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穗言疯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8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紫穗穗 的帖子

穗穗,读了这个帖子我心里有共鸣,也有伤感。如果在同一个单位,我们肯定会臭味相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记和感言

1、在《读诗的艺术》里,一再强调:要把诗当诗来读。因为诗歌,在某个时代或时期里,有时被我们附加了太多的意义,譬如:时代的声音,文化的触须,政治的鼓点,民族的心跳,性别的面具,道德的盾牌。这并不是诗的损失,而是诗让许多类似的比喻成为了可能。

2、真正的好诗,在我理解,是超越它所在时代的所有理论,是可以让时间来随时验证,并且藐视时间尘埃遮蔽的真相。

3、比较中外、古今赏析诗歌之法,实在有天壤之别。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司徒空曾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几乎中国的古人,都认为诗歌最好不要过于涉及到理论之路。彰显一种诗意,要在不被限定死的境界和框架里进行。而外国的诗论或者西方理论批评,却强调一个“有迹可寻可循的逻辑结构,以因果律为根据,陈述,然后证明而呈现的批评过程。”它们几乎遵循以下的条件:
1)有阅读,认定出作者的用意和主旨。
2)抽出例证,加以组织和阐明
3)延伸,然后总结,得出一个具化的结论。

4、古人言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后而得之。某种意义上,这种观点,于现代诗歌赏析来看,仍不过时。一个诗歌批评家,必须将读者“思而得之”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其他的读者面前。这时候点到为止的片段性批评,就不足以表现诗歌的能指本身。所谓“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这样的美感经验实质上,还是一种直觉体验,并非演绎推理而得。现代诗歌,有自己内在的逻辑结构和关系。

5、诗歌无须媚俗,也不是用来取悦大众的。诗歌是关乎于精神层面的思考和呈现。和时代同行,但不同流合污!

6、在我看来,诗歌广义的抒情性,是诗歌赖以存活的根基和活水的源头。当我们单纯地否定了诗意的抒情本质,一味宣传诗歌的理性和哲性,或者意识的无厘头,结构的重要性等等,我想诗歌已然失去了“纯粹”和“神性”的那一部分。广义的抒情性,不是侠义的抒情手法,而是一种诗歌缘于人类情感的地基。

7、某种意义上,我们这个时代的诗人,也可以称之为“哀伤的朝圣者”,这让我想到哈罗德•布鲁姆在《论经典》曾一再提到词汇“经典悲歌”。一个缺乏经典的时代,众多的诗人,都在呼唤着、期盼着“经典”的诞生。而众口一致的所谓“经典”,在中国更是少之又少。

8、其实任何时期,我们都需要文学经典。在与文化批评者的争论中,哈罗德•布鲁姆无疑是其中最为坚定而虔诚的“骑士”。这位美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在其著作《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中,用充满怀旧和感伤的笔调,列举了西方26位经典作家及其不朽作品。换句话说,就是列出了一张书单,号召人们重新走上经典的朝圣路。

9、我们不谈经典,是因为能够成为经典的东西不多,或者还没有正名和发现。我相信中国的许多诗歌作品,不乏经典。关键是谁来认定、集锦。能否达到一个共识,这才是最关键的。其实我们的确需要自我反省,搞清楚“经典”的真实意味。对我们自己所处的世界文化大环境,有一个清醒的意识和认知。

10、“误读”一词,在我看来的确魅力四射。因为如果不“误读”,就没有一条道路的无限延展,甚至会去向不明。关键是对于诗歌来说,误读这两个字,并非字面之上的谜团,而是它能带动读者本身,如同一趟火车的车头,以个体的角度进入诗歌的内部。

11、喜欢在阅读一本书籍之前,研究书名的由来,作者的简介,其成书的缘由和故事,以及他人的阅读体会和读书笔记等。我总觉得任何思想都是有源头和踪迹可寻的。没有无中生有的理论,只有水到渠成的整体诗论。

12、阅读和批判,这一对息息相关的命题,它们本身就处于一种读后感言,呈现之后的两难状态。也就是阅读本身,就存在着“误读”区域,而阅读本身还带着读者的二次创作,审美意识的覆盖和还原。我的阅读感受和经验告诉我,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体会,会和作者重叠部分,但不可能完全覆盖。因为一颗心永远不可能和另一颗完成重叠在一起。这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诗歌文本,多义性的指向。

