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千朔

从的余怒到写手们同题写作的《邻女》之阅读有感-完-未校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朵拉 于 2011-9-2 22:46 发表
很给力的说,支持千千

谢谢朵拉,千朔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01. 2011-8-29 09:30 綠衣

她习惯用一根毛衣针刺伤我
然后又无助地哭泣
以博取满世界怜爱
十年或是二十年
她都一直和我争吵
却又不离不弃

后来有一部电影出现
大家都叫她“画皮”
直到,她冰凉的体温
静静地从我眼前消失
而我也是不安的
眉上的疤痕可以作证

年戏,闹鬼,腹部受孕的叛逆
这些都是我收集的
青春期的记忆
有那么一个女子
曾经,深入骨髓


◎千朔有感:

  初读绿衣的这首诗,其实直覚是这位姐姐的生命沧桑感很重,连她自己看自己都是疼着、痛着,所以她在开头就写了「她习惯用一根毛衣针刺伤我/然后又无助地哭泣/以博取满世界怜爱」其实我们都知道哭泣不见得能得到他人的怜爱,但她在这儿却故意这么写,用意就是刻意去张显这样的无知而致使无奈的生命感,因而在末段她又写「年戏,闹鬼,腹部受孕的叛逆/这些都是我收集的/青春期的记忆/有那么一个女子/曾经,深入骨髓」,当整首诗读到这里时,我们立即从这里转入诗人的形象,也使得这首主角形象立得鲜明,而这也是诗人写作技巧最明显的转折点,通过诗人情感性的文字,身为读者的我或许读一首诗不用三五分钟,但从诗人聚集的事件,再进行有关诗人的部分的想象,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文字相当具有感染力,感染着读者去感受这样一个女子的生命,进而迸入想象的空间,余韵也就不言而明了。

  而在思考如何写下心得时;我忽然想到,人们口中的好诗,到底是怎样的好,是由会写诗的人说好,还是由读者来说好呢?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会写诗的人同时也拥有读者的身份,透过他们的眼光我们也进行学习如何去阅读一首诗,这其实是相当好的事;只不过不管如何,我还是覚得当一个人在阅读一首诗时,不是只用眼光去看、去理解,最好还是能多用些心量与情感来多感受这些真善美的生命精华。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9-3 20: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02. 2011-8-29 10:12 臭豆豆

下了几天的雨
停了
小女儿与阳台外的小鸟
饶舌昨晚一场淅淅沥沥的争吵
女人小心抖直抹顺一件件衣被
晾晒

男人有意无意地靠过来
喷几圈烟雾
欲言却止
女人终于嗔道
忙你的去吧
眼里折射的阳光
红得潮湿


◎千朔有感:

当然,我不可能对每一首作品,都可以发出强烈的共鸣;不过豆豆的这首作品,让读者读来有一种暧昧的趣味性存在;这种趣味性是从诗人刻意留白的空间创造出来的,他从「小女儿与阳台外的小鸟/饶舌昨晚一场淅淅沥沥的争吵/女人小心抖直抹顺一件件衣被/晾晒」接着「男人有意无意地靠过来」在这里,我们不禁想起,这个主题是「邻女」,那么小女儿由诗人口中说出来,代表着小女儿的身份是诗人的孩子,接下来的女人应是诗人透过小女儿在阳台活动,转接到的现象,如若这样读来,那么男人,当然就是「邻男」,而不是诗人了。可是诗人在写作的过程,却故意把「男人」从下一段写起,这里所延申出的空间,让读者不得不想象一下,这个男人的角色,到底扮演着什么,而这也是我个人读后覚得豆豆这首最成功之处。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9-3 20: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3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03. 2011-8-29 13:39 堰鹤

1.
手拎喷壶淋湿廊道,我乐此不彼
她百折不挠,躬身清扫战场,力挽脚下的鞋子不湿
雨经常光顾,有时彻夜不眠
我是爱雨的,希望可以借机润泽几行诗句
或者对窗画下莫须有的感伤
邻女手忙脚乱地拉扯雨布,破衣服
遮挡有性骚扰倾向的水珠
夏天就是这样东东西西
七月八月隔三差五地敲击习惯遗忘的旧诗韵
摇曳在廊下的女式内衣越积越多
个个旗帜鲜明,不分昼夜
我慢慢忘却窗外频繁的窸窣穿梭之声
为遭受追捕缉拿的不幸的雨滴默默研磨
在深夜的浅杯里画下寡妇的闺房

