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822|回复: 79

大家来评,燕山先生的文章是否剽窃了别人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0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看两个连接:
http://www.mtxsnow.net/bbs/Dispbbs.asp?boardid=33&ID=44508

http://www.xfpoem.com/forum/view ... p;extra=&page=1

[ 本帖最后由 长河落日 于 2006-8-20 21:1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下面的对照:

(1)(燕山飘雪文,下简称燕文)

    对于网络诗歌的界定,目前有多种说法。王本朝认为:“网络诗歌,准确地说就是以网络为载体写作、发表和传播的诗歌。网络既是诗歌的载体形式,也是诗人的生存方式、诗歌的传播方式和读者的阅读方式。”张立群阐述道:“网络诗歌的概念目前大致可以归纳为:在网络上创作并通过网络发表的、可以获得广泛迅速阅读与交流的网络原创性诗歌作品。”诗人艾若也说:“‘网络诗歌’指首发于各大网络诗歌论坛、诗歌电子网刊上的诗歌作品。”笔者比较赞同这样一种说法:网络诗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广义的网络诗歌是从传播媒介角度来说的,一切通过网络传播的诗作都叫网络诗歌,它既包括文本诗歌的网络化,即把已写好的诗作张贴在电子布告栏上,也包括直接临屏进行的诗歌写作。狭义的网络诗歌则着眼于制作方式,指的是利用电脑的多媒体技术所创作的数字式文本。这种文本使用了网络语言,可以整合文字、图像、声音,兼具声、光、色之美,也被称为超文本诗歌。之所以这样界定,是因为它比较符合目前网络诗歌的实际。作为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学样式,广义的网络诗歌已经被广大诗歌爱好者和读者接受;狭义的诗歌作为超文本诗歌样式,是诗歌发展的方向,尽管目前还不是很多很普遍,但它代表了诗歌的未来。

(长河落日《网络诗歌研究述评》):

        在对网络诗歌进行定义时,一些研究者意识到了它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吴思敬指出:“广义的网络诗歌是从传播媒介角度来说的,一切通过网络传播的诗作都叫网络诗歌,它既包括文本诗歌的网络化,即把已写好的诗作张贴在电子布告栏上,也包括直接临屏进行的诗歌写作。狭义的网络诗歌则着眼于制作方式,指的是利用电脑的多媒体技术所创作的数字式文本。这种文本使用了网络语言,可以整合文字、图像、声音,兼具声、光、色之美,也被称为超文本诗歌。”①在这个解释里,作为狭义化的网络诗歌更多的强调了其文本制作的技术化特性,这种强调是必要的。不过,大多数学者在界定网络诗歌时,并不格外考虑这个技术性因素,而是突出网络作为诗人创作、诗歌流传的阵地这一点。王本朝认为:“网络诗歌,准确地说就是以网络为载体写作、发表和传播的诗歌。网络既是诗歌的载体形式,也是诗人的生存方式、诗歌的传播方式和读者的阅读方式。”②张立群阐述道:“网络诗歌的概念目前大致可以归纳为:在网络上创作并通过网络发表的、可以获得广泛迅速阅读与交流的网络原创性诗歌作品。”③诗人艾若也说:“‘网络诗歌’指首发于各大网络诗歌论坛、诗歌电子网刊上的诗歌作品。”④尹小松甚至认为,网络诗有时与先锋诗是同义的:“在当下时代语境中,‘网络诗’更多指的是带有网络气息的诗歌,联系到中国诗歌界的实际情形,因为网络在当前充当着最先进、现代的文化工具(当然不仅仅只是工具,还有由这个工具符合所带来的文化生活理念),所以‘网络诗’在当下有时成了先锋诗的代名词。”

