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千朔

挑战者2010-2011年赏评诗及诗歌理论匯集总帖(请勿灌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木木(木中巷)的诗

作  者:淡若春天
发表时间:2011-2-5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ad.php?tid=338674&extra=page%3D1

 
之前,一直想写一些关于读木木诗歌的感受,却不敢提笔,怕曲解了她诗中的美好。
这里用“美好”一词,不是因为她的诗与大多数女子诗歌一样,耽于轻灵唯美,而是给予观诗者一种来自心灵的撞击,碎成细屑后的星子,你抓也抓不住的,有层不出不穷的新意和惊喜。

我也知道,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进入得了木木的内心,因此,读这样的诗,写下一些零碎的感言,只是试图靠近,和学习。

木木的语言是特别的,诗歌是特别的,没有人能一句话概括出她诗歌的个性,这就象她诗歌的本身一样,一直在跳跃着行走,无人可以复制和重述。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一直在想她写诗时的状态,是不是均沉溺于某种情境中,使得她的诗歌充满了意识的流动,意外却亮眼。

阅读木木的诗歌,有时候是需要静止的,反观自己则很难做到这一点。而木木的诗则不停地观照外部与内心,不停地调换方向,让人在跌宕起伏的节奏中,各取所需。
我试着用一些范例来解析一下,来窥视她诗歌的个性。

一、
找一个恰当的入口,你想从这座城市醒来
最好,心原路返回。暖色调的留着一座城池的记忆
并非疲倦,有蓝色的句子沿着夏天奔跑
你身染重症,弄不清上苍意属为何
浮云其实已经凉了

你已无法把昨日的敲门声当作小鸟
假设这是已知,最接近的旧事对着一版陌生的广告牌
怀有越来越恍惚的好奇
你在52号公交车上,尾随灯火
其实就是一个念想的失却——摘自《微型往事加工厂》

木木的诗歌,关注的点与大多数女性一样,是自身和自省。只是事件的触发不一样,她的视线不会停留在一个点上,而是信手拈来,皆可成文,成为她入诗的对象。
比如这组《微型往事加工厂》的第一节,在进入诗的一瞬间,你就象随着诗人进入到一个奇幻的口子,并随着她视觉的转换,不断地跳跃,所有所见所闻,均是她渲染的对象。你也仿若“找一个恰当的入口”,却又像无法找到。其实,诗歌的线索就是诗人的心理空间,而不是即定的现实空间,只有真正进入到她诗歌的所说所想中,你才能感受和触摸到这条无形之线。

找一个恰当的入口,你想从这座城市醒来
最好,心原路返回。暖色调的留着一座城池的记忆
并非疲倦,有蓝色的句子沿着夏天奔跑
你身染重症,弄不清上苍意属为何
浮云其实已经凉了

“这座城市”不仅是地理上的,也是向征性的,是过去的,是未被忘却的,也可能是正在经历的,因此,诗人以她感性的语言,极力从理性的现实中跳出来,便就显出了一种复杂的折射,来回的拉动,使得句子生机盎然。诗人的挣扎,有“这座城市”的现实和记忆,还有美好的和伤痛(你身染重症),这多重的经历,正如所有人的人生一样,就在诗人平静的描述中,呈现。而一句“浮云其实已经凉了”,蕴含了多少世事沧桑?击中了多少观诗者的伤痕?我们不都一样吗,还没有弄清楚上苍的意属,就已经沧海桑田。

木木对诗歌的驾驶能力,对语言的操纵,相当的成熟与得体,与很多女诗人不同,她几乎没有多余的枝节,读她的诗,就象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每一个点都可以找到让你心驰神往的景色。

你已无法把昨日的敲门声当作小鸟
假设这是已知,最接近的旧事对着一版陌生的广告牌
怀有越来越恍惚的好奇
你在52号公交车上,尾随灯火
其实就是一个念想的失却

“敲门声”与“小鸟”,这样的联系非常有意思,一个善于创新的诗者,才可能有如此鲜活的比喻。
这个在城市中穿梭的女子,很容易让我想起电影《罗拉快跑》里的女主人公,罗拉是为了即定的命运,其实也是不可预知的未来在奔跑,木木笔下的人物也仿若一个在不断寻找的人,在命运的城市里奔跑。她一会儿在城市的入口,一会儿面对一块陌生的广告牌不知所措,一会在公交车上尾随灯火。结尾一句“其实就是一个念想的失却”,也具备了罗拉影片中那种蝴蝶效应的表达,串起了后面的心理线索。看木木这组诗,你完全可以融入一种幻象,加入声光电的背景,便可以与她诗歌奇特的意象拥抱和交流了。

木木的诗,没有冷峻的语言,却有许多平静的思考,对生活,对人生,对现在和过去。
我爱上了这种表述方式,不是凌驾于众生之上的,却似一个下午茶的时间,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感觉,更能直击你心灵的要害。

我一直说“知人论诗”,可是我和木木也只是论坛上回贴的渊源,几乎没有私下的接触,但却从进入论坛开始就喜欢上了这个独特的“诗想者”。

二、
夜把52号公交车煮沸
你终于承认:
镜中的你和你一样认可这种说法
镜子老了,那里面住着一个小妖,唇红齿白
记忆如果不发生差错的话,从四面八方挤来的人流车流
一如无限的时间无限下去
假设这也是已知
茫然它未卜先知

这组诗的第二节,续接了上一个的手法,继续转换,从镜子里外的空间,到实际存在的时间,一句“镜子老了”,心酸而俏皮的小女人心情尽显。最有意思的是这一句
“从四面八方挤来的人流车流
一如无限的时间无限下去
假设这也是已知
茫然它未卜先知”
这是一个有些深奥的哲理,被木木浅显化,尽管如此,要看得懂也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无限的时间无限的循环,就算是已被证明,但我们所要面对的,还是一片茫然。那么,茫然这种东西,是不是要比先知更具有先知的力量了呢?所以,最终,我们都还是回归到一切是空的状态!
哈哈,我也是瞎解,觉得这句话有可能是诗人的一时灵感之作,也有可能是理性的写作。总之,我很喜欢。一首诗成为观诗者喜欢的原因,大概也是因为某些触及其内心的句子吧。毕竟,这样的句子,是诗人的心血,是她累积薄发的结果。

读木木的诗,会被一种特殊的音乐性所控制,会随着她一起在城市、森森、旷野甚至花朵上奔跑,随着音乐的起伏,一起流淌。
《毛诗序》里讲“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也就是诗歌音乐性的阐述。虽然新诗打破了韵律、平仄和节奏的严谨整饬,但也同样有其内在的音乐美。木木的诗把这种美发扬得极好,有抑有扬,收放自如。

三、

冬天的时候
你陷入休眠期
年青的风,从眼前,也从褐色的言辞中穿过
有来自心底巨大的回声
你管不着外面的花开与花落

应该有月亮,却不见月亮出来
狎呢的语气,使夜闹慌,迷惘流连
白天,太阳,玻璃,独见白色生黄
你在这个最繁华的十字路口
一阵又一阵惊悚

四、

或者,这是你不愿意面对的事实
你喜欢给予语言生命
翻过一页一页的日子
“嗨,你们好,
这是最恰当的角度,
这是微型往事加工厂。”
就这样终结,或者序曲

如果说一、二节是以较强的电子乐为背景的话,这两节则变得舒缓而轻柔,因为,诗歌的节奏,实际上是以情绪转换为基准的。在这种情绪的流动中,诗人时而奔跑,时而驻足,时而迷惘,时而自省,在读这组诗的时候,我不由喟叹:那个女子,你手握着美好的年华,还在寻找着什么呢?
其实人人都一样,木木在刻画这种迷茫的时候,有一种独道的精彩,以第二人称的叙述,也仿如面对芸芸众生的亲切交谈,这种交谈,却注定变成一股细流,浸入人体的内核。
当然,也许这也只是我一个人的看法,是我这个充满好奇的好事者观木木诗歌的感受。因为好多人在解读一首诗时,关于音乐性,总是不断地从字词句中找到对应的依据,但我更注重一首诗内心的感受,那种情绪的起伏,才是依据和诗歌的命脉。而这种起伏,在这组诗中,一直存在着,引导着我们向下走去。

说实话,我一直很拒绝解读,诗歌中无意识的东西太多,我们又不是神,怎能清晰透彻地看清楚呢?

只是,木木诗中那些平静却准确的句子总是吸引着我,这个女子,有着一双不同于我们的眼睛,懂得“一边是坚硬,一边是柔软/这往往是一个女人芬芳的理由”。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万水千山/鹅黄,黛绿,青紫,朱红/所有的空寂都化为/一株被时光磨砺的狗尾巴草”,看她的诗,更象在与她交谈,谈往事,谈生命,谈内心,谈希望,谈未来,此时我多想说我很了解她,可是我却对她一无所知。她只是在诗中真诚地交出自己:

“木巷在繁花之城,不是所有的视线都可以感知
超出知觉,到底哪般风景?
你到底是谁?我又是谁?
我们哑默在各自的冥想里
这个时候我们所爱的千山万水处在和谐的国度
巷子外的世界俨然异域
行走,是一种不断消失的幻觉
它也许就叫坚持”

她和所有的女人一样,面对生命和未知,有一种柔软的迷惑,也有一种柔软的坚持。心中充满了爱,从小我一直到大我的爱,虽然不断消失,也在不断地重整。
其实读到这里,你就能清楚地感知到,这组《微型往事加工厂》实际上就是一场生命的盛宴,虽然诗人还年轻,却以年轻的经历总结出许多生活本真的道理。

你拆开自己又缝合,便是触及心底的疼
不过是一把握不住的光阴
昨天偶尔提起,今天想来尤甚

谁说不是呢,生活便是不断重复地经历,直到把我们的内心打磨得更开阔,更为博大。因此,诗人才说:
到了终点,复又开始
庆幸,自己的羽毛那么白,那么轻
我也很庆幸,我们这群爱诗的人,在岁月的河流上周而复始地漂泊,但最后,羽毛都那么的白,那么轻,都还是原来的自己。
我不敢说木木有多么深刻,可是她每句话都能说到我的心里,触及我的柔软,在她的诗里,我们是一群没有壳的人,多么自在的一起呼吸和游动啊。

“用清泉的汁滋养所有的欢喜”
“某阵风的翅膀上,安放着所有的沉浮”
这些想象,为什么都那么象一泓水,有力而温暖地包围着我们呢?

沿着岁月的行踪,晃动柔情
我还要说,冬天不冷,月亮在手中温着
如果你也来加工

如果我们一起来加工,我们的往事与过了一半的人生将会是什么模样?我们会不会也与诗人一样,唏嘘之余,看到的都是柔情与温润,和手中那枚温着的月亮!那是月亮吗,明明是一壶阵年的酒,在“诗想”的巷子里迷漫出浓淡相宜的香味。

我没有把木木的这组诗一一解开,但读诗不是解码,许许多多的感受,最直接的还是来自于诗人的诗感和读诗者的诗感,过多的打开,反而失去了意义。

在读一首诗时,我更容易被某种我所喜欢的叙述方式所折服,我确定那是一种诗人营造的气场,因此,我想了想,还是给木木的诗歌下一个笼统的定义:
紧凑而温软,象一个智者在娓娓叙说;又象似流水,一直缓缓地行走,有湍急也有平静,只是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

下面,是她《微型往事加工厂》的全文:
一、
找一个恰当的入口,你想从这座城市醒来
最好,心原路返回。暖色调的留着一座城池的记忆
并非疲倦,有蓝色的句子沿着夏天奔跑
你身染重症,弄不清上苍意属为何
浮云其实已经凉了

你已无法把昨日的敲门声当作小鸟
假设这是已知,最接近的旧事对着一版陌生的广告牌
怀有越来越恍惚的好奇
你在52号公交车上,尾随灯火
其实就是一个念想的失却

二、
夜把52号公交车煮沸
你终于承认:
镜中的你和你一样认可这种说法
镜子老了,那里面住着一个小妖,唇红齿白
记忆如果不发生差错的话,从四面八方挤来的人流车流
一如无限的时间无限下去
假设这也是已知
茫然它未卜先知

三、
冬天的时候
你陷入休眠期
年青的风,从眼前,也从褐色的言辞中穿过
有来自心底巨大的回声
你管不着外面的花开与花落

应该有月亮,却不见月亮出来
狎呢的语气,使夜闹慌,迷惘流连
白天,太阳,玻璃,独见白色生黄
你在这个最繁华的十字路口
一阵又一阵惊悚

四、
或者,这是你不愿意面对的事实
你喜欢给予语言生命
翻过一页一页的日子
“嗨,你们好,
这是最恰当的角度,
这是微型往事加工厂。”
就这样终结,或者序曲

五、
这个最繁华的路口,与你没什么关联
你曾经尽责职守,没有留下一瓣芬芳
一个人,在别人的城市,独自舞下去
心里某个地方狠狠地动了一下,又动一下
没有其它可供选择的答案,又总怀疑是不是自己
还是说:你站在过往,冷对火热的墙

你认识它,永远记得它。
一从摇曳的三叶草在你冥想中走来
一边是坚硬,一边是柔软
这往往是一个女人芬芳的理由
撩开一角湿润的绿荫
才产生近乎纯白的语言

六、
仿佛是悠忽之间的事
便只满足于这样安宁地坐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万水千山
鹅黄,黛绿,青紫,朱红
所有的空寂都化为
一株被时光磨砺的狗尾巴草
因为后知者的迟钝
它奔跑于未知的森林

七、
木巷在繁花之城,不是所有的视线都可以感知
超出知觉,到底哪般风景?
你到底是谁?我又是谁?
我们哑默在各自的冥想里
这个时候我们所爱的千山万水处在和谐的国度
巷子外的世界俨然异域
行走,是一种不断消失的幻觉
它也许就叫坚持

即便,浓缩成一滴泪水
落下也是最美的姿态
长空下,对逝去说起逝去
也就是生活还原生活
谁能打开影子的枷锁
我。生存

八、
猫有九命。我需要一场雪
燃烧蓝色的夜,在雪的背后
木围栏的星光守候远行的心
我们都需要一场雪,在世外祥云煮酒
远方,远方啊
为我们的灰烬焚香吧

一切在未进入之前已经了悟
有那么一会儿我眼花缭乱
你拆开自己又缝合,便是触及心底的疼
不过是一把握不住的光阴
昨天偶尔提起,今天想来尤甚

惊叹便打了折扣
象征性地指了几下
人人都是这样
自我推翻自我超越
而天地鸿蒙,混沌初开

九、
这个时候应该让措辞古香古色一些
其实我们需要的生活比想象简单
很多植物亿万年前就出生
大地在他们脚下挪移,生命在它们种子里
何时睡去,又何时孕育
似乎从来也没有发生过改变

近处,听者有心
喇叭花搬运着嗅觉
仿佛在等待一场无止尽的睡眠
目光永远是流动的,它们且歌且行
青春有时遮蔽了自己的想法
徐徐的剪影只不过因为眷念
到了终点,复又开始
庆幸,自己的羽毛那么白,那么轻

十、
用清泉的汁滋养所有的欢喜
我就要说到我的往事了
玻璃橱窗内,紫色的水晶未觉春草梦
这能不能作为一种存在?

