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911|回复: 91

【杂志客】鱼香肉丝{2月8日91楼92楼持续更新【杂志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0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晨报周刊》好友袁复生说:“我忙的时候,很多文字都写不了。你就代笔一下,也算是拾起丢了的文字。”于是,便接下了“杂志客”专栏的差事。本就只是评评杂志,却掺杂了一些自己想说却不敢说的话,也难免被人所诟病了。

  很久没有从事媒体工作,看书也颇杂。不过受好友李杰的影响,也看了些青春文学;又受老师孟泽的指导,对民国晚清的事有了了解。看书看皮,读报读题,写这杂志客,也就只是挑着一些封面写了。若是把其中所有文章评点一遍,恐怕有心无力。

  是为前面的话。至于为什么叫“鱼香肉丝”这样的名字,想是因为一时众多事情缠绕起来,便记起最为简单的菜式——鱼香肉丝。想必上海的朋友熟悉些,湖南这边对这道菜做得还不算正宗。献给我想献给的人,尽管她已经在厌倦这道菜了。

目 录

我们只湿不潮……………………………………楼3

要的不是难民,是公民…………………………楼6

盘点的惧怕………………………………………楼17

不要把所有的希望丢给韩寒……………………楼52

你,会是一个好公民……………………………楼64

并非悲情的结局或开始…………………………楼81

这或许是长沙文艺青年总要外逃的原因………楼91

对色情的关注,来自内心的恐惧………………楼92

相关链接

黑椒排骨

[ 本帖最后由 杀手黑子 于 2010-2-8 16:54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0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中,请继续!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只湿不潮

我们只湿不潮

文|黑子

  尚客潮人,大多离平常人有些远。生活中所向往的,也无非是电视广告里的器物,或杂志报纸上的用品。每到年底,终会有盘点,也会带来无数憧憬和向往。譬如12月1日《新世纪周刊》的“好东西2009”,所宣扬的,也无非是精致的用品便是艺术品这样的概念。

  大概《新世纪周刊》是没诸如《南方人物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出名的。究其原因,与好选题落在手上,最后的成品却又是不伦不类有关。诸如上溯的“黄渤式软坚持”,标题不错,可长篇累牍的把黄渤挖出来之后,我们却没有看到如黄渤一样的“软坚持”。对于“软坚持”,我的理解是,我们太浮躁,像经济,像泡沫,我们需要填充点什么,需要刚柔并济。实话说,这样的报道就显得高屋建瓴,又不适合追星族,也不适合如我这般的平凡人。


  由此上溯的“黑帮往事”,讲了旧上海、谈了美国,却没把我们所熟知的香港黑帮及黑帮电影搬弄一下,摆明了要跟着重庆的风,却没有单独成篇的文字拿捏出来。最后也只是不伦不类,倒完全像是跟风的败作。

  因为没有更好的封面新闻?或广告的压力所在?便有了“好东西2009”。请原谅我用“阴谋论”来揣测这样的选题。之所以这样说,且让我们八一八。

  联想ThinkPad T400s和HP Probook 5310m一样轻薄和功能强大,除了不能像手机一样打电话基本都能随心所欲。

  佳能HF S10像一个有内涵的男人,其实它也只是一台DV;

  奥运会羽毛球金牌得主林丹因为一双球鞋被炒到天价现在开始做服饰品牌(准确的说应该是林丹牌)。

  Windows Phone是透明的,比i Phone、G Phone更能感知外界气候。

  我们不会轻易说这些“好东西”徒有虚名。只是在日常认识中,似乎还有相对更好的东西。2009带给我们的选择并非奢侈品,而是更接近实用和可丰富生活的产品。也许我就此要否定这样的内容,它完全不够承载冠以“2009”这样的题目。好的新闻策划不仅仅要有好的选题,更需要确定好的形象和独特的报道策略。可惜,这么好的封面,就如此被糟蹋和浪费了。不仅仅是“好东西”太杂且不全面,不仅仅是内容简单且粗暴,也许更多的是,它并没有满足我们生活的需求,骑墙难下,要尚不尚,要潮不潮,只是有点湿,叫人想流泪。就我认为,好东西应该都如武器一样,精致且令人震撼,甚至可以直接成为武器。

  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时尚来去匆匆,但风格能永恒。”综观当今的报刊,好杂志是拥有好风格的,如胡舒立办过的《财经》,又如李大同办过的《中国青年报》……唯一欣赏的是专题编者的话:“什么时候中国货能被四处仿造,成为可靠耐用和美观的代名词。”

(《晨报周刊》备用稿,未见报)


[ 本帖最后由 杀手黑子 于 2010-1-21 17: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言无罪!严重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应该都如武器一样,精致且令人震撼,甚至可以直接成为武器。

