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古筝

古筝诗集《虚构的房子》正式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8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筝问好穗穗 ,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楼诗人角走来的古筝      
               文/胡剑明


                     
  我是诗歌的票友,至今珍藏着一份1988年南京“诗歌广场化”的《诗人角诗选》(如图)。这是一页长长的折子式的诗刊,承载着当年活跃在南京鼓楼广场“诗人角”里的风云人物,这其中不乏一些大名头的诗人,但“古筝”的大作《懒洋洋的中午》已在其列,只是,当时她还叫“阿琴”,后来又知道她有许多诗作见刊见报,至于是哪年哪月改叫“古筝”的,我真不得而知。这样算来,古筝写诗也有近20个年头了,且看这笔名,就知道她也早已成名。要是按照本山大叔的侃法,这当然可以称为“名老女诗人”了。

  这不,最近她的诗集《虚构的房子》,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以精美的包装出笼了,眼下还热气腾腾的呢!在一片溢美的博客上,我的留言是,“虚构的房子,真实的美女!”那个表示她写诗已很久了的“老”字,真的没敢放上去。

  其实,她的“房子”“虚构”好以后,南京、乃至全国,已有许多大家给予了很丰盛的评介,尤其是诗人洪烛先生的序写得非常深情,在行在理,特别是他说“一个诗人,做到拒绝仿效别人,是容易的;做到令别人无法仿效,则太难了……她是无法复制的,因而不可多得”。我是“门墙外”的看客,说不了什么内行话,但就我看过她的一些诗作,感觉是传统古典,温婉清丽,像其人一样,轻轻地,淡淡地,那有点空灵鸟鸣般的笑语,宁静中时时萦绕…… 其独特性,可想而知!我以为,写出这样“江南水透”般诗歌的小女子,一定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是相夫教子都恰到好处的。

  我喜欢诗,但不喜欢如今一些人把诗写得像外星人!诗要创新的,但不宜创成“梨花体”,也不要搞得像个怨妇,让人觉得别扭.

  古筝的诗,当然是符合我的这个认知标准的,所以,我也像许多人一样,喜欢她的诗!并愿意向更多的朋友推荐。

  2007-4-25



   此文刊登在07年5月6日《南京晨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的清赏
    ——古筝诗集《虚构的房子》读后感



●高低


  近读诗人古筝的诗集《虚构的房子》(吉林人民出版社)有一种爱的清赏感觉:仿佛在晴朗的秋日,在微波如语的小溪,静静感受诗人身后那一片被情愫喂熟的风景。这片风景,来自生活的体验、品味和感悟。这个集子的五辑虽然题材范畴各异,却有一种内在的神蕴贯穿始终,那便是“爱”——对自然的钟爱,对生活的热爱,对故土的爱恋。这一广义之爱,赋予了诗作丰美的情蕴,也是整个集子的魅力所在。
    古筝的诗,语言素朴而不失新颖别致,常有闪着灵光的诗句擦亮读者的眼睛和心灵。在这个集子里,有一个非常别致的且给人印象很深的意象:“植物”。植物,普通不过,朴实无华,谁会将它与崇高、圣洁的“爱”联系在一起?然而作者匠心独运,把“植物”与母亲、与相思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恰恰体现了她爱之执着和深沉。
    在古筝情感一类的诗作里,读者看不出大悲大喜,大爱大恨,却能明显地体察出她那颗婉约、真诚、挚爱的心。“我刻意把小熊闹钟摔坏/可时间并不刻意为我停留/有句话被蜡烛油封了嘴/却在心里一遍遍唠叨”(《停不了的爱》)。这首诗也许可以作为对她情感的最好的诠释。她默默地敞开着她的心扉,毫不遮掩毫无矫饰地告诉你她斑斓的情感世界。也许诗人有过痛苦的情感历程,但她没有借笔宣泄、呻吟,而是用平静、淡泊化解这份痛苦,让深藏于心底的情愫丝丝缕缕地渗出来,给人一种苦而不涩和点点潮润的感觉。
    古筝对亲情的感受也很深切,有独到之处。如《莲——献给妈妈》,以“你是太湖中的一朵莲”开头,通过中间的父亲、乡音、肩膀和兄弟姐妹的铺陈、渲染,最后终于发出“每当季候风拂过荷塘,妈妈啊/心与心,都在湖中丝丝相连”的感叹。从写实的浅显,到结尾写意的深切,平凡的母爱温暖如春。又如《祭奠父亲》,以“失去水分的快乐”为切入点,从“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和“垂落在床沿的手指”这一描写中,使读者既看到了悲戚中深挚的亲情,又体会到亲情中“父亲”无法言说的辛酸和孤独。这时的“失去”,已经转化成一种理念,涵盖着深一层含义:也许是对亲情的珍惜,也许是对父辈的理解和体贴,也许更是怀念两代之间沟通心灵的共同点。寄寓了一种社会责任,给读者留下了体味的余地。
    著名诗人洪烛在古筝诗集序言中说,“古希腊的萨福开创了诗人的传统,而古筝捧着的是中国式的古琴——它一点不比西洋的竖琴差到哪里。”是的,如果诗人没有独特的视角和话语向世界发言,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琴声,就意味着没有独到的眼光,更谈不上独到的魅力。譬如,人们之所以喜欢李清照,是她诗词中那种特有的凄美口味;喜欢李白,是他诗词中充满奇特的浪漫情调;喜欢王维,是他诗中蕴含的浓浓禅意;同样的,人们之所以喜欢普希金、波德莱尔、泰戈尔、勃朗宁夫人、惠特曼、艾略特、金斯堡、阿赫玛托娃等大诗人,之所以喜欢艾青、徐志摩、戴望舒、穆旦乃至洛夫、余光中、北岛、舒婷、顾城等人的诗歌,正是他们的诗中具有自己独特而迷人的风景,或豪迈大气、或明净简洁、或凝重悲怆、或婉约沉静、或恬淡清雅、或深入浅出、或色彩奇妙……让人从中感受到不同的个性、格调和气味,并在进入他们所呈现的诗歌艺术世界里,获得某种感动、净化或启示。同样的,在古筝的诗歌中,我们读到的更多是她的灵性的机锋和对亲情那份浓浓的挚爱。
    古筝的诗就像微波如语的小溪,以一颗清淡宁静而凝重的心,向读者揭示了爱的真谛。

