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曹喜蛙

【曹喜蛙杂谈】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见第8页109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0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喜蛙杂谈-6】《孔子》大败与传统文化现代化

《孔子》大败与传统文化现代化
文/曹喜蛙

        2010年电影贺岁档非常好玩,先是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遭大骂,票房不能谈大卖,小卖2个多亿还是不错,怎么讲票房还是比较给面子,所谓虽败尤荣,尽管紧接着卡梅隆的《阿凡达》的一记嘴巴子让人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票房。
        似乎胡玫的《孔子》大败,与其他几部片子的大败比起来还是需要研究的,因为一定程度上《孔子》事关我们的国体,因为一定程度上《孔子》代表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为此官方对此片也十分关注和关照。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一万年文化历史的传统意义上的大国,无疑这些历史文化都是流在我们血管里的ABO,其生命力的强盛也是勿容置疑的,但如何让这些亘古流淌的文化ABO爆发出史诗的光辉,不是一个时尚导演、年轻编剧和几个大腕明星可以担当的。
        首先,导演选择直接描述孔子的故事去拍就是失败,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艺术这个东西向来都是剑出偏峰,选择直来直去的表现当年孔子的故事,从艺术上讲都是非常的笨,尤其对孔子这样的人文题材来说,表面上忠于历史或努力创新,但实际上很难把握,因为事实上的孔子在历史、官方、民间有无数个,一个直接呈现孔子的电影自然是鸡蛋碰石头,必败无疑,实在是自取灭亡。
        第二,《孔子》确实是大题材,而且是超级大题材,非一般导演可碰,不要说胡玫了,即使张艺谋、陈凯歌那样的中国大导演都不好去碰这样的题材,事关中国最颠峰的软性文化题材,事关中国在新的互联网轴心时期的核心文化问题,能是你胡玫可拍的?不信看看那些大导演都拍些什么题材,不过是近现代家长里短、现代武侠、宫廷政治、阴谋厚黑等等悲剧或喜剧,而孔子这样的真正意义上正剧,那是历史的黑洞呀,多少代文人、多少代帝王都曾经用心描画过的一幅非常模糊的历史草图,你要还原?吃了豹子胆了?
        第三,目前中国还稍欠落后的影视技术也不足以补救题材的决策失误,若真的有卡梅龙那样的耐心和技术,十几年磨一剑,相信能拍出《阿凡达》那样的《孔子》不会没有人去捧场,事实上我们知道即使以后很多导演都能使用《阿凡达》的技术,也不见得就能有《阿凡达》的票房。所以,拍什么电影确实有个时机问题,所以这个《孔子》拍的时机确实有问题,其中的妙处很难细讲,这个十字架不是谁都能背起的。
        第四,类似《达芬奇密码》《莎翁情史》那样的电影是拍《孔子》这样的题材比较好的参照。《达芬奇密码》原小说本身就以750万本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记录,乃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这本书集合了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多种风格,并激起了大众对某些宗教理论的普遍兴趣,包括:有关圣杯的传说、抹大拉的玛丽亚在基督教历史中的角色等通常被基督徒视为异端的理论。而《莎翁情史》的拍摄起源其实很简单,编剧兼制片马克诺曼的儿子在学校研究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剧作,他曾问父亲莎翁撰写《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灵感来自何方,他认为那一定是个坠入爱河的人所写的,于是就衍生出《莎翁情史》这个有趣的故事。 莎士比亚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编剧利用史料的空白,提出一种大胆假想,想象空间极大。而《孔子》的表达空间极小,尽管其团队的制作力量不能说很次,但桌子底下耍把式,艺术空间非常有限。
        第五,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其实是一个更大的题目,更事关我们文化、民族和国家的复兴问题,并不是历史题材不能碰,而是要有真正的创意、想象空间,当然自然包括新技术的引进了。但无论拍什么样的旧题材,肯定都是要面向未来和强调当下的影响力的,不可能是拍给古人,也不是拍给未来人的。所以拍《孔子》这样的题材,还真的不如拍所谓现代伦理剧好看。
        其实,《孔子》的导演、演员和制作团队都是我比较喜欢的,但是拍出目前的这个确实不是我喜欢看的,所以试着帮他们反思下,也算帮他们开脱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0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喜蛙杂谈-7】绘画,复活了!慢灿了!