不过是残留的体温
许多的指望也难免落空
但人总得义务承担并容忍无话可说
在云上?在云下?还是在
某阵风的翅膀上,安放着所有的沉浮

十一、
收敛起锋芒,一起听钟声
那些年我们让时间嫉妒
一笑醉了千年。此时
请不要叹息
风是打碎了月色
莲叶却驮着我们的想象

则眸子清澈,很多音符被绿色拥着走
他们说这就是奔跑
因此,仅作提醒
因此,只是强调

十二、
沿着岁月的行踪,晃动柔情
我还要说,冬天不冷,月亮在手中温着
如果你也来加工
被唤作孩子的我们拒绝沉默
句子倒置了,关于明天
你又知道什么?

我们的旅途可能会遇到荒原或急流
单纯的念想配合美好,无雪的冬天让呼吸去倾听
也许多年以后,还可以拥有另一种味道
暂,止笔。

相关回应:

木中巷:先抱抱春天,这一年我一直在练习,我想从练习中去发现什么,明晰什么…,也仍将继续,所以有时我让自己姿意或特意…这个微型往事加工厂是我有一天站在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突然很想说些什么,所以分几次写的,中间就出现一些断裂…


嫣雨:春天评得真好!我也喜欢木的诗,不单单是诗歌语言的独特,在她诗中,如果没有用心去读,是很难捕捉住她那细腻而又敏感的诗心

方悄:木中巷是个女士,我以为会写得婉约,她却写得豪放;许多男士我以为会写得豪放,却偏偏婉约。在一个婉约过度甚至泛滥成灾的当今诗坛,木中巷是难能可贵的。

伊万诺夫:她的作品敢于创新,有男性气魄,语言简洁不过于华丽,在她的文字中寻找弱点很难,所以我不太愿意对她进行点评。此人的确厉害的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2-7 19: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见习之一:陌生化,我的诗歌将作出的唯一选择(正面学习)

作  者:深圳欲望
发表时间:2011-1-13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tra=page%3D4&page=1

2011/1/17
总觉得,挑战,出的题目很实的东西,不好写。可能这样也更锻炼学习。这样子,都会加大联想度,想啊想啊。。。。。。不就是磨人吗?嘿嘿。  不过,我写这类题目,我都会把自已写尽去。基本在追求我认为对的东西。当然很是不足。来年继续努力!!望各位“顶力”相助。说实在,汉字多好,写诗多好。你看写不来“DING”字,用一个“顶”也一样的意思。

我的观点是,人要学一点诗歌,将给我们生活和思想带来一些方便。特别是创新思想。我们诗歌的陌生化,说到底就是内容和语言的创新,有这个,就是诗歌。没有创新,分行文字的诗歌叫:说话,讲故事。陌生化是诗歌(语言和内容)的唯一选择。这个论调,我相信,但不是我提出来的。(我需要正面学习一段时间)。希望听到不同的意见,存于对立面,而丰富。

2011/1/20
我主张:1。诗歌的陌生化,当然不是语言的陌生和晦涩。2。诗歌的陌生化,分为语言和内容两个层面的推进。形式上用语言,内容上用哲思。 陌生化,是用诗歌语言技巧来实现的。3。诗歌的陌生化,事实上是诗歌诗意化要求。诗意化,是诗歌的标志和核心价值,是最能通过陌生化来实现的,给人惊讶的新鲜,新颖的诗意。4。我让陌生化成为我诗歌的唯一选择。诗歌的内容的陌生化,可以概括所有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的原由。并试着找到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的其它途径。

下面提供一首诗歌陌生化的杰出代表作,大家欣赏:

流浪人
作者:罗门(台湾)

被海的辽阔整得好累的一条船在港里
他用灯拴自己的影子在咖啡桌的旁边
那是他随身带的一条动物
除了他安娜近得比什么都远

椅子与他坐成它与椅子
坐到长短什指出酒是一条路
空酒瓶是一座荒岛
他向楼梯取回鞋声

带着随身带的那条动物
让整条街只在他的脚下走着
一颗星也在很远很远里
带着天空在走

明天,当第一扇百叶窗
将太阳拉成一把梯子
我不知道往上还是往下走


在下面两个诗歌中,还没有找到那种最大的陌生化。我在试着找。请大家帮忙。。。。。。。。。


固定地址
文/深圳欲望

母亲的拐杖可以杵过来
父亲的咳嗽可以存寄在这里
爱我的人不用电话,直赴这里
妻子和儿子开门迎接
有一个团队在这里主持
亲爱的我和你们,请都不要慌张

掏出那些根本不认识我的银行本本
以及他们给我颁发的信用卡卡
人民币在里面奔跑,歌唱
我的工作是让它们不停止下来
永远美妙,这是人民币的地址
亲爱的我和你们,请都不要慌张

这样,我表现良好
这样,我就是我了
上帝啊,是一个姑娘分给我
另外一个地址------诗歌的地址
我经常悄悄的呆放在这里
这样,我本质良好
这样,我还是我了



被挪动的年代
文/深圳欲望

在“神兵暴乱”隔壁的人民公社
母体掩护我撤退
出生在一个至今没有名字的荒草坡
我将带回我的一生
到这里立下一块碑

童年挂靠在“生产队”上
每天,愿望在田埂上随着旱烟味飘啊飘
在自留地上拉屎拉尿肥土
学会种一颗可以吃的庄稼

打倒“四人帮”,就上学了
我一直不能有最好的四个朋友
上学的泥巴路倒影了我最纯真的影子
现在回家一次挖一次

“土地承包到户”
我们家有了肥猪
我们的家庭作业就是耕种自家的土地
建有粮仓,父亲却说:
我们兄弟姐妹才是他的粮食

我们慢慢的生长
每年,我们都要回家一次
存回粮仓,让父亲清点
是后来所有年代的主题
和愿望


相关回应:

木中巷:
这两个很质朴的,简单洁净。
昨天有人给我留下一句话,我还在思考,
也提给深圳~
原话是:
“这种叙事和抒情的结合,我觉得反倒不如冷叙事。  ”

深圳欲望:
多谢批点!问好!
这两个我写很漫长。这种题材,加上我本来就明白的语言,确实有难。不过,我在在内容和意思上尽量的诗化。写得很艰难。     至于冷叙述,我只明白一点。从前面:这种叙述和抒情的结合,看得出。那么我认为:诗歌需要抒情。诗歌需要情绪,去感染。甚至有时需要一些并不精减的语言的填补,加强诗歌的血肉。也就是减轻诗歌的理性,即冷性。谢木板板。盼望多提醒和指点。拥抱不得。握手!


这里有阳光:
恩,我很赞同你的想法。挑战今年以来,主要是探索,还不敢说创新,也许在这样探索的环境下,能够出现创新的诗人。这也是栏目的宗旨,因此,对惯常性的诗歌一般不会做太多的评论。我们支持创新,途径是通过探索,也许这是个危险地带,但这样的危险我们愿意哈~~~

半遮面:
语言没有什么是陌生的, 只有在一个语境中体现出陌生化效果,才叫陌生化. 只能说是陌生化语境, 单面的追求陌生化,是一种追求刺激的浮躁表现, 就像当前人们病态的追求快感一样, 这下的是时代的弊病, 折现, 所以,要讲前提, 基础.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当然了,目的不同,出发点不同,也就无所谓了,追求的就是快感,你不给他,他能不急吗,人就这样      
陌生化写作可以说是技术之一。但不是唯一. 既然真正的艺术不是对现实的描摹工具,那么诗人的写作就必然面临着现实的再造,从而使诗歌中的这一世界异于现实的此一世界,导致诗歌世界具有无限生成的可能,在不同地域不同语境不同诗人那里不断产生异彩纷纭的奇异之作,给读者提供新鲜阅读经验,构成一种诱惑. 早期的诗歌就是写实性的,尽管它可能充满了华彩的比拟;后来诗歌在意象上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可能出现一些好的句子,但还不是真正的陌生化。真正的陌生化是一种全方位的颠覆,在具体的句子上它也许会出现一些写实的迹象,但放眼整首诗,你会发现一切都被重新规划和安排, 从而被表面而诱惑.   陌生化同样也让读者开始怀疑自己固定的思维逻辑和程式。生活通常是非理性与理性的。似乎是一种悖论,但事实就是如此。言语、情绪和行动,同样也有组织,  我们还是我们,可是时空的转换,导致我们的精神和思维出现了另一种秩序。只不过常人总是认为那是一种病态的秩序而已。而忽视了还有众多其它秩序的存在。他借助的手段就是把极为熟悉的世界陌生化,如同人们重新装修一座房屋的外墙一样,只需换掉过去熟识的材料,那座房屋的外观就涣然不同。却改变不了内置的陈旧.

堰鹤:
陌生化就是好?似乎没有这个道理!

被海的辽阔整得好累的一条船在港里
他用灯拴自己的影子在咖啡桌的旁边
-----------------这种语言和句式读起来很费力,语言力量感也很差

深圳欲望:
他用灯拴自己的影子在咖啡桌的旁边
  --这一句,是诗歌界,引用的一句经典。我很佩服弟弟挑战权威的性子和勇气。但是我还是劝兄弟再读几遍。这一首是好诗啊。

堰鹤:
什么是好诗?似乎标准不是单一的,你有你的标准,我也可以推翻它
大家认同的诗歌才是好诗歌,比如海子的诗歌,我认为就是好

廖孚嘉:
语言陌生化,这种提法是对的。很早诗坛就提倡过。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2-7 21: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见习二:浅读半遮面〈〈15°以外的弧形〉〉之〈〈疯女人〉〉---学习诗歌问句的应用

作  者:深圳欲望
发表时间:2011-1-20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ad.php?tid=337487&highlight=
 
引:〈〈疯女人〉〉作者:半遮面

她逃脱了? 还是在躲猫猫?
土地这么宽阔, 到处是严寒, 酷暑.
她能逃去哪儿?
这里, 那里, 都是拥挤的, 且陈旧
____散架的床榻, 呆滞的眼神, 这脱水的女人……
莫非……不不……这不真实?  可她为何恐惧?
为何守着阴森的凉气
不顾肥鼠的调戏,  她怎么了
又因何死死捏着羊角哨? 存在于置身的掠夺中
那么, 那个帽子呢? (充满油渍) 是传递咒语和谎言吗?
她把它挂在胸前, 与乳房猛烈地撞击
却毫无知觉
我看, 她是疯了!
谁把她弄成这样?谁把她弄成这样?是谁?

深圳欲望读:这一首诗歌,作者,带着强烈的情绪,起源于那种内心的愤怒,也许这种起源,也是这一首诗歌写作的起源。习惯的自然的用了疑问句,而且,变本加厉的用。用了选择疑问句“她逃脱了?还是在躲猫猫?”其实,这是作者的祝愿,希望是逃脱什么了,或者是做游戏,这个用得好;用了急促疑问句“这不真实?”,“她怎么了?”“是谁?”,这些都显得强有力量的表达;用了重复疑问句“谁把她弄成这样?谁把她弄成这样?”,这个重复的语气是足够让我们去找到:谁。作者愤怒,问的是全是上帝。是:天啊。。。。。这种感觉。作者搬出各式各样的问句,启动了特别的强烈的情感,写出这一首诗歌,等待上帝的回答。
但是,太多的问句,阅读时,在视觉上,和阅读线路上,发生了一些停止。也就是说,给读者带来了太多的阅读的定势,带不来很多关于诗歌跳跃的畅快。建议有所收敛。比如,“她能逃去哪儿?”可以不要,前面一句有这个意思,大地给你宽阔,可是到处是严寒和酷暑,能逃哪儿?还比如,“莫非,不不。。。这不真实?”,这种用法,在作者诗歌里时有出现。叫做猜测疑问,明显的带着作者思考历程。读这种句子时,我个人感到,作者自我随意的个人化,明显的感觉到作者的存在先于诗歌本身,我个人感到,增加了诗歌的距离感和随意化。那么,作者事实上,也遇到了语言的精致的问题。不光是于问句。这一首诗歌,有最好的情绪发挥和接近,用仓促恐谎憎恨的内心去极力呈现一个女疯子,有男人摘不下的帽子。有思考有意义。请参考。
那么,我在想,这一首诗歌,不用问句的写出来的诗歌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于是改写一下,观看。(我改写后,肯定没有半遮面写得好,没有她的诗歌那种味道了,先说一下,只是想深入学习而已,请大家多批评讨论)。如下:

改写:《女疯子》
文/深圳欲望

她逃脱了,或者是在做游戏
大地给了她宽阔,布满了严寒和酷暑
拥挤的世道,留一条没完没了的街道
散架的精神在上面赤裸的游行,她
行人目光的上下站台,惬意的呆滞
活生生的脱一次水,抽干梦想和前程
漫不经心的调戏这条大街,溜走的是我们
她怎么了?我们怎么了?
她吹着羊角哨,掠夺自己剩下的身体
一顶肮脏的帽子被挂在胸前,挡不住
乳房,她空动着整条大街
我们离开后慢慢总结:
她疯了


相关回应:

千朔:
对于面面这首<疯女人>,我一半认同深圳兄的观点,余的1/2认同面面的,在诗的写作內涵,面面的所呈现的剖面,让人值得學习,深圳兄所提到的诗语言方面,我也覚得面面应该在写作的基礎上和我一样,要多下点工夫,整体的描敘有些密集,以至於走向散文化了;所以再剩的1/2就是,面面这首必须要修改,因为,我个人读诗的感覚,深圳兄这首修改过后的<疯女人>,味道太淡薄,且还是未达到简洁有力之感,比如以第一行为例
面 面:她逃脱了? 还是在躲猫猫?
深圳兄:她逃脱了,或者是在做游戏
两者的差異在后一句,但前者”还是在”与后者”或者是在”都是沒有让诗达到最少字的效果,而以”做游戏”和”躲猫猫”这两种文字的呈现,前者是一种含糊意象,后者是让人容易联想的意象,这当然是看诗人个自的观点,可是两者的文字都可以再濃缩的,如
面 面:她脫逃了,或躲猫猫
深圳兄:她脫逃了,或游戏
当然”逃脫”或”脫逃”二词的意思相同,不过千朔个人认为在节奏上,后者的节奏在阅读上的动态较好些,純为个人喜欢

