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晓钟

评论主题帖(本帖是我写的诗评和别人评我的诗的评论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钟 于 2024-3-11 16:45 编辑

■诗歌报网刊编者的话:十月诗行

责任编辑:晓钟

        匆匆,金秋十月在一片靡靡细雨中逝去了。
        十月,《诗歌报》换了面孔,添了新鲜的血液,让我们欢喜,也隐隐感到了一丝满足。我们的诗歌天地正在壮大,正在让更多的人感受自身在诗歌中的价值,自信起来、快乐起来,这正是诗歌这个独一无二的精神食量给我们带来的力量。
        十月网刊,我们精选了各个现代诗版的短诗,可以说,这些精选短诗基本代表了《诗歌报》论坛的水平。有的短诗,我们还配上了画,以便让读者更好地、更准确理解诗歌的美和深远的意境。从诗歌诗意的延伸和鉴赏方面看,这也是我们编委对诗歌理解的方法之一。
        在这里,我们要说一下短诗精选的标准,现代诗发展到现在,远远超出了古典关于意境和韵律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更多地拮取了生活的点滴、片断,更多地把握了人这个主体,更多地注重了隐喻、暗示在整首诗歌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短小、精确、自由、高容量、高可读性等鲜明的特色。使用现代诗歌在网络上发展及其迅猛,是各个诗歌论坛发展的基础。而我们对短诗的精选,也是基于以上看法进行的。
    对现代诗的理解,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我们以一首诗为例子进一步阐明现代诗隐喻、暗示和时代性的特点。
◆〈无题11〉(外一)

文/柳亚刀

树叶在枝上
天空在无限远
请原谅我,请允许我
把叶子推到地上
把天空放在身边
不要问为什么
我正从我的内部奔出
像一匹归队的马

        全诗的意象只有三个:叶子、天空、马。叶子隐喻陈腐的物事,天空隐喻明亮的追求,马隐喻前进的群体。如果以古典诗词的角度去组合这几个喻体,形成的结果往往是“万马奔腾踏叶碎,寥廓苍天看鹰高”这样激越而空远的意境。但在这首现代诗里,我们分明感受到的不是大而全、高而远的东西。从“将叶子推到地上”、“把天空放在身边”这种细腻的表述,把空远的激情变成了如针尖般深刻刺入内心的暗示,给人启发和想像的同时让人震动。仅仅到这里,诗还没有完成任务,还没有它应该具备的现代性。“像一匹归队的马”,不但从内部透露出蓬勃向上的意味,更多的是从“归队”的行为和“马”这一个喻体上隐喻了“群体的团队精神”这一共性在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才是真正的升华。因此,从全诗来看,这是个性的。而从整个隐喻完成的过程来看,它又是共性的。所谓现代诗精确的特点在这里体现得非常充分。
        以这样的鉴赏角度去看我们的选稿,相信大家会明白为什么所选诗歌绝大部分能够让人“猛拍自己的大腿”的原因了。
        十月份,《诗歌报》论坛举办了《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同题诗征文。从征文进展来看,我们有两个感受,非常深刻。
        第一、参加这个征文活动的人很多,但大部分感觉这个题目难写,有十分的热情而没有精彩的作品。
        第二、征文的作品实在不敢让人恭维,可以说没有一篇上档次的诗歌!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结果?原因在于:
        一、大部分诗人对理想的认同感淡漠了。从回贴可以看出,一些诗人甚至将理想作为一个可笑的名词对待!让我们感到非常失望。
        二、现实社会,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不但影响着社会建设者,也影响着现代在校的年轻人,高尚的情操,利他的品格被放到了生存、生活等狭小圈子的后面。更多地体现了“存在哲学”、“行为哲学”的特点。
        三、一些诗人当谈到理想的时候,往往把个人的理想当成是少年儿童的事情,成了望子成龙的代名词。由此可知,如今的少年儿童背负着沉重包袱不是偶然的。也由此可知,现代年轻人在承担自身责任过程中,表现了极度的脆弱和摇摆。
        基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论坛里大量诗歌的内容被个人的情绪笼罩,所谓情绪化诗歌分量非常重。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有根源的。古人云:诗言志。难道,直面人生、直抒胸臆的时代离我们很远了吗?如果是这样,那么长眠地下的海子、《相信未来》的食指,乃至老一辈如郭小川、贺敬之、艾青等等诗人将对现时的诗坛会有多么的失望!诗歌永远不是逃避现实的港湾,如果诗歌仅有个人幽怨,是绝对不会成为时代的交响乐的。因此,我们仍然将所有征文全部列出,并不是让大家学习、鉴赏写作的技巧。而是对作品缺乏应有思想深度的批评。
        《挑战者》论坛的诗歌诊所开办了一个多月,其中送来的作品很多,因为人力有限,一些作品没有来得及及时答复。但我们将这个帖子作为热贴发出,是希望通过帖子内部存在的交流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些诗歌的问题,让大家对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尽管是我们的观点也许是片面的,正所谓一滴水可观江海,希望大家对这样的交流更多一些参与,更多一些回复,这也是《诗歌报》论坛所着力提倡的。
         十月份,《诗歌报》论坛有几个起色非常值得一提。一是除《大厅》保持和发展了原有的势头外,其他版面也都出现了繁华的局面。二是《古风》、《自来水》、《散文诗》三个版面的精华帖子有了显著的增多。以上原因在于,各个版面增添了新的管理者,《诗歌报》管理层的换血行为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各个版的版主们对于版面方向的把握和引导更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可以从诗歌报最新管理委员会名单中看出。这说明了我们《诗歌报》的综合素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我们编委会的同志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在选稿中,为了体现这种势头,我们编选了《古风》的《古典精华选》、《自来水》的《诗人和灌水》等帖子作为总结。
        其他诗歌,如《痕迹》、《回复热贴》、《无尚诗八首》等,是为了反映网络诗歌快捷、交流等特点的,大家在阅读的时候,通过这种氛围,应该对网络诗歌有了另一种感受。
        最后,我们用风云小朋友的句子作为结尾,祝福大家愉快、进步,祝福秋日的祖国母亲更加繁荣昌盛!

    太阳在上,
    愿你明天依然今日的精力
    现在
    且请安息
    大地永存
    你的丰饶来自我们尉蓝色的母亲


2007-5-9 17: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钟 于 2024-3-11 16:54 编辑

■《五月花开》同题诗之晓钟点评

[这个贴子最后由晓钟在 2004/05/18 11:16pm 第 1 次编辑]

第一期:《五月花开》

五月花开(一组)
       文/武陵狼

     《陌生苦恋花》

从梦里醒来,我已到五月的起点,棠城的五月,
被热烘烘的气氛包围,如同我的眷恋
在入夏的季节,牵连到无限的远东,混沌的人流如织
陌生仍然不能强暴我源自梦的热烈,我像乞丐
或是一堆垃圾,在城市中央横竖乱飞。拇指点亮了
一盏深夜也不能熄灭的激情,在此之外,冰块正大势扩张,
我用自淫的杂念镇定了一场杂念。拇指麻木了
仅此而已。
谁都会在无意之间让自己长大,可我曾怀念
童真的年代。消除所有忧虑,五月的阳光是那么
干净,正像童真的游玩。然这也是2004的第一个五月,一个女人
把我拉进一场不醒的梦。五月,我还站在梦里哆嗦。

       《她叫心花儿》

我已经记不清什么花
会在五月开放,但是我更清楚
有一朵心花儿开了,我不知道怎样存留
她诱惑的芬芳。
反问自己,那花儿是什么名儿,我怅然地告诉自己:
其实我并不知道她的名字,心花儿
只是我无意叫出的代号,
是因为芳香吧,在芳香之外,她是盛开
还是凋谢。我只是想尽心的浇灌她脆弱的枝叶,
不轻意流泪。
美丽的谎言,我开始膨胀,因为她的香味儿
忽而浓烈,忽而清淡如水,或许她
真是心花儿吧!

        《忧郁五月花》

岁月流失,蝴蝶已飞走了,你还在想他
还有他的谎言。你看见了没?
你的青春正长大,随蝴蝶飞走的声音
他早已延续到起点。
从另一个角度观望吧,你从悲伤的背面望去吧,
你的忧伤像五月的黑夜,被太阳的儿子
戏弄,羞愧地紧缩
自己的尾巴。
不要习惯一个人难过啊,置身于黑夜的深处,我能不能
切入你的哭泣,不想给你擦干眼泪,只为阻断自己的忧郁
渗透你的耳鼓,哭泣的蝴蝶花渐渐枯萎,五月就剩下你赤裸的郁闷。

       《五月泪花》

这个时节,没有荷花来点缀雨季,入夏的前提:
你泪珠装点了雨滴,穿过你的视线,世界真正在颠倒,
目光眩晕,我在中间只是一条爬虫,
于是我面对你的泪花,无能为力。我千脚的手指
遁入了空洞外的黑色,毁灭
你晶莹的泪花,我祈祷你手心展开的一刻。
我能听见雨的私语,那是你泪花低落的声音,从似乎未知
起点,到并非可塑的终点,一路上
满是你如荷的泪花,
开放只是过程,含苞随处刺激我眼球的伤感,像誓言
永远不能实现,在满是泪花的路途
我思考你的缘由,是一颗白色的五月。


晓钟点评:

开花的情绪和伤花的姿势--读武陵狼《五月花开》有感

文/晓钟

  印象中《红楼梦》里许许多多伤花的场景和诗句,那是因为大观园里林林总总活着的大都是孤独、寂寥和无聊的女人,如孙悟空给唐僧划一个虚拟的妖精免入圈子一样,她们被一个美丽的场景画地为牢,看到的只有生命流逝的过程,没有结果。甚至连林MM和贾GG一段很不容易产生的“美好”爱情最终都以“葬花”和“入空门”而结束,让人感觉人世间除了花自飘零水自留,或者人生本是行走在世界上的皮囊而已,一旦有了追求,受伤的必定是自己。
  罗嗦这样一个开场白,是因为读武陵狼《五月花开》到结尾,看到“开放只是过程”这一句以后,不免感伤万千……,诗歌记述的是一个女人对意中人的念想,左哀右婉,这样的情绪从一开始就弥漫在诗歌里,“梦”在“五月的起点”、“如同我的眷恋”、“牵连到无限的远方”、“我像乞丐”,这确实是一个梦的场景,当进入这个场景以后,大致就如入了“大观园”,诗歌中女子的内心情绪在恍惚中打开了。诗歌的第一节用直白的语言来描写梦境,并于现实交叉,从而制造出的氛围显得很朦胧。这是情绪诗歌惯用的手法,语言控制有度,因而,让读诗的人忧郁而不痛苦。接下来的诗歌仍继承了第一节的意蕴,自怀念“童真的游玩”的纯洁到伤情“哭泣的花渐渐枯萎”的花逝,自怜惜“我只是想尽心的浇灌她脆弱的枝叶”的寂寥到看到生命如歌“含苞随处刺激我的伤感”的感伤,无不将五月这个生机勃勃季节的背面呈现在读诗人的面前。五月花开,是内心隐秘处意念的花开,诗歌将情绪与现实结合起来,没有过多的宣泄和张扬,从而让诗歌内部的节奏平稳潜行,让诗歌在暗自垂伤中显得优雅而从容。这些是诗歌的成功之处。
  我读这组诗歌,明显感觉到的不足在于整体语言的组织不精练,诗友评价的:“繁杂”二字相当准确。许多不利于表达的句子忽然间进入诗歌,累赘而无趣。其实,诗歌完全可以用一首就可以写得很好,却被作者把面包拉成了面条,反反复复的表达让人感觉没有进展和回味而头痛。同时,诗歌的句子有的表达不贴切、不到位、不成熟,比如“从梦里醒来,我已到五月的起点,棠城的五月/被热烘烘的气氛包围,如同我的眷恋/在入夏的季节,牵连到无限的远方,混沌的人流如织/陌生仍然不能强暴我源自梦的热烈,我像乞丐”,这里“在入夏的季节”完全可以表达成“季节入夏”,后面的“强暴”用词让我不能接受。因此,这组诗歌需要大力修改才能成为精品的诗歌,因为是临屏,所以不足在所难免了。
  因此,开花的情绪写得很好,有读头,而伤花的姿势也显得从容优雅,但因为语言繁杂的原因,总不免让人有“在摆酷的时候摔一跤”的感觉,我的表达也不到位了,见谅。


