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这里有阳光

讨论【大诗歌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8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垒这么高了啊?累不?还需要砖头不?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8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4-6-8 00:05 发表
我来总结一下。无论什么主义,我们都不能搞盲目崇拜。我们要秉着科学的态度去审视某些主义。就像采矿,我们要先看到它对环境的破坏有多大,再去思考它的开采价值。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千万不要一拥而上。另外,主 ...

这个时间段能够锲而不舍的,可以称得上是孜孜以求了哈!
花大爷太过执着!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8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这样的专业知识多读些多了解些是有好处的。像我理论什么的一问三不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8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窃火者 于 2014-6-8 00:13 发表

希望,是对诗本身更直观的阐述,而不是什么采矿啊,什么别的什么,那么多的比方,科学的态度又是什么呢,科学往往貌似盛世却将人类推向更为恶劣的境遇,现在的先锋是未来的陈年旧历,曾经的先锋是现在的历史,未来 ...

我很想知道,阿芒反叛的是什么主义,他反叛的代表又是谁?你能告诉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浮漂 于 2014-6-8 07:31 发表
这个总结好

你能给古今中外的所有诗歌反叛过程做个表格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大爷早上好,上来先问好也属于诗德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4-6-7 23:50 发表

你的现代化理论就是贵族理论啊!小朋友们都看不懂

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很早的理论,它和传统理论一样被广泛的采用,只不过它是在传统理论之后的。这不是贵族理论,大部分人不喜欢这也没什么错,但并不等于大部分不喜欢,这小部分人就是错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窃火者 于 2014-6-8 00:13 发表

希望,是对诗本身更直观的阐述,而不是什么采矿啊,什么别的什么,那么多的比方,科学的态度又是什么呢,科学往往貌似盛世却将人类推向更为恶劣的境遇,现在的先锋是未来的陈年旧历,曾经的先锋是现在的历史,未来 ...
现在的先锋是未来的陈年旧历,曾经的先锋是现在的历史,未来的先锋是对曾经的反叛,-----------------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4-6-8 09:41 发表

你能给古今中外的所有诗歌反叛过程做个表格吗?

流派简介编辑尝试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 “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胡适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
人生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王统照周作人冰心鲁迅朱自清刘延陵
创造社[size=14.166666030883789px]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组成。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
湖畔诗人[size=14.166666030883789px]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 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形成了湖畔诗派。以写作爱情诗而最为有名。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
新月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徐志摩孙大雨饶孟侃林徽因于赓虞刘梦苇闻一多朱湘邵洵美卞之琳、方令孺、方玮德陈梦家
象征诗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现在1925到1928这4年间。中国的象征诗派创作理论和实践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有力的象征来暗示思想。这一诗派对后来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
现代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现代主义(包括汉园三诗人):现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1932年《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成为现代派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最早提出“现代派” 概念的是当时的批评家孙作云,他于1935年发表了《论“现代派”诗》一文。现代派一方面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往往表现出悲观的虚无思想。在表现形式上,不追求严格的格律,诗的韵律靠诗情的抑扬顿挫来表达,多用象征、暗示构成诗的意境。现代派诗人中,风格较为独特的是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1936年他们三人出版了合集《汉园集》,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金克木冯文炳林庚李白凤苏金伞冯至纪弦辛笛徐迟南星
