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214|回复: 114

读些诗,谈些感受。欢迎交流与批评——95.98.102.103楼有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5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说明一下。做这个贴子纯碎是想增进大家的交流,以便大家相互交流学习。从私心上讲是想为红颜增加些人气,我知道一个会写诗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诗评家。只是大家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写诗上,从而写评的人少之又少。我这些是一些解读谈不上点评,多有不足与狭隘甚至错误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多指正与批评。——

[ 本帖最后由 落幕 于 2013-12-29 17:2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去经年》
作者:小树苗

此去必将是一阕宋词
相思在菊
花泛滥的时刻
经年的风吹过月下的美人
灯火渐渐疏离
陈年的典,搁置一边
拈花人或笑
或不笑,秋风不解
所有的别离都长成月光的
模样


  宋朝是久远的,而宋词在这里借指时间长。说明此去要去很长的时间。
菊是秋天开花的,相思的时节是秋天,秋风的萧条肃杀。彩色艳丽转入单一(只剩下长青树的绿了),所以更想念春季的万紫千红(花泛滥)。那时候的月下美人在风中摇摆。
  灯火渐渐疏离
  这句转的好。由灯火的晃忽把回忆的思绪转入现实中来。
  陈年的典,搁置一边
  美人(拈花人)不管是笑或不笑都是美的。明白情人眼里出西施呀。秋风不懂。这里用了拟人;反衬,增强要表达的意愿。而秋风不懂风情,懂风情的人儿却在远方。于是后面的升华水到渠成。最后句堪称绝唱:所有的别离都长成月光的模样。
  这首诗好就好在把概念化的时间,通过分离后的相思慢慢转化变具象化。使人明白时间是可以看(菊;花)的,也是可以有模样(美人;拈花人)的,也是可以被充实(别离都长成月光的模样)的。
  意象的选用也是有可借鉴之处的用:菊》花》美人》典》拈花人》月光。这一路下来,线索自然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发两个红颜读过的诗吧,不然真怕被移到理论版块去了


·词语的去蔽及作用

在大叔发出<<中国诗坛>>的约稿,要大家帮忙看看的回复中无意看到站台的一句话:大叔你这个“泰坦”是“”吗?大叔默认了。那大叔为什么会这样写呢?突然就想到了大叔跟我说过词语的去蔽,于是肯定这里也是一处。

《上坡》
作者:这里有阳光

睡前我删除一些号码
彼得大帝的手杖和黑哥(我确认他们离奇的故事是真的)

我把浴室灌满康定情歌
愿意小丸子在这今晚
嫁给小玉
愿意坦塔尼克号轻轻浮起

这个城里没几个人认识我
任何一个人
都比我年轻
12频道每分钟都在播寻人启事
他们在上坡的时候失踪
这拉风的日子,没人找我
我想再买件灰色的风衣



  就以这一处为例好了,说说词语的去蔽及作用。
  泰坦尼克号也是一部老片子了,相信大家差不多都看过。是一部讲爱情的好片子。一开始读大叔的诗歌他把泰坦尼克号写成了坦塔尼克号,我也以为只是大叔写错了个字而已,没有多想。经站台兄一提出来,再读时发现诗歌丰厚多了,诗趣也更浓了。一切源自这个“错误”的字。当你以为他是个错字,你会就思考这里怎么会出现错字,也许你就能借着这个“错”字的思考而进入诗歌的内核(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像我一样的以为是个错字,从表面掠过)。
  这个“错”字的作用,其实上面已说了一个了。说说另两个好处。一则:这个出错的名词或事物,可以虚化成另一个名词或事物。另一则:大家泰坦尼克号是老片子了,就注定它被大家熟识,没有了新鲜感,但你又非常想要这个意象。一个优秀的诗人都会不断创新写作技巧,更新读者的阅读感受。那就如大叔这样来一下吧。注意了最好是用谐音字,让人读到时能想到原字,要是取字的形之类的就很难让人联想到这个意象本真的名字了。这样做不仅给诗歌带来阅读的趣味及阅读后的思考,更能把这个意象背后丰厚的意蕴(如泰坦尼克号整个故事)传递到诗中。

  看下一例词语的隐蔽方式。

吃下
一很大的气泡
他要肥起来了

这里的“肥”这是可以谐音“飞”。一般这种词语的隐匿性,要仔细通读全诗,慢慢体会诗歌所要的意境,就能察觉。这里写的是他有一个很大的梦想,能说梦想是能一飞冲天的,所以“肥”这是可以谐音“飞”,意境就出来了。想了想吃与肥也是存在因果关联的意象,存在诗中也是合理的。这个临时想出来的例子没举好。

  还有一种情况的谐音整句使用。

张烨的《妙龄时光》这样写道:“你又站得远远了/微笑 着注视我的琴声/你会永远记住初练的琴声吗/......