第二期:《窗外的雨》、《昨夜星辰》

■祭奠与前行——读了如水人生的两首诗

  也是哲理诗吧,如水人生的《窗外的雨》让我产生这样的想法。他说:小窗收藏了一些风和树这样动静不匀的生活。他说:老去的句子和闪闪发光的影子都是心情,不是思想。他还说:故乡是在雨的后面,和河床有点关联……这样胡乱引用勾起了我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怀念,《窗外的雨》到底是不是将矛盾的东西摆在桌面上,来对心静静地发问?如果是这样,就接近于哲理诗。但,细细想想,不是。如水人生其实只是记录下了我们这样漂泊的人,这样被生活驱使,精疲力尽而总想寻找“南山”的人的一些叹息。我喜欢看这样真实的东西,尽管很伤感。
  也许秋天比我还老,我曾经这样想过,我需要活着,不希望自己像叶子一样,被雨打一下,风吹一下,就满世界乱晃、乱飘,然后黄着变成泥土一样的颜色。我曾经也这样想过,如果树上长的都是果实,那么,世界就没有这么多遗憾,但肯定世界也没有这么精彩。所有关于情感的东西,关于星辰、枝丫关于草丛甚至日升月落等等等等都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物化的生命本来就是按照化学分子图表上的内容还原了的,没有那么多多样性和情感。
  然而不是。上帝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起伏的世界,谁能逃避得了?因此,《昨夜星辰》说:我们不妨用心灵的琴弦去弹奏它,用纯稚的童言去描述它,用发黄的照片去记录它,这样我们才能“心,清澈为雪”。很积极,也很坦然的心态算作是低头叹一口气之后抬头,像留着泪水笑着在路上行走的样子,这个Post很酷,欣赏ing~。呵呵
  这是我在心情不错的情况下读如水人生的《窗外的雨》和《昨夜星辰》,也许心情恶劣的时候读它会有另外的想法,不管怎样,这样的诗歌让我这样的年龄的人读来是有收获的,这也是诗歌的魅力之一吧。
2004.05.18

原诗附后:

窗外的雨(外一首)

文/如水人生

雨一直下,潮湿,密密麻麻
有什么腐烂,就有什么发芽
           ——题记

风上的树和树上的风,小窗所收藏的
不仅止于这些动静不匀的生活
云呈雨势奔忙,试图缝起所有的过往
然后渗进泥土,叫深刻,也叫隐藏
淡看江湖的眼睛,正倚楼听雨
老去的句子,叶脉生香
看到最后的美丽,总令人绝望
闪着光的影子一晃而过,位置
究竟叫不叫思想
在雨群里寻找自己,只见绿肥红瘦
相约返回故乡,透湿的尘埃
在票根深处点燃最后的想象
其实,在雨的后面
风正吹宽五月的河床

昨夜星辰

你说,最亮的星在昨天
在耐得寂寞的山坡上
时间的枝桠和鸟鸣重叠的颜色
拂过你的弦
传说有眼泪吗,路过草丛时
不慎失落的眸光打湿了黎明
那些赤这脚的童言,还铮铮闪亮
秋天,不小心被一颗露浸透
黄成一枚树叶,黄成
一张老去的照片
我们行走,看日升月落
直到毫无颜色,直到
心,清澈为雪

2004-5-16 0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钟 于 2024-3-11 17:07 编辑

■古代诗歌报的资料

■致辛苦操劳诗歌报石板的版主们

文/晓钟
    江山代有人才出,诗歌报的石板到你们手上已经有了好几个轮回,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新面孔让人欣慰,你们把人气做得旺盛,很辛苦。但今天,我翻看了大厅两个版面的诗歌,难得找到让人眼睛一亮的文字。这不是因为写作者的质素问题,却与你们的指导很有关系。论坛,不论不为论坛,过去的老一辈版主很注意这些,往往会从众多的诗歌里找一些有代表性、倾向性的诗作展开必要的讨论,这样让大家在讨论中提高自己。唇枪舌箭的景观是经常出现的。你们进入论坛的时候看到了不少论坛的制度,这些制度就是当初在争论中为避免过火而设立的。并不是生来就有,是在前进中诞生的。因为忙,我来论坛看着没有回复什么,但也没有什么能引起回复的兴趣。看着大家热情高涨地搞活动却作品泛泛,一切可想而知。
    诗歌经过这么多年发展,许多热血的诗歌爱好者和诗作家不断探索、创新,才有了一次又一次诗歌的高潮,但到如今,沉寂了这么多年,诗歌仿佛只是在网络栖居,大家到报刊零售点看看,能看到多少诗歌的刊物?为什么会如此?这些是诗歌报需要用心思考的问题,作为石板的版主的你们,更要好好地思量一番。我个人认为,既然文学承载了社会的责任,就应该有其社会的意义,那么诗歌也应该如此,它不仅要记录个人的情感得失、社会的情感得失,更要关注这个时代诗歌最大的阅读群体,他们今天的社会属性和荣辱得失。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仍然需要实际的意义,哪怕是打着诗歌的旗子发泄自我的情绪,也应该是这个群体的情绪。倘若仅仅停留在自我的身心中,得到的必然是痴人说梦的评价。
    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诗歌,必定是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不总结,不争论就形不成理论,诗歌是表达的一种形式,但表达什么?使用什么样的结构来表达最有效果?等等等等都需要因地制宜的研究。我曾经期望诗歌的探索在诗歌报会形成风气,更会因探索而形成真正在中国诗坛有说话权利的流派之类,到今天仍然停留在房子的地基上,不无遗憾。当然,这样期望你们也并不现实,但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望以此共勉!

致 礼

晓钟凌晨4:18

2004-4-9 12: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1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猪猪,考虑到这个贴的历史厚重性和时代的鉴赏性,给你挂起来几天大家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4-3-11 17:04
猪猪,考虑到这个贴的历史厚重性和时代的鉴赏性,给你挂起来几天大家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报资料:戈麦的诗《没有人看见草生长》讨论


没有人看见草生长

文/戈麦

没有人看见草生长
草生长的时候,我在林中沉睡
我最后梦见的是秤盘上的一根针
突然竖起,撑起一颗巨大的星球
我感到草在我心中生长
是在我看到一幅六世纪的作品的时候
一个男人旗杆一样的椎骨
狠狠地扎在一棵无比尖利的针上
可是没有人看见草生长,这就和
没有人站在草坪的塔影里观察一小队蚂蚁
它们从一根稗草的旁边经过时
草尖要高出蚂蚁微微隆起的背部多少,一样
但草不是在我心中生长
像几世不见的恐慌,它长过了我心灵的高度
总有一天,当我又一次从睡梦中惊醒
我已经永远生活在一根巨草的心脏

见闻:
          这里是否透露了诗人的某种厌世的感受?!

晓钟:
          作者将梦境、古文化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表现了人类自身的渺小和无知的思想的庞大(没有合适的词汇表达)。其实,将草作为虚伪、无知的象征,记得我在自己的诗作里也有过。但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深刻而具备语言的冲击力:)所以,这并不是厌世,除非读者厌世,也能够找到共鸣:)见闻兄雅正:)
对了,找到,是我的一首《或者,系紧鞋带,听远方的歌唱》里的一节,如下:

即将背负行囊做一次远行   
我驻足自省,花是黄的,记忆斑驳   
我没有自己的马,在接近悬崖的处所   
需要徒手攀登,需要才智穿越黑暗,平川   
而松散的杂草,前呼后拥   
在肥沃的土地,高过了所有纯洁的东西
   
云在天:
          晓钟翻我箱底啊!说到戈麦的诗歌,是我最喜欢的之一  这首我以为是他最好的诗歌,后来他的一些作品有刻意的趋向,这个很自然 ( 想象和技巧)

晓钟:
          是偶然在一个诗歌论坛(你也冒充版主来着)看到你的转(你竟然是诗歌理论的版主?)恍惚~~~~~~~~~~~~

附件:

红果园

作者:戈麦

家乡的红果园
心灵的创伤连成一片
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家乡,火红的云端
一团火焰将光滑的兽皮洗染
炉火中烧煅的大铜
如今它熠熠生辉
我手捧一把痛楚,一把山楂
把一切献给广阔的家园
献给燃烧中灼热的胸怀
收殓着苍白的遗骨
家乡,家乡,大河照常奔流
这是烧红的夜晚
夜晚,发亮的血癌
红野鸡嗉子在火光中溅出烈焰

晓钟:
“下面引用由陈天远在 2002/08/06 09:42pm 发表的内容:
比上个差点。感觉不错。人的因素过少,或者叫对人的终极关怀。陷于唯美。比喻显的生硬。
可以和海子的比较一下:
在水上,放弃智慧,停止仰望长空。
为了生存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来浇灌家乡的屋顶。
... ”

          对人的终极关怀叫做人文的关怀,诗歌难以把握的是唯物的抽象化和唯人的情感化,到底要怎样达到一种平衡。。。有的人喜欢人文的东西,有的人喜欢自然的东西,其实归根结底都是认识和创造世界:)一样!
          兄弟用一个比较方法是不错的,但比较有的时候也不好用,因为出发点不一样的话,容易将比较变成偏好:)

陈天远:
          呵呵,你的术语应用的很不错啊。我尽量不用。那些哲学术语想必要给人解释好一半天。你的术语更倾向于文学批评,而我的倾向哲学。“‘唯物的抽象化和唯人的情感化”你这两个东东就属于自己造的词汇了,不过还好我能看懂。但是你要知道,它这首的主要意思不是写景,它写人的东西和写景的东西是断开的。

晓钟:
          兄弟,在诗歌的道路上,我只是一个爱好者而已,如果兄弟以诗人自居,并以倾向于哲学的诗人自居的话,兄弟和我是难以一起讨论的。因为我从来不自造词,只是使用汉字组合一些大家看得懂的话而已,幸好兄弟看懂了。谢谢:)
至于文学批评,我还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不敢随意批评人的作品,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作者一起探讨而已。其中不泛真心的语言,就诗歌而诗歌,也就技术的层面多些,内涵的层面少些。因为我总是记住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读懂一个人的作品,你必须读懂他的人生”。网络界,大多虚拟的东西,因此,我无法专心读懂一个人:)
          我想,如果你不想认识世界,你就去冥想。如果你不想创造世界,你就去隐居。这不是什么老马的理论,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的生存状态。
人活着,不外乎以简单的劳动获得最大的收益。诗歌也是如此,用最简单的文字获得最充分的表达。如果你不认为的话,从哲学上讲,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可以送给你:“闭上你的眼睛,世界就没有悬崖”,哪怕你正站在上面,准备跨越:)
          每天幻想星球之间的大战这样的事情太费脑筋,所以我喜欢的诗歌就是身边的诗歌。所以,我最不喜欢的一首诗歌就是自己写的《在此等候》尽管用了很长的时间尝试写好:)
话多了,勿怪:)

陈天远:
          “如果兄弟以诗人自居,并以倾向于哲学的诗人自居的话,兄弟和我是难以一起讨论的”兄弟这话有挖苦的味道了。“因为我从来不自造词,只是使用汉字组合一些大家看得懂的话而已,”造词就是重新组合。“如果你不想认识世界,你就去冥想。如果你不想创造世界,你就去隐居”我觉的这世界很精彩啊。你怎么这么想?“从哲学上讲,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呵呵,兄弟开玩笑。这话跟哲学无关。我不知道黑是否说过这样的废话。但我知道,他的唯心跟人们理解的有所差异。
          另,你觉的你自己的是真心读的真心写的,那别人的就不是?其实大家都一样。

晓钟:
          你的说法仍然让我难以信服啊:)涉及到诗歌的外面了,有空到自来水喝茶。
  
2003-5-25 21:59: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钟 于 2024-3-11 17:14 编辑

■对陈天远《第二种谎言和唯一的真实》诗讨论


第二种谎言和唯一的真实

文/陈天远

五千年的血腥之光     
在晴彻的天空和平实的大地上     
留下痛苦,血对大地的热爱     
爱不过天空,天空晴彻     
在寂静下,血腥飞过     
想要凝固或继续流淌     