七月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由《七月》杂志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出发表作品的诗人群。《七月》杂志于1937年9月在上海创刊,主编是胡风。诗人阵容强大、思想倾向鲜明,有已经成名的诗人如艾青、田间等,而更多的则是刚刚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诗占有较大比重,多着重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艾青胡风田间、彭燕、郊牛、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杜谷邹荻帆
中国新诗[size=14.166666030883789px](包括九叶诗派/九叶诗人)指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在上海出版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上发表作品而形成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穆旦、杜运燮等。在中国新诗派诗人中,辛笛、穆旦、唐祈等30年代就开始写诗,而其他诗人如杜运燮、陈敬容、郑敏、杭约赫、袁可嘉等基本上都是在40年代中期才开始他们的诗歌创作生涯。他们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该诗人群中有九人的作品《九叶集》于1981年出版,因此又被称为"九叶派"。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穆旦杜运燮辛笛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杭约赫
现实主义[size=14.166666030883789px]泛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全国报刊杂志上出版的诗歌。作品普遍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运用典型化的方法描写生活的真实化本质。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李锳、郭小川公刘张志民
现代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新现代主义1953年纪弦创办了《现代诗》季刊,二月创刊号问世。参加《现代诗》季刊的还有杨唤、林泠、元思、羊令野、郑愁予等。1956年纪弦号召诗坛同仁,组成现代派,提倡新现代主义,掀起新诗的再革命运动,即所谓的现代派的“自由诗运动”及“现代诗运动”。现代派诗人也可能说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延续,所以也称为新现代主义。《现代诗》季刊的创办也被认为是台湾现代诗歌的起端。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纪弦杨唤林泠羊令野郑愁予
易心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易心派”,简称:易派、易派诗词。是现代新诗史上刚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由诗人易白所创建。是一种融合古今中西诗歌创作理论技巧的新流派,诗学核心理论颇受儒释道文化影响。
[size=14.166666030883789px]这个诗歌流派最大的诗学特色是摒弃中国传统诗词中讲究平仄的束缚,在注重结构和韵律的基础上,创作诗词时很少用及生僻字词,并融入时代语言和口语。
[size=14.166666030883789px]文学评论家欧阳百川为易白著诗集《心界》撰写的跋文《心界之界》中论述其诗已自成一派,并建议诗人易白坚持自己的诗歌创作理念继续创作和探索。易白诗歌的创作技巧和理念在后期的大量创作实践中逐渐成熟,自成一派。受到读者及学界认可,被广誉为“易心派”。
[size=14.166666030883789px]2014年4月14日晚上易白在接受西征网记者采访时宣布正式成立“易心派”。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三新”理论由易白提出来。一既中西诗学上的结构创新,二既古今诗学的理念创新,三既诗歌韵律的随时创新。
[size=14.166666030883789px]结构创新:易白认为“无形之形乃形中之形”是指在诗词创作中,不要一味继承古代诗词韵律结构,不要一味模仿近代诗词文体形式。无论是古体诗词的韵律结构,还是近代诗词的文体形式,其实都是一种文字形式。“句段篇章之形乃可见之形,心意思想之形乃未见之形。”因此应该按内心语言确定诗词的韵律结构和文体形式,这样一来没有固定的结构,但其实也是结构中的一种结构。
[size=14.166666030883789px]理念创新:“易心派”的创始人易白认为,艺术流派不应该通过精神领域来划分,因为无论诗人或是作家,经历不同年龄阶段后,感情、思想、精神、情绪、性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创作出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取材选题还是表述方式也会产生变化。易白在长期地创作实践中将儒释道思想理论与思维模式作为“易心派”诗词的理论奠基。提倡创作者应“心有天地作我选题;信手拈来化为诗句。”因此“易心派”诗词强调“有形之形化为无形,行文任凭心思情意,以易入意再求韵律,随心所意自成一体。”
[size=14.166666030883789px]韵律创新:“易心派”诗词尤为讲究韵律创新。易白认为韵律的产生并非源于我们继承并遵循传统诗词的平仄格律。一味按照传统的平仄格律创作诗词,只会泯灭人类先天的韵律天赋、语言潜力和表述创造性。古人的诗词之所以包含韵律美,是因为古代多数诗词大家不仅吟诗作画也通晓琴棋音律。古代人所接受的教育环境与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同,所以我们现代人创作诗词,有的遵循传统音韵格律创作古诗词,有的摒弃传统音韵格律写新诗,前后两者都有可取可舍之处。“易心派”诗词倡导:用我心中旋律遣词造句,任我性情吟咏自成格律。[1]