以上仅为个人读诗有感,提供參考看看,问好两位诗人~


半遮面:
非常赞同千朔, 我想应该静下来, 去整理自己
改诗很正常, 我只是觉得失去当时那份情绪和思想罢了, 也就是说,走味了

格木(回应半遮面)
应该要失去那份情绪,那份情绪是产生你诗歌的一个子宫而已,而作者留恋这个子宫也是一种诗性本能的反应而已。而修改后是在原有框架基础上完善,将感性和情绪化的部分进行删除和扩建,至于生活化和思想能保留的程度,则取决于你修改的能力和扩容水平,有时不要怕走味,走出一种小味道,进入一种大味道,这就是修改得来的好处,半姑娘病好了,我就抓紧来送药

木中巷:
亲爱的面面呀,古人说,千修万改始心安   
不过,我也是如此,修改的时候失去了当时那份情绪~~~~~~
嘿~

半遮面:
古人说,千修万改始心安 -----说得没错! 因为我是当事人, 他再修改, 怎么能体会到我的感情和思想呢? 我可以说他比我写得好, 只能是另一部作品罢了. 有时我不懂, 没有体会, 没有亲身感受, 那些整天靠灵感和想象, 与闭眼浮云的人,怎么写出诗来的, 我真的佩服, 我不知道他们怎么理解生活, 对我来说, 没有生活, 我就不会写. 你们都说这首不好, 那为什么又读出我的意思呢? 说句很难听话, 我自我感觉良好. 起码在我没意识到错误之前, 我只会修改一两句而已. 因为我是在反馈., 对生活的一个视角. ....(只是探讨哈, 擅自修改人家的作品, 就是不尊重作者.可以骂我垃圾, 随便砍, 我都接受.........谈谈感受, 不是针对, 哥们, 姐妹, 别生气哈)


这里有阳光:
恩,改诗歌其实是对原来情绪寻找新的支持和布局~

格木(回应阳光)
这个说法很好。确实如此,好像是旧城在保留原有文化基础上之后的新建和恢复,应该是这样意思吧


伊万诺夫:
我发现作者的个性还挺强的,其实诧异,读者好比是作者脑子里的小虫子,就是要在作者脑子里寻找线索,往往都是很成功的,作者也曾钻进别人脑子里探寻东西,而且一抓就灵,是不是呀,我认为读者的任务就是探寻作者的思想脉络,从中受益。


深圳欲望(回应伊万诺夫):
读者是没有针对作者的任务的。只是针对作品,把自己放进去。


黑罗非:
每个人的诗歌都应该有自己的东西,“求同存异”。可以放置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
我觉得哪怕是一个伟大的诗歌天才也不应该随便去改写别人的诗歌,提出异议就够了


蓝色手枪:
读太多的东西会坏了脑子。艺术来源于生活,写出自已想写的就好了,通过阅读而积累的经验那不是自已的。 还有一点就是修身养性与艺术是冲突的,诗人可以是神经病,但千万不要是国学家。。。

对于一个创作型的诗人或艺术家来说 他的灵感一定是受到自已生活的启发 而灵感一定不是空穴来风的 个人的阅历 经验 以及悟性造成好作品的基础。当下中国有着全世界历史上都罕有的创作素材,新旧交替 东西融汇 言论的爆发 制度上的临界点等等都特别值得观察和记录 中国的前30年和后30年的历史变迁用波澜壮阔来形容可谓毫不夸张 俺们这一代人是有福的。。。

目前西方绝大多数已有的艺术内容和学术成果都不太适用与当下的中国 甚至经济科技政治等等 他们能教我们的已很少很少了 如果说美国在2战前后创造了全世界的新文化 那么下一个引领这个潮流的可能该是我们了。。所以这一代的中国艺术家完全有着这样的条件也该加强这种意识。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一旦完成后就是不能再改的了 如果按着读者的不同审美要求来改 那还不让人发疯才怪 ,就是要改也是按着自已的意愿来改 哈哈

而关于知识的结累在创作中的真正作用有多大哩?

----唐朝的张旭被称为草圣 但他只有在大醉之后才能写出最出神入化的狂草
   而佛家和道家的基础修练方式就是打坐 打坐的要求就是放下一切杂念和意识从而进入无我的壮态。。。由此看来 太多的东西在脑子里也不是多好的事情

匪石:
石头读诗,那些无厘头的东东,是舍不得时间和精力去看的。
诗歌必须要有担当,才有存在的土壤,才有读的必要:或以切肤的情感打动人,或以光亮的姿态引领人,或以深邃的哲性唤醒人,或以直面的冷峻警示人……无物之诗,作之何益?读之何益?
此诗的选题,是很好的。石头的感觉是,是否还有深入下去的余地?

匪石(回应蓝色手枪):
“佛家和道家的基础修练方式就是打坐 打坐的要求就是放下一切杂念和意识从而进入无我的壮态。。。由此看来 太多的东西在脑子里也不是多好的事情”
其实,佛法还要深邃一些:“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青原禅师说他“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

他说的是观山水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未参禅时的凡俗之见,也就是纯感官的认识,乃最为普遍的认识层次;

第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则否定了感官主义,超越了凡俗之心,为参禅后的认识。在禅僧眼中,山和水可能只不过是真如佛性的一种显相或象征而已,已经失去了山水的本来面目,这是中间的感知层次;

第三,“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是通过对前阶段的否定之后,心灵所进入的物我归一,无物无我的深刻领悟,与“平常心是道”道理一样,属于最高境界。这是因为在参禅人眼中,山水依然是山水,只是那颗观山水的心已被禅意包容。

深圳欲望:
告大家书:
我本人没有修改之意。我的用词:是改写。这个曾让很多少人不适应。语文件老师经常用要我们改写课文,是为了解更好的学习和平理解好的课文。所以说,没有修改之意。我也提前说了,我没有半写得好。而且千千版也说了,没有原诗好!所以半姑娘没有必要担心。   我也只不过,为了探讨不用问句的是什么样的论题而写了?用你的素材重写一遍,交流学习都不为过。其他朋友也不要起哄。我们来这里都是为了诗歌。谢谢大家。但是我还是要明确的说,我出现在哪里都想给大家带来新鲜。

我也是为论证我的论题,不用问句是怎么样的。并不是要去修改半姑娘的作品。而且我提前说了,没有其写得好。而且我是用词:改写。上面我说了。是这样的。请继续关注批评

堰鹤:我提倡创新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2-7 21: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千朔《有猫猫》之有感

作  者:木芙蓉
发表时间:2011-1-13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tra=page%3D1&page=1

《有猫猫》

走上月光的月台
习惯从第二车廂走下的你
习惯跟著夜的步伐
无声无息

我收藏阳光留在黄昏的影子
等你归来的寂寞写入日记
街灯不玩躲猫猫
屋顶上的那片夜空光害得极重
冬雪下在床前
留下梦咳嗽的脚印

了觧了
那是风的声线
不起身的眼睛一样晕出一座海洋
而写好的情诗在桌上变身

一朵独照水影的野薑花
花心笑着几只蜜蜂
一只流浪的花猫,不敢靠近

————这样的感觉让木芙蓉有种说不出的沉醉。

当我读着题目“有猫猫”的时候,心里升起一股想要和千一起在黑夜里飞翔的冲动。正如月光必须在夜晚的期许里散发妩媚的柔情。而千顺着木芙蓉完全湿润的双眼登上一首待写的月台。如果知道了千循迹而来,多少的红尘际遇都成了过滤的投影呢?“第二节车厢”走近现场,或者地铁的歌手,或者地铁的诗人,夜阑人静给了他们一份难得的歇息。

千的诗情是想让孤独的人将往日刻下的阳光潜入蔓延的思绪,也或许是不够填补正在寒气里的凌晨,转而以街灯,以冬雪这几个凉意的词语穿越一篇梦里都要咳嗽的日记。此时的台湾一个屏幕前如水的心底,按捺不住夜空寂寥的那枚月白。人即便是最动容的时候也会捎上几缕额外的愁绪的。感性的人,畅游的精神世界就打上文字的特殊印记。至少木芙蓉窥见千的彼时彼情。

是啊。“一座海洋”“风的声线”让不靠岸的桌台成了经典的背景。而木芙蓉抓得到的是眼睛里和千一模一样的变幻。不管是场景移动,还是千想将姿态做一个调整,回归原来设置的曼妙里来,木芙蓉都会在这个时刻,游走在又远又近的心灵世界。那叫做海阔天空任我游^_^

收尾的极致诗性,最终让木芙蓉想起了《水中花》这首诗歌或歌曲,悉索的水面,千是木芙蓉看不完,赏不够的花蕊,透着芳香,溢满将要收拢月色的甜蜜之旅。我是猫猫,你是春天里被蜜蜂恋爱的公主。不敢靠近是故意的婉言,那么还有什么生活的牵绊困囿每一次黎明的到来呢?

我们同样扮演一只流浪的猫,躲一躲,白天就完全开花了。


相关回应:

木中巷:
嗯,对我这样一个不喜欢诗评的人说。
读这样心情评贴 ,像读随笔,更会另一种心与心的共鸣 。
千本来就功底很好,而且对 语言慎用,等等都是架轻就熟的。
木家姐姐是另以一个读者的心情随想进入。

千朔:
我们同样扮演一只流浪的猫,躲一躲,白天就完全开花了。
  --这样的结尾,让诗更具体了,每个人都是夜晚的猫,到了白天就幵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4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眼中的青蓝格格和她的诗歌

作  者:这里有阳光
发表时间:2011-3-3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extra=page%3D1 #10

  2009年春节,我完成一个开发房产项目之后,转战江苏南通滨海开发新项目,初到南海有说不出的陌生感,它与我见过的海完全两样,实际上它仅仅是滩涂,在涨潮的时候,才会有黄色的海水拥上来,而给我的感觉不是辽阔和舒心的大海,似乎有创世纪初的那种荒漠和一种说不出的恐惧。在陌生的海岸线上,我几乎找不到熟悉的东西。项目刚开始事情不是很多,在网上浏览发现有个诗歌报,其实我并不真懂诗歌,也许是黄海给我的寂寞感使我觉得具有想象力的文字是个不错的归宿,我发现了青蓝彼岸,也就是现在的青蓝格格。她的诗歌立即影响了我,而开始的影响只是一种诗意的朦胧对我情绪的启迪,让我感觉到还有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和描述生活和情感,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诗歌写作,准确的说,是青蓝把我引入诗歌的。
青蓝的诗歌有这样的特点:

1、情感的定位和角度极具个性。我们说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的,或许对事物的感觉有一致性的一面。但青蓝总是能够发现情感内在的组合的高端形式,这个所谓高是一种新的,具有很强弹性的组合形式,比如:

转身后
我的体温上升,我的心跳在你的舌尖
我知道,你残忍
你知道,我一触即发

这里的张力比线性的描述强烈了许多,空间感和动态感似乎就在我们面前影响着我们。

2、哲理和伦理的弹性发散。我一直认为,当一个诗人开始纯粹的阐述哲学和伦理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背离诗歌的本质。最近我也发现有些即将成熟或是转型的诗人开始强调认识,并且在诗歌中霸道地强加给阅读者。而青蓝在处理这方面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开阔的心怀。我们说隐忍、自省、内敛,而青蓝是通过暗示、引导、布局建设等方式来求得抒发的目的。比如:


《萧瑟令》
按:年关了,脑海中频繁浮起的竟是“萧瑟”这个冷色调的词儿,遂成诗一首。其实细忖,万籁之繁盛、昌运皆是从“萧瑟”开始的。新春来临之际,青蓝祝福每一位朋友:举头临星,俯首称金,诸事圆满,福禄生香…

……开始反攻。碟子
破碎的声音躲进冰块。作为冬天
最落寞的事物
我再也不能冷下去了。我要
别一把镰刀。用黯淡的碎,收割干净的瓦全

我触摸,大地的
肌肤。它彩色的臃肿,一腔娇艳
它,纯朴的伤口,参差不齐。悖论中的
暖,夹杂其间。雪。鸟
还有恋人手臂上,那一篮子、一篮子的爱情啊
都像,一只猫。钻入
我的身体。冥冥然,我成为
冬天……

与流水的方向
相反。锦霞,在我与冬天的缝隙,露出苍白的
脸。我能缓释这一切吗
答案,也在
冬天


这首《萧瑟令》,用冷暖来诠释情感中的一些经验和伦理性的东西,全诗一气呵成,经纬的结构非常清晰,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些情感认识。情感的线性发散和哲理及经验的块状发散自然融合,情感的发散使人产生共鸣,哲理的发散使人感觉到经验的推力,这些组成了诗歌内部的张力和韧性,并使文字得到极大的承载,因而厚重,因而练达。

3、青蓝是我的启蒙老师,为人为诗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说在诗歌中她有霸气,那是因为底蕴和自信,我还要说在为人上谦和凡是商量,这是难得的好诗风。她的诗歌在近两年内大致发生三次变化,依照我肤浅的水平,我觉得第一次是我初读她的诗歌时,那时她的诗歌中表现出较多的彷徨和不解,隐藏着很多疑问;第二阶段诗歌中开始化解这些疑问和不解,用自己的世界观和爱情观来诠释;近期的诗歌更多的是表现出与阅读者交流的强烈欲望,在空间设置和引导阅读上有很好的效果。我希望青蓝能够更加稳健起来,用自己的特质个个性展现自己的诗歌艺术,让我们欣赏到更好的作品。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3-4 18: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1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版主辛苦了!
工程量很大,区固五天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哲 于 2011-3-11 15:56 发表
千版主辛苦了!
工程量很大,区固五天支持!

