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穗言疯语(2),我另起一行,和文字、诗意继续热恋下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女神颤抖的笔

蓝 蓝

  从雅典到俄狄浦斯的故乡忒拜时,已是深夜。那是9月25日晚,古城中三个旅馆全部客满,这个悲情城市以婉拒的方式表达了对投宿者的怜悯。于是,我们重新发动汽车,穿过茫茫黑夜,赶往记忆女神谟涅摩绪涅的故乡。凌晨3点,抵达丽瓦蒂亚。我像一个失去了知觉的人,梦游般被领到女神的泉水旁——“三重的祝福,那个名字谱进歌中的人,/一首被命名增光的歌 /在其他歌中会存活得更久长,/它佩束的标志性头巾, 使它免于遗忘和失去感觉……(曼德施塔姆《无论谁发现马蹄铁》)”。
    
个人记忆对历史的伟大贡献
  
  “在知识分子圈子里,尤其是文学知识分子圈子里,成为一位伟人的遗孀在俄国几乎已经是一种职业。”这样一大批“文化遗孀”在她们的丈夫或男友死去后,充当了一个民族记忆巨大而悲惨的储存器。
  这样的诗句,预示着什么?在遗忘和记忆之间,发生了什么?由谁来讲述历史?当记忆女神敲击我的天灵盖时,我自然会想起诗歌这匹“使它免于遗忘”的、“来自黑暗、比黑还要黑、却不能与黑暗融为一体的黑马”(布罗茨基诗《黑马》)。
  上世纪30年代斯大林治下的苏联有着多得可怕的、稍不留心便能毙命的机会,其中之一就是:“在我们这里会因为诗歌而杀人”。因为,那里的诗人有着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对知识分子的判断:一个人对文学和诗歌的态度。“在我们这里,诗歌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它让人们惊醒,它塑造人们的意识。”这便是独裁者杀人的理由。
  令我备受折磨的痛苦阅读从曼德施塔姆夫人的回忆录之“五月之夜”开始,从那个家里什么食物都没有,丈夫从邻居家只借到了一枚鸡蛋招待从莫斯科赶来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开始——而他们信任的翻译家怀着告密者阴暗的惶恐坐在房间的扶手椅上;从穿风衣的秘密警察的“深夜行动”开始,从对“全苏范围的无家可归者”的逮捕开始——记忆女神握着诗人的遗孀娜杰日达的手,以确保它在腥风血雨的沉重往事的碾压下不至于变得粉碎——开始记忆的书写——无论谁握住这支笔,都会像狂风中的芦苇那样剧烈地颤抖。
  1934年5月16日晚的秘密搜捕结束后,曼德施塔姆被警察带走。面对着一片狼藉的房间,阿赫玛托娃对娜杰日达说:“您要保持体力。”也就在那时,娜杰日达明白了:“我过去和现在都是为了这一任务而活的:我无力改变奥·曼的命运,但我保全了他的部分手稿,背诵了他很多东西,只有我能挽救这一切,只得为此保持体力。”
  布罗茨基在纪念娜杰日达的悼词中写道:“在自己八十一年的一生中,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有十九年是当代最伟大俄国诗人曼德施塔姆的妻子,有四十二年是他的遗孀。……在知识分子圈子里,尤其是文学知识分子圈子里,成为一位伟人的遗孀在俄国几乎已经是一种职业。”这样一大批“文化遗孀”在她们的丈夫或男友死去后,充当了一个民族记忆巨大而悲惨的储存器。虽然,娜杰日达晚至六十岁才开始写回忆录,即便在那个时候,她仍然处于噩梦尚未完全结束的恐惧之中。但这并不影响她几乎绝望地提到了在斯大林时代知识分子“普遍投降”的事实。因此,回忆录的出版,同样也招致了同代人的攻讦。因为除了死者和幸存者,沉默几乎是全体的耻辱。但是,在尸体面前,谁能说自己是无辜的呢?娜杰日达所能做的就是——“她的谴责从自责开始。”
  这甚至不是政治。这是顽强的记忆在和现实对表,是千疮百孔的时间在与遗忘肉搏。任何遗忘都有可能使历史消逝,抹去血渍,毁灭生命的印迹。历史教科书不会提到一个人如何慢慢死去的细节,但是,个人的历史记忆却能。无论是一首诗,还是一张纸片,都能映出那个时代可怖的面孔。在娜杰日达的笔下,文字恢复了记忆,重构了时间,那些遍布朋友、熟人之间的告密者、奸细、凶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他们均不认为他们的牺牲品有朝一日会复活,会重新开口。”——这正是记忆在个人那里对历史的伟大贡献,它不仅仅属于曼德施塔姆,它也属于俄罗斯,属于整个人类。