创世纪[size=14.166666030883789px]创世纪诗社成立于1954年10 月,由当时的洛夫、张默和稍后介入的痖弦发起,出版《创世纪》诗刊。作为"创世纪诗群"的代表诗人,洛夫自1958年写作《我的兽》便开始进入"现代诗" 的创作时期。之后,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洛夫完成了总共有64节、600多行的长诗《石室之死亡》,成为台湾诗坛最具争议的作品。痖弦1968年出版了诗集《深渊》,使他在台湾诗坛赢得了持久不衰的盛誉。张默诗歌创作的最佳时期是在对"超现实主义"进行省思和扬弃,而提出"现代诗归宗--归向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之宗"的70年代以后,"乡愁"则是张默这一时期创作最重要的主题。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洛夫张默痖弦杨牧辛郁管管商禽叶维廉
朦胧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今天派(包括白洋淀诗群):20 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诗坛出现了大批的优秀青年诗人。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他们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问题,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他们由地下秘密写作、交流转入公开写作和集会活动。早期的朦胧派诗人有食指和黄翔等,1978年12月北岛、芒克等创办了民刊《今天》,推出了一批当时的优秀诗人的作品,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力等。因为1985年11月出版的《朦胧诗选》收集了这些诗人的作品,所以一般人将他们称为朦胧诗人,又因为大部分朦胧诗人都在《今天》上发表过作品,朦胧派也往往被称为今天派。白洋淀是当年离北京较近的河北知青点,聚集了大批高官子弟,他们因家庭的优势容易接触西方的前沿作品,因此而产生了白洋淀诗群。白洋淀诗群代表诗人有芒克、多多、根子等。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北岛杨炼多多舒婷芒克顾城食指黄翔江河梁小斌严力王小妮林莽方含田晓青哑默傅天琳
新现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以《诗刊》、《星星》等官方刊物为主要平台,形成了“新现实主义”诗派,其创作原则包括写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和对社会和自然忠诚的写作精神等。新现实主义主要中坚力量是叶延滨、流沙河、傅天琳等。他们的兴起和发展与民间的朦胧诗派几乎平行。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叶延、滨流、沙河、傅天琳
新边塞[size=14.166666030883789px]八十年代昌耀等以《绿风》诗刊为平台形成“新边塞”诗派,以咏唱西部为主。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昌耀
大学生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指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各大学兴起的前所未有的诗潮,共有4个梯队的具有强大创作力量的大学生诗歌创作队伍。第一梯队是77、78级大学生诗人,如叶延滨、王小妮、王家新、韩东、丁当等;第二梯队是79、80级大学生诗人,如宋琳、于坚、简宁、翟永明、林雪、小君、王寅、陈东东、陆忆敏、骆一禾、海子、普珉、西川等;第三梯队是 81、82、83大学生诗人,如江堤、臧棣、黄灿然、张枣、李元胜等;第四梯队是84、85、86大学生诗人,如小海、伊沙、中岛、徐江、候马、桑克、戈麦等。而他们的诗歌报刊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跨校组织的大型社团创办的诗歌报刊:如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联合会1984年创办的《大学生诗坛》,重庆近二十家大学生诗社文学社1985年3月联合创办的《大学生诗报》,《这一代》(1979),《中国当代诗歌》(1986),《我们》(1980),《现代诗报》 (1985),《南十字星》(1985)等。第二种是各大学诗社、文学社创办的社刊:如辽宁师范学院1979年创办的《新叶》文学丛刊,徐敬亚、王小妮、吕贵品等主编的《赤子心》诗刊和《红叶》,宋琳、张小波、于奎潮等主编的社刊《夏雨岛》,于坚主编的《银杏》《高原诗集》等几十种。第三种是大学生校园诗人自办的诗歌报刊:如兰州大学中文系学生封新成等1982年创办的《回音壁诗刊》及1984年创办的《同代诗刊》,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80级学生王寅、陈东东、陆忆敏1982年创办的《作品1号》,北大中文系83级学生臧棣主编的《启明星》文学丛刊,四川南充师范学院学生万夏、李雪明、朱智勇创办的《彩虹》诗刊以及李亚伟、胡玉创办的《刹那》诗刊,万夏、李亚伟、胡玉等创办的《金盾》诗刊等几十种。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叶延滨王小妮王家新韩东丁当宋琳于坚简宁翟永明林雪小君王寅陈东东陆忆敏骆一禾海子普珉西川江堤臧棣黄灿然张枣李元胜小海伊沙中岛徐江侯马桑克戈麦万夏李亚伟郑单衣杨克南野祝凤鸣岩鹰叶舟唐欣
第三代[size=14.166666030883789px]新生代/新世代/后新诗潮:严格地说,第三代诗人不是属于某一个诗群的流派而是指前朦胧诗人之后出现的一大批诗人,又称“新生代”,以1986年10月的“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为结体标志。这批诗人是在82年以后与朦胧诗人脱离时逐步形成起来的;他们在方式方法上是受其前朦胧诗人的严重影响而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的后现代主义,反英雄反崇高及平民化是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他们人物众多、流派纷呈、各种旗帜铺天盖地,他们往往以集团利益的群体出发尔后又反代、反集团,或努力在个体上趋于成熟后的独立和孤独,或游离于一切社会、文化意义,但他们的统一大旗一直是生命意识即强烈树立个体的趋于完全向内转的本体价值建构文学,是从反民族传统劣根性开始的深层次反文化的泛文学本体思想,是较之前朦胧诗人更加现代意识的本体论上的诗歌革命运动。他们开始以“后文化实验诗”进行实验、反叛,尔后牢固确立了终极生命边缘实验诗歌立场和态度,即先锋诗歌,因此他们是前卫诗人。他们之中的代表人物众多也就泯灭了典型人物的光辉。其实发动这场运动的领潮人包括 “非非主义”、“他们”、“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后现代主义以及现代现实主义等的一批具有社会实力的新生代诗人和评论家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周伦佑蓝马杨黎于坚韩东严力西川、宋渠宋炜、李亚伟王家新杨远宏石光华肖开愚、雪迪、南野欧阳江河张枣翟永明廖亦武雨田柏桦万夏南野丁当吕德安柏桦肖开愚牛波陈东东海子骆一禾西川伊蕾钟鸣孙文波