谢谢无站,不辛苦的,大家多写,就可以多交流,这是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馆-当代诗人介绍-01》苏绍连-1

作  者:千朔
发表时间:2011-3-3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ad.php?tid=338683&extra=page%3D1

  其实,诗人--苏绍连老师是台湾当代诗坛里很前辈的诗人。但一直到2007年,我才算是真真正正从一本《草木有情》的诗集认识这位台湾重量级的当代诗人。不过因为个人工作忙碌的关系,一直到2009年,我才买苏老师重要的散文诗《惊心散文诗》这本诗集读完后,随即也在当年购买老师的《私立小诗院》,再从图书馆借阅苏老师早期及其他作品,才对这位诗人有了概念式的整体认识。

  苏老师是台湾台中人,依台湾诗人文献记载:1949年出生于沙鹿镇,他从小到大都是在台中读书、工作、居住的人。年轻时从台中师范学院毕业之,就进入母校沙鹿国小担任教师,直到退休;而他的写作是少年时代(1968年)就开始,直到现在,退休后可以说是专心在家创作。

  1968年苏老师正就读台中师范学院,他与洪醒夫、萧文煌等人创立「后浪诗社」,1971年又与友人成立「龙族诗社」,1992年与台湾当代的诗人萧萧、向明、白灵、李瑞腾等人创立《台湾诗学季刊》,之后网路平台的大量开放,2003成立了《台湾诗学.吹鼓吹诗论坛》,使得苏老师不仅只是一位台湾重量级的诗人,更是台湾现代诗发展的一个重要推手。而他的网路笔名有米罗‧卡索、卡车斯基、6B笔、少年兄等。而他的创作也从平面的纸本进入影像诗、动画诗等等。

  苏老师进入台湾诗坛第一首诗作〈茫顾〉,于1969年获得诗人周梦蝶先生推荐给「诗宗社」所发行的第一号丛书《雪之脸》发表开始,在台湾诗界普遍认为苏老师的创作有几个重要特质:「散文诗的形式、超现实主义的方法、人与物变形的惊悚设计,以及生命悲剧的情调。」所以,诗评家洛夫曾说,在苏绍连的许多诗中,企图表现的既不是动人的温情,也不是空灵的境界或高妙的诗思,而是生命中冷酷的负面经验,以及常人忽略了的事物真性。另一位诗人林耀德则认为,在苏绍连的创作生涯里,一直饰演着一本黑色自白书的角色,总是道出了悚栗中的悚栗。台湾文学志于<诗人作家身影>综评则写:苏绍连的诗善于使用超现实笔法,表现现实人生的悲剧本质。早年他以散文诗的形式受到瞩目,近期则对台湾乡镇生活、儿童心灵和生命问题进行批判。从其上述也就可以发现,苏老师的创作范围是非常广范的,从自身的基调到儿童诗,都是他创作的题材。

  苏老师不但很早就开始创作,他也是台湾现代文学诗坛获奖的常胜军,1974年他就获得“创世纪二十周年诗创作奖”,1980年以《父亲与我》作品获第十六届国军文艺金像奖长诗铜像奖,而《线索》作品获联合报小说奖极短篇奖,1981年《小丑之死》获第四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叙事诗佳作,《大开拓》获第十七届国军文艺金像奖长诗铜像奖,1982年《雨中的庙》获第五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叙事诗优等奖,1983年《深巷》获第六届中国时报文学奖新诗评审奖,1984年《三代》获第七届中国时报文学奖新诗评审奖,1988年《童话的游行》获第十一届中国时报文学奖新诗首奖,1989年 以《呼喊自己》诗辑得台湾新闻报西子湾副刊文学奖新诗首奖(获奖甚多,千朔就不多累述)。足见苏老师不但致力创作,同时也是诗”质”精善,佳作连连。

  苏老师最早的第一本诗集于1978年出版--《茫茫集》,1986年出版《儿童树》,1990年《惊心散文诗》的出版,更是台湾诗坛更现代诗的一个重里程碑,同时也是研究现代诗的学者所必要熟读的一本诗集;而同年《河悲》诗集也由台中文化中心出版;1997年出版童诗《双胞胎月亮》,1997年《隐形或者变形》诗集,造就了研究苏老师的诗必读的另重量诗集,1998年再出版童诗《行过老树林》,1998年《我牵着一匹白马》……;苏老师一直持续创作,也一直陆续出版诗集,而目前最新的诗集,就是2009年所出版的《私立小诗院》。

  然则,只要提到苏老师的诗,就一定要谈起他的散文诗创作,其中以《惊心散文诗》最为重要;诗人洛夫在此诗集的序文提到:「苏绍连的出现,意味着中国诗坛一种新的可能,他运用多变的意象和戏剧性的张力,为现代人绘出一颗受伤的灵魂。」而诗人萧萧则说:「苏绍连诗创作的第一高峰,就是这六十首惊心散文诗,《惊心文诗》出版之后,必将成为台湾近四十年来诗坛上重要的经典作品。」米罗‧卡索〈后记/苏绍连在网路上的另一个笔名〉自语:「我仿佛先置身于一幅诡异的画前,或置身于一个荒谬的剧场中,再虚构现实中找不到的事件情节,营造惊讶的气氛效果,并亲自装扮会意演出,把自己的情绪带至高潮,然后以凝聚的焦点做强烈的投射反映,透过绵密的语言文字写作,最后才完成了一首首《惊心》系列散文诗。苏老师的散文诗作品其中以<兽>与<七尺布>最为代表。


附:苏绍连三首重要作品

〈茫顾〉1969年

我原想长成月亮或者太阳,但我种下的却是一粒不会发芽的星,在心中慢慢成尸,化为磷火而已。化为磷火而已。树的爪没料到它永远抓不着落叶,而山只能静观群树蔚成悲哀的天候,那纷落的叶子,只在前面的路程纷落。
 
流浪的房屋向来是──风筑的墙壁,云盖的屋顶──那种于地平线抛弧便家乡非家乡的。便家乡非家乡的。我从毫无相对的意义里走出来,超速地走过冷冷的洪水又是冷冷的齿音,一齿一齿的,啃碎了母亲的叮咛。
 
  我要忘记我是在忘记
  那时,我将把双手丢上哭泣的脸
 
回绕着的血啊,请喷出我的太阳穴,喷且凝。发以下尽是回头的茫顾,尽是乡粮,一田一田的送进我的眼睛。我渴望。我渴望我乃捏水为花,祈露。家啊,因一种鸟声如延续的火,焚过林野焚过我心,灾后一片凄凉区。



〈兽〉1974年

  我在暗绿的黑板上写了一只字“兽”,加上注音“ㄕㄡˋ”,转身面向全班的小 学生,开始教这个字。教了一整个上午,费尽心血,他们仍然不懂,只是一直瞪 着我,我苦恼极了。背后的黑板是暗绿色的丛林,白白的粉笔字“兽”蹲伏在黑 皮上,向我咆哮,我拿起板擦,欲将它擦掉,它却奔入丛林里,我追进去,四处奔寻,一直到白白的粉笔屑落满了讲台上。

  我从黑板里奔出来,站在讲台上,衣服被兽爪撕破,指甲里有血迹,耳朵里有虫声,低头一看,令我不能置信,我竟变成四只脚而全身生毛的脊椎动物,我吼着:“这就是兽!这就是兽!”小学生们都吓哭了。



〈七尺布〉1975年

  母亲只买回了七尺布,我悔恨得很,为什么不敢自己去买。我说:「妈,七尺是不够的,要八尺才够做。」母亲说:「以前做七尺都够,难道你长高了吗?」我一句话也不回答,使母亲自觉地矮了下去。

  母亲仍按照旧尺码在布上画了一个我,然后用剪刀慢慢地剪,我慢慢地哭,啊!把我剪破,把我剪开,再用针线缝我,补我,……使我成人。

方悄:很有意义的工作!

这里有阳光:强力支持!挑战2011任务之一是加强两岸诗人交流,热烈欢迎苏绍连!(扑充:苏绍连<异乡人>一诗,苏绍连,诗人,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八日生,台湾台中人。   苏绍连台中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浪》、《诗人季刊》创办人。现任沙鹿国小教师。   苏绍连著有诗集《茫茫集》,曾获《创世纪》创刊二十周年诗创作奖,时报文学奖叙事诗奖、新诗评审奖及首奖,新文艺金象奖新诗铜象奖等多项。)

方悄:阳光大人,你这样的说法中宣部会坚决反对的,他们通常的说法是“海峡两岸”或“大陆”与“台湾”。去年《情诗季刊》秋季卷我选发了一组葡萄园诗刊主编台客的诗,今年秋季卷选发一组千朔的吧,我这也算是支持交流吧?

无哲:区固支持。这个栏目要长期办下去,形成特色。
   请多附几首苏先生的代表作,并请苏先生有空来论坛作客。

子在川上曰:苏老师也是我的老师,我在他主编的诗歌季刊上发表过多组作品。受过他的指点,获益良多。

蜀道人生:去过苏老师做站长的《台湾诗学.吹鼓吹诗论坛》论坛。

李显:诗歌里面朴素的情感,总能让人心动。

千朔:关于【私立小诗院】简介
  本想再写一下有关苏老师的诗作读后感,不过一直都抽不出完整的时间,所以先简单地补充一下苏老师的诗作,就以他去年才出版的诗集【私立小诗院】的作品为主。【私立小诗院】出版于2009年8月。当时诗人萧萧写序说到:「苏绍连的小诗集《私立小诗院》,从私玩物、私身体、私用品、私宠物、私食物,写到私生活、私现象、私领域、私空间,是从最基础、最私密、最贴身的地方写起,是立足于现实的咏物之作,以小小的篇幅逼近物质质素之真,逼近人性情义之真,既可以让青年诗人发现创作的奥秘,又能见证无物不可入诗,甚至于拨开超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云霾,让所有写诗的人都可以愉快地运用任何技巧,写自己想写的诗。」另外,诗人向明说:「『小诗院』内全系以『私』字打头命名各小区,以示与公共空间有别。计有『私玩物、私身体、私用品、私宠物、私食物、私生活、私现象、私领域、私空间』等等最私秘,最贴身的所在。」台湾新一代诗人负离子写:「『私』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字眼。字面上的直观理解自然是「我的」,「私人的」,诗作的取材也大约依循着这样的方向。然而细细咀嚼集子中每一首诗,其唤起的思考和美感经验却往往是普遍的。也许这日记不仅仅是诗人的日记,也是现代生活的日记。也许这一百多首小诗所构筑的世界不仅仅是诗人的世界,也是每一颗敏感心灵在某个时刻,曾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认知的世界。」之所以提到这么多人解释这个「私」字,其实真正想说的是:这个「私」对苏老师而言,其实指向的是诗人个人内在的纯粹的诗心与诗情,诗人已经是把自己的生活全面诗化了,所以他所见所听所想都是与诗有关的。

  在这一本诗集里,第一个触动我的是这首诗:<钢琴>(私玩物.第七首)
        墓园里
        一群穿黑色礼服的人
        正在举行丧礼,手中捧着白花

        雨的手指
        打湿了黑色礼服
        也敲落了白花

整首诗我们看不到诗人对钢琴的客观描述,必须先读完一回后,再回头细看,才能从诗人所写到的「黑」、「白」、「手指」以及「敲」这四个字去触及情境,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张力。另外在对于【皮肤思想】的之一<爪子>与之四<羽毛>感受到诗人的诗心是如何以小观大,乃至以近推远;

    除了牢牢抓住自己的生活外
    不会像树的枝桠去抓天空,那样太虚无

    你还要抓住别人的生命和死亡(爪子.皮肤思想之一)


    你让想象力能够飞翔
    但掉落时太轻,没有一点声响

    生命的想象应重如泰山,轰然崩塌 (羽毛.皮肤思想之四)


就如负离子说:「『抓住』和『掉落』分别暗示着诗意形成于文字,以及文字被阅读,进而释放出诗意的过程。」有时,一首诗的厚重,不是视文字写得多少,或者诗人对与事物所言了多少,而是诗人于诗中所传达出的意涵而定的,就算只是短短的三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以最精简的文字表现出生命的姿态,不就是有如诗人所言的「生命的想象应重如泰山,轰然崩塌」。这样的重量,不在文字,而真真正正的就是在一首诗的诗意里。

  另外,诗人对于现代生活的各种发展,也是融入生活的,譬如「忧郁症」这种精神上的心理疾病,可说是一种世界文明的流行病,在台湾是占了慢性病患的十大病因。所以苏老师也在小诗院以诗写下他个人的观点﹕

  忧郁来了,它没有携带任何身份证明
  我们只得数着门牌号码来扺抗忧郁

  树木在我们的沈默之中落着叶子
  在拥挤的语言之间失去呼吸

  我把一生仅有的几个睡眠档案删除了
  疲惫的我,只想成为垂挂在你臂弯上的那件外套


其实,没有人喜欢生病的;但一旦生了病,人的精神耗损,往往是大于肉体的折磨,所以诗人最后写到「疲惫的我,只想成为垂挂在你臂弯上的那件外套」,这是真正来自生命从生活中的感悟,可诗人所以表现的方式,却不是以直白的文字写下,而是转换为「垂挂在你臂弯上的那件外套」,让人更可以感受忧郁症这样精神状态的人,其实是必须被人理解与支持。就象<陈列架>

  你习惯用诗的分行形式
  排列那高高低低不怎么整齐的感情
  上面放情书
   中间放相片
    下面放遗书

  我含泪抽取你上面的情愫
  中间的回忆
  下面的遗腹子


诗人所写的陈列架,不是单指在房屋里的架子而已,而是指向人内心里的堆陈的一些事;因而诗人从外在事物反应到自我内心去感受,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是如此,生活都是从每一种小事物所堆积出来的,生命也就这里建立出所谓人物与物质的思想。所以,这一本诗集虽然每一首诗都只是短诗(最多不超过十行),但每一首诗都是值得细读且推敲的好诗。在此简短的介绍之下,就附录诗人自己在这本诗集中的<自序>,以及本诗集的大纲,和另外几首我个人所喜读的诗作。

【狭窄走道】

必须把自己折迭后
再搓成一枝铅笔
才可以在书页上的每一行文字间移动

只要遇到想要的句子
就重重的
  划
  下
  痕
  迹


【没有一丝风】

慵懒和死寂的海边
每一个人
都像

一只小小的梭鱼
双眼已爆出来了
仍被
悬挂在半空中


【空调送风声】

攀附在楼房天花板的一只怪兽
它的呼吸一旦消失
我们该信仰什么

桌上拥抱着假寐的两枝玫瑰花
顿然萎落


【洗手间滴水声】

最快是瞬间。爱吗?
最迟是永恒

爱,在静夜击打孤独的心
心是一面鼓
放在最隐密的深处


【写诗】

喜欢写诗,是生活中的不幸

以一个星期为单位
一年五十二个单位
竟然都是那些庞大的公吨公里在生活中轮替

诗,变得越来越沉重


【空椅子】

我一个人坐在一堆空椅子中
我一个人坐在一堆寂寞中

空椅子和寂寞交错的结构
是诗的生活方式


【信号】

以玫瑰为信物
以手为文字
我们相隔千里之远
进行书写接龙

生命,在空间的两端
指尖接触的剎那
寻找到
玫瑰的名字


千朔:是的,诗是真善美的总体现,让人可以相信这世界还有很大的希望~~~这也是诗人以诗为终身职志的动力呢!谢谢显,也问好显

钓雪斋主:千妹欣赏苏老师的,但千妹的诗一点也不像老师的,也许太年轻的缘故吧,老师的诗虽小却厚重,是生活的积淀。
(千朔回覆:钓说得沒错,老師写诗50年,我写诗不到5年,这真的是万万不及滴,其实我欣赏很多不同的作家;但欣赏还是只是欣赏,我还是写我自己的~呵呵~我想写诗就是写自己真实的生命感悟,沒有感悟到儿,写来就不真了~问好钓钓)

