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曹喜蛙

【曹喜蛙杂谈】废除学历毕业证是迟早的事情 见第5页68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4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曹喜蛙 于 2010-6-24 14:54 发表
汉字是有灵性的,但现在的文章多数在压抑汉字的灵性。


希望看到你更多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5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喜蛙杂谈]巩俐离婚与明星的婚姻生活

巩俐离婚与明星的婚姻生活
                                作者:曹喜蛙

        近日,好莱坞女星巩俐的电影全球上映之机,又疯传她已与新加坡富商悄悄离婚。不管巩俐是否离婚,但显然这个传闻与这部电影的宣传有关系,即使没有关系也被扯上关系。在这里,笔者不对巩俐是否离婚做判断、推测,毕竟咱没那关系,也没那么八卦。不过明星的婚姻生活还是可以谈谈的,因为期间有些启示也值得其他行业的人士参考。
        常常我们听到的明星婚姻新闻不过就是这么几类,一个是某刚刚出名的新人传来与以前的爱情伙伴分手,一个是是某在娱乐圈站稳脚跟的明星与刚入圈时的爱情伙伴分手,一个是某走红的明星与同行分手后与某财富人士联手婚姻,一个是某明星与财富人士分手。说四类,也可以说就两类。如按两类算就是一个是同行分手,另一个是外行分手。
        一般来说名人或明星的生活往往要比一般人的生活丰富,所谓丰富就是变故往往很多,在正常人中变故较多的人一般被看作另类,而在名人明星中变故较少的则是另类。
        从道德层面讲娱乐圈名利场的诱惑比较多,所以一般缺乏一定修养的人很难有定性,多数抗不住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多数被拉下马,能像正常人一样较少变故的坚持下来基本都是圣人了。而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娱乐圈名利场是高危行业,对一般人的心性、身体耗损都是非常大的,凡是进入这个磁场的人,好端端走进来、活蹦乱跳的用不了多久都会被抬出去,能好好的进去又好好出来的那是极少数。
        人生是很难的一道选择题,选择过正常人平淡的幸福生活,或选择过超长的大起大落的刺激生活。事实上,不管选择哪种生活,只要能有一颗平常心的人,都能得到自己所追求的成功。怕的是始终缺少一颗平常心,所以选择哪种生活都不能无疾而终。我们能看到的事实是,不管是名人明星还是普通人,都有进精神病院的。
        一般人都以为成名难,其实成名成功都不难,只要有心有机遇都能实现,但是做人难。我们能看到很多人似乎很成功,其实过的是非人的生活,从来没有享受到人世间的幸福。同样也有很多平常人,本应可以享受到活神仙的自在生活,但事实是他始终就不能享受他所拥有的一切。
        比如说巩俐,她进入影坛少不得张艺谋导演的提携,为此巩俐与张艺谋也发生了一段爱情生活,在这段爱情中巩俐似乎没有损失什么,张艺谋失去了正常的婚姻家庭。经过几次反复后,巩俐与新加坡商人结了婚,这几乎是很多女星都常犯的错误,不幸巩俐也犯了这个错误,如果前一次爱情巩俐没有失去什么,那这一次却是损失大了。
        女星嫁入豪门一般下场都不会太好,但能放下架子、夹起尾巴做人的往往还能善终,但多数女星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从身心上讲都很失败。但也有个别异类,比如平民出身的张柏芝嫁给谢廷峰就算不错,因为谢家虽是大家庭,但还在娱乐圈,谢家的人几乎各个比张柏芝还疯,所以不会被看成另类被打压,甚至能得到力挺,这就难得。
        还说巩俐这样的大腕,如今混在好莱坞,几乎不把自己当中国人看的新加坡华人,据说现在都懒得拍中国导演的片子了。但就是这样的好莱坞女星在那边也还是很边缘的,多亏中国地位提升,好莱坞片子的中国元素地位也水涨船高,但巩俐毕竟人在他乡很难有主流文化地位,所以经常难免被摆摆“交际花”的花瓶,这样的情况下,我不相信她在富商家的地位能高到哪里去?离不离婚其实都没有区别,因为从哪方面讲都是对人家富商家族的挑战。除非巩俐不演戏或少演戏,否则离婚是迟早的事情,在人家看来确实有些不公平。
        巩俐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已经走到颠峰了,但是在她个人来看还是在爬坡,所以对她说三道四本不应该。毕竟巩俐是个女人,一定程度上男女确实有别,你看在好赖坞打拼的男星比女星都要强点,如成龙、周润发。在这方面章子怡似乎有所感悟,在走不同于巩俐的路子,努力在营造独立的前景,虽然目前“门”事繁多,但前景似乎应该好些。
        所以,在此告戒那些明星,辉煌是短暂的,人生是布满荆棘的,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未来的路如何走,确实应该动动脑子,不要为贪图一时的荣华富贵,而终生去饮苦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喜蛙杂谈]咸鱼翻身?范迪安代言“吴冠中精神”

