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落花有意啊

[讨论]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9-3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

下面引用由路过的人2005/09/03 02:00pm 发表的内容:
“白发三千丈”是夸张,而不是虚构。
就我所看到的好的作品,其中也许您认为是“虚构”的部分不过是“隐喻”,或者叫“借代”,它是有原型的,而且这个原型对于作者影响深刻。作者不愿意按原型写出来,但主体上 ...
哦,我觉得你不应该跟我普及修辞学,我并没有说“虚构”就是“隐喻”的意思,不是也许,而是我压根就没这么认为。你怎么这么喜欢转移话题呢?
哦,“虚构”都是恶心的?那么《堂吉柯德》就有大量虚构的情节和故事在里面。你觉得它很苍白?你很讨厌它?
“相对论”,“板块漂移学说”,不是文学作品。
虽然都可以称之为科学,虽然有共通的研究方法,但也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也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你不能把自然科学的思考方式和文学的思考方式混为一谈。你把文学的创作方式、方法和一些典型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混淆了。
是的,我认为“想象”在文学作品中,是能够进行创造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9-3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

下面引用由路过的人2005/09/03 02:00pm 发表的内容:
我只认识善和恶。
哦,你对世界的看法很简单,简单也没什么不好,简单就是福吗。
我想说的是,在文学作品中,不仅仅有善和恶。人性的复杂,是文学作品表现的亮点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05-9-4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

下面引用由康桥2005/09/03 02:43pm 发表的内容:
也谈点。
1。一手诗歌是不是必须经得起逻辑分析和推敲?:可以不去推推敲,但必须能经的起推敲。无理性逻辑的诗歌往往是在感性的逻辑之中。经不起推敲的诗歌就是作者也 不知道写的什么的那类,也就是目前网络上无 ...
1。“大众”在这里显然是采用了默认的说法,当然是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等。我想我说的“大众”,应该没有很多人来误解我的原意,如果谁认为我说的“大众”仅仅是工人,或者仅仅是农民,我想说:我真是服了你。
2。哦,我的问题在于怎么去推敲,这是我的问题之一。用什么去推敲。这是我的一个很主要的问题。
我的看法其实很“中庸”,我认为有的作品可能用常规的方法来推敲,比如采用“逻辑分析”或者“解构”等等方法;而诗歌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有的作品无法用“逻辑的方法来推敲”
3。什么叫“感性的逻辑”?这个我真的不懂。
4。“诗歌的唯一标准应当是同类感受和经历的人看了,觉得你写出来了。没有过经历的人也能感觉出点什么。”
其实我觉得你说的可以作为检验诗歌好坏与否的一个标准,而且说得很好,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把问题绝对化,企图包括一个庞大的形形色色的诗歌作品,是不可取的。
5。关于诗歌的困境,我已经在文中总结了,比你说的要全面一些,诗歌的困境不仅仅在于经济。
6。你说的“事实”是一个有意思的东西。
我来说说什么叫“事实”:
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存在,因此,客观实在性是它的根本属性,如果因为事实通过主观感知而夸大经验的作用,否定客观、理性,就容易走入不可知论者的歧途。事实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客观事实,一是指经验事实,前者是一种客观存在,后者是对前者的认识与判断。
7。“道理是诗歌的一大忌讳 ,如果摆不好,容易成分体的论文”。这个,我严重同意你说的。我认为你说的这个,和我想的,不谋而合。:)
 楼主| 发表于 2005-9-4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

下面引用由路过的人2005/09/03 02:00pm 发表的内容:
还有,不要谈什么美学,它就是用来骗人的东西。
咳,我觉得吧,先搞清一件事情,再来考虑接不接受,这是比较好的方式。
关于美学,我说不好,我实在是说不好。美学可以是一门学科。如果粗略地来讲,可以这么说,美学是“审辨美恶之法”。
你为什么觉得美学----“审辨美恶之法”,你为什么觉得它是骗人的东西?
发表于 2005-9-4 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

孰是孰非?还是百花齐放吧!
发表于 2005-9-4 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6>诗歌大厅</a>转移过来的!
发表于 2005-9-4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