        点评:燕文在对网络诗歌进行解释时,非常大胆地沿用了我引的几个例证,而且王本朝、张立群、艾若这样的顺序惊人的一致,“认为”“阐述道”“也说”的引导文字也丝毫不变。在探讨网络诗歌的广义和狭义之分时,燕山为了遮人耳目,巧妙地跟我的文章调换了顺序,我是先谈狭义再谈广义,他则先谈广义再谈狭义,并更“机智”地将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思敬先生的话(这是我分析狭义的网络诗歌时引用的)换成自己的语言表述来阐释狭义的网络诗歌。

(2)(燕文)

        网络汉语诗歌最早出现的时间,是1991年。留学国外的王笑飞创办了海外第一个中文诗歌通讯网;1993年10月,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方舟子在互联网中文新闻组上陆续张贴他的诗集《最后的语言》,但当时引起的反响并不大;1994年2月,方舟子、古平等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文学网络刊物——《新语丝》;诗阳、鲁鸣于1995年3月创办了网络中文诗刊《橄榄树》。1997年伊始,《橄榄树》改为文学刊物,以诗歌诗评为主,不再是纯诗歌刊物。
    国内第一家网上诗刊,是1999年1月出现在“重庆文学”站上的《界限》。它力推重庆及海外汉语诗歌精品,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1年以后,网络诗歌论坛便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纷纷占据了互联网的虚拟空间,给中国新诗界带来了许多新的气象。到目前为止,网络诗歌网站已有500多家。

(长河落日《中国网络诗歌的文化特性》)

        回顾中文网络诗歌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汉语诗歌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1991年,留学国外的王笑飞创办了海外中文诗歌通讯网(chpoem—1listerv.acsu.buffal.edu);1993年10月,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方舟子在互联网中文新闻组(alt.chinese.text)上陆续张贴他的诗集《最后的语言》,但当时引起的反响并不大;1994年2月,方舟子、古平等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文学网络刊物——《新语丝》(http://www.xys.org);诗阳、鲁鸣于1995年3月创办了网络中文诗刊《橄榄树》(http://www.rpi.edu/~cheny6/)。1997年伊始,《橄榄树》改为文学刊物,以诗歌诗评为主,不再是纯诗歌刊物。国内第一家网上诗刊是1999年1月出现在“重庆文学”站上的《界限》,它力推重庆及海外汉语诗歌精品,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1年以后,网络诗歌论坛便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纷纷占据了互联网的虚拟空间,给中国新诗界带来了许多新的气象。

        点评:对于网络诗歌发展历程的梳理,不是我的原创,是我读研究生时的老师一篇论文中描述过的,我在论文中有明确的交代。但“2001年以后,网络诗歌论坛便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纷纷占据了互联网的虚拟空间,给中国新诗界带来了许多新的气象。”这样的句子却是我对网络诗歌发展状况的一个带有总结性的表述,没想到,燕山先生的想法和我惊人的相似,这样的表述竟然和我的文章毫无二致。还有“当时的反响并不大”、“它力推重庆及海外汉语诗歌精品,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等等总结语,都与我的文章没什么差别。


(3)(燕文)


        从网络上起家的当代作家李寻欢说:“在我看来,网络文学之于文学的真正意义,就是使文学重回民间。”他甚至认为:“如果说新文化运动解决了文学之于民众的‘文字壁垒’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同样说:网络解决了文学之于民众的‘通道壁垒’问题。”这种通道壁垒的自然解除,文学话语权的民众共享,在诗歌创作领域尤显突出。

(长河落日《中国网络诗歌的文化特性》)

        从网络上起家的当代作家李寻欢说道:“在我看来,网络文学之于文学的真正意义,就是使文学重回民间。”他甚至认为:“如果说新文化运动解决了文学之于民众的‘文字壁垒’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同样说:网络解决了文学之于民众的‘通道壁垒’问题。”这种通道壁垒的自然解除,文学话语权的民众共享,在诗歌创作领域尤显突出。

        点评:对此处引用,燕山先生解释说,凡是谈网络文学的都可能会引用李寻欢的这段话。其实问题不在引不引用这段话,问题的关键在于,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观点,达到什么表达目标。燕文使用的阐述语言、说明的问题和表达的观点跟我的文章完全一样,这不是抄袭是什么?