咸鱼翻身?范迪安代言“吴冠中精神”

                                作者:曹喜蛙


    吴冠中走了,因为其艺术的高山仰止让人哭;但范迪安代言“吴冠中精神”,令人哭笑不得。这是我猛然看到《范迪安:“吴冠中精神”是对中国美术的提示与警醒》这样的文字后的第一感觉,他要咸鱼翻身?谁听说他自诩“被署名”的“剽窃”官司已经赢了?

尽管美术家都是靠技术吃饭的,但真正的美术巨匠都“以匠为耻”,正如晚年提出“笔墨等于零”的吴冠中一样,一生都在探索美术技术的创新,但最终以否定自我去求索艺术更高的境界。当人们都在感叹吴冠中已然是一座中国当代美术的高峰时,他断然否定了自己往日追求的一切,这种艺术的否定之否定的确是伟大,也是吴冠中之所以最终成为当代中国美术高峰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

吴冠中当年提出“笔墨等于零”所引起的“海啸”迄今依然能令人感到,那艺术思想的“泥石流”曾经把很多艺术家裹胁进去?曾让居多的美术蛆虫们的粪土大厦瞬间土崩瓦解,但即使那样也没能一改美术界思想的乌烟瘴气,可见美术界思想的腐朽要更加根深蒂固。

其实,即使吴冠中的有些思想和行为也是偏颇的,比如他当年留学刚回来时坚决不跟从当时一窝蜂的现实主义创作洪流,坚持不画工农兵绘画。一窝蜂是艺术的大敌,但画工农兵显然并没有什么不对,关键看怎么画,关键看以什么样的思想和立场去画。而晚年的吴冠中提出的“笔墨等于零”显然与他这一时期的行为是相反的,恰恰说明顿悟的吴冠中在向自己拨乱反正,这与很多艺术家把责任都推给客观环境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一个伟人与庸者的区别。

中国近当代美术的探索,不管是坚持中国水墨画传统的,还是探索西方油画与中国水墨结合的,其实都没有抓到问题的核心,恰恰是探索了一辈子技巧、革了一辈子技术命的吴冠中,最后顿悟中国近当代美术界“现代美术之路”的“伪传统”与“伪革新”共同悲剧,始终在为细枝末节在“玩命”,都是一群“不下蛋的鸡”,从而提出了“笔墨等于零”的论断。

艺术最重要的是传递思想和感情,什么样的技巧都不是主要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吴冠中才真正理解了凡高的意义不是技巧,也才认鲁迅为精神偶像,从而发誓要去作“有脊梁的文人” 。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理解吴冠中在画室里撕画、烧画的惊世骇俗的古怪行为。

不久前范迪安因署名范迪安的《〈我的森林〉与自然精神》一文,涉嫌“剽窃”黄以明《自然精神的现代构成》的文章而被告到法院,在法院的最后判决没有下来去大家不好说什么,至少这事情目前还没有盖棺定论。但显然范迪安不是因为哪家网站的张冠李戴而“被署名”那样可以简单的搪塞,退一万步讲如果是某些网友所爆料的美术界所谓“署名”“潜规则”, 那范迪安作为中国美术界的“大领导”也对这种歪风的助长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更别说目前个人人格所受到的质疑。

