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晓钟

焰火在雨夜绽放(组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水自闲同韵三篇(用晓钟韵)
  作者:grace--    发贴时间:2002-05-30 00:00:00
  整理人:cloud-in-sky   整理时间:2002-05-30 00:00:00




  
流光轻洒小径香
水暖风轻翰墨芳
自感陶公怜菊意
闲云散尽赋新章

流霞浅醉碧螺香
水榭凝馨绿萼芳
自来明月还自去
闲寄诗句有平章

流韵诗书倩雅香
水塘新流胭脂芳
自得绫镜惜花影
闲态婷婷锦绣章作者:grace--【风动盈波】
※ 来源: 网易虚拟社区 上海站.
※ grace-- 修改于: 2002.05.26 19:32.(来自: 218.97.193.94)
※ cloud-in-sky 改变保留标记: 2002.05.26 21:08.
※ ymwl09 修改于: 2002.05.27 15:02.(来自: 202.110.217.7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我这里是冬天(非常不好)
  作者:zelda-king    发贴时间:2002-06-05 00:00:00
  整理人:ymwl09   整理时间:2002-06-05 00:00:00




  
我这里是冬天

她来了 说来就来了
现在房子和那前面的小院子
还有院子里的月季花
全都沐浴在晨光里
我站在窗前我的欢笑和
泪水都关在一个小罐子里
有一天他们会
变成烟云或沉入地下
再不能充盈我的全身
粉色的月季笑容天真
我就暂时把寒冷忘记了
一片云穿越那边的天空
仓促地如同那时我离开家一般
而它跑远后我又要
坐上火车去学校
把目光投到街上有个青年男子
在车里向我微笑
马上离了窗边去整理书包
上课要用的SHEETS
我怎么也弄不明白哪个该带
所以都放在里面
然后我想你也许正在送女儿上学
她发辫上的结
一定如我小时候的一样
在温和的阳光下闪闪发亮
这使我觉得有些东西在把我分成两半
而被分裂的痛楚却那么细小
就像早上这场只持续了几分钟的雨
并不知道我的心灵正萎缩着
早晨的风寒冷得让人瑟缩
小波说过一个女人的优雅就是
她裸立风雪中的姿态
而我也曾对自己说
我的叹息每一声都很重要
因为上帝亲自听的到


----
  

    晓钟听雨   燕子留声           作者:zelda-king【女武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给你
  作者:zelda-king    发贴时间:2002-05-22 00:00:00
  整理人:ymwl09   整理时间:2002-05-22 00:00:00




  
给你

黑极了的眼睛
看看你的样子
充满魔力的词就生成
美丽的
不确切的比喻
如同忧伤无名的花朵
让夜充满香甜的气息
每个人都醉倒

我看见了一切
一本历史书的组成部分
是不断重复的意象
不要对我提起树和你
我如此疲倦
但愿死在五月
潮湿的长牙之下

是那个原因吗
是这样吗
岁月挡在你我之间
把故事隔开
而被故事忽略的人
坐在门口
把青春扔进阳光里作者:zelda-king【女武神】
※ 来源: 网易虚拟社区 上海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zelda-king    发贴时间:2002-05-20 00:00:00
  整理人:ymwl09   整理时间:2002-05-20 00:00:00




  
午夜呢喃

夜沉沉的
沉沉得不能瞧见的
一个接一个苏醒过来
一盏盏灯
连成一个个光环

SAYRE   SAYRE
他们说锡兰离天堂只
四十里之遥
天堂的流水声
可以听得到

子夜听你呢喃
听任时间
自然而然 把它自己
深深的愿望
变成荧荧的蓝

那对鱼要让他们
倒影在琥珀的怀抱
而你的声音
可以做……
护身符
像那个欢喜佛

SAYRE
小小的SAYRE
你听见了吗
季节在一夜之间苍白了
空气也沉重
而爱呢

SAYRE
你知道我最爱的人是谁吗
SAYRE 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
在所有的人之中
我最爱的女人叫什么名字吗
她叫SAYRE

身高: 162厘米
体重: 43公斤
体型: 苗条/纤细
血型: 未透露

我只是和她写诗歌
是古典的那种


作者:zelda-king【女武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xh5658    发贴时间:2003-12-14 00:00:00
  整理人:cloud-in-sky   整理时间:2003-12-14 00:00:00




