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284|回复: 82

【每周诗歌观点】《莫高笑:诗,到阅读为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31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全伯光在 2003/09/01 05:33pm 第 3 次编辑]

《诗,到阅读为止》
 文/莫高笑

诗到阅读为止就是“诗,到阅读为止”。
诗到阅读为止绝对不是“诗到语言为止”,诗到阅读为止也绝对不是“诗到身体为止”,诗到阅读为止更绝对不是其它“诗到××为止”。虽然同样带有界定性的词语“为止”,但是“诗到阅读为止”绝对不是某些人经常希望做的那样---让“××”成为终极性的、封闭性的、对抗性的命名。诗到阅读为止首先是开放性的体系,他宣告的既非开始,也非终止;他所诉求的既非功利的,也非目的性的;他所命名的既非唯一的,也非固定。因为“阅读”,在作者的概念中应该是“后阅读”的“阅读”,只是运动着的过程,只是诗歌的过程。

从来诗歌就是意味着诗人的写作,诗歌就是诗人所书写的文字符号的同义词,诗歌到写作就已经结束了,最多到符号就已经结束了。这样的高度对传统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是对我们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对我们来说,诗歌的过程远远没有结束--诗行仅仅是诗歌的开始,诗人只是诗歌的提示者。对我们来说真正的诗歌旅程刚刚开始---我们将经历的诗歌旅程将从文本开始,到诗歌的“后阅读”上路,而且这个过程不会“最后”终止。

诗到阅读为止意味着诗写者的“垄断”将不复存在,诗到阅读为止意味着文本的“中心”将被放弃,诗到阅读为止意味着“阅读者”将成为诗歌的“主人”,意味着“后阅读时代”将成为诗歌的方法论和主体论的出发点。诗到阅读为止的唯一实质就是宣告“诗歌的民主时代”已经到来。

在某些伪精英主义者眼里,他们的诗歌是不需甚至不许“阅读”的,因为他们自以为掌握着诗歌的“核按钮”,他们的所谓诗行就是世界的唯一答案,任何“阅读”都是对他们无上威权的亵渎和破坏,他们的诗歌就是意义,就是世界的意义,没有意义的时候他们就会宣称他们的诗歌不是意义的容器。总之,他们的诗歌就是一切的一切,是自我满足,自我把玩,自我陶醉的“全部”。
在更多的“没有主义”其实就是没有“主意”的人眼里,他们对诗歌的阅读和对其他文字的阅读无非就是“认字”,认得分行的文字,认得几个中学语文课本里学习来的半通不通的“修辞”,他们认得屈原、李白,却不知秦汉,更无论魏晋。如今的论坛上不是到处都有这样的嘤嘤嗡嗡到处乱飞的苍蝇吗?

在论坛上更多的人是陷入“前阅读”的无知里。他们根本不看文本,不做自己的“阅读”,当然有些人本来就不知何为文本,他们只是来凑热闹的。他们的意见是“团体”、“交情”、“名气”,可能还有别人的看法;他们看见的是“哥们”、“兄弟”、“喝酒”、“泡妞”。

“阅读主义者”将鄙视、将抛弃这些无效的“阅读”,将以“后阅读”打开诗歌“写作者”与“读者”的黑暗地带,将架起诗歌通途的联系之桥。
诗到阅读为止将对当前诗歌的“溃败”的根源给予合理的解释,将会对诗歌的前景得出符合逻辑的推论。
发表于 2003-8-31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诗歌观点】《莫高笑:诗,到阅读为止》

——同意此观点,诗,到阅读为止——其他的标榜可消隐到其次
诗是用来阅读的诗!!
发表于 2003-8-3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诗歌观点】《莫高笑:诗,到阅读为止》

基本同意莫高笑的。:)
 楼主| 发表于 2003-8-31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诗歌观点】《莫高笑:诗,到阅读为止》

下面引用由温柔的侵略者2003/08/31 12:56pm 发表的内容:
——同意此观点,诗,到阅读为止——其他的标榜可消隐到其次
诗是用来阅读的诗!!
同意。温柔兄可否具体谈谈?:)
 楼主| 发表于 2003-8-31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诗歌观点】《莫高笑:诗,到阅读为止》