13、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作品,一定是允许误读的。我们甚至要感激误读,恰恰是误读的视野,能够打开一首作品原本的局限性。这就是为什么经典作品,被后世的阅读,一再解读、批点和反复揭示的根本。

14、批评本身,也不是盖棺定论,它仅仅代表一种言论和读后感。批评的意义在于揭示和呈现作者甚至没有关注到的层面和深度。这就打开了作品、读者和作者三者之间的一个健康、宽畅、多义的交流通道。

15、提到误读一词,不得不再提到美国学者布鲁姆,他的书《误读图示》,以及另一本书《影响的焦虑》,阅读的全过程,也可以说是广义上的“误读”,尽管我不喜欢如此笼统的定义。但事实上,作为时时阅读者的“我”,必然会陷入“误读”的花丛或雾霭中。

16、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一书中,表达他的意愿:“每个人都会有或应该有一份荒岛书单,以防哪天为逃避敌人而栖身海岛岸边,或是劫后余生之际要以静心读书来打发时光”,他一直“希望文学幸存者们,会从中找到一些作者和书是他们从未谋面的,并且得到只有经典文学,才能提供的回报。”应该说:布鲁姆是哀伤而虔诚的,正如一个信教徒在悲伤之时的祷告。

他像一个引路之人,想为同时代共同的文学信仰者们,在朝圣道路之上,点亮一盏路灯,驱逐鬼魅。将西方经典的核心,最终归结于莎士比亚的布鲁姆,指向的是他所熟悉的西方世界。作为我们或许,可以以此来反观东方文学世界。

世界经典是相通的。布鲁姆的开篇经典问题,他已用26位西方最伟大的作家和他们的著作给与了回答,而已经或者可能成为文学精英的人们,在关注“经典”命运的同时,是否也该去举起拥护经典的大旗,并且以身作则的践行。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2-28 16: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繁星闪闪 于 2012-2-28 11:18 发表
穗穗,读了这个帖子我心里有共鸣,也有伤感。如果在同一个单位,我们肯定会臭味相投!


谢谢繁星闪闪。握!不要伤感,你要学习食指的精神:相信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需要表达的动物。而e时代,这是一个言说过度的时代。
Whereof one cannot speak, thereof one must be silent.

——摘录于清湖博客《停在言说的临界处》。

很喜欢这一句话。如同那句“对于不可说的事物,必须保持沉默”。他说曲解它,而我也愿意对这句话进行再一次的曲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个沙发。慢慢地阅读清湖的这篇文字《停在言说的临界处》。这些看似零散、零碎的感言,其实非常的有意义。“对于不可说的事物,必须保持沉默”在我看来,也可以说如同仰望星空,感受星星闪耀的光芒和神秘未知的世界。某种意义上,曲解它,也非常有意义。

诗歌的写作过程,有时就是冒险的过程。我喜欢这个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刚说:改变很难,不外乎是三种原因:一是习惯,二是惰性,三是自负。的确如此,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四惧怕。因为当你用惯了一样东西,换一种来用之前,你必然会不知所措。人是矛盾的统一体,即渴望新奇、冒险,又贪慕习惯、恒定。改变改革是需要花费大力气,某种意义上是一次自我的倒空和否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义的抒情,指向诗歌诞生的源头,游戏、劳作之余,人渴望表情达意,由此出现了诗歌的萌芽,以及诗歌的出现,还和宗教信仰的承载需要这一形式有关。

我认为诗歌永不可抹杀其广义性的抒情性,而其狭义的抒情手法,也并不是垃圾,对于诗歌呈现过程中,所选用的各种技法来说,只要运用得当,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过时。写作诗歌的过程,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赶时髦和发现,而是在一定的积淀和传统延续上,所进行的探索、发现和颠覆。绝对不是现在一些诗人,所提倡的,毫无前提的一种反传统和反一切的颠覆和打倒。

