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渔郎

众说太极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5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渔郎 发表于 2016-3-24 23:58
达到什么程度了。阶及神明没?

走个小周天什么的现在还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放 发表于 2016-3-25 16:09
走个小周天什么的现在还行~~

哪天出元婴了,哥给你办满月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5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我算是服了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5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真心的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杭 发表于 2016-3-25 22:13
大哥,我算是服了你~~~

为什么?难道是因为我写的字太多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杭 发表于 2016-3-25 22:13
我是真心的服了

都是别人的观点,我归拢一下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5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渔郎 发表于 2016-3-25 22:15
为什么?难道是因为我写的字太多吗

不是你的字写得太多,是你懂得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命结论,就已经把我的小命给你结了,现在又来个太极~~~
太太太太太太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6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杭 发表于 2016-3-25 22:20
那个命结论,就已经把我的小命给你结了,现在又来个太极~~~
太太太太太太极了

没事,最后再给他来个无极,就又清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杭 发表于 2016-3-25 22:20
那个命结论,就已经把我的小命给你结了,现在又来个太极~~~
太太太太太太极了

别太急,太太如果急了会发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放 发表于 2016-3-26 00:01
没事,最后再给他来个无极,就又清零了

说的是,一蹬腿,全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6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渔郎 发表于 2016-3-26 18:50
别太急,太太如果急了会发飙的

呵呵,不急不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4、学习那种太极拳比较好
若要选择哪种太极拳,需知有哪些太极拳可供选择,然后根据个人喜好决定。本节将介绍主要太极拳流派、特点,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4.1太极拳种类流派有哪些
4.1.1陈式太极拳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编,原有 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 1套,炮捶1套。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 1路和第2路拳套。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陈式第 1路拳套现有83式,主要特点如下:①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②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③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 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④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⑤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子。