下面引用由在水之灵2003/08/31 02:00pm 发表的内容:
基本同意莫高笑的。:)
基本上不同意那些可能才是最尊贵的,不亮出来?
发表于 2003-9-1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诗歌观点】《莫高笑:诗,到阅读为止》

基本支持作者的观点。
1、诗之阅读是对诗运动性理解的开始或过程。不允许阅读的诗其实把价值拱手让给了垃圾箱,自恃清高者必被忘记。
2、到阅读为止也可以进一步延伸为往复式阅读的可能,这是一个哲学式的小命题。
3、全文多停留于感性认识上,理性尚有不足。
供参考:)
发表于 2003-9-1 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诗歌观点】《莫高笑:诗,到阅读为止》

下面引用由温柔的侵略者2003/08/31 12:56pm 发表的内容:
——同意此观点,诗,到阅读为止——其他的标榜可消隐到其次
诗是用来阅读的诗!!
我也谈不上什么东西——因为我才学不高也
诗语言做为一种文本,但民众不能读——那么所谓听先锋,也就毫无意义了,技巧再好,内涵再深,如果都隐在石头内部,别人看不见,那还是石头一块。
——再标新,还是汉语的建构,再脱离,还是民族本体内——诗,可做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可做为人性关怀的媒介,可做为引人思索的火线——实现这些功能,只有让诗具有可读性,
诗,到阅读为止!!
不过,口语诗虽具有可读性,但是却消隐了诗语言的典范性——让口语也戴上诗的桂冠,总是别扭的—— 一种没有出息的突破,
诗到阅读为止,但语言上也要凝炼天成,给人留连回味追索。否则失去了语言一环的诗歌称不上真正的诗歌。
发表于 2003-9-1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诗歌观点】《莫高笑:诗,到阅读为止》

不过,莫高笑的此篇评论,还是有失空泛,让人不易进入:)
发表于 2003-9-1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诗歌观点】《莫高笑:诗,到阅读为止》

[这个贴子最后由梅梅子在 2003/09/04 08:25am 第 1 次编辑]

一、也谈诗到各种为止的问题
文章中写了许多诗为止。何为诗为止?诗到此为止,就是到此完了?到此以后就不要了?到此以后就不管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赞成莫高笑批判的“诗到语言为止”,“诗到写作为止”,等等这个为止,那个为止。
我也不赞成诗只到阅读为止。阅读还有个好阅读不好阅读,自己阅读还是给多数人阅读,吸引人不吸引人,给中国人阅读还是给外国人阅读。
阅读之后还有很多事,诗有没有用,有大用,还是有小用,有好用还是有坏用;什么地方用、什么时候用。。。。
用,还有吟咏用,朗诵用,歌唱用,电影电视用,戏、剧用,舞蹈用,打、杀、骂、玩。。。。。
好的诗还要千古流传供后人用等等。以前是这样,以后也还是这样的。
诗如果没有用,也就失去了诗存在的意义。绝对没有用的诗也根本没有,有的有坏作用,有的有大用,有的有小用。
既然诗一生出来就肯定有用,就应该要求:不要坏用,提倡好用,鼓励大用。
现在一个很普遍的说法是诗与歌分家。在人类历史上确实有一段时期诗与歌是合一的,后来有些诗就不太歌唱了。现在大部分诗不歌唱了。不过,今天的歌与古代的歌不同,古代的歌是根据固定的曲子配词;今天的歌,主要是词配曲。只要有人需要或有人肯出钱,几乎没有不能谱配曲子进行演唱的文字,那怕是一部长篇小说。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的语录那一段都不是诗,很多都谱成歌来唱的呀。就是天书,也能谱曲成歌唱的啊。宗教的歌不是早就这样做了吗。
有的人说有的诗唱了人们听不懂;叫我说有的诗读不是人们也不懂吗?
真正不懂的诗怎么搞人们也是不懂的。难懂一点的诗,有了好音乐感,可能进一步吸引人们去搞懂它呢。
所以我说,不能以不太好歌去为那些专门写让人无法懂的,让人们不喜欢的非诗开脱。绝对不懂的诗,自古以来都不是诗,是诗总得让人懂一些懂一点。再则,既然知道人们不懂,为什么要同能懂的诗搅到一块呢?非诗了就别叫诗。挖空心事,搬外国神来说原来的诗不是诗,那种不是原来的诗的东西是诗干什么?叫个新名字多好。不懂诗,非诗,单放着,不好吗?
还有,在音像时代,诗与音乐、画、剧、舞等等其它艺术结合,还可能是社会需要的主体诗走出困境的出路呢。
只要是不走极端,社会上的多数诗走向用,才能走向多数人。诗走向多数人才有出路。诗走向用怎么会阻碍艺术的发展呢?主体诗是主体诗,攻关诗是攻关诗。这样作了以后,应该是正好相反。
我以为:诗走向绝对,走入无人之境,那是死路一条。
真想那样搞的人,自己搞也就是了,告诉别人干什么?还搞什么宣言干什么?明明是以名堂招引人;让别人跟着他们跑。
还是不要搞绝对的到此为止,也不要搞单一的到此为止。诗的有用性,让人们喜欢的艺术性〔包括今人还不懂的先验艺术〕等是无止境的,哪有到此为止的止处啊。
 楼主| 发表于 2003-9-1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诗歌观点】《莫高笑:诗,到阅读为止》

