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蓝枫

[讨论] 诗歌报争议作品探讨(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0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李子首先大大地谢过各位朋友,真是荣幸之极,这首小诗能让大家这样关注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对以上各位朋友的畅所欲言我深表谢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本是《阳光下的细节》组诗中的一首,写这组诗时,头脑中蓦地冒出了小时候随母亲去田里干农活时的很多场景,说实在的,总感觉那时的阳光多么明朗,天蓝的醉人,空气纯净而澄明,小小的我尾随着母亲,穿行在花草绿叶之中,听母亲讲隋唐演义,讲杨家将,的确母亲是没有多少文化,但她却将一个个人物讲的栩栩如生,母亲还常教我们唱山歌,像:“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等许多极富哲理的山歌……在写作时这些情景像电影似的一一在我的头脑中播放,不由地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许多人以为乡野的母亲没有文化说不出诗意的语言,发不出深深的感叹,是真的吗?
   说实在的写时我是一点没有多想,因为我是一个农民的女儿,我生长在大山腹地,我所接受的启蒙教育就是祖辈传下来的一个又一个的民间故事,一首又一首的山歌,关于这个问题我不想说的太多,读了前面的贴子,我觉得208哥哥已说出了我心中想说的话语,我把他的见解引来放在这儿,请大家再来读读:
   
   “其实这首诗在语言和技巧上并没有多少很值得称道的地方,只是语言比较简朴,平实让我喜欢.前面二节的描写给我们一种和谐,宁静的感觉是为最后一节的异峰突起作辅垫的.真正的用意在最后一节.

母亲突然停止了动作
悄悄对我说
她听到了阳光在
苜蓿花上   走呢
    世界万物都统一在宇宙这个精密的逻辑中,但最终都将接受时间的洗认.因此再卑微的生命都会有对时间的恐惧而产生对永恒的渴望,同样野苜蓿是卑微的,日夜劳作的母亲也是卑微的,但野苜蓿可以演绎出江南绛绸般的美,母亲在劳动的过程中(或者说在对野苜蓿这种美的收割中,突然自觉到了自身的存在的美,她听到了阳光在苜蓿花上走动的声音.美就是一种没有被遮蔽的存在,而每一个存在在本质上都是清澈的澄明的,野苜蓿如此,母亲也如此,我们也如此.但是为什么诗中的我反而没有听到阳光的声音呢?那是因为我们总是自视太高,心灵被灰尘蒙蔽了.哪一天我们能自觉地擦去灵台上的欲望,自然也会听到这种天簌。”

     
   的确我并不懂得多少写诗的技巧,我只愿意我的诗平实朴素,能让读者在阅读时容易进入。也许横排以后有些散文化,可是也的确如红总所言,诗是讲究分行的艺术,从古体到新诗这都是诗与其他文体的最大差异,莫说分行对一首诗而言是不同的,分节的不同也完全会让一首诗的意和空间发生很大的变化。第二节到第三节是有很大的一个时间跨度,在这里我所有想表达的思想在  “母亲突然停止了动作”这句凝聚,这里:突然停止  是有很大的时空的,一年,五年,十年,……直至母亲已经苍老,再也不能下田,但母亲并没有伤悲,她依然用一颗快乐而澄明的心境想念那些青春的美,劳作的美,自身存在的美,如果不分行分节则很明显就平淡无奇 了。在这里正因为母亲是乡下的母亲,只知道只要活着就是一种大美,所以才会这样单纯,心灵才会这般轻灵,才能和自然这般融洽,才能对阳光发出这样的感叹。

     在这里说这么多真有些班门弄斧了,再再次谢谢大家对李子的厚爱,请大家继续多多讨论指点。


[ 本帖最后由 苦李子 于 2007-3-10 22: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孤鹰 于 2007-3-9 12:47 发表


光头的看法很有见地。昨天准备写一篇评论时正好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诗歌不同于或者明显区别于其它体裁的特质是她的旋律之美!音乐之美!这点是其它任何体裁都没有的。因为有她诗歌更适合反复吟咏!...有的高手也确实写得诗意盎然。但反复吟咏的功能没有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偶个人认为,中国的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之一,是文字的心灵风暴,而非反复吟咏。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j208 于 2007-3-9 13:41 发表
其实这首诗在语言和技巧上并没有多少很值得称道的地方,只是语言比较简朴,平实让我喜欢.前面二节的描写给我们一种和谐,宁静的感觉是为最后一节的异峰突起作辅垫的.真正的用意在最后一节.