陈式第2路拳套原名炮捶,现有71式,主要特点如下:①震脚发劲的动作更多;②动作比第1路快、刚, 爆发力强;③“窜蹦跳跃,闪展腾挪”的动作较多,气势雄壮。第2路只适于青壮年练,流传不广。陈式新架套路是陈有本(陈家沟拳师)编创的,顺序与老架同,架式较老架小,转圈也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较难的动作,陈家沟村人称之为“小圈拳”,把老架称为“大圈拳”。这种拳后来又传至陈鑫,他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阐发陈氏历代积累的练拳经验。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多数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跟陈式太极拳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陈氏太极的另外一个分支是:中国温县南冷架太极拳
学太极,到温县,尽人皆知。温县太极拳系“陈家沟,南冷架及赵堡架”三个支脉。其中“南冷架”以其所蕴含的中国太极传统哲学文化的深奥,古风浓郁,架式的纯正内家拳。南冷架一直为嫡传功夫,在第四代嫡传南冷太极功夫大师,秦毅风的改良修正了古传太极的繁杂,使南冷太极更加突出实战的作用。南冷太极,发劲呼呼生风,招招有法,式式严谨,气血贯通,刚柔并济,堪称太极拳家族中最具古法韵味,遥接高风者,高屋建瓴。
“南冷架”严格按照古法走经络,行气血,调五脏,促代谢,鼓荡真气,强筋壮骨。对敌实战搏击,则攻防兼并,长于“四两拨千斤”,周身劲气,劲若缠丝,绵绵不绝,认真习练2--3年,功力渐深,犹如“临深渊履薄冰而气定神闲,激水中流而心有大荒”之神妙体会。
4.1.2杨式太极拳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 ~1873),酷爱武术,向陈家沟陈长兴学习太极拳,学成返里传习太极拳,因他能避开并制服强硬之力,当时人称他的拳为“沾绵拳”、“软拳”、“化拳”。杨露禅去北京教拳,清朝的王公贵族多向他学习。他武技高超,当时人称“杨无敌”。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在观看杨露禅与人比武后,对大臣们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圆一体也。”为杨露禅亲题的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后来,杨露禅根据实践,不断发展已有拳架,又经其孙杨澄甫一再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大架太极拳,由于练法平正简易,故成为现代最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杨氏祖孙3代,在北京负有盛名。杨露禅有三子,长子凤侯早亡,但留下一支,在河北邢台地区有传,次子杨班侯和三子杨健侯,各有所长。班侯脾气火暴,偏重太极拳的技击作用,实战中下手较狠,“出手见红”,在京都留下“拳打雄县刘”、“擂打万斤力”等佳话,承父“杨无敌”之称号,在北京名噪一时,有“杨露禅闯天下、杨班侯打天下”之说,为太极拳在高手如云的北京树立了威名,并继而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的快速普及和传播。但因出手打死洋人,无法再在北京而返回乡里,所以传博范围不广,实为憾事,目前闻者有永年广府有班侯架、河北齐德居的八十一式大功架传承。健侯性格温和,更重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且授徒众多,所传为中架,当今流传的太极拳大多数为健侯一枝。1928年后,健侯之三子杨澄甫到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等地授徒,其拳式遂流传于全国各大城市。杨式大架子的特点是舒展简洁,动作和顺、轻灵,刚柔内含,轻沉自然,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锻炼步骤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能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其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学拳者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的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因之,它既适用于疗病保健,益寿延年,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适应性广。因此,杨式太极拳是流传最广的太极拳,据统计,全球有三亿人在习练杨式太极拳。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国家体委组织创编了24式简化太极拳。1957年根据杨式太极拳整理成《太极拳运动》(88式),1963年又出版了《杨式太极拳》一书。杨式小架太极拳和二路炮锤仅在少数传人中练习,主要强调技击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杨式太极拳功法体系完整,理论著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杨澄甫有五大弟子,号称五虎将:傅锺文,褚桂亭,田兆麟,陈微明,武汇川。
