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花土

【】早晨即景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8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昏,越来越甜美了。手法还是一样。它成立的基础是因为有了前二个相映成趣的对比,所以黄昏显得很甜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8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这首诗读着很舒服,,自然的推进。。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4-6-28 11:28 发表
黄昏,越来越甜美了。手法还是一样。它成立的基础是因为有了前二个相映成趣的对比,所以黄昏显得很甜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塔有时候远,有时候近。是以大观小。宝塔的远和近,取决于塔铃的响动。塔铃声大,宝塔近,塔铃声小,宝塔就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词也好,手法也好,都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少在诗内,文字以内应该得出论证,应该解释得通。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总结出有益的的经验,而且还是可持续性的,不是你修词完了,就成了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在上班,下午可能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某座山

大树
丛竹
小桥,流水,
弯腰的女人
菜园子,稻田
一间一间瓦屋,炊烟
牛羊和云朵从野外归来
山慢慢地,转身,看着我走远

这首是现代田园诗,相较传统田园诗,它的特点是味道更淡。但这个淡与不淡,是相对的,很多时候,越清淡,味道反而越浓郁。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某个人对某个人表面上很不在意,但内心里呢?也许比那些表面上很在意的人更在意。这首诗从题目看,就显得很不在意的样子,路过某座山。不过,这样似乎更符合情景真实,因为,山,很多,我,经常都会路过某座山,这样的经历太平常了,所以,不在意这一次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还知道,如果是真的不在意这次路过,就不会动笔去写,写了,其实是说明在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写每一首诗,都有一个定调的问题,一首诗的调子该如何去定?这就要看各方面的主客观因素了。
首先,我想把这首诗写成田园诗,这首诗的调子肯定不能过高,即使内心有巨大的波澜,也不能外露。所以,传统的田园诗调子都比较轻,这是有道理的,这里客观环境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传统田园诗,在取题上和其它诗没有多大区别,但现代诗,现代田园诗,山水诗,取题更讲究,它不仅要做到情感真实,还要更细腻,更赋予个性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取下【路过某座山】这个题目,调子就已经定下去了。一种漫不经心的调子,这种调子有非常宽阔的表现空间。路过,说明是偶然的,某,说明是不了解的,而 山,是我在意的,我喜欢我关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田园诗,起承转合分布比较均匀,其它诗也是,但现代诗可以任意拉伸各个步骤的比例,甚至还可以合并某些步骤,省略某些步骤,这样一来就有了现代诗非常灵活的表现空间。各种手法,各种技巧都可以融入到诗中去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就省略了起承转合中的两个步骤,承,转,都没有,起和合的比例是7:1.也就是说,前面7句为分散的起,最后一句合,画龙点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7起,1合,为什么这种结构会合理的?它的效果又如何?
单从技巧看,这首诗非常简单,从一道七,都是静物罗列。当然这也是路过所见。首先出现的是大树,然后是丛竹,然后是小桥流水,躬身劳作的女人,然后是菜园子,稻田,然后是晚归的牛羊,飘近的云朵,最后出来的才是主体“山”
前面的罗列显然是为了“山”的出场所做的铺陈,当视线最后定格在“山”上时,“山”也就牢牢地吸引住了目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列或者铺陈都是乏味的,更何况它们还是普通的事物。但忍耐是为了突然的爆发,这首诗的前7句,可以说水到家了,但最后一句,我认为它有力挽狂澜于既倒的神奇。山在慢慢转身,这里不光写出了山的大,山的高,山的连绵,不光化静为动,反客为主,同时也把那种擦身而过的怅惘之感表露无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8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自杀了。
盆来做笔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一首诗,每一个字都应该做到物尽其用。铺陈,不能只是为了铺陈,或者说,不能只是简简单单的铺陈。再铺陈过程中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从而体现一首诗更细腻的质地,我这首诗写得有些急,但在大方向上没有问题,前面的铺陈是平面的,当转到云朵时,再自然转换到山。开阔的原野,垂直的大山,在九十度夹角的空间美感虽然没有营造出来,但也没有明显的漏洞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27 13: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