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杀手黑子

【杂志客】鱼香肉丝{2月8日91楼92楼持续更新【杂志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杂志客006】并非悲情的结局或开始


并非悲情的结局或开始

文|黑子


  胡舒立出走《财经》,给2009年11月的新闻界和财经界带来前所未有的震荡。这个多次刊发黑幕报道,被《商业周刊》称为是证券界“中国最危险的女人”,和她的《财经》,此前一直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些被撕碎的真相,在11月之前的《财经》上,被像“人骨拼图”一样拼合完整,并成为被批判的对象。它们成为无数知识分子、知道分子长期的话题和反思内容,也在孕育着发展的力量。

  远观胡舒立,一直有着神秘的光环。通过她和她的团队,我们能看到新闻的真实记录背后,应该有更多的揭露和批判,甚至可以在触及灰色的暗礁、进攻黑暗古堡之后,尚能全身而退,更是尤能可贵。许知远在《从刘宾雁到胡舒立》一文中说:“她想创造一个新共识,一个关于改革的新共识。她要让孤立的思想和行动连接在一起,让它们变成推动中国进步的理性力量。”但《财经》到胡舒立出走前,也仅仅显示了这只是一种可能,可能改变人们的认识,可能获得改变世界的力量。

  之后的胡舒立,并没有将与《财经》东家的纠葛让财经江湖失去壮丽的风浪。她出人意料的成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创办“我们网”,敏锐直观的报道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让胡舒立团队回归到我们的视野;创立“财新传媒”,入主《新世纪周刊》,开设“财新网”,进驻《中国改革》,让我们看到奇迹出现的几率在增加。或许,现在的情况对胡舒立来说不是最好的道路,但绝不会是悲情的结局。


  2010年1月11日的“财新”牌或“舒立”牌《新世纪周刊》已经是第三期,与1月18日的《财经》都不约而同的对“李庄案”来了一次封面报道的碰撞,大有分庭抗礼之势。,除了标题分别是“争锋李庄案”和“李庄案检讨”的区别,其报道内容也有区分和“对抗”。

  “财新”牌《新世纪周刊》围绕着李庄案事实的争议、罪罚的争论,至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探讨和目前法治状况的探讨做出多方面的分析,在事实挖掘的本身更注重于针对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做出质疑,以及所提及的我们有意义或无意义的牺牲对法治的促进作用。庞大的内容和线索链将整个案件清晰地勾勒,而在不经意间透露出种种耐人寻味的场景,更让人内心惶恐。《财经》则全面记录整个庭审过程,并在这其中试图对李庄本人画出素描,在庭审中补充各方描述和观点,也同样对案件的证据和起诉的内容做出质疑。但在新闻背后,已经将触角直接伸及《刑法》第306条的存废之争。

  李庄案本身,太多的媒体进行了记录,事件本身究竟如何,已经不太重要。权也好,法也罢,谁正如《财经》所说,“法庭内外有关程序正义的争论,展现了中国刑辩制度的尴尬和当下司法生态的复杂,亦是权法博弈与全民普法的样本。”也尤像《新世纪周刊》所言:“希望能在中国的前进轨迹中留下一些清晰可见的印记,唯此才是社会进步的希望。”而如我一般麻木的看客,多少是希望有更多的黑幕被挖掘出来,最好因李庄诞生一条司法解释。皆大欢喜的局面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但事实往往残酷得不近人情。

  没有胡舒立的《财经》并没有举步维艰。没有任何一家媒体会因为一个团队的离去而变得立刻举步维艰。《财经》虽说少了一丝犀利,但锐气依旧在,毕竟他已经是一份成熟的杂志,具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气势。有了胡舒立的《新世纪周刊》,温柔全无,虫二消失,猝然由时事刊物转型为纯财经杂志,原来的专家学者也跟过来,连北岛的《北京四中》也迁移至此。这对《财经》来说是个打击,但也不悲情,反利于他们重新审视和改造自己。

