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503|回复: 31

[随笔] 由一首诗的火爆说开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6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乎一夜之间,余秀华火了。大江南北都在传颂她的一首诗,确切地说,是在传颂她的一句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去掉这一句的直白赤裸,其余诗句都有闪光之处,并且也可以被拔高解读,上升到更高的诗意层次。只是没有这奔放赤裸的一句,这首诗一定不会如此之红。就像余秀华默默无闻存在了这些年一样:不出位,难成名。这是当今浮躁的中国不能不让人悲哀的事实。

我几年以前就读过余秀华的诗,读来很有惊艳的感觉。她是一位用心写作的诗者,身有疾患,宅居乡野,却可以写出让人怦然心动的爱情,也会写出对命运的呐喊与反抗,即使不够激烈,却足以直抵人心,撕开一份生命的疼痛。
在我的印象里,余秀华的诗热烈,真挚,朴秀,与生活紧密连接,透着一位优秀诗者所具有的真诚,内省,执着和坚韧的品质。她因为无名而自在,因为随心而不羁。她的诗句往往意象自然贴切,情绪信手拈来,更像是一场灵魂芬芳的自说自话。
如是几年,她一直像路边自开自败的野菊花,像无数被人世的浮尘遮蔽淹没的优秀诗者不为人知。
直到现下,一句成名。

其实从我读过的余秀华的诗,不难看出她一直在精神之恋里纠结,挣扎,沦陷。对精神之爱而言,想象,便是一个人精神口袋的充气筒了吧。当想象膨胀到一定程度,必须要用物质的边框加以落实和束缚,否则精神的出离极容易过度而越过正常的轨道。
从余秀华的诗你可以读到一个女人的爱情:无畏,深情,凛冽,激荡,决绝。古来女子如此,现今女子依然如此。只不过现代人不再含蓄,也鲜少羞涩,而是热情大胆。
一个敢爱敢恨,敢做敢睡的女子形象的确让人敬爱。只是精神之爱一旦走到需要现实睡的境地,那么它离泯灭也不远了。因为那样的爱,只是存在于想象。没有了想象的华丽外衣,它不过是柴米油盐吃喝拉撒而已。虽然这样赤裸裸的现实才是真正爱情的根基,但是陷入自己想象里的人又有几个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呢。

正是一份销魂蚀骨的精神之爱让余秀华大胆地喊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如此泼辣,如此恣意,如此奔放。可是,她的爱情是怎样的呢?她爱的是谁呢?
当一首睡你的情诗传遍不止大半个中国的时候,我想这首诗也传进了一个人的耳朵。没错,那个余秀华在诗中深爱的人,让她发出震耳欲聋的睡你的声音的人。
多么讽刺,自始至终他竟如此悄无声息。

一个女人大声的爱的疾呼,却只有空谷隐隐的回音,不能不说是一件悲哀的事。一个连大声回应爱的勇气都没有的男子,又能指望他爱什么呢。
不过也不意外。现今中国的男子,大多是如此退缩而懦弱吧。只懂得私底下偷鸡摸狗地暧昧与调情,却不敢挺身而出站在一个他口中言爱的女子的身边。
你可以解释他有种种顾虑,有种种不得已,可是,一份不敢大胆迎视众人目光的爱情还是爱情吗?一个没有遥相呼应的爱情还是爱情吗?一个只有女人的独角戏的爱情还是爱情吗?尤其,当无数脏水随着余秀华的成名而泼向她的时候,一个没有任何分担的爱情还是爱情吗?