我想说的广义的抒情性,是可以在大部分诗歌里找到它存在的踪迹的。我们只可在某一个时期,摒弃某种陈旧的语言和陈腐的表达方式和技巧,而不能一竿子打倒诗歌的抒情性本质。我只认同,理性语言色彩和感性语言色彩,认同一种抒情手法、结构、语言的陈旧和陈腐。这就是我所指向的广义的抒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艾略特曾说:“诗歌在尚未被理解之时就会传达自身意味。”某种意义上,温经天的诗歌中,最迷人的部分,恰恰是他,许多不被人理解和揭示的晦涩之处。正是他和当今诗坛,不相协和的自我独特风格的呈现,不走寻常路,不走现在时髦的还没有路过繁复,就开始宣扬简单、质朴的返璞归真。要返璞归真,首先要走过繁复的道路,才可以去宣扬和展示。

我们最喜欢的诗歌,或者说最喜欢诗歌的某些部分,恰恰是诗歌文本中,最晦暗难解的部分,有时我们困惑于这种词语和词语组合之后,形成的旋窝和魔力,由于作者独特的体验或体悟,形成的自我词语的排列,构造出的神秘气息,恰恰是不容抗拒的一种席卷和掠夺。

弗里德里希,在他的《现代诗歌的结构》一书中,第一章就指出了这两个关键词:不协和音和反常性。这也是对现代诗歌的展望。一种费解和迷人的并置,可以称为不协和音。它给我们理解诗意,诠释诗歌内涵,设置了种种障碍、谜团和迷途。

有时候,诗歌的晦暗是有意而为之的。波德莱尔曾说过:“不被理解,这是具有某种荣誉的”。而蒙塔莱也曾经明确表示:“如果诗歌创作的难题就在于如何让人理解,那么就没有人会写诗了”。

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诗歌,都在努力地摆脱“单一性内涵”的传递,由此构成现代诗歌神秘的、玄隐的内部诗核,简约的言说表达、错综复杂的言说方式和构架、语言的圆融、内涵和意义的张力、悬疑,从精确到荒诞,微观细节的呈现、宏观架构的掌控等等。

作为读者的我们,一旦深陷其中,必然受到这些元素的祸害,有人是逃跑和害怕,因为阅读的喜好、经验值的积累等等,都会制约他的进入。晦涩会带来两重感受,一是神秘的美感,一是茫然的失措。

我们必须容忍文本自身存在的事实,半可解的诗歌和不可解的诗歌,总是会有被发现和认识的某种途径的。但是按照艾略特的话,来理解,其实一些诗歌成为文本之后,早已无形中摒弃了一部分读者。它以拒绝的方式,在一个读者先入为主的观念和经验中,首先拒绝他们的眼睛。

用艾略特的原话就是不让:“某些读者的习惯得以满足”的意义。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2-29 09: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9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一直都在与诗对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老愚的文章《于丹式解读有多少营养?》所感

于丹的《论语》心得,说得直白点就是读后感。其实有多少营养,取决于读者的水平和水准。还是见仁见智的一种表达和看法。

黄侃大师曾说过,平生最恨也最讨厌“杀书头”的人,偏偏这个时代,就是“杀书头”的时代,无论读者,还是所谓的百家讲坛的“说书人”,都是这个级别的,你还能要求什么高度呢?就说泛读吧,也会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不知道这些说书人,是否都明白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情爱,包括性爱,在诗歌里,都是可以或大胆或隐秘的呈现和表达。但是在诗歌的表达过程中,每个作者,都会努力地通过调遣词语、安排知觉冲动,让词语和词语之间的组合回旋,来表现情欲的美好,性爱的唯美,这是必然的。

我并非完全抹杀了这首诗歌,譬如:作者的语言功力和驾驭题材的能力,只是我真的不觉得读完这首《荡漾》之后,给我留下了什么回味无穷、催人泪下的诸多美好感受。一个人情真与否,并非是一些凝练于外的美好词语,就能遮蔽和覆盖中,他瞬间内心那些龌龊想法或念头,但是或许这也是他潜意识或无意识的一种表现。

我作为一个女性读者来说,或许是我的敏感,或许直觉告诉我,他从诗题,到内容,整体来说,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表现什么呢?!我没有看到两情相悦,只看到一个人自我陶醉于“荡漾”每一个细微过程……