木中巷:【狭窄走道】

必须把自己折迭后
再搓成一枝铅笔
才可以在书页上的每一行文字间移动

只要遇到想要的句子
就重重的
  划
  下
  痕
  迹


再来学习,千辛苦了。
这些作品有助于诗友们更好的了解苏老师。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3-12 21: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馆-当代诗人介绍-01》苏绍连-2

作  者:千朔
发表时间:2011-3-3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ad.php?tid=338683&extra=page%3D1&page=4

(苏绍连长诗<高铁车厢中之事件>)

  苏绍连老师的诗龄很长,所以,他当然不是只写散文诗或小诗,他也曾写长篇幅的作品,如:<高铁车厢中之事件>,会读到这首诗,是从台湾诗人落蒂的单篇论文中里读到(收录在台湾文学年鉴-2008年版里的评论类),之后才从网路找到苏老师这首长诗的完整的作品。

  诗人的这首长诗,也可以说是组诗,因为全部分为十二单元写作,但每一首也紧扣一个相同的主旨,大家可以从诗里慢慢品味;这里,就先保留一个小思考给大家体会读诗的乐趣。当然,老师的文字写作技巧是成熟的,不过形式和风格和写小诗又略有不同,因而除了附上这组长诗(约二百行)给大家欣赏外,也转载落蒂老师的单篇论文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长诗:<高铁车厢中之事件>

高铁车厢中之事件(1)

形式上,必须是一节一节的身体
而我给警察的是一格一格的影片
在孩子送我的生日礼物DV摄影机里
我携带进来,入口处铃声溶化
模糊不堪对焦他的脸孔

他和一个褐色纸袋坐在我的邻座
纸袋上遮去一半的英文字
我怎么用台语去对话
纸袋里,让我想起他的内裤里
法医采验的政治性器官

他怎样为我而存在
我怎样通过他满足自己的需要
此是关键所在
我必须保持沈默
像高铁行驶
不用多久
就可抵达


高铁车厢中之事件(2)

前座的小女孩帽缘有一片花田
在车窗外喧哗而去
但花田中一个黑衣人影
却跟随着车尾飘浮

我习惯性用想象
把他陌生化,把他的手套
隐藏为不安的乌鸦
像挥之不去的笔录上的文字
无法涂销

但他和小女孩隔着一条河
虽然纸袋上也印有花田的图案
高铁列车也经过了河流的桥
桥下也捞起一个黑衣人影
但我不知道怎么
会失去他和我的关系
怎么会失去
想象
和不能想象的
政治性器官是什么形状


高铁车厢中之事件(3)

岛式的月台漂流着
那是岸与岸往返的
中途站
旅人穿梭于暗语之水

东二出口墙角
他尾随我进入男厕
站立在一面镜子前
一起拉开拉炼
阴暗的深处
即将出来的列车
无声无息辗向
我们
成为事件中的伏笔

没有人发觉他在纸袋上书写
他的文字是细明体
他的头啊
是印刷在车窗玻璃上
头发写成诗

警察不能解读的诗
由我来解读成破裂的镜子
就如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当机了
画面一直停留在政治性器官上


高铁车厢中之事件(4)

随身携带着时间
插入和抽出,验票闸门是女性
他和我都是这么通过
不存在的性幻想

随身携带着时间
急用时
就套在自己的头上
蒙住眼睛
假装我没看见他隐藏的胡子

而他就这么躲过道德暗杀
却躲不过我的诗
诗中的女人
也随身携带着时间
以便套住男人

在他遗留的纸袋中
竟然有一册我的诗集
挣扎着如一只小兽


高铁车厢中之事件(5)
  
有旅客走过,如同他的手移动
从小腿底下掀开一片黑色草原
搁浅的,红色灭火器
就遗憾着未能见证那场烈焰

我用自己的诗集遮脸
不看见,不看见
所有隐喻的文字全部支离破碎
他移动的手只是为了变出一只鸽子
从我的诗中
飞到车窗外迅速消失的风景里

但是他失手了
把我们的列车变成火场中一行被焚烧的诗句
像一场美好的完成仪式
有人按下对话按钮
喂,列车长吗?
六号车厢里有意象的骚动
请紧急派员警镇压!


高铁车厢中之事件(6)

被系住嘴巴的鞋子
他把它折迭成船
放在比河流还长的铁轨上
无法呼救,任由列车辗过

无法说话,任由水流淹没
在河底的沙层里,他的两只脚
和我的两只脚一起回忆着四脚兽
后座的老妇说她看见了
小时候窒息性的游戏

不相信的证据
才会说话
没有生命的语言
透过广播系统去找急救箱
我宁愿低下头来绑着松开的鞋带
假如他两只白晰的脚还在
我也会帮他系着鞋

系得紧紧的
别让他的语言像泪水一样泄漏出来


高铁车厢中之事件(7)

中途站,记者涌进来
车厢中万籁俱寂
唯有小便斗滴着需要解答的水声
需要拍摄,先摆放内裤的位置
在腹胸以上的器官显然被移动过
报社编辑隔天声明:
这是排版错置了标题

而列车继续行驶一行最长的歧义的诗句
记者之外,还有一位女人隐藏其中
她可以是比喻,也可以是联想
她是他可以替换性别的对象
靠着我,从我的肩胛骨进入我的身体

我一生不安,镁光灯闪烁不断
隧道里漫长的一格一格黑色的底片
冲洗过后的风景
文字逐渐清晰明朗
他就在那里

而她的全部
或一部份
将跟随我一生
直至终站


高铁车厢中之事件(8)

我掀开空间的一角,偷偷瞄着他
失散的五官渐渐聚拢成形
他突然拉下浏海,沙哑地说:
「列车的轨道是,时间。」

是乘客B的面貌不知不觉的倒悬
挂勾,兽的角是塑钢制品
俯瞰着几世纪前的走道
是乘客M的毛茸茸皮草内层里血液复活
和座椅的布套摩擦,动作激烈
完全无视于脸上亮起的红色讯号
是乘客G的灰色背包熊的身体
填充了许多别人的器官
和许多爱过死过梦过的语言

他的情绪继续沙哑,流血
他的面貌不知不觉的倒悬
他毛茸茸的皮肤下血液复活
他在熊的身体里拿出他的器官
他说他是怎样为我而存在
我是怎样通过他满足自己的需要
列车的速度可以死
使空间一起消失
他的存在
是行驶在时间的轨道上

留住他美丽的浏海印象
我断然合上空间的一角,那一幕


高铁车厢中之事件(9)

他把方形鱼缸镶嵌在车窗上
液晶萤幕的厚度,风景的宽度
他为我游入有限的意象里
水草后面做爱,摇曳生姿
窗外的速度可以死
瞬间也是永恒

水在过滤棉里留下身体的痕迹
洗沙器在沙层底下勃起
晶莹的,透明的漂浮着精子
为他循环着爱与不爱
循环着鳍与鳃的位置

而列车继续前进,如何进入
如何通过鱼缸像一艘潜艇
食藻的小男孩,咀嚼着
车窗中最软弱的影像
是他可能的孩子

他回去已来不及了
来不及把生命交给气泵
再也没有氧气
送到
语言里
继续循环的是
倒流的文字


高铁车厢中之事件(10)

他要离开的时候,撕去左臂上的
伤口,那只刺青的蜥蝪
焚身之前色彩如烈焰的影子
暗示着,暗示的美
充满了车厢

在惊慌之中,我看见
车窗外远方的高压电塔是一个程式
直升机是一只蜘蛛,的时候
他用击破锤击破了自己

用同样的方法教我
我变造我
我疏散我
我转乘我
我下载我
排风扇持续高速转动
排出我体内的浓烟

列车在夜色中停顿
仿佛灵魂有螺旋桨
在上空的蓝色光芒
究竟是谁的眼睛
直升机的探照灯读着一行急驶的诗
而生命在盘旋
垂下绳索的救难担架
是他左臂上的
那只蜥蝪


高铁车厢中之事件(11)

黑暗抓住了列车
蔓延的森林,轨道寂静
我知道那个地方是他的喉咙
找不到绿叶子的舌头
舔耳朵的案子

私语总是潮湿,他渗漏得最多
地板、椅套、皮鞋,还有文字
全都沾满精虫的线索
至于文字最下面的句点
却没有人进去搜查过

列车抓住了黑暗
与之缠斗;西方的海波涛汹涌
原来是他最后的表情
帆船沉没
鼻子坚持岛屿

因此黑暗褪去
从他的下肢开始黎明起来
政治性器官的晦涩
不如列车经过灯塔和发电风车
那么的容易被意象
被哭泣

文字最下面的句点
已经封闭。


高铁车厢中之事件(12)

他昏睡了的皮箱
他不易消化的日记簿本
他坚硬的地方闪耀着铜色的光
他皮箱上的锁微微勃了起来

他把裤裆下的土拨鼠挑逗了
他赶它藏入日记封面的山峦图案里
他的座位是我孪生的弟弟
他贴在车窗上被速度磨碎

他的裤子和我的手
是空白的车厢中唯一可见的
记忆形式,静止的
时间像一只蝶的双翅
变得愈来愈薄
我用我的手代替时间
他的裤子却代替我
延续越过溪流的旅程

我湿了的皮箱在座位下哭着
我的反面有他的签名
我不易坠落,甚至不易勃起
我把夕阳和山峦固定不动

我列车似的穿梭
我列车似的微笑
我的座位是他孪生的弟弟
我贴在车窗上被速度销毁


千朔:苏绍连长诗<三代>--获台湾第十一届时报文学奖新诗首奖


第一代  向墙壁说  

你们是一道一道的墙壁
我整天面对着你们,
接受你们的监视,
你们的冷漠,
永远建立在这世界上。
你们联合的方式,
除了公寓,
还有监狱。
  
我前面的墙壁啊,
我要穿过你们,
已努力了好多年呀。
我曾经挂上一本日历,
一天撕一页,撕至最后,
墙壁,就连同你们一起撕下,
好让我有个窗口出去,
然而,我把你们撕下了吗?
  
也曾经挂上一面镜子,
每日对着镜子走进去,
虽然又走了回来,
  
墙壁,我仍要走过你们,
好让我有个门口出去,
然而,门在哪里?
我能从镜子走出去吗?
  
墙壁,听我说:
你们一定要开个窗,
窗不会是你们的伤口,
 是自由的伤口,
自由的血从伤口流进来了。
你们也一定要开个门,
门要宽要大,
让鲜花和绿草
一大群一大群的走进来。
墙壁,让我亲手为你们开辟门窗吧!
我用精神的凿子,
  意志的锤,
一阵一阵的敲击下去,
你们疼吗?
忍耐一点,
只要有个小洞就有希望了。
  
我要把双手传递出去,
去晒一晒阳光,
去淋一淋细雨,
可是,我的双手先要穿过你们,
钢铁一般的墙壁。
我失败了,你们胜利的站着,
而且越站越高,
把天空顶在世界的外面,
中国,我的世界已没有了天空,
只有一道道
把我包围的墙壁。
墙壁,我的双手敲击着你们,
十指已流血和发霉。
  
让我出去……
我恳求你们,人类的墙壁,
你们倒下来吧,
躺在地上,接受泥土的芬芳,
躺在地上,瞧瞧天空的湛蓝,
你们倒下来吧,
舒解你们坚硬的筋骨,
忘记你们愚蠢的姿势,
你们完完全全的倒下来吧,
让世界一片空旷。

  
第二代 时间,壁上的钟停了
  
入夜以后,我守在孤灯下,
认真思考着明天即将要发生的事件。
明天,是一个决定性的日子:
   妻子要临盆,
   杂志要出版,
   选举要投票,
   父亲要出狱,
   我要上街贴海报,
   天空要放晴,
这些都在明天,明天是一个好日子。
  
可是,我的心里很紧张,
入夜以后,我守在孤灯下,
我翻开自己填写的备忘录:
   三日向老板借一万元,
   四日交给妻子三千元买婴儿备品,
   五日杂志社开会,交同仁费五千元,
   十一日L从南部带消息到中部来,
   十三日L上北部,车祸死亡,
   十四日C作家回国,
这些都是昨天以前的事,又近又远。
  
今夜,我一个人守在孤灯下,
手中握着一份杂志的宣传海报,
想到日后,日后的幸福:
   二十五日公司要改组,
   下个月七日纪念馆要破土兴建,
   十日乡土文物展要揭幕,
   十五日我的孩子满月,
   二十一日C作家要上电视台讲演,
   二十八日我要回家乡和父亲种田,
   过了明天以后,这些事都要实现。
  
我在灯下穿好衣服,带好装备,
可是时间还早,时针指九点,
我该去坐在妻子的床边,
不,我要擦亮我精神的剑,
让它闪闪发光,时针指到十一点,
我该去躺在妻子的身边,
不,我要写封长长的“与妻诀别书”,
一字一句从头写起,时针指到二点了,
我该去观察胎儿的动向,
不,我要等待黎明,
黎明时我就要
和所有关心前途的朋友,
一齐出发。
  
我静静的守候,像一艘
暴风雨前才要起锚的船,
但我相信,冲过暴风雨
就可到达幸福的岛屿。
我抬头望一望壁上的钟,
哦,壁上的钟停了,
时针仍指着二点。
  
两点的时候到现在,我做了什么?
窗外没有星没有月没有动静,
不知是否快天亮了。
天亮后,妻子可以到医院去待产,
她要为我诞生第一个孩子,
一个中国的孩子,善良的孩子,
强壮的孩子。
她的阵痛一定已经开始,
她躲在床上用棉被蒙住头,
她不让我忧虑,可怜的妻子,
因为我肩负了任务,
她要自己去医院生产,
她说,我平安回来时,
   就有一个可爱的婴儿叫我爸爸。
可是,壁上的钟停了,
时间似乎也不再向前走了,
那么,一切的事情都要停留在现状。
  
天亮后,杂志要出版,
就有许多人读到我们描述的真相,
还有C作家的文章,
这一期,一定畅销,
它的精彩,完全表露在读者的脸上,
然而,时间不再向前走了,天永不亮。
假如天亮后,选举要投票,
这次是最重要的选举,
民主,进步的选举,
谁会当选,早在预料之中,
然而,时间不再向前走了,天永不亮。
  
假如能够天亮,父亲就要出狱,
这事已在报端对国内外发布,
我要找出三十年前遗落的围巾,
为他系在盼望自由
而变成细细长长的颈子上,
然而,时间不再向前走了,天永不亮。
假如天亮了,我要上街贴海报,
从城镇的这一端,贴到
希望的那一端,从市场
走到车站,我要认真的贴,
让所有的人都看得到,
然而,时间不再向前走了,天永不亮,
这一切事情都停止,无法实现。
我站在门口,迎着风雨,
前面的路在黑夜中消失。
我回过头,发现灯下的我衰老了,
我从三十多岁的青年
变成六十多岁的老头子,
我相信这一夜的守候已过了三十年,
没有人来通知我出发的时间已到,
而且,天永不亮,
   妻子仍未临盆,
   杂志仍未出版,
   选举仍未投票,
   父亲仍未出狱,
   我仍未贴出一张海报,
明天的日子仍遥不可及,只因为
时间,壁上的钟停了。
  
我在房间里来回走着,
我要脑中的石磨加速运转,
只是时间,你为什么要停止?
我走出去,
向东方的天幕敲门,
中国,为什么曙光不露出来?
我一直敲门,
一直敲。

  
第三代 童年,你要藏起来
  
时间释放了我的童年,
一双赤裸的小腿,
一双细嫩的小手,
一对乌亮的眼睛,
一对雪白的翅膀,
从记忆深处缓缓飞出来。
凌晨,时间
释放了我最美的一段年龄。
  
我刚从睡眠中微微醒转,
童年像晨曦
从天窗照进来,
我立即惊惶忧虑。
只怕时间
到了黄昏,
夕曛落在我苍老的脸上,
就要把我
长着翅膀的童年
召回。
  
童年,你要藏起来,
我起床思索,
看看卧房四周,
哪个角落
可以藏得住你?
  