  2007-4-29


  高低简介:原名王志高,中国诗歌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海诗词和南京诗歌论坛站长,浪舞中文网、安徽文学网、新锐作家、中文诗人、安徽诗歌、军转考试等多家网站驻站作家、超级版主和版主,红袖添香、天涯社区等多家网站有专栏文集,多家报刊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14岁至今已在全国百家报刊发作品3000多篇。曾被评为“军区十佳新闻工作者”,“全军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军优秀文化工作者”。先后当过教师、新闻干事、《史话》编辑和《解放军报》编辑,2006年初转业到江苏省委某机关工作。

    著有散文集《赠你一枝春》、《幸福就像爬楼梯》,随笔集《醋溜男女》,杂文集《中国公认,谁认?》,诗歌集《中国船》,小说集《冰雪行动》等。

[ 本帖最后由 古筝 于 2007-6-18 14: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0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方便,请送一本学习!我会回赠一本我的诗集《漂泊的爱》,谢谢!地址如下

671005云南省大理市凤仪镇310仓储区云南省农资公司 凌峰(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0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蓝711124 于 2007-6-10 18:22 发表
671005云南省大理市凤仪镇310仓储区云南省农资公司 凌峰(收)

很抱歉,目前第一版尚存不多,待第二版出来再互赠吧,筝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0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否注意到,我故意逃避人群》  
                        ——读《虚构的房子:古筝诗选》

                                                   文/曾是刀客               

争论不休的诗歌界将会渐渐明白:在整群整群力图轻易标榜自己所代表的流派与时代之外,还有这样的写作者,他们独立而清醒的意识到如何真诚的咀嚼和记录那些他人所回避着的物象、生活中自然本真的词语,真切地呈现其中丰盈的诗意和纯粹的品味;他们可能面临的是一度被喧嚣所放弃,然而又终将以独特而新鲜的写作被喧嚣所承认。或许,这将是一个落寞漫长的过程,但依然可以肯定,这种与众不同的坚韧,将会在时光的流变中逐渐清晰起来,其活力并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其所以敢于如此断言,是因为眼前这卷诗集,确凿的证明一直存在着这样的诗人和作品,静水深流,从而最终形成自己。


古筝一直在写,用近乎传统与典雅的风韵坚持不懈地营造着自己的纸上天地,其个性被涌动不息的灵感所催促,视野在爱情与生命相遇的空间里不拘一格而滑翔升腾,充满飞翔般的自信,并随手将所触所感所思化而为诗:“我的眼睛一只呈黄,一只嵌绿/仿佛生命和爱情在丛林中相遇/柔软发亮的毛皮胜过水的微澜/骨头却发出宝剑的寒光/我曾用九条命纺织一根巨缆/渡一只蝴蝶飞过沧海”(《我有九条命》)可算是某种自画像:热情与执着。阅读着那一行行形态多样、体验丰富却不失细微的诗句,也读到了其过程里的冲突和反复带来的苦闷:“我马不停蹄地翻山越岭/翘首山那边的红云/直到有一天我厌倦了星夜奔波/靠在病榻上/翻一本旧相册/才突然发现/童年是不可返回的远方”(《远方》)甚至是难于言表的疼痛:“我站在门外/语言碎成一地落叶”(《破》)。


把生命和爱都托付其中的诗歌到底是什么?竟然如此苦不堪言而又难以割舍,以至于深陷其中,甘苦其中,如同她自己后来借着诗歌述说出的欲望和理想:“一夜之间/我可以拥有一座房/一夜之间/我要为此改变习惯的生活/你抬头望望天空/天空多了一颗星/地上多了一间屋/房子神秘地把你装进去……”如此丰满的诗意元素和蓬勃的生长性,塑造了古筝真水无香的诗歌性格,并成为她生命力中与生俱来的一种暗涌,在今后的日子里将越来越清晰而不可变更。


更为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古筝这个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中期,以一个并未真正明白诗歌本质含义的少女和写作者身份介入诗歌领域,坚持至今,逐渐成熟为一个自如地、微妙地呈现诗化的生活和真实存在的诗人,尤其在各种“院派”、“道路”纷呈争辩、莫衷一是的这个历史阶段,她如何坚守自己的理念、如何维护本真的创作,特别应引起注意和思索。