绘画,复活了!慢灿了!
——从阿南史代、齐友昌《北京的古树》系列展说起        
文/曹喜蛙
        
    不久前美裔日籍的历史学者、摄影家阿南史代,与中国画家齐友昌的《北京的古树》联展在中国连续举办了20次后,首次在日本举办,展览当时正值世界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而当此时,除了世界气候的危机外,世界金融危机也在世界各地肆虐。
        其实,如果换个思维,这些危机也未必是绝对的坏事,事实上一贯正确、威风八面的西方世界,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终于疯狂的“慢”下来了。
        为此,我们要感谢金融危机,真的是托金融危机的“福”了。
        
                             最奢侈的菜品“慢灿”        

        自从西方工业化以来,人类的生活节奏是越来越快了,高科技已经让人类遗忘了什么叫自我了,膨胀、腐烂的文化开始在各种场所、媒介肆虐,从适者生存,到电力、核力、影视、航天、基因、克隆、数字等等技术所带来的科技哲学,已经让人类彻底变成了非自然的当代“装置”了。
        中国摇滚之父崔健在他的一首歌里曾唱到“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确实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了”,飞机、高速公路、城际高铁、互联网、手机、快餐、金融等等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虚拟、虚无、虚幻了,但是这种状态与中国古代哲人的“无”精神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正是美国华尔街的“金融”艺术、疯狂催生了“快”文化大厦的倾塌,在表面繁荣的暴雪世界滚大的“雪球”文化自然的破裂归零,同时也开启了人类文明的一个新时期“慢千年”,仿照互联网语言的习惯,受“快餐”一词的启示,我敲开“慢餐”店的大门,要了一道时下最奢侈的菜品“慢灿”。
        “慢灿”,是指与那种快节奏文明相对的慢节奏文明,当然这种美好的慢节奏不是原始生活时期的“慢”,而是有现代高科技背景的“慢节奏” “有品质” “从容”了,宛如坐着宇宙飞船在天街逛星星的感觉,是一种新的自如向心生活、新的健康向上的灿烂日子。像农民画家齐友昌这样的看似苦涩的艺术人生,实则是难得的新新新“慢灿”人类。
        
                          “一代树圣”的困苦境遇        

        2009年阿南史代被中国媒体评为最感动中国的外国人,她也随其夫君、离任的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先生回日本,在日本某大学教中国历史。在这一年的12月,她与在中国结识的老实巴交的、农民画家齐友昌在日本举办了他们已经在中国已经连续20次的联展《北京的古树》的日本首展。
        在日本的展览开幕式上,阿南惟茂先生说在中国阿南史代比他有名,荷兰驻日本的大使、前驻中国大使贺飞烈也出席开幕式,对他们的《北京的古树》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尤其提到正在哥本哈根举办的世界气候大会。
        与阿南史代非常国际化的背景不同,画家齐友昌就是个农民,虽然改革开放后长期生活在首都北京,但过的生活一直与“农民工”相似,尽管他声誉在外,被中国的国家级社团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推选为副会长,也被媒体誉为“葡萄王”“一代树圣”,但他既没有过上其他会长的美好生活,也没有得到中国美术最高的的美术家组织的认可,至今仍然还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拒之门外,可见他依然还处在个“文化工”阶层,也显见中国美术家协会官方背景的官僚习气和阶层偏见。
        齐友昌被人广泛所知,是因为那张高3米、长8米的巨幅画作《戒台卧龙吟明月》在北京昌平蟒山公园内展出时被盗,行家评估那张画的价值最低为40余万元,该画至今下落不明。而那张画是他与阿南史代的“北京的古树”摄影绘画展第19次时被盗的。之所以丢失是因为是公益展出,保安安全经费的严重不足造成的。
        此次日本展览期间,齐友昌被日本东亚艺术研究会推举为会长,而同为日本东亚艺术研究会会长宫崎清则是前日本设计学会会长,可见日本艺术界对齐友昌绘画的好评不是应付。
        2011年被联合国定为森林年,可见森林已经成为与气候紧密相连的一个话题,中国政府为保护森林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禁伐令”,正因如此作为“画树”的一个特殊的代表人物,齐友昌和他的“绘画树”一定会带给人们更多的启示,不仅仅是“绘画的复活”,也不仅仅是“慢灿”的意义。