藏你在梳妆镜里,
但那镜面有裂痕,
你会露出来;
藏你在衣柜里,
但那衣柜的锁已腐朽,
你会被抓出来;
藏你在床下,
但那床下全是老鼠的屎,
你会被老鼠赶出来。
藏你,我的童年,
我怎么藏你?
  
我害怕,那知识的帽子
戴在你宽阔的额上;
我害怕,那感情的面具
罩在你稚气的脸上;
我害怕,那文明的衣裳
穿在你纯净的肌肤上;
我害怕,时间召回你,
把你妆扮成今日的我,
我老了。
  
童年,我怎么藏你?
你对我微笑,
记得,三十多年前,
你还带着银铃一般的笑声,
可是,你现在的微笑,
只是默默的,持久的
像挂在壁上的照片。
  
童年,我皂中国童年,
你的声音竟然没有了,
而你现在对我的微笑,
仍能使整个世界
在一瞬间都成了天堂。
所以,我一定要把你藏起来,
啊,时间已在屋外慢慢的走来了,
他带着历史的影子,
要把你召回。
中国啊,给我一个地方,
让我把童年藏起来。
从凌晨到正午,
我寻不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这里,都被政治的手翻过了,
这里,一切都是赤裸裸的,
时间就要来了,
童年,我怎么藏你?
  
只能注视着你,
双手把你抱起,
小小的身躯
带着翅膀,
在我手中飞翔;
童年,你好像一片阳光
在我十指间闪耀,
虽然我好高兴,
可是你的肌肤寒冷,
时间就要把你召回。
假如生命的童年可以藏起来,
中国,给我一个安全的地方。
  
从正午到黄昏,
我把门上闩加锁,
在房屋的四壁涂上黑影,
好让时间找不到你。
我不再出门,全心全意
守着你,童年
我从小就要守着你,
三十多年前的中国,
我当时就应该守着你,
我一生一世都应该守着你。
  
童年啊,他们来召回你了,
多么简单的
一寸一寸的从我脸上召回,
留下许多扭曲的皱纹;
一寸一寸的从我脑中召回,
留下许多空白的回忆,
我老了,
我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时间召回了我的童年,
留下一双赤裸的瘸腿,
留下一双干枯的瘦手,
留下一对凹陷的盲眼,
留下一对光秃的残翅,
我,缓缓的飞向明天。
中国,我的童年中国,
我怎么找到你?


《台湾馆-当代诗人介绍-01》苏绍连 #59 附:苏绍连散文诗<修女><隐形者><地上霜>
《台湾馆-当代诗人介绍-01》苏绍连 #60 附:苏绍连散文诗<催眠术><沙漏><削梨>
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tra=page%3D1&page=4

《台湾馆-当代诗人介绍-01》苏绍连 #66 诗人自剖写作心路:苏绍连‧2005年<孤寂的游戏>
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page%3D1#pid3465780

木中巷:这些散文诗读完舒服,理性而又感性~
    像沙漏,具有极强的感知及理化诗性~
(千朔:苏老師是一个非常成熟且情感真摯的诗人,他的作品总是理性与感性交融,尤其是感性这一方面,他所表现是一种大爱的人文精神,而他的写作技巧,更是有很高艺术性,自然卻不失委婉,很值得大家来阅读的~问好木木)

无哲:学习了,千版主辛苦:)
在《台湾诗学.吹鼓吹诗论坛》论坛,我常去交流,我是小学生,三个月前我成了苏老师手下的一个普通版主,大家不会想到吧。哈哈(阳光:哈哈,我去注册支持无站做斑竹;千朔:无站厉害,我在那儿注冊好几年,说不定发贴量都沒无站多~)


木中巷:哪天也去那个认坛玩~
也有人说过,写诗是一种能量的释放~
苏老师是在游戏中挑战自我~
继续学习~

阳光:已经注册好了,计划写几个台湾诗,很早的时候看,我看过几首,好厉害的。(千朔:一樣厉害的,支持阳光兄;不过台湾的版主都稍忙了一些)

李显:这一组都好,尤喜欢这一个<高铁车厢中之事件(2)>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3-12 21: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馆-当代诗人介绍-01》苏绍连-3

作  者:千朔
发表时间:2011-3-3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ad.php?tid=338683&extra=page%3D1&page=6

苏绍连<台湾镇乡小孩—为生活在台湾土地上的孩童而写>

1.林宇彦:成衣加工区富商的儿子,就读于某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其母亲严厉好胜,常要求孩子事事不输人。

小孩穿着西装样式的红色制服
在校园的树林里疾走。地上的落叶
仰望着树梢,曾栖息过的地方
又冒出嫩绿的新叶,是他的弟弟。

小孩跑累了,跪倒下来
地上的落叶在风中依偎着小孩的脸颊
接受一丝丝呼出的气息,渐渐
凝聚在枯黄的叶片上,成为一颗水珠。


2.纪南裕:家设电动玩具游乐器。读小学四年级,常借口不上学,功课差。

小孩背着书包,要回到家里的萤幕上
一个人走着,途中有许多陷阱。
他去寻找一位蒙面忍者
树林里,寺庙里,还有学校的围墙下
他都找到跟从他的脚步声。

小孩一个人走着,象面对写不完的作业
他拼命的逃避,在萤幕上奔跑。
脚步声又来了,小孩回头一瞧
果然是忍者,却是老师的面孔。


3.蔡民志:父亲在市场卖菜。有兄弟妹共六人,每日清晨,需帮忙搬运菜篓。

小孩蹲在市场里,凝视高丽菜上的
一只白色虫子的蠕动,象老师的一支粉笔
在黑板上写字,看不懂的字
愈写愈多,小孩真想把它擦掉。

小孩只用眼睛凝视着高丽菜,直至
那只虫子穿破第一层叶片,钻下去
吃第二层叶片,再钻下法吃第三层叶片
吃到中心最嫩的一叶。小孩眼中的泪就掉下来。


4.李芝玲:某镇长么女,读小学二年级,曾练舞蹈,参加县赛获第一名。患癌。

窗台上有一个会旋转舞姿的机器娃娃
跳着一再反覆的十九世纪的曲子。窗外
阳光照进来,扎住了小女孩的两条辫子
原来小女孩只是一张相片,在相框里。

老师带着一群同学
从遥远的地方来唱歌
小女孩用全身仅有的一点点血液旋转
苍白的脸微笑,绽放色彩……

这是一张相片
小女孩留了什么,竟然阳光不忍离去。


5.叶诗蓉:读启智班,父亲是大陆来台退役军人,在学校当工友,兼营小吃店,母亲是台湾人。

小孩是海峡那岸的种子,落在这岸的泥土里
虫蛀食种子的时候,农药还没喷洒下去
然而她还是生长出来了
站在任何人面前,她总是低着头。

小孩是一棵长不高的植物
在风中低着头,在雨中低着头
也在阳光中低着头。有人看见她的脸
是一朵花,为什么不能抬起来点缀这片土地?


6.何薇云:容开理发厅,父亲曾妨害风化。理发厅数次更换店名。

小女孩今天又编织了另一个发式
是妈妈、阿姑、阿姨的手交替在她的发中
每天所做的功课。

小女孩去瞧镜子里的自己,黑色的发
在灯光下集合,解散,集合,解散……
和今天在操场上排练队伍一样。

那些爸爸、伯伯、叔叔唤着她的名字
她从镜中转过身来。跃起
一只暹罗猫,跳入
一个接一个的男人眼里,最后才逃走了。


7.方金盛:父母分居,跟母亲住,母亲在旅社上班,甚少回家。

小孩拿着一枚硬币到走廊尽头的电话亭下
拨转着0至9中的六个数字。等待声音出现
258241吗?他把号码重新组合
因为家庭破碎,这个爸爸为什么
要和那个妈妈组合?他再把号码拆散
284512吗?等待声音出现。

挂在廊柱上的电话机默默注视小孩的离去
忍不住的电话机终于出现声音
大声喂——也唤不回那个失望的小孩。


8.王珊春:读五年级,有偷窃习惯,曾偷走教师宿舍前校工饲养的一只小羊。

不要再看小女孩一眼,她的仓惶
最怕眼光强烈的照射。她的心
在黑暗中跳动,并在深密的草丛里
找出口。给她一个机会
回到母亲的子宫中,重新怀胎十月。

她是洞穴中老鼠的朋友
出入时,总怕踩到别人的脚印
忽然,老师叫她名字
她要绕过许多有光的地方
到讲台上,把脸埋入黑板里
再用板擦,擦去。


9.洪木龙:读小学六年级,身材肥胖高大。三年级时曾留级重读,父母与邻居不睦。

厚厚的云从天宜中垂入乡镇里
阴冷的白天,灰色的空气在砖屋背后
集合,并包围一个男孩
不敢敲门进屋内,他才和人打过架
歪肿的脸颊,撕破的外套
还有受伤的童年,伤口淌着血。

一个男孩仰着天空。快打雷了
要为他下雨吗?先把云涂黑
也把天空涂黑,再把世界涂黑
一切都看不见了
直到闪电时,才看见他的眼中在下雨。


10.柯华绫:小儿科医生的长女,十一岁,即将随母移居至美国就学,但父亲仍留在台湾执业。

露营那夜,小女孩在星空中
发现流星划过一座山谷
她就举起双手指挥,指挥
一个好几千万颗星星皂合唱团
唱着一首悲伤难过的歌曲
为了那颗流星的离去。

在夜空中,星星的眼
因为泪水盈眶,一眨一眨
就流成一条河了。

小女孩在银色的河流中
流往梦的境界去了。


11.卓孟玉:小学四年级,右颊眼睛下方有块褐色胎记,是养女,喜欢唱流行歌曲。

小女孩站上台,努力地把以前的声音
再找回来时,灯光都熄灭了。

她的母亲来看这一次的表演
寻找脸上有褐色胎记的女儿
如果灯光听到她的歌声
就会凝聚,照亮她圆圆的
一张缺陷的脸,象有腐斑的黄叶
怕被人用手刻意地摘去。

她的歌声在黑暗的风中来到母亲的耳旁
一句一句呼唤:
妈妈,我在这里……


12.高志成和高志仁:为双胞胎,父亲是船员。兄弟俩常带一些国外的小物品到学校把玩。

一对双胞胎小男孩,默默的
在教室的课桌上摆设异国的玩偶
还有一些陌生的钱币,古老的音乐盒
时间在盒里运转,发出三拍子的舞曲
戴眼镜的女老师正对着它沉思。
暑假都过去了,教室窗外静静的
只有教室里的玩偶唱着歌
钱币上的肖象对着全班学童讲述历史
双胞胎小男孩互换了位置
谁是左?谁是右?学童都不明白
钱币上的肖象突然问了女老师
女老师说:大陆在左,台湾在右。


13.陈立益:三年级,父亲是零售店老板,并从大家乐起至六合彩,均做组头,曾被警方抓了两次。

小男孩正用影印机复印今天的日子。
印了好多张,没有一张是清楚的
今天是一个灰蒙蒙的日子
再怎么复印,也印不出
云雾中的太阳。

白纸上污黑了一片,有一些字迹
可以读出它的意思
断断续续,象小男孩的日记:
早晨阴天……老师……电话通知……
不……签另一支……警察到家……
搜查……爸爸跟着大雨走……

这是一架疲惫的影印机
无力地,想把消失的太阳
印在小男孩的心里。


14.颜显南:七岁,家设神坛,供人祭拜,父当乩童,招揽信徒,捐献进香,并为人收惊解厄。

小男孩的衣领口挂着一条红线
红线端系了一块翠玉。他的手腕
套上一串米色念珠,口袋里还有
一叠符咒。他好似一尊小神象
脚步下,影子会爬起来。

许多人都来围观
绕着小男孩旋转
烛火在眼睛里摇晃,掉泪
光,走在一条黑暗的路上
一炷香通知了另一个世界
小男孩就带大家过去。


水滴水:写给台湾镇乡小孩的这组诗,之所以令我感动的,其实是诗人关怀的眼光,他有著夫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心情,比如象第十四首,小孩到底能不能通灵是一回事,但大人要小孩在这么小就从事这样的工作,对他的心灵而言,其实有著很大的影响,然而为了生活啊~这实在是难以言语的~

