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落幕 于 2012-12-12 18:58 发表 其实就诗歌而言.也要看不同的出身(背景,经历,习性).好比一个穷人与穷人说穷,彼此能明白.如果一个穷人与富人说肚子饿,那等于没说.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2-12 14:53 发表 一捆柴是轻的 一座山是重的 一捆柴加上一座山 相当一根竹杖的高度 一个老妪的负重 这首诗歌的瑕疵在第一节里。轻的、重的有作者的主观含义存在。结尾部分不错。
原帖由 白世纪 于 2012-12-12 18:37 发表 1 老大,你嘛帮帮忙,字典里风景的解释是(1)风光景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问问两公子平日的学业,看看江上的风景。」(2)风采。晋书˙卷四十 ...
原帖由 落幕 于 2012-12-12 18:55 发表 以个人的观点来说.我觉得这首诗很好.为什么一定要讲什么技法.还有瑕.人还没个完人呢,难道非得要没有一丝微瑕的诗歌?一首诗能观注现实(现在很多写文字的很难做了了),并且是关注下层百姓的诗歌.我觉得很好,像云抱老师说的那样,诗歌也需要方向.中国诗歌越来越下,越写越边缘,也是有原因的.当大家都去跟风,还有多少人在写诗歌,像白居易.现在的诗人写的诗歌也只围在诗人之间,很多人看不懂,或是麻木不愿花时间来阅读.总是有些原因造成的. 就诗歌而言,我觉得也不差呀.
原帖由 落幕 于 2012-12-12 19:13 发表 大叔这个观点我有点不认同.也许在年青人或壮年看来山是重的,柴是轻的.但这里的主角是个老婆婆,情况就会截然不同,甚至作者写作时用了倒置的手法来写.我觉得这是作者站在老婆婆的角度来说话的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2-12-12 18:58 发表 如果要辩一下吧,就各写一个评。。。这样点说貌似不能代表观点的。。。 另:关于阳光光说的那四句不妥,偶觉得还是妥的,站在作者的立场,那根竹子仿佛是老人家的全部支撑。。。生活底层的人们对风景的感受和喝着 ...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2-12-12 19:27 发表 白兄的文学无倾向观点涉及到三十年代的一场文学论战,我个人接受周作人先生的关于“第三种人”的说法,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学积累和社会认识决定了一个人的文学取向。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文学也不可能没有倾向性。 ...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2-12 19:35 发表 《山奶奶》 我从她脊背上卸去三座大山 她的脊背依然拱起 比三座大山还高的山峰 沧桑 贫穷 凄凉 在这片伟大的土地上 我看见这最为壮丽的风景,我不知道 她这辈子 该用多少柴草 才能 将这一切燃烧干净 ...
原帖由 白世纪 于 2012-12-12 19:22 发表 所以你的诗写不好,不是没有原因,呵呵 不讲技法,不追求完美,你天天要人家多批,你是忽悠诗友的是吧??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2-12 19:49 发表 那改成壮烈吧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2-12-12 19:49 发表 就是论事哈,不要涉及参与讨论者个人的水平。就像莫言的小说并不是全世界的人都认为好的。。。一样。。。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2-12 19:35 发表 《山奶奶》 我从她脊背上卸去三座大山 她的脊背依然拱起 比三座大山还高的山峰 沧桑 贫穷 凄凉 在这片伟大的土地上 我看见这最为壮烈的风景,我不知道 她这辈子 该用多少柴草 才能 将这一切燃烧干净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7 00: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