4.1.3吴式太极拳满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兴人,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后来拜杨露禅次子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其子始从汉族改姓吴,名鉴泉。吴鉴泉继承和传授的拳式连绵不断,不纵不跳,适应性较广泛。由于吴氏对拳式有所修改,后人就称之为吴式小架子。成为现代流传较广的吴式太极拳。 吴鉴泉在北京、上海传拳较久,他打拳式正招圆,舒松自然, 虽架式小巧, 但有大架功底,由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1958年曾出版《吴式太极拳》一书。
4.1.4武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后又学新架太极拳,并在舞阳县得《太极拳谱》,于是以练拳心得归纳锻炼要领为《身法十要》。武式太极拳特点为身法谨严,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虚实分明,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用动作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足尖。武式太极拳于民国初年传入北京,后又传入南京、上海。1963年曾出版《武式太极拳》一书。武式太极拳葛顺成传人的说法如下:武禹襄家族在永年是望族,其家是翰墨家庭,但武禹襄本人嗜武如命,终身不仕。陈家沟陈氏族人在永年县的生意,租用的是武禹襄家的房产。武禹襄见陈氏族人练习一种高明的拳术,非常喜爱,但因自己身份、地位问题无法去拜师学艺,于是委托同乡好友杨露禅(已有相当高的武功基础)赴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学艺,回来后交给自己,自己则出自供养杨露禅全家。杨露禅先后三赴陈家沟学艺,每次回来都对武禹襄倾囊以授。最终武禹襄还不满足于杨露禅所学,亲赴陈家沟请教。陈长兴当时已年迈,介绍他去陈青萍处学拳。后果有大成。而从李亦畲的著作,武禹襄是因公到赵堡,一月即回。可见武还是主要从杨处习得太极拳。武禹襄的主要传人早期有杨班侯(杨露禅之子,跟武禹襄本是学文,后武艺大成,远超其文化水平),还有自己的两个外甥,人称李大先生、李二先生。李大先生、李二先生传郝为真、葛顺成等人。郝为真武艺最高,他的拳架经其后人修改后被国家定为武式太极拳标准拳架。葛顺成等人传下的拳架仍保留了原始风格。
李圣端、陈兰亭、郝中天、郑月南、王老延、陈固安、吴文翰等都是武式太极拳高手。
4.1.5孙式太极拳清末河北完县人孙禄堂,酷爱武术,先学形意拳,后学八卦掌,勤学苦练,功夫深厚,民国初年始跟郝为真学武式太极拳,参合各家之长,融会贯通,遂创孙式太极拳,并著有《太极拳学》。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动作灵敏,转变方向时多以开合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1957年曾出版《孙式太极拳》一书。
4.1.6简化太极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20多年来﹐简化太极拳已盛行于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简化太极拳》的挂图和书籍出版了数百万册(张)。仅北京一地,1980年就建立了 140多处太极拳辅导站,举办过 800多期太极拳训练班﹐参加活动者达 4万人次以上,这些辅导站传授的主要是简化太极拳。
为了满足群众练拳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在1979年又在杨式太极拳基础上,吸取其它各式太极拳之长,编成“48式简化太极拳”。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永年县的杨振河和韩会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 源出《周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
