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听雪敲竹的近期诗作
听雪敲竹,是一个女子的网名,因为名字里面含着竹这个字,竹为植物,移个脚步也是很少的,所以这个网友一般不爱多走动。仅是在几个略有人气的诗歌坛边敲敲打打,起了声音。如果有人细心听了,一定会感觉这声音像天籁一样的美妙;如果仅是匆匆走过,主要是向那些坛子的所谓的名人投一些学生贴名利贴,自然这声音是听不到了。所以这个女子,美妙的诗句,就像金子一样,埋没在土里,显得有些冷清。还好,与这位女子聊过几次话,但印象中两人一在QQ上见面就没有正经八百的说什么,女子的语言极为简略,但很幽默风趣,口水大仗打得两人笑个不停。由诗和几次闲聊里,从中感觉到这位女子诗的感觉非常敏锐细腻,性情方面温和却也经常露出刀剑一般的牙齿。不过,这样的牙齿,她只是向一些要好的朋友晃出来。即使是有敌人,她也不亮出来,不是不敢,是不屑。这样的一个粗浅的印象,当然是不足的。于是我,来细心的读读她的诗吧。
静下心来读竹子的诗的时候,其印象竟与上面的说法大相径庭。
一、 诗原来是这位女子用来隐藏自己的。
快乐,是表面的,幸福是表面的,而忧伤是内心的,悲情是内心的。每首诗,实际上都有一份她深深的思考,但从来就是嘎然而止。在对她的诗读第一遍的时候,你会会心一笑,就诗的浅层意思提出赞叹,不错,这位女子写得好有灵气,语言相当活泼,诗韵富有生活的趣味。一位猫一般的女子有时很鲜活的立在诗的后面,就仿佛清照幼年时站在梅花后面一样,神往不矣,喜欢不尽。于是回她的诗贴,她会马上纠正道自己远远不是那个年龄,可语气又是嘻嘻哈哈的,让你信也是,不信也是。但仅仅是第一次的印象得到的感觉,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你只注意到她嘻嘻哈哈的神态,更是错上加错。因为,她说的有些话是真的,快乐是外在的,而伤情却是永远的。这样说,是因为我读了第二遍和第三遍。我从她的诗里听到了她那低低的唉叹,幽幽的悲苦。笑声,快乐,以至诗本身不过是让这位女子露出半边脸的琵琶。
二、诗里的伤痛如锋芒毕露的刀刃总是逼着这位女人
我们来读第二三遍吧,就会发现她是这样《写诗》的,/握着你的名字/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这样的动作持续反复/血从指尖渗出暴露/长久来隐忍的痛/不是不知道/你有最利的锋/我放不下/我怕一松开/你就能/飘向深夜坠进黑洞。通过这首小诗充分表明,琵琶实际上已经成为她自己的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所以诗中的“你”字是确定能换成这位女子的“我”字的。夜深时,人静处,她深深感受到内心那些无以复加的伤痛如锋芒毕露的刀刃,向着自己逼来,逼着自己一步一步的后退,直至向深渊里飘落。
她在《致命的伤口》表达出的对婚姻爱情的思考,更是与从前表面的快乐大不一样,“我们守着齐腰深的忧伤佯装幸福”“我们无法制止而又必须忍受”。就在这样的无人打扰自己的时候,她审省那些冠冕堂皇的婚姻爱情,清理琐细的只能苦苦忍受的生活,她感受到孤独,无奈,无助。只是她依然声音很小,小得只让自己听见,想说的,不,想喊出来的,泻出来的话,还是强行暗敛住,不作追问,而是“随手塞进冰箱/它冷了硬了我们都没想过取出”,生活着那些现实的残酷,她已经无心将之写在诗句里,她深深的体会到那些原以为会流传百世的经典情感故事,因为“日子年久失修”,成为“葬着日子的森林”,“我们就这样死了”。是的,已经死了,还要说什么呢,还能说什么呢,说了,有什么用呢。