下面引用由落花有意啊2005/09/03 03:14pm 发表的内容:
对!我认为“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就是高于生活的。唐诗最耀眼的地方在于它的意境。你没有读出它的意境,你仅仅停在表面上。杜甫的这首诗表示了他要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你觉得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能 ...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呵呵,我不觉得它高到那里去了。我走过很多大山大川,其情其景,不过是极普通的感悟。其实其中的感觉很复杂,不同的人读这句时,心境是不同,比如我常常在后面加上一句“人又算什么?”和作者迥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只不过真实的写出了其时其景,当然他也写了自己的感悟。他写的就是生活。而没有“高于”。他的感悟就更加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就更加不会“高于”生活了。而是如实地反应了生活。
最浪漫的李白写了许多浪漫的近乎荒诞的诗句,其实这其中所包含了多少人不得志,口不能言的悲愤。这恰好就是生活,多少年了,我常常在读这些时投书弃笔,其实只不过感怀自己而已,想想无数人都这样生活着,这种无奈是难以言传。
生活是无知无尽,不是三言两语就妄言“高于”它了。
仅就“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句诗来说,您还没有理解到他的全部,而如何理解又和您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些都不是能够妄谈的。
沉下心来,多走走,多看看,就不会说这种浅薄的话。
发表于 2005-9-4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

下面引用由落花有意啊2005/09/03 05:10pm 发表的内容:
咳,我觉得吧,先搞清一件事情,再来考虑接不接受,这是比较好的方式。
关于美学,我说不好,我实在是说不好。美学可以是一门学科。如果粗略地来讲,可以这么说,美学是“审辨美恶之法”。
你为什么觉得美学---- ...
为什么我厌恶美学?因为它本就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它的主旨就是让不怎么美的东西变的更美一点。美学可以讨论,但应用就是令人厌恶。它要把假的伪装成真的,正如您所希望的那样。它还被人用来把恶的变成善的。他们制造出的尽是虚伪和不实用的东西。所以我厌恶他们。我只认得善恶和真伪。
发表于 2005-9-5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