  我们固然希望胡舒立的《新世纪周刊》能有宽容的环境和改变的力量,也固然希望没有胡舒立的《财经》能坚守和执着,开创新的天地。总不想看到一家独大的局面,那样只能显示传媒界的庸碌无为。谁也无法料到今后会出现什么,能多读些有筋骨的杂志就该觉得幸运万分了。
(《晨报周刊》10.1.25,A叠,《杂志客》专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潮流的方向错了,真正的潮流并非是自我出发,而应该有更宽大的胸襟,更宏伟的叙事。
在这个世界都开始出错的时候,我希望我们能做自己正确的事,正确的做自己的事。
多读书,才有视野。多看天,才会开阔。多磨刀,才有锋利。
——这里是一扇明亮的窗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刺透薄皮“核头”的时候,不小心会刺伤拿“核头”的手,但通常我们会的选择是把“核头仁”拨出来,再吃掉。付出的总会有回报,这是必然,也是因果。事情总是在最后,给你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的结果。谁又能预料悲剧之后,暗藏着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这里看看黑子的杂志客,来看看黑子的鱼香肉丝:)

在许多的杂志中,新周刊一直是我所喜欢的一本,喜欢它的新锐。

而黑子的观点和笔锋,很多时候也让感觉锐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占一楼借黑子的帖子问候一下雨儿,好久不见~

搜索你的帖子,点击进去都因时间关系而无法回复了,

可见雨儿你是多久没有回来写新的字了:)许有小小期盼,

但更希望你生活得快快乐乐的,自由自在,绝版自由,随心而字。

深深问候你,祝你一切顺心,假期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世俗的时代,我们每天关心的是股票,房产,工资还有那些无聊的八卦
要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超脱,毕竟是少数,再崇高的职业,最后都免不了随波逐流
于是这个社会,医生没有医德,教师没有师表,父母官唯利是图
这是个太浮躁的社会,我们都最后活得都一个样
有几个清醒的人呢?社会责任感在哪里?
支持黑子,用你的文字,说出你想说的话,用你的文字,让更多的人成为“好公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庄案”--是个什么案?能链接或介绍一下案件背景吗?这个有点偏了,没看明白是什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星星小倩 于 2010-2-1 21:33 发表
也占一楼借黑子的帖子问候一下雨儿,好久不见~

搜索你的帖子,点击进去都因时间关系而无法回复了,

可见雨儿 ...

小倩~~看到你就好象看到了阳光,很开心!

是啊,我很忙也没时间写字,不过忙得很充实!

我考好驾照了,花了我几个月的空余时间,比考试写字还累,呵呵~

小倩真有心,喜欢你的可爱和善良,谢谢你的祝福!

也祝福小倩新年新气象,天天进步,梦想成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7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儿 于 2010-2-4 21:12 发表


并非悲情的结局或开始——

黑对新闻事件的评析冷竣而透彻,客观而全面。

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判断,这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

另:还真的需要有个背景 ...

黑子是这样,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判断,个性因此而生,文笔因此而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8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杂志客007】这或许是长沙文艺青年总要外逃的原因



这或许是长沙文艺青年总要外逃的原因

文|黑子


  当下的书不好读。比如去年入选《晨报周刊》“2009年度风尚图书”的《小团圆》。张迷说:“非张迷勿读《小团圆》,张迷慎读《小团圆》。”书中人物皆有所指,似乎是张爱玲为自己一生的爱恋下了一次定义,里面却免不了性的纠葛。有趣的是,但凡当今出版的小说,不谈性的殊为少数,弄得一班愤青上蹿下跳颇为不舒服。

  所幸的是,世界上不只是有小说和野史,还有虚伪的哲学和攻击的随笔。还记得十五年前,靠着卖盗版书赚生活费的我,捏造一些青春散文类的书籍销售榜单来提高销量,那时是难以想到今天的阅读是如此纷繁芜杂的。正如以前偷看一部禁片就大叹得矣,现在当个“淫民”还不满足。所以人总是会因为过度阅读和观看而不满足,乃至迷失的。