亲,我爱你腹部的十万亩玫瑰
  也爱你舌尖上小剂量的毒

就这两句来说,谁读了,都觉得很漂亮。关键是早些年,我读过的一些国外诗歌,早有这样意象的表达了。所以我也不觉得很新鲜和意外。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2-29 19: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卫作品各方观点分类一览(网络诗选博客整理)

大卫诗歌《荡漾》各家评论分类汇集,供综合浏览。统计到今天10点为止。
   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ea2fcf0102e37y.html

正方评论  大致观点:是优秀的诗歌,很喜欢。(33人)


hbezlinfeng772012-02-27 10:29:10[回复] [删除] [举报]
爱与仇的碰撞,深层次的考量,较完美地融合在一首诗里,欣赏!


陵州子2012-02-27 10:43:18[回复] [删除] [举报]
好诗、学习!



熊林清2012-02-27 11:11:50[回复] [删除] [举报]
也爱你舌尖上小剂量的毒



谷冰2012-02-27 11:58:58[回复] [删除] [举报]
的确写得好

夜鱼2012-02-27 13:14:58[回复] [删除] [举报]
前面铺垫了两人相爱的状态,对相爱的女人咬牙切齿地做爱,那是爱呀,非常美丽的情诗,充满阳刚的男性气质
和仇恨没有任何关系,就像说自己的那一半是前世冤家一样

红莲2012-02-28 10:47:26 [举报]
挺好的爱情诗歌,热烈而美好。这发自内心的情感,对对方的爱,几乎到了怎么爱都不够的份上,爱她,她就是自己眼中的神,怎么就关乎到亵渎了。
不禁要问身为读者的我们,你没这样爱过吗,你没体验过爱情的热烈吗~~~最后一节的赤裸表达,真实又率性,我看比那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呓语般的情诗强了不知多少~~

黄土层2012-02-28 10:48:54 [举报]
多么优秀而独特的情诗!同意夜鱼,红莲!
对于反对者,如果不是出于鉴赏力原因的话,一定是出于嫉恨。哈哈



原之罪2012-02-28 10:50:03 [举报]
支持夜鱼的观点。
现如今,可以写出这样的诗歌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诗歌本身就是多义性的,很多时候,你内心看见了什么,就真的是什么了。
是“佛祖”还是“一坨粪”都由着你去想吧

春江待月2012-02-28 10:57:34 [举报]
挺好的爱情诗歌,热烈而美好。这发自内心的情感,对对方的爱,几乎到了怎么爱都不够的份上,爱她,她就是自己眼中的神,怎么就关乎到亵渎了。
不禁要问身为读者的我们,你没这样爱过吗,你没体验过爱情的热烈吗~~~最后一节的赤裸表达,真实又率性,我看比那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呓语般的情诗强了不知多少~~

    严重支持

夜鱼2012-02-28 11:21:54 [举报]
老实说,当初投票我并未选择这首,不是不喜欢,而是觉得这是一首很久以前写的诗歌了,应该给机会后来者。但这首诗歌曾经让我五味杂陈,那种爱情的炽烈、荡漾的情怀离我很远了,但我毕竟曾经有过,爱他,恨不得揉碎他的感觉,这里我没敢用蹂躏,毕竟长期的教育教导让我们染上了文字洁癖。但,诗歌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淋漓尽致地说出你的真心,我的真实是,如果我再年轻一些,我也想狠狠地,咬死他算啦,哈哈,就像女人说“讨厌!”“我恨你!”的时候,不见得是字面的意思,而恰恰相反一样,这首诗就是如此。
当然,爱情有好多种,每个人的对待方式不一样,有人不喜欢这样,喜欢彬彬有礼,相敬如宾。宾,客人啊,你咋敢蹂躏,只能清茶淡酒,小心斟酌,这种古典的“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我也能理解并尊重,不存在着哪一种更真实,更好的问题。
就诗论诗,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作为唯一标准,我想这才是正确的。
我甚至不反感有人对此诗的厌恶,但我无法接受真话假话的判断,难道名人的诗大批特批才叫真实勇敢,否则就是虚假马屁么?这也未免太幼稚和武断了吧。
我想文字暴力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另外,对我来说 ,真实的就是美的,如果如履云端,大写特写不着边际的呓语类分行,哪怕从头到尾的词全都不食人间烟火,洁白无瑕地美,对我来说,那是假,不是真正的美。

