继续热恋下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黄侃大师,临终吐血,依然在批点书籍。所以,若末日将至,作为蝼蚁的我们,还不是——该干嘛干嘛,不必不知所措,庸人自扰。

操心干嘛?无论是与不是,大家都在:)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原氏艺珊:明天真的是末日吗?还是新纪元的起点?@诗人抱白 //@紫穗穗:存一下。做资料!
◆◆@唐不遇
组诗《死亡十九首》,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幅秦淮河的对联——

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呵呵,在这末日将至的时刻,穗穗借这幅佳对,送给所有的诗人、友人和痴人。且乐山乐水逍遥游,管它明朝生死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界,其实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两种状态对立统一。动则富有变化和生气,静则统一而安定。变化越大,越要求统一稳定。这种自然认识论,也可以运用到诗歌写作中。

庄子云:“静与阴同德,动与阳同波。”远近、高低、动静、断连、疏密、大小、上下、奇正等,都可以在古诗词和现代诗歌里找出案例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处理诗歌画面的动静、远近、虚实、阴阳问题上,最好的古代诗人是王维王摩诘。清代王船山王夫之,在《诗绎》里论王维诗法时说:“右丞妙手能使远者近,抟虚成实,则心自旁灵,形自当位。”也就是他能移远就近,远近适宜,诗歌的画面感,让人读之感应,鲜活生动,和谐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穗穗: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一个诗人,我想很多时候,有他们的考虑,譬如人性的终极关怀,世界视野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中国的某些诗人,当然具有获奖的潜质,未来还未定论。关键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我们不停地拿来了国外优秀的作品和理论。却没有人在将中国优秀诗人的作品,包括理论思潮等转译到国外。

这几乎是空白和忽略的重点,别人不了解你的博大文明精髓和新诗的进步历程,及其个别经典案例,如何能知晓和颁奖给你。而莫言之所以被授奖,的确一半要归功于诸多的翻译家。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和真相。


谭延桐
中国人好走极端。一味地卑躬屈膝,崇洋媚外,其实也是走极端、不自信的一种心态和表现。就拿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来说吧,超过他的文本价值的中国诗人自然是大有人在,可惜,很多中国人看不到,看到了也不愿去承认。我这是良心之言,做人是要讲良心的。

◆◆@蓝提儿
那么多中国人都喜欢外国诗人的诗作。而我更喜爱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的诗人们,他们活生生的就在我的身边。每天我都能看见他们的高兴,伤心。我感动,喜欢,谢谢,我关注的人。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12-20 10: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休息了,坐太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憩之后,与蠲戏书生博文中的对话。

1、今人亦盛言爱国矣,其所谓爱国心者将何自而推之邪?方言爱国,而于中国圣智之法视若无物,盛慕欧化,望尘莫及,岂非不爱其亲而爱他人邪?古人言必则古昔、称先王,今则言必则现代、称夷狄,此谓他人父之类也。

读你这一节,我乐了也。书生啊书生,引经据典是好事,文有出处也正见,但不可迂腐,不可偏驳,更不可轻易归类和结论:)

蠲戏书生,博主回复:2012-12-20 15:37:50

这一段原文不是我所说,而是马先生之原话。这里主要是从忠恕之道出发,一个人若不能爱自己之父母家人,又如何去爱其他人?即便能爱,此爱亦非来自人心人性,而是一种粉饰之爱,绝非真爱。马先生说这一番话,也是针对当时社会现实。当时国人纷纷高喊西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乃至高呼舍弃汉字、放弃家庭(称家庭乃万恶之源)。至于西化、欧化,也是得其皮毛。当时高呼西化之人,对西方文化之了解,有几人能达到马先生之程度?《论语》之中,提到“三畏”,天命,大人,圣人之言。天命不分古今中西,且不去说。华夏自有华夏之大人与圣人,奈何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摒弃?因此马先生在浙大讲学时感慨说:“今人舍弃自己无上之家珍,而拾人之土苴绪余以为宝,自居于下劣,而奉西洋人为神圣,岂至愚而可哀?”

