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主意不错
·······················································
《趁我们还未老去》
秋风起时,一场雨水浸透荒原,众草苍凉。
我在秋水中查看自己的面容,眼里有北国的沙尘,和隐密的火焰。八零年代远去,从八零年代走来的人,扑去春天的花粉和夏日的水滴,向低处的浮尘和缥缈的云朵作别,把鲜花送给赶路的人,隐蔽刀剑的锋芒,并保持对大地的微笑。
趁我们还未老去,真诚地热爱世界,以赤子之心投入这世间的疼痛与幸福,喊出河流的澎湃或者是读出高山的静默。
不做命运的囚徒,要做就做一名孤独的朝圣者。
时光总以飘忽的季节匆匆闪现,那些走失的人不再回来,老去的人慢慢老去,兀自留下岁月的沧桑。我穿行在拥挤的城市,它的繁华亦如丛林的荆棘,踩着石头和泥块,踏实的存在感来自大地内部的温热。
趁我们还未老去,我和良人互相鼓励,用一生的守护耐心地等待一朵花开。
------------------------
《上天自有安排》
有时候,必须承认,宿命论是悲剧诞生的土壤,它让一切生命服从命运,如草木破土而出,向死而生,消极(或者是极端)而又具有其必然性;但有时候,宿命论也是一种豁达的生命状态,它追求一切皆随自然,生命万象都交付予这亘古的宇宙规律,即上天的安排。这有着“道”的某种含义。
宿命论的两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变的,这就像《了凡四训》所述。从对命运悲观的服从到积极的争取并获得了生命另一种契机的过程中,明白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生命之悟。
但上面第一种状态我为什么说它是极端的呢?在我看来,它有两种可能,而这两种可能都指向同一种悲剧的终极。一种可能是我命本该如此的的软弱与堕落,另一种可能则是自命不凡的孤傲并执著于此的离经叛道。前者是消极的,后者是伪积极的;前者是中国式的底层人物的自卑意识,后者多少带有一些伪超人(尼采悲剧哲学)的唯意志论;前者是逃避内心谴责的可耻借口,后者也会成为苍白无力的精神强心剂。
而第二种状态,讲求在遵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获得更积极的生命的价值形态。所以,我宁愿用“道”来诠释它,人们说“幸福,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所谓“道法自然”,即是如此。这是乐观的、积极的,也是人文的精神和生命追求。
上天自有安排,不是生命悲剧的宿命论,它是朴素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内心深处的香草山》
——与信仰同行
良人属于我,我也属于他。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我的良人哪,求你等到天起凉风,日影飞去的时候,你要转回,好像羚羊,或像小鹿在香草山上。
——【圣经.雅歌】
香草山在哪里?香草山与伊甸园一样,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爱在哪里?爱与泉水和泥土一样,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
——《香草山》
------题记
---------------------------------------------------------------------------------------------------------------
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呢?(《圣经•阿摩司书3:3》)
还在青春萌动的年华,我们就期待着能与之同心同行的那个人快些出现。我一直认为若是心存相信,爱情总会幸福来临。后来,爱人说这是一种信仰。是的,信仰总是让人充满活力,让人愉悦而感恩地生活。
◆良人
流泪撒种的,
必欢呼收割。
那带种流泪出去的,
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圣经•诗篇126:5-6》)