  最难忘初练的琴声
  这种情况是最难发现的,因为诗人把自己的心声暗藏其中。咋一看我只是以为诗人是难忘初次练琴,也许是在练琴时发生了为什么难忘的事。可以通读全诗就能发现端倪。  初练的琴声是指初恋的情声。就能很好的解读诗歌了。

[ 本帖最后由 落幕 于 2013-11-15 19: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天老了(节选1)
作者:穷人

1.
每到秋天,我都会衰老一次
那些花朵,过往的人
当我感冒,她们就在我的头颅内发烧

芦花很单纯,芦花很瘦
她揩干隐约的泪水,香草山的色彩
正从《圣经》的麻痹下一层层剥落

雨水只是一时冲动
阳光下明丽的隐忍才是隽永之美
那时我伫立窗前喝茶
起风了
吹着水杯,我想到一些事情
嗯,是的,浮云


起始句很不凡,让人想到一年差不多又要过去了,如树的年轮一样。可是又觉得内部还有点什么没有说出来的东西。过去的事(花),说明过去的事是美好的;还有穿梭于这些美好事物中的那个人。再连起第一句来看就能明白了,一年又一年过去,那样美好在一年年远去,看到这万物凋零的秋天怎能不让人想起那些美好的过往呢?注意发烧这个意象,发烧在这应是指失意,难过之类的。发烧其实跟喝醉酒差不多一样,脑子不清楚,要人照顾且一般情况下是酒后吐真言,这里也一亲哈

由于第一节的说明背景般的铺垫,第二节的芦花自然而然就能明白是指那位女子了。其实早些时日读剑客老师的《很久没看电影了》就有到诗中渗进说明般的背景的好处,这里就不重复了。芦花本身是比较纤细且很白,如果有风的就能在风中飞舞,有了这些特征继续解读。
  说到她的泪水,前面的单纯能起到支撑的作用。单纯注定更容易受到伤害。香草山应是个地名,在这里借代这位女子。山上自然有许多的花草树木,有着万紫千红的色彩,可是它正从信仰(《圣经》)中剥落。圣经在这里更多的是指向精神方面。剥落的剥用的很准确,强行的把她精神的色彩夺去般。

  爱情只是一时的冲动,好比一声雨水。只有暗恋(阳光下的隐忍)才可以隽永。我那个时候正在渴一杯茶。茶,自古中国就有君子之交淡如水(茶水),是不是暗示“我”对她的态度呢?也就是说我拒绝了她,只能做朋友。
  个人感觉二三节的转承变调跨度有点大了。
  起风了,转的好。从回忆的静态,转入现实转入动态。有了生机。虽然说是触景伤情,还再现旧日的事情(喝茶)。可是生命的总是要向前走的,一切过去了。甚至加上自语般的肯定(嗯,是的)。从最后的一句反应出诗人极积的生活态度,那种拿得起放得的下的男人胸襟。
  个人觉得把最后三行另做一节效果可能更好些。另芦花这个意象没有深入进去,如它的纤细或洁白都是可以出现在她身上得到回应的。所以诗中的她只能是个大概的感觉,没有多少血肉。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5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落幕的评读。引领读者打开诗意的新空间。支持。大家一起感受落幕的精彩评读。挂顶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无意看到星海左岸的《左岸诗写世界200名伟人》之(1-9)首其中的《斯大林手里的黑面包》。

《左岸诗写世界200名伟人》之(1-9)首
作者:星海左岸

《斯大林手中的125克黑面包》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望远镜里,德国的坦克车黑压压一片
  火光与俄国士兵的血肉,制止了
  罪恶进一步向前
  他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
  保卫战的残酷
  超乎他的想象,城里100万百姓
  死于寒冷和饥饿
  