4.1.7武当太极拳
虽然目前有人认为太极拳与武当张三丰无关,不过确实存在武当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两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 武当太极拳的要决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上乘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人体性命的源泉。
4.1.8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是由武当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所创,由武当太极拳外传,祖师王宗岳传蒋法。蒋法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传张敬芝,传陈英明,传王庆升,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赵堡太极拳。另一种说法是陈式太极拳新架的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的,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有师傅口传和身教。理论有:王宗岳师尊的专著《九要论》《太极行功歌》《捷要论》《运天机轮》《五字诀》《撒手法》还有《论推手》《论擒拿法》和《论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极拳花园中赵堡太极拳是民间流传的一门太极真功,有着独特的技击特点和显著特征。 赵堡太极拳有拳架七十二式,式式皆为立式画圆,走立式化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 拳架的演练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和(意贯四梢)等规则,(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即腿顺、脚顺、手顺、身法顺,六合即手与足合、膀与胯合、肘与膝合此乃外三合,内三合有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四梢)为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为血梢,毛孔为气梢。 赵堡太极拳架轻灵圆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 赵堡太极拳,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
上述 8式太极拳的风格、姿势虽不相同,但套路结构和动作顺序基本一致,练拳目的皆为健身治病。 8式太极拳除拳套外,又各有推手和器械套路练法,如太极剑、太极刀等。
4.1.9禅门太极拳
禅门太极拳是一个拳术套路。相传为少林和尚根据“广大圆满无凝大悲陀罗尼”经咒,演绎其意融入拳式而编成。初名“大悲陀罗尼拳”(简称“大悲拳”)。禅太极,其原型是佛门古老、神秘、稀有的大悲陀罗尼拳,世人称之为“禅门太极拳”据传是由唐太宗年间少森寺昙宗和尚所创。其风格古朴高雅、慈悲庄严。它不仅蕴含着技击的妙用,更融入了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易理学说,是历代高僧们修身养性的无上法门。禅门太极上符天象,下合地理,中和人情,采古太极阴阳之法,出入于释、道、儒三教之论。上可成正党,下可得长生,中习保安宁。实为达极乐之径也。
4.1.10八卦太极拳
八卦太极拳有两类:一为赵堡大架太极拳第十一代掌门赵增福师父所公开的,该拳架系赵堡架第六代宗师张彦。张彦在山东广收门徒,使太极拳拳艺代代相传,传至山东聊城的马永胜先生。马永胜先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根据最为古老、最为实用的赵堡太极拳创立八卦太极拳,传拳王怀德老先生,王怀德师爷传拳赵增福师父。
由于该拳架在编排上吸收了八卦的理论与形式,使外象具体量化:如按太极分两仪,故拳为二节;两仪生四象,故拳架分四段;在拳架的运动路线上,按:干(开门)西北;离(景门)南;坎(休门)北;兑(惊门)西;震(伤门)东;巽(杜门)东南;艮(生门)东北;坤(死门)西南,严格布阵,故拳为八路,而成外象之八方五位之图。其拳架招势,又取上五禽;下五兽。上五禽:凤;鹤;鹰;燕;雀。下五兽:龙;虎;狮;马;猴。该拳架盘炼起来,颇为壮观。
赵增福师父传授的八卦太极拳有上中下三盘,九十八实战法。
另一种被称为“八卦太极拳”的情况是:当年杨禄禅与八卦拳(掌)祖师董海川;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切磋技艺。董海川发现三种拳艺虽练功方法不同,然则理为一贯,萌生了取太极拳之长,弥补八卦拳之不足的想法,便自编了一套走直趟的类似于太极拳的练功方法,传给了程廷华;刘德宽等弟子。
