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9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伊沙访谈2009年6月18日晚问答整理:
无哲问:请您谈谈对民间诗歌创作现状的看法,有没有必要区分民间与官方?所谓官方也许就是被承认的诗人,他们不是从无名的民间开始起步的吗?您一直都受争议,您如何为自己的诗歌定位?谢谢!
伊沙回答:我或者还有我们只是接受了一个历史性的指认(在“盘峰诗会”的现场),但“民间”二字何尝又不是对一种基本立场重新唤醒。有广义的“民间”,也有自觉的“民间写作”。从写作的形态来说,它与官方、学院有着明显的区别。
小鱼儿问:欢迎大家对诗人伊沙提出问题,让他来回答。提的有水准、精彩的,我们将送出诗歌报网站出版的伊沙诗集《车过黄河》一册。总共送20册。
伊沙回答:问候小鱼儿!三年过去了,我还想公开地向你表达我的谢意,感谢诗歌报网站给我出了如此精美的一本诗集!
杨兴昌问:现代诗歌为什么越来越软弱无力,几成一种装饰和点缀?尽管我还在心存希望,孜孜不倦地思考和写作。
伊沙回答:我看到的情况与你正好相反:现代诗歌正变得越来越有力量,不论是在表现人类的情感,还是社会现实,都是如此。它不是装饰和点缀,而是时代的灵魂。
杨兴昌问:诗歌一定要培养一个中层读者群吗?我坚持诗歌来自于生活,诗意的产生和提炼不是知识和观点的显摆与堆砌。通俗和通透是属于广众的,而非小资或贵族的。
伊沙回答:我个人不大关心读者的话题,随缘,与有缘的读者相遇。
妙妙问:当代诗人应该如何定位自己?
伊沙回答:自定为一支不可缺少的笔!
妙妙问:走出个人的象牙塔,你是如何在诗歌中表现人文关怀?
伊沙回答:台湾诗评家黄粱在其评论中指出:我即将在台出版的诗集《尿床》中有三分之一写的是他人,且是社会的边缘人、底层的小人物——这很说明问题。
妙妙问:诗歌的边缘化倾向,是诗人的责任,还是受众的拜金?
伊沙回答:不是诗人的问题,也不完全是受众的问题,还会牵扯教育体制等诸多问题。
妙妙问:做为诗歌大国,诗人的日渐萎靡不振,最直接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沙回答:我未见“诗人的日渐萎靡不振”,有三百个诗人激情飞扬、好诗迭出,对一个民族就是不得了的事!
这里有阳光问:是什么限制当前诗歌的发展,是网络化蔓延的结果不可收拾,还是所谓的主流无法控制诗歌的自由化趋势。
伊沙回答:网络救了诗歌,让诗歌回暖,这是新世纪的一大现象。
这里有阳光问:诗歌的审美准则是来自文学的还是来自感觉的。
伊沙回答:文学与感觉并不二元对立。
这里有阳光问:是不是一定要很在意当今的诗歌评论。
伊沙回答:我个人不是很在意,好的极少。
木中巷问:记得在伊沙老师曾说过“语言的似是而非和感觉的位移(或错位)会造成一种发飘的诗意,我要求的是完全事实的诗意。”不知道伊沙老师能否说得具体些?
伊沙回答:就是不在语言的表面做文章,而要直捣诗核,直取诗意本身。
低处的迷雾问:我想问的是,在一切都商业化的现代社会,现代人会因为没钱而感到憎恶和羞耻。却没有人因为不读诗而自惭形秽。诗歌杂志 、个人诗集在书店里、市面上像小脚老太太基本没了踪影,(我们这的书店只有顾城舒婷海子的诗集在边上凉快着)那麽,是我们的诗人没有写好;还是我们的人民蛮荒空虚而不自知,压根就不需要诗歌这种虚幻的食粮养心养精神;还是诗歌本来就是文字里的贵族,让平民没法企及。对这种现象您是如何看的?谢谢。
伊沙回答:你说的就是我想说的,全是事实。不必困惑,无须抱怨,需要时间。想想海子身前身后两重天的待遇,就清楚了。
阿洛尼玛:作为所谓"民间写作"诗歌的代表,你从成都到北京,再到西安,走的却是学院或者学院化的生活之路,这好象并不妨碍你的所谓"民间"写作.而文艺美学也认为"一切艺术都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你的诗学成就无疑是可喜可贺的,那么,你的生活和你的"艺术写作"之间是如何契合的呢?____因为我的确太不喜欢"民间写作"的说法,而且加上"反学院"的定语更让人觉得那种提法有多么恶心____标签是可以这样贴的吗?
伊沙回答:身在学院反学院——这更加值得严肃对待,而非相反。
你不喜欢"民间写作"的说法,那是你的自由。但不要以为这是标签,君不见那么强大的写作的反差就摆在眼前么?
堰鹤问:请问诗歌商业化需要哪些铺垫?
伊沙回答:我反对诗歌商业化,写诗的谁琢磨这事儿谁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