下面引用由无哲2003/08/31 05:22pm 发表的内容:
基本支持作者的观点。
1、诗之阅读是对诗运动性理解的开始或过程。不允许阅读的诗其实把价值拱手让给了垃圾箱,自恃清高者必被忘记。
2、到阅读为止也可以进一步延伸为往复式阅读的可能,这是一个哲学式的小命题 ...
全伯光回答无哲:

非常赞同无哲兄“诗之阅读是对诗运动性理解的开始或过程”这个观点。与莫文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莫文是这样表述的“对我们来说,诗歌的过程远远没有结束--诗行仅仅是诗歌的开始,诗人只是诗歌的提示者。对我们来说真正的诗歌旅程刚刚开始---我们将经历的诗歌旅程将从文本开始,到诗歌的“后阅读”上路,而且这个过程不会“最后”终止”。

无哲兄提出“到阅读为止也可以进一步延伸为往复式阅读的可能”---这确实一个很有见地的判断,如有雅兴不妨稍加解释,朋友们肯定愿闻其详的。:)

莫文确是还建立在很多感性和较少理性论述之上,期待莫兄的进一步思考。
 楼主| 发表于 2003-9-1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诗歌观点】《莫高笑:诗,到阅读为止》

下面引用由温柔的侵略者2003/08/31 08:21pm 发表的内容:
我也谈不上什么东西——因为我才学不高也
诗语言做为一种文本,但民众不能读——那么所谓听先锋,也就毫无意义了,技巧再好,内涵再深,如果都隐在石头内部,别人看不见,那还是石头一块。
——再标新,还是汉语 ...
全伯光回答温柔的侵略者:

温柔兄高见啊。再贴莫高笑先生两篇文章,不知能否解答你的问题----

《后阅读时代:先锋写作意义何在?》
文/莫高笑

如果从先锋写作天生的“叛逆性”来考察先锋写作在“后阅读时代”的意义和存在状况,无疑我们会得出悲观的结论。“后阅读时代”无疑是“读者”的时代,“大众”的时代,是接受者表态的时代。那么先锋写作真的只能走向死亡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先锋写作具有的“超越性”、“颠覆性”、“精英性”,要求先锋写作必然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庸常”文化,对“庸常”文化的载体“大众”“读者”,先锋作家必然是采取傲视的姿态。姿态虽然是需要的,先锋写作甚至先锋艺术本质上确并不是反“阅读”的,也不是反对“读者”的,其激进的姿态和方式同样是在进行着“争夺读者的战争”,只不过在“后阅读时代”,在这场战争中,先锋写作无疑是更容易失败者,先锋艺术好像是执行着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无望的战争”仍然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因为“后阅读时代”,写作的意义在于“写作的过程”,在于从写作者“文本”到“阅读”到“读者”的过程,先锋写作在这时代更凸现了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先锋写作在当今已经失去了其“革命性”的环境,任何有效的先锋写作都已经不可能产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功效,先锋写作只能在“后阅读时代”占据它应该而且可能占据的小小一角。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先锋写作与其他的写作姿态地位是平等的,先锋写作不具有对其他任何有效(请主意“有效”这个词语!)写作方式的取代或者压迫的能力和权力,先锋写作只能“弱水三千”中的“一水”而已。