陈言2012-02-28 11:25:03 [举报]
蹂躏
让荡漾 的美 有些 变成 出轨.  遗憾.可能有时男人对女人发自内心和肉身的的情欲就 是 蹂躏 . 而大多数女人接受 蹂躏--,周瑜打黄盖. 也把男人蹂躏一下得了.若用男人身上,不知各位男同胞有何感受.呵呵,小字辈.看看热闹.
女人觉醒是自己的内心承受的反抗.不是呼口号.要男人发出内心的尊重,如尊重你姐妹,你的母亲.
总体还是很喜欢的.

陈劲松2012-02-28 11:31:41 [举报]
关东大鼓是一种美,江南杨柳词也是一种美;梁红玉是一种美,林黛玉也是一种美!真性情,又不失含蓄,个人觉得很好!

特爹2012-02-28 11:49:14 [举报]
语、意皆美的表达!

油画男子2012-02-28 12:51:35 [举报]
还好。


小虫青梅子2012-02-28 13:28:57 [举报]
   眼感好的一首,年轻人会喜欢。



张惠芬2012-02-28 13:40:16 [举报]
个人感觉,很喜欢。

RedSunny2012-02-28 13:53:33 [举报]
也谈好诗!何为好诗,俺主观一点的说——
能充分表达诗作者的真实情感,能使读者随着诗的情感波动的起伏而抑扬顿挫着,能随着字节的荡漾而哭而笑而雀跃,当然能给读者一个积极的心态或共鸣,能使读者或者诗作者本人读起顺畅上口,俺认为这就是最基本的好诗概念。

而其他的什么意象、语境等等,这些就是艺术上的再创造或诗评的基本观点了。。。。。。。

作为一个读者,我们,起码太阳不去评判人家的诗是好与坏,更没有资格论诗作者本人的如何了。。。。。。喜欢读就是你认为的好诗。

只论诗歌不论人!这是对人,对诗作者最起码的尊重,也是对评论人你自己的起码的尊重!



RedSunny2012-02-28 13:56:41 [举报]
这只是太阳的一家之谈,只代表个人观点。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讨论,太阳尊重其他朋友的观点!)

清荷铃子2012-02-28 14:11:39 [举报]
喜欢这首诗好几年了,一直滴喜欢。永远滴喜欢。

高梁2012-02-28 15:08:57 [举报]
这首诗发表于人民文学,应该是03年吧,写作时间就更早了。近10年的时间,多少诗灰飞烟灭,而这首诗读来却仍然不过时。并且比当下90%以上的同类诗不知好上多少,并且很多诗都可以找到这首诗的影子。

吴开展2012-02-28 18:01:32 [举报]
人性的真实:爱、恨,欲,情,仇都有提升,
更是生活的真实
新诗没有固定技巧,无法无天就是技巧,
有情感的决是好诗,和露骨没有关系,那都是人性,生活的真实
难道不是吗



显武2012-02-28 18:23:35 [举报]
是一首很不错的好诗,它的情感饱满,爆发力巨大,是先击中人而后让人爱上的那种好诗!

浅水位2012-02-28 19:26:39 [举报]
一直特别喜欢大卫的诗歌!也喜欢这首。

石上花开纯馨梦2012-02-28 20:49:17 [举报]
这“荡漾”无非就是“三千青丝”和作者心海的荡漾。这诗好象是一个画家在画一幅画。

蒲力刚2012-02-28 22:52:28 [举报]
恋了很多年 终于整一块了 怎不疯狂 诸般滋味 只有深爱的人晓得
    只有男人晓得 让假惺惺的柏拉图见鬼去吧 灵与肉完全融合 才是人性

感悟杂志官方博客2012-02-28 19:23:28 [举报]
窃以为,诗最要紧的是真(散文、小说何尝不是呢?)真,不一定是事件真实,而是指情感的真切。大卫这首诗以前也看过,每一次再看都觉得惊心动魄,也许不是完美无瑕,却如流淌的滚热的熔浆

老九2012-02-28 19:24:38 [举报]
好诗,读来挺爽,学习!

