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11-26 19:31 发表 
村野
有时候
翻越几座山,又倘过几条河
也未必能看见什么
看见什么
也未必能想起什么
竹外桃花,桃花外
三两棵桑树正张开毛茸茸的裂片
当你止步
埋身
侧后吱呀一声
一个九旬老翁,倚杖
门环似的看着你
物以类聚,一群诗友在一起久了,更彼此影响,刚才我评太白的那最大毛病,同样出现在花土的这篇作品里,整个文本中有一大半以上在铺陈,只为了点出真正想说而又有意味的某一个片段,看看这首诗的前七行,写了多余又食之无味,不写又少了前导,会让后面显得突兀
1 前5行的“说明“能不能别只是人云亦云呀,能不能用诗人的语言,诗人的审美以及诗人独有的思维方式,将这几行意思咀嚼后,用更诗更有创造力的方式表达出来呢?
2 九旬,五旬甚至百岁以上人瑞都是老翁,没有特别需要与指涉,这种画蛇添足的部分是可以再被精省掉的
3 最后一行,实在真是好,匠心独具的领悟,令我激赏
白世纪 读记
2012/11/27于桃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