今天,同其他任何时候一样,我们需要先锋写作,我们也需要其他的写作姿态。

今天先锋写作同它在其他任何时候一样,一样存在着它的赞成者和反对者,这和其他写作姿态没有什么两样。现在有些人来谈论先锋写作的沉默和没落,是带着“前阅读”的固执和无理来指称它的,和先锋写作本身没有必然的关系。就我本人来看,我以为先锋写作在今天比其他任何时候更活的实在,活的真实,先锋写作摔掉了强加在它身上的不实的光环,素面朝天,洗尽铅华,反倒是让我们有了更真切的观感。


《废话写作:后阅读时代的话语策略》
文/莫高笑

从“非非主义”的篱笆里飞出来的杨黎,高唱着“废话”主义的赞歌,一路从80年代飞过来----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是:他成功了。不管有多少反对者,杨黎的“废话主义”实在有市场的。原因就在于,杨黎先生踩对了“后阅读时代”的鼓点,而那些拘泥不化的正宗的“先锋”和“精英”们是恨掉几颗牙齿也无济于事的。

首先需要申明的是,虽然我愿意将杨黎的“废话”作为“后阅读时代”的话语策略来观察,但本人和杨黎在对待“废话”的态度上是有天大的差别的。杨黎的“废话”是杨黎的“本体论”,是绝对的“废话”,杨黎是绝对主义;我说杨黎的“废话”是当作“方法论”的,本人是相对主义。至于不同意,是他的事;同意,是我的事。

杨黎的“废话”就是要取消意义,还不仅是词语的意义,也是世界的意义。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写没了,或者是越写越没有(大意!)。把词语的意义“全部”都取消了,当然词语就只剩下“词语”这个空壳了,就只剩下“词语”的形式。杨黎是不要意义的,因为他把有无意义的提问权交给了“阅读者”,至于“阅读者”能不能从这个空壳中“读出”意义来,那是读者的事,与杨黎---这里我们能不为聪明的杨黎先生鼓掌。

当然,杨黎的“废话”可以看着“后阅读时代”的一种话语策略,但在我们这里,只能是“一种”,而不是全部,是不是最好的策略,是不是最有效的策略,现在我们还不能断定,因为,事物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相信还有很多“后阅读时代”的有效的话语策略,有待“写作者”来发现,有待“阅读者”来承认。

对于杨黎的诗歌的“阅读”,在这里就不罗嗦,待有机会再献丑吧。
 楼主| 发表于 2003-9-1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诗歌观点】《莫高笑:诗,到阅读为止》

下面引用由梅梅子2003/09/01 08:24am 发表的内容:
也谈诗到阅读为止。
文章中写了许多诗为止。何为诗为止?诗到此为止,就是到此完了?到此以后就不要了?到此以后就不管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赞成莫高笑批判的“诗到语言为止”,“诗到写作为止”,等等这个为 ...
全伯光回答梅梅子:

梅梅子,问好!欢迎你加入讨论。你的见解总的来说非常好。但有一下这句“我也不赞成诗只到阅读为止”不知你是否误解莫文的观点了。我理解莫文的“诗到阅读为止”大约是没有“为止”的意思的。因为他整篇所强调的是“诗歌的过程”和“运动”,依我看--莫文是把“阅读”作为诗歌的创作的一个环节来看待的,就是说在“后阅读时代”,“阅读”应该参与到诗歌创作中去,一首诗歌的写作不能是只写出有限的“诗歌文本”就算完成,应该是从“写作者”--到“诗文本”--到“阅读者”--“阅读文本”的整个过程,为其如此,我们就需要站在“后阅读”的立场,考虑“阅读者”的感受,而不是抱着以“写作者”为中心或者以“文本”为中心的态度,在哪里孤芳自赏。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请指教。
发表于 2003-9-1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诗歌观点】《莫高笑:诗,到阅读为止》