如果只是自言自语,或者只是一份臆想倒也罢了,若是真有一个实际的精神恋爱对象,而那个人却始终隐于阴影里不敢露面,那么这样的爱情听上去就像个笑话了。
随着网络以及各种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网恋成为现代人打发精神寂寞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其中当然不乏真爱。曾经在网络上看到很多女子在大声宣讲爱情,你可以分辨那是精神爱情,却很少看见有男子能够坦荡相和。难道现世的爱情都经不起世人目光的直视了吗?还是,那些男子本就不是全心全意地爱一个女人,所以不敢将自己置身群体的目光中由人审视与追问。

本来可以成就一段爱情佳话,或者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到头来,却也只是一首诗而已。或者变成了一面吸引眼球的情色旗帜。再无其他的意义。如此说,这又是另外一件悲哀的事了。
我相信余秀华喊出那一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时候,应当不是为了出位扬名,而是她情深所至,她只能如此解脱。
但是,正是这样的这一句诗让她出名了。而这样的一句,她几乎所有诗里最不诗意的一句,却像是最容易获得大众共鸣的心声,被无数中国人大声喊出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听得人不由掩面偷笑:如此群情亢奋激昂,当真是一个情欲泛滥的国家啊!

情欲本自然。只是那毕竟是私密的一件事,并因私密而带有一种神秘的美感。一个睡字直白赤裸,失却了它本来的缠绵缱绻。
真不知道,这样万众一声的睡字会把大众的道德底线扯到哪里去。
应当说其实是余秀华的真情被大众庸俗地利用了。对如今精神世界越来越空虚匮乏的大众来说,只一个睡字就足够了,哪里需要什么精神之爱思恋之苦做铺垫。

更搞笑的是,有人添油加醋地呼应和推波助澜,硬是将这个“睡你”加上了女权主义的先进帽子,他们兴奋地将“睡你”两个字举上神坛,几乎可以听到他们催眠的声音:睡我吧,睡我吧,这是觉悟的一睡,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睡……
简直是让人喷茶。如此包装一句完全发自本能的话,里里外外透着蛊惑和愚弄,简直像一场用心良苦的政治阴谋。
好像人类的洗脑自古就是如此愚弄女人的思想。或许上帝在创造女人时,只是给了女人多情与善良,却没有给女人足够的智慧。

其实无论睡或者被睡,都只是一种本能而已。即使中国的女子被睡的历史悠久,如今的睡你也没有看出多么女权。只不过位置对换了一下而已。它依旧没有脱离本能的窠臼。如果一定要往什么主义上靠,那也是最基本的人权主义而已。
女人大可不必被什么主动睡的所谓女权思想所蛊惑。就像曾经喧嚣一时的女人应当多睡几个男人的言论,之后呢?睡了之后的结果呢?还不是以通奸之名被置于世人审判的目光猪笼,而那个鼓动女人放开了去睡的人却没有了丝毫回击的声音。

中国女子要想在女权上有所建树,睡不是问题,睡值得睡的人才是问题。因为那需要分辨的智慧: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谁是值得睡的人?
只有具备了足够的智慧,女人才有可能从男人的一根肋骨变成男人的头脑。要知道,肋骨是一个人身体上除去毛发和牙齿数目最多的一种器具了。
所以女人,如果你仅仅是男人的一根肋骨,只是意味着你的可有可无。除非你甘心做一根肋骨,不然,面对那个只把你当作肋骨的男人,你大可以掉头而去。要做就做男人唯一的脑袋吧。
如果不是唯一,何谈爱情呢?!这才是真正的女权。不过要达到这样的层次,或许要追溯到改写创世纪了吧。

当然,某些所谓的女权主义者或许会对此不屑一顾地说:我爱他,与他无关。我睡他,也与他无关。
如果爱情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如果爱情不再是两情相悦的定义,如果放开了去睡只是让原始本能得到满足,如果底线变成了束缚、羞耻沦为了迂腐,那么,我们也的确可以宣告:爱情早已消隐,性时代已然来临……
发表于 2015-1-26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捕捉热点而非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解读和独立见解,思想与诗意多有延伸…
挂起来!欢迎大家热烈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6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忧的文字向来缜密,从文本而言是好文章。
不过因为我不了解那个人,所以就那首诗而言,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那么一个抒情的对象存在,所以对这件事就不评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6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的读过,无忧你真正是灵智的女人,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文思缜密严谨,对网络和现实的种种分析得如吃透彻,令人肃然起敬。好功底,此文当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浮云如花 于 2015-1-26 21:04 发表
捕捉热点而非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解读和独立见解,思想与诗意多有延伸…
挂起来!欢迎大家热烈讨论!