晚年吴冠中也曾遇到一桩官司,那是因为伪作“毛**肖像中国画《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官司,为了那个官司吴冠中是打白了头发,为自己的名誉而战。而范迪安则是官照做,并且照样游刃有余到处接受记者采访,不惜大放厥词一再给自己爆光,依然的强势做官、高调做人。

也许是“恨屋及乌”,看范迪安就吴冠中逝世所做的不伦不类的采访,让人尤为不舒服,也许是编辑记者歪曲了范迪安的本意也未必不可能,但大家都能认为是他说的。再说范迪安怎能与吴冠中同日而语呢?高山仰止的吴冠中需要范迪安来代言吗?分明是强拉死去的吴冠中给范迪安自己装修门面、挡枪子,这种不检点实在可疑,也是“杯具”的前提。

从“爱护”范迪安本人和中国美术界“大领导”形象的高度,同时为了逝者的安息,请范迪安先生珍惜自己的地位和爱护自己的人格,如有什么感悟可以正正经经写篇文章,在中国的地盘上哪家权威美术刊物敢不给你发?何必随意接受“记者采访”,是不是觉得时不时发篇这样语焉不详的采访就是“光荣”?

尤其要是哪个记者稍不留神歪曲了你的本意,你到哪里去哭?别以为给记者个红包什么的,人家就能变成你的孙子?别以为仗着中国美术馆*长的面子,人家编辑就能一切听你的。小心为了耸人听闻,人家把你范迪安给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4 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曹喜蛙 于 2010-6-27 16:29 发表
咸鱼翻身?范迪安代言“吴冠中精神”

                                作者:曹喜蛙


    吴冠中走了,因为其艺术的高山仰止让人哭;但范迪安代言“吴冠中精神”,令人哭笑不得。这是我猛然看到《范迪安: ...


我哪天找找吴冠中评传好好看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度默认贾樟柯的大师地位

首度默认贾樟柯的大师地位

                          作者:曹喜蛙



好多年前,我是怀揣一部诗稿闯进北京城的,那时我曾经敲过很多大文人、名人的门,那时稚嫩,不知道世事沧桑,很少能与那些老者对话,尽管他们每个人都有一部传奇,但都很少能向人敞开肺腑。正如拍《海上传奇》时贾樟柯发现那些四大家族的后裔,也不能敞开肺腑一样,其实他们也是有一肚子话的。

贾樟柯是幸福的,他能面对面的与这些上海人对话,尤其是他能扛着机器与那些人对话。实际上,我遇到很多人他本来可以说不少话,但一旦面对镜头他们都会变得沉默。尤其历经很多政治变故的中国人,平常还能说几句人话,一旦接触类似镜头的时候都能无说八道的说几句冠冕堂皇的面子话。

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关于上海的电影,但里边依然有三个山西人作为贾樟柯电影的标志,一个当然是他自己作为画外提问者,另一个是女演员赵涛作为一个没有一句台词的城市幽灵,还有一个就是世博工地那个没有说一句话、一直跳霹雳舞的山西籍农民工。其实,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在上海的山西人多了,但贾樟柯还是让他们退居幕后了,只让赵涛的影子代替了。

贾樟柯这部电影已经开始在影院发行,从目前的口碑看,普遍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其实,尽管此前贾樟柯在国际上拿了无数的奖,甚至几个令全世界大导演们都稀罕的奖他也拿到了,但是在国内贾樟柯的大师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可。然而,此部《海上传奇》则让国内的观众首度默许了贾樟柯的电影大师地位。

如果有观众还是不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文艺片,那不妨去看下这部电影,那是一种真正的精神饕餮,一种伟大的唠嗑,应该说正是这部电影找到了上海的灵魂,为今后上海的复兴找到了文化源头。

其实,不仅仅是如今的上海,如今更多的中国城市都是没有灵魂的,都是浑浑噩噩的在发展,了无生意。你到很多城市走一遭,都能感觉到英国诗人艾略特所描述的四月的荒原的味道。