斯大林时代的诗人
  
  “诗人总想给人安上另外的眼睛,以便改变现实。”
  且看“惩处机构”要消灭的目标吧:教会人士,神秘论者,唯心主义学者,机敏的人,不听话的人,思想者,饶舌者,沉默寡言的人,喜欢争论的人,具有法律思想、国家思想或经济思想的人,还有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农学家等等。在这样一份名单前,曼德施塔姆嘲讽斯大林的那首诗被称作“史无前例的反革命作品”就不奇怪了。须知在那个年代,连帕斯捷尔纳克的妻子都说:“我们的孩子最爱斯大林,其次才是爱我。”在对斯大林绝对服从的背后,是毫不留情地清除异己,流放、苦役、集中营、随意的抓捕,成千上万俄罗斯的知识精英、普通劳动者的死亡毙命。
  别尔嘉耶夫有段痛彻心肺的话:“俄国革命同样是俄国知识分子的终结。革命永远是忘恩负义的。……它把整个俄罗斯文化都抛入深渊,实际上,后者一直是反对历史上的政权的。”在这些知识分子中,布罗茨基所说的“文学知识分子”更是“革命”的对象。我不会忘记在那个年代,阿赫玛托娃的前夫、诗人古廖夫被枪杀,儿子被关进集中营;茨维塔耶娃回国后贫困交加,上吊自杀……
  卡夫卡说:“诗人总想给人安上另外的眼睛,以便改变现实。因此,他们是国家的危险分子。”布罗茨基在为曼德施塔姆诗集所作序言中写道:“诗人惹出了麻烦,往往不是由于他的政治信念,而是由于他语言上的优越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上的优越感。歌是一种语言叛逆的形式,它所怀疑的对象远远不止是某一种具体的政治制度:它是对整个现存体制提出疑问。它的敌人自然也是成比例地增多。”那么,曼德施塔姆两次被捕、受尽折磨最后死于集中营,并不完全因为一首讥讽了斯大林的诗,更不是因为给了作家阿·托尔斯泰一个耳光。斯大林自然恼羞成怒于自己在诗人笔下呈现出一个暴君丑陋的形象,但不可置疑的是,诗人对于美学举重若轻的创造力,对于精神活动热切的催动和启迪,对于威权统治陈词滥调的公然挑战,构成了对上世纪30年代斯大林独裁政权意识形态语言系统的威胁——“正是因为如此,那把旨在将整个俄国精神阉割的铁扫帚才不可能放过他。”

写作者向记忆立下的誓言
  
  四十多万字的回忆录,并非流水账般的记录,它显示了娜杰日达有对时代邪恶力量清醒的判断力,有对身边事物机警的敏感。
  我们不可能依赖更多尚未解密的苏联文件,来了解斯大林时代这个国家的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遭遇的可怖细节,但已解密的文件让我们得知,在此期间,有几百万人遭到镇压。抽象的数字后面,是无数活生生的人、他们破碎的家庭、绝望的心灵,以及生不如死的幸存者的记忆。整个这段历史的细节,留在丈夫被枪毙、或被折磨致死的诗人妻子、四处躲藏的思想者、爱好文学并偷偷背诵诗句的普通人的记忆中。但是,娜杰日达知道,记忆也会死,因为人最终会死去,于是,我们今天才能从这部《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从阿赫玛托娃的《安魂曲》、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这些可怕的记忆中,了解到那段恐怖岁月里俄罗斯所遭受的苦难。
  固然我完全赞同布罗茨基在《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一文中对诗人遗孀所作两部回忆录给予的极高评价,但这些评价多是基于对曼德施塔姆、对俄罗斯文化的意义而言。我并不完全同意他认为娜杰日达“被伟大的诗歌将她‘踹进了’散文”的说法,也不同意他所说娜杰日达是曼德施塔姆和阿赫玛托娃两位大诗人的“产物”——在我看来这是不公正的。不能因为娜杰日达“诗人的遗孀”这一身份,而抹杀了她同样是一位杰出的作家的事实。她写下这些文字,并不仅仅是出于对诗人的爱情,更有着一位有教养、有良知、也有文字表达能力的作家的自觉和天赋才情。四十多万字的回忆录,并非流水账般的记录,这些既恐怖、又令人忍不住悲愤之泪迸溅的呕血之作,显示了娜杰日达有对时代邪恶力量清醒的判断力,有对身边事物机警的敏感,有苛刻的自我审视,有无情的揭示,也有对文学、对语言极为难得的理解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我不知道一个优秀的作家除了这些还需要别的什么。
  一想起人类是容易遗忘的一个生物种群,绝望便油然而生。如果没有文字,没有创造文字的那些大脑,没有记忆,人类与兽群无异。娜杰日达写得清楚:惩处机构的工作目的是“铲除脑中留有记忆的证人,建立统一思维”等等。在我看来,这部回忆录仍然在在世界各处,被许多人续写着。
  回想起本文开篇在记忆女神深夜洞窟前的情景,我还记得水声轰响着透明的幽静。四周波光粼粼,我似乎坠入了一个无生无死的世界,密不透风的光和黑暗交织的世界。双手掬起冰冷的泉水一饮而尽——我至死都不会忘记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作为一个不被允许遗忘的诗人,一捧泉水,就是写作者向记忆立下的誓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落幕 于 2013-12-30 22:56 发表
好多好东西呀,我以为只有一楼写东西了,55555现在发现了