阳光:是的。从情感到技巧再回到情感再研究技巧,这是良性循环~

海鸥:语言朴素,注重人物外形的刻画和雕塑,传达出作者的一份关注和怜爱。

阳光之地:这个千千真给力。

水滴水:《台湾乡镇小孩》阅读有感

  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写诗,都一定会从自身的观察里着手下笔;而在 苏绍连 老师的诗作中,更是不乏看到诗人对于自身所处这个社会的观察与观怀。这样文学的人文情怀,从诗人的代表作──「七尺布」、「兽」等诗,就可以看到,而从诗人所出版的成人童诗,更是可以看得一目了然。
  《台湾乡镇小孩》这本诗集出版于2001年,为台北的九歌出版社发行。这本诗集其所关注的就如书名所言,以生活在「台湾乡镇」的孩子为创作的重心。2000年左右的台湾生活水平,在经济上是相当富裕的,但再怎么富裕的国家,还是会有贫穷的人家;此外,富裕的生活并不等同快乐的生活;因而,在诗人眼中的这些孩子,虽然物质生活不见得困乏,但精神方面却都是贫乏的,这样的呈现,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些孩子为什么不快乐;此外,是谁让这些孩子不快乐的?然后再进一步思考,孩子不快乐,大人就快乐吗?若是大人都不快乐了,那么一个富裕生活的社会,为什么多数的人都不快乐呢?我猜想,这才是潜藏在诗人心中,真正要触及的问题:「到底要怎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富裕?才能让这个社会不是只有经济富裕而已?而是人们的精神要真正富足,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
  就好之前所言:写给台湾镇乡小孩的这组诗,之所以令我感动的,其实是诗人关怀的眼光,他有着夫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心情,比如象第十四首,小孩到底能不能通灵是一回事,但大人要小孩在这么小就从事这样的工作,对他的心灵而言,其实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为了生活啊,大人不得不这么做,小孩除了摒除自我意愿的能否,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除了养成为一种信仰外,他又能如何,因而其中的滋味,实是难以言语的。
14.颜显南:七岁,家设神坛,供人祭拜,父当乩童,招揽信徒,捐献进香,并为人收惊解厄。

小男孩的衣领口挂着一条红线
红线端系了一块翠玉。他的手腕
套上一串米色念珠,口袋里还有
一叠符咒。他好似一尊小神象
脚步下,影子会爬起来。

许多人都来围观
绕着小男孩旋转
烛火在眼睛里摇晃,掉泪
光,走在一条黑暗的路上
一炷香通知了另一个世界
小男孩就带大家过去。


  另在这一组诗中,较令我动容的是第四首<李芝玲>、第五首<叶诗蓉>和第十一首<卓孟玉>;李芝玲是生了重大疾病的孩子,叶诗蓉为低智能的孩子,而卓孟玉则有天生的大胎记,苏老师在卓孟玉的写作上,而凌厉的写作人们对于不能抺除的印记的自卑感。有时候,我常覚得生活的经历和生命的经历是不同。多数时候,我认为生命的经历其实比生活的经历要沧桑些,尤其是对生重病或长久慢性疾病的人而言,那种不安感,会不知不覚中对生命产生莫名的恐惧,也许有些人于外在表现,会极力表现出坦然与放下,但不知那个下一刻是终点的想法,说放下又何其容易的放下,也因而对于走过不同阶段的自己,其实是感谢的,至少自己是有勇气走过那样的自己。也因而读到这三首,让我感到内心的疼痛,这些孩子都还那么小,却要经历比许多大人更多的生命沧桑,何其的不容易啊!
就像第四首所写「李芝玲:某镇长么女,读小学二年级,曾练舞蹈,参加县赛获第一名。患癌。」
  窗台上有一个会旋转舞姿的机器娃娃
  跳着一再反复的十九世纪的曲子。窗外
  阳光照进来,扎住了小女孩的两条辫子
  原来小女孩只是一张相片,在相框里。

  老师带着一群同学
  从遥远的地方来唱歌
  小女孩用全身仅有的一点点血液旋转
  苍白的脸微笑,绽放色彩……

  这是一张相片
  小女孩留了什么,竟然阳光不忍离去。

看到这首诗时,这个孩子已经不再这世间了,所有的一切对她而言都是虚幻一场,留下的最多是亲人的回忆,或者是每年的祭拜,但生命的这一场努力,到底应不应该还要有更多什么呢?诗人都后写了「这是一张相片/小女孩留了什么,竟然阳光不忍离去。」而第五首「叶诗蓉:读启智班,父亲是大陆来台退役军人,在学校当工友,兼营小吃店,母亲是台湾人。」
  小孩是海峡那岸的种子,落在这岸的泥土里
  虫蛀食种子的时候,农药还没喷洒下去
  然而她还是生长出来了
  站在任何人面前,她总是低着头。

  小孩是一棵长不高的植物
  在风中低着头,在雨中低着头
  也在阳光中低着头。有人看见她的脸
  是一朵花,为什么不能抬起来点缀这片土地?

很多时候我们真的覚得孩子是纯洁而无辜的,不管这片土地有着什么样的生活意识型态,但是现实生活在多数时,往往令人产生无力感,她不是自愿要成为低智能的孩子,但生命的经历让她只能真的比人低一等,或许有些人会认为她都低智了,那还懂什么生活或生命的道理,但人往往疏忽了,她是有智感的,能力不足表现或不愿表现的,并不代表她没有感受,而就也是诗人告诉我们的「小孩是一棵长不高的植物/在风中低着头,在雨中低着头/也在阳光中低着头。有人看见她的脸/是一朵花,为什么不能抬起来点缀这片土地?」而第十一首「卓孟玉:小学四年级,右颊眼睛下方有块褐色胎记,是养女,喜欢唱流行歌曲。」

  小女孩站上台,努力地把以前的声音
  再找回来时,灯光都熄灭了。

  她的母亲来看这一次的表演
  寻找脸上有褐色胎记的女儿
  如果灯光听到她的歌声
  就会凝聚,照亮她圆圆的
  一张缺陷的脸,象有腐斑的黄叶
  怕被人用手刻意地摘去。

  她的歌声在黑暗的风中来到母亲的耳旁
  一句一句呼唤:
  妈妈,我在这里……

这一首的读后感,我想了很久,也写得很慢,因为每读一回去细想这些孩子,或其他有类似境遇的孩子,我就哭一回。人,要生而平等其实只是一个梦想,就像这个孩子,脸上的印记不是她所愿的,但有时其他的孩子们不懂,嘲笑是一种不能抺除的记忆,或许有人会让为科技这么进步,去做美容就好了,但可能没想到的事,是不是人人的经济都能负担得起,因而如何去建立孩子面对外人的种种的眼光,以及建立她的自信心,家人、老师和社会也都该去建立一个健康的观念。
  而从阅读这组诗里,我每读一回就覚得应该感谢我的父母,把我生得这般美好,至少智能中等且五官端装正常,且不管这个身体有无病痛,至少我是活到这把年纪了,可以这么自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因而,每读一回诗人的这组诗,我都感覚到诗人对这世间或其生长环境的人文关怀,其实是远远大于文字所呈现,只是我们也能从这些创作来感受而已。


深圳欲望:看了一些。慢慢看。好好学习。一个写诗人,成长的漫漫长途,不可能读几个他的诗歌就可以算了的。所以,坚信背几个。感谢这种系统介绍阅读交流。向千板板致敬(千朔:再贴上第二个台湾诗人之前,我再挑<草木有情>诗集的几首给深圳兄參考參考~)

木中巷:是呀,这诗里面展现的人文情怀很让人感动的。

李显:继续关注,汉语言在另一块土壤上

robin:强大。喜欢写的那些孩子。表现手法简洁独到。跟着去注册看看。

桑间濮上:
她的歌声在黑暗的风中来到母亲的耳旁
一句一句呼唤:
妈妈,我在这里……

很感动的说


《草木有情》诗集介绍
作者:米罗.卡索(苏绍连)/着
出版社:秀威资讯
出版日期:2005 年 06 月 01 日
语言别:繁体中文

博客来书店简介:
《草木有情》收了米罗.卡索的六十六首诗作,并统以植物意象,当做每首诗的题材来源。 诚如台湾诗学学刊主编郑慧如博士所言,此书展现出「自然真淳,兼顾艺术本色与现实关照,展现超越悲喜的静观自得,是一本不打算抢风采而风采自具的诗集。」郑主编推介此书,精辟的道出此诗集之创作意涵:「米罗.卡索的这本诗集,大致藉植物意象以隐形或变形,创造边缘情境,进而引发骚动,遥望梦想,追寻幻境,拆解现实,回顾童真。草木有情,何况诗人?作为曲喻,草木在这本诗集里,以象征、借代、比喻、指涉的效果,让诗人转无情为有生,悯万物而自悯,用超然物外的态度自家商量,于幻影及真相中,体认天地的寒暖明晦,觉察心灵世界的起落荣枯。」若论诗作精神所在,则是:「《草木有情》再一次表现了米罗.卡索对诗的真诚。他巧妙调和群己的比重,以情诗一般的语法和土地对谈,却重内索而轻外察,不使现实性凌驾于艺术性之上。而其中,自我意识的遁逃与主体声音的分解也营造了诗作之间的耳语、绵密之感。」 透过此诗集中诗人自我选择的幽闭情境,让读者仿佛穿越危疑困顿的四十年代,感受到星霜改换后绝处逢生、定影定调的文化性格。


《草木有情.选诗》

《孤挺花流言》

流言之一:
连根而生的姊妹中唯你上过学
留过洋,回来后攀上某某官长

流言之二:
某某官长以利刃切开你们姊妹的关系
再分别栽植,但只让你存活

你活下来了,从少女变为贵妇
以明媚的打扮,轮廓画深一些
色彩涂浓一些

好好的挺立,没有离开自己
却让流言冲走了这一生


《纹身葫芦》

那夜,你用刀片刮去自己的皮肤
只为自己的肉身
能从失去青涩的时刻
留住我为你捏塑的形象

你青涩时,是夏天
这样的季节我求取一片荫凉
在阳光中我缩小自己
在阳光中我沿着蔓茎攀爬
跟着你一起成长

找到你时
在你身上刻画这一季的生活
交错的痕迹里
怎样找回刀片划过的声音?


《卷心乌毛蕨》

低海拔山区里,有许多静脉
穿行在潮湿的泥土底下
它来自心脏,要回到心脏
有时伸出泥土表面
穿入你羽状的身体里

红色带紫的静脉
像枝蔓触及你的心
就把你的心卷得紧紧的
我也要像这些静脉
去抱紧你的心
别让你的心升高,至海拔三千公尺

但是,你有许多心事
挣脱了静脉的缠绕
像火山的血压急速上升
从心的缺口喷出来
喷出来的一件件心事岩浆
足够让我
铸成千百首诗


《非洲菊的脸庞》

叶片,从根际冒出
你想或许这样就是太阳
花,从叶间抽出
你想或许这样就是太阳
一梗,生一个头状花
那张太阳模样的脸庞
在末端,微微向下俯视
自己来生的地方:深绿的黑暗
充满希望,高高悬在
每一个人的颈子上
你想或许这样就是太阳
没有清晨,没有黄昏
坚持正午


《枯木吟》

这时,一只乌鸦栖息在我的骨胳上,啄食骨胳上残余的肉。
我站立在夕阳和土地之间,影子悬挂在半空中,干瘦,摇荡,然后被黑夜收走。

这时,那只乌鸦在黑夜中找回了我的影子,将它挂在我的骨胳上,静静的,软软的影子,没有生命的影子,依靠了我。
我已站在朝阳和土地之间,唉,我想旋转年轮。可是,一转动,我的骨胳就崩裂了。


《西瓜皮椒草》

一片片叶子脉络绿白相间
绿色来自草原的记忆
白色来自白云的故乡
我将瞧见,隐藏在叶子上的你
可能是草原中的一只绿瓢虫
或是白云中一只白鸽
没有其他杂念溶入
也没有其他杂念形成
如此生活在单纯的叶子上

一片接一片,联结城成一簇
草原变得宽阔
故乡更加遥远
你一再隐藏将令我瞧不见
我走入草原,在叶子上寻觅
仰望白云,在叶子上徘徊
此外
我祇想把你溶入我心中


《漂来一叶兰》

在我的梦幻中
有一枚草夜般的小舟
升起了粉红的帆
穿过山岚雾气,漂行而来……

你坐在舟上,以小小的球茎当锚
抛入我沉寂无声的心里
心里有一些水苔
有一些蛇木屑
就全部为你回旋,荡漾
并造成一个漩涡
把我的梦幻
一寸寸的吞没下去


《蟹爪仙人掌》

没有风铃的声音
她们还是很快乐的
用紫红鞋踢着风玩
风,怎不知道?
不如来踢我的心
轻轻踢一下,我的心会跳动不止

而且,我的心
就化为一只勇敢的蟹
爬着
爬着
举起烫红的螫
将风夹住


转载《草木有情》相关期刊论文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tra=page%3D1&page=8
#119  转载:他的绽放不靠节气——《草木有情》读后 文:郑慧如
#120  转载:隐密之泉的守护天使──从《草木有情》探索哲思与诗念  文:砚香

《他的绽放不靠节气——《草木有情》读后(作者:郑慧如)》这一篇评论是发表于台湾文學评刊的文章,《而隐密之泉的守护天使(作者:砚香)》 一文则正式刊載台湾国家期刊论文;两篇都是相当具水平的评论文章,与各诗友分享和交流。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3-12 21: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9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的诗歌赏析

作  者:子非
发表时间:2011-3-18
发表版面:挑战者诗版
作品连结: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tra=page%3D1&page=1