谢谢浮云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苏紫烟 于 2015-1-26 22:58 发表
无忧的文字向来缜密,从文本而言是好文章。
不过因为我不了解那个人,所以就那首诗而言,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那么一个抒情的对象存在,所以对这件事就不评论了。

我也不了解余秀华本人。只是作为旁观者读诗的一种直觉。。
问候紫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雪 于 2015-1-26 23:31 发表
认真的读过,无忧你真正是灵智的女人,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文思缜密严谨,对网络和现实的种种分析得如吃透彻,令人肃然起敬。好功底,此文当精!

呵呵,谢谢静雪谬赞。我也是个见而已。。问好你。

[ 本帖最后由 尘凡无忧 于 2015-1-28 03: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几年以前就读过余秀华的诗,读来很有惊艳的感觉。她是一位用心写作的诗者,身有疾患,宅居乡野,却可以写出让人怦然心动的爱情,也会写出对命运的呐喊与反抗,即使不够激烈,却足以直抵人心,撕开一份生命的疼痛。
在我的印象里,余秀华的诗热烈,真挚,朴秀,与生活紧密连接,透着一位优秀诗者所具有的真诚,内省,执着和坚韧的品质。她因为无名而自在,因为随心而不羁。她的诗句往往意象自然贴切,情绪信手拈来,更像是一场灵魂芬芳的自说自话。
如是几年,她一直像路边自开自败的野菊花,像无数被人世的浮尘遮蔽淹没的优秀诗者不为人知。
——-----------------------------------------
客观而公允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从我读过的余秀华的诗,不难看出她一直在精神之恋里纠结,挣扎,沦陷。对精神之爱而言,想象,便是一个人精神口袋的充气筒了吧。当想象膨胀到一定程度,必须要用物质的边框加以落实和束缚,否则精神的出离极容易过度而越过正常的轨道。
从余秀华的诗你可以读到一个女人的爱情:无畏,深情,凛冽,激荡,决绝。古来女子如此,现今女子依然如此。只不过现代人不再含蓄,也鲜少羞涩,而是热情大胆。
一个敢爱敢恨,敢做敢睡的女子形象的确让人敬爱。只是精神之爱一旦走到需要现实睡的境地,那么它离泯灭也不远了。因为那样的爱,只是存在于想象。没有了想象的华丽外衣,它不过是柴米油盐吃喝拉撒而已。虽然这样赤裸裸的现实才是真正爱情的根基,但是陷入自己想象里的人又有几个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呢。
——————————————————————
这种发挥深入而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女人大声的爱的疾呼,却只有空谷隐隐的回音,不能不说是一件悲哀的事。一个连大声回应爱的勇气都没有的男子,又能指望他爱什么呢。
不过也不意外。现今中国的男子,大多是如此退缩而懦弱吧。只懂得私底下偷鸡摸狗地暧昧与调情,却不敢挺身而出站在一个他口中言爱的女子的身边。
————————————————————————
呵呵,扯得有些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浮云如花 于 2015-1-29 17:39 发表
其实从我读过的余秀华的诗,不难看出她一直在精神之恋里纠结,挣扎,沦陷。对精神之爱而言,想象,便是一个人精神口袋的充气筒了吧。当想象膨胀到一定程度,必须要用物质的边框加以落实和束缚,否则精神的出离极容易 ...

谢谢浮云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浮云如花 于 2015-1-29 17:41 发表
一个女人大声的爱的疾呼,却只有空谷隐隐的回音,不能不说是一件悲哀的事。一个连大声回应爱的勇气都没有的男子,又能指望他爱什么呢。
不过也不意外。现今中国的男子,大多是如此退缩而懦弱吧。只懂得私底下偷鸡摸 ...