赞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的不是难民,是公民

要的不是难民,是公民

文|黑子
  灾难电影,令我记忆犹新的只有《后天》:温室效应带来全球气温变化,地球两极冰川融化,世界再度进入冰川时代。不容忽视的是,里面有一个只顾经济不管环境的副总统。
  
  《气候变化的政治》一书说:“在精英当中,气候变化屈尊成了一种姿态政治——韬略听起来宏伟壮阔,但内容空洞。”2007年,与电影《后天》所描述相反的是,前美国副总统戈尔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委员会说,戈尔是“让全球懂得必须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贡献最大的个人”。作为精英,也许最初戈尔只是将关注温室效应当作政治砝码,但最后他放弃了2008年美国大选,只因为如果地球没了,当什么都没用。人常常会因为一件事,改变自己的人生,戈尔就是显著的一例。

  纪录片,戈尔拍的《难以忽视的真相》是令我不得深思的一部: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洪水、干旱、飓风、海啸,我们已经在近年目睹了太多的灾难。每一个真实的灾难,都比电影来得更让人心寒。

  所以,我们真的是处在“破地球”里。这就是12月1日这期《新周刊》所探讨的话题:“破地球——气候公民与地球那些事”。实话说,这样的标题有些吓人,与内容相比,太情绪化和愤怒了。这个话题是根据电影《2012》而来,姑且不说玛雅预言是真是假,到那时就会知道。所要讨论的是怎样找回大自然的平衡?


  当人类开始对环境觉醒后,分成了两种,一种是难民,一种是公民。我是属于难民类,难民采取的方式就是丘吉尔说的那样“继续拖延、折衷和自我安慰式的权宜之计”,他还说这样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即将进入结果的时代。”天生的惰性让我一直以为那些灾难和灾难电影以及灾难的书都离我很遥远。直到经历2008年南方的冰灾,才明白危机就在身边,我们到了被地球惩罚的时候。

  这样的话题比较沉重。不谈“破地球”的碳意识,说说咱身边关于环境的小事吧。前天看了一篇博客,说国人在随地吐痰的时候,喜欢瞄着一个东西吐,比如电线杆。吐完了发现目标没中,就再来一口。仔细想想,也是哦。怎么国人做这些影响环境的事总喜欢对着目标来呢,就说乱扔垃圾吧,也是喜欢隔得远远的,对着垃圾桶扔过去,一下没中,再近点扔一下,再没中,也就没心思捡起垃圾了。

  这只是平常破坏环境的一幕。我们早上开着2.0排量的汽车去上班,中午吃着塑料饭盒装着的盒饭,晚上用电脑度过漫长的夜晚伴随着空调适宜的温度……种种生活,其实就是每个人正在度过的生活。说到底,我们为种种灾难在竭尽所能的捐献。

  穿西装打领带,开小车住洋房,我们就以为自己是个人了。因为已经貌似争取到了自己的利益和地位。我们曾经想着要如何做公民,去争取所应有的权利。却忘记了没有尽到一点义务。尽不了义务,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这个“破地球”上的难民,只是自身的优越感遮蔽了这真实的认知。地球破了,谁都逃不过惩罚。想当公民,那就从自身“减排”,做好自己吧。
台湾电影《巧克力重击》里的对白说:“这个世界上,能做出令人感动事情的人,已经不多了。”像《新周刊》中所说的远山正瑛和大龙隆司,远远的跑到中国来种树,这样的人,也已经不多了。


(《晨报周刊》09.12.14,A叠,《杂志客》专栏)


[ 本帖最后由 杀手黑子 于 2010-1-21 17: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底,我们为种种灾难在竭尽所能的捐献。
文笔沉稳,不乏犀利的批判;见解独到,观察事物一针见血!提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杀手黑子 于 2010-1-10 15:49 发表
  《晨报周刊》好友袁复生说:“我忙的时候,很多文字都写不了。你就代笔一下,也算是拾起丢了的文字。”于是,便接下了“杂志客”专栏的差事。本就只是评评杂志,却掺杂了一些自己想说却不敢说的话,也难免被人所 ...

等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杀手黑子 于 2010-1-10 15:55 发表
要的不是难民,是公民
文|黑子   灾难电影,令我记忆犹新的只有《后天》:温室效应带来全球气温变化,地球两极冰川融化,世界再度进入冰川时代。不容忽视的是,里面有一个只顾经济不管环境的副总统。
  
   ...

关心自己关心地球,深刻的哲思,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这个得把你吊起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互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问候黑子.做新闻媒体的.写作的视角也是独特的,
常回家看看,这里永远是你的心情归宿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黑子,莫名的亲切。
可一看到文字,心一下子潮湿了,潮湿了是否就沉重了呢?

远山正瑛和大龙隆司,远远的跑到中国来种树,这样的人,也已经不多了。其实是人家比我们看得更远---地球是一个大家庭,不是过好自己的日子,你的天空就是蓝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角度新、视野广、互动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破地球——气候公民与地球那些事”。

-------------------------------

让人警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7 00: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