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花土

村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来说,废话就好比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磨豆腐不是还要先把豆子泡胀的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诗讲语境和事境讲气息讲语调语感讲气场讲韵味讲意味讲形式还讲新意。这种种是靠一个模式能整出来的么?
所以有些建议姑妄听之吧。能改变一些惯性当然更好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地制宜是最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外之笔的惊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着凑凑热闹,问好小宇同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11-28 08:41 发表

阳光也喜欢这段!



这段有很好的电影镜头感
或是油画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11-28 08:48 发表

应该怎么说呢,有时候,这样写是欲擒故纵,有时候就是口水一番,我的看法是习惯了就好啦,就好比登山,我们不可能一路上都看到好风景,有时候,我们为了看到好风景,就必需看看那些不是风景的风景。又好比《将进酒 ...

诗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精炼的语言,我们真应该去习惯口水一番吗?我建议与其如此我们不如改写散文小说去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让它散它就散,让它敛它就敛不是更好吗?张驰有度就好,不是非此即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11-28 12:19 发表
我让它散它就散,让它敛它就敛不是更好吗?张驰有度就好,不是非此即彼

那兄弟你改写一下本诗,用精炼的语言”收张”一次给愚兄我瞧瞧,别只会嘴把式,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竹外桃花。桃花外
三两棵桑树正张开毛茸茸的裂片
当你止步
埋身
侧后吱呀一声
一个九旬老翁,倚杖
门环似的看着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11-26 19:31 发表
村野

有时候
翻越几座山,又倘过几条河
也未必能看见什么
看见什么
也未必能想起什么
-------------------------------------------------感觉这些句子只是诗人写《村野》的想法,未必需要告知读者。呵呵,除非诗人只管写诗,读者只管读诗!

竹外桃花,桃花外
三两棵桑树正张开毛茸茸的裂片
当你止步
埋身
侧后吱呀一声
一个九旬老翁,倚杖
门环似的看着你

-------------------------------------------------“一个九旬老翁,倚杖  门环似的看着你”(灵活的山野村夫的样子)与“当你止步  埋身”(诗人或入景人物的动作),再结合“竹外桃花,桃花外  三两棵桑树正张开毛茸茸的裂片”(场景);上述三者分别以点、线、面形式,共同构建诗歌的主题画面。而那句“侧后吱呀一声”则串联起它们,并在这幅画面中为其定位!这样读来,令读者亲临熟地、感同身受——真的是:诗里诗外都是诗啊!
-------------------------------------------------以上个见,仅供参阅!问好花土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这些句子只是诗人写《村野》的想法,未必需要告知读者。呵呵,除非诗人只管写诗,读者只管读诗!

呵呵,这句怎么写到花土老师的诗句里了呢???莫非就像花土老师那段:

有时候
翻越几座山,又倘过几条河
也未必能看见什么
看见什么
也未必能想起什么

一个道理!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11-28 09:03 发表
下次写诗把最紧要的几句话写出来就可以了。至于比兴手法这些都不必要了。

赋─直陈其事,白描叙说。
比─比拟,以彼状此。
兴─扥物兴辞,因联想引起主题。


实在不愿吐槽太白兄,可是怕其它诗受你误导,分不清何为赋,何为比,何为兴
以此诗为例,后面才是比兴,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7 05: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