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千朔

从的余怒到写手们同题写作的《邻女》之阅读有感-完-未校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3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问候热情认真的好版主 小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容易斋 于 2011-9-3 23:38 发表
辛苦了,问候热情认真的好版主 小千

谢谢这位神秘的姐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13. 2011-8-30 15:06 重点突出

她很漂亮也很安静
碎步经过时
街两边的猫狗停止叫唤

女儿出生后
老公外出做生意
她守着一个小杂货店
整天轻言浅笑

后来老公被外面的妖精缠上
难得回来一次
有时在她脸上身上
留几块淤斑

再后来一个猫狗争论不休的夜晚
她通过夫家侄子的手
给老公织了一顶大帽子


◎千朔有感:

这首诗的情境造得颇好,尤其是愈到后面愈好;不过在人物的形象方面,我个人倒覚得拿揑得不够精准,因而也相对让这首诗没有达到真正的好效果。如果诗人可以将「她很漂亮也很安静/碎步经过时/街两边的猫狗停止叫唤」这段的内容再思考,以较平实的手法来描写的话,效果或许又会不同吧。至于最后一段「再后来一个猫狗争论不休的夜晚/她通过夫家侄子的手/给老公织了一顶大帽子」这样的创作法颇具戏剧效果,虽然不必言明什么,但多数读者也多了解了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3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14. 2011-8-30 17:49 唐朝明月

1.
那年,冬天空旷。我找到两个皮球
两个盛装的太阳在我的脚下滚动
雪白滚到红,村庄的落寞滚到白
她手中攥着小箱子
那个残缺的木头人翻筋斗,喉咙沙哑
我们都病了,她说,箱子里伸出五根手指头

2.
她推倒草房子,顺从的小山羊在前面
山坡盖上盖子,莫名的通向远处
没有预订。好像我只是她的交换
余下的,深居她的后院,窗口的折返
聚光镜片的炫目,一些我们不曾经历
奇异的老人,在她的注目下冒出轻微的火苗

3.
躲进小灯笼里,她迷惑了自己
等待石块扑灭那些无助的忐忑不安
麦秸垛伸长脖颈,堤坝越过河渠
把我们围起。我多么羡慕那个矮小的男人
他用藤条缠绕星光的双手
他隔断夜色,从影子放出无数只候嫁的鸟

4.
泛白的瓦砾总会产生幻觉
她在小商贩的铺子上舞蹈,拥挤的丝线
锯型的齿排列,她向上,失足,脚下是一片水
水底灯火寂静,她领养的小麻雀
张开嘴,咬断善意的奔走。她空出手
每一处漏洞,滴净体内的水

5.
木质的街道,我跑出一身冷汗
他们关闭了树木的出口,在炉火里加入
我木然罩住河流的去向,唯一的桥
伸进时光不可更改的惊悚,这些
多年之后,她把我从山坡上放下来
钟声舒雅,不准我提及泥土覆没的沉沦


◎千朔有感:

如果以一个艺术赏析的眼光来看,我想明月的作品在这次的同题中,会是我在鹤的作品后的另一个勾选。虽然,我必需很认真的说,就作品的写作方面而言,还可再精简些;但从同题创作的理念上,这首作品是大大跳脱余怒的作品的思考范畴,这也表示创作者的思考不受于限制,可以别出心裁;当然,如果是熟知明月写作的风格的人来说,这首作品,还是属于明月的独特风格。

而回到作品来说,我想我还是要说,如果这首的题名不是「邻女」,而是明月另取一个题名,应该都会更合适内容。至于整组诗作的气息,还是保有明月相当绵长而细腻的情感和思惟,所以阅读的过程中,时时可见诗人相当巧妙的意象经营,如:「两个盛装的太阳在我的脚下滚动/雪白滚到红,村庄的落寞滚到白」;这里的意象由红到白,再由白到红,最后又由红到白,意象中以一个「滚」字翻转了诗人多少情思?我想这个就是让读者去寻觅的地方。另外再如:「她领养的小麻雀/张开嘴,咬断善意的奔走。她空出手/每一处漏洞,滴净体内的水」,从麻雀的「奔走」,到她「滴净体内的水」这一死亡的象征,也是随读者自行去想象。虽然整首诗以事件来描写主角,不过整体而言,事件是显明于主角的形象,然而这首诗的优点是:虽然主角的形象朦胧,但也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并且是确确地让读者感知那种压迫性的存在,我想这也是诗人另一个高明之处。

另外,这首诗可赏析的內容其实还很多,但礙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我仅简略说说个人小感的部分,不足之處尚请诗人和喜欢的读者多多包涵。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9-5 01: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9-3 23:48 发表
再来支持!