母亲突然停止了动作
悄悄对我说
她听到了阳光在
苜蓿花上   走呢
       世界万物都统一在宇宙这个精密的逻辑中,但最终都将接受时间的洗认.因此再卑微的生命都会有对时间的恐惧而产生对永恒的渴望,同样野苜蓿是卑微的,日夜劳作的母亲也是卑微的,但野苜蓿可以演绎出江南绛绸般的美,母亲在劳动的过程中(或者说在对野苜蓿这种美的收割中,突然自觉到了自身的存在的美,她听到了阳光在苜蓿花上走动的声音.美就是一种没有被遮蔽的存在,而每一个存在在本质上都是清澈的澄明的,野苜蓿如此,母亲也如此,我们也如此.但是为什么诗中的我反而没有听到阳光的声音呢?那是因为我们总是自视太高,心灵被灰尘蒙蔽了.哪一天我们能自觉地擦去灵台上的欲望,自然也会听到这种天簌.这是作者要给我们的另一种启示.如果说这首诗有争议,可能是认为一个卑微的母亲不可能有这种自觉的意识,那只能是认识上的不足.而我认为这正是作者比我们高明的地方.君不见中国的神话中,任何动物和植物都能修练成仙成精的.何况我们人类?
...



其实,你上面说的这些,不在探讨的范围之内。这些是明摆着的,是大家共识或认识相似的。散文也能达到这个效果,可能效果更好.....呵呵,如果只是探讨这些,的确没有任何意义挂在上面让大家讨论。偶是这样认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徽阿尔 于 2007-3-10 00:23 发表
这首诗没有不必要的歧义,也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一种健康的美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也许偶有不同的看法。既然你认为这首没有探讨的必要了,偶很愿意为此做一个实验。偶选了四首非常短的,肯定是实验品了,也许是你和大家熟悉的或不熟悉的,请认真读一遍(当然是自便了)。读后再与《野苜蓿》比较一下,哪一首更有诗意或则是潜在的、多样性的抑或是具有鲜明的诗意。

(下面四首都隐去题目,用编号表示,便于讨论,呵呵,肯定是一次有趣的实验)


《编号1》

文/lx

送他风筝
赞成他放
劝他放
我和他一同放
我们
嚷着,跑着,笑着
然而他
其时已经和我
一样
早已有了胡子了



《编号2》

文/BX

夕照里,牛羊下山了
小蚁般缘走在
青岩上
绿树丛
颠的嫩黄叶子
也衬在红墙边
这时节
万有都笼盖在
寂寞里
可曾想到
北京城里的新闻纸上
花花绿绿的
都载的是什么事




《编号3》

文/lx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
吃吃地
似乎不愿意惊动
睡着的人
然而四围的空气
都应和着笑
夜半,没有别的人
我即刻听出
这声音
就在我嘴里
我也立即被这笑声
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



《编号4》

文/BX

月儿并不十分清明
四围朦胧之中
山更青了
水更白了
湖波淡淡的如同叠锦
对岸远处
一两星灯人闪烁着
湖心隐隐的
听见笑语
一只小舟
载着两个人儿
自淡雾中
徐徐泛入林影深处



可能各有千秋,这四首中,真的就没有一首比《野苜蓿》要好一些?

[ 本帖最后由 光头笑脸 于 2007-3-11 00: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枫 于 2007-3-8 21:02 发表
聚焦诗歌报       深度诗交流



★活动宗旨:旨在为诗歌爱好者核心营造一个更客观、更真实的交流平台。
★探讨原则:以相互尊重为前提 ...

回:
这首诗确实不错.
特别是比此前的多数新诗来说.
理由同意诸多读者所言的好.
如果鸡蛋里挑骨头的话也可以找一点:
1、绛-----深红色。苜蓿地远看怎么也不能成为深红色的绸。
2、反对者的意思我理解不错的话,主要是语言还可以再精练一些。
3、音乐性还可以再强一些。

主要是诗歌音乐性再好一些是应该还是不应该的问题之争。如,少加与改几字,加个“舞、笑”两字;“呢”字改成“哦”字,对诗歌的一切几乎没有丝毫的改变,音乐性可就增强了。


              《野苜蓿》

            母亲种下野苜蓿
            在四月阳光里紫噜嘟
            远远望去  一块江南绛绸
            在黄土坡上抖动(舞)

            苜蓿地里  挥镰的母亲弯着腰
            脸隐在花丛中(笑)
            汗珠敲响花蔓
            淡淡的花香
            远处静默的村庄 炊烟袅袅

