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方悄 于 2011-2-16 12:09 发表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没有一个大诗人不是大学问家。 3、古代中国和古今的外国,终身写诗的人不少,为什么终生写新诗的人少?为什么一大批写新诗的人要当逃兵?诸如鲁迅、周作人、胡适、沈尹默、闻一 ...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木中巷 于 2011-2-16 09:33 发表 不全是,方家的我也一样不全部赞同~ 但这份认知中肯,真诚,而且每个人总需要有自己的认知与思索 你们愿意拿出来共同探讨,思考,而且又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原帖由 钓雪斋主 于 2011-2-16 11:21 发表 我们需要向前看,向后看永远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转,拾人的牙慧,步人的后尘。 所以通过总结以往而想指明方向的,肯定没多大的出息。 只有与过往的反着做,才会被后人欣赏学习。 这是历史规律,不服不行。
原帖由 钓雪斋主 于 2011-2-16 13:13 发表 根据历史经验,大凡诗歌只注重技巧之时,也意味着其一种形式灭亡之时。
原帖由 李显 于 2011-2-16 15:36 发表 大家都是对的,我错了,呵呵
原帖由 最后一剑 于 2011-2-16 15:57 发表 顶顶。这样激烈的探讨好像第一次。明天是元宵节,我在想吃点什么呢?是像李显那样自己包汤圆自己做着吃还是去超市买汤圆自己煮,买好了怎么做是个问题,买不买也是个问题,吃不吃更是个问题啦。祝诸位开心过元宵啦, ...
原帖由 木中巷 于 2011-2-16 15:59 发表 这些我留着思考,于我个人来说。 近阶段先多多练习,从各种练习中磨合一些东西,思考一些东西,或者也清晰一些东西。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2-18 11:02 发表 继续~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2-23 17: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