                          “慢千年”真的要来了

        1839年法国画家保罗·德拉罗什看到一幅达盖尔用银版法拍摄的照片,即我们现在称为最早的摄影照片,于是感慨的宣称“从今天起,绘画死亡了!”尽管从那时到现在,绘画并没有真的消亡,但西方的艺术理念和发展几乎就是消灭绘画,尤其电影、电视、数码影像的“快”艺术,让显得笨拙、愚蠢、工慢的“绘画”受到强烈冲击。
        但是我们当下的现实却变得越来越残酷了,气候的灭顶之灾时刻威胁着我们,所谓的“快”并不能真的带领我们逃出险境,于是我们的艺术家开始慢下了脚步,开始回头凝眸,开始守望,类似阿南时代、齐友昌《北京的古树》的主题展览开始出现,绘画开始复活、慢灿了。
        奇妙的是阿南史代、齐友昌《北京的古树》的展览非常具有代表性,其中阿南时代的历史学者、女性、摄影家身份与传奇经历让我们想起1839年的那一幕,而画家齐友昌的农民、画家和同样传奇的经历,让我们重新思考“慢灿”的意义。这一奇妙的组合,让人不由想到那句话否极泰来,绘画真的要复活了,“慢千年”真的要来了。
        尤其阿南史代女士这样有身份的历史学者和摄影家,找齐友昌先生这样没有什么身份的画家做合作伙伴,本身就能说明一些问题。自然这里面除了齐友昌先生个人的人格力量,更有作为世界上一种独特的绘画——中国画的伟大魅力和无限活力。
当然,复活的绘画身份有些特殊,那就是东方人、西方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等所涉及到全人类“拯救”自我的一种行动,一种我手绘我心的“慢灿”的无限寄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0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喜蛙杂谈-8】十大烂片背后:中国电影无故事还是无人?

