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渔郎

诗歌述职报告(欢迎讨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张力
渔郎(辽宁)

张力一说首先来自物理的力学概念,是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其次应用于其它学科而使用的所谓张力,都是引用了这一概念,是一种比喻。
张力是一种力,是一对相互矛盾的力的互相作用而产生,特点是相互作用而不突破极限。是一种斗而不破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把张力当作一种效果,那么这种效果的实现离不开构成张力的两种互为矛盾的力。而为了维系这种效果,必须控制或拿捏两种力的力道。
事实上,所谓张力效果就是一个对立统一体的效果。相对立的两个力都是可变量,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我们讨论张力,偏重于讨论张力效果,这更接近于我们讨论的目的。由此张力效果才对文学效果描述具有意义。
对于语言艺术而言,张力效果也是某种契机下我们所追求的。
张力效果的应用,可以是事物状态的程度把控,可以是事物性质的把控,也可以是情绪、心情、感觉、感受的把控。控制过程由语言来完成,所以强调语言在进入实操中的恰到好处。张力效果没有统一的样式,但大体上这种感觉就是含而不露、适可而止、引而不发、模棱两可、是不能揭开窗户纸的暧昧,是过犹不及和功亏一篑中间的妙不可言。
跳出张力看张力,一般来说具有张力的语言都是比较简洁的,神意气尽在寥寥数语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8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具象思维
文/渔郎

所谓具象是指具体的,不抽象的。而具象思维是个体对其意识中的物象资料进行有目的加工(构建、运演、判别)的操作活动。具象思维也称形象思维。不过在探讨此类问题的时候,“具象”更具客观性。
扩大视角看,思维主要有三个方式,即具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顿思维(这种分类法是由钱学森先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首先提出来的(见钱学森主编的《关于思维科学》)。
比较而言,中华民族似乎更擅长具象思维,这一点从象形文字的创造与演进历史就足可证明。中国古代产生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以及易经理论,都是这种具象思维的产物。
这种思维方式尤其擅长在文学创作方面,也使得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繁荣的文学现象。“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这样的妙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格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的意境,无不是具象思维所产生的奇迹。
当下现代诗歌创作中,一些优秀的作品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大多归功于具象思维。所以学好用好具象思维,不但可以较快提升写作能力,也可以让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具象思维为什么更适合诗歌创作?因为具象及具象思维更适合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身,这种生理性刺激的信号,可以直接把读者带入“场”,形成内心的波澜。也容易调动读者对具象的个体经验,从而产生无限联想,同作者一道共同完成由一首诗建构起来的艺术空间。
另外,具象思维也会带来具象运动,致使形成由此产生的自主动作,让作者不能控制,反而被作品所控制,使作者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让作品与作者一起欲生欲死。这也是创作过程带给作者的极大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8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细节
文/渔郎

细节不是可有可无的细枝末节,它是构成整个情节的最小单位,并且是关键性存在。是对事物本质判断的证据性资料。
诗歌作品中的细节往往是心理活动变化、事物发展走向、自然景物诗性等的关键描述。细节性质看,具有短暂性、可感性、关键性特点。
一个有经验的作者,善于发现这样的细节,抓到要点,只需三言五语就能说到点子上,就能扭住神髓使出点睛之笔。
事物是由众多个细节所组成,每个细节就是一个单元部件或材料,但每个细节是不同的,作用也不同。我们要选取的细节是符合创作主题的,所以要选得精准,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细节选取乱了,这首诗就容易出现主题不明晰、杂乱不净,主次不分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2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境界
文/渔郎

闻修真者的修为境界有闻道期、开光期等等……最后渡劫成仙。认知上有四层境界,分为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推及各行各业各学科领域修为到不同程度都是有不同境界的。
所谓的境界不过是在某方面浸淫时间久了,思考有了深度,认知有了广度,实操有了熟练程度而已。
写诗写的如何,也是需要比较的。比什么?难道是比用词,比立意,比意象,比结构,比切入视角,比调性气质,甚至比轰动效果,比涨粉速度吗?究其根本,最终比的还是境界。
诗的境界是什么?本质上还是诗人的境界。那么诗人的境界是什么?不外乎诗人的综合素养的修为。
概念比较模糊,说起来却有几个方面的体现。
第一、见识。俗话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于写诗的人,必须经常博览“群诗”,才能找到分辨好坏作品、区分不同风格的感觉。读三行而知取舍,品一遍而知风味。累积了这些见识,不但练就火眼金睛,也能提高自省能力。一旦写的不对路,知道马上修改。
第二、亲历。俗话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这里强调的是到达,不能听别人说。书本固然重要,对于写作者来说,没亲身经历,写出来就没那个味。想知道梨子是什么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有了实践经验,才能出真知。现场的作用,胜过最详细的描述,某种意义上说,行千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尤其对写作者来说更是如此。当然也不能忽视万卷书的作用,那毕竟是无数智者的精华。
第三、沉浸。以诗歌创作来说,有了感觉后需要转换成文字,变现的过程需要对感觉进行梳理。感性思维是综合感受的处理过程,有时一挥而就,有时需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一时不可得,支枕大睡,做了一个梦,梦中忽惊起,大作成矣!有时憋不出来,就放一放。沉淀如酿酒,时间会帮你进行化合反应。
第四、止观。即感受、调整、过滤、净化。既是一个消化过程,也是再出发的过程。既是物我相融的过程,也是物我两忘的过程。
最后才是显性的东西,可以从呈现的境界上比出通透、格局、简约和品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7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切入点
渔郎(辽宁)

切入,是此向彼的体或运动状态的穿插并入行为。而切入点是指向彼切入的起点和重点,目的是以便更有重点、更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和分析。
在诗歌创作中,之所以重视切入点问题,主要受控于主题。然而有了主题,未必能顺利写出来,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或不知从哪里开始,这里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办法找到切入点。
第一、小处介入。
在宏大的事物面前,放下全面概括义务,抓住一个细节来反映宏大事物的某一侧面即可。
第二、点位介入。
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隐含不同诗意,根据主题选择点位,是直接进入的关键。
第三、带资介入。
这是比喻的说法,我的意思是带着某些想法或故事插入另一事物。
每个议题的产生,都是有缘由的,能够提纲契领,在要害处下手才是关键。有时需要割舍大篇铺垫,单刀直入。有时截取一个横断面下手,一步进入现场。
不同主题不同切入点,怎么写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说灵感
渔郎(辽宁)

传说中的灵感具有一定神秘性,是具有通灵能力的人接受了某种暗示之后,在某方面获得了进展。
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即相约不来,又不约而至。
通常我们说灵感,主要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特点上看,纯属感性(直觉)思维的结果。
感性(直觉)思维,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思维方式,在理性思维被不断强化情况下,也没能使感性(直觉)思维边缘化。从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上看,若想高级智能化,必须向感性(直觉思维)靠拢。
再说灵感,我们应去除神秘性面纱,还感性(直觉)思维以本来面目。
回到在诗歌创作上,一个成熟的诗人会经常迎来“灵感”的光顾,妙语连珠,佳作不断。而一个从来不喜欢创作的人,恐怕一辈子也不存在“灵感”降临现象。
怎么说呢,事不关心便无从谈起,只有日思夜想的人,才有可能被“灵感”点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5 01: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