古筝的诗歌在我认识的众多诗歌朋友里无疑属于具有独特个性的,且是气质鲜明的佼佼者。她一直坚持传统的、人文的抒情调式,语言偏重于典雅规范的书面语,温润饱满,多用借助感情的叙述语调展开诗写的过程,并以其间灵光一闪的意象来丰盈和闪耀诗语的肌理,充盈质感,推展张力,从而较为成功地获取和把握了诗歌现代性特质。这就是她独特的、比较成功的诗美探索。具备了个人的特色,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成功,也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有可能拥有诗歌的自由,坚持诗歌真正的权力和标准,坚持推进诗歌写作的宽度和广度,与时下无处不在的“口水聊天、口水调情、口水说事,书斋写作、模仿写作、无情写作、网络写作”等等伪诗歌断然陌路,分道扬镳。什么是诗歌的诗意、诗性?什么是诗歌的永恒价值?这是每个严肃的写诗者都在思考的永恒命题,古筝也不例外,她不停的写作,不停的在诗歌里证明自己个体的、立足大地的存在,仿佛一个渴望回家的人,《回归》:


“现在,我漂流在一本游记中/你是否注意到,我故意逃避人群/回到树木当中/返回树上生活/用石头点燃夜晚的松酯/在骨头上镌刻诗歌//林中没有喧闹。竹筏滞留水边/我的眼睛倒映在微澜中/像两片榛树叶子/在秋风的翅膀上闪亮/它们一只一只飞离我的脸颊/亲近土地/和水”
现代的诗人无论城里乡野,无一不普遍存在着一种焦虑,一种关于诗性的存在与形式的表达的焦虑,并且这种焦虑随着网络、民刊等广泛而自由的发表渠道的出现而愈演愈烈。如何在众说纷纭的争执里敏锐感知自己的本性,打破局限,完美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呢?顺着这首诗歌意识的流动,在对待外界的喧嚣、个人现在状态的意识、价值取向的明确等不同精神层次之间,寻找作者确立动力的隐喻:“漂流”与“游记”、“注意”与“逃避”、“树木”与“生活”、“点燃夜晚”与“镌刻诗歌”、“眼睛”与“叶子”、“亲近土地/和水”,为了重返个在的本真自我,追索存在的真相,毫无顾及地袒露自己的心声,她选择的是“故意逃避人群”,并由此获得了“亲近土地/和水”的、尽弃矫饰的表达原色。除此诗性的静穆和真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歌的语言并没有因为要刻意凸显生命的真实与言说的真实,而随随便便的放弃了与传统诗美意境一脉相承的精致、典雅、高远诸元素,从而避免了诗意的沦丧,在大众审美习惯之间赢得广泛的共鸣。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细读,我由衷的承认“诗人不是手艺人。诗也不是一门技术。恰恰相反,它是靠技术无法达到的地方。是非理性的。是人与世界相遇后产生的某种化学反应,而非物理反应。因此,它笼罩着一份神秘主义色彩。”(洪烛《序:诗是靠技术无法达到的地方》)真正的诗人需要虔诚地亲近土地和水,从非诗意的现实存在里发现灵动的意象,从缄默的表现象里倾听出不可言述的微妙纶音。诗人可以远离世俗的人群,却不是一个离群索居、幽闭自我的禅者,她是善于发现和倾听的,满心关怀和敏感的,像《安娜•卡列宁娜》、《一个人在异乡》、《拒绝融化的冰》、《虚构的死亡》、《通往过去的路》、《短诗一组》、《秋天》等,令我一次次回首阅读,这并不是最好的诗歌,但它们却是情感敏锐的、摒弃矫情与矫饰的个性倾诉,诗歌意识温润而真切,诗性自然涌动,结构颇具匠心,总能让人不忍释卷。当然,“最原始的诗意/活在自然的深处//最长久的诗意/活在时间的深处”(沈奇),于此,《虚构的房子》仅仅是漫漫长路中的一个定格式的存念,此去的未来深不可测,但我对古筝宁静而不舍的步履依然充满了乐观的信心,毕竟她说过:“我有九条命/我要九次跃起/九次降落/以九次的重生否定过去……”(《我有九条命》)
期待。

2007年5月19日午后于云南边地山间

[ 本帖最后由 古筝 于 2007-6-10 23: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1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方便,请送一本学习!我会回赠一本我的诗集《漂泊的爱》,谢谢!地址如下

671005云南省大理市凤仪镇310仓储区云南省农资公司  凌峰(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构的房子与现实的诗情  
                             ――古筝诗集《虚构的房子》阅读絮语

                                    文/玉车长弓   

    收到古筝诗集《虚构的房子》已有一段时间了。那时,正值洛阳牡丹恣肆开放的季节。赏花游园的人们络绎不绝,倩影花姿共妩媚,人面蕾蕊相映红。这是河南省第25届洛阳牡丹花会,又恰逢《牡丹》文学杂志创刊50周年,因为工作和业余爱好的因缘,多次陪同外地的朋友们赏花浏览。回想这些场景的时候,似乎对古筝诗集《虚构的房子》有了更深一些的领会。抽暇践约,写下点滴阅读絮语。
   