肖涛-北京睿读文化2012-02-28 19:34:20 [举报]
关键是对围绕“荡漾”这一语象所建构起来的那个仿真“我-你”动感情境的解读。从身体角度,偏重“放荡”,以为床帏之事;或带着徐志摩式的“再别康桥”中小舟、水草等先见而来;或以为打秋千;甚至干脆进入郑板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的古典体验……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首好诗。

黄小芬2012-02-28 20:08:10 [举报]
个人认为这是一首好诗

霜白2012-02-28 20:08:17 [举报]
哈哈。看成黄诗的人是他(她)自己心里面先黄了。每一首诗诗人完成后都还需要读者的再创造嘛。这首是诗完全可以理解成性爱描写,但我好几年前就读过,怎么就没想成做爱呢?随便举个例子,或指出个方向:最后的“蹂躏”完全可以是对“我”。我觉得理解不了的都是没有真爱过的人,哈哈。

霜白2012-02-28 20:22:24 [举报]
再者,性爱本来就是爱情的一部分,是美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写呢?西方很多大师都写过。只要写的健康就是美的作品

霜白2012-02-28 20:38:10 [举报]
再补充一点:看到“蹂躏”就想到怎样做爱,就如同看到“菊花”就想到人体某个器官一样。或者看到“黄瓜”就想到女人某些动作一样,都是心里有什么,就看见什么。哈哈。

马简2012-02-28 21:27:34 [举报]
    爱到极致的淋漓书写。
    用词大胆、前卫。
    很喜欢大卫的诗。

飞鸿踏雪2012-02-28 22:48:23 [举报]
好诗!

古玉书香2012-02-29 07:37:53 [举报]
喜欢诗人的诗歌,支持!

杲继普2012-02-29 07:43:03 [举报]
这样的诗,我喜欢。欣赏,拜读,问候。

吕小春秋2012-02-29 09:49:11 [举报]
      我晕。当然是一首好诗。我看到的,没有一丝黄,只有美。


反方  大致观点:是差诗,是黄诗。(9人)

紫穗穗2012-02-27 12:04:27[回复] [删除] [举报]
    极为隐匿的情欲描写。不知道大家读懂了没有??
    特别是结尾,有点男性妄想症。一种被情欲折磨,通过语言释放色欲,亵渎女性和自淫的状态



紫穗穗2012-02-27 12:06:06[回复] [删除] [举报]
    你是我的女人,更像我的仇人
  不通过落日,我照样完成了一次辉煌的蹂躏

    让我想起赵丽华,曾经在某刊物被批判的一首诗歌,其实那首诗歌,比这个隐晦、深刻的多!!由此看来,男女从来不平等!



紫穗穗2012-02-27 12:08:42[回复] [删除] [举报]
    自以为是的一些男人们。你们继续“荡漾”吧。这就是你们心目中的好诗?
    大卫的诗歌,其语言当然没有问题,只是在立意之上,还有叙述的态度之上,我想还是考虑妥当,再来表达为好!

千叶芦花2012-02-27 17:42:49[回复] [删除] [举报]
观点似同于紫穗穗

成都锦瑟2012-02-27 19:46:22[回复] [删除] [举报]
    很多时候,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


成都锦瑟2012-02-27 22:22:15[回复] [删除] [举报]
锦瑟是否语焉不详呢?其实俺想说,读后感到非常遗憾...

金陵未醉翁2012-02-28 00:08:34[回复] [删除] [举报]
    自以为是的一些男人们。你们继续“荡漾”吧。这就是你们心目中的好诗?

    我不是“这些”男人!
    读后岂止是遗憾!

金陵未醉翁2012-02-28 00:15:29[回复] [删除] [举报]
    大卫的诗歌,其语言当然没有问题,只是在立意之上,还有叙述的态度之上,我想还是考虑妥当,再来表达为好!
    如同一辆马车,方向错了,跑得越快,死得越快!