(4)(燕文)

        如今,诗人创作已经穿越了过往纸质文本所限定的狭小圈域,诗歌作品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互联网上疯狂地生产与传播,诗人维鹿延曾做过一次统计。他以“我看看中文网”为例,介绍了该网自2000年8月创办以来,仅三年时间,其注册用户数量便达到了20万,每天网站访问人数超过3万人,每天的页面访问量超过30万。其诗歌创作园地发表的现代诗歌作品已经超过了1900页,总计超过15000首。 “我看看中文网”在中文原创文学网站中排名老二,老大是榕树下网站。榕树下的状况更是可观。这些都是传统诗歌刊物所无法比拟的。

(长河落日《中国网络诗歌的文化特性》)

        如今,诗人创作已经穿越了过往纸质文本所限定的狭小圈域,诗歌作品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互联网上疯狂地生产与传播,诗人维鹿延曾做过一次统计,他指出,以“我看看中文网”为例。该网自2000年8月20日创办以来,仅三年时间,其注册用户数量便达到了20万,每天网站访问人数超过3万人,每天的页面访问量超过30万,每天新增的各类文章数量超过了1800篇。同时,该网自2001年2月20日一位名叫空夏的作者发表《有一种思念胜过爱情(外一首)》后,其诗歌创作园地发表的现代诗歌作品已经超过了1900页,总计超过15000首。这仅仅是众多网上文学网站、众多网上诗歌网站的其中一个例子。据介绍,“我看看中文网”在中文原创文学网站中排名老二,老大是榕树下网站。榕树下的状况更是可观。这些都是传统诗歌刊物所无法比拟的。

        点评:无话可说,除了愤慨还是愤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5)(燕文)

        网络无限敞开的空间、自由自在的发表方式和交流方式以及迅捷便利的传播特性,都给中国新诗的发展重新注入了活力与增长素。网络激活了无数诗歌爱好者的兴趣,使民间的诗歌力量再度浮出水面,显示了中国诗歌拥有最广大的群众基础。

(长河落日《中国网络诗歌的文化特性》)

        是网络拯救了处于颓废之中的中国新诗,网络无限敞开的空间、自由自在的发表方式和交流方式以及迅捷便利的传播特性,都给中国新诗的发展重新注入了活力与增长素。网络使民间的诗歌力量再度浮出水面。

(6)(燕文)

