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落幕

(增加小树苗;五里路;情二郎,阳光大叔的诗歌)有空,读读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四步曲

写诗的四步分别是定调——寻象——寄寓——升华。还是举例说明吧。

选用五里路的《诗几下》中的《我们拥有一窗户的世界》

《我们拥有一窗户的世界》
作者:五里路

我们相对坐着,双膝偶尔触一下
我们都不用去注意这些
多么自然。炭火被一层草木灰盖着
热度刚刚好。老不用我们去谈论 遥想了
我们拥有了一窗户的世界
静静地坐着,目光回到满是皱纹的脸上



灵感来了,以自己的需要把它定调成明或暗;美或丑等等,以此定下了全诗的基调。
诗的第一句就定下了基调,相对坐着;且双膝偶尔触一下。显的很优闲,和谐。有点老朋友般的闲聊时的那种随意,放松。

寻象的话,他寻用了“炭火”“草木灰”。这里有个相对性,“炭火”“草木灰”都是草木类的能量蓄存者,可是一个是正在发热,一个是过去式的。把两者混杂在一起,能起到调节的作用(热度刚刚好),。这两个意象都与热量有关系的。那么诗的内部构造空间就有了,不会造成文字的堆砌。
热度刚刚好。也暗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融。在诗中是指彼此间的各自空间吧,是人都是有自己的秘密的,不管是对方是恋人还是朋友,都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寄寓。即把意与象统一;“不用我们去谈论 遥想了/我们拥有了一窗户的世界”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这里的窗子就是指心灵;内心世界。注意是说我们不必去说那些遥想或不真实的梦想。因为我们彼此知道内心是怎么的风景,即珍惜眼前的美好,那些不着边境的渴望是虚无的。把象(炭火。草木灰)与意(一窗户的世界)很好的相融到了一起。

升化。一首诗不管怎么去布局,如果最后不提升总会给人一种下滑的感觉。来看一下这首诗的提升部分,也就是最后一句。静静地坐着,目光回到满是皱纹的脸上。读到最后有种说一千道路一万,都要回到现实的感觉。那现实是什么情况呢?“满是皱纹的脸上”。到这里你的心都能忍不住颤一下,都说爱情是如火如荼的,可只有经历过风雨的爱情,才能真正拥有那份安危冷暖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对方着想的心。没有浮华不会为了浪漫不顾一切冲动。到了这个份的爱情可以省略语言的表达,只要偶尔触一下就能明白对方要表达的,更多的时候这种触一下没有什么固定的表达意思,只是一种习性的微动作。但一切显得那么自然而和谐,我想爱情到最后应当就是如此的,都说细水长流爱情也是可以如此的。

   从一个细小的动作从而牵引爱情,又引爱情说到彼此的保持适当的距离,把诗的主旨即爱情跟携永挂钩。
   写诗一般情况下就是这么四步的,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微诗或较短的诗,它就有可能把两个或三个步骤杂交在一起写。这种情况不是说就没有四步,而是篇幅小诗人必须压缩到一起才行。


第一遍读这里诗的时候,我以为是写朋友之间的友谊。同样能相对坐着,同样要保持温度与拥有一个窗子的世界。但是当我读第二遍时,读一到“触一下”这个细腻而传神的微动作。于是马上意识到这是写爱情的诗不是友谊。因为就算是红颜知己之间也是不会偶尔“触一下”了,不然他们肯定存在不正当关系,就算是男男或女女朋友之间也不会出现这个动作,只有亲密无间的恋人才会出现这个动作。这里就涉及到能指与所指了。这个下回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墨指含香 于 2013-11-1 14:57 发表
来品~~落幕辛苦了~

问好含香,奉茶。欢迎常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漠孤旅 于 2013-10-31 21:11 发表

被你这么一解读,我想二郎君一定会很欣慰的,他近来非常忙,先待他谢谢你哈!

谢谢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旭日高照 于 2013-11-1 08:07 发表
来了,又收获不少。学习。

客气了,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哑榴 于 2013-11-1 11:54 发表
顶一下。

问好哑哑,多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很用心,要推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落幕辛苦,上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观望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3-11-1 22:09 发表
这个很用心,要推推。

谢谢大叔推荐。奉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墨指含香 于 2013-11-2 11:02 发表
来学习,落幕辛苦,上茶~~

谢谢含香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芳仔 于 2013-11-2 19:06 发表
来观望一下

看出热闹来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去经年》
作者:小树苗

此去必将是一阕宋词
相思在菊
花泛滥的时刻
经年的风吹过月下的美人
灯火渐渐疏离
陈年的典,搁置一边
拈花人或笑
或不笑,秋风不解
所有的别离都长成月光的
模样


  宋朝是久远的,而宋词在这里借指时间长。说明此去要去很长的时间。
菊是秋天开花的,相思的时节是秋天,秋风的萧条肃杀。彩色艳丽转入单一(只剩下长青树的绿了),所以更想念春季的万紫千红(花泛滥)。那时候的月下美人在风中摇摆。
  灯火渐渐疏离
  这句转的好。由灯火的晃忽把回忆的思绪转入现实中来。
  陈年的典,搁置一边
  美人(拈花人)不管是笑或不笑都是美的。明白情人眼里出西施呀。秋风不懂。这里用了拟人;反衬,增强要表达的意愿。而秋风不懂风情,懂风情的人儿却在远方。于是后面的升华水到渠成。最后句堪称绝唱:所有的别离都长成月光的模样。
  这首诗好就好在把概念化的时间,通过分离后的相思慢慢转化变具象化。使人明白时间是可以看(菊;花)的,也是可以有模样(美人;拈花人)的,也是可以被充实(别离都长成月光的模样)的。
  意象的选用也是有可借鉴之处的用:菊》花》美人》典》拈花人》月光。这一路下来,线索自然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3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给精华鼓励
我们需要支持诗歌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3-11-3 20:23 发表
给精华鼓励
我们需要支持诗歌评论

自己感觉做的还很不够,多有不足呢。大叔要多指点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30 08: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