看来还真有不少人对这几个问题感兴趣啊.我再谈一些看法。我以为主贴说的几个问题,以及各位的讨论,其本质是处理好诗歌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一、诗歌中已经肯定与还不能肯定那些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
诗歌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地区和国家、一定条件下,它又是相对稳定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变不发展,人类就会停顿不前;没有相对稳定,就会天下大乱。恐怕没有人会愿意人类一直处于天下大乱的状态。所以,一般情况下,两个方面不能只要一个方面。二者要统一于一体,处理好兼顾的关系。
诗歌也是这样的。不能以诗歌的不肯定性,反对诗歌的肯定性。并以这种理论为依据搞非诗、垃圾诗、害诗,霸诗,甚至趾高气扬。
诗歌现实是什么样子呢?以不肯定为由,否定了应该肯定的东西;上面说的那些东西有些过量了,中国的多数人有些不满意了,人们要求调整一下啊。
二、多数人需要同小数人需要的关系。
再好的诗歌,只要它带上了不同人群利益观等属性,多数是它都只能感动它的同类;这是利益价值的基本法则。“群众”当是俺叫的“人民大众”。人民大众是指多数人,狭隘说是那些没有权力,也没有资本(金钱)的人们;广义说是那些不靠也不借助权力、资本的能量欺压、奴役、伤害别人的人。
这是不同的两个人群,有时是矛盾的。他们谁能检验谁呀?是人民大众的东西,当然要人民大众检验啦。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人民大众利益说算的国家,人民大众强调应该有他们需要的诗歌是应该的。
那些恶与坏的业主、腐败官员以及死心塌地投奔和卖靠这两种人的人们,他们需要的东西,让人民大众检验,他们那些害人的特权不就丢光了吗?所以,在讨论这种问题的时候,俺总是标明人民大众的利益观,否则是谈不到一起的。
再回到诗歌,带有强烈利益观的诗歌,是所有诗歌中的一部分;前面说的三种人利益观看诗歌,要让人民大众说了算,当然他们是通不过的。
在多层次、多人群共存的社会现实中,要强调和谐共存,不能强调独存;否定了人民大众的利益观(那怕是诗歌中),那一定是权力、资本等力量的强迫和强加。
现实中是,不少人打着各种旗号、喊着理由千般好的口号,剥夺中国多数人需要的诗歌,媒体上少数人需要的诗歌太多了;这实际上是侵害了多数人的利益,所以遭到了相当多人的反对。人们反对的是忽视多数人需要的诗歌现状。
三、诗歌艺术性同其它性的关系。
诗歌是艺术的,诗歌又不只是艺术;艺术只是诗歌的一个方面;诗歌的文化性、思想性、感情性、工具性、科学哲学的理性等等。不能只强调艺术性,其它都不要,也不能只用艺术一个方面来否定其它性;当然,也不能要其它中的任何一性反对艺术性。只要其一,都是一种极端性的,是不好的。
现实中是,口喊着西方的艺术性,西方发达国家标榜的偏人性,否定中国性。中国的多数人他们更需要中国性,所以人们也是要求改变这种局面。当然,那怕都是艺术性,如果以中国艺术性,完全否定西、及西的艺术性也是不好的。
四、人们现实中对原有诗歌的需要与对新诗歌(创新)需要的关系。
诗歌是人的精神食粮,精神食粮同果腹的食物一样,有极强的习惯惰性,这种惰性由于文化的积累与沉淀,其持续力是长久的。这如同让黑龙江人放弃大渣子,去吃南方的籼米一样强迫与坑人。新的、创新要搞,人们习惯了的那些诗歌也应该要。
那有这种混账理,全国各种诗歌媒体都只去刊登创新,不管多数人的现实需要?然而,此前的中国却就近于出现这种情况。
还有,有的人为了维护违背多数中国人意愿的诗歌现实,把古今中外、几乎是所有能搜集到的理由都搬了出来,证明只能创新。逼得另一些人就起来反批判;不是这样吗?
五、写诗歌与讨论诗歌的关系。
写诗是生产诗歌;讨论是推荐现实中的好,澄清、扫除现实中的不好。两个方面都是诗歌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倡导正确的、高水平的评论与讨论;也反对不负责任的为自己私利目的的讨论,甚至骂人。
现实的情况需要不需要讨论呢?肯定需要,不要说诗歌搞得全国不满声很大,确实问题较多啊;那怕是好声一片,讨论也是有必要的。反对不正常的讨论,而不是反对一切讨论。
我看人们到是应该分析一下,有的人为什么反对讨论?有几种原因,几种情况,减少那些无用的讨论是应该的。也防止了有的人以反对讨论为理由,更是不遗余力的搞害性诗歌。
这几个关系把握到位了,大家争论的那些问题,能不能基本上解决呢?当然,这只是思路性的意见。
 楼主| 发表于 2005-9-5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落花有意啊在 2005/09/04 06:58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路过的人2005/09/04 09:34am 发表的内容: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呵呵,我不觉得它高到那里去了。我走过很多大山大川,其情其景,不过是极普通的感悟。其实其中的感觉很复杂,不同的人读这句时,心境是不同,比如我常常在后面加上一句“u人又算什么 ...
你认为什么叫“生活”?
“生活”包括主观的和客观的,生活既包含物质世界,也包含感情世界。
“感悟”属感情层面。
你怎么知道“感悟”不能超越“生活”中的“主观”世界?
哦,我知道了你的品味了,我认为“超级女声”这样的节目很适合你观看。
我们的生活果真如此不同。道不同,不相谋。
 楼主| 发表于 2005-9-5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落花有意啊在 2005/09/04 06:44pm 第 17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路过的人2005/09/04 09:46am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我厌恶美学?因为它本就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它的主旨就是让不怎么美的东西变的更美一点。美学可以讨论,但应用就是令人厌恶。它要把假的伪装成真的,正如您所希望的那样。它还被人用来把恶的变成善的。 ...
所以说你是偏执的。
你不能把一个东西,不能把它的现象和它所引发出的社会问题,来代替它本身,你怎么能把涉及到“美学”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来代替“美学”本身?从而在整体上否认美学,从而说美学都是骗人的?美学本身就包括辨别善和恶,以及辨别美与丑。
如果追朔得更早一点,你说“虚构”都是“苍白的,令人讨厌”,其实在这一点上,你也是很固执的,或者说你没有认识到文学作品创作的丰富性,没有认识到文学创作的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可以肯定地说,现实生活中的虚构大部分都是丑的,是不美的,但你不能用“现实生活中的虚构”来否定“文学创作中的虚构”,众所周知,“虚构”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而我最初在前面谈到的“虚构”,谁读到了那一段,都会明白我是在讲文学中的虚构。
”写实“和”虚构“是文学创作的两大基本方法。