正如很多人只热衷上海世博园的游客人数多少,很多人也唠叨贾樟柯这部电影的票房,真正世博的震撼似乎很少有人关注。上海世博确实很热闹,但绝对不仅仅是热闹那么简单。同样作为上海世博的驻会电影,《海上传奇》绝对不仅仅是部纪录片,有关灵魂的超度的事情其实也是另一个有关高科技、高人文的话题,比起多奇怪的建筑、多奇特的创意,人更是无可媲美、跨越的奇怪和创意。

说来也是贾樟柯命好,赶上了上海世博会,赶上了目前中国文化环境的向好,实际上一定程度上中国文化的春天已经来临了,但春寒料峭,大家都还不敢轻易地甩掉包袱,尤其观念的包袱。看了《海上传奇》你就知道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春天了。正是上海世博会成就了贾樟柯电影大师的地位,历史将会告诉我们这一切不是胡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樟柯--墙里开花墙外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废除学历毕业证是迟早的事情

废除学历毕业证是迟早的事情
作者:曹喜蛙

唐骏的博士门发生后,我连一个字都没有去写,觉得没意思。不管事情是真是假,不管是借机骂唐骏进行道德讨伐还是为唐骏抗事,都是不明智的,都于事无补。事实的根本是,问题并不是出在唐骏身上,问题的根源在学历教育与学历崇拜上。
事实是学历本身没有什么过错,不管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给一纸证明(后来演变为各类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是应该的,在陌生的情况下那一纸证明多少能减少点人才与用人者之间的信任成本,能让双方尽快进入主题。
尤其,那一纸证明也是前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当时也确实没有好的办法解决空间与时间所营造的这个难题,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发明出类似学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也是很伟大的,但现在看来以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所代表的学历教育所引发的诚信问题值得商榷了,不管是炫耀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还是崇拜迷信学历教育,都是学历教育和人才市场的副产品,都是当初所没有料到的。
事实是学历教育在以往是拯救了几代人,但是现在的学历教育简直就是杀人机器,这也是机器时代罪大恶极的产物。其实很多农业时代的产物,当时很朴素,但是一进入机器时代就成了杀人的东西,这个不奇怪,也不是哪一个人的罪恶,完全是集体无意识的产物。
尽管学历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确实造就了一批人才,但是也仅仅是一批人才,真正的学术贡献者、思想大师往往与学历教育无关。包括教育救国的理念,也不是指学历教育,类似犹太人为了读圣经,所以人人都识字,但没有必要一人发个毕业证书。
更何况现在提倡所谓低碳,那印制那么多无用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实在没有必要,即使从学历教育的角度去看,也没有必要做那些劳什子。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各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网站,各个教育管理机构都有自己的网站,所以那些证书完全可以彻底废除,各自只在自己的网站公布,随时可以搜索查阅。
为此,建议大家支持废除学历证书的,提请相关学校与组织尽早把这个事情提上日程,尤其这个只是在学历教育的环节上做了处理,对整个学历教育的体制并无影响,但可以从形式上根除人们对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崇拜,圣经的戒律里也有类似的做法。
其实,所谓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才是勾引人们作假的根源,尤其现在的印刷制作技术实在是太发达了,人们作假的机会实在太多,包括防伪也基本失效,在此情况下还是从根上把这东西消灭了为好,也是解决问题最简单的办法。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废除主要还是指废除纸本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这样以后人们交纳相关简历的时候,不用再附上真真假假的各类复印件了,只需到网上搜索下即可证实,造假的空间可以基本消除。虽然这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但目前来说也是唯一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曹喜蛙 于 2010-7-26 12:58 发表
废除学历毕业证是迟早的事情
作者:曹喜蛙

唐骏的博士门发生后,我连一个字都没有去写,觉得没意思。不管事情是真是假,不管是借机骂唐骏进行道德讨伐还是为唐骏抗事,都是不明智的,都于事无补。事实的根本是, ...

这个问题在推进的过程中阻力肯定是很大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0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冠中才真正理解了凡高的意义不是技巧,也才认鲁迅为精神偶像,从而发誓要去作“有脊梁的文人”

先生的文章有着一种担当和责任,遥祝先生夏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8 05: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