    一、 鱼之乐
   
    我首先想到鱼,是因为我和古筝是在中国诗歌这片网络之海相识并经常进行交流。可以说,当下的诗人大都是在网络之海里自由游动的鱼。而鱼这个意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来,也是符合诗人禀性的。诗人(也包括其他社会人)面对现实社会的诸多压力,总渴望有一片自己可以自由呼吸游走的水域。而网络恰恰可提供这样一片虚构的水面。这大概也是网络风行天下的原因之一。回到古筝诗集《虚构的房子》,你不难发现,鱼也是自由自在地在一所虚构的房子里游走着:
   
    枕木之上
    你的眼神一片安详
    像鱼儿放弃了挣扎《安娜.卡列宁娜》P10
   
    夜里一条鱼游出身体
    她把冷艳的躯壳脱在雕花朱床上《游离》P18
   
    你涉水踏月的文字
    宛若一队优雅的鱼《水草与鱼》P109
   
    鱼和水草的方向
    注定没有前生和来世同上P110
   
    红箭鱼在摄氏26度的恒温中
    漂移《重生》p142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古筝如上的文字,是想或许我们可以在一些对比的研读中发现诗人的一些诗意的蛛丝马迹:
   
    在《安娜.卡列宁娜》的结尾,诗人写到:“梦中的村庄在哪里/你更像一颗璀璨的流星/穿透黑暗”。这就是诗人的症结:此时,诗人就是她所书写的人物,她们是同病相怜的,是同气相求的。那就是多少代诗人歌咏与呼唤、梦寐与渴望的光明与自由!阅读至此,那些穿透了黑暗的流星也穿透了我们的内心。
    再看《游离》的第6小节:“佛说:你六根未净,灵魂在今夜出壳/你有令人羡慕的白天”。而白天恰恰是光明与自由的隐喻!何况还是佛说的。
    而《水草与鱼》的结节:“每一次怀想你畅快地轻盈跃起/那些快乐便随水源悠然传递”。“畅快”、“轻盈”、“快乐”、“悠然”这些词语用之于鱼,当然是再贴切不过的自由自在的心声了。
    关于“鱼”,《重生》是一首值得关注作品。在《重生》的第2小节和结尾有这样的句子;“如果同鱼交换一个位置,在水中/审视人类的活动,相信百年孤独/挂在唇齿之间被刻意的咀嚼”。“甚至忧郁/甚至一次劫后的怀想,有目的审视/红箭鱼碰壁回头,水草纠缠/沙发中蜷缩的身体。这个下午/曾有过某种重生的意念吗?——/必定已流失在沙漏中”。我注意到这首诗的题目:《重生》。这不是自我颓废的宿命,也非消极无奈地遁世。而是发自内心的呼唤和戒己惠人的警醒。
    我想,至此,古筝诗意的蛛丝马迹已经十分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 爱之切
   
    爱情是历代诗人墨客不可或缺的主题。在古筝诗集《虚构的房子》中,爱情也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主题。诸如:第1辑结篇即为《爱情》,第2辑开篇《一个人在异乡》第一首也是同题《爱情》,第3辑开篇的《爱情看见她》,第4辑的第2首《奔跑的爱情》,以及一些虽然没有直接冠以爱情的诸多篇首:第5辑的《怀人》,第4辑的《失眠季节》和《枕边的雨声》,第3辑《短诗一组》中的一些短章,第2辑的《那句话》,第1辑的《红唇》、《宠爱》等,其实都应该读为爱情诗篇。
    这里,我想特别地提及她的开篇之作《虚构的一组》,亦当是诗人用诗歌阐述爱情的重要作品。这组的第1首与书名同题:
   
    “我的房子从一片废墟上升起。月光倾泻/建造房子的那个男人,张开双臂,许多窗/把你镶嵌进去”;爱情的主角出场。
    “那个男人,微妙地注视着你/掌心上捧着这间屋”,一步一步接近的爱情。
    问题是“你不可以拒绝/你不可以接受”,小心翼翼地审视。
    “那个人继续说,我还要在房子四周/种植些花草。他说着、说着/他的絮叨就像花草不知不觉地布满四周/在冬天,冬青的叶子会一直延续绿色/当我们的孩子睁开眼睛就能够看到春天/那时候,在从山外搬运几车砖块来……”诗人理想化的爱情观在诗意的罗曼蒂克中呈现出来。
    有意味的是结句:“房子神秘地把你装进去”。究竟是理想化的爱情进入了围城,还是诗意的罗曼蒂克跌入了世俗,我们不得而知。
   
    而在第2首《虚构的情人》中,诗人梦幻般的爱情似乎进入了隐秘而有诱惑的境界:
   