  光看《城市画报》的“荒岛图书馆”专题,就知道这神奇的世界上,读书和售书同样都是千奇百怪个性突出。据说这就是世界因此而精彩的原因,于是雨后春笋的独立书店出现,往往也伴随着讲座、沙龙,更多的是非畅销非主流。长沙的定王台书市里就有若干,比如岳麓书店里,大多是哲学和文学理论类,屡屡挑拣时,恨不得找数十大汉将小店一扫而空。可惜的是,在荒岛上,似乎没有娱乐长沙的踪影。长沙读书人俱乐部推荐过弘道书店,我大学时觉得不错,但岁月增长阅读欲望,而今也觉得不如北京的单向街,缺少概念,文化也不独立,阅读环境太过拥挤。独立书店、独立音乐、独立影响的缺失,让这座城市向着荒岛进发,这或许是长沙的文艺青年总要奔逃外地的原因之一吧。


  这让我想起了无数私人图书馆,也如同当下的独立书店一样步履艰难。我曾在常德见过一位被评为藏书王的老先生。三室两厅的家,满满当当的放满了书架,床、沙发和电器倒成了冗杂的摆设。观其书,却又是良莠不齐,每年的畅销书和长销书占了多数,珍本、善本乏善可陈。有好读书者,要去看书,那是难上加难。雨天不能去,怕泥水沾了进去;晴天进去,还是主人挑选几本几乎要废弃的书籍给你看,看完两个小时就得走。这让我记起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不轻易将自己的书借出去,本身就已将自己孤立成一座荒岛。

  “荒岛图书馆“已经做到第三期了,当然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书单。看看那些读书达人和豆瓣青年都在读什么书,也许我们能比较出心中的差距。可恰恰牵强的是,荒岛评议员们的书我们很难读到,比如《盛世》、《Book Of Longing》。尽管读书无疆界,但书还是分地域和国界的。虽说一个人读多少书并不能代表他是否无知,但一个人能读多少好书还是能代表他能看到多大的世界。大多数人读书仅仅是出于改变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变得通彻,而非为了娱乐和麻木。这一点,从豆瓣书榜就能看到。比如书友王老板评价《民主的细节》:“当一个人能在这些细节中提炼出一套系统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任凭冲动、盲目、愤怒以及随便什么可以冲垮头脑的东西引诱人走向狭隘。”

  幸亏豆瓣给我们带来的只是对书及作者的阅读交流,而非纯粹的网络阅读。我总以为,网文是不如实际的纸张来得有快感,更无法让人拥有充分的遐想。若要真正吸收能让头脑有用的思想,还是散发着油墨味的纸张来得痛快。书评人小古谈书籍的终结时说:“它终结的,只是那个居高临下的带着优越感的把关出版模式。”我希望把关出版模式能够失去优越感,而书籍不要死亡。那些翻动的书页,应该犹如我们的思想之花盛开时发出的声音。

  但另一方面,书是如此的难以选择。无论网购还是进书店,总被各类书的信息淹没。同时,为着生计为着不可知的将来而疲于奔命的我们,阅读总是显得肤浅而愚蠢。我们知道买书、藏书,却还是不知道怎么读书。梁文道说,那些选只有符合心目中某种理念、某种理想、某种品位的好书,而瞧不起一般大众看的书的人有“人文沙文主义”。我想,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人文沙文主义,于是便诞生了无数个“荒岛图书馆”。

(《晨报周刊》10.2.1,A叠,《杂志客》专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8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杂志客008】对色情的关注,来自内心的恐惧


对色情的关注,来自内心的恐惧


文|黑子


  有一种现象:谈风流文人必然谈风尘女子,白居易和关盼盼、苏东坡和王朝云、温庭筠和鱼玄机、周邦彦和李师师……文人裤裆的事居然成了青楼文化,其内核还被粉饰成“重色艺而轻色欲”。令人大跌眼镜的还有,此前《南都周刊》重磅报道“东莞治黄”,传到街巷后就被筛选留下的只有莞式色情业服务“ISO”。这是羡慕抑或批判?我们该悲哀还是遗憾?