  
有谁知道我来过?
         文/花语/03/12/12

有谁知道我来过?  
在这静静的夜里  
揣着火,揣着梦  
揣着前世遗失的段句

我的亲亲,黑夜里光明的使者  
江南雨碧绿的青藤,隐秘的情人  
湿月在怀想,这一刻风寒露冷  
我多想揽住你的肩膀  
象灞桥边攀爬的绿箩,缠着你的手臂,绝不放松  

可是我不能。亲亲。我们离得太远
远到今生只有别离,最终的别离。我的亲亲  
能和你相对一刻,就算一刻  
象那些弃我而去说爱的人  
终是过客,匆匆走出我生命的云河  

我们虚构的温暖,真香呀  
可你是否会铭记,我曾经来过
象一滴雨,一颗泪,一株含羞的秋草  
在这个冬季,低眉顺眼,在你的睫毛边  
镂下最后的诗章  

有谁知道我来过,在梦的枕芯  
悄悄的,没有惊醒一叶呼吸  

亲亲。你比月光轻灵  
只要我一个眼神,就能洞悉那个牌局
我至今固守的城池,是哪片叶子泄露了谜底

----有谁知道我来过  
轻轻的,爱得仔细  





作者:xh5658【花语.无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zelda-king    发贴时间:2002-06-10 00:00:00
  整理人:ymwl09   整理时间:2002-06-10 00:00:00




  
想你

亲爱的 从这窗子看出去
总有果实累累下垂
那从枝头上一步跨下
状如星辰的 是你吗

从这窗子里看出去
满目都是游走的枝杈
红色白色和褐色的树皮
我想象成一只抚慰的手

我每天路过一条街
墙上有涂鸦 玻璃上写
FOR LEASE OR ON SALE
而洁白的WEDDING DRESS
让我耗尽呼吸

我的脚步踩冬天的节拍
是那样的不准 它想
要退缩到阴影里的房间
它想要我发现 我不能
空洞地走在阳光里

可我只是想
做一个最懒散的人
跟着BUS的轰隆声
找出城市里每一条
躲藏起来的街道



----

作者:zelda-king【ZELD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zelda-king    发贴时间:2002-06-06 00:00:00
  整理人:cloud-in-sky   整理时间:2002-06-06 00:00:00




  
Except ye be born again  

她是个精灵  
她的心很洁净
花瓣开在她的指尖上  
眼睛看到的 鼻孔嗅到的
耳朵听到的  
都是三月的香气  她的洁净  
  
三月的水在你心里晕开  
只是 你要记住  
她走了  
必须消灭这夜 这蓝色  
这个声音 这笑容里妩媚的神采  
手也要保持纯洁  

若有一个结 一个封印  
一段情思是你无法解开
你要记住 虽然  
你想她时  她是一切  
她在那儿  
却只是个存在的意外  

你阖上眼睛
听任她的洁净 她的香气  
消失在这夜 这蓝色 这寂静里  
没有笑  没有声音  
你的手像她的心一样干净



女子与七叶树  

有一次
当我忘记自己是个女子时  
站在街角嬉笑  
感觉到风在耳季和发稍衰老
就很想知道  
在这无实体的城市里  
人们以什么为养料  

发丝变成叶子  
是我伸向天空的  
柔软触角  
初夏开放的奶油色花朵  
已经远去  
我矗立在街角  
想着自己是一棵七叶树  
有三十米高  
等时间变得永无终了  

那一天 我站在街上  
苍白低垂的天穹舒展后  
他们走过来说  
你不是女子  
不是树     是  
一片花瓣
撞击到地上时  
发出的声响  



渐行渐远  


我的声音好听  
话语却遁入黑暗  
于是 微启双唇  
就像一只飞鸟正在扇动翅膀  
却不能飞翔  
像一尾鱼正等待相濡的
那一小口唾沫(或泡沫)

开端是一个偶然  
渐行渐远的  
那一涧溪水  
舒展着伸向晴空  
舌尖轻触到冰凉的那一刻  
惊悚地忘记了赞叹
唇还是舌 吮吸  
水是水 也是甜蜜  
沉重或矜持
所有的犹豫  
挂在风中  
一个冬天 一个春天  
甚至经年

眼泪是湿润
渐行渐远的
我的无辜
羞红了容颜  
那个在黑暗里给我一束光的人
是个半神  
我伸出手 抓住  
他的衣角 是另一种甜蜜  
不经意的凌乱
均匀的一片沉静  
笑声点亮
一个冬天 一个春天
甚至经年  