  宽大的袖口硝烟弥漫,暂时掩盖了
  一个父亲的悲恸
  他的眼睛像烧化的铁
  接触水的刹那,一种声音,促使
  莫斯科
  挺直了自己的呼吸
  
  卫兵将125克黑面包,递给来自哥里镇
  这个胡须很重的男人
  他狠狠地嗅了嗅之后,要亲自送给一个
  叫肖斯塔科维奇的作曲家
  他正借着
  一颗子弹壳的温度
  在战壕的凹出,谱写《第七交响曲》
  两个人的目光碰撞
  属于俄罗斯的黎明,悄然来临
  
  至今他们沙哑的话语,拒绝任何音响效果
  


斯大林曾经是苏联中共最高领导人,把苏联推至世界的顶峰(超级大国)。做这样一个人,手中的125克黑面包。125克是不是有点少,而且像是编号的士兵车牌号。对于国家领导,应当是上好面包,好牛奶,所以这个“黑”字隐喻了所有的故事。看完标题我是这么想的。

第一行就引用了列宁的话。列宁不仅是政治家还是军事家;文学家及诗人。那他这样一个人肯定说出过许多名言,那他说过的那句话被引用到这里呢?
忘记历史就是意味着背叛。这么一句话从字面上理解是有严肃甚至于严厉的语气在里面,如果你了解列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历史背景下说出这句话的话。你就能更好的理解列宁的用心了。

要注意的是斯大林的桃子是从列宁手中接替下来的。许多方面有列宁的印记,所以在写斯大林的时候,引用列宁的话是非常正确且有点溯源的味道在里面。

第二个是斯大林可以说是把列宁的果,继承并发扬光大。但斯大林毕竟不是列宁,他俩是有差异的。斯大林是军人出生,军人即是战士,战士多少有些好战的。没有好战的战士也许也没有现在强大的俄国,溯源的话我认为还是因为有一群好战士。至少要保持一定的好战士性,且好战不一定就要开打哈。有点彼此竞争的意思,我不是战争狂哈。
而当年的德国攻打苏联(二战),是入侵行为遭到全世界反抗,并围攻。如果强大后的苏联去攻打别国,也可以说是一咱忘记历史的行为。对于苏联当初的结盟的初衷是相驳的,也可以说是一种背叛行为。可以说列宁这句话对斯大林的政治举动起到警示与指引的作用

这个引用(副标题)即起到对标题的延伸,且把斯大林这个大人物的焦点转移至他手上的黑面包,而且着重在这个“黑”字上。

其实这种本身带有历史或传说;神话的意象(斯大林)如果只是客串一下,很能给诗歌带来厚实感,及意境上的提升。但通篇去写一个大人物或历史大事件就难了。对于一件大事一定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要考虑与剪影,所以很难把握。如果是写一个大人物的话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非得找个好的支点,才能巧妙的橇动它沉重的身躯(不然就是轻风刮在石头上了),而黑面包很好的完成了这个角色。

斯大林是军人出生的,自然经历的战事不会少。枪支;弹药能保命,可生存需要的是面包;水。所以用黑面包呈现斯大林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很准确的。

全诗可以说都是呈现式的。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他狠狠的嗅了嗅,要亲自送……”
狠狠的嗅了嗅,说明他很想吃。对于一个领导人都这样需要,从侧面反映当时面包是多么稀缺。诗中对映的写道“超乎他的想象,城里100万百姓死于寒冷和饥饿”,这里只写了城市,那农村的百姓呢。可以想象得出一定是尸鸿遍野了,以形容当时战事之悲。后面还写到因战事,他的孩子也有死去的(一个父亲的悲恸)。当然也有可能是饥饿死的,由身边饿死的人联想到饿死的人溯源一切都是因为面包,至此你就能明白这个面包有多重。125克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重量。

“一颗子弹的温度”

更不如说是反攻的第一枪,是胜利的开始。所带来的光明。

“到今他们沙哑的话语,拒绝任何音响效果”

这里更多的是体现他们崇高的思想品德。所做的事不用去鼓吹,歌赞。沙哑也暗示当时的情况并不是很好。对于事后的人来说(胜利后)当困难过去就有好事者送上鲜花,包括无意义的掌声与口号。