太阳,如这烛光     
溢出这痛苦的心的两扇门     
黑夜守护的门,在血光之日     
闭合,我的太阳在野花     
初生的一日突然是一团火     
从天而降,太阳是五千年来     
第一种谎言,我是第二种谎言     
心安理得在众目睽睽之下生长     

太阳闪亮的第一天   
我梦想在日和夜的交臂中   
停留片刻,血光飞过   
柔弱的眼睛飞过,我的腿   
变成凝固的石柱   
我的命运如两匹马的命运   

众神   
点燃的烛光,守着夜   
守着这汪洋之海,归于沉寂   
伸出五指埋葬葵花之夜   
桃逃离在村庄之外,村庄之外   
地球在不停招手,微笑   

我逃离在村庄之外,在血光未到之时   
在痛苦的夜,你要为我歌唱,你歌唱的时候   
天空肯定有五个太阳   
其中一个是我   

但我没有这血光,我是在血光之下   
凝坐,看着这景象翻腾,变幻   
如双翼在物质中的生活   
这景象依然是物质的景象   
是物质的翻腾,在片刻之间   
成为流淌的血,或者叫飞溅   

雨,我们穿上这雨衣,雨夜和我   
是雨衣的界限,界限之外是寂寞之沙   
我是横放在一旁的石头,是它的   
居所,这居所同太阳之火一样   
漂移不定,太阳之火在我闭上眼睛时   
突然闪亮,沸腾的大地升起太阳之火   

火光之外是黑夜,夜曲只在黑夜唱起   
夜曲中有火光四溢,火光想要超越   
人类有情有味的界限,人类有情有味   
的时候,四壁漆黑,四壁   
是我的四壁,我是四壁之内或之外   
一颗暗夜的石头,横放在你我之间   
视而不见   

我并非让你相信   
我看到了血光四溢   
这不要紧,在血光初现时   
我在静坐,在彻彻底底想起你   
我流出我心外,看到这蛮荒的巨流   
在日夜奔腾,我想起你   
想起你的时候,树木枯荣,四季全非   
我承认我已流出我心外   

你是我的一部分,是幻象   
在幻象之外,你是我的情人   
情人的第一属性是天与地之间   
诞生的嘴唇,这嘴唇   
让我模仿你的一切   
这嘴唇,孤单地流过平原或高地   
遗失的嘴唇,落地生根  

林清云:
     整体不错,可以看出作者一定的功底。
     谈点感受:
     1.感觉一路下来意象的流畅性有点涩,有点乱
     2.想象并没有真正舒展开,因此力量并没有到达应有的效果,有些地方多少有点无力。
     3.总体来说,思想、想象、感情多少有点束缚,没有完全发散开来,因此应有的气势被严重削弱。

晓钟:
     :)血流得太多,想得就未必那么真切。所以,到后来无法收拾,只好说:我承认。

陈天远:
     请明示。暗箭不好的。多少有点揶揄的成分吧?血流是什么意思。我写的血跟实际的血没关系。什么是无法收拾?收拾什么?

晓钟:
     我要下了,这首是很不错的,但需要修改。
     力度均匀作用于诗歌,造成了诗歌没有起伏感,因此后面感觉有些草率。
     有的意象过于平凡,无法让人产生更多的阅读空间,比如血就是如此。
     第一段不好,建议删除:)

陈天远:
     楼上兄弟可以再读一遍。我上网点蒙自己看了一下。以前的感觉也没了。呵呵是你的状态问题吧。还有你要注意我的诗歌的节奏,和句子的缓急。重新读一下,然后再评一次。

小鱼儿:
造  句:★★☆     
意  象:★★★
转  折:★★☆
语  感:★☆
技  巧:★★☆
断  句:★★☆
词汇表:★★☆
     如果这是你写的最好的并且为之得意听不得他人的不同意见的,那么你的诗歌真的要好好再锻炼一下。
     从造句的角度来说,~~~~~~~~~~~~~的 ~~~~~~~~~,~~~~~~~~~~~~~~~在~~~~~~~~~~~~~,这样的单向叙述太老套,别人无法进入你的诗歌的意境之中。
     从词语的角度来说,“村庄、众神、太阳、蛮荒”等等,让我看到了许多人的影子,在貌似大气的表相下,是空洞的词语,而这些词语又是别人用的泛滥的,你没有形成自己的有个性词汇表,还处在模仿阶段。
     诗人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但问题是,诗歌不是要低水平的重复和克隆,要的是出新,用自己的手法和心来诉说。
转折无技巧,读起来很不流畅,这样的东西,应该可以删减掉3分之1的修饰词语并且重新断句,整首诗不知所云!

林清云:
     小弟还是吉大的低水平的小学生,这下这么多高手都来了,站长请自出马,评的尤其精彩,陈兄可满意了吧。
说句实话,陈兄诗写得不错,但并没有到你狂妄的那种境界,你要在你的酒神精神中陶醉是你个人的事,未尝不可,但不要贬低别人的智慧,我猜很多大师都没有你狂妄的十分之一。听不经别人的意见也是可能导致悲哀的事情。
     小弟也是常反思自己水平确实低,常想每天都有质的进步,也非常感谢很多前辈和同道的批评和建议。倒是很多老诗人你不要抓到一个小尾巴就断然否定别人,他们成名的时候我们可能还不知道在干什么呢。

陈天远:
     "从造句的角度来说,~~~~~~~~~~~~~的 ~~~~~~~~~,~~~~~~~~~~~~~~~在~~~~~~~~~~~~~,这样的单向叙述太老套,别人无法进入你的诗歌的意境之中。"
     1、看来站长水平也和我一样啊,看你用的评论的句子,可以说只能得半个星.首先下一句:
     "从词语的角度来说",
     2、你能不开玩笑吗,我又不是词典,你喜欢词典,可以看词典吗,呵呵,
“村庄、众神、太阳、蛮荒”等等,让我看到了许多人的影子,
     3、语言就那么多,你难道喜欢生造词语?!而且你要知道,像爱情生命思想自古以来就已经诗歌老话题,你想创造出什么新话题吗?看出诗人的影子,呵呵,不知道是怎么看出来的,你可以看看王曦之的书法,他是兼容并蓄的,吸收了前辈的精华,你也要批评他吗?!
      在貌似大气的表相下,是空洞的词语,而这些词语又是别人用的泛滥的,你没有形成自己的有个性词汇表,还处在模仿阶段。
     4、尤其要注意这个,我使用的词语的组合表达的是抽象的意义,并且和哲学意义紧密结合,你可以读读中国和外国的各种哲学书,这个解释起来老麻烦了
      诗人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但问题是,诗歌不是要低水平的重复和克隆,要的是出新,用自己的手法和心来诉说。
5否,我没模仿谁,如果你非得说我模仿谁了,请指出,相信你也不知道,我的很多诗歌都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流派的影子,这没什么,因为这是人类的语言,都是共通的,直到这个,我想,是自己一种独特的风格,是诗歌和哲学相通的一次尝试,诗歌因为哲学而永恒,这是海梦的说法,我有同感,
     转折无技巧,读起来很不流畅,这样的东西,应该可以删减掉3分之1的修饰词语并且重新断句,
     6、你喜欢技巧吗?呵呵,这个我就不说什么了,心不定式,不知道你读过老子吗?
        整首诗不知所云!
     7、抽象的哲学理解,而非浅显,如果你想知道我写了什么,我可以用整个篇幅给你解释一下,但是那样又太累

附件:

■对陈天远第二种谎言和唯一的真实的短评

文/晓钟

      重新读了一遍,感觉你是在冥想中完成这个写作的,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冥想的逻辑性。诗歌有没有逻辑性?很多人认为没有,说诗歌就是跳跃的节奏、突兀的语言和荒唐的意象。这些都是浮在表面的错误的看法。
      诗歌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其表象的叙述具有通融性,具有一般的叙事风格,尽管它的叙述可能超出了时空的范畴,也有可能被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感到不理性。但其内在的主线却一直是贯穿其中的。至于内在的主线,有多种,如以流畅的音韵带动情绪的流动或以隐喻的事件作为诗歌的核心,又或以情绪的起伏表达一个群体生存的状态,等等等等。这些组成了诗歌的逻辑性和文学性。
      你的这首诗歌从逻辑性上说,过于散乱的内部结构造成哪怕是一些好句子都只是沙里的云母,无法整合成一个有机体,形成有力度的诗歌。从文学性上说,结构虽错落但无致,造成阅读空间的不均衡,甚至我个人不知道在那些地方应该用自身的生活状态去填充,从而达到特有的共鸣。实在可惜。
      但句子上,有不少诗意饱满的闪光点,倘若修改一下,让闪光点变成白天,而不是黑夜里的几盏电灯,那就是一个不错的作品。
      以上浅见,请雅正:)

2003-5-25 22:0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钟 于 2024-3-11 17:32 编辑

■诗歌报资料:诗歌报的一次诗歌理论探讨活动


李:
    都说诗歌源于生活,诗人要写生活。可我就是纳闷:为什么诗歌她就来源于生活呢?
    这个观点到底体现了集体无意识还是打擦边球?

晓钟:
      首先必须回答你的“集体无意识”的问题。所谓集体无意识就意识形态而言,形而上或者意识先行带来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成了集体无意识。比如黑格尔著名的论断:“闭上你的眼睛,世界上就没有悬崖”。你想想,当一群人站在悬崖上前行,大家都闭上眼,都认为看不到悬崖就没有悬崖,结果不得而知。
      诗歌来源于生活的结论性论题来自文学概论中“文学艺术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所谓文学艺术包含了美术、文学作品以及歌曲等等所有的文艺式样,并不仅仅指诗歌而言。为什么来自生活?鲁迅先生在《论第三种人》里论述得很透彻。他说:一切艺术如果没有生活的根基,无异于拉起自己的头发想升天。即使是荒诞的艺术,也是变形的生活的一部份,我们总能从字里行间追寻作者生活的影子,这就是源自生活的理由。
      所谓高于生活,可以用一个例子向你说明。真实是艺术的基础,但绝对不是艺术,也不是诗歌。比如我们照相、绘画,每天不知道有多少绘画或者相片冲洗出来,所有的成品都是真实的,但那是艺术吗?不是!只有很少的部分被当做艺术品流传,为什么?那是因为记载了时代的进程,灌注了作者对人(普遍意义上的人)的关怀,能够给多数人以共鸣、启迪或者其它如具有历史意义。这就是高于生活的作品。诗歌也是这样,有的时候,表现的是一个个体,但个体却能说明一个时代人群的喜怒哀乐,能够得到大多数人共鸣的主题,这是真正的诗歌。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看天安门诗抄,那些诗歌从创作上实在不怎么样,但那是真正的诗歌,我们可以从那些文字里了解一个时代的片段,是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再看看余光中的诗歌,他用全部的艺术手法表现隔海的苦痛,但他的艺术手法也许并不值得今天的诗人们学习。说到这里,又回到了我以前说过的话题:诗歌不是形式的艺术。片面的追求形式,到真正成了集体无意识。因此,技巧永远是为主题服务的,一个时代的诗歌应该有一个时代的技巧,可以逐类旁通,但绝对不是原版复制!
      中国三十年代的诗歌大多是现实主义作品,因为那个时代需要用直白来唤醒民众。拉丁美洲文学的最高成就是魔幻现实主义,因为神话传说和殖民主义深深扎根在哪里。现代派诞生在美国的六七十年代,因为经济的萧条和越南战争让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看不到前途。我们今天应该用什么样的文学式样或者诗歌式样来承载这个社会的进程?这才是我们应该深深思考的。:)
      没有充裕的时间翻查资料,有误的地方,望兄弟姐妹勿怪。
      另:擦边球的说法来源于乒乓球运动,引申到意识形态领域,是指极端的机会主义。这一点好像与你的主题无关。

易涵:
       精彩。晓钟兄此论精彩绝伦。
       这其实是牵涉到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写真性”与“真实性”的讨论。对于诗歌,写真性与真实性哪个重要?
       我个人认为,写真性就是“来源于生活而重又返回生活”的过程。是艺术加工后的产物。也是优秀的诗歌所“无意识”的表达,却又是实实在在的“有意识”表达。
   而真实性,正如晓钟兄所言,只是艺术的基础,但绝对不是艺术,也不是诗歌。
   晓钟兄说得已经非常明了,生活是诗歌的基础,诗歌来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制。
    ——小子无礼,胡说几句,呵呵