哈哈,既然是说开去,不扯远一点白不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1月26日,由《人民文学》设立的第一届“人民文学诗歌奖”在武汉CBD荣耀之夜上颁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雷平阳凭借长诗《渡口》获得“年度诗人奖”。谈及近日火爆网络的钟祥诗人余秀华时,他表示,在遍地都是虚情假意的写作现状下,“她的声音那么真诚地出现,所以你们所谓‘一夜成名’,只是她的因果。”

  雷平阳是余秀华喜欢的诗人,他评价《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其实很干净,“就像余秀华自己说的,它就是一个标题党,只是大家解读后煽动出了大部分人的想象空间而已。”而对于余秀华的走红,他认为那是她“真诚,她的诗把自己放进去了,就跟鸟儿天生要叫一样,她需要开口说话。”

  谈到去年5月“方柳之争”及刚发生的“聚焦余秀华”,雷平阳说,“这些都只是新闻事件,诗歌从来只是属于少数人的,作为一个写诗的人,我从未奢望全民都来读诗歌,哪怕是余秀华的出现,也只会让人关注到她,而非整个诗人群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篇沈睿的文章,热闹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沈浩波走在去经典的路上与男性文人的酸脸

文/沈睿

作者简介:沈睿,旅美作家、学者,出生于北京,在美国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居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任教于美国海军学院。《假装浪漫》是她的第一本随笔集。 她的新书《荒原上的芭蕾》刚刚出版。2014年5月,沈睿在微博上抨击《舌尖上的中国2》民族主义作祟,遭到广大网友批评。最近因称余秀华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引发热议。


听过诗人沈浩波名字,却不记得一句沈浩波写的诗。朋友转过来他对我评价余秀华以及对余秀华的评语:“仅就诗歌而言,余秀华写得并不好,没有艺术高度。这样的文字确实是容易流行的。这当然也挺好,只不过这种流行稍微会拉低一些诗歌的格调。不过再怎么拉低,比起轻浮的乌青体来,总还算不上丢人败兴。”我看了哑然失笑。

网上查查沈浩波是谁,网上有这样的标题:“沈浩波:从先锋到经典的路上”,文章我还没看,就这题目,我就笑出声了,差点把捧在手里的茶喷了。老伴看了我一眼:“什么那么好笑?”我指指电脑,让他来看,“这位中国男写诗的已经觉得自己永恒了,已经走在去经典道路上了。”老伴没过来看,因为他常听我说起中国男诗人自恋得发狂的故事。老伴研究诗歌,所写的关于荷尔德林的诗歌研究直到今天还是美国的《德国研究》这三年内被德国研究学者阅读和引用最多的文章,可以在该刊物的网上看到,对诗歌有很多心得。我们家里诗歌就是早餐和甜点,我早就告诉过他中国男诗人很多都还没死,就觉得跟死了差不多地已经进入人民英雄纪念碑里面了,成为我们清明节去献花的经典了。

我继续阅读这篇评论沈浩波的文章,第二段这样写他:“有几个词几乎是由沈浩波专属的,比如大、狠、强健等。”我大笑起来,把茶放下,站起来,我忍不住大声地翻译这几个字,老伴从他的阅读里抬起头,看着我问:“这是描述这个男人的睥睨丝(penis)吗?”我一下子笑得肚皮颤,摇头:“不知道,也许是,但愿是。据说中国男人的睥睨丝与其他种族的男人比,大多比较小号,用这样的词形容可能能大起来。”老伴笑起来。

这是一篇一句沈浩波的诗歌也没引用的评论,全然不入流的,没有基本写作常识的“评论”,沈浩波在这篇评论里被描述成就是一个睥睨丝很大的dickhead,我真服了中国男人写诗歌或诗人评论,一句诗歌都不引用,居然能成为评论,这样的评论,好像是要获得browniepoint,看得我睁目结舌。难怪沈浩波能口无遮拦地贬低余秀华,沈浩波跟余秀华不在一个等级上啊。中国禅人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可是这篇文章里描述的沈浩波,看见自己就是大,就是狠,就是强健,看见别人就是“没有诗歌格调。”好像他手里拿着诗歌的格调,拿着诗歌的高度,他是诗歌的掌称人,衡量别人的时候都是小斗,量自己的时候就是大斗了,我真笑得哧哧地要停不住了。