2、昨晚整理钱穆先生作品通读进度,发现较之去年确实有所长进。去年九月统计之时,我通读之书目不到十种,十月至今,又读若干,已经超过二十,值得肯定。今后每年争取通读十种(或退一步,通读十册),或者可以实现此前所发大愿(五年之内通读全集)。

向你学习,你读书系统。这很好!而我喜欢数册并行,摘录和感悟并进。今天,我给自己未来的著述列了一个提纲和目录。其中第一条,就是读书目录。分为六大类,这会是一辈子的坚持:)所以,我会时时来你这里,感受阅读氛围和书籍要目。斟茶,问好!

博主回复:2012-12-20 15:39:09
我以前也是如此,同一时间看很多书,这两年尤其最近这一年,稍稍改变方式,主要也是心思集中,难以旁骛,所以除了特殊情况,一般都是读完一部再读一部。

3、有关“易”的说法,我赞同你的领悟:)今日领悟、诠释古人的许多言辞,有时喜欢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只念及其一,而忘究其二。

博主回复:2012-12-20 15:40:30
古代圣贤已将道理阐明,圆融无碍,今人只是自己障碍太多,难以融会贯通。今人偶尔发现一些新鲜视角,就以为发千古之秘,真是井蛙之见。

4、问好蠲戏书生,今日微博私语,我提及中国拿来西方的诗歌和理论,已经足够的多和杂,而真正将中国的诗人、作品以及理论发展历程,介绍到国外的有识之士,并不多。

这就造成了西方社会,对东方尤其是中国文明古国的诸多误解和隔膜,包括现代诗的发展史等。这是不对称的一种文化交流。某种意义上,热衷于西化的一群人,的确有舍本求末,崇洋媚外之嫌,并且守着一屋子的财宝,不知挥霍,不懂研习,正如马先生的感慨:“今人舍弃自己无上之家珍,而拾人之土苴绪余以为宝,自居于下劣,而奉西洋人为神圣,岂至愚而可哀?”

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因为中国文化的断层所致,从五四运动开始,第一次殖民语境的白话文运动,西学东渐。国人扬弃的东西已经太多,其后有简化字的推行,更是一次“自宫”行为和脐带上的断裂。小学是根基啊……小学被残,文字被宫,大学如何底气足,生机勃……这之后是文化大革命,中国变成了真正的“一穷二白”无知无畏的精神贫民了……呵呵,这些是我的肤浅认知。好在,许多人都在反思回顾。并非都是迷途羔羊。而我关注的是中国新诗,未来的道路啊。希望可以在继承的基础上,洋为中用,东西交融。这也是一个大宏愿!

蠲戏书生 回复说:2012-12-20 16:11:37

无论传统诗词,还是新诗,我都一窍不通。不过,马一浮先生是近代诗学大家,其诗作本身在当时评价就极高。当然,也有些人认为,马先生诗作中,学问底蕴太深,换句话说,即所谓伤于学。我读过《避寇集》,并无此等感觉。因为就我个人性情而言,我反而更喜欢理学诗呢。说到中西文化,其实只要有益于自我心性之提升,皆可取其精华。但是如何吸收外来文化,恐怕还得现有一定根基,而此根基正在于传统文化之底蕴。一个人对本国文化有一定涵养,再去吸收外来文化,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以前尚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很多人一看到就会批判,其实根本不懂。若真想吸收西方文化之精华,还真要有中学底蕴(对中国人来说)。


——看到蠲戏书生的博文《书生日录:重温《希言》,读《大乘起信论》》有感而发的评论。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12-20 16: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上:)

1、紫穗穗2012-12-20 15:40:25

先祝贺:),那部印度电影《三个傻瓜》是一部很棒的电影。克己复礼,释视听言动,不迁怒不贰过,提取一二警语或更容易引人注目。

好!姑从今晨所读两篇之中摘录两条内容,一长一短,各有意蕴。短者乃是小字注文,简述生知、学知、顿渐之理:“生知之聖,亦假於學,無頓非漸,無漸非頓。生知是頓,學知是漸。生知而學,於頓示漸;學知至聖,卽漸成頓。及其知之,頓、漸一也。”长者出自《释义》