你让我写10个诗歌评论,我真有点晕。我一直认为写诗容易,写好诗难,写诗歌评论更是不易。因为写诗是一种直觉的感性的思维,而诗论是感性的哲辩的思维。但第一天做下属,总该有点听话的表现。不敢拿别人说事,就只好拿你开刀。你这样有名的诗人,能对你说上一二,是我的幸运。
    在挑战混了一年多,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你的稳健和思维,木木的神性和跳跃,代容的淡雅和清新,陶小牛的灵性和随意。
    不用说,有80个精华的人,肯定有自己的语言和意象体系,有自己独特的诗风和哲思,这是我们更多初学者所羡慕和仰慕的。但是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自由而神圣的,每个人对诗歌的看法和喜好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有权对每个人的诗歌说出自己的看法,错对是一方面,敢于说出就是一种鼓励。
    我记得我曾经说过更喜欢你以前的风格,如(伊沙来访),你说在尝试一种改变。既然是尝试,就让我也尝试着用我们传统的言、象、意观念来说说我对诗歌和你的诗歌的浅见,因为我对西方的现代理论接触不多。
    一:语言。
    我认为(或者我喜欢)诗歌应该是简介明了的语言,朗朗上口的节奏,富有韵味的流畅。不管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还是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我和你)、(小巷),海子的(春暖花开),甚至荒诞派,民间写作,下半身写作等派别,他们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都不是晦涩难懂的、拗口的、生硬的语言构成。而是读起来简介有力,想起来温暖可亲,回味中余音袅袅。
     诗应该是大众化的文化,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团体的私有财产,不能人为的设置符合和障碍。但我也不是夸大口语诗和拌嘴诗等,我认为语言是诗的载体,诗到语言为止,诗应该有自己的语言,诗人也应该有自己的语言。一方面,不能流入脏话、丑话、大白话,另一方面,要对生活和时代、世界高度概括,用通俗易懂的、熟悉亲切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中间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我一直认为把握好这个,对我们这样的初学者有很大的作用。
     我这样说,并不是认为你的语言存在很大问题,相反,我和很多人一样,欣赏你的语言。因为你已熟练掌握了操作技能,不敢说游刃有余,最起码没有大的症结。但是我认为,你过分相信了词语和语言的力量,个别方面存在突兀和隔的现象,也许是因为固定题目作诗的原因。但我想,一个真正的诗人应该注意诗的任何一个细节问题。就像一个“闹”和一个“绿”字可以让诗歌变得有意境,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也可能导致诗歌整体变的无诗意。挑你最近的(哑国)说吧。整首诗歌,结构严谨,思维性很强,但个别地方需要打磨。我不知道他们是谁/我想他们一定在雨的那边  一个“他们”将开头两句紧紧连接在一起,并用“雨”这个常见的意象将我们带入了你的诉说。我看见樱花背着背篓/背篓里有村庄、槐树、稻草人和小黑板/她的声音在另一个空间丢失  一直到小黑板,我认为整个诗的语言依然没有说的,老练而优美。问题是突兀的一句,她的声音在另一个空间丢失。诗一下子从一个景转到另一个景,也许是为了形容地震的不可预料,生命失去的突然。但这里存在一点隔和拗口的感觉,我认为这是过分相信语言能力的作用。语言可以承载很多东西,但若想如我们所愿的表述我们的思想,应该加强这方面的修炼。第三段,按照海的意志变成石子/她在迷途的小路边返回泥土/声音在声音中消失/“风筝去了天空,再也有没回来”,我认为这段是按照你的意志在操纵语言,单方面的付与语言以力所不及的力量。你交代了你所有应该交代的东西,留下了语言让我们思索。风筝代表失去的生命,生命化成了泥土,在迷途的小路上,我们苦苦思索着你的题记,这是一首哀吊地震的作品。
    一句话,因为操纵了语言,你迷信了语言的能力。语言是一种符合,符合有时候需要解脱。

  附:《哑国》

      ------------记于日本9级大地震

我不知道他们是谁
我想他们一定在雨的那边

我看见樱花背着背篓
背篓里有村庄、槐树、稻草人和小黑板
她的声音在另一个空间丢失

按照海的意志变成石子
她在迷途的小路边返回泥土
声音在声音中消失
“风筝去了天空,再也有没回来”

二:意象
    意象是现代诗歌的主要元素,是构成意境的必要条件。关于意象,说的太多,大家会说我贻笑大方。就简单点说说现代诗歌的意象。现代诗歌的意象,一方面不排斥你用中国传统的意象,但另一方面,因为经过了40年代的象征主义和70年代的朦胧诗,它已和西方的象征主义熟练地结合在一起,追求多义性和双重性,追求非常规的组合。现代诗歌的意象,已被我们更多的人所承认并掌握,也不多说了。
    就说说你的意象吧。和语言一样,你熟练掌握了意象,不同的题目,不同的场景,你总能用恰如其分、鲜明简单的意象表达你要表达的东西。但是你没有独特的意象体系,没有形成我之所以为我的体系,个别诗歌个别的意象有喧宾夺主的感觉。而且在创造意象,在创造意象的组合方面,没有独特的新的发展。你给我意象最深的是阿雅和亚拉河这两个意象,也不知道,这是否是你的独创。开个玩笑,转入正题:就如你一首写父亲的诗歌,一个“子弹”突然出现在一个不相符合的秩序里,虽然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却夺去了整个诗歌的光芒,给人留下的最后意象,只剩下这个意象。而北岛那个从星星的弹空里/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这个星星的弹孔,给人的感觉是那样震颤和思维。还是举例来说,你写的(我看海子)查的老伴耳坠上没有金子,祖上让她/读十六年的私塾,她就把/十六岁的儿子送去京城读国学  这个诗歌要说的是海子,但因为有了“金子”和“私塾”这两个意象,让人觉得“金子”和“私塾”这两个意象和海子的悲剧有什么关系,停滞于此,而不能自拔。如果不是你高潮的技艺,在后面有所挽救,我相信这应该是一个很普通的诗歌。查振全是虔诚的引路人/那个坟面朝大海/那些香火春暖花开。那两块西藏搬来的石头/在喂马,劈柴。那个爬上杉树的侄子/将周游世界  这一段的意象也存在问题,坟春暖花开,香火面朝大海,石头喂马劈柴等这些一方面是海子的意象,一方面是你人为的付与它们这些意象性的动作,虽然感情丰满,但无疑给人一种娇柔罗列之感。
    古今中外成熟的诗人总有相对稳定的意象符号,如荒原之于艾略特、月亮之于李白、麦子之于海子,都已浑融为其艺术生命的一部分,成为某种精神的象征符号。我认为,像你这样的大家,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意象体系和符号,应该如螺丝一样环环相扣,紧密和谐在你的诗歌里。   

附:《我看海子》

查振全的脊背
越来越接近屋后拱形的山坡
三月
查庄的香火旺了起来
他掸去毡帽上的灰
“我要不回来,他不会死”他说

查的老伴耳坠上没有金子,祖上让她
读十六年的私塾,她就把
十六岁的儿子送去京城读国学

一群人从很远的地方走来,脚步有诗的节奏
村里人越来越怀疑
探墓人的企图,高河镇气温骤降10度

查振全是虔诚的引路人
那个坟面朝大海
那些香火春暖花开。那两块西藏搬来的石头
在喂马,劈柴。那个爬上杉树的侄子
将周游世界

我是一个孤独的人,在静静的山岗上
我看海子

三:意境
    关于意境,我一直认为,和王国维的境界差不多。意境是主客观的和谐统一,是情景交融的最高体现。而境界那,我感觉,没有必要弄得那么繁琐,就一句话,境界是一个文学作品,给读者的美感和想象。我们中国古老的传统,一直把言、象、意作为评价诗歌好坏的准则,境界是王国维综合西方美学对宋词的评说。但我们不能把它玄学化,当做老子的“道”一样,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国维是评论诗词的,不是表达对世界万物的看法,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应该简单点看待它,而不能让它进入一个死胡同。境界就像一首好的诗歌给我们的境界一样,重在感悟,而不是非要说个子丑寅卯。
    读你的诗歌多了,因为你已经有了自己稳健的风格,熟练的技艺,在意境上,你比更多人有熟练的揣摩和应用。不用说,每一首诗歌都是能引人回味和值得思索的。
    但是,我认为,有意境的诗歌不一定就是顶级之作。意境没有大小优劣之分,但是诗歌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有了很多的固有的公式化的东西,比如意象,比如形式,还比如意境。我们现在写押韵的诗歌,未免是不合适宜的;我们现在一味地遵循“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的观念也是行不通的,那意境那,如果我们现在用白话文去模仿唐诗宋词,就算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境,也是行不通的。为什么那?现在没有人做隐士了,就算隐士也没有那么多人赞赏你的高风亮节。意境存在新颖与否,是否与时代相符合的问题。换个话题,意境就是你的立意,你的主题,你如果不能写出符合时代潮流,或者超越时代潮流的意境和主题,一味的玩古,展现前人展现的意境,勾描我们常见而失去感动的场境,你的诗歌必然吸引不了读者,不能引人再三回味和揣思的。
    我说了这么多,也是想说明一点,像你这样的大家,应该有更深刻更值得回味的意境呈现给我们。上一篇(我看海子),给我们了一个海子死后,他家乡和世人们崇拜热爱他的意象,但海子给予我们的应该更多,你呈现给我们的也应该更多,而不是一片香火,几个朝拜者的画面。再说一个正被他们津津乐道的(很像田纳西的风),整篇诗歌给我们的感觉是田野上,一个缝草帽的女人和几个戴草帽的人在活动,直到最后一句,让我们陷入了最后的那个人为什么和这个女人相爱这个疑问,需要展现的东西断裂在最后一句。所以,木木也说你,后来的结尾总陷入一种定律。我也是那种喜欢在最后升华主题,收紧自己的类型。但你和我不一样,你应该精益求精。不能想有的人评价现代诗歌那样:我只看题目和最后一句,就知道他要说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你说那?


附:《很像田纳西的风》

他不断向过路人摘下草帽
他的甜瓜上
盖有墨绿的叶子。很像田纳西的风
从上面拂过。身后的女人在缝另一只草帽
几只蜜蜂在她的发髻上绕来
绕去

公路上走来几个戴草帽的人
一个把草帽压的很低,脚下的石子像电影里的声音
一个用铐住的双手
旋转一顶有蝴蝶结的草帽

走在最后的那个人摘下草帽
对树林中的女人唱道:“某一天,就像
人群不断的走过一样
我们相爱了 ”

到此为止吧,再说下去,就有哗众取宠的感觉。好久没有写这种玩意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对的,希望阳光兄直言。我这样说,只是想让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对的地方,谅解。

易清川:诗歌不要写的太像诗歌就行了

杨望远:”在挑战混了一年多,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你的稳健和思维,木木的神性和跳跃,代容的淡雅和清新,陶小牛的灵性和随意。”严重赞同;”我是一个孤独的人,在静静的山岗上
我看海子”阳光的诗使我们想起海子”

木中巷:这个,先不说,留给阳光兄先说。
呵,子非辛苦了,其实,我一直觉得阳光的诗歌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为,
就是思维的立体性和空间性,他的偶像是默温,他无形中也受了一些影响。
挂几天大家探讨。
 (子非:阳光的诗歌有很多需要我们更多的揣摩,只是浅见。)
(阳光:大写意和超现实的区别在哪里,我最近在思考~)

杨望远:子非的大作和木木等人的帖细细拜读,开拓眼界
(子非:杨老先生从来不说别人缺点,只赞美的作风,也值得晚辈们学习。)

海鸥飞海上:子非认真起来蛮可怕的!你象一个外科医生一样,对阳光兄的诗进行了一番术前的仔细体检及你的术后感触写出来。
不错。学习了!
(子非:没有了,只想阳光兄进步大大的,早点自成一家。)

堰鹤:阳光不知道感觉到痛没有,我感觉到了这种西化式的中国诗歌的疼痛,明确说,我是反对这种反拷贝的诗歌技艺的,那就是外国诗歌多半是拷贝中国的诗歌--------也许那是过来而弥新的唐诗宋词等,而如今中国现代诗歌却不知为何还要去拷贝回来这些东西,不肯在中国几千年的强大而博深的古老文字上下功夫去挖掘新的内涵

(阳光:我比较固执的坚持,用传统的反对世界的,是不明智的做法。)

堰鹤:谁说是反对??那是根基之上的创新,不然就是空中楼阁

(千朔:鹤,我覚得你要说这些话时,应该考究一下中西方文学的发展才对。

首先是外国诗歌是不同国家的文学发展,西欧国家的诗歌发展的也很早很成熟,比如就西方文学论所载,于西元前七世纪他们就有所谓的吟游诗人(但可能更早就有了),其中阿里斯特这位吟游诗人,已有所谓的叙事长诗《阿里玛斯贝亚》,其后他们也有十四行韵诗,骑士诗等重要的诗歌发展阶段,所以我们对西方有几个很重要的文艺发展阶段,比如他们有所谓的巴洛克时期,洛克克时期,文艺復兴时期,印象主义,提到这些很多人以为这只是艺术时期,其实这些也都影响到他们当时的文学发展和文学创作精神。

再如印度的四句诗,也发展的比中国早,他们称为「Gāthā」,在中国有人就译为「偈」或是「绝句」,所以近代文学家在比较文学之中就提到,中国绝句的发展与形成,可能就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当佛教从东汉时期传教到中国,佛教的经文里时常流行四句偈(四句偈本身就韵文,是印度的僧徒为了对佛经亲近和易记所发展而来的),使之当代文人也受到影响,因而逐渐成为绝句的发展基础。

因此,就文学的发展而言,其实我个人覚得没有所谓拷贝的问题,文化是一种生活交流所发展出来的,能否流广就看各个国的文人对生活.生命及其文学如何的融合和发展而已。

呵呵~对你的这些话提出一些想法交流下,勿見怪哦)


阳光:
嘿嘿。子非你这是在难为我了,我罚你评10个诗歌,你把我架上来以一抵十了,倒也也是一个很好的算账办法。好吧就算你评了10个了吧。

我的诗歌还处于摸索期,算不上诗人,更不是大家。在不同的论坛里有不同的反响。这与我的是诗观有直接联系。你的评论与方家和鹤家的出发点和依据基本是相似的,只是你说的更细致些。

我一直认为,诗歌是很自我的东西,是自己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是自己选择表述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揭示现象。只要你是尊重生活和尊重时代发展的,就不能一定规定必须要大众来认同。

我一直都反对用传统的东西来否定发展的东西,并且也一直反对用传统的东西来建立中西文化的隔阂,就像古代的小脚是美丽的金莲,而并不意味着现代女性必须去金莲一下。文化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因此,可能会有人说我的诗观是致命的,而真正致命的不是中西文化的隔阂,而是已经没有人能按照传统的文化方式来表现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表现形式。

接下来是些技巧和功底的问题。我写了两年,能一直写着就是“随意”二字在支持我,甚至我觉得“涂鸦”也不是不可以的。一直都想找个机会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方家、鹤家等等诗友,你给我这个机会来谢谢你们。至于原来的风格和现在的变化,我个人认为,立意和思想性上没有变,改变了表现的方式,我们争论的焦点在表现方式上。

确实受到卡夫卡、默恩很强大的影响,确实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仅仅是传统,需要尊重需要珍藏。但当下最强悍的诗人,也写不出唐诗宋词,那是因为他们活在有电的时代。

最后,十分感谢你的评论,请你相信,你说的问题我一直在谨慎地注意着,从我的写作中你应该能看出来。但这样的方式我还会继续坚持下去,我需要离大众远一些,但不是脱离时代和要创独家艺术,因为我就是我,是一个民众的个体。

嘿嘿,急书几笔,表示感谢,问候周末!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3-19 20: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9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这个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0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之地来关心,这是挑战最精华的帖子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 22: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