当然还有其它流派太极拳,就不一一介绍了。
4.2初学者学习哪种流派较好
太极拳流派很多,代表性的流派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和孙式等五派,开始先学哪派套路,很难一概而论,要看各人自己的喜好。
有人说陈式较刚勇、孙式小架灵活,气氛较活跃,适宜青年人;吴式中小架子,温文尔雅,女孩子学习尤为合适;武式小架而桩步较高,内动为主,外形蕴藉,适宜平时极少运动的学界人士及高龄老年人;杨式大架,开展舒畅,动中求静,静中有动,青老皆宜。
以杨式大架套路为基本技法的简化太极拳,已推广50年,深受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好评,都以此作为初学范本。因其舒展大方,套路编排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删繁就简,即保留了传统技术又没有难度太大的动作。24个式子,如果每天学习1小时,大约20天左右即可学会整个套路,比较适合初学者。
不过每个人具体学哪个流派,不但受到学习目的、自身条件、喜爱倾向影响,更是靠缘分。因为经过几百年历代武学高人的辨别修正,每个流派的拳里都是有非常珍贵的东西的,能学到太极真谛,都会使自己受益匪浅。那么关键是遇见明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7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5怎样学习太极拳
学习要有目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太极拳。事实上每个人学习的目的是不同的。现在大多数学习太极拳的人都是中老年人或体弱多病的人,希望通过学习太极拳,促进体制改变。也有人抱着防身自卫打架目的来学习的,这些人大多受到影视、武侠书籍影响,心中有个侠客梦,希望练就一身超人的本领。也有人是为太极拳神秘色彩吸引,猎奇心理而一探究竟。也有人从道家文化角度出发,求道悟道,以此途径寻道问道证道,而开始学习太极拳的。
从健身养生角度看,太极拳是众多健身养生方法之一。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只要合理安排健身活动,身心能放松,都会促进体质提高的。中老年人选择太极拳作为健身养生途径,也算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从武术技击角度看,太极拳并非传说的是武术中最厉害的功夫。希望学得一身武艺来防身自卫者,反而因太极拳出功夫较慢,性价比并不高。与其选择太极拳,还不如选择其他站立技和巴西柔术。请看世界拳王争霸赛等,泰拳、拳击、空手道、巴西柔术往往是最实用的。请看现实生活中,擒敌拳、擒拿术、刀术、双节棍、少林棍等也是相对容易出功夫的。在比赛、军警实战中,太极拳却十分罕见。即使做街头缠斗,简易的直摆勾拳法、踢蹬踹腿法、短匕近身、擒拿都是出功较快的。所以从实战角度,窃以为太极拳反而不是最佳选择。
从文化兴趣角度看,太极拳在众多拳种中,文化气息浓郁,融合了许多儒释道文化内涵,是国人值得自豪的国粹之一,确实占有不同凡响的一席之地。学习太极拳,不但颐养性情、修身养性、健体强身,还可以学习古文化、探索求真,在众多习练者中互相交流。为此太极拳值得推荐。
从求道证道角度看,太极拳以易经道学为理论基础,具有浓烈的哲学色彩,是动中求静、以体悟道的实证方法。因此是太极拳是最佳选择之一。
5.1学习方式
目前学习方式有三类,拜师学习、看书看视频学习、公园集体操学习。
5.1.1拜师学习
是指找个师父拜师学艺。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没有师父指点,不但容易走弯路,而且容易练偏。有师父和没有师父是绝对不同的。拜师注意事项:
第一、找明师,不找名师。我们学习太极拳不为虚荣,而是为了实实在在学一点真东西。而有的所谓名师,是自夸其德忽悠出来的,甚至拉大旗作虎皮,吹嘘的很玄乎,而腹中空没有真东西。好师父不但会做,而且会讲,通俗易懂,层次分明,易于接受。
当然,名师+明师就更好了,这必是一位难得的大师。能拜在这样的师父名下,乃太极拳痴迷者之大幸。
第二、师父就在那里等了你很久。又说道找师傅要靠缘分这个问题了,因为学什么流派太极拳,找一个什么样的师父确实有很多限定的。比如工作时间是否允许、路程较远是否能够克服、学习费用是否承担得了、老师是不是有时间、是否愿意收你为徒等等。其实师父就在那里,你最终拜师成功,是多个因素均发挥作用的最后结果。不能强来、也不能等待,不论学习哪种太极拳,只要找对了师傅,都是可以求得太极拳真谛的。
5.1.2网络学习
如果你工作很忙、离不开家或者其他原因不可能接触到自己心仪的师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寻一些学习资料。
互联网学习方式与拜师学习方式对比各有利弊,有利方面看,网络学习信息量较大,有利于不同流派比较与借鉴。不利方面看,缺少师父耳提面命,有些动作不标准,有拳式而少心法,容易练偏,浪费时间。有其各流派之间有些核心技术是不外传的,在网络上自然也找不到。