            母亲突然停止了动作
            悄悄对我说
            她听到了阳光在
            苜蓿花上   走(哦)<呢>

我想,这种改动,喜欢音乐性强的人可能会同意;而那些认为音乐性是负担多余的人,就会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枫 于 2007-3-10 12:25 发表

改后与改前基本一样。没有解决你说的问题。


改后说话的是“我”。“我”说出了“母亲”想到但说不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极好,只有欣赏学习的份,没有挑剔的份,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苦李子 于 2007-3-10 21:57 发表
这首诗本是《阳光下的细节》组诗中的一首,写这组诗时,头脑中蓦地冒出了小时候随母亲去田里干农活时的很多场景,说实在的,总感觉那时的阳光多么明朗,天蓝的醉人,空气纯净而澄明,小小的我尾随着母亲,穿行在花 ...

认可妹妹所说,这首应是自然写实的诗作.属于偶得.

清纯,朴实,自然是其最大特点,诗,各花入各眼,我个人喜欢这种自然而并无特别技巧的作品,我认为它体现了一钟美...

妹妹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最后一句写出了母亲乐观的生活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徽阿尔 于 2007-3-10 00:23 发表
这首诗没有不必要的歧义,也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一种健康的美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我的意见也是这样.
我不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2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梅尧臣曾对诗歌鉴赏提出三个观点:意新语工;状难书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于当代“八仙过海”式的诗歌创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野苜蓿》一诗,重在回归自然,着笔点染田园风光和劳动的美感,在如今的诗作者中,实属难得。
完美的东西难寻,玉也有瑕。光头和鹰的观点很中肯,就诗艺来说,此诗有平铺直叙之嫌,最后一段看似点睛之笔,出语却又不符合“母亲”的语言个性,不如把最后两句改为:
“你听,阳光也在/苜蓿花上  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2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光头笑脸 于 2007-3-11 00:12 发表



也许偶有不同的看法。既然你认为这首没有探讨的必要了,偶很愿意为此做一个实验。偶选了四首非常短的,肯定是实验品了,也许是你和大家熟悉的或不熟悉的,请认真读一遍(当然是自便了)。读后再与《野苜蓿》比 ...

呵呵,兄弟拿名家这大作来,都比李子这首好啊,李子学习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2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晏弘 于 2007-3-12 01:04 发表
宋代梅尧臣曾对诗歌鉴赏提出三个观点:意新语工;状难书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于当代“八仙过海”式的诗歌创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野苜蓿》一诗,重在回归自然,着笔点染田园风光和劳动的美 ...

曾看过一则新闻,一个12岁的小姑娘身患绝症,临终时写下这样一句话:"我来过"然后微笑而去,对此我们又如何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2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答红山及李子:
我举例的编号1、2、3、4,这四人都不是诗歌作品。我想说明,文字断行与诗歌无关。断行是通过打破阅读习惯,来增加“武断”的思维链接和部分的跳跃作用。断行,没有能力让诗歌走向圣殿。

诗歌被接受和流行,多数与某个阶段的社会文化心理有关。当美国的中产阶段从工作方式的细节真实过渡到生活方式的细节真实性时,《便条》会以诗的方式流传,而非断行。

顾城的《一代人》在1980年从《星星》进发,能引起社会的强烈轰动,是1980年以前沉淀的社会文化心理的使然。所以,诗句的断行,与诗歌的社会效应无关。

李子的这首不错。这里的母亲,已经不是李子个人的母亲,她是李子的母亲+诗歌形象的再生体,她从实际生活中被提炼再创造,又还原到诗意的生活中。所以,她在这首尾句说出的具有诗意的句子,是作为诗歌形象在艺术环境中的必然,是诗人赋予她的诗歌生命。这些是明朗的。

我才认为这不是探讨的目的。虽然散文与诗可以联姻成散文诗,但散文不是诗,散文诗也不能肯定地说:就是诗。所以,我们可能并没有真正写出中国现代诗来,包括李子的这首。这是我的一种假设。有假设,才有求证。我也是借此提示一下,怀着对诗歌敬仰的真诚的希望:“自己颠覆自己,路子也许就在眼前了。毕竟诗歌有不为我们左右的生命轨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虽然不同的土地长不同的苗”。呵呵…我对诗歌是外行,只是有点想法就谈出来了,算临屏交流,有不对的,请斧正!

[ 本帖最后由 光头笑脸 于 2007-3-12 19: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8 08: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