感谢阳光光这么晚还来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4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
千 晚安,一定要好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15. 2011-8-30 20:03 卷帘人

她蹲在楼道里喂猫
蓝色的指甲掐住一条死鱼
赫然醒目的“0” ,在她男式球衣背面
震慑我,像猫绿色的瞳孔
盯着她的脸部,疑惑而惊恐
却并不打算,逃跑

我想迅速地离去
她突然站起来,逆光的脸
冲我笑,黑暗中的睫毛
夹杂着地中海香水味
我想起一只狐狸,在夜里稀释影子
从不留下,任何灯火


◎千朔有感:

对这首诗,其实在她个人的主帖上,已经讨论得相当精彩。

初读诗时,覚得这首的剧情效果非常好,并不亚于余怒的原作。会这么想是因为诗人在作品,完全读不到余怒的作品的影子,但却又拿捏任余怒在叙事上的精神,因此通过文本的阅读,读者是可以自由地读到诗人在作品中铺迭的效果,如开头的「她蹲在楼道里喂猫/蓝色的指甲掐住一条死鱼」,诡异的气氛一下子就让人在肌肤上起小毛球,接下来「她突然站起来,逆光的脸/冲我笑,黑暗中的睫毛/夹杂着地中海香水味」制造出特有的文字嗅覚,同时在逆光之中有了空间感,相当技巧地引導读者进入幻境。唯一我个人认为较可惜的地方是结尾的部分,这里的「狐狸」和「灯火」破坏了诗的真实性,让读者出现了这诗是不是出于一种想象呢!不知道帘帘是不是要再想一想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16. 2011-8-29 20:33 南方朔

寒风吹不醒的春天
门扉内透不进蟋蟀的琴声
当一束玫瑰呈现在她的面前
草木才开始发芽
他是高山,她则是栖息在怀抱的林木
“你是月亮,我愿做绕月的彩云”
每个日子都会有水晶的光点
爱情就是两只小鸟的追逐

飞倦的鸟势必都会归巢
另一只鸟意外缺席

夜的黑和手机提示音从门缝挤进来
面对机屏
她脸上结满冰凌
一场风霜封杀了抽枝的嫩芽
她走上阳台,俯瞰路灯下
蠕动的“蚁群”和爬行的“甲壳虫”
她无法握住这变幻的雾霭
只纵身一跃。爱,成了铁打的江山!


◎千朔有感:

朔朔的这首作品,在写作的手法里较偏向写景诗歌模式,一开始他从场景的方面下手,然后才引导读者从物中去转嫁主角的形象,但可能太着重人与物之间的转换,使之意象足够而人物形象不足的感受,相对就叙事写作的手法上,也就感覚弱了些,如他写「他是高山,她则是栖息在怀抱的林木/“你是月亮,我愿做绕月的彩云” 」这里的文字让读者的感受,较偏向情诗的文字传达,虽然意象的出现了,但主角的个性和行为都无法立体出来;再如「飞倦的鸟势必都会归巢/另一只鸟意外缺席」,我们可以明白诗人的用意,但还是缺乏对主角的认识,直到「她脸上结满冰凌/一场风霜封杀了抽枝的嫩芽/她走上阳台,俯瞰路灯下」这一段文字才看见主角的形象,所以整首诗在行进中,前二节可以再想想如何建构,好让主角的角色可以分明些;另外,这首的结果和阿良的《一个女孩》结局相同,但诗人表现的方式,我个覚得有些偏颇,若一个人是为爱自杀的话,基本上我颇覚不可取的,而诗人写「只纵身一跃。爱,成了铁打的江山!」虽然这句是诗中的美句,可我本身不鼓励年轻学子阅读这样的诗作,以免让他们接受到错误的认知,以为为爱自杀是才是美好的事。(这个纯为个人观感)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9-4 02:1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17. 2011-8-30 20:58 海岳

是一团麻
上上下下地滚
毛线球
猫咪翘起的爪
粉白
拨弄来
拨弄去
两根银针
又在扎出又一个
笼罩肉体的毛
熨帖而精巧
遗憾的是那个人
八年前
来过

走后  他的尺寸
邻女编织到今天
让那些线球
蹦蹦跳跳的
把猫咪和我的眼
诱惑着旋转


◎千朔有感:

这首作品其实在起手是有趣的,诗人试图通过宠物──猫和毛球的形象来传达主角的形象,并同时表现与女子相处的另一人的模样;然而整首诗可能是了让读者可以建立这样的感受,所以第一段的表现可说是用力了,但正因为这样的用力反而失去叙事诗所该有的诗情,在空间上感覚也就相对狭小了。不过相对第一段的内容,第二段却也就相对的好,如诗人写「八年前/来过//走后  他的尺寸/邻女编织到今天/让那些线球/蹦蹦跳跳的/把猫咪和我的眼/诱惑着旋转」,这里的「来过/走后」简洁却又明朗地表现出时间的距离,而透过「他的尺寸/邻女编织到今天」立体地表现出主角「痴情」,这也这首诗最让读者感到贴心的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18. 2011-8-31 04:42 踏破皮鞋

2006年的春节后
厦门征得江西的同意
生拉硬拽着
非得要我去给他开出租车
并早早的在SM广场附近的城中村
腾出套一室一厨一卫的单身公寓
让我安身
于是乎
在素有“花园城市”之美誉的鹭岛
就有了一处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
成为我的新家

我亲呀爱呀的新家啊
位于一座碉堡的第三层
第四层住着个年轻的女人
碉堡一楼二楼五楼六楼的租户们
走马灯似的换了一拨又一拨
只有我和她
一住就是三年

这三年期间
我作过粗略的统计
她养过小鸟两三只
猫和狗各一只

这三年期间
有个男人去过她家150多次
一个星期一次
每次都是周末
每次都是深夜
(只有头两年春节前后
女人背着大包小包锦衣还乡的十几天里
才没听到那熟悉的脚步声)

这三年期间
鸟儿飞进过我家两三次
小猫窜到过我家三五次
那个男人也敲过我家的房门好几次
(每次隔着房门都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酒味)
女人和狗狗倒是没来过一回

我的统计还显示
女人和男人吵了不下几十次的架
其中最凶的也是最后一次
就在第三个春节

过完第三个春节
江西下了死命令
我必须回去
在跟房东退房的时候
听说她也把房子退了

再后来
我住回老家
就再也没有从天而降的
小鸟和小猫了
再也没有突如其来的
酒味和哭声


◎千朔有感:

  皮鞋的这首诗是情节较完整的,因而在叙写的过程,作者可能培养了读者的情绪也相对性地削减了读者的想象力。很多人都说写诗要有适度的留白,就象画,留白不是未完成,留白是给欣赏者一个对色彩的喘息空间,并进而透过视覚弥补产生与画的渲染和融合,这里的渲染和融合就是所谓的想象。而文字的空间也是如此,写诗和写散文的不同之处,不是分行或不分行的问题,而是作者能不能够适度的留白与不留白的掌握,散文可以侭量把表面的事件详述,好让读者进行作者在事件下所微隐微显的思想,而诗则是把尽量只把事件提拿重点,剩下的就由读者自由去描摹和思索,这是余韵的延伸,也是思想探索的第一步,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真正的意涵即是在此。

  这首诗,在陈述上,文字虽然精简,不过内容还是密集了,如他写「2006年的春节后」、「我安身」、「在素有“花园城市”之美誉的鹭岛」、「一处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我的新家」、「一座碉堡的第三层」、「第四层住着个年轻的女人」、「我和她/一住就是三年」、「她养过小鸟两三只/猫和狗各一只」、「男人去过她家150多次/一星期一次/周末/深夜」、「鸟儿飞进过我家两三次/猫三五次」、「男人敲过房门好几次」、「女人和狗没来」、「女人和男人吵过几十次的架」、「最凶的也是最后一次/就在第三个春节」这些内容,带领了读者走完了三年,诗人继续又写了他离开这房子回老的情形,就诗而言,可说是巨细靡遗,这是优点,但同时也是小遗憾了。

  记得我初学时,曾有一位诗人告诉我:写诗不要怕人家看不懂,大不了就是那人不喜欢、不读你的文字而已;但愿意读的人自然会去想你为何不写那些细节,会去想那些细节的人,自然就是想懂你写什么的阅读者。把这段挖出来和皮鞋大哥一起再想一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19. 2011-8-31 08:03 咪老鼠