2. 2011-8-29 14:17  
她习惯了把别人遗弃的旧塑料瓶等搬弄到家里
仿佛她就是当权的省长从承包商的口袋里抓点茶叶钱
然后排兵布阵,若干个黄昏黎明之后,她再统一装到大的布袋里
换回一个月的柴米油盐
我在大把的用水,一个月20吨
我不是省长,我认真反思自己的时候会想起干瘪的瓶子
有时,我把家里的空瓶子,纸箱子,下楼的时候顺手栽种在她门前
我渴望春天
我相信春天的树苗可以绿过炎夏八月
远处的大是大非,万里无云
不用入诗,只借用邻女的布袋足矣


◎千朔有感:

在这次的活动中,鹤相当支持写了两首;其实他的写作功底相当好,在第一首就有相当的场景可見,如 
 手拎喷壶淋湿廊道,我乐此不彼
 她百折不挠,躬身清扫战场,力挽脚下的鞋子不湿
 雨经常光顾,有时彻夜不眠
 我是爱雨的,希望可以借机润泽几行诗句
 或者对窗画下莫须有的感伤
 邻女手忙脚乱地拉扯雨布,破衣服
 遮挡有性骚扰倾向的水珠

这一段的描写有著诗人与主角穿插式的空间,同时也可以看到诗人某些戏謔的个性;但就第二首作品来看,第一首整组作品是隱了些,相對的第二首就明朗多了,虽然在文字上我覚得读不到象第一首那样的诗人情绪,然后平静的敘写卻更见诗人的功底,如
 她习惯了把别人遗弃的旧塑料瓶等搬弄到家里
 仿佛她就是当权的省长从承包商的口袋里抓点茶叶钱
 然后排兵布阵,若干个黄昏黎明之后,她再统一装到大的布袋里
 换回一个月的柴米油盐

这里,我们可以从「换回一个月的柴米油盐」,假设诗人是时常观察到这样一位邻居,而我们身旁的人那么多,为什么诗人会留意到这样一个邻居呢?其实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仁慈之心了。鹤的作品在显少有小抒情的部分,大部分所呈现的都是大抒情,而这个大抒情让我们所見的是社会性的,是人文性的,也是这个時代的人类共性。所以,虽然这首作品不是鹤最好的一首,但从反思性与社会和自我之间,还是覚得这件作品可以推一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山依依 于 2011-9-3 13:15 发表

依依跑那么快,千朔追不上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04. 2011-8-29 16:43 这里有阳光

电梯里
她从我背面的镜子
看着自己
她的微笑,像我那首妩媚而气质的
诗。为什么

只有28层
无限上升多好
就有翱翔,就会有牵手

她提前在27楼下了
我还在想我背后的镜子
和我的后脑勺
是否动人


◎千朔有感:

要读阳光的作品,一定要有个心裡准备,这人与我有点点的代沟,他的历史性、社会观都很強;还有,现阶段的他喜欢写作的模式是超时空的现实调调,所以在这作作品,还是可以看到这个理论写作的影子,不过相较他的其它作品而言,或许是受到余怒邻女的写作模式引導,这首作品是难得的平和与抒情了。同时,还有一种纯情味道。此外,我个人覚得这件作品,还充滿著一种男性独有心里情趣空间,如他所写:
 她的微笑,像我那首妩媚而气质的
 诗。为什么

 只有28层
 无限上升多好
 就有翱翔,就会有牵手

如果这首诗在一般女诗人的表现,一般不会只用「牵手」这二字帶过而已;至少我是这样想。另外,从诗人所採取的场景,可以发现是较高品味的地点,这也略帶说了诗人在预设诗的时空背景,牽入了自己平常生活的活动场域,但这些场域所見到的人,通常都是匆匆忙忙,又来来去去的,所以人与人彼此之间的互动极少,从这个极少里又隐约可见另一社会现象,人际关系的冷淡,也是使人彼此之间除了充滿想象之外,其餘可互动的空间,就是这个狹小空间的电梯了。当然,这也许是诗人在架设空间时沒想到,但我在阅读时,卻这么想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05. 2011-8-29 17:04 子非

你昨晚肯定来过
卧室的杯子,还剩着你的体温
它不会惊醒我的妻子
但它肯定打动过我

比以前更早的时刻是从前
从前我们一起去淋雨
与喜欢无关

趴在血液里的壁虎与爱情无害
你说过的,长在额头的蚊子
风一吹,脸就晴了

那我还是住在,你心脏的隔壁
有关世界的伤痛,我第一个闻到
第一个住在里面

过去回不去了,未来也是一样
你上错了航班。我的出租车也一样
停在跑道上,追不上飞机


◎千朔有感: 