    “当爱情抚摸我的夜晚时/温暖而无声,发散出粉色的光芒/我鬓发上的玫瑰/羞涩地次第开放/它们轻轻摇曳/在你宽大的怀里,很不安静”。在“洗手间恍惚流泻的水声”的韵律中,“当你的嘴唇贴住我的嘴/沉浸在其中的舌尖,柔软地深度纠结”。这种细腻使得诗意与爱情在不经意间肆意地流淌出来。
    接下来应该是对爱情更加深度地进入:“可当手指如水漫过我的身体时/花瓣的声音秘密打开,花蕾守口如瓶/而皮肤开始骚动。月光和水草不均匀的呼吸/一一对应”;而“你就是那个唯一陪伴我守住那个冬夜的人/我们一起演奏交响乐章。你牵引节奏、速度/一片炫目滑翔的叶子,在低潮和高潮之间起落”;“某些隐匿于心的冲动此刻惊恐起来/今天,是我情绪的临界日。生物钟上指点/我将囤于低谷和涨潮的交界。亲爱的/如果我紧紧含住你,并用指甲嵌进皮肤/如果,我不小心咬伤你……”在深陷的爱中纠结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其实,爱情如古筝的《红唇》:“它轻轻微起启,只露出一丝口风/便让我矢志不渝/献上白天和黑夜”。
    其实,“她看见爱情煽动透明的翅膀/栖身一段桃木/颠簸地晕头转向,幸福的/随波逐流”
    何况还有从纸页的字里行间流溢而出桃花的芬芳。
    其实,爱情能够给相恋的人什么呢?那么,请你“坐下来,递给你一只莲蓬/让你拨开一个绿色的夏天”(《陈述和描摹》P26)。这就够了!当我们渴望爱情,当我们能够渴望爱情的时候,我们将拥有一片纯净的绿色,我们将拥有一个诱人的季节。
   
    三、 门之忧
   
    门是人在这个世俗的世界上每天都要面对的开关、进进出出的最为常见的物什。而诗人,尤其是现代诗人却对门寄予了许许多多纠结缠绕的情愫。阅读古筝诗集《虚构的房子》就令人深陷其中:
   
    你用虚构的钥匙开一扇门
    你用虚构的钥匙开一扇虚构的门
    钥匙向着傍晚
    门向着死亡《虚构的钥匙》P6
   
    我的血液沸腾且炽热
    我的钥匙打不开你的门
    ……
    我站在挂锁的屋前
    失望且懒散《在异乡》P38
   
    冬天立在门后
    影子从墙上走下来《禅意》P47
   
    门关着
    我看墙上的风景
    ……
    有人敲门
    像你,又不是你
    ……
    膝盖流着血
    走出那扇门《那句话》P54~55
   
    那扇门换了锁
    钥匙却在
    ……
    我在门外
    语言碎成一地落叶《破》P70
   
    不一而足!我想再一次重复本节开篇说过的话:“门是人在这个世俗的世界上每天都要面对的开关、进进出出的最为常见的物什”。而门也是直指诗人内心,指证诗人内心孤独的最为贴切的意象!这么多的门,究竟哪一扇会为诗人自由的书写与呼吸而毫无保留地永远开启呢?
    我注意到一个这样的细节:在古筝诗集《虚构的房子》封面的前勒口上,一身红色唐装的古筝背靠的也是一扇门,那扇门是反锁着的。而诗人微低着孤傲的头,素面多少有些羞赧。她在想些什么?她心中的门是如何在诗意呼吸中开合着?而她背靠的世俗的门什么时候才能为诗人亮起一盏永不熄灭的绿灯呢?诗人的书写与呼吸什么时候才能像我窗下的洛水一样自由自在地流淌呢?
   
    写下这些阅读絮语,并非要在技术层面对古筝诗集进行解构。洪烛先生以《诗是靠技术无法达到的地方》作题为他的乡谊与诗友序言提出的这个概念是令人赞同的。无论如何,阅读古筝诗集《虚构的房子》,会令人沉醉在她对诗的语言地纯熟把握,沉醉在她节制而又安静地述说,沉醉在她对诗意的自然而然的提纯与营造,沉醉在她的语境与诗境陌生化的处理与新鲜感的滋润中。所有这些,权作赘言。兹引洪烛先生序言的结尾刹车:“你读一读古筝的诗集就全明白了”。
   
    2007年5月26日星期六草于洛水之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南京古筝的诗歌 ——抚琴而歌,为情而吟

            文/青海湖

    南京古筝寄来了她的新著《虚构的房子》,读后突出的感觉是抚琴而歌,为情而吟。你能够感觉到江南水乡润泽之气浸淫其间,传递出琴韵、流水、幽思、哀叹。读着,彷佛置身于幽静小楼或偏安一隅,在轻柔的古典音乐的伴奏下,品一杯浓浓的普洱茶,和古筝心对心交谈;她和许多笔法细腻的女诗人一样,以诗歌为载体,叙说着她所憩居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及其思想、情怀和体悟,既有浅唱低吟,又有高亢嘹亮;有大幅写意,又有工笔描绘;文字清丽雅致,气脉通常舒缓,总之对生活有独特的个体感受,但不沉重僵硬,对世态有敏锐的发现,但不愤俗厌倦,对爱情有渴望和失意,但没有过多独居闺房的苦闷和幽怨。可以说,在南京古筝的精神世界里,积蓄了太多的感触和思考,但都是在她经过艺术加工后,让一切在一曲心音、一幅泼墨、一个场景或一则故事中客观淡然地呈现。