莽汉主义[size=14.166666030883789px]1984年初春,”莽汉”的诗歌流派由李亚伟等人创立。莽汉主义显示了一种非理性式的反文化姿态,他们追求生命的原生态,摧毁优美、解构崇高是他们诗歌的心理基点,随意性的口语、放荡不羁的叙述主体、“垮掉的一代”的形象特征,是他们诗歌的鲜明标志。1986年莽汉解散,但是莽汉主义却留了下来。莽汉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李亚伟,万夏,胡冬,马松等。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李亚伟万夏胡冬马松
整体主义[size=14.166666030883789px]成立于1984年,主要活动时间在1985-1989年之间,以石光华、宋渠、宋炜和杨远宏等人为主。石光华、杨远宏集创作和评论于一身,宋渠、宋炜兄弟专攻写诗。整体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其存在与整体的联系和生成,只有包括人在内的整体才是具有确定意义的存在,人也只有超越自身的存在而上升到整体的层次才是真实的提倡整体主义思想在诗学域中的还原,并强调直接面对整体向存在开放,及对具体生命形态和人类现存生存状态的超越。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石光华、宋渠宋炜、杨远宏
海上诗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海上诗派成立于1984年4 月,成员有王寅、孟浪、刘漫流、陈东东等。“海上”的名称,来源于“上海”的“被推了过来”所暗示的孤独。他们在艺术自释里写道:“有人在海上行走。我们就是”。他们宣称“诗歌出现了,技巧从我们的手中渐渐消失。我们都孤独得可怕……躲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写诗,小心翼翼地使用这样一种语言。”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王寅孟浪陈东东
圆明园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1984年7月北京一批青年诗人成立“圆明园诗社”,并自办民间诗刊《圆明园》,主要成员有黑大春、雪迪、大仙、刑天等。圆明园诗派创建起就注定了不属于那种能够在诗歌史中确立自身审美体系的诗歌流派。它在朦胧诗之后之所以能够对诗界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诗群中有重要的风格迥异的个性化诗歌的存在。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黑大春、雪迪、大仙、殷龙龙
撒娇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1985年2月京不特和默默发起的“撒娇”诗社在上海正式成立,创办民间诗刊《撒娇》,胡同和孟浪加盟。1986年12月,《华夏诗报》刊评论《撒娇的与并不撒娇的》,引起全国范围的讨论。2004年,默默等人在上海创办“撒娇诗院”,《撒娇》复刊。在那个相对严肃的年代,公开“嚎叫”是不被允许的,撒娇派的诗人于是选择了迂回着来“撒娇”,也就是“温柔的反抗”。而隐藏在这温柔背后,默默他们真正想做的不过是“撕破那些伪君子的面目”,“诗歌可以真正的平民主义”。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京不特默默孟浪
英雄写作[size=14.166666030883789px]英雄写作:以刘诚为代表。该诗派最初被称“狂飙主义”,经由批评界的重新归纳而改称“英雄写作”并得以固定。主要作品有诗集《愤怒》(刘诚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该诗集中五千余行长诗巨作《命运·九歌》,被认为是英雄写作的代表性作品。由于新时期以来的中国诗坛一向以埋没优秀诗人为特点,加之代表诗人刘诚自1986年起一度淡出诗界,多年来这一足以进入诗史的重要诗学流派一直不为人知,只能像地火一样在地下运行,直到2002年刘诚跻身网络诗界,以一大批神性写作诗歌创作实践和诗学理论建树重新出场,该诗派才得以慢慢浮出水面,而这时英雄写作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2006年8月第三极神性写作悄然出场,为孤独、沉闷的英雄写作正式划上了句号,从而正式拉开了神性写作与兽性写作正面冲突的沉重帷幕。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诗人:刘诚
他们诗群[size=14.166666030883789px]1985年春,酝酿了一年的《他们》出版。在诗坛引起巨大反响。《他们》的创刊成为第三代诗人崛起的重要标志。其领军人物于坚、韩东也成为“第三代”的代表性诗人。1986年于坚组诗《尚义街六号》发表,该诗对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的口语写作风气产生了重要影响。于坚的名字从一开始便与1985年兴起的先锋运动紧密相连,1998年发表的《飞行》与1994年发表的《0档案》至今被人认为是中国当代诗歌探索的最前沿作品。韩东提出的“诗到语言为止”的著名命题,是对“朦胧诗群”所扮演的 “历史真理代言人”的有力否定。他的诗歌作品如《山民》、《有关大雁塔》和《你见过大海》等代表了“第三代”诗歌创作成就的最高水平。另外,“他们诗群” 中比较重要的诗人还有丁当、小海、刘立杆、朱文等。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于坚韩东丁当小海、刘立杆、朱文吕德安杨克普珉吴晨骏
丑石诗群[size=14.166666030883789px]《丑石》创办于1985年5 月,是诞生在福建霞浦的一个民间诗歌刊物,2001年被《诗选刊》杂志社评选的“中国五大民间诗报刊”之一。早期的丑石诗人是清一色的霞浦诗友,不定期地出版油印诗刊,后来发展到福建和全国,最后发展成全国唯一定期双月出版的民间诗歌大报。2003年,丑石诗歌网成立。以《丑石》为阵地,形成了丑石诗群,涌现出了汤养宗、刘伟雄、谢宜兴、叶玉琳、伊路等一批富有实力的诗人和诗评。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谢宜兴刘伟雄叶玉琳伊路汤养宗康城