上面两点,主要是从不为人注意的一些诗里行间,感受到这位女子内心有一些隐藏着的苦痛。当然就现实生活,或许物质条件的优越,日子过得也是很有情调的。所以那样的描述仅是这位女子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看到。不会是全部。毕竟本人不是算命先生,而所说的,本人就是坚信不移的。但其它文友是不是这样的认识,甚至于这位女子都会十分纳闷,我怎么会是这样的呢,我一直对这样的痛苦进行拒绝,对这样的思考一直是锁在门外的。不管怎么,我认为我说的均在她的心里。但她是不愿意承认的。不承认也好。为什么太人生,为什么不生活?这样的反问,就现实的选择来说,我也认为是最好不过的答案。
这位女子写诗很勤快,一发贴就经常是一组几首;也有些懒,有时发了之后,回贴总是哼哼笑上几声。倒不是不真诚,只是有些调皮,呵呵,就是不在回贴里说,因为诗意在诗里,哪能在后面的自己的回贴呢。看来这是这位女子的天性使然。下面,我们放下心情,谈些诗的美感,及她写的有些精妙的地方吧。
三、文字写得趣味盎然,清新自在,诗是内心的小竹林。
这位女子,不太喜欢用典,如果用了,也是尽量化而用之,成为自己的诗的灵感而用之,不愿作强行之势。崇尚自然流畅的文笔。所以虽然句子有些散乱,但与其它诗者比,行文的自然性远远胜之。这位女子不喜欢太涩的文字,总认为那样的文字反伤了诗意,自己小天地的诗意。
这位女子,喜欢诗入生活。在生活细节处显诗意。表达内心的喜与忧,爱与恨,夹杂一点生活的思考,显示人的智慧。强调趣味胜过思考,个人小天地,已经大生活。这位女子就一滴雪进到一片小竹林里,已经感觉到极大,比如,她在诗句里经常出现泥土、小草、小虫,水滴声等景物,别人眼睛喜欢看着远处,她却说近处实际也不错,不信,我翻给你看石头下面,两只蟋蟀正在谈天说地呢。
这位女子,在词语的用法,胆子极大,动词名词及形容词的运用,凭心感受,故俗语常句调配得不落俗套。尤其是一些动词方面更是敢于大胆衔接上下文字,令人初看一愣,再体会又喜欢不已。说明在诗的写作方面,她是很有一些心得的。通过这些文字的运用,她不像其它的诗者那样,只是静静的叙述,好象那些文字中的意思可以活起来,带着读者走入更大的想象空间,实际上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最懒的虚构。她的不然,她总能以最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感悟生活中的趣味。
四、诗的韵味十足,而气度逊些,诗毕竟是这位女子的生活感悟。
这位女子,虽然没有对诗的理论方面及创作历程作过发言,但从诗句中感受她喜欢文字干净,不作过多的修葺,所以寻求诗的内在的韵味,而不愿在文字方面强调形式上的美感。这点挺符合当代一些诗歌创作的倾向。生活入诗,点点滴滴均是有情之物,细细碎碎尽是诗的发声器。这样的写法当然是值得肯定的,给人有一种生活在诗意的栖居感。
从自己对诗的认识角度来看。不管怎么样的写法一定是一个双刃刀,总有利弊。利的方面,上段已经述。而弊的方面,认为诗的形式不重要吗,不可以去用吧,真的要扔掉吗。毕竟那些很工整,语言的顿挫,韵律的和谐,毕竟是中国文字在流传千年里总结出来的,并有很辉煌的成就,现在我们完全舍弃。如果这样太有些可惜啦。所以这位女子的诗作从总体方面来看,风格鲜明,而写法较为单一。这是弊之一。弊之二,生活入诗有积极的一面,但如果从此就不对人生进行思考,那诗意就显得有些太浅而少了回味。个人认为,生活入诗将诗的创作拓了一个宽度。而人生入诗,是将诗的创作沉为一个深度。这两者都是需要的。不能因此否彼,因彼否此。这位女子写的自然存在这样的问题,诗内的空间狭窄了些,也就有些生活的琐碎感。诗意写来,深度不够。弊三,生活入诗,别的诗者我不说。这位女子的很有一些小资情调。玩味生活,品味生活,诗意清雅。而少了诗的一些硬度,少了诗的其它的境界。文字有时在她手上,有时就像一个圆润光滑的高脚杯,诗只是半抱的琵琶,并不是融在血脉里的组成。