大米饭:
       晓钟的分析深入浅出,即透彻,又好懂:)易涵则又把问题延伸、展开,大家继续讨论,我想这样的讨论启迪性大,存在价值高。继续——
晓钟:
      我想再一次提出现时的时代,需要用什么样的诗歌来承载它,传呈它。。。

李:
       先谢谢晓钟兄的热情解答,我说说我的一点看法:
       一,集体无意识,晓钟的解说是过于笼统了,所以没能说服李同学。解说词走偏锋,没有从正面揭示集体无意识的概念的内涵。“形而上或者意识先行”导致集体无意识的可能性是需要经过考验和过滤的,我的意思是说,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逻辑联系。前者到后者,必要有一个飞跃,而这个飞跃变成现实的基本条件却是个人的不可控因素。我比较倾向于荣格对这个词的阐释,但我不能准确的复述出他的原话也不能用我自己的话说一遍,又没资料查,等下一个人的观点吧。
       二,“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个表述过于外交辞令化而显得很圆滑。文学概论,这种东西多是官方文献吧。我并没有足够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来驳倒这个观点,我只是质疑。晓文观点体现了诗歌的时代性也就是当下性问题。这是主流观点的肯定。易涵 又引申到“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写真性”与“真实性””的角度。事实上我的问题和晓文的分析都是着重于内容和思想的。而我的提问的内核在于,生活的性质!!和这种诗歌观点的性质!!
       听听哲人的警告吧:人类已经陷入日常的迷阵!而这种情形在中国是比较严重的!神性的严重匮乏,理想的严重匮乏,崇高的严重匮乏,中国总是让人伤心。几千年的诗学传统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所谓的反映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特征等——看看中国的现实吧!!!这种环境下产生的诗歌究竟是否真诗、距离到底有有多远是值得沉思的!看看老舍,他可是建国后能写出好东西的人啊,他的理想是失落的!!绝望的鲁迅,变的堕落的王蒙,变成演员的李敖!这就是中国特色!只有一个海子,试图变革诗学——“考虑真正的史诗”——以积极创造代替消极反映,但是他的诗歌却消失在他的人(行为)的后面!诗人们,在这样的语境下,你还反映什么??
       换个角度,此观点的深层很大程度上包容了文化策略和生存策略的双重内涵!源于生存的压力改变了部分人的灵魂,为了活着,麻木地做着!余华的小说就这味儿,他甚至认为“除了生存之外什么都没有”,我得承认中国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国,和俄罗斯一样,因为深重的民族灾难和复杂的社会矛盾。此所谓文学源于生活吧。但我觉得诗歌和文学的区别在于,诗歌要在更大的程度上给世界以澄清!联系到时代性的问题就是说要立足于时代之高度,批判时代!思索终极!既得利益者是不喜欢被批判的,就有了文人的生存智慧。我所说的打擦边球就是这个意思。这时也诞生了一个 集体无意识!!有人真的这样认为,有人颇有心计,有人丧失判断力人云亦云。我也糊涂了。先发在这,大家看了批评吧。

■实验与看得懂的诗

文/晓钟

        现如今,什么样的诗歌最容易写?我来告诉你,看不懂的实验诗最容易写!
        常常,我独自在网络上徘徊,读那些未曾谋面的朋友的诗歌。大多数的情况是这样的,那些诗需要我耗费脑筋、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所谓文学鉴赏的第二次创作。但结果往往让我不如意,因为我对自己的最终结论总感惶惶然不知所云。也许我无法达到某个层次,去深入诗人的心灵,探索他(或她)内心深处的奥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是生活着的,我读的时候不是以诗人的名义,不是以所谓评论家的名义,我仅仅是一个诗歌的受体,需要诗歌这个独特的精神粮食充饥的人。因此,我读这样的诗歌,常产生如此幻想:这些诗人总喜欢把简单的佳肴打扮得花里胡哨,然后抹上写神秘的物质,并标注为“神圣”的名称,送到食客面前,期望所有的食客都是吃饱了撑着好奇来的。为此,我只有叹息。
        朋友问我:怎么写诗?我答:写自己有感的人和事或者情绪等等。又问:怎么觉得自己写的就那么肤浅?我答:那一定是你的认识肤浅了。在网络上流连多了,我才发现,我的回答有很大的偏差。原来,朋友说的“肤浅”是相对于那些装神弄鬼的诗人们而言,因为他无法像那些“网络诗人们”一样,把哪怕是最朴实的生活包装得富丽堂皇、琉光四溢,无法从神鬼的高度用“金属的色彩”去粉饰空虚,更在于无法把一些有意义的思想溶入生活时用诡异的辞藻来大喊大叫。他被这些引导着,玩起了街头算命似的文字游戏,这样的殿堂被冠之以艺术的名义,让他感到无地自容。
        网络诗歌现在渐渐走向繁荣,但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一个现象,许多的写手只不过将网络当做发表诗歌的工具,而忽略了读者到底有多少。记得在一个论坛看到一篇探讨文章,说:不要以为网络已经成为诗歌的梦想栖居地,其实,转来转去,写诗的比看诗的多,网络不过一个废品仓库而已!这话让我沉思良久。诗歌生存的根基在大众,倘若我们一味以为自己了不起,以为网络繁荣得足够我们进行规模盛大的诗歌实验的话,“废品仓库”离我们应该不远了。
        记得大学时候读《鲁迅全集》,对于他在论战文学的功用抨击“费尔泼赖(Fair play)”的观点颇有微词,觉得文学既然承载历史,就应该让不同的思潮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而今看来,自己当初的一些想法是幼稚的。正值革命文学从旧文学的桎缟中走出,新文学的任务就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在文学到底是“妥协”成反革命的“趴儿狗”还是扛起革命的大旗,引导民众走向新生的是非分明的阵线上,鲁迅先生适时地提出要“打落水狗”,并就“费尔泼赖”究竟要不要的问题,立刻回答:“当然是要的,然而尚早”。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到启发,今天的实验诗歌到底要不要?当然是要的,套用鲁迅先生一句话,就是“然而尚早”!
        罗罗嗦嗦说了些网络诗坛的现象和文学的功用,是想通过这些凌乱的文字,告诉大家,实验诗是容易写的,因为当诗歌写到了看不懂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文字不能码成诗歌?任你想像的翅膀飞吧,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你甚至可以让自己进入精神病人的状态,说些梦话、胡话、啼笑皆非的话,记录下来,等候赞颂。诗歌进入这种境地,当然是谁都能写,而谁都不愿意阅读的了。
2003-4-9

李:
        我这些天在琢磨着整理自己96—01年的写作历程和写作观念,并暂时命名为:无事生非主义。想来又要和晓钟兄发生点碰撞了。也要如此才好。我学点东西。
风雪里:
        我想,生活在许多世代的人都会有这种疑惑的,那就是因为我们是在一秒钟一分钟、一天一月地生活着,而我们关于过往的时代的认知,只能是通过一篇文章、一部书、一个电影来获得。显然,我们已经忽略(或者该说是:省略)了太多的东西和内容了。
        实验性的东西往往出现在两种事物的更替之间的,科学实验介于无知到知之间,寻求中,会有彷徨、无奈以及浮躁,但,那是人的因素,它并不会为这样的一个过程提供更快捷过渡的功用。再者,实验性创作是有意识的积极行为,这还不包括那些无意识的自然创作,无心插柳柳能成荫,这就说明有意识的行为也未必是一定能成功的。还是古人的话说得好:大道自然。(当然,我这里并不否认积极的作用!)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样的经典观念我并不认同!有谁能相信,离开了生活,文学艺术还有现在的价值,艺术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习惯于将它提升到那样一种不真实的地位,那是来源于我们传统的精英文化。回眸人类历史,在那些咨询短缺的年代,只有最好的作品才值得花费高昂的代价编纂成书,也只有最好的艺术家,才能值得让人们记住他们、熟知他们,这便是精英文化诞生的历史背景了。但随着文化传播的成本降低,书很多人都能出了。同时,网络的普及更是让咨询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非常廉价的一样东西,一夜间,普通人的声音突然也与精英们的一样响亮了,于是在精英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人便下意识地一跃而起,就像是清初百姓怕剃发、清末百姓怕剪辫一样,疾呼艺术的末日快来临。岂不知那也只是杞人忧天。
        试想,刚读书之人只知道四大名著,而渐渐的,却也看起了《儒林外史》以及《镜花园》、《老残游记》,再进而便知道了还有许多前人笔记、杂文可看,且也不乏好看的东西。无论古人留下的什么东西,它必然就是人的一部分,也不可否认地要成为文化,当我们的目光有足够开阔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有足够的胸怀来包容我们的一切!
        在这样一个个性得到解放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再遵循传统的价值标准而寻求个性的张扬、自我的价值,过往那种无意识(请允许我将这个词用在与你们观点相左的一句话里^^)的文化继承可能会得到终结,“废品仓库”另一方面也就是未来人们的“知音仓库”!

牛哥哥:
        有意思是主题,我在创作中经常思考而犹豫的问题,希望大家通过讨论,有所收获。

见闻:
        其实这个问题没什么好争论的,各自保留意见的好,因为谁也说服不了谁,亮出自己的观点可也,我是比较倾向与晓钟观点的!
        我认识一个当年叫嚣“打倒北岛”的先锋诗人,写了大量晓钟所说伤人脑细胞还读不太明白的诗歌,他是常常抱怨生活的,原因是太穷,女友先是被他诗勾引来的,后来觉得诗人并不神圣,也要吃人间烟火,处久了发觉其人品也不怎么样,便跟别人跑了,他更加仇恨人生,看到比他活得自在的人就难受,写的诗愈发神叨叨的了。后来他南下,先打工后来不知怎么就炒股发了,买了豪宅,娶了美妻,从此再不抱怨生活了,也在不写牢杂子诗歌了,有一次有一诗歌爱好者拿了几首诗向他请教,说挺崇拜这人写的诗,他看了后大骂连声,说是狗屁东西,后来该爱好者拿来我看,讲给我听,我才发觉这几首诗正是那位先锋诗人以前用笔名写的呀,不由得哑然失笑。

晓钟:
        见闻诗话,后来呢?

见闻:
        现在这小子也不民间了,与地方政府也有了接触,由于有了钱,好象捐出了点,受益者说了不少好话,所以人品似乎也提高了不少。以前他还找过我混饭吃,现在也不太认识了。不过我也是知趣的,绝少打扰他。因为我还写诗,他早不写了,可供交谈的话题也没了。而且他已经是富人,我只是温饱无忧一族,还差点档次,敬而远之是最好的选择!

风雪里:
        作为一个人,在形成他的理性意识之后,价值观也便随之而成,这也为他今后的生活以及对待理性和感性的态度做好了铺垫。
        有人更关注于物质,于是生活上的不如意容易让他不平衡;有人更注重精神,于是便能“结芦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歌是感性的,但在牵涉到现实利益时,每个人便因上面价值观的差异而显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了。

风一样:
        晓钟所说很精辟,赞同
        诗歌,也许象小说里面的功夫,练的不好就走了极端,走火入魔了
        如果写的诗歌是给自己一个人读的,那么,我无话可说!
        不是我们读不来就一定不好,但文字的游戏,确实该结束了!

风雪里:
        精英文化那种霸权主义在信息时代是一定会得到终结的。
        我们以前能读的东西实在太少了,突然间可以看而且能看到了,倒会井底之蛙式的惊讶于这世上怎么还有这种东西。
        在这个自由的时代,难道我们还可能再规范出:这是可以写的、这是不能写的;这是可以读的、那是不能读的;这是好的、那是坏的……???

李:
        上个世纪90年代以降,诗歌在题材和风格上的写作空间都已经所剩无几,连生活都被掘地三尺的情况下,所有的开拓、实验都是有意义的!而且新诗80年历史用2个字说就是实验!
        我想不能因为个别的糟粕而否定那些有极大的可能性孕育着光明的未来的诗歌实验呀。读者的欣赏水平和心态是另待讨论的。
风雪里:
        我说过,目前无论是理性探索还是自然发展都是可取的。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人的外力变得越来越强大,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摧毁着我们原有的一些架构,破坏着原有的一些平衡。在那种近乎暴力的摧残下,我们的生命却越显其脆弱性。人类不可能不发展,但,我们将何去何从?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形式来解决以及调和当时的社会矛盾,而现在的我们也该寻找到一种适合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我们需要它来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探索和试验不是错,浮躁和失落是多余,急功近利和哗众取宠却显得可笑!