如果你没有认识到”虚构“在文学中也是一种方法,如果你认为”虚构“ 都是不好的,如果一个写作者具有象你这样的认识,那么,可以想象得到,1)他会对别人作品的中”虚构“嗤之以鼻,2)他自己也决不会在文学创作中使用”虚构“这一方法;如果所有的写作者都怀有象你这样的想法,可想而知,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必然会被减弱,而且,”虚构“是某些艺术门类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这就是”认识“和”观念“上的不足,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如果大家停留在你这样的认知水平上,”美学都是骗人的“,”虚构都是苍白的,令人讨厌的“,那么就不要提”百花齐放“了。
如果不说你是偏执的,那么就是你把本该讲清楚的话,没有讲清楚。如果你觉得你没讲清楚,你直接告诉我不就行了,你直接这么说 “哦,我们讲的不是同一个问题。我不希望仅仅指出一些问题,我的重点在于讲清楚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即便讲不清楚,也应该还原一件事情它本来的面目。
你所反对的“美学”,是被错误使用的美学,说白了你所反对的美学就是被心怀不轨的人作为一种为他们服务的工具。
所以你反对的应该是“那些人”,而不是“美学”。我们讲的问题不是在一个层次上。
同时就“美学”来说,我们讲的不是同一件事情,你实质上是反对“那些人”,而我讲的是“美学”本身。
“美学”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学科,说句四平八稳的话,任何一个学科都有理论上的不足,都是有待发展的,那么“美学”它本身肯定也有缺陷。你可以说说“美学”这种理论本身有什么错误,有什么缺陷,这都是可以的,你一锤定音的一句话“美学都是骗人的”,起码让我摸不着头脑,也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误解。
而你纠缠在一些众所周知的方面,你说的这些有过社会阅历的人都知道,谁不知道啊,谁都知道“美学”被滥用,你罗列社会现象,对我来说是无用的,因为我知道这些事,很多人都知道,我希望听到有建设性的声音,比如你有什么意见去解决这个涉及到滥用美学的事情。
这一帖,包括前面我们讲到的“美学”,实际上是各说各的,我们讲的是两个问题。你搞混了。你应该在“美学”前面加个定语的,或者加个定语从句。如“我所反对的被滥用的美学”等类似的话,这样就一目了然,而不至于说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美学都是骗人的”,“美学都是骗人的”这不是默认的一句话,也不是约定俗成的一句话。你完全可以把你想说的说清楚。
而至于你所反对的那一类“美学”,我帮不到你。
 楼主| 发表于 2005-9-5 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落花有意啊在 2005/09/04 09:40pm 第 15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梅梅子2005/09/04 04:21pm 发表的内容:
一、诗歌中已经肯定与还不能肯定那些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
诗歌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地区和国家、一定条件下,它又是相对稳定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变不发展,人类就会停顿不前;没有相对稳定,就会天下大乱。恐怕没有人会愿意人类一直处于天下大乱的状态。所以,一般情况下,两个方面不能只要一个方面。二者要统一于一体,处理好兼顾的关系。
你上面的这一段写得四平八稳,使我想起了某些机关报纸。
不错,你说得很对,你自己看看你写得上面的这一段。说实话,作为我本人,我已经厌倦了这些正确无比的话,我一直认为它很空洞,难道你不觉得你写得这一段不空吗?就像这样的讲话:”领导们、同志们,今天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困难即是好事也是坏事。说它是好事,因为它可以让我们万众一心,一起克服这个困难,因为这个困难,我们全国各族人民可以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说它是坏事,是因为它破坏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阻碍了我们伟大祖国冲向世界的进程。“
下面引用由梅梅子2005/09/04 04:21pm 发表的内容:
诗歌也是这样的。不能以诗歌的不肯定性,反对诗歌的肯定性。并以这种理论为依据搞非诗、垃圾诗、害诗,霸诗,甚至趾高气扬。
如果从论文的角度来说,让人感兴趣的东西,你没有详细说。而这些正是吸引人的地方,也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思考。什么叫“诗歌的不肯定性”,什么叫“诗歌的肯定性”,这2个问题,从策略上讲,你应该详细说明的。
1。如果“诗歌的不肯定性”,是“不好”的
如果“诗歌的不肯定性”是“不好”的,那么你这一段写得就没有逻辑性,也可以说意义不太大,如果“诗歌的不肯定性”是不好的,那么一个有清晰逻辑思维的人,他是不会用“诗歌的不肯定性”来反对“诗歌的肯定性”的,一个头脑清楚的人,怎么会拿“不好的”来反对“好的”呢?你说是不是这样?他更不会用这种一目了然的错误来作为“依据”,除非他疯了,除非他的智商非常低。
2。如果“诗歌的不肯定性”是好的
如果“诗歌的不肯定性”是好的,那么你这么说“不能以诗歌的不肯定性,反对诗歌的肯定性”,你这么说是有道理的。
3。总之,你这一段没有写好,写得不清楚。
4。我为什么提出上面的那2点?
我不知道你指的“诗歌的不肯定性”是什么,我们说的有可能不是同一个方面。
我跟你说说我的对“诗歌的不肯定性”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诗歌的不肯定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说得更粗糙一些,我个人认为“诗歌的不肯定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从“诗歌与意识形态”入手吧。
我自己认为“诗歌是意识形态的手段,同时诗歌又是使其崩溃的工具” 。
“诗歌”其实是社会的某种文化神经。
诗歌与社会和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点大家都认识到,就不多说了。
有一种观点(理论)认为:只有赢得意识形态的支持,诗歌才能产生美学上的意义。
用我自己的话来把这种观点说清楚一点,就是:只有赢得意识形态的支持,诗歌才有可能被认为是好的,人们才有可能认为它是优秀的诗歌,等等。
在这种观点的支持下,对一手诗歌“审美的完成”,实际上是存在于“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诗歌的“审美”在这个时候是双方关系的产物,也就是社会关系与意识形态的产物。
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意识形态“对诗歌的影响。
如”大音希声“、”天然去雕琢“、”极炼如不炼“等等,你可以发现这些意识形态的各个侧面对中国古典诗词乃至对今天的现代诗歌的影响。
如果仅仅考察纯粹的抒情诗,人们会发现这类抒情诗仍然织入了大量的意识形态密码。
比如某些时候,”韵律、格式或者特殊的语言结构“可能会奇异地唤起读者的某种情绪和联想,人们可能会说,这仅仅是”纯粹由形式而诞生的美感“。其实没有这么单纯,在中国诗歌历史上,韵律演变为审美对象涉及到一系列人文知识的准备,在社会历史未曾提供上述条件之前,中国的古典诗歌并没有大规模地形成推敲音韵的习气。如果仅仅从形式内部,所有语言的炼丹术都证明不了某一种字词的搭配为什么具有惊人的美学效果,而这种美学效果,我认为实际上是意识形态隐秘的影响。

