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247|回复: 47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4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电脑时代的来临虽然给人类的交流带来无与伦比的便利和前所未有的智性启迪,但同时如同原子能的发现,它既可以造福人类(核电站),又可以毁灭人类(核武器)。“机器诗”的产生,正是电脑技术“恶”的极度发展,它的后果是:人性的毁灭,创造的终结。
●电脑技术强大的复制和转换及编制软件功能,为有特殊目的的人提供了投机取巧的途径。据说“机器诗”的发明人,在短短的时间里,仅仅稿费,已有数十万收入。显然,他是通过揣摩报刊杂志选稿规律,编制相应软件。不管是“后朦胧”还是传统的“抒情诗”;不管是徐志摩,还是海子风格的诗歌,他都可以编制相应的语词结构程序,再辅以适当的当下语境中的惯常用语。进而成功地达到目的。
●这种方式也可从中国传统文化史中找到渊源。比如《藏头诗》、《推背图》、《梅花诗》、《烧饼歌》就是将民间流传的预言、童谣、顺口溜通过某种“编程”使“预言”系统化。从而通过“筮签”形成“预言诗”,占卜吉凶。不同的是“机器诗”的指向是商业和金钱的价值;“预言诗”却是对未来命运的关照。但诗歌在这里不可避免地被同时终止。
●“机器诗”的出现,虽然有某种商业炒作之嫌,但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多数传统媒体的编审的选稿、用稿多依赖即定或精典文本的范例。缺少开拓精神和远见卓识。当然,也许受制于某种体制,很多情况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不管怎么说,传统媒体为这种“投机取巧”的人提供了方便。
●而这种“投机取巧”,在网络论坛里也同样存在。程序化、公式化、概念化乃至假冒伪劣的诗歌大量泛滥。有的甚至被捧为精典。只不过“机器诗”是通过编制软件程序,而某些网络写手是通过搬运、复制、重组、篡改、化用等手段达到目的。最终产生的作品,肯定是“伪情感”、“伪苦难”、“伪天真”、“伪深刻”、“伪幽默”。对这类作品,我们应该无情“打击”!
●网络作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平台,应该成为走向新时代的“核电站”,它所具有的向“善”的能量,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开发。网络,应该为诗歌的发展,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沙沁期望《诗歌报》活动论坛的“每周诗歌批判”能够为实现这一目标作贡献。
发表于 2003-6-4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诗歌是心灵的产物,机器有心灵吗?等给机器造出心灵来,再谈机器诗!
支持沙沁 !!
 楼主| 发表于 2003-6-4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谢谢独角兽!我们共同努力!
发表于 2003-6-4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好文字!严重支持沙沁!
发表于 2003-6-4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这个问题很简单。稍微有点理解力的人都懂。何必置顶呢。
下来。先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03-6-4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感觉出来了,
会有尖厉、有益于诗歌的文字出来了!
发表于 2003-6-4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下面引用由沙沁2003/06/03 11:10pm 发表的内容: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电脑时代的来临虽然给人类的交流带来无与伦比的便利和前所未有的智性启迪,但同时如同原子能的发现,它既可以造福人类(核电站),又可以毁灭人类(核武器 ...
“机器诗”原来如此厉害,必将提高警惕,严防死守!
发表于 2003-6-5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机器诗,在孟京辉的电影《像鸡毛一样飞》里面有所描述,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讲一个诗人的故事,电影拍得很好!
发表于 2003-6-7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呵呵。把人做诗的过程用机器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中介。中介的意义是减少真实性。不过说实话你的那个机器诗写的还不错呢。不过永远赶不上。。。哈哈
发表于 2003-6-8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这是群有骨头的人呢!
感动。
 楼主| 发表于 2003-6-8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关键是目的。
记得多年前有一位自吹在很多重要刊物发表了不少散文的作家,写了一本大概叫什么“作散文的诀窍”之类的书。也就是对现有的一些成功或精典的散文进行“编程”。并附有这类成功散文范例的词汇表。有一个中学,几乎所有学生都买了他的书。然后出现了不少小鲁迅、小矛盾、小巴金、小刘白羽。很多年过去了,这些学生没有一个成器的。后来当时的一位教师感叹到:他那里是谈“诀窍”,他是想让我们买他的书啊。
也许对有写诗经验的人,弄个机器诗软件游戏、游戏,不定还可搞出点有意思的诗。但“机器诗”对青少年来说,绝对是毁灭性的。把一个人从小进行思维“编程”,说轻了是规律性的误导。说重了是毁灭一个人的灵性。
不过,仔细想起来,“机器诗”并非完全一无是处。它的成功,至少是对高喊开拓、创新实际上陈腐、守旧的传统媒体的一种绝妙讽斥。
所以沙沁要对那些我今天才知道的躲在“机器诗”后面的“黑色幽默”人士致敬!
发表于 2003-6-9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谁如果听说机器会表达感情,不用思考就确定为谎言。
机器如果真的具有感情或者表达感情,那么将是另一种人类的发明,肯定会轰动世界的。
所以根本不必当心会出现真正的机器诗。
发表于 2003-6-9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同意长发。我觉得“机器诗”这个提法很噱头,没劲。
发表于 2003-6-9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我不知人们是怎样来界定“机器诗”的,是用某程序组合一下汉字就算了呢,还是要对组合后的的“文字”介入一点“心灵”,所谓还有个“后期处理”的过程?若是前者,同我们小时玩的拼字游戏的性质差不多。算不得新鲜。若是后者,那只能说热衷于此类的人妄自菲薄了----你明明介入了人的心智,却偏偏说是“机器诗”。我权当这是一种噱头,用以招摇。如此耳耳。
纵观这位诗友的大作,从我个人的角度看,只是一首很正常的很普通的诗。我并未感到有何新锐和殊胜之处。这就是“机器诗”吗?
我想起在九十年代初,我曾在一豪华饭店吃过一道菜,叫“青龙过江”,我就是冲着这名才点了这道菜。而这道菜端上来时,我才发现只是几匹未切过的青菜做的一大钵素菜汤。初识“机器诗”我也深有同感。当然,也许我阅读量太少,还未见识到真正的佳作吧。
我总以为,若没有写作者的灵魂,没有心灵自有的觉知,这一切都只能是文字游戏。这是诗歌的耻辱。
综上所述,从创作的“发生学”意义而言,我宁愿这么来理解所谓的“机器诗”----文字的随机组合也成了写作者灵感的一种“激发方式”。这种组合产生了某种新的可能----这同有些人在阅读或经历什么的当下----突然产生创作的灵感或是冲动的情形是一样的?不过,如真是这样的话就没必要标榜什么“机器诗”了----因这样的标榜过精细了,诚如我把那种在阅读他人作品时产生创作灵感的命名为“阅读派”。各位,你们觉得别扭吗?
以上纯属一家之言,还望各位多指教!欢迎各位继续参与讨论,此事论事不论人,还望大家及作者海涵。



发表于 2003-6-9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机器诗” 想到的 ──写在“每周诗歌批判”之前

新锐和殊胜?
计算机诗人似乎并没有标示自己的“新锐和殊胜”。而公示的只是模拟创作的部分过程。有必要这么围堵吗?
人家的模拟肯定会是一个过程,而且会越来越有价值。这里不妨让他去研究罢。
机器诗也有许多好诗,与许多“人”写的诗一样,也有不好的。很正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9 04: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