见闻:
        写作的空间和自由并没有谁能限制,但如果发表就关系到受众问题,如果自己在被窝里写被窝里看,怎么实验都行,无论什么时代,规范总是要的,西方国家也一样,只是区别于范围大小而已。所以想怎么写是自己的事,想到处发,那就要为看的人考虑考虑!
        关于写作的自由,据我父亲说,就在那个火红年代,他还偷偷写过“不学无术的江青,王八蛋!”的纸条,不过又偷偷烧掉了,什么也没留下,否则......

风雪里:
        那您说,现在“乱写”了会有啥后果呢 ^^
        你为大家所读的东西那么操心,那咱们的时代是否还应该回到一个言论管制的状态呢?
        一只蚊子在你家花园里撒了一泡尿,它该负责吗?^^

晓钟:
    帖一篇我在网易北社《诗人的灵感》参加诗歌论战的帖子。

■诗歌的品格(兼答《灵感》的朋友们

文/晓钟

        20世纪的伟大艺术、文学和哲学,表现出一种敢于正视事物的本来面目,敢于揭露对无意义的焦虑的勇气。这是一种创造的勇气。
—— 摘自:莫利希《存在的勇气》

        在《灵感》的时间不是很长,看到这么多的朋友为诗歌激动,心里很不是滋味。鸟儿说:“诗歌是属于少数人的。”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我想,那绝对是指狭义的诗歌。她的艺术性、创造性不是所有爱好诗歌的人就可以步入殿堂的。因此,不是《凤凰涅磐》的故事可以流传在大多数人的中间,也不是《祝酒歌》可以让大多数的伐木工人抒发豪情,甚至生长在大堰河边的诗歌爱好者,也未必都将大堰河当成自己的母亲。这是艺术的诗歌,也是诗歌的艺术,属于曲高的那种。也因此,石头才将民间广为流传的东西贴了出来,试图告诉大家:流传的就是美好的,就是最好的诗歌。这也有道理啊。
        存在主义哲学将合理作为诗歌的最终标准,现代派诗人将极端的东西作为写作的主要素材,而现实主义却又说需要生活,生活的才是艺术的,一切的这一切又如何呢?实在让我这种学习写诗的人困惑(北京话叫做“郁闷”)!
        我们这样一个刚刚向公民社会和商品经济起步的国家,面临的文化(诗歌)的声音必然庞杂而混沌。如果能够套用,我想也许有两个字可以回答,那就是:“人民”。人民需要的诗歌文字是我做诗的根本,但这种需要是有它的独特性的。比如:用身体写作的那些东西,人民也许需要它,但我却厌恶、唾弃。用皮肤感受诗歌,用性抒发激情,横!这样的东西在那个社会会流传长久呢?到是:一觉醒来,床前飘来一丝明亮的月光,寒冷中以为冬天来了,地上结了一层薄霜,抬头透过窗望着悬于天际的明月啊,不禁低头摸泪,思念故乡。这样伤感而美好的情感,从唐代到今天,被多少人吟唱!这样的诗歌艺术是人民的,无论形式如何,时间过了多久,仍然被今天的幼儿大嗓门地唱着。真正的人民的诗歌!
        诗歌的品格是什么?对我来说,已经有了答案。在现在转型的商品社会里,一味地承担大众娱乐、消费的通俗功能,甚至热衷着去炮制热闹和迷梦,用这种虚假的说辞来来混淆诗歌品格的属性,结果是从态度上背离社会责任,“王顾左右而言他”,这种所谓“人民的诗歌”,绝不是真正诗歌的品格。因此,那些站在人类根本的长远的利益上,为人类整体美好情感服务,为社会前进服务的诗歌才是诗歌内在的品格。也正因此,才会有“五、四”时期哪怕被现代诗人嗤之以鼻的新诗的革命。萌芽已经长成了大树,它应该是“根紧握大地/枝相触在云里”,傲然矗立在文学的春天。如此,才是真正的诗歌。
2002-03-02

李:
        探索和试验不是错,浮躁和失落是多余,急功近利和哗众取宠却显得可笑!
        同意。但这不是绝对可以避免的,起码我就曾处于这么一种状态过可能现在还是, 或称为内在的驱动力,或绝对精神实现自我的途径。艺术家们如何通过这一关仍然是个严峻的问题。
        发表就关系到受众问题
        诗人的良心!
        人民需要的诗歌文字是我做诗的根本
        毛爷爷表扬你!我先保留意见。但问个问题:
        人民需要诗歌,是否也需要诗人呢?

见闻:
        一只蚊子在我家花园里撒了一泡尿,当然得负责,呵呵,那只蚊子被我拍死了!
        不过,诗歌报论坛是大家的,希望争论不要变成争吵,对诗歌有益的声音,我愿意听和接受的,在创作观点上我们求大同存小异可也,你的诗配画其实很明朗的呀!

晓钟:
        我觉得诗歌应该走到一条不故弄玄虚、不媚俗的道路上。

风雪里:
        在我看来,诗歌绝不是小部分人的!从它的诞生之日到现在都不曾是过。维科在《新科学》里就曾说过:普天之下,人人皆诗人。鲁迅也进一步地为我们阐明了这一观点:“盖诗人者,撄人心者也。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如诗人作诗,诗不为诗人独有,凡一读其诗,心即会解者,即无不自有诗人之诗。”(《摩罗诗力说》)。
        诗歌是人类感性的表现,一个无论怎么平庸的人,只要他还有喜怒哀乐,那他都是有诗清诗意的!今天大堰河的子民不再将大堰河当作自己的母亲河,那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大堰河却早已有了另一种诗意的诠释,假若我们见了明月就思故乡;看见竹子便知高洁;遇见红豆就要相思。那我们岂不知要少了多少可爱可敬的诗人、多少可歌可颂的诗篇。
        打着“人民”的幌子推行单一的艺术标准,文革的那段历史已经证明了那是艺术的死胡同!
        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产,但,今天的人们更应该勇于开拓艺术的新领域,继承和发展才是可行的。
        这个世界不是由一两个“天才”和一两部“巨著”建造起来的!

        恐怖是诗,希望是诗,爱是诗,恨是诗,轻视、忌妒、懊悔、爱慕、奇迹、怜悯、绝望或疯狂全是诗。——赫兹利特(Hazlitt)

晓钟:
        忽然想起一篇文章,作为我们这此讨论的总结吧:)

关于最新一届人民文学诗歌奖

文/徐林正   

        最新一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颁给了两位特殊的人物:一个是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海子,一个是近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精神病院的食指。他们的获奖作品分别是《海子的诗》和《食指的诗》。  
        据悉,这个奖项已经多年空缺了。      
        那么为什么要把这个奖颁给这两个特殊的人物呢?
        王清平告诉记者,人民文学版《食指的诗》是迄今为止收录作者作品最多、反映作者创作状况最全面的一本诗集,所收作品既包括了食指的最新创作,也包括了他从未发表过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在题材和风格上都和人们熟知的、由他那些著名的诗篇所代表的诗风有所不同。  
        王清平认为,60年代中后期,食指诗歌的出现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现代诗歌在当代中国的第一次复兴,他的诗直接影响和推动了稍后出现的北岛、舒婷、多多、顾城、江河、芒克等为代表的、后来被笼统称为“朦胧诗”的现代诗歌创作潮流。食指的《相信未来》、《鱼儿三部曲》等名篇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卓越的诗歌。而他在70年代至90年代的创作也仍然保持了相当的水准。其创作成就、诗歌地位和综合影响力在当代中国诗坛十分醒目。  
        据悉,《食指的诗》一书刚一出版就获得了各方面的关注和好评。广大读者和众多媒体均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热情。该书自今年1月问世以来,初印的一万册已基本销光。      

食指:这是对坐冷板凳的鼓励   
        食指在北京第三福利院生活了多年。因为是“五一”,他回到北京城,除了与家人团聚外,还准备拔牙。      
        记者请他谈谈获奖的感受。食指说,在当前物欲横流的时代,现代人缺乏人文精神,不肯吃苦读书,不愿‘坐冷板凳’……他的诗写得并不好,奖励的不是他的诗,而是一种精神。  
        食指还告诉记者,他现在好久没有写诗了,主要是睡眠不好,白天只能跟别人聊天,没有时间来读书。现在的脑子不像以前那么冷静,比较乱。  

“相信未来”的食指可能善终在精神病院   
        事实上,在这之前,食指还获得了一个民间性质的奖——1998年度的文友文学奖。食指还获得了一万元奖金。获奖理由是:“他在他的时代里,独立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   
        1998年8月14日下午,在北京第三福利院,食指接受了这一荣誉。没有举行颁奖仪式。《文友》副主编伊沙和一群诗友到场祝贺。   
        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11月21日生于山东朝城一个革命家庭。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生下了他,故给他起名路生。   
        食指自幼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1967年,19岁的他拜访了当时的“走资派”、“ 黑帮分子”何其芳。自此,他经常向何其芳请教。在此期间,郭路生还写下了被一代人广为传诵的诗歌《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等。食指喜欢和年轻人聚会,一起聊天、唱歌、听音乐、讲故事,而每次聚会中必不可少的节目是朗诵诗歌。  
        此后,食指被加上“裴多菲俱乐部”的罪名,多次被抓受审,在学校里被划为“右派学生”。他在痛苦中写下了《相信未来》:“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后来,食指去山西杏花村插队。在杏花村,他除了劳动外,依然不停地创作诗歌。食指的诗,被知青们争相传抄诵读,从邻近山西的陕西、内蒙古,到遥远的黑龙江兵团和云南兵团……全国只要有知青的地方,就有食指的诗歌传诵。  
        据说,食指的诗传到江青那里,江青指责说,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1971年,食指在山东济南参军入伍。1972年年底,他的弟弟郭新生去部队看望他,发现他每天精神抑郁,以烟为食。  
        关于食指精神分裂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一说“文革”的极“左”思潮影响到部队,食指内心的理想与现实发生了极大的冲突;二说是因入党外调学校档案里有“文革”初期他因写诗被审查的材料;三说诗人恋爱受挫。1975年,食指与李立三之女李雅兰结婚,七年后离异。  
         许多评论家认为,食指是开创一代诗风的先驱者,其诗歌成就比北岛、顾城诸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因种种原因,食指长期被埋没。也有人认为,他是朦胧诗人中最善始善终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他的善终很可能在精神病院里。  

海子是80年代中后期非常独特而又诗艺出众的诗歌个案   
        据王清平介绍,《海子的诗》是海子抒情短诗最全面的结集,编选非常精致,基本反映了海子短诗创作的全貌。  
        海子的抒情短诗是继“朦胧诗”之后80年代中后期非常独特而又诗艺出众的诗歌,兼具抒情性、可诵性和先锋性的风格,在当时极为罕见。然而,当时未得到与其成就相称的重视。  
在海子去世之后的90年代初,他的诗歌获得了广泛好评,甚至一度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海子诗歌热潮,其中包括大量的仿作和为数不多的海子抒情朗诵会。  
《海子的诗》出版后一直热销,自1995年至今,累计已销量了5.5万册。  

为何当今诗人中自杀的少了?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他的遗言是:“我的自杀与人无关。”  
        从此,3月26日成为一个特殊的日子,不仅仅是因为早逝的诗人海子,更是为了诗歌本身的魅力。自1999年开始,这一天成为北大未名诗歌节开幕的日子。除了开诗会纪念海子,北大戏剧社和北大五四文学社还联手推出了根据海子长诗《太阳·七部书》之《太阳·弑》改编的诗剧《太阳》。  
        诗人陈嘉映说,喜欢诗歌的人都知道海子是谁。海子高蹈他的理想走了,留下我们在歌舞升平中消费一切,挥霍无度。80年代是诗人、思想家和爱国青年的时代,是海子的时代,是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时代。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那个时代离开我们已经很久了。  
        十多年时间过去了,诗人与作家的自杀,给人恍如隔世之感,甚至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著名作家蒋子龙认为:“现在的文人为什么自杀和发疯的少了呢?波斯特这样解释:‘现代社会里,文人艺术家们精神不健康者明显减少,原因是他们都变得很现实,不再像19世纪或20世纪上半叶的同行们那样为理想而奋斗,因此就少了许多苦闷和烦恼。’又岂止是文人,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也同样变得很实际了,难得再有发神经病的。他们现在比较普遍的病是因养尊处优而过于肥胖。 ”  
人民文学奖诗歌奖颁给了一个自杀者和一个精神病人,多多少少是对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呼唤。  