上面那些说了意识形态对诗歌的影响以及支持。
再说说,诗歌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诗歌本身所蕴藏的”不安分“力量,改变了意识形态的某些侧面,这种过程也是缓慢和隐秘的。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人们已经不那么喜欢”纯粹的抒情诗“了,在某个阶段,”反讽“这一类的诗更能让人们接受和受到欢迎,这些转变,实际上是由于诗歌和文学作品本身”突破常规“的要求其了一部分的作用。
从我上面说的意识形态对诗歌的影响,和诗歌对意识形态的影响,你可以发现在我的想法里,我对”诗歌的不肯定性“的看法。
那就是”诗歌的不肯定性“并不都是不好的,”诗歌的不肯定性“是把双刃剑,它在突破常规的时候,往往也伤害了它自身。
 楼主| 发表于 2005-9-5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落花有意啊在 2005/09/04 11:07pm 第 4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梅梅子2005/09/04 04:21pm 发表的内容:
二、多数人需要同小数人需要的关系。
再好的诗歌,只要它带上了不同人群利益观等属性,多数是它都只能感动它的同类;这是利益价值的基本法则。“群众”当是俺叫的“人民大众”。人民大众是指多数人,狭隘说是那些没有权力,也没有资本(金钱)的人们;广义说是那些不靠也不借助权力、资本的能量欺压、奴役、伤害别人的人。
这是不同的两个人群,有时是矛盾的。他们谁能检验谁呀?是人民大众的东西,当然要人民大众检验啦。
。。。。。。。。。。。。
现实中是,不少人打着各种旗号、喊着理由千般好的口号,剥夺中国多数人需要的诗歌,媒体上少数人需要的诗歌太多了;这实际上是侵害了多数人的利益,所以遭到了相当多人的反对。人们反对的是忽视多数人需要的诗歌现状。
你打着人民大众的旗号,其实是一种比较讨巧的说法。
实际上你这一段说的涉及到“诗歌”与“意识形态”、“社会利益的分配”,以及和“不同的阶级”之间的关系。
你的观点是:少数应该服从多数。
这是解决问题、矛盾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但是你没有深入地思考过这方面的问题。
我可以问你这样的一个事实。
在某个时期,大多数人喜欢汪国真、席慕容式的诗歌,而后来,大多数人又对那些诗歌感到冷淡,大多数人又转而对北岛的诗歌有着更广泛的兴趣。中国诗歌大致经历了这个阶段,相信你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
那么我的问题是:1)难道人民群众是在一夜之间,是在一夜之间不约而同地对汪国真的诗歌转淡,而又在一夜之间对北岛的诗歌更加喜爱?
2)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全国人民不是在一夜之间发生对北岛的诗喜欢,那么这就是有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起了力量?是什么使人民大众又喜欢北岛的诗歌了?在这个过程中,显然是人民大众的审美观点发生了变化。这个人民大众审美观点发生的变化,事实说明,显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大致可以这么说,先是有一小部分人民群众接受北岛的诗歌,进而再是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欢北岛的诗歌。
3)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在大多数人喜欢汪国真诗歌的时候,刚开始只有一小部分人接受北岛的时候,那么按照你的观点-----“少数服从多数”,我们是不是在大多数人喜欢汪国真诗歌的诗歌,就否定北岛的诗歌呢?
显然,你滥用了“少数服从多数”这一方法。