十大烂片背后:中国电影无故事还是无人?
                              文/曹喜蛙
        日前有篇文章推出了“2009华语年度十大烂片排行榜”,包含了11月下旬和12月份新上映的电影,其中还有个注释很有意思:有些影片未能上榜的理由是,不是说明你不是烂片,而是你的宣传力度不够,不够资格竞争而已。
        另外电影的贺岁档票房大战已然打得十分火热,其中《三枪拍案惊奇》已经轻取2亿票房,但依然被列入烂片榜单,我仔细看了下影评人对烂片的不满不外乎“故事不好”。比如说姚树华的《白银帝国》“空有一个“史诗”的壳,内容看似丰富多元却混乱不堪”,说王晶的《大内密探灵灵狗》“完全依靠剧情来进行搞笑”,说《机器侠》“感情戏彻底成了闹剧”, 说何平的《麦田》“华丽造型下,没有半点理智”,说张艺谋的《三抢拍案惊奇》“看完本片后一点惊奇都没有”,说田壮壮的《狼灾记》“唯一的亮点就是没有前戏就直接高潮”,说《风云2》“慢慢悠悠地打了72分钟”,说《气喘吁吁》与《重庆美女》 “都是喜剧片,但是,看了之后让人面无表情”,说《熊猫大侠》“完全可以用空洞无稽、混乱不堪来形容”,说周杰伦和林志玲的《刺陵》“把故事讲得支离破碎,难以自圆其说”。
        说实话,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来说,与电视不能比,与小说以及评书都没法比,甚至都没法与一些网络小说或段子比,我疑惑的是中国电影无故事,还是中国电影界无人?
        闷下头来想,不能说中国电影无故事,确实乃是“中国电影界无人”,什么张艺谋、陈凯歌等等都是没龙处显蛇、浪得虚名。看看这些混的还算不错的熊样,我能想到的是不能骂这些人无能,而是需要反省下我们的电影制度、投身门槛,反省下我们的电影界、电影市场如何能吸引、留下一流的人才?
        其实,不仅仅是电影,我们的文化界、美术界都存在一样的问题,继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2009年国务院确定了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也出台了相关的文件,但是内在的核心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那就是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最底层的“文化工”的地位问题一直没有人关注,也没有相关的劳工保护政策。
        毕竟作为一个新兴、崛起的“文化工”阶层,始终还是弱势人群,而恰恰是这些身处底层的“文化工”才是中国文化金字塔崛起的基础和保障。这些“文化工”与“农民工”有本质上的不同,如果说“农民工”处在地狱的话,那“文化工”就是处在炼狱。
        “文化工”不是所谓“白领”的白色帐篷所能掩盖,也不是“农民工”的黑锅所能同煮,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标志应该是国家人力资源中的“文化工”比例越来越大于“农民工”,否则发展中大国的目的地只能南辕北辙的拐到“分崩离析”的没落。
        日前的体制外学者黄以明状告中国美术馆馆长剽窃其著作闹的沸沸扬扬,其中披露的一个超强超雷的事实就是美术界存在严重的“压榨”“奴役”文化工的现象,在有关台湾著名雕塑家萧长正作品评论中,一直在使用黄以明已经公开发表的原创文章,但却一直同时在剥夺黄以明的署名和著作权,就连中国美术界的大领导范迪安也无视、漠然甚至帮凶或直接参与这样的行动,可见有人撰文问责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的责任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严重“压榨”“奴役”文化工是一个非常危险或不可饶恕的行为,危险是指“文化工”都是些相对有思想、能忍耐的思想者,他们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要知道他们中有无数个类似****那样的革命家的核子,不能有效引导他们会带来严重的政治、社会治安的隐患。要知道我们人类今日享用的文化大餐都出自那些广大的“文化工”,如果不能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和社会地位的问题,从良心上讲绝对是不可饶恕的“人类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0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乘坐“心情散文集结号”贺岁航母--【回家过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大烂片背后:中国电影无故事还是无人?

------------------------------------------------------------------------------------------------------------
要说没有,打死人都不相信。要说有,只有鬼相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0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大败与传统文化现代化

----------------------------

说明一种落后,电影人滥竽充数、自以为是的落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1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要为为章子怡的道歉和补捐鼓掌,哪怕将来她被壮汉和卫道者所逼走投无路、破产乞讨,哪怕她人老色衰,哪怕她最后只能拿出“两个铜板”去给与,因为我的底线是为任何一个铜板的给与鼓掌
,,,,,,,,,,,,,,,,,,,,,,,
拥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1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曹喜蛙 于 2010-2-10 13:34 发表
《孔子》大败与传统文化现代化
文/曹喜蛙

        2010年电影贺岁档非常好玩,先是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遭大骂,票房不能谈大卖,小卖2个多亿还是不错,怎么讲票房还是比较给面子,所谓虽败尤荣,尽管紧接着 ...

,,,,,,,,,,,,,,,,,,,,,,,,,,,,,,,,,,,,,,,,,,,,,,,,,,,,,,,,,,,,,,,,,,,,,,,,,,,,,,,,,,,,,,,,,
这一篇百分百赞同,写这样的文章需要很高的鉴赏力和文字功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喜蛙杂谈+2】确实有人对章子怡落井下石