1.
5岁就了死了爹娘和弟弟,别人都说,她命硬
28岁那年春天,终于有一个外地人敢娶她

那天,她穿着鲜红的衣服,像一朵
最幸福的莲,在阳光下灿烂,吸引好多目光

那个来接她的男人,腿有点拐
给邻居们发喜糖,送上憨厚的笑

三年后,她抱着一个男娃回来,发呆的眼神像一个黑洞
逢人便说“孩子他爸,就快回来了…….”然后痴痴地笑

后来,村里有人说——
娶了她的那个男人,到外地煤矿
打工。两年了,一直没回来

2.
她,五颜六色,经常在夜里飞
或者,让别人飞,凡是她的,都能长出翅膀
都会,有一根线,握住,或者被握住

“飞的感觉真好,眩晕的感觉真好”
那天,住在28层的她,从窗口飞了出去,向下
向下,像一个风筝,断了线
而她的手中,也有一根断的线


◎千朔有感:

咪咪的诗,我一向感覚有着写作的基底和其个人的文字风采;而此次这两首作品,我个人偏喜第一首,就描写事件的视角和陈述,可说忧喜参半的写出人所谓生命的这条路,不过我一直覚得,起手的第一行「5岁就了死了爹娘和弟弟,别人都说,她命硬」。如果这一句「她命硬」可以单独成行,效果是否更能夠凸显?不过整首诗,我覚得可以再精简,有些细节不需仔细交待,读者也可能自行想象的,比如「三年后,她抱着一个男娃回来,发呆的眼神像一个黑洞」最后一句,我就覚得可以保留下来。

至于第二首,好象是这次集创作品里第三首写到自杀的诗;不过第一段抒写我蛮喜欢的;至于末段:
   “飞的感觉真好,眩晕的感觉真好”
   那天,住在28层的她,从窗口飞了出去,向下
   向下,像一个风筝,断了线
   而她的手中,也有一根断的线

我个人倒是覚得若是只保留前二行,是否余韵更能让读者想象:
   “飞的感觉真好,眩晕的感觉真好”
   那天,住在28层的她,从窗口向下说

当然,这是纯读诗有感的想法,和咪咪参考交流。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9-4 12: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 2011-8-31 15:29 清冰濯影

1.
有一个姑娘
在楼上踩着高跟鞋

踢踢他,踢踢他
她在和自己说话

天花板,落下一层层墙灰
我的脸上,慢慢写满“寂寞”

窗外的阳光
一点点,透进来
脚下,多了一抹“温暖”

我也穿上高跟鞋
在地板上来回走动
踢踢他,踢踢他
于是,阳光照在我的身上

2.
有一个姑娘,她总喜欢惺忪着睡眼。
把鞋子甩在门外
偶尔,路过她家门口
总听见月光的味道
我尝试着,丢了一把日光伞
在她家门口
偷走了,属于她的月光钥匙
她一天天的丰满
连笑容也洋溢着幸福
我说:月光钥匙是我偷走的
她一边抹着指甲油,一边看着我
那么,给你吧!
于是,我开始夜归
脸上的笑容,多了疲惫


◎千朔有感:

濯影的这两首诗,在写作的主轴上,有其通点,都是由她转嫁到自我的情感上。第一首可能是由余怒的诗直接发想,所以也以「声音」做为起手点,不但诗人也巧思,可以通过声音的转陈,将思绪贯连,不过主角的形象就不较明显了,我们只看到「有一个姑娘/在楼上踩着高跟鞋/踢踢他,踢踢他/她在和自己说话」,之后如若把主角衔接到诗人身上,也只看到「寂寞」和「温暖」这二个形容词的形象,整体的感覚还不够明朗。至于第二首比第一首好些,至少诗人写到了「有一个姑娘,她总喜欢惺忪着睡眼。」「她一天天的丰满」、「她一边抹着指甲油,一边看着我/那么,给你吧!」从这些句子里读者可连想到一些事情的发生,并从这里建立主角的形象,这比诗人直接给主角形容词的感覚,感受好一点。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9-4 14: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4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1-9-3 18:05 发表
她推窗,俯视黄昏
十八楼的风没有盐粒
黄昏撑开一片菊花
光线慢慢被暮色吞吃

八个月亮爬上来
我靠近阳台的边缘
小心地——
把她看成明天

◎千朔有感:

如果以读诗的乐趣而言,苗苗这首算我会偏爱的作 ...

谢千千评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树苗 于 2011-9-4 13:55 发表

谢千千评读,辛苦了。

不辛苦,苗苗不必客气,倒是错解或不当之處,尚请多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4-21 13: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