        在大型社区论坛开设诗歌栏目的同时,一些较有影响的诗歌专业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例如重庆李元胜的《界限》是一个大型的私人诗歌网站,他们还办有《界限》网刊;《诗生活》是由莱耳、桑克等一群爱好诗歌的人主办的一个大型诗歌门户网站,在诗歌界的地位是其他网站所不可代替的,这个网站的编辑队伍强大,评论家云集,翻译诗歌、诗人专栏、理论家专栏等特色栏目吸引了众多的诗歌爱好者。江苏韩东、乌青与四川何小竹、杨黎的《橡皮》颇具规模;《扬子鳄》是由桂林诗人刘春主持的老牌诗歌网站,论坛帖子滚动速度奇快,经常有大牌诗人出现;广东凡斯的《原创性写作》、河南森子的《阵地》、广东茂名晓音的《女子诗报》、贵州梦亦菲的《零点》更是热闹;北京灵石的《灵石岛》  由博士诗人灵石主办的诗歌资料库,资料多而全;福建康城的《甜卡车》、四川野川的《三台文学网》、四川绵阳范培的《终点》、湖南吕叶的《锋刃》、《诗歌报》是上海小鱼儿于2001年5月份创办的一个以“关注华语诗人见证网络诗歌”为特色的垂直诗歌门户网站,诗歌报网站办有纸质民刊《诗歌报》(季刊),制作了数十位网络诗人的作品专栏,并和诗人孙文涛合作开设了“大地访诗人”独家特色版块,论坛注册会员众多,交流场面热闹,学术气氛浓厚,主题活动多多,影响和带动网络诗歌界一大批写手;四川德阳刘泽球的《存在》、河南简单的《外省》、河南安阳石破天的《诗先锋》;《中国诗人》(一度改名为“中诗网”)  由厦门教师李可可创办的一个很早的著名诗歌网站,在网络诗歌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其诗歌论坛注册会员很多,论坛的交流气氛良好,管理有序。、陕西西安伊沙的《唐》、北京周瓒的《翼》、北京沈浩波、南人的《诗江湖》是下半身诗人的集结地,江湖气息较重,网站内容不多,论坛人气较足,他们还办有《诗江湖》民刊;《或者诗歌》由网络诗人小引、朵朵(现已退出)主办的诗歌网站,网站更新速度一般,但论坛比较火爆,会员大多来自武汉、上海两地,他们也办有《或者》网刊、纸刊;《一行诗网》由严力创办的《一行》诗刊主办的诗歌网站,主要网编蓝皮,最近开设了论坛,设计美观,内容丰富,有历年的《一行》纸刊的内容,是珍贵的诗歌资料;、北京安琪、谯达摩等人的《第三条道路》、广东深圳七星宝剑的《中华文学网》,等等,都集聚了许多很有潜力的民间诗人,他们以网络这个特殊的场所为基地,不断提高写作技巧,持续发表自己的诗歌作品,从而逐渐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其中,《中国诗人》《诗生活》《诗江湖》《唐》《诗歌报》被称为五大诗歌群体。而各个诗歌网站所推出的网刊正在逐渐取代过去自费印刷的纸刊,成为民间刊物的新的表现形式。

(长河落日《中国网络诗歌的文化特性》)

        据我所知,一些较有影响的诗歌网站,例如重庆李元胜的《界限》、江苏韩东、乌青与四川何小竹、杨黎的《橡皮》、广西桂林刘春的《扬子鳄》、广东凡斯的《原创性写作》、河南森子的《阵地》、广东茂名晓音的《女子诗报》、贵州梦亦菲的《零点》、北京桑克与广东莱耳、白玉苦瓜的《诗生活》、北京灵石的《灵石岛》、福建康城的《甜卡车》、四川野川的《三台文学网》、四川绵阳范培的《终点》、湖南吕叶的《锋刃》、上海小鱼儿的《诗歌报》、四川德阳刘泽球的《存在》、河南简单的《外省》、河南安阳石破天的《诗先锋》、福建厦门李可可的《中国诗人》、陕西西安伊沙的《唐》、北京周瓒的《翼》、北京沈浩波、南人的《诗江湖》、北京安琪、谯达摩等人的《第三条道路》、广东深圳七星宝剑的《中华文学网》,等等,都集聚了许多很有潜力的民间诗人,他们以网络这个特殊的场所为基地,不断提高写作技巧,持续发表自己的诗歌作品,从而逐渐获得了人们的认可。网络也是各种民间诗歌团体、诗歌流派的集散地,“甚而可以说,有多少诗歌网站就有多少网络诗歌流派。”而各个诗歌网站所推出的网刊正在逐渐取代过去自费印刷的纸刊,成为民间刊物的新的表现形式。

        点评:应该承认,燕山先生对网络诗歌现状也并不陌生,对网络诗歌的观察和研究也颇有时日,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不过,引用例子的顺序,以及最后得出的结论,实在同我的原文太相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山先生的文章是否构成了剽窃,
大家都来评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0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有这样的无耻之人!坚决打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1 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搞错,还有这种煞费苦心把话换着说的抄法。这人有这心思不如去多读两本书,真是无聊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漫天雪论坛)孤枫傲雪