初识眉生是在2005年10月,那时她在山峡实习,闲空便上网听古曲,偶尔也写写诗词文章发到网上。有时我也在论坛胡乱写一些文字,于是遇见了她。但是相识并非是因为文字,虽然她的一些文章也发到现代文版区,但他并没有去这个版区看看(或者认真看看)别人的作品,包括我的也没有,这是后来她自己说的。我那时是该版区的版主,因为当时还是学生,课余时间几乎无所事事,大量时间可以上网评阅一些文章以尽版主职责。她的诗词不错,不过文章多是大众化的青春忧伤,立意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后来有了很大的转变,这是后话。)
忽然一天的下午,她通过论坛邮箱发信息给我,说要把自己的相片设置成论坛的个人头像,请我帮下忙。可是我也不会,不过我们由此开始交流,我对她的文章做一些评价和建议,她也对我的诗词作一些细致的指导,说指导,是因为我在那时还不懂得格律。因为她在河南,我在贵州,所以我们一直是网络和电话联系,多半时间是网上交流。慢慢的深入了解才知道我们有许多共同的爱好,还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情趣。聊天的同时,我们喜欢听音乐,于是彼此给对方推荐好听的乐曲,后来干脆发了视频链接起来共同听,聊天依然敲键盘。她对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化领略很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觉得她写文章应该侧重于评论。她善于评论,而很大程度上,评论能够直接地显现一个人的思想程度和价值观,我认为。
说到爱情,每个人都有一段对似曾经历过的苦楚的恋爱向往,就如每个人都有一段忧伤的记忆,在苍白的寂寞里痛苦回味着,任时间的雨水冲刷着,就那么慢慢思念,那么慢慢思念到风住雨停,一切云淡风轻。我们走过各自懵懂青涩的岁月,似乎看淡浮华,却又依然那么绝望而痛苦地执著着,相信总有那么一个人,值得去执手与之终老。相互慰藉和怜惜的两个人,是懂得温暖彼此的人,是值得信任和珍惜的人。“在这片已经不再蔚蓝、不再纯洁的天空下,如果还有一双眼睛与我一同哭泣,那么生活就值得我为之受苦吧。”易感而真诚的心灵,有着无比抗拒的吸引力。冥冥中,我们仿佛是命中注定的伴侣,相遇让我们爱得如此欣喜不已。
“世事喧嚣,人生寂寞。我一直以为,支撑我生活的动力,便是罗素所称的三种单纯然而又极其强烈的激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我发现,我们竟然就是在这样的生活动力里孤独生活,近乎无尽的、绝望的孤独里保持着信仰的两个人。
一次眉生认真地问我,如果有一天,你没有积蓄,身上仅有十元钱了,你会离开我吗?我说我叫穷人,真的会那么穷吗?她说,你回答我。我一时默然。她说,你也不要离开我,我不要你离开。我不记得是如何地感动于她,我一直相信并期待的爱情终于如约而来。我也问过她,我的家在山里,要走许多山路,你愿意和我一起走山路吗?她肯定地说愿意。我欣慰而满足地笑了,久违的幸福油然而生。
那么,纵然千山万水,万水千山,我如何不赴幸福之约呢?
◆鸽子
有好消息从远方来,
就如同拿凉水给口渴的人喝。(《圣经•箴言25:25》)
我盼望着能早日见到她。这个时期我写过一首诗,寄予当时的期盼:
《远》
在呼喊无法抵达的地方
我那被流放的牧羊人,我要为你写下
一片草原,一地春光
为你写下一片蓝色的海、和幸福的羊群
我在群山的褶皱里晾晒生活
堆积柴火,点一盏月亮在山梁上
夜夜普照你的眼睛和善良
那时我胡子青青,一片嫩绿
就在土地里种下庄稼
并和麦子与青山相对坐下
和梦想与马匹一起坐下
说你会从远方走来
是那么热烈的期盼,让我们动用了除手机,电脑之外的另一种联系方式:书信往来。虽然不及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快捷,但是拿着恋人触摸过的信笺,读着那些不怎么娟秀但却真情脉脉的字迹,幸福真切犹在眼前。她寄给我一块玉佩,温润通透。收到后告知她,她便滔滔不绝地给我讲玉的种类、成色,如何辨识欣赏等,我愉快地听着,后来居然也“略懂”了一些。
次年五一长假,眉生来到“避暑之都——爽爽的贵阳”。火车在晚上20:30到贵阳,那天从太阳升起,我便盼着它快些落下去。如果太阳是一个皮球,从水里浮上来,那么我肯定毫不犹豫地用手把它按下去。来之前她说,下车的时候你会认出我吗?我能认出你!我说我也能认出你。她说接到我,你会抱我吗?我大着胆说会啊。她羞怯地笑着,真的吗?