个人觉得《第七交响曲》与后面的拒绝任何音响效果有点纠结、交响曲肯定是要许多各类的乐器配合演奏的,有时候也有人伴奏,但不是主导地位。而后面的拒绝任何音响效果,却是人完完全全站在主导地位,是自己主动的去拒绝声名等等的。所以此处我想提一下、
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还可以往另一个方向考虑。《第七交响曲》是乐器配合演奏的,给人以奋进;鼓舞,对比于最后的拒绝,可以更强烈的衬托出斯大林等革命先辈的高尚品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3-11-15 19:05 发表
学习落幕的评读。引领读者打开诗意的新空间。支持。大家一起感受落幕的精彩评读。挂顶欣赏。

迷雾姐在呢 谢谢支持,多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简单化

个人认为简单化是把复杂的思绪或事件,用简单的诗句表现出来。且要做到用简单的诗句反应出复杂的思绪或事件。例如情二郎的《中秋》就是这样一首好诗。
·中秋
作者:情二郎

又凝满池的灼灼月华
待把这曲儿相送
我的鹤发  侬的薄凉


这首前两句是铺垫,真没想起两句诗的铺垫能铺垫的这么丰富。
通常形容相思是一缕相思,也许诗人正好抓住月亮(月华)这个约定成俗的意象的特性,所以就有了神来之笔。又凝满池,一缕缕相思蓄满池子得多少次的相思啊,这相思得多浓烈。可以说这个铺垫应是很好的了。让人叫绝的是一个“又”字,这个池子还被一次又一次的蓄满。相思之情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可以说第两句就开始转了。既然相思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再相思下去就要得相思病了。待把这曲儿相送,看看,说的多轻巧,仿佛这相思也是能够收发自如的。待,用的很准确的。等我把这相思都给你。曲儿在这里指相思,都说相思苦,可以在现在爱着一个人时,这相思何尝不是另一种甜蜜呢?于是自然就有了“相送”,甜的自然要给最爱的人;如果相思是苦的怎么能送给恋人呢?
  第三句道出现在的状态。我的白发,你的容貌。只是说我们都老了。老了,不管是从年轻相恋到还是老年了才开始相恋都是一种难得的真情。年轻一路到,自然应了那句白头携老的美好祝愿;如果是老头才相恋,不说老人的顾忌与世俗的压力还是相恋了,那更值得祝福。所以第三句是感情的真正喷发,让人想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美好。而且给读者很大的感悟,想象的空间。侬:解释有方,你等。在这里应是你,侬是上海地区的方音,既把地方特色的方言溶入了诗歌,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可读性,同时也标示出地点,也算诗歌的一种背景吧。

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都是空间和时间。时空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所以有创作性的诗人会有意无意努力写出能经住时间与空间的诗歌。无疑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自然可以携永。且值得一提的是从这首微诗中不难看出诗人是一个炼字的高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5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落幕独特的解读,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6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道风景靓丽,哪天在这能看见静雪的名字,是不是也是一种美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6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诗人多,读的诗人少。只顾写,忘了读。
这样读诗,深入剖析,才能真正提高。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6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深入的评读,期待精彩继续。辛苦落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6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全世界公认的恶魔说成伟人,左岸可能真是老了,左岸之左也无可救药。我希望的只是楼主同学还没有老。我就不提《古拉格》不提卡恩森林了,网上另有视频,《苏维埃故事》,说乌克兰“大饥荒”的,看过之后,再试着有没有另外的角度。而这首诗的根子,和北棒子宣传金大胖用石子打飞机,金三胖九岁开卡车一百公里,也并无二致,某种特殊时期的特殊宣传而已。在异国他乡,在现在这个年代,还有人用这种表现手法,也真让我惊讶不已。

[ 本帖最后由 风筝没有风 于 2013-11-16 18: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6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落幕的解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筝没有风 于 2013-11-16 18:49 发表
把全世界公认的恶魔说成伟人,左岸可能真是老了,左岸之左也无可救药。我希望的只是楼主同学还没有老。我就不提《古拉格》不提卡恩森林了,网上另有视频,《苏维埃故事》,说乌克兰“大饥荒”的,看过之后,再试着有 ...

怎么讲呢?看了前辈的话让我深思。让我想起蒋介石抗日而放弃河南一样。饿死的人尸横遍野却还迫使河南揍起上交的物资,包括粮食。但是我还是想去看看《古拉格》及《苏维埃故事。只有了解多少再说多少话,至少是对得起自己说出的话的。解读中的结论更多的来自文本,当然也不否定解读也带有解读者的主观色彩在里面。谢谢前辈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4 17: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