看云斋斋主2012-02-28 10:57:24 [举报]
美丽的语言外衣下掩盖着抑制不住的意淫的灵魂。是一首亵渎爱之美好的鸠毒之诗

红娃2012-02-28 11:20:57 [举报]
同意紫穗穗,不过不同意之处是我认为这一点都不隐晦啊,说好听了是情欲描写,而且也没见什么高明之处,说不好听直白点就是一首黄诗!毫无艺术上的内审与外延!不过据说就是这样的作品被捧上了《人民文学》,而且捧喝声众且迷倒了一群人啊,呵呵

马二伊娜2012-02-28 11:31:57 [举报]
    特别是结尾,有点男性妄想症。

    支持这个!

    俺的感觉是日本鬼子扫荡一个村庄。。。。哈,诗人貌似日本鬼子,把全村庄的女人都强奸一把!只不过他是用语言。。。哪一个诗人不是“男性妄想症”呢?因为他们都是属阴的大豆数是害羞的胆小的无权无势无钱的人

阿晨2012-02-28 12:06:49 [举报]
    陈劲松2012-02-28 11:31:42 [举报] 关东大鼓是一种美,江南杨柳词也是一种美;梁红玉是一种美,林黛玉也是一种美!

    高见!!!!!!!!!但用梁红玉的脸林黛玉的身子组装个人还能当巾帼英雄吗?
    不过,这首诗很明显是作者小时候刚学步时写的,又不是现在的,该宽容。

艾妮2012-02-29 08:30:02 [举报]
没在公开刊物发表的不一定就不是好诗歌,反之,发表的也不一定都好。天下所有诗歌,莫不如此。就如在诗刊、人民文学发表的,也不一定是好诗歌,一些诗歌也存在瑕疵。而国内部分诗歌刊物其编辑水准实在不敢恭维,他们只认人、认名、认圈子。个别民刊倒真出现了一些优秀或经典诗歌,这是众所周知的。
其实,一首优秀的诗歌不应该只有一种解读。俗语说得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些诗歌,其创作者也不一定能完全解读到位。而创作者自己的解读,只能代表自己的认知,也并不能令人信服地得到全部读者的认同。但总体来说,诗歌应该是给人美感,给人美的享受。而不是做作,或故弄玄虚、故作高深……
最后,说到大卫的《荡漾》,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首诗歌,一首早已公开发表了的诗歌,但并不是一首优秀的诗歌。而其存在的瑕疵,想必大家已心知肚明。

新浪网友2012-02-28 19:32:13 [举报]
    黄诗?我看还不算吧!
    但此诗无论如何也不算成功的作品,即便排除个别词语的 不当,也是平庸之作。



中庸方  大致观点:是好诗,但也存在瑕疵。(17人)

驿夫2012-02-27 14:07:17[回复] [删除] [举报]
第一段不错,很诗。后边缺乏诗感,尤其“仿佛就是为了这一个小时的贱作准备”,如果不是败笔就是妙笔,结尾弥漫着对美好破坏的愉悦,不多说了。。。有时候赞誉只是皇帝的新衣

封杀用户2012-02-28 10:56:27 [举报]
如果把这首诗分成两首诗可能都不错,前面部分语境唯美的荡漾,后半部分俏皮的嬉皮士都有可取处。只是,放一起成了狗尾续貂。

写意2012-02-28 10:59:17 [举报]
只喜欢结尾,很出色,前两节一般般



90后张杨2012-02-28 11:03:09 [举报]
    个人觉得诗歌应该是美的,从语言到文意都应该的美的。



边陲钓翁2012-02-28 11:08:49 [举报]
原本应该说是一首不错的爱情诗,但结尾使用的“蹂躏”二字,把全诗的美破坏殆尽,且有借此炒作之嫌。

温经天2012-02-28 11:50:02 [举报]
1990年代我喜欢十分大卫的诗歌。这首诗歌写得有意思但有点私密属性,既然发出来就任人评说了,从诗歌里看所谓道德一向没什么意思。我只想说 大卫诗人应该突破,需要突破。



温经天2012-02-28 11:51:03 [举报]
大卫 要大起来  小情调 虽然受欢迎 但不能总是写这样的

踏雪无声2012-02-28 11:51:53 [举报]
(俺自言自语:如果把这首诗换个角度来读,比方说,把诗中的“我”和“你”调个个,那读下来的感觉是否还有点儿“恐怖”啥的呢?呵呵,俺冒昧了,朋友们海涵啊!)