    她的诗,无论是写女性情感隐衷,还是对自身女性意识的强化与觉醒,都把它放在一个虚设的空间,作为一个隐喻来展开,克制含蓄,极少有突兀的表白,像第一辑中《虚构的房子》、《虚构的情人》、《玫瑰花开》等等,似有欲言又止之感,又分明是清醒地传递了不可名状的情愫。而诗人对故乡小镇的描摹,放开了手脚,调动了全部的情感,彷佛一幅幅泼墨画,疏朗中充盈着不羁的激情:“小镇,你单调的线条/众多的河流/使我感到苍白”(《在异乡》),“小镇,江南的乌篷船/缓慢地摇着/一支清淡的小令”(《小镇》),“小镇女人/膨胀的衣襟下/飘着奶香和山水的气息”(《小镇女人》),觉得这一组故乡诗写得很美。


    她早期的诗,如1991年前后,诗歌隽永灵秀,富有哲思,但大多以片断形式出现,所涉及的题材也比较单一,爱情寄托和心绪流泻占了较大分量,有尚未确定的精神孤独和茫然。诗中反复出现“钥匙”“门”“窗帘”“夜晚”“玫瑰”“琴声”“星星”“扇”等意象。2006年前后的诗歌中,这种情况逐渐淡化,题材有所拓展,视野开阔起来,涉及到生活、亲情、周围的人事、情感记忆、自身体察等,文字显得成熟,理性,具有岁月的积淀与厚重感。这两年的诗歌,在内质上,抒情的,理性的,古典诗歌的意境之美都被她糅合到现代诗歌中去,显示了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尤其是05年间的诗,比较集中地呈现对爱的细微感受,不停地弹拨着心弦,回放着心曲,读者不仅能听到美妙的旋律,也能领悟到深刻的弦外之音,找到其象征意义。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幽婉地叙述和打开了隐秘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她热烈的爱的体验、低语、回忆,其间有欢欣,也有忧伤。诗人采用了“不直说”和“迂回”等语言手段,生动地用艺术形式重现了生活。如《失眠的季节》、《奔跑的爱情》、《通向过去的路》、《黑夜里行走》、《七月之约》等等。诗歌简洁朴实,意蕴悠长。作者把抽象概念化作具体可触、丰盈清晰的意象,把一切难以捕捉的思绪和飘忽不定的感觉固定起来,呈现在读者面前,以一幅幅风景画和特定场面的形式来展示内心深处的喜悦、隐痛和希翼。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感知到诗人是一个表面平静、内心火热的人,这一时期的诗歌具有古典浪漫主义色彩,整体风格上较为明朗,色泽明艳,出现欣欣向荣之气,正如诗人所言,“这一生,我只愿以外表冷漠淡然/用内火滋养一朵千年的雪莲”(《拒绝融化的冰》)。


    从《七月之约》,到《绕过七月》,到九月的《我正在离开》、十月的《季节性离去》,诗人的生命历程和情感走向由此可见一斑。我觉得,诗是一个人的心灵史。如果没有情感的跌宕起伏,没有经历真正的忧难,你是不会体悟到生命历练中那些彻骨的疼痛和千帆过尽看淡人世的平和心境。这种心境绝不是可以“虚构”来的,但作者进入2006年后,却用一系列虚构的载体如虚构的房子、情人、结局,抵达《虚构的死亡》,然后《重生》和《回归》。似乎在这短短的几年之内,在这个虚构的天桥上,完成了生命的诸多体验与磨难,而后找到了灵魂的皈依。这本诗集,从时间线索上,从情感走向上,从诗意的表达上,其脉络都是一致的,这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解析诗人及其文字的秘密。诗歌在整体上,古典韵味和意境比较突出,作者善于造境,寓情于景,很好地运用了传统诗歌的表现方式,在节奏感和音韵感以及意境美上,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艺术享受。但在题材的创新、词语的变化、精神空间的开拓、视野的展开以及诗歌的现代感上,尚有些微不足,南京古筝日后当在此关节处潜修精进。从古筝博客上得到消息,她与人合出的诗集《五味子》将在近期出版,我们期待古筝在心灵抒写上逐步走向大情怀、大境界。


  2007-06-16 



青海湖简介:青海湖,原名胡永刚,青海人。青海省作协会员。

诗观:诗歌是一个人的心灵史,离开了个体依傍它什么也不是。于我,则是生命的游历与见证,在行走与静默中,在与自然和世界的对话中,发现、审视人性中的高贵与卑微,书写命运的悲欢离愁,在追求开阔厚重的诗歌境界中,达到心灵与生命的深度平衡,体现个人经验与历史场景的高度和谐。


[ 本帖最后由 古筝 于 2007-6-18 14: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4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最高枝】     
               
  --读古筝《虚构的房子》有感                               

       文/细雨归鸿


    认识古筝应该是通过江雪,是江雪给我介绍了这个女诗人。我第一次拜访的是她的博客,首先令我惊异的是她的美丽。然后细读她的文字,方才确信:古筝的名气,并不是来自世俗的“美女效应”,而是来自她自身的内部的才学实力。
   
    当今的时代,写诗的人不少,诗人却不多,女诗人更是寥若晨星。回首八十年代风头正健的女诗人们皆是美人迟暮,有的改嫁小说散文,有的虽然抱着昔日琵琶强拨几声,但已无人喝彩。九十年代出现的女诗人们,或者消费女性意识,学习翟永明唐亚平们,或者在男权话语的旗下分一杯汤羹。这些并没能影响古筝的幻想,她幻想着一座《虚构的房子》,一座属于自己心灵内化的理想天地,于是还在80年代她就已经为这份激动人心的理想孜孜以求了。有一张她少女时的照片很让我感动:
     