[这个贴子最后由在水之灵在 2003/09/01 01:50pm 第 2 次编辑]

诗到阅读为止首先是开放性的体系-----我理解莫高笑为了述理之方便不得不套用这种“诗到XX为止”的腐朽句式。但我总以为“止”的提法不是很好,仍有冒充上帝一锤定音之嫌。建议你最好从根本上脱离这种巢臼,因为既然你提倡开放性,也就是要把诗歌还给心灵和存在的本来,而心灵是没有疆域的……所以,就你的话题,我再来胡侃几句。说得不对,请予批评和指正。
无论是诗的读与写,我想说一说“意义的限定”对诗歌的损害。希望我们每一个诗人都能警惕这种损害。

-----------------------------
长期以来,各路大师或精英们为了某种一孔之见的诗歌理念或创作模式,磨嘴皮的功夫超过了其构建和创造的高度。在这个喧哗和浮躁的时代,有些人就是如此这般地各领风骚三、五天的,而我总怀疑他们的折腾不过是为了占山为王,因为这种玩话语霸权的心肠已远离诗歌了。这种限定对自己和他人都是无处不在的。为此我斗胆讲一句,限定,是对诗歌与心灵的羞辱!
我以为,在他们及其信徒眼里,"文以载道"实在是一个天真的词汇。
什么是"道"?仅仅是人为意义下的概念和流于形式的说教吗?“道”难道不应该是一种小我和大我以及万事万物的本具的全息相应?我以为不能回归自己本心的诗人,就好比一个烧汤的厨子,只会滥用味精兑白开水,其作品实在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可言。纯粹是作秀和卖弄口舌。这样的"文以载道",并不能确切地映射一个诗人与时代、社会、群体的关系,只会将诗人拖入哲学和上帝甚至是政治主张的虚妄泥潭。这并不是说诗人对他心灵之外的世界不承担什么义务和责任,但是无论怎样的虚空谈远,诗人是此在的、活着的,一个直面自己和生活的诗人,必然能活在其作品里,而一切也必将鲜活在其作品里。
我们必须明白,"文以载道"长期被人们普遍地误读着,它几乎就沉沦为个人观点和政治主张的迷彩服了,而"文以载道"里的"道"其实本来是指人与社会、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与西方哲学的"纯粹理性"不同,这个"道"是化合万象的、审美的、直指人心的。由"道"生"德",由此才派生出文学的道德与责任,它们同阶级或意识形态没什么直接的联系,也并不直接接受具体的政治主张的限定。
诗人对于存在着的一切,本来就是"不由分说的关切",它是不需要原由的,是自在的。当然,我这仍旧仅是一种可以让人意会的言说,但至少我们可以这样来认为,一个诗人忠实于内心,无差等的大爱、博爱应该成为这个世界的福音,它永远追踪着那属于人的心灵的恒常的东西。但说诗歌是教育人的简直是胡扯----我们的确可以思考诗歌究竟有那些功能,但我们却无法限定它,给它乱贴标签,只会让我们远离文学本身。
可以这么讲,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的文学观念就蕴藏着一种"左"的暗流,各种身份的人都可以佩带着"文学"这枚徽章,把文学当成了继政治、军事之后的第三种武器,什么口诛笔伐、文学革命、文学救国、文学的教育与启蒙,几乎成为文学存在的唯一理由或象征,文人仿佛就是绝对精神的领袖,能够要把握住整个社会生活的复杂,动辄针砭时弊、乱开药方子,他们把自己济世救国和提高国民素质的热诚,非常急功近利地完全交付给了文学,从而轻视了文学自身的特点和价值的观念。
米兰·昆德拉说过,一个真正的作家(诗人也如此),一定是站在历史的维度下,去关注人真实的生存状态,文学只能提出或展示问题,不可能去回答或解决问题本身,谁能抵御象征和形式的诱惑,谁就是成熟的,这才是真正的“文学之道”。只有对人文底蕴与人性张力具有非凡洞悉力的人,才能绕开那喧嚣的尘世、浮躁的时代,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用本心写作、不刻意假以意趣的作品。诗人必定是一个敢于相信自已的生命感觉而不只迷信文化观念的诚实人。这种本份加以才情,才是一个好诗人应有的素质。一个诗人只有通达了自体,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找到了自己,就找到了人的本来。