衾香2012-02-28 12:20:41 [举报]
封杀用户
    如果把这首诗分成两首诗可能都不错,前面部分语境唯美的荡漾,后半部分俏皮的嬉皮士都有可取处。只是,放一起成了狗尾续貂。
    ===和这位的看法相同。。也赞成温经天的说法。。补说的是,我从来不反对诗歌里有情、欲的表达,因这本身是人类生命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性欲在文字表达里,一旦生硬和干涩是诗歌的大忌......


石林2012-02-28 12:25:55 [举报]
    有争议,就说明有歧义。歧义是否说明诗体已发散出两种或多种对爱情的不同认知?不同的阅读者在同一首诗里没有找到奔向爱情表达的同一出口,一切就可想而知了。大卫是我钦佩的诗人,但在这一首诗里,我不喜欢最后几句的表达。其实,在读这首诗之后,我反复思考,并试图改变我的认识,最后还是失败了。我惊奇一首诗的最后带给我最后的失落。

成都锦瑟2012-02-28 12:25:58 [举报]
    嘿,锦瑟是不是又说错话了,请宽恕她吧。
    作品在此是让人置评的,却忘了置评也是可以赞美的。又不过呢,俺老人家眼里早没什么名人了,如同范老师眼中没有豪门。
   还是谨言慎行罢。赶紧踩自个一脚,撤。

霜白2012-02-28 14:24:11 [举报]
很好的诗。有男人的野性,情诗为什么一定要遮遮掩掩?还有结尾的部分,难道除了性爱就无解了吗?很多人只是从表面上来看而已。大卫写文字喜欢在表面弄些波浪和幽默。几年前曾特别特别地喜欢过大卫的诗。但现在总体上来看大卫的写作,真的需要把路子拓宽一些了,你不能老这么写啊。是喜欢你才这么说你的。

紫影2012-02-28 14:32:27 [举报]
荡漾

    ◆ 大卫


  从额头到指尖,暂时还没有
  比你更美好的事物
  三千青丝,每一根都是我的
  和大海比荡漾,你显然更胜一筹
  亲,我爱你腹部的十万亩玫瑰
  也爱你舌尖上小剂量的毒

  百合不在的时辰
  我就是暮色里的那个村庄
  而孤独,不过是个只会摇着
  波浪鼓的小小货郎
  我喜欢这命中注定的相遇
  你的眼神比天鹅更诱人
  这喜悦的早晨
  这狂欢的黄昏

  没有比你再美丽的神

    -----前面很好。

    仿佛就是为了这一个小时的贱作准备
  你是我的女人,更像我的仇人
  不通过落日,我照样完成了一次辉煌的蹂躏

    -----后细读,确实不敢恭维。这一节同意紫穂穂的。或许有些汉字太突出了。



紫影2012-02-28 14:33:11 [举报]

    亲,我爱你腹部的十万亩玫瑰
  也爱你舌尖上小剂量的毒

    ----确实经典。回味。



紫影2012-02-28 14:35:30 [举报]
这首诗歌当为多种读感。欣赏。呵呵!

合心2012-02-28 15:20:45 [举报]
    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人性的真实:爱、欲和善、恶一样,都是人性中“让生命无限纠结”的双胞胎。


纳兰容若2012-02-28 16:03:11 [举报]
结尾几句,确实觉得有点是败笔的感觉。

敬平敬平2012-02-28 19:06:36 [举报]
    诗就是一种意淫,或者让读者产生意淫,此诗情有余而色不足!欣赏!



长风2012-02-28 19:18:04 [举报]
    最后一段去掉还是完整的。

沁河一钓翁2012-02-28 19:50:13 [举报]
本人是比较喜欢大卫的诗的,这一首,有些词语似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满脑子诗论。可是一边读,我一边骂它们都是狗屁。我从“结构”一词,跳到“解构”,发现它们不过就是建构一座房子,然后又拆掉它。并且说明了整个拆掉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9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句不错,第二句有点唐突.读起不爽.
嘻嘻,个人感觉,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9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丹的《论语》心得,说得直白点就是读后感.

~~~~~~~~~~~~~~~~~~~~~~~~
读后感,能够在这个时代引起众多共鸣,足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8-5 08: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