所谓谁家的孩子谁不爱,当自己的心血被他人无情掠夺

之时自然愤慨无比!楼主若是能够证明首发该贴之时先于

燕山先生,那么论坛管理层就该站出来为你正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山先生的辩解:

我已经向长河落日申明了,是使用资料的重合。因为研究的是同一领域,不可能不引用资料,特别是一些网名及诗人的名字。我的文章思想观点与长河落日还是有重大区别,他对网络诗歌的分析比较客观,我对网络诗歌发展前景的比较乐观,持支持态度。我认为是网络挽救了诗歌,我的文章主体观点有以下部分:

  网络诗歌的兴起,使诗歌获得了新生,改变了这些年来诗歌的衰落局面,挽救了诗歌这一古老的文学样式。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诗歌的幸运,也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诗歌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路程。从郭沫若到郭小川,从臧克家、贺敬之到艾青,乃至后来的北岛、顾城和舒婷,一代一代中国诗人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造了众多的诗歌流派,写出了可以传世的美妙诗篇。但随着社会的转型,时代的变迁,诗歌这一古老的艺术慢慢衰落。读者越来越少,出诗集越来越难。诗歌的衰落是从朦胧诗开始的。一些诗歌由于过分追求现代主义,追求所谓的“先锋”,而忘记了诗歌与读者的联系,脱离了同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联系,失去了艺术最本质的东西。再加上大量伪劣作品的出现,造成了诗歌创作的混乱,人们看了后摸不着头脑,失去了一部分读者。朦胧诗的出现,作为诗歌的一个流派没有什么不对,但是,由此而来的诗风却把它推向极端:写诗以读者看不懂为荣,以违背语言逻辑为骄傲。反正是我自己明白就可以。朦胧诗的晦涩难懂,使读者倒了胃口。这是诗歌内部的原因,不是群众不愿意读诗歌,是诗歌脱离了群众。诗歌作者忘记了诗歌的教化功能,老百姓不懂你的诗歌,又怎么能够从中受到教育呢?客观原因是外部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1992年之后,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进入了一个经济繁荣、全面发展的时期。由于经济改革、社会节奏加快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发生了变化,社会压力加大了,越短小的东西、越轻松好读的东西,可能更是人们所需要的,比如茶余饭后,等飞机、等车的时候,人们会很随意、很轻松地读一篇散文、几页小说,因为它们是在讲故事。而诗歌需要静下心来,进入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不是非常匆忙的人能够进入的。主观原因是诗歌不在正确地反映社会生活,缺少穿透力。一些诗歌作者,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局限,使他们特别注重于个人内心的感受,或者是小圈子、小集体的体验。写出的内容就比较晦涩。别人不了解他的生活,也就无法体会他诗里的内涵。诗人不去关心社会,也不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失去了诗歌的本质和精神,从此也就丢掉了市场。于是,出现了诗歌卖不出去,出版诗集要个人掏腰包的局面。一些诗人不能适应剧烈的社会变化,就悲观失望,有的如海子、顾城等自杀。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诗歌的悲剧。
中国诗歌这门古老的艺术,面临着生存危机。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网络的兴起给中国诗歌带来运气和机遇,使中国诗歌出现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山先生的狡辩:

(6)(燕文)