从上面我讲的那3点来看,实际上“人民大众”和“诗歌”是相互影响的,是在相互作用。
“诗歌和艺术”最隐秘的地方之一就是“改变现存的审美观点,甚至是改变人们的世界观”。
你想一想我上面讲的那个人民大众对不同类型诗歌喜爱程度的转变。
这中间的转变,有改革开放的原因,有当时积累的社会问题的原因,这些东西导致人民大众有了这样的愿望-----要求诗歌关注更多的社会问题,针对现实,而不是仅仅沉浸在个人狭小的抒情里面。
在这个时候,甚至在这之前,有了那么一小部分写作者,例如北岛,写了关注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歌。人民大众和诗歌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全中国人民并不是在一夜之间都受到了培训,从而去接受北岛式的诗歌。而是在这中间,有那么一小批诗歌写作者,引爆了当时人们对诗歌的诉求。
你的这种一刀切的观点:少数服从多数,无法解释当时的诗歌史。更无法切入到文学的秘密的内部。非常武断。
如果你滥用“少数服从多数”,那么对诗歌是有害的。
我个人不喜欢一刀切,也不喜欢机械地去看问题,更不喜欢教条式的照搬。
发表于 2005-9-5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

下面引用由落花有意啊2005/09/04 08:20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从论文的角度来说,让人感兴趣的东西,你没有详细说。而这些正是吸引人的地方,也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思考。什么叫“诗歌的不肯定性”,什么叫“诗歌的肯定性”,这2个问题,从策略上讲,你应该详细说明的。
1 ...
你写这些回贴,先粗略的看一下。给俺加了不少你的臆断。
你反对的大部分东西,是存在的,有不少我是赞成的。
但是,我说的应该正确的处理好那几个关系。你如果都不同意的话,那也许只能是你要干的事都你认为都是对的,实际等于说没有讨论的必要。只于说你的能不能行得通,由社会实践来检验。
汪国真停笔近十年了,他的诗歌,到现在为至还是中国人喜欢人数最多的一块,图书市场仍在盗版。先锋诗地级城市断根,根本没有人问晋。像样的图书馆有几本,书新如初,这个你也不承认,还讨论什么。
你瞧不上眼的那些诗歌,大陆让那些混球编辑先锋得不给发表,他们不得不送到台湾发表。你看看台湾葡萄园诗刊,有多少诗歌是大陆的。这一切你都觉得很好,我只能说,你好你的,我反我的。这就有可能不是诗歌什么理性之讨论了。正像你说的,干就是了,因为讨论对你不利。
而我认为讨论是必要的,实际我早就声明,我是在用理性澄清,是想扫除。而且也毫不隐瞒,是人民大众的利益观。我反对任何把手伸向人民大众的东西,而又不帮与助,是损与害。那有不少于十万字的文字在网上为证。
先说到这里。
发表于 2005-9-6 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

什么某个时期 某某时期啊,还大多数人喜欢汪国真、席慕容式的诗歌,而后来,大多数人又对那些诗歌感到冷淡了,//简直是不顾客观实际情况的妄断 可以肯定的告诉你 汪在新诗变革中做的是比较成功的一位  建国以来没有任何一位诗人的成就与影响超出过汪国真  读者成分也比较多样化  并不是只有大中学生   研究生/平民职员成功企业家之类的都有 他在读者大众心目中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7 00: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