总体为说,提出这些问题,并不是要求这位女子一定改变自己的风格。既然喜欢,又诗已经是一个个人化的写作方式。个人认为,是可以的。因为每次读她的诗,都有给我们,这些麻木于生活的人,心中一喜,眼前一亮,足够了。
注:本来应该把她的诗作一并发些的,但太多了,如果大家能看看她的博客或在红颜上搜搜看看,肯定有一些收获。http://blog.sina.com.cn/u/1235241712
听雪敲竹作品
《爱情.婚姻.家庭》
爱情
树木正用看不到的方式长大,
盘根错节枝叶繁茂,
鸟巢越来越高。
爱情和一座森林同时开始建造,
我们不清楚它有几个答案构成。
举着弹弓的人睁只眼闭只眼
向上瞄准。
有人说,
这个答案最接近真实。
我摇头否认,
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描述,
一颗芽拔节的过程
曾贯穿多少雨水的眼睛。
婚姻
我们迈过门槛进去,
手握河流,
抵一场前世欠下的债。
指间稍一松动,
彼此的影子长满青苔。
我爱,
我一直不敢尝试把手松开,
我们是两朵怕水的葵花,
站在岸上临蓦阳光。
家庭
终于明白,
一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就是不停搬动、折叠、打开、合上
走出、进入
一个盒子。
我们不停改变它的形状
涂上
各自喜欢的色彩。
《表达方式》
端详完一个
突然看到的字
我迅速决定
出去一趟
买把新的剪刀
把它裁成
我们都喜欢的样子
贴在窗上
等待一队返回的锣鼓
然后喊你的门
亲爱的,这会儿有没有空
我想和你
再结次婚
《未及成熟的忧伤》
未及成熟的忧伤
用整个下午俯视一场雨
斜穿过街道
它长发如丝手指冰冷
背着公汽雨伞行人
生出白色翅膀
翻过树梢撞在窗上
我微笑着伸指把它按住
蔑视的目光
轻易解剖了
它未及发出的叫嚷
和
阴谋藏着的
未及成熟的忧伤
真相
这场雨后有些花朵
将会长成果实
卑微躲藏的核从柔软的肉中伸出牙齿
咬开伪装已久的坚硬
问题不断出现
先是花朵
反复的开了又谢闪烁其词
然后果实纷纷走下树来
寻找合适的鞋子
它们躲避盘问
坚持对一些事实讳莫如深
我于是无法明白
现场留下的那道伤痕
为何象是一棵幼苗的胚胎
《麦收日子》
在一个城市,
或另一个城市,
或两个城市之间,
我们总能相逢然后分离。
这完全取决于,
两双脚尖的指向。
就象此刻,
一枚向下的果子,
注定撞痛树下经过的蚂蚁。
这样想着,
我把及腰长的阳光
在脑后扎成马尾,
举着爱情出去。
那些爱情高过头顶,
目光在上无人可及。
我需要一把梯子,
把它和成群的树叶钉在一起。
这样以来
,我的确可以放心的相信
总有一只鸟,漂亮的、深情的
在偶尔停留的间隙
一眼认出它的
不
同。
《只是叩门》
我只是叩门,
从没想到,
竟然敲落了黄昏。
天色因此不明不白,
目光穿过灯火鱼一样游离,
搅动夜语,翻找话题。
茶逐渐有些倦怠,
依在杯口有气无力。
那就说声再见吧,
直到挥手,
院子里的桅子猛然开了。
我们都没注意.
《两只蝴蝶》(外一)
两只蝴蝶
现在开始,不再允许
任何形式的分离。
目光必须学会拥抱,
学会保持不被拆散得紧密。
还有我们的羽翼,
绝对需要幅幅相连,需要
藏下整张天空:
左边是阴,右边是晴。
只有这样,
当我们飞时,
所有花开才有了甜蜜的朝向。
在人间
仍会有人行走,在天堂
或者地狱。
世界如此辽阔,
每人都把自己的雕像匆匆树起。
神情舒畅,也有忧郁。
一个又一个影子相互交叠,
不分黑夜白天的聚集。
象泡沫,
联成一片,
永不停息的争吵,拥抱,推挤。
多少年了,
时常看见日出,看见自己
迈过门槛出去。
采摘痛苦,也采摘
一树一树的繁华和喜悦。
没人躲得了风,从每个角度逼近,
粗野得大手将阳光花朵女人娇艳得脸
一一揉碎。
一座雕像倒了,
还有一座,正缓缓立起。
[ 本帖最后由 风浩荡 于 2006-8-28 22:4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