   
          你注意到竹椅上的小女孩
          她的眼神发散出 一种令人
          难以置信的自信 沉吟的下巴
          和一件棉布旗袍那样的安静
   
          她操纵着一本诗集 那些诗句
          仿佛她的梦呓 像皮肤一样
          柔软 一片泄露的光
          洒满朱色的木栏杆
   
          这个稚嫩的小女孩 一直未启开
          灿烂的笑容 作为一本诗集的插页
          她显得那样淡定从容
   
    我想,倘若按着巴甫洛夫神经学说来分类的话,诗人——这一精神贵族群体一定属于第二信号系统,他们大多生活在自己的梦幻中,在超脱现实世界的精神天地构建自己的幻想城堡,并把一生的喜怒哀乐毫不吝惜地填塞进去。这座城堡在古筝那里就是《虚构的房子》、《虚构的情人》、《虚构的钥匙》、《虚构的靠近和离去》、《虚构的结局》。她的虚构决定了她的诗人潜质,决定了她的选择。从世俗可能的温暖到终极价值意义上的追问,使古筝在诗歌的行吟中,找到了这个精神的乐园,她把自己安置在这里,于是她不孤独,更不寂寞......
   
    古筝是属于那种思想传统,情感内敛的女子。可以从她的诗中读出她的古典修养,她不写死去活来的爱情,也不写女性身体或性,她的重心是日常生活,对日子的观察、体验,以及情感的寄托等慢节奏的书写,但并没有因此而淡化她的女性身份和内在的气质魅力。她的诗安宁、柔美、境界深远而透彻,同时也不失大气,她把感慨的文字有力而有效地锲进了世界之中。游走于时空之间,抵达事物的本质。她具有一种将女性性意识提升到共性高度的能力,避开了自恋的狭隘,象一株山岗上的树,察看岁月的流转,大地的兴衰。
   
    是她的诗歌把我的心灵牵引,让我走进这个陌生的房子,这个充满神性幻想的世界,这个装着少女时代的梦幻的迷宫。
    仿佛看到眼前这个女孩,她带着自己所有的梦想与憧憬,模仿天鹅展翅:




   
          梦里的三月扬州开遍琼花
          你背着墙壁,在一片静止的光线中
          安静地,像茶盏中舒展的叶片
   
    多么清醇的文字,多么透明的女孩!
   
    人生作为一个过程,不可重复,但在这个过程中的沉思可以重复。沉思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量,同时,沉思也使我们的经历有了质量。沉思的过程也是反复擦拭的过程,就像品味一首诗,反复品味,反复擦亮,于是才能看见诗歌固有的光泽。虽然我们自身的尘埃落定,但因作品的照耀,我们便能随之明亮起来。
   
    《我们预约,为下段距离》
   
    我要到九月的枫林去
    和秋天做一次预约
    河水剽取了枫叶的底色
    你悄悄占据我的思念



    说好了,我预定了你的手指
    手指上那片流云和来世
    亲爱的,你是我预约中的预约
    你看,一片红枫追逐另一片红枫
    还有那热烈的吻和泪
    还有你为我设计的白纱裙
    上面也摇曳着一片片丹枫



    我只订了一张单程车票
    那些被刻意忽略的路程
    为了下段距离的美丽
   
    我莫名其妙地喜欢着这首诗,让我感动不只是情感的浓烈与真挚,更主要的是结尾处对情感的收敛与皈依。爱情是美丽的,是神圣的,但理智的爱更是一种人格的提升与净化。是现实中美好的东西给了古筝幻想以飞翔的翅膀。但是我不会忘记,现实的缺憾和无情,也同时给了幻想以灵魂。古筝就是那种既有女性魅力,又具人格魅力的女诗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最高枝。



    2007-06-23

[ 本帖最后由 古筝 于 2007-6-24 13: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之雨:一场虚构的爱情——南京女诗人古筝诗集《虚构的房子》之赏析

一场虚构的爱情   
                ——南京女诗人古筝诗集《虚构的房子》之赏析
   
                文/漂之雨






上图本文作者上海诗人漂之雨

   
    如果说,与南京女诗人古筝女士的相识是种虚构的假设,那么,网络各大诗坛上对其作品的拜读不就是艳遇吗?之所以常常窃喜其中,不仅仅是她诗意的语言引燃了我写作本篇的私欲,最主要的还是她诗作中蕴涵的意境使我不得不流连其中。虽然,相识很浅,但是,《虚构的房子》却使本人与其作品的距离接近于零。虽然,笔者对作品的理解尚不能十分抵达作者的心境,然一次虚构的旅行抑或可以达成一次再创作的心境。下面,我将把自己作为阅读后的心情拷贝,进行一次虚构的爱情。
   