晓钟:
    重帖曾经在网易北社参加诗歌论战的一篇帖子:)

■看《评情人》现代派的人格和尊严

文/晓钟

  看《评情人》让我感到诗歌已经到了再一次爆发的时候了。过去流氓的诗歌和绅士的诗歌只要是人们看不懂的诗歌,统统称为现代派。如是今,到是分出派系出来了,流氓的诗歌站出来对绅士的诗歌说:真是"锈涩可餐"呀!!! 嘿嘿,用的是“诗歌”的语言,只是有太多露骨的成分,让人一眼就看得懂,这叫做诗歌的回归。让我困惑的是:也许这正是后现代主义诗人为了广为贩卖自己的肮脏的灵魂而做的努力吧。
  现代派认为:抽象的美的根源在于在于其语言表达的是一种陌生,表达的是事件的无序、凌乱和彼此间的隔阂,透过文字的背后,看到的是这个世界人性的无奈和荒唐。在《情人》这首诗里,我能感觉得到的正是这种无奈。“水草迁就了水族,出生迁就着死亡,没有植物的地区包含着雨水和黑夜”这句是整首诗歌的灵魂,是引子,也是结束。但这不是哪些生活在温室里的人用人造的阳光和纯净的自来水浇灌得出来的。
  不理解而觉得艰涩或者太理解而觉得肤浅的人,看待诗歌的时候往往好从片面出发,把现代派的标签贴到自己的嘴上,俨然就是诗歌的救世主,对诗歌指手画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和尊严?记得一位先哲说过:“这无异于拔起自己的头发想升天”,他总结出这类人作第三种人,看来现代派里也有诗歌的第三种了。俗气一点讲,就像第三者一样让人生厌!

风雪里:
    我大概是看懂了晓钟兄的意思了,还好,我并不习惯于将诗歌划分成什么派系,也不想沾哪边的光。
   我想现在多数人的写作都只是用最适合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文字形式来进行创作的,我们并不会习惯性地先去考虑得在作品中运用何种手法或何种风格。而所谓的派系划分,顶多是在诗歌的哲学认识上才有必要出现的,这与创作无关。
   至于诗歌的第三者,晓钟兄是否也过于“自作多情”了 :),诗歌并非哪一群人所专有的,这在前面我已提到过,就不罗嗦了!每个人对于诗歌的看法和思考都是有意义的,毕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高明到能给出一个大家都公认的诗歌的定义来。
   就连如此愤世疾俗的鲁迅先生尚能认同人的诗心与诗性,为何晓钟兄却容不下我们这些个“第三种人”呢?^^



讨论时间:2004-4-9 13: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钟 于 2024-3-11 17:44 编辑

■应约编辑并为《中国当代网络爱情诗选》写的《跋》

■让我们感谢网络
                    ——献给屏幕前的网络诗人们

文/晓钟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窗外的雨今天终于停了,坐在异地他乡一个私营公司的办公室里,本应该感到孤独和寂寥,感谢网络,让我能够与相隔遥远的朋友用文字交流,用诗歌说话,在这个北方已经下雪的冬季,有温暖丝丝进入心灵。
        任轩说:“你总得写点什么。”我和他的相识来源于对诗歌的热爱,但更来源于网络。没有网络,我就不认识任轩,也没有这本书。相当长时间里,任轩都是通宵达旦地在网上度过,为了这本书,他说:“每天睡觉只有四个小时。”
        我们每一个人在年轻时代,多多少少会写一些诗歌,因为诗歌是理想、梦想、幻想的栖居地。而在过去诗歌讲究技巧、艺术、思想的高度的岁月里,仅有的几种刊物将诗歌扶上了文字神圣的殿堂。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将自己心灵震颤片刻形成的文字,将追求摆放在金光四射之供台上的。难以让更多的人与自己共鸣,或者修正缤纷想像中探寻的道路,久而久之,缺乏交流的诗歌写作也就淡化在记忆里了。
        感谢网络给我们提供了数字化生存平台,在这里,个性可以自由张扬,梦想可以自由放飞,诗歌终于走下艺术的神坛。常常,我在网上收到这样的信息:“晓钟,我帖了一首新写的诗,你去看看吧。”诗,这个曾经让我们仰起脖子观望的天国,仿如一夜间就让所有爱好写作的人能在上面行走、居住乃至生活,是多么公平而畅快的事啊!就是在这样一个舞台里,诞生了网络诗人部落。
        任轩是一个标准的网络诗人,他在BBS上发诗帖,在《中国诗人》(http://www.chinapoet.net/)担任斑竹,与广大诗歌爱好者一起,将数字当成心灵链节的工具,在交流中,诗艺的快速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从上网到寻找诗歌社区,从发帖到写作成熟,《中国当代网络爱情诗选》这本书里的作者大多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我们不妨看看他们写的诗,看看和如今市场上出售的诗歌刊物作品有些什么不同。
        刘琪是网易上海社区诗歌版版主,同时活跃在一些专业诗歌论坛。年初,我第一次系统地读完他的诗歌,并在他的诗歌帖子后跟了一句话:“读你的诗就像请喝绍兴黄酒,刚刚进入状态,就没有了后文。”他告诉我说,是去年才开始写诗的,很多东西不懂,所以需要交流。我们再来看看他入选的新作片段吧。

《秋天未曾命名》(组诗节选)

作者:  刘琪

有的时候,时间被具体的停顿    
它总在催促我们熟悉某种姿势    
在你面前,我终将取出匿藏已久的    
名姓,背靠着整座秋天,为你    
做一次娓娓道来    
......
有时我在等待一场雨,等待所有的    
过程被过程,然后直面结局。如果说    
这是另一种行为艺术,我承认我动用了    
两个字,比如爱情

        读完上面的诗句,你是否已经被诗歌营造的氛围所笼罩呢?是否因为诗歌作者“背靠着整座秋天”而让你怦然心动呢?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诗歌在极度委婉、深情中又凸现出了浓厚的网络特色?“在你面前,我终将取出匿藏已久的名姓”,网络诗人在发诗帖的时候都用自己虚拟的“ID”(网络姓名),常常,网络诗人之间在生活中的相互称呼也是网上的名字,身份证上的那个自我大多时候没有网上的虚拟ID来得自在和淋漓尽致,这也是网络诗歌迷人的原因。刘琪这组诗就写作元素选择、意象取舍来看,能够如此流畅、自然,将爱情这一题材注进了新鲜的视野,倘若没有网络,他能有如此进步吗?
        在网上写诗,没有什么心灵禁锢,没有什么技巧的考察,只要热爱,就可以畅所欲言,甚至是远在异国的朋友,也可以实时地发表自己的诗篇,谈出自己的看法。这是多么心动的自由!下面节选的是芸芸阙阕的诗片段,她现居住在日本,是一些中文诗歌论坛的版主在《背靠背》里,她这样写道:

生锈的大铁船  靠岸  落梯
一路   我们领着月光
月光领着我们  然后 我们一辈子
背靠背  看不着对方

        这样离别的思绪并不全是对某个人的思念了,或者是对网络中人和事的感情,更或者是对祖国的眷恋,知道了她生活的背景,我们不难看出,一辈子“背靠背”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然而,也只有进入网络世界,她才能以数字的传输让我们真切了解,了解她的存在乃至她的这份思念。没有那个刊物会愿意为她的区区一首诗写个人传记,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继续交谈,继续这趟温馨旅程。
        像芸芸阙阕这样在异国的诗友,我有不少,我们通过在诗歌上的交流建立友谊,不管水平的高低,只要这份心情和自在就已经足够了。而这在过去是无法想像的。
        诚然,这本书里流溢出浓浓的网络气息,但里面的诗篇不能也无法代表网络诗人的全部,本书所选只是以爱情为题材的部分优秀的诗篇。在对爱情题材的开凿上,像云亮写的《春天来了》这样明亮的作品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春天来了》(节选片段)

作者:云亮

春天来了
春天把一个姓刘的女孩
温温暖暖地布置在远方
街上下着阳光
与雪不同的是
可以穿着单衣到外面走走
我在阳光里漫不经心的神情
像一个对爱情孤陋寡闻的人

        与其说是云亮对“爱情”的“孤陋寡闻”,不如说,是网络诗人正在不断探索现代诗歌的发展道路。与传统诗歌作家不同的是,网络诗人巨大的人气面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遏制的潮流。看看每天在诗歌专门论坛或者诗歌社区的发帖量,我们知道,通过网络途径普及诗歌,提高诗歌作者水平的态势已经形成,并正在影响着权威的传统诗歌刊物。一些专业诗刊向网络诗人约稿,开设支援论坛,这不能不说明,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诗歌作为思想的先锋,正借助一个崭新的渠道进入了文学创作的核心地带。
        尽管网络诗歌开辟了一片新的探索天地,开放的世界为诗歌提供了一个自由的舞台,但所有进入网络写诗的人们并不赞同不负责任地随意涂鸦。比如在这本书里,我们看不到“下半身”的东西,也看不到那些用“身体写作”“用皮肤感受”的那些所谓诗人的只言片语。看到的是探索的精神、是人文的关怀、是高尚的精神情操。李浩夫的《丽丽》一诗虽说写的是爱情,却让我感触万千。

   《丽 丽》

作者:李洁夫

我答应过丽丽
为她写一首诗
我一直在琢磨着
如何写一首诗
我把名词、动词、助词放在左边
我把形容词、数量词、叹词
放在右边    还有
我把河流、树木、村庄放在一边
又把道路、诗歌、白纸放在一边
我就在中间一直
犹豫到现在
我就写下了
“我爱你”
三个字

        如同刚刚进入网络一试身手的写手一样,我在触网发诗歌帖子的开始,依然经过了这样的彷徨。到底网络诗歌怎么写?写出的东西会得到朋友们什么样的评价?自己心里常常忐忑不安。一定要写出朋友们认同的好作品是网络诗人写诗的动机之一。因此,网络诗人追求的境界并不是“一语惊人”,而是要得到既是作者又是读者的网络大众的认可。因此,我们选择生活中熟悉而理解深刻的意象,我们总是试图通过这些意象营造出精神上美好享受的意境。我们为此彷徨、犹豫,甚至痛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诗歌责任感!就让昊飞泓的诗歌节选作为回答。

《蓝,一个水做的女子》(节选)

......
三月的阳光莅临一切美好
雨水充沛,桃花努力盛开
众红颜的微笑都沦落为尘土
蓝,你是不是历尽路途坎坷
抑或原本的奇骨异质
纯洁的花朵,沉重的泥土
你吐气如兰,暖暖的呼吸
贯穿尘世,贯穿我对情感的歌唱
......