在大型社区论坛开设诗歌栏目的同时,一些较有影响的诗歌专业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例如重庆李元胜的《界限》是一个大型的私人诗歌网站,他们还办有《界限》网刊;《诗生活》是由莱耳、桑克等一群爱好诗歌的人主办的一个大型诗歌门户网站,在诗歌界的地位是其他网站所不可代替的,这个网站的编辑队伍强大,评论家云集,翻译诗歌、诗人专栏、理论家专栏等特色栏目吸引了众多的诗歌爱好者。江苏韩东、乌青与四川何小竹、杨黎的《橡皮》颇具规模;《扬子鳄》是由桂林诗人刘春主持的老牌诗歌网站,论坛帖子滚动速度奇快,经常有大牌诗人出现;广东凡斯的《原创性写作》、河南森子的《阵地》、广东茂名晓音的《女子诗报》、贵州梦亦菲的《零点》更是热闹;北京灵石的《灵石岛》  由博士诗人灵石主办的诗歌资料库,资料多而全;福建康城的《甜卡车》、四川野川的《三台文学网》、四川绵阳范培的《终点》、湖南吕叶的《锋刃》、《诗歌报》是上海小鱼儿于2001年5月份创办的一个以“关注华语诗人见证网络诗歌”为特色的垂直诗歌门户网站,诗歌报网站办有纸质民刊《诗歌报》(季刊),制作了数十位网络诗人的作品专栏,并和诗人孙文涛合作开设了“大地访诗人”独家特色版块,论坛注册会员众多,交流场面热闹,学术气氛浓厚,主题活动多多,影响和带动网络诗歌界一大批写手;四川德阳刘泽球的《存在》、河南简单的《外省》、河南安阳石破天的《诗先锋》;《中国诗人》(一度改名为“中诗网”)  由厦门教师李可可创办的一个很早的著名诗歌网站,在网络诗歌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其诗歌论坛注册会员很多,论坛的交流气氛良好,管理有序。、陕西西安伊沙的《唐》、北京周瓒的《翼》、北京沈浩波、南人的《诗江湖》是下半身诗人的集结地,江湖气息较重,网站内容不多,论坛人气较足,他们还办有《诗江湖》民刊;《或者诗歌》由网络诗人小引、朵朵(现已退出)主办的诗歌网站,网站更新速度一般,但论坛比较火爆,会员大多来自武汉、上海两地,他们也办有《或者》网刊、纸刊;《一行诗网》由严力创办的《一行》诗刊主办的诗歌网站,主要网编蓝皮,最近开设了论坛,设计美观,内容丰富,有历年的《一行》纸刊的内容,是珍贵的诗歌资料;、北京安琪、谯达摩等人的《第三条道路》、广东深圳七星宝剑的《中华文学网》,等等,都集聚了许多很有潜力的民间诗人,他们以网络这个特殊的场所为基地,不断提高写作技巧,持续发表自己的诗歌作品,从而逐渐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其中,《中国诗人》《诗生活》《诗江湖》《唐》《诗歌报》被称为五大诗歌群体。而各个诗歌网站所推出的网刊正在逐渐取代过去自费印刷的纸刊,成为民间刊物的新的表现形式。


(长河落日《中国网络诗歌的文化特性》)


据我所知,一些较有影响的诗歌网站,例如重庆李元胜的《界限》、江苏韩东、乌青与四川何小竹、杨黎的《橡皮》、广西桂林刘春的《扬子鳄》、广东凡斯的《原创性写作》、河南森子的《阵地》、广东茂名晓音的《女子诗报》、贵州梦亦菲的《零点》、北京桑克与广东莱耳、白玉苦瓜的《诗生活》、北京灵石的《灵石岛》、福建康城的《甜卡车》、四川野川的《三台文学网》、四川绵阳范培的《终点》、湖南吕叶的《锋刃》、上海小鱼儿的《诗歌报》、四川德阳刘泽球的《存在》、河南简单的《外省》、河南安阳石破天的《诗先锋》、福建厦门李可可的《中国诗人》、陕西西安伊沙的《唐》、北京周瓒的《翼》、北京沈浩波、南人的《诗江湖》、北京安琪、谯达摩等人的《第三条道路》、广东深圳七星宝剑的《中华文学网》,等等,都集聚了许多很有潜力的民间诗人,他们以网络这个特殊的场所为基地,不断提高写作技巧,持续发表自己的诗歌作品,从而逐渐获得了人们的认可。网络也是各种民间诗歌团体、诗歌流派的集散地,“甚而可以说,有多少诗歌网站就有多少网络诗歌流派。”而各个诗歌网站所推出的网刊正在逐渐取代过去自费印刷的纸刊,成为民间刊物的新的表现形式。