  但这回《南方人物周刊》开始将这种似乎附庸风雅的内容撕破,《少女妈咪》,讲述了18岁的援助交际(源自日本,是学生卖春的代名词)少女阿朵残酷的青春物语。阿朵14岁入道,4年间接触的老板都是光又圆的头、肥而矮的身体。她手下的“囡囡”(性工作者的代名词)大多还是学生。入这行的人大多因为毒品、时尚需要金钱,私底下的她们单纯得如同一张白纸。她们有例行公事的生活,也会被偶尔之间闯入的爱情撞得心上的血不停地流。她们想做几年后变回公主,但世间已无王子。令人震撼的是阿朵说:“做这行,过了18岁就太老了”。18岁,娇艳的花朵刚享受阳光灿烂的日子。



  当谈论这样的话题时,主流的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常常造成我们的误解和歧视。作为一个人,我们首先应该尊重每一个努力生活的生命,包括这样特殊的群体。与其讨伐作为畸形金字塔底端的砖头——妈咪和囡囡,不如向上追问她们父母家人的默许;她们上级管理者的无视;她们的“使用者”的无耻……曾经有那么“尺度”和禁忌,已经在时间中被消解。我们感慨当下似乎是“笑贫不笑娼”;同时类似援助交际的低龄化让我们不寒而栗。

  这样的报道常被当成道德的审判或纯粹猎奇,却不曾看到台面之后的种种欲望。我们时时批判性工作者的不自知和价值取向,却不曾看到这个职业在非罪化和职业化的道路上进入歧途乃至蔓延得难以控制。报道写道:“高于工厂10倍甚至20倍的收入,是吸引她们入行的主要原因。”这充分说明当酒店、桑拿、按摩成为暧昧不清的名词时,背后就是利益和金钱的纠葛,甚至有GDP的增长。

  真相常常显得复杂,在阿朵们心中,钱和感情的魅力和价值意义已无需赘述。潘绥铭在《地下性工作者调查》中说:“性工作者在整个服务链中只是一个WORKER,是真正的工人,她有管理者、保护者、相关利益的分享者。”在这样潜行的产业链里,链条各部分彼此协作和牵制,离开一个整个局面就会分崩离析。人们的口耳相传成为免费广告,电梯口、服务卡片、短信是廉价宣传,治疗性病的医生是售后服务,酒店则成为工作场地。从妈咪、客人到从事援助交际的学生妹及其背后的家庭和各类商业人士,都有自己对利益的追逐。当金钱摧垮所有道德防线时,展现在眼前的是浮华、内心则只剩下难过和悲哀。

  之所以如此关注这样的色情,并非出于猎奇,而是内心开始恐惧。倘若是到了夜晚,所有的发廊成了“红灯区”,所有的广播电台成了“成人台”,所有的电视台成了“性病台”,所有的小纸片变成卖淫电话……那绝对可怕。当有着漂亮脸蛋和窈窕身段的年轻女性渐渐远离了学业和职业,投身到这一旦深入便无法自拔的漩涡中,那才是更可怕的事。和同样奇怪地一直存在着的中国足球黑幕相比,透过浓雾我们看到的是未来无数花朵的凋零和速朽。

(《晨报周刊》10.2.8,A叠,《杂志客》专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8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春节放假及刊物休刊,本栏目2月停止更新,3月将继续。
谢谢各位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贴不再更新,谢谢大家关注和支持,请斑竹帮忙,取消置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9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声声春雷后,天气也应该一天天地温暖起来......黑子,虎年吉祥,新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9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家过年了!!!
年后记得回来发新帖呀,新年愉快,虎年胜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8 16: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