我一直相信,乾坤只可能存在于混沌之中,穷尽文学的所有心智,文学也无发解释乾坤,更不可能对它拥有通体透明式的把握,但正是这种本质上的不可确定性,文学才会对我们的心灵构成了冲击和震撼,我们由此才能够摩挲到存在物的质地与质感,握住它,我们就好象握住了一切,我们不会有打滑的感觉。
我个人非常佩服和敬重那些启蒙思想家以及真正对国家与民族具有忧患意识的实践精神家们,因为文学不仅不回避这一切,它还很关注这一切,但文学首先是语言的艺术、是人学,它永远是探索的、不可限定的,我们怎么能颠了主次?事实上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有些人早把文学当成了投身仕途或一切社会生活的大舞台,对文学本身的特点与审美性毫无知觉和品味。他们常期地陷在这股"左"的暗流中,对文学基本的知觉能力怎么可能不受损害呢?就象时下不少人强调诗歌要接进“平民”----你自己是天外来的贵族?真正的诗歌绝不会刻意于脱离或不脱离于平民大众。诗歌就是诗歌,如今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很多姿多彩的,不愿写不愿读的,请自便好啦,别人为什么非得满足你的阅读期待和要求?
一些人对诗歌矫情的自我拔高与神化、限定,令人不堪忍受,总想以此济世救人,他们往往以精英自居,终生都在情不自禁地寻找和设定形形色色的"异己分子",活在那种假我意识的陷井中,难以自拔。他们缺乏足够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对于隐藏在文学创作中那种无限的可能性与自由度视而不见,仅为什么"主义"、"流派"、"技术"而写作,一会儿抬出古代的大儒来唬人,一会儿又把欧美文学当大补丸来吃,以为自己是上帝钦定的信差和绝对真理的传声筒,把自己打扮成教育家、哲人、心理学家、道德家、学者、革命者、政治家和社会问题专家的集大成者,其实这种文学趣味是何等粗劣!
因为他们完全忽略了一个常识----世界与人的不确定性以及它们存在依据的不确定性,其作品绝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道",顶天有些装腔作势或搔首弄姿的热闹罢了。没有全知全能的上帝,所有的扮演者都是小丑!当上帝发笑或是走远的日子里,美丽的缪斯将会华彩四溢,我相信,那一天离我们已经不遥远了。
存在,即是一切的本来,尢如佛学里指的法身实相,它就是智慧与真理的本真本相,这世上的哪一个行当不是在触摸和探究它呢?谁有脸去充当得了上帝的代言人?自以为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其实哪登得了庙堂?写作,只是人类想靠近存在的一种心结,一种劳动。真正的诗人不过是一个胸怀这种心结的西西弗。从终极意义上讲,超然在我们感知与学识之上的东西是非常多的,我只相信智慧与真理的无限,我敬重任何一个无限接近或企图溶入这种无限的人。
发表于 2003-9-1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诗歌观点】《莫高笑:诗,到阅读为止》

粗粗一读
收获不浅。
诗与阅读其实就是两次创造的过程
发表于 2003-9-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诗歌观点】《莫高笑:诗,到阅读为止》

我不懂太是深的道理  但诗仅阅读就完了吗
哪岂不荒废了作者的一番良苦用心  我没有太多的理论  因为我些东西的时候仅凭着自己的一份感觉  但如果朋友们看的时候  仅仅阅读  是否浅浅了
水姐说到米兰昆德拉  我也喜欢的作家  我崇拜人性  同样也希望理解  但却并未尽然  朋友们总是将诗歌引申到一个高度来谈论  而在最基本的领域---生活  就有点忽视了  恰恰有很多钟爱生活的人们  在我们这里却没得到注意  在宣扬个性  宣扬新诗的同时  传统将被怎样理解  话题好象扯远了  但我昨天刚和一位宣扬新观念  屏岂所有传统的朋友争论过!
个人想法--------写诗4个月所感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4 14: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