[size=14.166666030883789px]非非主义
[size=14.166666030883789px](包括红色写作)非非主义于 1986年5月创立于四川西昌--成都,由周伦佑、蓝马、杨黎等人为首发起。流派的理论和作品主要刊登于由周伦佑主编的《非非》杂志和《非非评论》报上,此外,1994年非非主义理论及作品专集《打开肉体之门/非非主义∶从理论到作品》出版。非非主义倡导“想入非非”的写作意境,其写作倾向是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但他们对诗歌的目的性始终是鲜明的。非非主义诗人注重语言实验,强调语言还原,强调对声音的前文化探索,对语言符号的前文化探索,它恰恰不注重语言符号的文化含义,不主张在诗中“谈”出什么“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后,非非主义进入“21世纪写作”和“后非非写作”时期。“红色写作”是周伦佑刊登在1992年《非非》复刊号上的诗歌创作理论。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周伦佑杨黎蓝马海男何小竹小安叶舟
[size=14.166666030883789px]神性写作
[size=14.166666030883789px]神性写作是一种诗歌写作姿态。其代表诗人有海子、骆一禾、戈麦等。他们在从事诗歌创作时,更多的是拷问自己的灵魂,也就是将灵魂或者说绝对精神放在首位,而把带有“实验色彩”的东西如 “现代性”、“后现代”之类统统置于次要位置。对他们来说,诗意的本质是一种宇宙真理,诗的理想就是最大程度和范围内表现这种真理的存在。无论是诗的架构还是诗的内容,形式是宇宙规律的再现,内容是哲学和宗教统一于最高的诗艺--绝对宇宙精神,绝对宇宙真理。因此,诗意也是永恒的。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海子骆一禾戈麦
新乡土[size=14.166666030883789px]1987年湖南青年诗人江堤、彭国梁、陈惠芳发起了“新乡土诗派”运动,并先后出编了《世纪末的田园》、《家园守望者》、《新乡土诗派作品选》等诗歌刊物。诗派的特点着重于写景状物,有时具有批判意识。诗派发展至今已有一段时间了。其间虽几经沉浮而初衷不改,最终以其独具的精神基因和艺术物质,成为这些年的中国诗歌历程中,具有相当影响的一脉走向。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江堤彭国梁陈惠芳吴新宇指纹、庄宗伟、吕宗林宫哲唐朝晖姚振函匡国泰
知识分子[size=14.166666030883789px]知识分子写作是诗人西川与陈东东、欧阳江河于1987年参加诗刊社举办的“青春诗会”时提出来的。西川认为,他之所以提出知识分子写作的概念,一方面是希望对于当时业已泛滥成灾的平民诗歌进行矫正,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表明自己对于服务于意识形态的正统诗歌和以反抗的姿态依附于意识形态的朦胧诗的态度。欧阳江河则认为知识分子写作是抗议的主题被耗尽,群众写作时代过去之后,一种有语境与语言策略的考虑、寻求阶段性活力的诗歌实践。知识分子写作代表诗人西川、欧阳江河、翟永明、王家新等。正是有了知识分子写作诗人欧阳江河、西川、翟永明和王家新等的大量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国新诗在90年代进入了新的发展。同时也促成了“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有力对抗,更使一批诗人走向“第三条道路写作”。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西川欧阳江河翟永明王家新臧棣张曙光孙文波黄灿然张枣陈东东肖开愚西渡、席亚兵、王艾冷霜胡续冬蒋浩穆青曹疏影姜涛、森子、郭志杰、桑克周瓒林木清平
民间写作[size=14.166666030883789px]在20世纪90年代里,“民间写作”作为一种新的诗歌探索和创作实践,成为与“知识分子写作”相伴相克的对抗力量。在“民间写作”看来,诗歌写作应强调本土经验与叙述的客观化,并注重语言的口语化,甚至要重新解放和焕发地方方言的活力。同时,他们致力与拆解诗歌语言,甚至一切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隐喻结构和象征体系,并试图努力恢复语言和生存经验的原生状态。“民间写作”的代表诗人有伊沙、徐江、侯马等。就“民间”本身的概念,在于坚看来,“民间”与口语等价,它对抗的是僵死的、规范的普通话。而在韩东看来,“民间”成了一种立场,一种地下状态,一次农民起义。在“民间”概念的首倡者陈思和看来,民间意味着一种原型,一个超稳定的故事结构,兼具理性化与神秘化的双重特点。在新诗史上,伊沙、徐江和侯马等"民间写作"代表诗人的贡献主要是在拓宽"口语"入诗渠道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坚守了"口语"在诗歌创作中的疆界或底线。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伊沙徐江侯马管党生阿坚中岛余怒、独孤九、马非、秦巴子李伟、黎明鹏、鲁西西张志唐欣岩鹰、王顺健、宋晓贤、夜林阿翔、徐柏坚、任知贾薇、君儿、萧沉、谢湘南、陈云虎、张敏华魏风华、南博清
蓝星诗社[size=14.166666030883789px]蓝星诗社于1954 年由余光中等成立,并先后创办了《蓝星诗刊》杂志、《蓝星诗页》、《蓝星年刊》等,对台湾的现代诗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台湾的现代诗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蓝星诗社是具有沙龙精神的现代派诗社,最具特色的是自由创作路线,提倡充分发挥个人才华、个性,形成独有的以乡土情结作为诗歌精神的创作风格。1957年诗人覃子豪发表重要诗论《新诗向何处去》,主张诗歌应该通过反映现实和人生来观照读者,也就是传统的严谨和浪漫的抒情相结合的风格。蓝星诗群的代表诗人覃子豪、钟鼎文和后起的余光中、罗门、蓉子等。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余光中覃子豪钟鼎文罗门蓉子周梦蝶向明白萩夏菁
