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蓝枫

[讨论] 诗歌报争议作品探讨(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9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诗歌用词不需太华丽,但要有一定美感的.此诗中末节的话语也许不是母亲亲口说出的,但是那种情绪的表达却是真情流露的,读来自然舒服,在这里诗者用词还是蛮够巧妙的。个人认为这种精微的雕琢是有必要的,但不能改得太离奇.个见!
这首清新灵动,画面感极强的小诗,是喜欢的.学习!

[ 本帖最后由 归来燕 于 2007-3-9 18:2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9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作,是一个“自然”的作品,自然不排斥雕琢,不排斥人工。
《野苜蓿》 是一篇较好的诗作,读者不难于接近,但愿诗坛多一些自然,让整个诗坛千姿百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没有不必要的歧义,也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一种健康的美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徽阿尔 于 2007-3-10 00:23 发表
这首诗没有不必要的歧义,也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一种健康的美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感觉很容易进入....读之舒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蓝枫把这首诗拿出讨论,这对作者是难得的好事。朋友们不要因为作者是在职斑竹,推荐人是我,而放不开。我们论坛的一个特点是: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资深,都有平等的话语权。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说说推荐的经过,也许对深入探讨有帮忙。

说实话,我当时有过犹豫。我一开始的回帖是:

“《野苜蓿》的结尾倒是漂亮,但前面铺得很开。往高了想,这样写有意境,画片的铺开也即情的铺开,一切景语即情语。往低了想,画片勾勤过多。在语感上也稍觉滞。”

“这个问题我还不能确定。当然,整体上值得称赞。”

接着我再读,结论是:

“再读,算了,算是意境,这样写可见人家那儿的自然生活环境就是那样,就是那么沌然一体美如画,呵呵,在那种环境里才能说得出那种话”

“如果是我,最多只能说,听见阳光在窗玻璃上走呢,呵呵”

“拿到首页看看大家怎么说的。”

我看中的是结尾,那种人在自然中奇妙的感悟,其次才是美感。

现在再读,从写作的角度看,显然作者不是一位经长期写作锻炼的老手。但可能正因为作者是新手,才值得称赞。

再看看光头在五楼的回帖。这种现象涉及现代诗断行问题。

1、有位著名诗人(一下子记不起名字了,反正是写入文学史的,已去世)晚年时,把他写的现代诗,全部横行排列了再出版。我不知道他这样做的意图。

2、对现代诗来讲,分行是艺术。许多诗连起来平白如水,但一分行,成了经典。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美国诗人威廉斯的《便条》,内容很简单:“我吃了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当早餐用的。原谅我,它们太好吃了,那么甜!那么凉!”
完全靠分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诗。全文如下:







《便条》

我吃了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
当早餐用的
原谅我
它们太好吃了
那么甜
那么凉

这个例子说明,诗歌的原材料,往往出乎意料的简单。也不能因为可以横起来排列,就去否定。这是一般性认识。

3、再说具体文本这首诗。这首诗也的确可以横向排列并基本不变调。但,不能以此为理由去否定。可是我们应该看到问题,那就是张力,一横向排列,就可看出的确张力不够,句子间愉快的跳跃不多。这可能是今后作者提升的空间。即加强张力。

4、又说回一般性问题。自从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以来,认为白话诗不是诗的观点,一直不断。诗刊曾出专辑讨论这个问题。持白话诗不是诗的观点者,有大家名人,此如季羡林,他就不怎么认为白话诗是诗。还有许多写白话诗的大诗人,晚年全都不写白话诗了,改写格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楼上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当时初看时就有这样的感觉,母亲特别是乡野的母亲他们的文化成分决定了她们说不出诗意的语言“——我也有同感。

”这或许是用小说的严格要求来判定人物说出的话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在诗歌中也是应该的。

斗胆改一下:

《野苜蓿》

母亲种下的野苜蓿
在四月的阳光里紫紫地开
远远望去  一块江南绛绸
抖动在黄土坡上

苜蓿地里  挥镰的母亲弯着腰
脸隐在花丛中
汗珠敲响花蔓
淡淡的花香
远处静默的村庄 炊烟袅袅

母亲突然停止了动作
我悄悄地对她说
是不是听到了阳光在
苜蓿花上   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不平 于 2007-3-10 11:43 发表
“我当时初看时就有这样的感觉,母亲特别是乡野的母亲他们的文化成分决定了她们说不出诗意的语言“——我也有同感。

”这或许是用小说的严格要求来判定人物说出的话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在诗歌中也是应该 ...

改后与改前基本一样。没有解决你说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首诗歌我没有争议,自己认为是一首好诗。
对一些回帖持有异议,我认为种菜种地的,拉车的,要饭的等等我们眼里的所谓下九流,在某些时候也能说出我们这些所谓的诗人说不出来的具有诗意的话,甚至包括一些儿童。仅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高于生活,应该可以排安母亲或其他人说出笔者自己想说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里, “一块江南绛绸 抖动在黄土坡上”,“汗珠敲响花蔓”,“阳光在苜蓿花上 走”都是很诗意的语言。
现在的诗歌,许多都是文字分行。特别是主谓宾、转折关联样样全的大长句分成行的诗大有风行天下受宠于人之意,细看之,用意象说话了,有白话,也有诗意的语言,你不能说它不是诗。诗究竟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才算正确?才是成熟?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大家讨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表象是现代简朴清淡的语境,却深得吾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学之妙;景外之景,象外之象,尽在看似无技巧的语言结构中呈现,实乃大化也。
至于母亲能不能说出那样的话,我想大家再去读读千古流传的诗经吧,没事听听扎根大地骨髓深处的民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飞蝶舞 于 2007-3-10 15:42 发表
这首诗里, “一块江南绛绸 抖动在黄土坡上”,“汗珠敲响花蔓”,“阳光在苜蓿花上 走”都是很诗意的语言。
现在的诗歌,许多都是文字分行。特别是主谓宾、转折关联样样全的大长句分成行的诗大有风行天下受宠于 ...

谁也不能武断地说诗往哪个方向发展才算正确,至于成熟嘛,当然是能够通过艺术的语言呈现出自己想要呈现的,但首先要保持新鲜和个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诗意极温暖淡雅 ,语言优美自然 ,觉得后面更是点睛之笔 很有回味的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27 14: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