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3-9-26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课本
这一组标题前都加了小字,莫000说小字是这一组的灵魂。个人深以为然,小,自然让读者产生弱小;怜爱;同情等等温情的情感。假设一下,如果标题只是课本,可以说只是一个词汇。不带任何情感色彩,而小字却让这个标题活了过来。最重要的是小字,串联起所有的标题,也把这一组串成一个整体。
卖火柴的小女孩死后
冬天就再也没有那么冷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一篇课文里的,这里知道诗人写的故事是自己什么时段的。都说孩子只有童年时最恋父母,这里就从童年开始。为什么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死后,冬天就再也没有那么冷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死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这是善良的诗人,不希望再有人冻死饿死的美好愿望。从这里再次看出诗人幸福美好的童年,冬天就再也没有那么冷了,是因为我有妈妈疼有妈妈爱。也许还有另一则意思吧,卖火柴的小女孩死,唤醒社会人性的一面吧,不然冬天怎么可能不冷呢(现在世界上仍有许多人饿死)?
开春时,我们都忘记了悲伤
坐在小土坡上背课文
一直背到夏天
小蝌蚪还是没有找到妈妈
开春了,开学了。我们忘记了悲伤,这里的悲伤应不是上面的卖火柴的小女。没有冬天不冷所以没有伤,可能是别的吧。开春到夏天,说明过了一个学期。小蝌蚪还是没有找到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它年年天天在课本里找,对小孩子来说这有多么残忍与值得同情。
天空中没有多余的灰尘
小课桌大板凳,七个小矮人
静静的把脸贴向书本
我们没有影子,我们孤单瘦弱
孩子的眼睛是最明亮的,所以天空在他们眼睛里。没有多余的灰尘。/小课桌大板凳,七个小矮人/这样的话语,仿佛就是孩子说出来的.既新鲜而简洁却充满童趣与真实感,更能与读者引起共鸣,更能走进读者的心里.把脸贴在书本上,喜欢白雪公主的诗人,也许也想做个小矮人保护公主呢.在书中(我们没有影子),也孤单瘦弱.
个人感觉最后一句有问题.明明说七个小矮人,说明自己有看书的快乐,也有小矮人做玩伴.下面却说我们孤单瘦弱."我们"至少也是有俩个人的,那还怎么孤单.感觉有点矛盾。
秋天,我们立在斜阳下
象矮小的向日葵,注视远远的大雁
想一想,雁毛信是不是
传送的更快更远
秋天。从开春到夏天,再到秋天,是按时间季节顺序在写。也暗示诗人在长大。
又出现“我们”?站在立在斜阳下,/象矮小的向日葵,注视远远的大雁/向日葵是随着太阳而转动的,说明我希望向往阳光。向往美好。而注视远处的大雁,又希望能展翅高飞,去远方。这说出每个孩子的心声:长大,去远方。突然想起雁毛信能不能传送的更快更远。雁毛信是指鸡毛信吗?雁毛信我在网上找了下,不知道指那种信件,有什么特殊性。
虽然不知道雁毛信是什么东西,但我知道大雁。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一节是有所提升的。
按时间看的话是四季顺序的,而按故事的线索来讲是分——总来写的。
13。9。28 16:28初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