确实有人对章子怡落井下石
文/曹喜蛙
昨日,我写了有关章子怡的第二篇博文,博文刚刚传到网上,就发现网上有更多的对章的乱骂文章,其中有所谓“封汤门”的猜测,当时就觉得其中必有蹊跷。
果然,今天看导演陆川接受记者采访的正面答复,确实有人对章子怡落井下石,下面是陆川接受采访有关封汤门、章子怡的一段:
  记者:有网友分析,你在文中提及“游说高官动用私刑的女演员”就是章子怡?
  陆川:我承认,我确实听到过这名女演员(游说高官动用私刑的女演员)的具体姓名,但我保证,绝对不是章子怡。
  记者:这个女演员究竟是谁?可以透露吗?
  陆川:你可以问圈子中许多人,他们都知道,但这个名字,你绝对不可能从我嘴里听到。
  记者:那你又是怎么看待网友对章子怡这些负面消息的评价呢?
  陆川:我要声明两点,首先,章子怡没有必要干这种事;其次,我认识的子怡绝对不是这种人。不排除有人在落井下石,最近子怡的事业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我认为目前公众应该想一想,怎样用正面的方式,帮子怡渡过难关,而不是一棒子将她打死,更不要进行那些无端的猜想。
由陆川的话知道,确实有人在给章子怡栽赃,这里的“有人”绝对不是所谓的无名网民,而是有人支持的“网络打手”,类似前些日子的“泼墨门”一样,是所谓谁人的“朋友”或“兄弟”出手的。网络江湖确实还是一块飞地,难免有蒙面的人出没,但一般而言正人君子是不屑于“蒙面”。
日前,在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的“剽窃门”事件中,针对范迪安的声明,另一个当事人黄以明也有个回应,但是几乎没有哪家媒体敢登,几乎处处碰壁,就是本人在博客的转帖中也被个别网站删除。看来此事绝对不是简单的版主所为,肯定是得到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本人的“特别关照”或“训斥”,对给相关斑竹所带来的麻烦本人表示理解和致谦,当然本道歉不包括个别收了人家红包或礼品的媒体和网站。(纯属猜测,请勿对号入座)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一个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怎么可能对媒体有如此影响力,嘿嘿,可不要忘了中国美术馆馆长不是副部级、部级也起码是个准副部级、准部级。更何况今天新闻中就有有关《中国美术馆评出2009年度中国美术馆“好新闻奖”》,并配有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等给获奖记者颁发获奖证书的照片,在此虽然不能简单的说这是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为此前力挺其“被署名”的“论功行赏”,但起码是其对个别不听话的媒体的喊话或“抛眉眼”或“抛骨头”。(纯属猜测,请勿对号入座)
2009年度中国美术馆“好新闻奖”中,在京媒体有71人获奖,其中2人获特别奖,13人获优秀奖,56人获贡献奖,牵涉面够广的吧,所以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绝对不是可以小觑的。所以身陷“剽窃门”事件中的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绝对无须“蒙面”,但也难保不是“披上羊皮的狼”。(纯属猜测,请勿对号入座)
当昨天,还有人阵阵有词的说章子怡是有什么“高官”作后台的时候,我就笑了,不要说什么高官,假如她有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这样的副部级、部级也起码是个准副部级、准部级作后台,都不用那么委屈了,让几个“蒙面”网民来欺负。

[ 本帖最后由 曹喜蛙 于 2010-2-11 16: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1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力的杂文,笔锋语劲。过瘾。
曹喜蛙。记住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喜蛙杂谈+3】2010年暴雪中的婚礼