多谢。我也记录一下!于我来说,无法如你这般细读古籍,我只取自己所需的部分阅读和感知。

博主回复:2012-12-20 15:47:52

《三傻》这部电影确实很好,我反复看过很多次,内子也很喜欢。推荐给朋友后,他们也都看过,很有感触。马先生是近代大儒,虽说其作品放在古代著述中,也都不遑多让,但不算是古籍。经典之类,才是古籍。我个人建议朋友可以读马先生作品,不必多读,选择一部即可(我推荐《尔雅台答问》)。


紫穗穗2012-12-20 16:05:27

《尔雅台答问》,好!我列入书单,斟茶,谢你。

——看到蠲戏书生的博文《书生日录:因为《三字经》第一次被踢》有感而发的评论。http://t.cn/zj9j3aE

2、紫穗穗2012-12-20 15:30:14

克绍其裘,是薪火相传之意吧,大意是能够继续祖业。是《礼记·学记》里的典故……来你这里,倒是可以温故而知新,时时记住——读书、做人、关心民生,兹事体大:)呵呵~~

博主回复:2012-12-20 15:44:56

克绍箕裘,克明俊德,结构一致。克者,能也;绍,继承;即继承父祖之基业、功业之类。所以前面不能再加“能”与“不能”,克即是能。

紫穗穗2012-12-20 16:01:50

呵呵,是的:)如同那个标题,都是重复的画蛇添足,徒增笑耳!克,就是能的意思,兹事,就是这件事。

博主回复:2012-12-20 16:15:32

就是如此,所以比较无奈。现在也有一些名头极大之“国学家”,对于经典解读,往往也是如此,断章取义,乃至字义都不合理,却自以为独得,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台湾傅佩荣氏之人性向善说,即是最佳典型,看过几篇相关文章,借前人一句话,实在令我喷饭不已。


——看到蠲戏书生的博文《书生日录:克绍箕裘……兹事体大……》有感而发的评论。http://t.cn/zjCJJq8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12-20 16: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穗穗2012-12-20 16:29:07

张之洞之言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于今日来说,还是正见。若想真正做到这点,必须要有中学底蕴,这是基础,而后再谈及拿来,融会贯通,才会在各个领域有所建树。

诗文也是一体的,我倒觉得你闲暇可以读一些。无论古诗词,还是中西现代诗。诗是最古老的语言,也是天地间最纯粹的天籁之音,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块净土。

我的观点,诗学大于文学。你若读古籍,万不可忽略诗、诗学、诗论等,中国是一个诗意的国度,有以诗证史的说法,简而言之,所有的历史,诗都曾经见证了。而古时候,更是文哲史不分。呵呵~~这个文里,诗的比重最大,许多散文古籍,本就是诸多诗句串缀而成的。

博主回复:2012-12-20 16:33:58

“诗学大于文学”,此言甚是。马先生有“六艺该摄一切学术”之说,其中“诗教”“书教”该摄后世所谓文学(集部)。小时候也很喜欢读诗词,现在依然喜欢,只是精力不在这边。最近两年买了十几部词人作品集,每年或者也会抽出时间读读,但谈不上欣赏。我读一切文章(包括诗词),都只关注义理,可能也是性情使然,大概目前很难改变。我很喜欢一些朋友,可以写古体诗(辞赋、文言书札之类),可以写现代诗,可以信手挥洒,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我则一无所成,自小没有这等条件,只能读书,呵呵。至于诗论、诗话之类,今后自然也会接触,不过可能也当传统典籍,纳入传统文化体系之中,而不是纯粹从诗之角度出发,因为实在不懂。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12-20 16: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穗穗2012-12-20 16:05:23
《尔雅台答问》,好!我列入书单,斟茶,谢你。