第三道路[size=14.166666030883789px]“第三条道路写作”诗群始于1999年12月,1999年在北京郊区平谷县召开的盘峰诗会上“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之间的冲突是促成“第三条道路写作”形成的重要原因, 12月莫非、树才和谯达摩提出了第三条道路写作的诗歌概念,《九人诗选》出版。《第三条道路》诗报于2002年创刊。第三条道路试图以一种新的理论来介入诗歌写作立场的分歧中,强调诗人个体的位置和基本的责任感,建立起一个超越集团、对立的写作立场。“第三条道路”是要反对一种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并试图建立起一种自由的,并且直接指向人性的写作方式。“第三条道路”试图在思想上容纳来自各个价值立场的写作者及其思想倾向,使得他们能在同一个诗歌氛围中互相碰撞和平等交流。在审美上容纳不同的艺术主张,以不同的诗艺、言说方式、修辞策略来共同丰富当代汉语诗歌的内在品质。因此,随着“第三条道路”诗人与作品的不断增加,写作方式与风格的多元化也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中日益呈出来。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谯达摩莫非树才林童刘文旋马永波卢卫平十品简宁娜夜、殷龙龙、老巢海啸路也李南刘川凸凹杨拓、墓草、张耳、席君秋、邱勇陆苏讴阳北方温冰然禄琴刘文旋、谷禾、黄海凤庞清明蔡丽双远观
中间代[size=14.166666030883789px]“中间代” 是指20世纪60年代出生、没有参加“第三代”诗歌运动的诗人。他们独具个性的诗歌写作、精彩纷呈的诗歌文本,已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诗歌的精神高地。“中间代”的出现,预示着中国当代诗歌将彻底告别依靠“诗歌运动”命名的悠久传统。“中间代”不是新一轮的诗歌运动,它是一代诗人对自身诗歌写作的“现身说法”与“自我证明”,是一个宽泛的代际概念。所谓的“中间”,除了代际的辨识之外,还意味着在诗歌运动之外、坚守中间立场的诗歌写作精神。“中间代诗人”,就是自觉维护诗歌的独立写作与本真写作,反对“诗歌运动”与观念写作的一代诗人。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安琪赵丽华马策格式黄梵寒烟谭延桐晓音王明韵祝凤鸣蓝蓝西渡小云岩鹰、森子
网络诗歌[size=14.166666030883789px](包括信息主义)1993年起诗阳使用电脑创作诗歌并通过网络大量发表,网络诗歌诞生。1995年诗阳、马兰、鲁鸣等创办《橄榄树》网络诗歌月刊(后曾有祥子、京不特、桑克等加盟), “网络诗人”、“网络诗刊”等名词出现。与网络诗歌密切相关的“信息主义”诗派发端于网络诗歌的兴起,是以信息论的观念对网络诗歌的创作实践进行诠解和干预的尝试,信息主义创作实践带有一定的虚拟现实的网络文化特征,其代表诗人有诗阳、九歌、诺然、遨笛、克莱尔等。1999年出现网络诗刊《界限》(李元胜),2000年诗生活(莱耳、桑克)、诗江湖(南人)等诗歌网站成立,2001年于怀玉创建诗歌报网站,此外还有:丑石(谢宜兴、刘伟雄)、轻诗歌网 (刘湛秋)、诗选刊、同志诗歌网(墓草)、新诗代(海啸)、扬子鳄(刘春)、第三条道路(林童)、第三极(刘诚)、或者、荒诞诗工厂(祈国)、一行(严力)、女子诗报(晓音)、今天(北岛)、时代(九歌)、翼(周瓒)、蒲公英、独立诗歌网、乐趣园诗歌社区以及其他诗歌网站等,从此中国的网络诗歌进入多元化时代。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诗阳九歌、诺然、京不特马兰桑克、遨笛、克莱尔祥子李元胜南人、于怀玉、谢宜兴刘伟雄刘湛秋、墓草、海啸刘春林童、刘诚、祁国严力晓音北岛周瓒、于洛生、南博清、远观
70后[size=14.166666030883789px]“70后”诗人泛指一大批70年代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叶开始创作发表作品的诗人。“70后”的概念最早源于1996年陈卫在南京创办的民刊《黑蓝》。他们在《黑蓝》上打出了 “70 后--1970以后出生的中国写作人聚集地”。1999年陕西的一份诗歌民办诗报则直接命名为《70年代》,而将这个概念推到极致的是广东的两份民办刊物 2000年的《诗歌与人》和《诗文本》。这个时期,70后写作群体开始随着年龄的优势纷纷上场,并在世纪之交迅速使“70后”这个概念连同洋溢的激情四下散布开来。“70后”这一名称真正地产生影响,被诗坛广泛认可并使用,则是2000年1月及一年后,由黄礼孩分别推出的民间诗歌刊物《诗歌与人》“中国 70年代出生的诗人诗歌展”。黄礼孩还主编了《70后诗人诗选》。“70后”代表着一大批70年代出生的诗人,其写作特征大致包括以下几点:1、带有色情因素、口语色彩和日常性取向的通俗语境;2、带有情爱、神性、家园色彩和具有明显抒情倾向的传统型语境;3、其它的混合型写作且呈阶段性摇摆状态。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黄礼孩孙磊胡续冬蒋浩王艾燕窝盛兴、墓草、曾蒙、刘泽球、朵渔吕叶符马活廖伟棠李红旗、吕约、尹丽川康城阿翔白鹤林姜涛刘春轩辕轼轲
下半身[size=14.166666030883789px]2000年7月沈浩波等发起创办《下半身》同人诗刊,并写下《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一文。从此“下半身写作”不断扩大成为诗歌流派,并不断引起诗界争议。所谓下半身写作,指的是一种坚决的形而下状态,“下半身”强调的是写作中的“身体性”,其实意在打开身体之门,释放被压抑的真实的生命力。他们认为,他们已经与知识和文化划清了界限,他们决定生而知之,用身体本身与知识和文化对决。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艺术的本质是唯一的--先锋;艺术的内容也是唯一的--形而下。下半身写作的创作方式,指的是一种诗歌写作的贴肉状态,呈现出带有原始、野蛮的本质力量的生命状态。所以“下半身”的宗旨是∶真实、具体、可把握、有意思、野蛮、性感、无遮拦。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沈浩波尹丽李红旗南人朵渔巫昂盛兴李师江
荒诞主义[size=14.166666030883789px]2001年底祈国、飞沙、远村、牧野、张小云等成立“荒诞主义诗歌实验小组”,荒诞主义诗派诞生。《荒诞诗工厂》于2002年成立。荒诞主义诗人认为,荒诞诗歌就是表现存在之荒诞的诗歌。在常人看来,荒诞的是正常的。在荒诞主义者看来,正常的却是荒诞的--这是就认知而言。而作为诗作者,正常与荒诞不仅错位,而且交融,是与非消灭了界限,真与幻并无鸿沟。在荒诞主义者眼里,事物原本无所谓美与丑的分别,相应的诗歌要给所有的词以平等的待遇,荒诞是存在的本质,人类的活动是在自以为理性的非理性中进行的;对荒诞的书写在于寻找荒诞中的意义,也就是存在的意义,或者说是力图对被控制下的生活进行还原。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祁国、飞沙、远村牧野张小云林子、张进步、小荒、南蛮玉、佛手