2010年暴雪中的婚礼
文/曹喜蛙

自从1991年从黄河岸边的河津出走以后,差不多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当初的小伙子已经人到中年。生在文革中间,长在变革年代,我们这一代人活在夹缝中间,国门心门几开几关,我等被拦腰折断有一大群,尽管这年代被誉为“盛世”,我等也始终欢呼雀跃,但真正得利没有几人,好在为后来的人铺平了道路,牺牲一下也不算什么。
2010年的春节要到了,我赶在“春运高峰”之前回到山西运城,临上飞机前在蟹岛参加一个聚会。这个聚会似乎很重要,是澳大利亚同康乐王国的一个见面会,组织者为了邀请我参加特别把时间提前了两小时,但最后我没敢吃饭就出来赶飞机。
不料那个地方虽然与首都机场很近,但我在酒店门口打车却用了半个小时,等我赶到机场只能奔快速通道了。好在我早有准备,把两件行李都托运,所以拿个书包一路小跑,等赶过去大家都已经登的差不多了,总算没有让广播员“寻人”。
登上飞机后,在机场还等了有半小时才起飞的,虽然从北京飞到运城不过1个小时20分。运城关公机场,老婆伏苓与她的闺中密友在机场接我,所以一切还算顺利,有惊无险。
这多年,居无定所,心无安处,情无所依,人已憔悴,眼看年已半百,除了传说,一无所成。好在祖宗积德,留一活门,与诗友云苓之妹结缘。
人已老,心变素,对媳妇也很稀罕,按说本应搞一个盛大的婚礼,但春节将近不想麻烦众人,于是计划在2月11日举办一个钻石级的证婚恳亲宴会,计划中的邀请对象主要是双方家人,最多有三两个朋友,以认亲为主。经过预约河津老家就我大姐、二哥来,老家朋友只邀请了张会民、张惠文两对夫妇。我们在运城台湾酒店预定了三桌酒席,但10日那天开始下雪,我一直担心路况不好,怕河津的亲朋没办法到会。
10日这天伏苓带闺女佳蕊去夏县参加一个慰问艾滋病人的公益活动,我一个人在家,窗外的雪已经下起来,运城的雪看上不大,但不到下午3点伏苓带闺女佳蕊就回来了,说下面县里的雪很大。期间,我给河津打了几个电话,姐夫连中说我大姐已经去我二哥家集合了。但会民、惠文都关机,我心里很乱,就在手机上写了首诗,问他们情况:
“浪迹江湖有廿年/世事沧桑心未甘/青春年少胸铸剑/无翅有志雀巢寒/一意孤行徒问天/三两好友各有难/青灯寂寥奈长卷/意沉如石发肆散”
当时一个人在家,心情很不好,所以诗非常伤感,晚上的时候会民回短信,说“我与惠文在雪地转,路况很差,恐明天难成行。”我就说,实在不行就算了。家里那边,我又打了电话,二嫂接的,我说了我的担心。
第二天早上8点多,二哥在河津东关车站给我电话,说没有人敢发车,实在走不了,尽管河津到运城的路就是几个小时,我就说那算了。我立即给媳妇说,河津亲朋来不了,她立即给酒店电话,最后退了酒席。于是,我给会民惠文发了短信,写到:
“宴会取消,日子要过:做人难,人做难/一场大雪把路断/河津亲朋不能见/没人来赴台湾宴/没地缘,有天缘/喜斌伏苓已结鸾/人不作证神有感/他日相见尽开颜。《喜蛙伏苓向毛主席保证我们的幸福比蜜甜》”
两首诗都没敢给老婆看,尽管她也是诗人,我一个人偷偷的流了几滴泪,男儿有泪不轻弹,那一刻我做不到,我没有什么,我觉得对不起她……
                                                       2010年2月12日凌晨三点于运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喜蛙杂谈+2】确实有人对章子怡落井下石
当昨天,还有人阵阵有词的说章子怡是有什么“高官”作后台的时候,我就笑了,

---------------------------------------------------------------------------------------------------
阵阵有词,打错字了,是振振有词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曹喜蛙 于 2010-2-12 04:15 发表
2010年暴雪中的婚礼
文/曹喜蛙

自从1991年从黄河岸边的河津出走以后,差不多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当初的小伙子已经人到中年。生在文革中间,长在变革年代,我们这一代人活在夹缝中间,国门心门几开几关,我等被拦 ...


读并祝喜蛙一家虎年吉祥、心想事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CCTV春晚寿终正寝可有出路?
——并给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画像

-----------------------------
近日,又见观复馆馆长马未都对自己的作品“两毛一脚”被春晚“权力”后,发博文要有关方面给个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墨家 于 2010-2-11 20:13 发表
有力的杂文,笔锋语劲。过瘾。
曹喜蛙。记住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8 05: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