其实沈浩波代表的不是他一个人,而是整个中国男性评论传统,甚至整个男性文人的评论传统。中国缺乏有力的真正的艺术批评——在这个假货充斥的时代,写评论也是假话的一种。他们的诗歌评论不就诗论诗,而是动不动就想象死后他们会不会成为法老一般永恒的经典。他们最关注的是自己是不是经典,然后,突然摇身一变,恍恍惚惚他们觉得自己就成了经典,并获得经典高度,谁都看不起,文人相轻到了文章除了自己的好,就是几个哥们互相吹捧,整个一个oldboys’club,谁不进入这个俱乐部,谁就别得好处。女性诗歌在他们看来,算什么?女性诗人就那么几个人,还多是男性捧出来的,用男性的眼光看出来的。我看那些被他们捧出来的诗人,她们写汉语,看了半夜,也看不太明白,于是我就拿起一本斯蒂芬?顿(StephenDunn),这位七十多岁的美国诗人,我看他的诗,没有一个词不明白,他的诗集在我的床边,我每夜跟他睡觉。

中国的沈浩波们在已经成经典的感觉里恍惚得忘了基本常识:经典这个东西,是一个常新的创造,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要创造自己的经典,都要根据自己的时代发现过去,从而新的经典就被建立出来。你成不成经典,要看后人是不是需要你,你要有天时,地利和创造力。要不然你就写这样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话到了单纯,感情真挚到了人人都共鸣,那就成经典了。再比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语言简单,直接有力、感情强烈、真挚感人,你要是写成这样,你的诗歌就接近经典了。要想成为经典,你得等你去世后五十年或一百年后让后人说,你浪费时间在遐想成为经典的路上使劲遐想都是白搭。T.S.艾略特在《伟大的经典》一文中发现了他自己的经典,而今天,美国没有一个大学读他这篇文章了,经典如此快地被忘掉了。

余秀华突然走红,网上有些男文人酸溜溜,有人说余秀华的《我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抄袭了普珉的《我穿过一座城市去肏你》——我把两首诗放在这里,请读者自己比较。

普珉:《我穿过一座城市去肏你》

我穿过一座城市去肏你,

出租车颠簸我的心脏和想像。

可我想像不出你在怎样等待我,

我不知道我们是否一样被想像和激情捕获。

这是在夜间,很多人都上了床,

他们不会有我的慌张和梦想,

他们也不会有你的安静和期待。

我穿过一座城市去肏你,

出租车的喇叭在播送爱情夜话,

一个中年妇女在乞求指导,

指导她怎样在中风的丈夫外获取屌。

……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这不是一个等级呀,前一首是典型的男性想象,既没有激情,也没有纯粹,只有肉欲——肉欲本来是美好的,如余秀华所抒写的——“两具肉体碰撞的力”,可是在前一首里,肉欲透着脏,透着小家子气,透着对女性的既不了解,也不想了解,透着这个男人看着自己的睥睨丝,以为自己的大,狠,强。而余秀华写的是两个肉体与灵魂的交织:这力催开的花朵,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而不是中年女人乞求指导怎样找到丈夫之外的屌。我看网上的评论,前一首的长短句敢和余秀华的诗歌比,真是让人冷笑,我冷笑着做结论:这根本没有可比性。

我不认识经典人沈浩波,如同我不认识诗人余秀华一样。我拿沈浩波做例子(请沈浩波先生别生气!),是说明中国男性文人对女性和女性写作的态度。他们暴露的酸酸的脸,只认同自己,只看得见自己的大,狠,强的极度自恋,与二十一世纪的女性解放女性冲破一切天花板的现代世界隔着千山万水。如美国作家纪思道所说,十九世纪是奴隶解放的世纪;二十世纪是极权主义倒塌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女性解放、男女将彻底平等的世纪。如此看来,二十一世纪末,沈浩波这样的男性自恋都不会有人搭理,而余秀华,因为用简单直接准确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而这感情是永恒的,让人们有强烈共鸣的,到有可能成为人人上口的诗歌,比如——我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2015/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8 0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