    “和这扇门保持一步的距离/忘记这扇门/像记住所有的幸福”(摘自《陌生人》)。如果,这世间还有“冷静”可言的话,我想,我将因为“出狱的游魂”(摘自《陌生人》)而遭遇一场陌生的幸福。毕竟,当下的幸福来的太多太快,时尚的一夜情可以使数千年的伦理传统化为灰烬。守着这扇陌生的门,揣摩门里面的种种或许将成为可能。“世界是很整齐的一分为二/白天是一只眼睛/黑夜是另一只”(摘自《劫梦余生》)。当我睁开双眼,昼夜便成为身前身后的影子。因此,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谁会梦见一个瘦弱的江南女子/和一颗正在发作的净根牙”(摘自《凌晨四点》)。梦着你无声的痛楚,听“帘外马蹄匆匆过/三更弄弦”(摘自《筝弦蝶舞》),“今夜,没有月光/你被门重重地摔了一下”(摘自《空穴来风》)。于是,“我在周身涂满厚重的夜色/两眼发光/比夜更寒更冷”(摘自《短诗一组》之《告别死亡》)。难以想象,太难想象了,我刚刚跨入这扇陌生的门,你却已像发现什么似的,拒我于冰雪之中。
   
    难堪中的我,不得不作一番反省。是你柔美的心灵有过曾经的刺痛?还是你生活多年所积累的人生哲思?“均衡的空间乃是世界内在空间,因为它给予世界性的敞开者整体以空间”。当我想起海德格尔的这句话时,便更坚定了我追求你的意志和恒心。我绝对不会相信你是这样的女人:“女人了不起的本领就是造假,关心的主要是外表和漂亮”(摘自尼采《生存哲学》之《关于女人》)。于是,我毅然跨入这扇虚构的大门,让所有虚构的爱情统统真相于我的面前。
   
    “冰是水做的瓷器/当你的泪水把我的目光打弯了/我拿什么来捕捉你的爱情”(摘自《拒绝融化的冰》——题记)。一进门,你就这样对我述说,。然后你又唠叨说:“我曾执意走出一个圈/却陷入另一个圈。我关闭一扇窗/另一扇窗却向我敞开”(摘自《朋友》)。分明是真实的语言和感人的心扉,却又为何如此迷惑?但是,你根本没看我一眼,旁若无人似地述说着自己的心怀。“你走时/正下雨/藏一滴雨在眼里/你说/远方是片渴盼的沙碛//下雨时/我想起/悄然给你寄一滴/并说/南方正是温柔的雨季”《下雨时》;“好些机遇在等你/不,我不需要/门关着/我看墙上的风景”(摘自《看风景》)。无所适从?我真的有些无所适从了。或许人生本就如此,“关门和开门之间/一阵风是进来还是出去”(摘自《禅意》),更何况这场虚构的爱情?罢!罢!罢!既然你如此沉湎,那么我还有什么理由放弃不下这场虚构的爱情?
   
    “奇迹般的秋天/旋转,霜叶/在风里//风骑在墙上/歌唱,我在风中/夜靠着黑发/我梦呓的婴儿”《秋天》。感受着你那不老的童心,我差点笑得失去控制。我大声对你嚷嚷:“你必须返回冬天,像睡眠中的蛇/只缠住自己/返回时,记忆洗白了。”(摘自《虚构的结局》)。可是,你仿佛没听到似的自言自语:“你用虚构的钥匙开一扇门/你用虚构的钥匙开一扇虚构的门/钥匙向着傍晚/门向着死亡”(摘自《虚构的钥匙》)。呵呵,这分明是对我的嘲讽嘛!你?你?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在黄昏,他赶往去车站的路上/他说:你一定要等我”(摘自《虚构的靠近和离去》),当我想起你曾经的话语,便出现了另一幕虚构的谎言:“当爱情抚摸我的夜晚时/温暖而无声,发散出粉色的光芒”,“可当手指如水漫过我的身体时/花瓣的声音秘密打开,花蕾守口如瓶/而皮肤开始躁动。月光和水草不均匀的呼吸/一一对应”(摘自《虚构的情人》)。
   
    哦,我终于明白!大彻大悟的爱情原本就是一场人生虚构的游戏!放心吧,我决定再不打扰你了!因为你不止一次地说过:“有人询问我的年龄,我就会想到死亡/想到桃花的红艳艳即将过去”(摘自《偶尔会想到死亡》),你还说“我有九条命/我要九次跃起,九次降落/以九次的重生否定过去”(摘自《我有九条命》)。你说的太多太多,以至我无法记忆或回忆。当我跨出这扇虚构的房子的瞬间,你在我的身后哈哈大笑:“一夜之间。我可以拥有一座房/一夜之间。我要为此改变习惯的生活/你抬头望望天空//天空多了一颗星/地上多了一间屋//房子神秘地把你装进去”(摘自《虚构的房子》)。
   
    远远地守着这间虚构的房子,再不会靠得如此的近。当五月的风将真实的你带到我的面前,我就彻底地清醒过来;诗人,一位二度出山的女诗人之所以会以虚构的形态诱惑虚构的旅行,与其诗风之诚挚、之豁达、之细腻很难脱离干系。
   
    一场虚构的爱情,一场虚构的旅行,一场人生解读的邂逅。
   
    完稿于2007-6-26

[ 本帖最后由 古筝 于 2007-7-10 11: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3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筝,祝创作更上一层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6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王雨烟 于 2007-7-12 23:34 发表
问好筝,祝创作更上一层楼。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1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古筝诗人,<<五味子>>诗集已经收到,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2 23: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