这首诗,在我初读时,有一种相当美的情绪滑过;而每当我读到这种诗的第一想法是,这种诗是我写不出来的。一直覚得能写出这种诗的人,其实古典文学的底子应是相当厚实的人,因为虽然我们所读到的文字是现代的白话文,诗人血液中的古典底子是掩盖不了的,因而在字里行间也就自然流露出古典文学的优雅节奏。
另外,子非在这首诗的写作手法,算是较诗人性单方写作,而这也是我认为若以余怒的作品为写作基调而言,算是不成功作品,因为在叙事的事件上,诗人有场景没人物,这里所谓的没人物,是说人物被架空在不可得知的空间,所以通过诗人的描写,都无法连结主角的形象,而就叙事而言,人物或物的行为是重要的主轴,但诗人却着重在自己内心的呈现,所以以固定式创作的赏读而言,这件作品才说是不成功的。
但若不加入这个同题的创作,这首作的优美度,以及文字节奏递进是可以感人的,尤其是开头的文字
 你昨晚肯定来过
 卧室的杯子,还剩着你的体温
 它不会惊醒我的妻子
 但它肯定打动过我

这种暧昧的气调,是可以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而第三、四段
 趴在血液里的壁虎与爱情无害
 你说过的,长在额头的蚊子
 风一吹,脸就晴了

 那我还是住在,你心脏的隔壁
 有关世界的伤痛,我第一个闻到
 第一个住在里面

则让读者诗人刻意营造痴情人的效果,这个部分则真的可以见到诗人写作的功底,颇能将诗的情调和气氛拿捏稳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06. 2011-8-29 20:04寒山依依

她一直在别处,种水
晨起喂鹿,睡前洗刷灯火
偶尔停下来,冲我招手

更多时候她背对风口
练习发音
逼出体内的桨声

火光是最先赶来的歌者
只一个打趣的眼神
所有音阶便俯身为水,鱼贯入夜
与她无数次扑向自己的姿势相等


◎千朔有感:

依依的这首,就像很多人说的灵巧而清雅,至少就文字的写作而言,我个人是如此认为。不过我个人还覚得这首诗就象牛鱼所说的,读者必须整首阅读后,才能通过最后一句来反刍诗人写作的目的;也就是说,这诗的主角在每一个片段里的形象,都无法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必须从最后一句「与她无数次扑向自己的姿势相等」开始,去串连诗人,这时我们就会象在看电影,一个逆光的场景将人物呈现出来,然后才能一一营造画面。也因此,若要讨论这首最成功之处,应是最后一段,但也相对地发现,就诗而言,这样的递进火是不是慢了些?这或许是大家可以再讨论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3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太费力气了。歇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唐朝明月 于 2011-9-3 16:42 发表
这个太费力气了。歇歇。

呵呵~谢谢明月;千朔刚才跑走去小溜了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07. 2011-8-30 08:21 半遮面

“我是光洁的女人”——
她拿出金属片,并画出它们的肋骨
再用榔头,压、剪、刻、磨
乒乒乓乓的声响,像美妙的乐曲
在店铺,她仿佛于时空里流淌
偶然,会顺手整理她额际的皮肤
把戒指、手镯、和项链放入包装盒
除了四季,我还可以重复吗
当我走出银白的阶梯


◎千朔有感:

面面的写作特色,一向是画面感的重奏节;所以读者在进入作品时,即可读到作者强烈的讯息,以这首诗而言,全首能称为最平静之处,可说只在结尾的倒数第二行「除了四季,我还可以重复吗」。或许有人会认为,全诗都在描写事物,为何千朔只认为最平静的句子只有一句,或许就是所谓文字的节奏效果,诗人的文字魅力让整首诗可说是处一种声光之效,从开始的「“我是光洁的女人”──」之后,诗人聚集了光的进入画面,所以「金属片」、「画.肋骨」、「榔头,压、剪、刻、磨」、「乒乒乓乓」、「时空里流淌」、「整理额际」、「戒指、手镯、和项链放入包装盒」、「走出银白」从这些句子里我覚得都可以感受到诗人「不停地动」的效果,所以相对而言,那一句句子也就相对平静了。在这里,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到底一首诗所要呈现的是「平静的冷抒情」效果较好,还是「动态的冷抒情」效果较佳?因为当我再重新再仔细阅读这首诗,我发现一首行进这么密集而又繁复的动作的诗,或许在乍读时,声效相当有好效果,但是当必须去思考意韵时,反复再读,这样的诗是否耐得了长期阅读呢?会不会容易有所谓的阅读疲劳出现呢?我想面面也可以思考看看这样的写作方向;就写作者而言除了呈现动态空间外,静态的空间是否也足够让读者留意到。当然,全诗读完,还是不得不佩服面面对文字掌握的力度,至少,当我乍读时,真的覚得是相当让人精艳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08. 2011-8-30 09:49 小七七