好漫长的一天,太阳终于偏西。我17:00过边儿去了一趟火车站,明明知道去的太早了,有点儿像是去踩点儿的。在车站书摊上买了本书,无心翻看,又悻悻地乘车回去了。我是多么盼望她的到来,早在新年时,我就为此盼望着:
你要照亮麦田,照亮五月和村庄
照亮诗人和我瘦弱的手指
你要站在山冈上喊出石头
和土地深处的疼痛
我听见北极的雪,美丽得像明年的早春
你要从戈壁回来,穿过诗歌和草原的心脏
给我带来蓝色的水
带来云朵和丢失的灯盏
火车站人潮涌动,我看见她的时候,她正缓步向我走来,带着微笑。我之前鼓了好多次的勇气到现在还是没用上,我拉着她的手,愣是没敢拥抱她。如今每及想起,难免唏嘘于自己竟是如此地胆小。同时也庆幸:胆小如我,竟获得这份美丽,确是万幸。
我把贵阳的朋友们都叫来了,很拽地向大家作了介绍。之后我们趁着五一假期,去了贵阳就近景区黔灵公园、天河潭、花溪等地游玩。贵阳在我的记忆里,愈发的美了。不过又将分开,两地遥遥。她说,我们养一只鸽子吧,每次写了书信,让它给我们传递。是啊,那样多好。我们仿佛看见鸽子一身洁白,飞过千山万水,张开丰满的翅膀。
◆雪与沙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在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圣经•约翰一书4:18》)
2006年夏天,我们同时毕业了。眉生顺利签约葛洲坝二公司,在宜昌公司总部培训学习一个月后,将分到西昌某镇山里的一个项目部。项目部到镇上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马路是因为项目新修的,很狭小也很陡峭,从镇上到西昌需要半天时间,出来一趟很不容易。想想我们若能一年见一面,也算是很难得的了。这样想着,越想越害怕分离而不能见面。在她还在宜昌的时候,我便决计去宜昌看她。
我从贵阳出发,乘火车到长沙,然后转车去宜昌。刚好赶上学生放暑假,车上人多拥挤的不行,第一次出远门,硬是8:00从贵阳站到长沙,已是晚上9点过。车上挤得连换一下站立的姿势都有极大的难度,于是更加体会到她千里来寻我的辛苦。到长沙马上买票,车是凌晨1点过的,我便在候车室等车。不想广播说所有车均晚点,旅客可无条件全额退票,一问才知道,京广线被洪水冲垮了。无奈退票,等及天明,我便火急地赶去汽车站乘车。当天下午到宜昌,眉生到车站接到我。宜昌真热,闷热,喝着冰冻水浑身还直淌汗水。我估计自己肯定都馊了。再看新闻,湖南到处汪洋,水灾很严重。因为时间和天气的原因,我们没在宜昌游玩。湖南水势一直不消,我改道汽车走重庆回到遵义,眉生在几天后随同事辗转武汉到成都,然后到了西昌。每次都洒泪而别,心如刀割。
我们重又开始电话联系。项目部电讯信号不好,常有中断或者打不通,没有固话,公司电话也是移动座机,信号不稳定,电脑不能上网,加上开始上班,我们联系不太方便。得知她住的是工地的临建房,且工地人多而杂乱,我总担心她的安全,怕她照顾不好自己。常用的生活必需品,也要到镇上去购买,很多东西在镇上是买不到的。从项目部到镇上没有车,得搭项目部的车子,很难搭上一次,还得提前联系好知道车子何时出山。其间我辗转黔西黔南做市场,工作几乎都在路上奔波。我们只好约好晚上下班了打电话,真个诉不尽离愁。
感皇恩.思人
词/眉生
薄雾月桥花,融香坠坠。
红沁幽幽凤池水。
引得鸳鸟,比翼春波娟媚。
不谙离恨苦,双双醉。
风外长箫,锁眉相对。
一曲相思随逝水。
念君如许,却问玉郎闻未?
恍然归去也,一蒿翠!