——————————————



大家可以对比看一看,是我的文章研究得细,还是长河落日的的粗?他自己也承认:“应该承认,燕山先生对网络诗歌现状也并不陌生,对网络诗歌的观察和研究也颇有时日,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如果我说是他抄袭我的文章,又该怎么办?你长河落日跳到黄河也说不不清!我的文章在前,你的文章在后,而且你是粗线条的分析,我是细致的介绍,到底是谁抄袭了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很明显,长河落日的文章在前,
燕山先生的文章在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山先生的狡辩

我现在已经找到我的引文出处,请对照看看,是我错还是他错,如果怀疑我抄袭,那么他是不是也在抄袭?因为文章太长,是陈刚2003年发表的,只能建立一个链接:http://www.ldvserver.com/wen/xiang.asp?id=249

(3)(燕文)


从网络上起家的当代作家李寻欢说:“在我看来,网络文学之于文学的真正意义,就是使文学重回民间。”他甚至认为:“如果说新文化运动解决了文学之于民众的‘文字壁垒’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同样说:网络解决了文学之于民众的‘通道壁垒’问题。”这种通道壁垒的自然解除,文学话语权的民众共享,在诗歌创作领域尤显突出。


(长河落日《中国网络诗歌的文化特性》)

从网络上起家的当代作家李寻欢说道:“在我看来,网络文学之于文学的真正意义,就是使文学重回民间。”他甚至认为:“如果说新文化运动解决了文学之于民众的‘文字壁垒’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同样说:网络解决了文学之于民众的‘通道壁垒’问题。”这种通道壁垒的自然解除,文学话语权的民众共享,在诗歌创作领域尤显突出。

——————

点评:原来说别人涉嫌抄袭的长河先生也在涉嫌抄袭!李寻欢这段话就在陈刚文章的中间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

同样的资料都可以引用,这个没问题,
但引用后得出一样的结论:"这种通道壁垒的自然解除,文学话语权的民众共享,在诗歌创作领域尤显突出。"
这只能用抄袭来解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回答:
1,署名"东方求"的文章,正是我的文章.因为他在题目后写了"借鉴",在最后写了"注:该文为作者专著《网络诗歌研究》中之一章节"和"PS:转"的字样,所以我没有追究.
2,再次重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使用什么材料,而在于使用这样的材料要说明什么问题,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展开论述.正是因为在使用材料后展开论述的语言和得出的结论具有同一性,所以我认定你剽窃.
3,我的文章发表日期已经明摆在这里,所以就不要狡辩说,你发论文在前,我写论文在后了.
4,在诗歌研究界我的名气不是你能比的,凭什么说我想以此出名.我的想法很简单,因为我写这两篇论文花了近2个月的时间,但一些成果被你很大胆地借用了,借用不要紧,你至少要说本文参考了某某的什么文章.你现在不仅不承认这一点,还多方狡辩,这才是你最致命的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山先生还提到一篇文章,说是"东方求"的,在这里:
这里还有一篇综述性文章,是在其它网站发现的,署名是“东方求”。你看看,难道也是抄袭你的?

网络诗歌研究述评(借鉴)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CDATA[putUrl();
     superUrl('\/b313151\/','我走我的路','我走我的路','\/b313151\/d36156593.htm','网络诗歌研究述评(借鉴)','网络诗歌研究述评(借鉴)');
     ]]></Script>引用地址: http://www.xici.net/b313151/d36156593.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山先生的狡辩:

我比你大十几岁,我的研究过程比你长,文章写的比你早,我在2003年就开始写这篇文章了。你不认错,为啥叫我认错?如果说抄袭,是你也在抄袭别人,我已经找到你抄袭的证据,有啥资格说我抄袭?这种口水仗打得有必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4 0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