        如果你还没有上网却热爱诗歌,我希望你能到网上的诗歌论坛去感受一下。如果你上过网却没有浏览诗歌论坛或者社区,我也希望你去品尝一下。那里面有的是与你一样志同道合的人,他们正在感谢网络这个自由的舞台,他们的名字叫做--网络诗人。

2003-8-2 21: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钟 于 2024-3-11 17:55 编辑

■写给晓钟大哥的一封信

晓钟大哥好:
      请允许我这样亲昵的叫你,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非常感谢你给我一些心灵上的帮助。我是真的谢谢你!
      在诗歌报呆了这一个月时间,我拜读了论坛上一些朋友的一些作品和你博里的一些诗词,我发现了我存在的那一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我发现我写的东西不够健康向上,还有就是文学素质方面的缺乏,有点枯燥乏味。 还有个人内心的那些因素所导致的失败。我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首先我得理清我学这个究竟是为什么?还有诗歌的起始、发展 。等等等。也许以后我需要大量阅读朋友们的作品然后再写作比较靠谱。我来诗歌报,是在红袖拜读了潇湘妃子的作品然后搜索到诗歌报的,我记得我是去年注册的吧,刚注册时好像不能发贴和回贴 。然后就把这事给忘了,今年的某一天,忽然又想起来,所以先开了个水贴然后就混着再说,毕竟自己的水平有限,没想到那天你竟然答应了帮我,我真的好开心。后来渐渐发现你对我有些冷淡了,我能感觉到你可能是对我彻底的失望了。可能是吧!也许是我太幼稚了吧,毕竟年轻人一个,也没什么社会经历,为人处事差得太远了的缘故吧!后来我在反思我自己究竟怎样做才能做的最好?
     关于PS,我是有一些基础的,毕竟我也学了几个月不是,尽管作品也不是最优秀的。但毕竟我真的努力过,学会了抠图,也会一些简单的音画制作,后来主要是因为家庭的关系我可能发表的作品会越来越少了。慢慢的会手生,再慢慢会忘记很多。我罗嗦了这么多,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该坚持做什么,是诗歌还是音画?我想了很久,我空闲时间还是大量阅读比较好,不管以后有没有进步,我主要还是需要努力,若不能做到,我就只能放弃了,我反正也不是靠写作赚钱生活的,我也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毕竟你读的书比我多,还有看待事物比我透彻,我只是希望你可以帮帮我。 说句实在话,那个头像真的不是我,因为大家都喜欢把网络上的图片后期处理一下就变成自己的头签了,连音画里的那些个美女都是,又有谁是把自己的照片弄上去去做音画或者头签的,你说是不是?如果这样做侵权,我想他们都不会再做了,那么所有的音画论坛都得关闭了,而我也会删掉我所有贴子的。至于那个图片,让你误会,真的是不好意思。
    最后期待晓钟大哥的回复,先行谢过了。

小羽
敬上
20111025

■晓钟的回复

        小羽我发现你过于善良,什么事情都认为是自己的原因。不是的!你要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说法。写字做人,写自己的字,做自己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好与不好都是别人的说法,你自己认为写了你自己,就这样。就好了。
        别总对自己没有信心,特别是生活上的!要自信,相信自己,这个世界没有人喜欢你,你也要喜欢自己!听明白了没。
        至于写字,我答应了教你,我会的。这段时间,因为要写一个评论,除了读点相关的书,放松的时候就是瞎聊天灌水。没有顾及你的帖子,不要介意。不是不在意,而是你的帖子我在闲下来的时候会看的。
        至于那个图片,让你误会,真的是不好意思。我不是误会,我说,你的头像看起来有点像风云,是像而已。你别做他想。
        我很喜欢你的这个头像,很明媚,很温馨,很善良,很陶醉也很憧憬。。。是个极富诗意的头像,不要换掉,至少在你不喜欢这个头像之前。。。
        不要瞎猜,丫头。你写你的。大家都很喜欢你的,只是,你的心要开心起来,这个最重要!
        小羽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孩,对未来也很有勇气,只是你别想太多让自己丧气的人和事,努力过好自己的现实生活,然后才是读诗歌,看看别人写的评论。对你写作的进步是有好处的。
        还是那句话吧,善待别人但不要忘记了珍爱自己!一定一定!

晓钟大哥字。
谢谢你的信任。
2011-10-25 1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钟 于 2024-3-11 22:54 编辑

■关于精神与病挂钩时的火花──读晓钟《一个精神病人的日记》有感

文/千朔


  关于阅读心得写作,不管是评论家或作家,一般人都有个基底的概念是:「阅读的本身无关对错,但却必需以不脱离文本的前题下,读者以个人的真实情感、思考和生活经验去进行本文的解读。」这里纯粹地指向是「文本阅读后的心得写作,而不是文本的批评与比较」。之所以提到心得写作理论,是想先表明一下写作这篇诗作文本的心情和想法,一来我对诗人钟晓的个人学养背景不熟,二来我对诗人写作的理念和动机没有研究,三来这篇文字还是我个人阅读的心得写作,不是文学评论,仅是就一个读者对作者来说,心得写作是一种感谢提供文本欣赏的回馈而已。四来是我不想搬出那一套真正阅读评论所该具有的写作精神;所以,若此篇心得如有太过个人性情绪语言,尚请诗人(作者)和其喜爱作品的相关读者,多多包涵了。

  虽说不会批判诗作,可是没有先阅读诗作,又哪来的心得的感想,所以还是先来阅读一下诗人写作的文本:

  一个精神病人的日记

   文/晓钟

  ◆题记:
   4月14日,偶得一精神病人日记。医生说:此病人因求雨心切,坠入河中昏迷。
   醒来后发病,至今未愈。

  ◆扉页
   为了雨,我坠入河流
   为了你,我无法上岸

  星期一,开始
   我倒了杯茶,点燃香烟

   广玉兰泛着白光
   在湘江左岸束发素衣,气息
   沿南风一路南来

   我说,做为男人,也可以如花
   被女子赏识。用气息传递爱意
   草对我说,你疯了!

  星期二,主人公
   今天,有很多眼睛照亮屋顶
   我将头藏到被子里

   今天,有很多声音撞穿墙壁
   我将头藏到被子里

   今天我要隆重地向大家推出几个人
   他们把头藏到被子里

   他们像我一样,在别人的园子里
   向梨树浇水,染上了心酸的的毛病

   他们看着我,发出悲哀的声音
   我把整个身子藏到被子里

  星期三,鸟的归属问题
   草用纸折了一只鸟
   她宣布,离开房子鸟就会飞
   叶说,我离开房子太久了
   让我进去?

   淼要我把鸟送给她
   我说,鸟是草的,鸟是草的!
   叶说,你不就是一只鸟?
   草说,给你吧,我只要看看就行了。

   这时,淼死命盯着我的下半身
   我猜想,淼一定是想家了

 星期四,爱与香烟的区别
   他们把我的香烟都抢去埋进土里
   院长问,你们干吗?
   我说,他们在种蛇果。

   院长拍拍我的肩,放心吧
   不会长出香烟。
   我问,那会不会长出爱情?!
   淼说,你有病吧。

   所有的人都转过头去
   像吸了大麻似的

  星期五,影子
   我对草说,我要和你睡觉!
   吴听了这句话就撒丫子狂跑

   淼在远远的地方紧闭一扇窗
   淼确实是想家了,否则

   她不会踩在我的影子上
   持续低档一条蛇

  星期六,望月
   如果我是桂花树
   吴刚就是一把生锈的斧头
   他哎哟一声,我就痛一下
   他在哎哟第三声的时候
   我说,受不了啦

   后来,我一把夺去斧头
   站在第四个伤疤前和嫦娥合影留念
   所以,我每次望月
   心都会痛一下

  星期日,沉默寡言
   上帝捏了一个泥人
   再在泥人身上取下一根肋骨

   草说,夏娃吃点水果就怀孕了
   吴开始背着我们吃水果

   星期日,吴怀孕了
   淼对我说,是你的孩子!
   我说,即使我是水果,孩子却不叫水果

   星期日,吴的孩子出生了,姓果
   其实,吴的孩子就只能是吴的孩子
   我只有沉默寡言

  星期八,最后的游戏
   我出小蛋糕
   草出大蛋糕吃我
   吴出鬼通吃
   我pass
   草pass

   吴出小蛋糕
   我出大蛋糕吃吴
   草出鬼吃我
   吴出爱情通吃
   我pass
   草pass

   20070520

   阅读过文本,我的第一个想法是这种看似无意识的写作,真正的是反应出创作者的内心的潜意识,所以读这种诗的人,一是最好是有精神性疾病的人,二是心理医生,三是诗人或艺术家。但基本我不在上述的三个行列里,翻书来读又太累了,所以,以下真的纯属个人读后直覚感受了。

   首先还是就诗的形式来说,这组诗在整体写作时,是诗人有意识的组织与安排,诗人以星期为主,看似日记,但其实不是日记;除了他加了<扉页>之外,又加了一个<星期八>;或许有些人会认为那是为了看起来象精神病人写的日记,不过我相信真正的精神病人不会这么写,这个刻意的名词是属于艺术性的、创作性的,是一创作者精神在清明又激情得有些混沌的状态下,所要表现出某些理念所创作出来的,也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这里写的文字,是具有某种意义的,如

  ◆星期八,最后的游戏

   这里提到「最后的游戏」,暗示读者这里的关键词,才是让人发病的真正关键。

   我出小蛋糕
   草出大蛋糕吃我
   吴出鬼通吃
   我pass
   草pass

   这段以形似朴克牌游戏的方式写作,但诗人却以「蛋糕」来暗示甜蜜或幸福不管如何进行,最后都会被「鬼」吃了,这里的「鬼」象征意涵颇多,读者可以自行想象;但基本上,我覚得没一个好词可用。

   吴出小蛋糕
   我出大蛋糕吃吴
   草出鬼吃我
   吴出爱情通吃
   我pass
   草pass

   而这一段虽复制上一段的形式,但在形式中又变化,就读者读来是统一中求变化,就人生而言,是相似的循环中,其实生活随时都会有一些些变化的,只是我们如何去感受这个生命里的小变化?「爱情通吃」这个意象之词在此转折的颇好,或许人人心中有「爱」,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但人要懂得「爱」,却必须对爱付出更多的心力和理解,我想诗人「pass」的意涵,除了不解释「爱情通吃」这个意涵外,最重要的是读者自行去体会生与死之间,爱这个意义在生命之中要如何体会和领悟,这个意义不是普通的爱情,而是真正能让生命丰富起来的「真爱」。

  而从最后一段反读到题记,或许也可以这样说,有人为「爱」「疯狂」。但为何要从最后一段读完,才来说起手的「题记」,这个部分,我不知道是诗人的巧思,还是该说诗人潜意识中的超我的作用,因为整组诗读完一回后,我个人覚得如果这组诗只从头说起,是无法让人去体为何这是一篇「精神病人」的日记,因为病人是如何发病的,一开始并无说明,而这也正是诗人在题记中所埋下的「伏笔」,所以诗人在题记写:

   4月14日,偶得一精神病人日记。医生说:此病人因求雨心切,坠入河中昏迷。
   醒来后发病,至今未愈。

   这些文字其实是诗人伪装抽离的状态,但真正的状态是:诗人伪装为「精神病人」。从这个部分可以看到诗人的写作手法,试图把空间拉到与读者相同的角度,但实际上他正在创造一个角色让人迷惑,不过我个人认为不是很成功。另外,从心理的部分来看,则借用一下荣格的《人格面具》来说:「(荣格)发现人格面具的两个来源:符合社会条件与要求的社会性角色,一方面受到社会期待与要求的引导,另一方面也受到个人的社会目标与抱负的影响。对外向而言,人格面具的发展过程较内向者简单。外向者的里比多朝向外在事物而去,并固着在那儿,他们对事物了然于胸,与其发生连繋也没有太大的困难。对内者而言,注意力与心灵能量流向外在事物又再回到主体,这样与外在事物形成的关系较为复杂。对内向者而言,事物不仅只在心灵外存在,同时也深刻的存在于心灵内。这种执着使得情况比较困难。因此外向者比较容易找出适当的人格面具。而人格面具的保护使人免于羞耻,避免羞耻可能是发展和坚握人格面具最强大的动机。」──引用自《荣格心灵地图》

  上述这段话说简单些,其实就是每个人都有另一个会在生活中浮现的不同人格,轻微者可以自我抽离和明白,重着就是心理精神疾病者,比如有些人会有幻听、幻覚,这些精神状态与某些通灵者相似,但又有点不一样;但我们姑且不讨论这方面,回到诗的文本主轴上,也就是说诗人透过这一段话,让我所感覚到的,其实诗人心中有某种想法,希望能突破日常中的自我行为,但他又自覚自己是一个正常人,有些想法是正常人不可能会做的,只有精神状态不同正常人的人才会出现那些行为,所以透过这段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精神病人的状态,但又庆幸自己实则是一个清明的人。不过,有时我会这么想,人?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其实,人不管怎么个样子,生命的轮回都脱离不了「我思故我在」的存在现象,即便一个人成了疯子,也有他自我的中心思想,便何况是正常人,或者只是陷入自我封闭式的精神状态。在此,诗人为了达到这种「我思」的情感渲染,并没有由题记就直接写入诗作,而是刻意地像小说情节,建立一个扉页,有如电影开片的微光,点标式的句子,来抓住读者的心绪,他写:

  扉页
   为了雨,我坠入河流
   为了你,我无法上岸

   但在这里除了句子的情绪感染外,亦可以从句子架构上揣测出「雨/你」,「我/河流/岸」这两组相对照
        你 --> 雨(爱)--> 河流(人间)--> 我 --> 岸(覚)
   这样的关系,看似复杂,但回归到真实面,还是诉说着此岸与彼岸之间,人们都离不幵这个「爱」。至于世间到底情不情愁,我想在“星期一,开始”这里就写了

   我倒了杯茶,点燃香烟

   广玉兰泛着白光
   在湘江左岸束发素衣,气息
   沿南风一路南来

   我说,做为男人,也可以如花
   被女子赏识。用气息传递爱意
   草对我说,你疯了!