2006年临图题赠穷人李君
确是,最难解是离别滋味。我们不堪相思负累,不到年底,她便毅然辞去众人眼中不错的工作来到贵州,不久我也辞了工作回到遵义,一边工作一边筹备到河南重新开始。刚参加工作就辞职,没有积蓄,很快我们显得捉襟见肘。现在想想,总觉是年轻考虑不周全,换如今,却是再难有当时的冲动的勇气了。日子慢慢就紧巴巴,让眉生受了不少苦头,但是她始终与我不离不弃,鼓励我积极向上地生活。我感谢她,爱上她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次年正月到了郑州,在这对于我们来说都很陌生的城市开始了新的篇章。环境的适应,工作的不断调整,好一番折腾。我们本来打算筹备结婚的,但因为诸多因素,被搁了下来,许多不顺畅让我们烦恼,有时甚至发火、争吵。事后,大家冷静下来,向对方道歉,重又彼此鼓励。我们曾经约法三章,立下字据,签字画押,如谁无理吵架当大声地汪汪叫三声,直到对方听见为止(当然,每次在理的一方总是选择性耳聋,三两声总是听不见的)。执行一段时间后,大有收效,不过后来字据都被谁给弄丢了,我猜想这肯定是故意的。
◆梦与诗
良人属于我,我也属于他。
他在百合花中牧群羊。(《圣经•雅歌2:16》)
我们有过太多美好的向往,所以总期待着最终的生活。我们想象着一座宽大的房子,要有花草和树木,有鱼有鸟。眉生喜欢梅花,说到时候要种上几棵梅花在院子里;我则喜欢兰花,屋子周围要放上好多盆。还有别的花草,闲暇可以在园子里画画、写毛笔字,这我们之前互相赠送过,她说以后画了,我得题字上去。我当然是欣然应允。
河南有着厚重的中原文化,我们一起去了许多地方,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开封的翰园碑林,开封之行,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那里欣赏书法了。其它很多地方也很好,处处透露着古朴的文化气息,这和贵州的纯净山水是别样的感觉。
难得的是,眉眉对许多古建筑、名胜等都很熟悉,游玩的同时,她还滔滔不绝地为我讲解。一向自以为“略懂一些”的我,也不得不对她另眼相看。我慢慢爱上了这片土地,她是那么地厚重与质朴,我愿意和她在这片土地扎根、生长。她的妈妈说,就这么一个女儿,不舍得让她去那么远,娶她的话我就不能带她回贵州去。我答应了。我想起在贵州她想家的焦急模样,因为当时车票紧张把去河南的行程推迟了两天,她居然急得哭闹,冲我发火。何况,来到河南后,我也觉得离同学和朋友都远了,除了和家人联系,很多人与事因相距遥远而逐渐疏离,有时很想找个朋友出去玩或是说话都没有。带着浓浓乡音的普通话在陌生地方,总被方言疏远。反过来想想,若是眉生在贵州,不也是这样吗?
不过眉生殷切注意着我的感受,她的陪伴让我并不孤单。她说我们老了,她便陪我回到贵州老家,植树种花,听琴落棋。我觉得与爱人一起相守相老,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欣然北上的心情,至今犹是当初:
雪落村庄,是离开村庄最豪放的抒情
照片中的路,被冬天照亮
我挥着手,一路北上
我走进一个辽阔的女人
在遥远的地方,一棵嗅见水源的树木
开始用根须伸展,深情呼吸
同一时间,一树鸟鸣打破梦的僵局
一个爱唐诗宋词的女人 浅笑着挽起衣袖
把一束花安放在窗前,迎着阳光
雪的尾声,在静谧中融于泥土
像一个辽阔的女人,她始终以博大的微笑
鼓励河流顺畅,万物复苏——
◆百合
我的佳偶,我的美人,
起来,与我同去!
因为冬天已往,雨水止住过去了。
地上百花开放、百鸟鸣叫的时候已经到来,
斑鸠的声音在我们境内也听见了,
无花果树的果子渐渐成熟,葡萄树开花放香。
我的佳偶,我的美人,
起来,与我同去!(《圣经•雅歌2:12-13》)
2009年秋天,我们举行了婚礼。2010年11月,女儿苇杭出生。至今风雨五载有余,我们依然执着地信仰着我们的信仰。多年前读余杰的《香草山》,深为廷生与宁萱的爱而心生羡慕,而我现在觉得:善良而真诚的人,必将获得爱与生活的圆满。
有道是:得成比目何辞死,不羡鸳鸯不羡仙。爱一个人,爱一种生活,就已足矣。
(旧作,作于2011年初,郑州。原标题为《与信仰同行》,应一编辑朋友之邀写作。现在拿来凑个数。 )
[ 本帖最后由 穷人~ 于 2014-10-11 13:2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