尽管有些不如人意,但网络学习毕竟聊胜于无。对于太极拳痴迷者来说,没有师父但有其他途径涉猎太极拳,也可以元一个太极梦的。
5.1.3公园广场学习
自国家推广太极拳运动以来,群众热情高涨,多种简化太极拳成为了大众健身的方式。群众中不乏太极拳追求者,他们相互研讨,交流心得。更有有心人只言片语的获得一些太极心法歌诀等知识,为一窥太极拳门径也是非常有益的。那么当你还没有找到师父、没有找到好的可供学习的资料时,通过公园广场的群众性太极拳运动练起来,也是可以的。
5.2怎样学习太极拳
学习太极拳要分段进行,这是能较快掌握太极拳技能的一种好方法。它符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可结合太极拳学习入门指引学习。     
第一阶段——打基础
初学太极拳,首先要学“三项基本功”,打好基础。“三项基本功”一是压腿,二是走步,三是转腰运掌,重点动作。
这些动作虽少,简单易学,但却包括了太极拳运动的基本技术。通过练习,就能初步掌握太极拳的一些基本规律,为进一步学好拳套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搭架子
按照简化太极拳的套路动作顺序,逐个式子地学,然后连接成套,叫做“搭架子”。初学时,还可将每个式子的动作分成儿个部分学习,然后,再把分解的动作连贯起来练习。这种先分解,后综合的方法,能使初学者概念清楚,容易记忆。当学完全部套路动作后,再用一定时间纠正姿势和熟练动作,以巩固和提高学习成绩。完成这段学习后,要求达到拳套不乱,姿势正确。     
第三阶段——练劲力
劲力是指打拳时力量的运用。初学者在熟练地掌握太极拳动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钻研打太极拳时的意识,呼吸和动作的配合方法,以意行气和运劲的方法,使技术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拳技和锻炼效果。
如果有老师指导学习,初学者要按教程里老师的一招一式的动作和要领去认真练习,每天不要多学。开始就学一式,要听懂当场练会了,明天接着学。俗话说,“前三脚难踢”,别怕麻烦,学练到20天左右后,就学快了。到时候、步法、身法、手法、大体差不多。多练多问才能记得牢。
整个套路学完以后,还不是就会太极拳了,因为那只是外形(架子)。要跟着老师在一起多练,从中纠正架子的不对之处,不要自己单独练拳,一旦形成错误定势再改就不容易了,“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这个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5.3介绍几种太极拳基本功怎样练     
5.3.1肩臂功。    
5.3.1.1耸肩沉肩:    
第一、垂手开立步站立;
第二、双肩同时向上耸提;
第三、双肩同时向下松坠,如此上耸下沉多次轮换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
第四、恢复原状。    
要求:身体自然直立,肩关节放松,上耸下沉轻松自然,节奏明快、均匀。    
5.3.1.2开肩合肩:    
第一、叉腰开立步站立;
第二、双肩同时向前裹合;
第三、恢复原状;
第四、双肩同时向后展开;
第五、恢复原状。以上5个动作连贯反复进行(也可按拍子做)。    
要求:头容正直,双肩只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后活动,不可上耸    
5.3.1.3前后转肩:    
前转肩:    
第一、叉腰开立步站立;
第二、双肩同时向前回环转动。   
要求:双肩放松,转动快而均匀。    
后转肩:    
第一、叉腰开立步站立;
第二、双肩同时向后回环转动。    
要求:同前转肩。    
左右交叉前后转肩:    
第一、叉腰开立步站立;
第二、双肩一先一后向前转动;
第三、向前转动二个八拍之后,双肩再一先一后地向后转动。    
要求:同前、后转肩。    
5.3.1.4掤臂挤圆:    
第一、弓步站立,双手在体前相交(如右弓步,则右手在外,掌心对里;左腕附于右腕里侧,左手心向外。如左弓步,则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于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第二、以意识引带双手向前作挤势,后腿微用力蹬,腰略发劲,双臂以掤圆之势向前挤迫。
第三、放松,重心略向后移,但仍为弓步;双臂放松稍向后收回,但双腕仍相贴近。如此按第二第三反复运动。    
要求:不要用拙力,双臂前挤与弓步蹬腿、塌腰协调,挤迫与放松收回要柔韧而富有弹性,双肩松沉,不可抬肘。    
5.3.2腰功。    
5.3.2.1俯腰(高血压、眩晕等患者不宜做): 前俯:  
第一、并步站立,双手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
第二、上身俯腰前屈,双手贴地;
第三、直体挺腰双手上举。按以上第一第二第三,反复运动;