   诗人的写作手法很技巧,从很平常的镜头去取角,然后由香烟进入广玉兰这种极为特殊的花香,这种镜头转场衔接得很自然。可见诗人的独具慧心;不过这里我提一下个人观点,从第一个场景的写作,其实可以发现诗人笔下的主角,一、精神并没有真正的异常,二、他身处的地方不是精神病院,三、他的心情是郁闷的(这里所隐喻的其实是诗人的心情),所以他真正的企图是,他希望自己是一个疯子,可以透过这样世人对疯子的体贴或者不屑,而稀释自己想做不合乎社会行为的罪恶感。而如就写作而言,我认为在场景的架构上是好的,尤其取「广玉兰」来转引「香」,进而表达出「爱」的手法颇好;但就「造真」这个方面,诗人可能必须再观察一下。当然,有一种可能是台湾的精神治疗院和大陆不一样,所以这方面也可能是我理解错了。

   再来,从第一首的意向,诗人衔接到另一场空间行为,标题定为:「主人公」,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个标题不是写给主角自己看的,而是写给读者看的,但这里的「主人公」是谁呢?诗人写了「有很多眼睛」、「很多声音」、「他们」、「我把整个身子藏到被子里」,从前进的顺序到这首作品的停顿点,就发现一处的躲藏不够,就算捂住眼睛不看,掩住耳朵不听,心被摧残后,再坚强的肉体都不足抵挡世俗的眼光和声音。事实上,人要全然背弃社会的道德眼光,绝对不仅仅是心更坚强就好;同时我们还要自问能不能够「孤独」的遗世独立,不受世俗影响。如果不能,那就只好先强壮自己的内心深处。所以,诗人在此选了「梨树」。「梨」在中国的词意就有「离」的意思,它本身的延申意就有「逃离」「悲伤」等意味,但在这里我又必需假想一下了呀,诗人的「梨树」不仅仅是取「离开世俗」意象,同时在发音上也有「离世」的谐音,这也是技巧性的关键一刻吧。因为在最后诗人写「他们看着我,发出悲哀的声音/我把整个身子藏到被子里」,这里表现的不是认同,而是悲哀与犹豫,到底自己要不要真的做一个有精神症状的人。有时,我也会这么想,人要向自己承诺自己最大的脆弱,其实是困难的,或许我们都知道平凡才是真意,但口头承认自己的平凡,与真实承认自己平凡,两者是不同的两码子事。就好像我很爱哭,我承认自己很爱哭,但我还是不会遇任何事任何人都哭一回的,承认脆弱与真实地被人见识到脆弱,事实上是不同的。因而在「自我」与「超我」之间的挣扎,也是精神衰落症的现象之一,我想,这大概也是诗人想体现出「精神患者」的一个手法。

   由第二首到第三首,如以发病过程来看,我想应该是说作者近入幻覚期,这里或许可以以电影「鸟人」的某些心理因素来理解,比如「对自由的渴望」、「对自我的解脱」、「对爱情的崇仰」等等,诗人在这一首透过的「鸟」这个复杂的意涵去重叠不同的人生欲望,是在手法表达得很自然,不会让读者感覚到下半身写作的问题;此外,也同时借由大家对于鸟的渴求,点明角色自身的孤独感和彼此之间的依赖感,而这里我们也可以再度看到,不同程度的精神状态,对事物的归属也有着不同理解。另外,这一首出现人物的名字「草」「淼」「叶」,也应是诗人独具匠心地想传达出某些意涵而加入的。

   而从鸟的飞行再转回到「烟」这个媒介,与「草」这个字是有关连的。因此在这里看似平静的描写:

   院长拍拍我的肩,放心吧
   不会长出香烟。
   我问,那会不会长出爱情?!

   其实还是诗人在呈现主角内心对完成理想(爱情)的渴望,当然,若无法实际得心中所想要的理想,为了让自己好过些,就只好让自己退而求其次了。因此在这里也许诗人不是真的对爱失望了,而是对人生对理想的不得,而透露出一种绝望。此外,这种绝望在其他人眼中是覚得必然失败的,所以诗人写

   淼说,你有病吧。

   所有的人都转过头去
   像吸了大麻似的

   「大麻」是一种毒品,在食用后就让人产生不能自我控制的兴奋感。我想,不管到那一个社会,只要是人都存在一些美好的本质,也存在一些恶魔的习性,比如见不得人比我们好太多,容易妒嫉;再比如锦上添花和落井下石这种媚俗和兴灾乐祸的心态。这是社会现象的一环,也是人心邪恶的一环。而这里诗人用「大麻」对比「香烟」,其实是相当刻意的手法,但从其诗的节奏来说,又铺陈的相当自然;而在这里我不禁又想到,诗人这种拿「大恶」比「小恶」的手法,仿佛在告诉我们每个人,大家都只是善良的坏人而已。当然,这种手作写法,也是很道地的后现代主义的另一种批判法或反讽法。

   而由自身的情结抗衡到寻求外在平衡,是每个对于社会环境中的一种委协。也可以说是在诗人通过主角对安全或安定的需求,可使与群体结合为新的另一种生命共同体。这里可以说寻求定位,也可以说是习惯新的社会模式,所以诗人写

   我对草说,我要和你睡觉!
   吴听了这句话就撒丫子狂跑

   一个人愿意想到睡覚的问题了,就本身他在环境中是相对稳定了,但是这种稳定也会与周遭的环境产生变化,所以主角可以在心有余力的同时,也覌察起环境的变化,比如

   淼在远远的地方紧闭一扇窗
   淼确实是想家了,否则

   她不会踩在我的影子上
   持续低档一条蛇

   这里说「淼」想家,但真实的反应是主角也在想家,只不过他掩饰情绪,但掩饰情绪的原因可能有:一是看不破,一是看破了。所以诗人才会写「否则/她不会踩在我的影子上/持续低档一条蛇」。蛇的延申义也很多,比如邪恶、欲望、贪婪等等,但诗人在蛇的前面加「持续低档」这个专有名词,等于是复加性的强调「蛇」的意涵,也就是在诗人眼中,蛇的意涵比在伊甸园里的那只蛇所要象征的,是更复杂的人性欲望和心理了。

2011-9-11 2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钟 于 2024-3-11 23:48 编辑

■邻  女

文/晓钟

刷完牙吃第一口苹果,是苦的
我在狭小的空间里走动,楼上传来门的声音

楼上的女孩不吃苹果,她只是站在门口
我低着头,她看见我的眼神和看到一枚分币没有区别
“这是我的一亩三分地!”我应该这样说
天气冷了,树就落叶子。

你有水果刀吗?我老家在乡下
这里没有更多的亲人

她说,“只能把自己种在花园”,然后生长
让半截袖子摆在能够记住的地方
上床之前,我想起了归宿
也许,任何东西悬浮得久了就会坠落,像星星一样。

2011.09.07


千朔的评:
  这是此回最后一篇同题的作品,就如众人所言,是后来居上,不过这位算是论坛元老级的诗人,居上也算应该。
  若就写作的技巧而言,诗人掌握到余怒作品的精神,因而整首诗还是以敘事手法创作,但在文本的架构上,诗人大部分脫离了余怒的写作氛圍,只有一个分,我还是覚得稍微的像

  我在狭小的空间里走动,楼上传来门的声音
  楼上的女孩不吃苹果,她只是站在门口

  或许改成隔壁或面对的话,感覚可以更脫离些;至于整首诗的写作的层迭里,在这里我忍不住必须提提比较文學的一个理念:「我们比对相似的文本,共同寻其源头,然后就可以了解所谓历史的精神是具有社会的精神,也就是人类共同情感的意义。」因而,从余怒的作品中,主角的形象有其社会挤压变形效果,而诗人在这里也是从背后的隱藏中將主角的变形的形象拉扯出来,如

  你有水果刀吗?我老家在乡下
  这里没有更多的亲人

  她说,“只能把自己种在花园”,然后生长
  让半截袖子摆在能够记住的地方

  这二段文本,都是让主角说出自己處境,前者对话看似平常或隱含危机,后者对话沒有余怒的无厘头,也显得诗化,是稍稍削弱相对的境;另外,就结尾而言

   上床之前,我想起了归宿
   也许,任何东西悬浮得久了就会坠落,像星星一样。

  更把诗的意象强化了,但也相对的更少了一点点的余怒的銳利性。当然,这不是所谓好或不好的问题,但就文本的比对而言,两者从社会性的问题来看,效果还是略有不同的。

2011-8-30 18: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钟 于 2024-3-12 00:16 编辑

■绿z衣评《草及其他》



■草及其他(组诗)

文/晓钟

◆时间

一支烟功夫,你就从
故纸堆里爬出来
你说,你来自1965年秋

你止住泪,和影子挤在一起,遥望
另一些影子。亲人们缓缓列队
并,消失在归途

放下笔,你的内心焦躁不安
你的时间并不缺少部件,缺少的
只是一种高度

白羽:
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觉”字吧。从对这个世界有意识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认知就已经开始了。只是,每个人的天赋不同,认知和识辩力的高度也就不同罢了。

◆矮墙

先写阳光再写你
然后写上,叶的碎影撒满矮墙
你仔细测量明和暗的距离
并准备跨越

面对矮墙
你发现了另一个世界,问题在于
偶然的回眸,让你彻底忘记了
该首先迈出哪只脚


白羽:
至于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这样的情景是不是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呢?我很喜欢这样的意识流淌,自然不带修饰的笔触,让人温暖舒适,让一颗心轻轻地靠近文字并徜徉其中了。

◆尘世

你说,我们都是尘世中的草
任何抚摸都会让彼此受到惊吓

而此时,我宁愿是乌鸦
在诅咒中继续诅咒
黑夜不可避免地来临

请不要打扰我们,我说
在生与死的过程中
我们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白羽:
人生必得有所参悟,才能有所提高,才能安心地好好地活着走下去。不管你信与不信,我们活着的每一天根本就是从生到死的一场修炼。


◆未来的秘密

嘘,噤声,你看有人在捡纽扣
我们唯有相拥才能守住秘密,守住
彼此的体温

那我们就默念些诗行吧
“ 春暖花开,春暖花开”
来年春天,花朵争着开
幸福也就成了唾手可得的事情

白羽:
不敢想象,人一生中如果没有梦,没有幻想,没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会是怎样呢?人间是不完整的,这原本就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我们唯要完成的是自己的修养和情感,抱住自己那一份执著走到最后,哪怕结果只是孑然,只是残忍不堪,或是在别人眼中是不幸福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圆满,那是属于自己独有的圆满。还有我再重复一句,读这个人的诗就好象是读他的心跳,他敞开的胸怀让人感觉到体温了。很舒适温暖让人着迷!

2013-1-12 19: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2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在这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2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丁 于 2024-3-12 10:18 编辑
晓钟 发表于 2024-3-11 16:59
■古代诗歌报的资料

■致辛苦操劳诗歌报石板的版主们


【阅读】

.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上升
阅读一次上升一次,阅读一次上升一次
直到有一天,忽然从林子里
飞出一只鸟来,落在不远处
它上下觅食的样子
就像我阅读求知饥渴的眼神


猪猪,你的阅读几乎打断了我一条腿,正拄着拐杖站在十字路口,迷茫地眼睛看着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4 22: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