落幕好,谢谢光临小屋,蓬荜生辉。好茶奉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黑夜一无所知的人,如何能捕获光明和白日梦的佳肴?你或许只有男人帮的好斗与脆弱,你的初心是一只小狗对月犬吠,沉默中打着寒战或小盹……如果美,仅仅是模仿秋蝉缄默的啼鸣,原创的人生就充满悖论之唇,哪一种选择都是残缺与忽略。我喜欢你的生活,哪怕你拒绝理解黑夜,黑夜一样宠爱思想的你与灯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不仅仅是拿来自省的,也是拿来交流与共鸣的,如此天地更加辽远,远方才真正抵达自我与他人的心灵。“让我们沉淀下来的/是河底翻上去的流沙/是随着波浪翻向河岸/与沙地会合的辽阔的梦”。我相信正话可以反说,悖论拼贴出日常事物中的不同寻常,思虑的光芒,无论白天和黑夜,都未曾改变本质的蕴藏与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尘埃的距离,就是虚构的距离,在真实与虚幻中找到通达的捷径。 除了继续写作与思考,蝼蚁的一生,始终在抵达的途中,留下寻觅的痕迹与气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年12月31日,一年的最后一天。阳光依旧赏脸,带着他一贯的温暖与无私洒落窗前。我的厌倦之书,不再是内心无边的沼泽地,总在小心翼翼的行走中,恐惧于悲观的深陷与虚无的笼罩。我的恋世之词,不再是生活的钢丝绳,总有悬于一发的危机感,而不得不写下每一天幸存的狂喜与慎独的细微。好日子就在前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是思想的旅游。2013年最后的一天,清晨的阳光仍是慷慨的绅士哈,他又来抚慰与照看我时常漏雨的身体。有时,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总能遇见许多的良师益友——一生漂亮的朋友啊!我不是多情的人,我也是多情的人。身体的玫瑰,允许自己无数次的凋零与旋放……而沉默也是一种美德,可以擦去喧嚣的俗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爱了,爱着。深切而神奇的爱着,那就在相遇时给予最美好的一切,留住最美好的瞬间,写下最美好的渴望,并等待最美好的一刻……

新年钟声敲响之前,请给最心爱的人写诗吧,也许是发表在灵魂的博客,也许是发表在清湖的水面;也许是发表在未曾历经的时空里,也许是发表在一双手指将及未及的颤栗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手稿的躯体,也是作者灵魂的躯体。写作的岁月,始终在燃烧生命的烛火。想黛玉的悲凉,才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那些写于丝绸锦帕的心血之诗稿,赋予炉火,让一腔痴情与惦念,化为一缕途径尘世的轻烟,干干净净,无牵无挂,质本洁来还洁去……成灰的诗也是冷却的心,那些饥渴的词不再发声,尘归尘土归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颤栗。唯有爱,才会让人情不自禁的忧伤,在一种无法抑制的颤栗里,分行行走并飞翔……诗,会记录那动情一刻,将及未及的美——初心的颤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弹古筝或古琴,学成之后,身着轻纱的霓裳羽衣,轻拢慢捻地在红楼之上弹奏,可弹十面埋伏,也可弹平沙落雁、高山流水,只等知音来品,以裘换酒也可,打马路过也可:))呵呵我干脆直接穿越好了!!作为2013年最后的美妙的白日梦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有形有体,它通过语言媒介,赋予文字声、光、音、色等。好诗是活物,是流动不息的生命河。一首好诗与作者之间绝对是有关联的,尽管一首作品写完之后,独立于作者存在,而我们真正读懂一首好诗的过程,恰恰是和作品背后的作者有了情感联系、审美吸引与记忆重叠,由此,一首活生生的诗才会被人铭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滑稽一词,特别有趣,我们常常用它形容某人的行为特别可笑。然滑稽的本意,是一种盛酒器,酒从一边流入,从另一边流出,由此循环不息。常比喻模棱两可,所以又把滑稽喻成“谐”。提及滑稽一词还是和诗有关,因为诗之技法有谐趣幽默的双关隐语。诗人的本领还要能谐,才能让文字丑中见美,和命运开玩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适曾在《白话文学史》中说:“陶潜和杜甫都是有诙谐风趣的人,诉穷说苦,都不肯抛弃这一点风趣。因为他们有这一点说笑话打油诗的风趣,故虽在穷饿之中不至于发狂,也不至于堕落。”这一段话,我读着都觉得有点心酸,然千古伤心人,骨子里的肃穆与悲凉,仍会借用诗话的诙谐,中和生命中的无奈与沉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之情,不外乎悲喜两种,有时候,诗人给自我的生命着色,所选用的也无法这两种情绪的阴阳底色。哭泣、大哭、哀嚎,未必是最悲。因为能发泄的忧伤,总会慢慢的度过去。我们最害怕的忧伤,是沉默,是微笑,是大口大口的吃面吃到呕吐,仍一个人面对着镜子傻笑。所以,人世间总有一些忧伤是无法变成文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 09: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