智灵诗歌[size=14.166666030883789px]2008年6月10日(纪念与缅怀林徽因女士),著名诗人王雪莹、诗评家解非一起首倡“女子智灵性诗歌”之诗学理念,当代女性诗歌的写作要以女子的“智”与“灵”来创作出具有美学品位和诗学价值于一体的智灵性诗篇,解非的学术论文《以智灵性诗品涤荡当代诗歌界的妖冶之诗风》成为由福建师范大学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所协办的“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上会的交流论文,此后,女子智灵性诗歌在很多大学的诗歌研究中心被立项研究,在国内成立了“当代女子智灵性诗歌理论研究学会”,解非出任理事长,《女子智灵性诗歌理论研究丛书》正在编撰中,解非·女子智灵性诗歌·上卷《白罂粟》、下卷《海洛因》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如今“女子智灵性诗歌”被载入“当代诗歌60年大事件”之一,继而成为一个享誉中外诗坛的诗歌流派。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诗人:王雪莹、李轻松、林雪、古筝、蓝蓝、姚园、解非等。
第三极[size=14.166666030883789px]第三极神性写作又称第三极文学运动,酝酿于2002至2004年,以第三代诗人理论家刘诚2004年10月30日发表长篇诗学论文《后现代主义神话的终结——2004’中国诗界神性写作构想》在中国诗歌界率先提出“神性写作构想”为标志;“第三极”作为一个文学概念,最早见于刘诚为《刘诚网络文学作品》所写的总序——《神性写作:在诗歌的第三极》。2006年8月26日,刘诚发起创立第三极神性写作诗派,创办了大型文学民刊《第三极》。刘诚认为,诗到神性为止,神性以外没有诗歌;神性写作就是以神性为惟一背景的写作。神性写作在第三极诗学理论中处在核心位置,是第三极文学运动的总的诗学。神性不是对人性的否定,而是人性中最高尚、最通神、最接近神的位置、并且放射光辉的那个部分。神性写作不是神话写作、宗教写作,也不是对诗歌题材的硬性规定,而是对诗歌题材边界的全面突破和超越,是神性在所有题材的沉思与游走和对所有诗歌题材的诗性处理。刘诚断言,当代诗歌中的所有问题,都是把诗歌的头颅强行按低的结果。第三极神性写作守望人类终极价值,在反文化、反价值、反英雄、反崇高、反宏大叙事竞成时尚的后现代主义背景下,不惮于以人类精神护法的姿态强势出场,与第三代诗歌运动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兽性写作正面冲突和全面对立,强调写作的道德背景,强调写作为时代负责,让写作以王者的气度,统领起生活中所有的正面力量。由于这些诗学主张极其鲜明和强势,刘诚被网友称为“当代诗界唯一上半身诗人”。其写作理念,主要体现于《后现代主义神话的终结——2004’中国诗界神性写作构想》(刘诚)、《第三极文学运动宣言》(刘诚执笔)、《神性写作:为万物立言——第三极极运动诗学根本问题再思考》(刘诚)、《刘诚访谈录:重返天堂之门——从神性写作到第三极文学运动》(访谈主持:白鸦)、《神性:维系诗歌不致迷失在精神之围的天然常量》(原散羊)等诗学理论文献。第三极文学的基本标准是,向上、尖锐、有益。第三极文学运动的策略是:自我建构、自我阐释,长期存在、独立成史。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诗人:刘诚、十品、董辑、原散羊、古岛、曹英人、老巢、安琪、施玮、寒烟、白鸦、南鸥、野航、尚飞鹏、野鬼、丁成、尺郭、左岸、沉木、沔水寒、曹谁、西原、鹰之、郭玉铸、杨明通、黑牙、樵野、拜星月慢、夜来、袁杰、殷晓媛、杨宗泽、王有泉、屈永林、柳必成、濮水钓叟、宋爽、海湄、子衣、刘知己、苗红年、祝发能、李汉荣、小量子、叶平、易诗阳、程川、王飞、子非等。
灵性诗歌[size=14.166666030883789px]中国灵性诗歌的提出在2001 年底,2002年形成了理论,以北京《诗刊》的编辑、蓝色老虎诗歌沙龙和在京的部分诗人为主要力量,形成了以哭与空论坛为主要活动中心,其中心思想就是∶ “灵性诗歌”写作,基于诗歌之上的写作,“灵”和“性”的合作关系,非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或形而下,它来源于诗歌高于诗歌,高的地方在于诗歌本身的纯粹还原和高于诗歌的理想愿望,是诗歌乌托邦主义的实践者。主要成员有∶天乐、蓝野、于贞志、周公度、王珍、宋尾、伊人、疼痛等。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天乐蓝野于贞志周公度王珍宋尾疼痛
新江西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新江西诗派于2002年成立,以谭五昌、滕云主编《新江西诗派》等为新江西诗人的主要出版刊物。新江西诗派的出现,意图在诗歌语境中建构一种相对规范与严肃的诗歌理念与诗歌标准。从流派建构的“合法性”而言,“新江西诗派”在禀承和保留 “江西诗派”某些重要的诗歌原则和艺术趣味外,已用新的语言形式和诗歌内容对“江西诗派”进行了全面的刷新;其次,“新江西诗派”的成员拥有共同的赣文化,使得以流派集结方式出现的诗人们在诗歌写作中的题材主题选择、语言风格、美学趣味等诗歌外部与内部面貌上具有某种“可通约”性。“新江西诗派”主张诗歌形式和诗歌内容的双重创新,诗歌语言态度上的兼容并蓄,以及地域色彩与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新江西诗派”是一个以共同地域背景为名义而集中起来的诗歌团体。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谭五昌滕云牧斯三子程维李晓君艾龙、渭波、邓诗鸿圻子雁西阳阳江子汪峰、傅旭华、陈安安胡刚毅李贤平、谢华丽、楼河、紫薇颜溶徐勇易行黄小名
垃圾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垃圾派出现于2003年3月,创始人是皮旦(老头子),出版有《北京评论》网刊。垃圾派的三条原则是“第一原则∶还原、向下,非灵、非肉;第二原则∶离合、反常,无体、无用;第三原则∶粗糙、放浪,方死、方生。”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皮旦