第四、还原。  
要求:双腿挺膝伸直站稳;上体尽量挺胸塌腰;前俯时要抬头,头顶不可下垂。  
5.3.2.2侧俯:  
第一、并步直体站立,双手5指交叉(1 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
第二、上身左(右)转腰约450,双脚 不动;
第三、上身向左(右)侧俯腰前屈,双手贴向地面;
第四、上身回至动作①再向另一侧俯腰弯曲。以上4个动作反复做。
第五、立正还原。    
要求:同前俯。    
5.3.2.3转腰:    
第一、双脚开立,双手叉腰;
第二、以腰为轴,从左向前向右再向后或反向环绕,即做“腰部回旋”式动作。    
要求:动作幅度尽可能大,双脚不能移动。    
5.3.2.4扭腰:    
第一、双手叉腰,开步站立;
第二、向左(右)扭腰,同时重心略向左(右)移,左(右)膝略曲,另一腿稍蹬 直;
第三、向右(左)扭腰,同时重心移回右(左)侧,右(左)膝略屈曲坐实,另一腿稍蹬直。以上动作第二第三反复轮换做。
第四、还原。    
要求:双脚基本不动。    
5.3.3腿功。    
5.3.3.1压腿:    
5.3.3.1.1正压:    
第一、面对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并步站立;
第二、一腿独立,另一腿提起向前平伸,用脚跟搁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脚尖向上跷,双手10指交组,按在膝盖上;
第三、上身前俯下压,然后恢复上体直立,前俯下压与直体反复运动;
第四、还原休息。双腿轮换锻炼。        
5.3.3.1.2侧压:    
第一、侧对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丁字步站立;
第二、一腿独立,另一腿提起伸直,将脚跟搁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脚尖上跷,近肋木内侧之臂垂于裆前,外侧之臂屈肘上举,手心朝上;
第三、上体侧屈下压,用上举之手去碰或握住被压腿的脚尖,然后还原。双腿轮换练习。    
压腿的要求:第一、双腿挺膝伸直;第二、挺胸、直背、塌腰、收胯,被压腿的脚尖向上跷;第三、压腿的高度要逐步增高。  
5.3.3.1.3仆步压:  
第一、左(或右)仆步下蹲,双手按于大腿近膝端。
第二、重心下落,平铺腿压直,然后重心略上提,再下压;如果反复数次以后,换成另一侧的仆步,同样反复做动作第二第三后起立。    
要求:第一、仆步步型要正确,上体正直;第二、臀部不要外翻突出,上体不要前俯;第三平铺腿要伸直,脚掌缘不可外翻,下蹲腿脚跟应着地站实。  
5.3.3.2耗腿:  
一腿直立,将另一腿抬高搁在体前肋木(或桌子、椅背等高物体上),静置数分钟,双腿轮换。    
要求:双腿不可屈膝、上体自然正直。    
5.3.3.3扳腿:    
5.3.3.3.1前俯扳脚:    
第一、左(右)腿屈膝下蹲,右(左)腿前伸,脚尖上跷,脚跟着地,双手扳住右(左)脚前掌;
第二、双臂屈肘,上体前俯,尽量贴靠向右膝盖,然后还原。  
要求:第一、挺胸、直背、塌腰、坐胯,上体尽量前探;第二、初练时前俯幅度可以小些。  
5.3.3.3.2独立抱腿:  
第一、左(右)腿自然直膝站立,右(左)腿屈膝上提;
第二、左(右)手抱住小腿的下端,右(左)腿向上抽提,大腿紧贴胸部,然后立正还原,双腿轮换练习。      
要求:挺胸、直背,支撑腿挺膝伸直,上提腿应尽量提高。  
5.3.3.4前控腿:
第一、右(左)手扶持肋木(或桌、靠背椅等),侧身站立,左(右)手叉腰,左(右)腿屈膝提起,大腿提平;
第二、左(右)膝前伸使小腿伸平,脚尖绷直或上跷。控制左(右)腿在平伸的状态,直立一段时间 (数分钟),轮换另一侧。    
要求:第一、挺胸、直背,双腿伸直。第二、前控腿前伸时要缓缓伸出。  
5.3.3.5踢腿:  
5.3.3.5.1前踢:  
第一、双手侧平举或叉腰;
第二、一腿支撑,另一腿脚尖勾紧从下向前、向上、向眉间踢起;
第三、前踢腿下地后, 
(前进一步)即支撑体重,另一腿如前法踢起。双腿交替前踢,一直向前进步,走一段以后可以向 后转身继续练习。      
要求:第一、挺胸、直背、平肩、收胯,双腿挺膝伸直;第二、前踢腿用力在脚,支撑腿脚趾抓地。  
5.3.3.5.2斜踢:  
第一、双手侧平举或叉腰;
第二、一腿支撑,一腿脚尖勾紧,从下向前、向上,向异侧的耳际踢起。下地后,即成支撑腿,另一腿又如前法斜踢。    
要求:同前踢。    
5.3.3.5.3弹踢:    
第一、双手握拳于腰或叉腰;
第二、一腿支撑,一腿先屈膝大腿提平,然后放松膝关节,小腿向前、向上弹踢,脚面绷平,脚尖朝前。    
要求:第一、挺胸直背;第二、弹踢有力、迅速。    
5.3.3.5.4外摆腿:    
第一、双手侧平举;
第二、一腿支撑,一腿脚尖勾紧从下向异侧踢起,经面部向同侧外摆落下。双腿轮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5 13: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