博主回复:2012-12-20 16:19:48

《尔雅台答问》暂时没有好版本,我个人推荐台湾广文书局影印版,目前我就常看该版,不过没有断句,而且影印之前有过修版,尚有几处错字。其他倒是很好。大陆所出排印本只一种(单行),可惜错误连篇,实在很不理想。


紫穗穗2012-12-20 16:44:10

谢谢你。如此仔细!我知道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唐君毅、牟宗三等新儒家,却的确不知马先生。很惭愧。

刚刚去百度搜索了,马一浮,单名浮,一浮是他的字,号湛翁,别署蠲戏老人、蠲叟等,浙江绍兴人。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①死于1967年。他自幼饱读诗书,1898年,十六岁时,应县试,名列会稽县案首(第一名)。

马一浮,鲜为人提及。究其原因,可能与马一浮从不标新,更不自构体系,而始终只是默默地潜心体究宋明理学,躬自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为人精神,匿居陋巷,不求闻达等有关。

这样的大儒,我更崇敬和仰慕了。现在我知道你的名号由来了,如此说来,你也是马先生的门生。

读到这样的资料——文革时期,一生耿介的他晚年向红卫兵低头,被抄家时,他恳求道:“留一方砚台给我写字好不好”,得到的却是一记耳光。他悲愤交集,不久含冤去世。

我流泪了……唉。真正的国学大师,已被一场革命,整绝了……再不复往日辉煌。

蠲戏书生 回复说:2012-12-20 16:55:26

网上资料有些不实,我于近代以来诸学者中,最敬重马先生,故而借用其号。蠲戏二字,来自佛家,全称蠲除戏论,皆不妄语之意。我博文中,有些关于马老生平资料,不过不太好找。至于文革那段,我有一篇博文后面,有过详细分析。你若有空,可以看看。2012-04-12博文《任继愈:马一浮论蒋介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0733901013ut8.html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12-20 17: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博客选稿,似乎成了最近的新兴事物,几个人搭一摊,或编辑、或诗人,就开始登台演戏表演了。应该说这本来是好事,大好事啊!可惜唱戏人的素质和水准,决定了这台戏,演着演着就变味和走样了。我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悲哀。总之作为看戏的人,我就安静的看着,偶尔笑笑,祝福戏子们,再安静的走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眼里,没有世界末日……书照读,舞照跳,步照散,若明日真是世界末日,我只想说对远方说——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在一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女钢琴家、作曲家克拉拉,她曾说:“我所练习的艺术作品……是我呼吸的空气”,克拉拉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演奏家。她从小就是一个神童,21岁时嫁给了罗伯特·舒曼。可惜,她36岁之后停止了创作,因为缺乏自信,她的自疑和当时的社会氛围或也有关。她曾写道:“我觉得我有任务演奏美好的作品,所有舒曼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岁就立志成为钢琴家的罗伯特·舒曼,因一根手指残废,使得钢琴家的梦想破灭。可是他给母亲的信中如此写道:“别为我的手指担心,没有它我还可以作曲。”舒曼的许多钢琴作品,仍是今日钢琴家的必弹曲目。在舒曼的时代,许多人认为他的作品非传统,太个性化了。他说:“我把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都反映在音乐上,例如政治、文化、人类,我想这就是我的方法,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音乐。”

之所以提及舒曼,是因为我喜欢他年轻时的自信和作品的个性化,而我也想把——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都反映到诗歌里去……让所有的学科,都能和诗歌相连接,富有诗意之美。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12-20 21: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琴诗人肖邦,他是只为钢琴创作的伟大钢琴家。肖邦出生于华沙,母亲波兰人,父亲法国人。华沙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到奥地利和德国演奏自己的钢琴作品。得知俄罗斯正在征服华沙时,肖邦十分痛苦绝望,他说:“他们将要毁灭城市……我在这里什么也不能做,只有把我的哀愁表现在钢琴上。”

1831年21岁的肖邦抵达了法国巴黎,这是他生命中剩余时光的所在地。他遇见了作家雨果、巴尔扎克和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是肖邦的好朋友,还有李斯特和柏辽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 00: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