80后[size=14.166666030883789px]“80后”是指出生于20世纪 80年代的诗人。“80后”的概念最先在诗歌界兴起,2002年后该概念被更多的人和批评界所认同,后来陆续推广到小说界、美术界和其他领域,但仍以诗歌界为概念主体。2003年《诗选刊》正式推出80后诗人专号、《海峡》连续八期推出80后诗歌展。此后,“80后”诗歌更加活跃起来。新的“80后”诗人不断登上诗坛,风格迥异,令人眼花缭乱。80后诗人成名者众多,但拥有社会化知名度的一般只认为有春树、李傻傻等少数几位。对于“80后”诗人来说,他们拥有出色的直觉和才气,比较大胆地试图发现自己的生活,他们的作品往往富有极大的潜力和活力。进入本世纪20年代以来,80后诗人出现了巨大的分化,早期以青春期写作为主的诗人逐渐淡出诗坛,部分有深刻思想和学养的诗人继续进步,形成了新的气象。更为80后一代人树立了不断超越的榜样。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代表作家阿斐、小宽、黯黯、木桦、春树丁成嘎代才让谷雨远观李成恩莫小邪王彦明唐不遇逃亡、熊焱、肖水泽婴、郁颜、郑小琼茱萸、南岩、严正、梅花落、胡桑。
边缘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边缘派诗歌最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罗浮居士(唐文)、王君等人在上海提出,但未引起诗歌界的重视,因此关于边缘诗派的讨论极少。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80后、90后等新生代诗人的不断涌现,给边缘派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代表诗人有边缘派最早提出者之一罗浮居士(唐文)、80后诗人南博清等。
新婉约诗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新婉约诗派是一个被争议和广泛认知的新的诗歌流派,是以关石梦子藜藿、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文化知识分子、诗人、作家、诗歌理论家,即新婉约诗社、成立于2009年9月10日。
[size=14.166666030883789px]宣扬文以载道、诗歌民族化、诗歌民众化。倡导典雅 情致的写作风格,反对为写诗而作诗的写作路线。明确概括了“汉味”的说辞,并指出中国汉语言文学之现代诗歌之“汉味”写作的理念及方向。将“汉味”的实际意义延伸,并详尽阐述“汉味”:“抽象的汉语言写作意识、行为、方法、方式。或称“中国味”。①汉:华夏民族的现代称谓。味:气之父母。 ②于语言、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乃至人味,理念。 ③注入新鲜的现代思想观点及其理念。并建立在中国本民族、本土文化根基之上,最基础的汉语言文字之现代化写作意识,是“汉味”写作。 ④特点是不拘于形式和内容的汉语言文学,剔粕去糟,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并汲取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思想成分,具有鲜明的中国人思维方式和逻辑,以及中国人独特的禀性、人文特征。 ⑤泛指中国一切从事现代化创作的人文艺术之中国人固有的品位。” 内容援引自:关石谈《汉字写作之诗歌汉味》。其主要写作理念是取传统‘婉约’之‘’,容现代‘新锐’之‘豪放’,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立场。编印有『太阳诗刊』(民刊)。
窗诗社团[size=14.166666030883789px]丘勒和临枝等人在2012年成立了窗诗社团。加入该诗社人员高达300多人,开启心灵之窗,我们一起沐浴阳光,让我们一起走在诗歌的路上,看世界风景,创造新的一片天地。诗无界限,包容万象。无法为有法,无限为有限,无形为有形,创新不离宗,继承不离谱。不拘泥于形式。集各家之所长,标新立异,突破思维定势。诗意,诗韵,诗情,诗性,诗神,诗气,诗骨,诗律,诗境,诗形.诗论,诗心。赋予万千事物以生命和情感。给予一切存在和不存在的东西灵魂和思想。各类学科互通,横宽纵深,发散思维,古今中外,万变不离其宗,诗歌是精神的寄托,情感的纽带,思想的载体。
钝诗派[size=14.166666030883789px]钝一代最早由黯黯和梅花落在本世纪初发起,以缓慢、迟钝、虚无、纯粹为美学特征,其成员多数自觉写作,是能够持续写作的代表流派。代表诗人为黯黯、梅花落、辛酉(1982-2011)、方石英、天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是戏仿,即对某一事物以游戏化的态度进行模仿,从而达到反讽、调侃的目的,诸如滑稽性模仿诗文、谐摹诗文等。林达·哈奇认为,戏仿是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核心”。
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在现代化进程中前进的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化有了丰厚的培养基,已经不是无根基的空中楼阁。
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是一种彻底多元化、破碎化的世界观。它认为世界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各种碎片的拼接,因此不可能给世界一个统一的认识,也不能相信所谓的永恒真理,而只能认同这种碎片化的存在现状。这是后现代的先锋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8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代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业时代推升出来的城市和城市文化,与后工业时代推出的完全不同,前者是统一的小区,没有车位,没有商业,后者是个性化小区和充足的车位。后工业时代产生的后现代派与这些变化有密切关系,因此它们不追求整体,追求个性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美学的意义上来,后现代更具有鲜明的美,当然,我不是说传统不美。是不同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8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4-6-8 10:11 发表

流派简介编辑尝试派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 “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俞平伯、 ...

收藏了慢慢分享!
大叔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3 10: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