1.
我不止一次的看到过那双三寸金莲
靠近窗棂的阳光下
就那么直愣愣的伸出来
青春 羞涩 性感
早就与它无关

小时候,总是对它感兴趣
帮它的主人挑水
除了得到冰糖
还能量一条布的长度
  
后来我听人说
当年这脚
被好几个日本兵把玩
呵,
几个大兵有幸成了“程朱理学 ”的受益者
  
后来又隐约知道
它的主人有过儿子
只是死于一场浩劫
原因是:他太矮了

它的主人并没嫁过

2.
小时候
她总是喊我小叔
我总是叫她姐姐
爸爸告诉过我,
她才是对的!

我惊异一个人怎么会有那么浓黑又长的辫子
我头上的毛却寥寥的可怜

后来,她去了深圳
两年后回来,辫子成了大波浪
她怀里只有一个大眼睛的女娃
她仍喊我“小叔”
我只是微笑着沉默
并猜测:这娃以后会不会扎上辫子


◎千朔有感:

小七七写了两组作品,其实两首的功底都不错,不过第一首的叙事方向可以在事件的把握的较含糊,所以呈现的效果就没有第二首的好;然则,有些部分却还是可阅读到事件与主角的连结,同时呈现出诗人对于某些事的讯息传达,如:「我不止一次的看到过那双三寸金莲/靠近窗棂的阳光下/就那么直愣愣的伸出来/青春 羞涩 性感/早就与它无关」,这开头的写作让读者立即明白诗人是以倒插法在陈述故事的过程,所以第二段写「小时候,总是对它感兴趣/帮它的主人挑水/除了得到冰糖/还能量一条布的长度」,诗人从物品来说明主角的生活环境,让人可以读到主角是属于某一阶层的人;因此,最后诗人写「它的主人有过儿子」、「它的主人并没嫁过」,都可认读者进步知道主角是怎样的人,而这首的巧妙之处,其实是诗人刻意以「鞋子」来传达讯息,其实我乍读此诗时,第一个想法是标题若是题为「鞋子」或「三寸金莲」多好,不但切题,又符合想象,但这里所具有时代意义,在通过诗人的呈现后,又更具一个思考点了。(当然,这纯粹是千朔个人想法)

而第二首相对比诗人的第一首作品,则更出一些亲切感与趣味性了,虽然全诗的动作不多,不过从「我惊异一个人怎么会有那么浓黑又长的辫子/我头上的毛却寥寥的可怜」到「两年后回来,辫子成了大波浪」「她怀里只有一个大眼睛的女娃」「这娃以后会不会扎上辫子」却把故事更具体化,且将时空拉出一个具体的想象,我想这也是这首作品会得到较多人关注的重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09. 2011-8-30 10:11 小树苗

她推窗,俯视黄昏
十八楼的风没有盐粒
黄昏撑开一片菊花
光线慢慢被暮色吞吃

八个月亮爬上来
我靠近阳台的边缘
小心地——
把她看成明天


◎千朔有感:

如果以读诗的乐趣而言,苗苗这首算我会偏爱的作品;因为这首诗中充满一种奇幻想象的色彩,如诗人所写到的「黄昏撑开一片菊花/光线慢慢被暮色吞吃」这样的转写的手法很自然,缓慢之中有动画的色彩,如果是孩子们来读,黄昏可能就成为吃菊花的怪物了。而第二开头也有趣:「八个月亮爬上来」,这里或许是借了「九个太阳」的典来转陈诗人背后所要传达的讯息,因而读者一定会思考作者为何是写「八个月亮」,其意涵是什么呢?姑且不管读者想到什么?思考到什么?或者猜想到作者的用意了吗?其实诗人都达到写作的目的了。而这么短作品,苗苗用心地架构作品的巧思,更是让读者可感受得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11-9-3 18:43 发表
谢谢千千妹妹费心,其实这类题材这种写法我很少进行的,多是把事实做例子引用一样引申出其他更多的部分,作为支持挑战活动的具体尝试,我是以参与为主要的!
这和我的作品的很多写法不一样,“杂家”由来已久,这也 ...

感谢鹤的支持
有不同的作品,才能有激励创作者有不同的思考,这本意的出发之心就相当可贵了,更何況真的写得很不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12 19: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