我伸出手 又伸出手  
它们却渐去渐远


有时我会这样的想你


细节
原来它可以这样曲折
如同
背景
构成想象的一切
就像乐章 纯洁美丽
实现于表达里

银色的脚步
转瞬就到了面前
思绪的变得
无垠无疆
侧耳倾听
世界很空旷

拾两朵微笑
见到 一地的
白鱼烛光
我知道罂粟可以象征遗忘
重复的乐章
让它沉睡于
甜蜜的惆怅

有时我会这样的想你
然后陷入纯洁的忘却里



看云


一朵蓝紫色的云游走在
十月如洗的天上
它曾是哪一方的水
这并不重要
几千英尺上方
气流急速涌动
这云   奔跑着
上气不接下气

在我身边 影子们
随日落而色变
逐渐锋利
却在极短的时间内
没入绝境

另一朵云倏然而至
它们像两个羞涩的孩子
拉着彼此的一根手指
如一对约婚夫妇
再次上路
地上的河流
甚至印不出它们的影子
它们将变成哪一方的水
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携手走过
和它们给我的风景
还有我自己
为看云而看云



流年

纯正清澈的一个声音
摇曳着星星点点的光
好像我们整个的流年
都被点亮

我们有时欢笑 偶尔哭泣
也小心翼翼
打开一个小小的粉盒
放出各自的欢乐

闻着最早的春天气息
这个三月我又很想你
在我们的流年里
有没有试过 一瓣一瓣
去打开一枚花朵呢

相互转换的符号
我已经有些不记得
季候一过
我就变得握不住
那些欢笑 泪水 叹息和苦涩




分担命运的人  

一些鸟飞出森林  
变成飘浮空中的云
站在特洛伊人一边
为一个女人而战的  
是个年轻的半神  
他们说  
谁在爱  就要与所爱的人分担命运  
就好像除了自己
不存在任何真实的东西  

扬花满城飞  
我们就有了一城的信物  
可是命运的秘密  
它并不能说出  

那个我要与之分担命运的人啊  
你能不能让苹果花如雨般洒下  
把云雀带到天上  
你有没有一个白色的灵魂  
像一粒小小的珍珠  
或者四月的清晨
你会不会让我牵一个你的衣角  
面颊温软而湿润  

走近又走远  
真实与抽象  
我的话语总是
句不成句  段不成段
它们像那些飞出山林的鸟群一样纷乱  

我终于明白  
有些东西是你无法驾驭
就像空气和泪水
一片星空或一个影子  
就像命运和那些其中每一个细小的动作  

那个我要与之分担命运的人啊  
你是不是日益沉重地寂寞着







----
    用眼睛里面的咖啡色瞳仁向你微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贴时间:2002-06-12 00:00:00
  整理人:ymwl09   整理时间:2002-06-12 00:00:00




  
海之子       
头衔: 前网雨神
门派: 打雷派
级别: 前网左使
金钱: 135311 前币
来自: 湖南株洲 
总发贴数: 1039 篇
注册日期: 2001/08/14
-----------------------------------------------------------------------------
转:
心灵鸡汤

笑看云淡风湿处
靡雨欲酥江南湖
自有异乡寻花客
绵绵冬雨客偶徒   


跟帖:
海之子:

云寒雨冷天遮幕
心似苍穹居草芦
客称异乡终小异
偶徒路遇亦若无


绿萝       
头衔: 忘記了
级别: 精灵使
金钱: 55224 前币
来自: 黑色泥土 
总发贴数: 3281 篇
注册日期: 2001/07/05


这一首心灵鸡汤的更在随意处见诸散淡柔靡的笔触。

凛凛云畔泛天幕,
绵绵酥雨坠深湖。
晓径孤寂异乡客,
踏尽风尘寒暑路。


海之子       
头衔: 前网雨神
门派: 打雷派

踏尽风尘寒暑路

绿萝此语当真痛切!沉思良久,唏嘘良久。。。。。

梦还乡

衣锦荣华日还乡,
乡音绕枝江南腔。
腔调依稀童年趣,
趣事才提已天光。

光阴一去三十载,
载情载物载江山。
山南衣风居自娱,
娱笔只字归思难。

--------------------------------------------------------------------------------
我是云中的一片叶,飘飞在你的梦中。。。。


  





----
我是晓钟,忧郁的晓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贴时间:2002-06-12 00:00:00
  整理人:ymwl09   整理时间:2002-06-12 00:00:00




  
海之子       

薄衣寒峻念新朋,
别后知暖情几层。
轻问童子夜深否?
念衾细雨敲窗冷。


绿萝:

衣风侍儿添茶暖,
素窗不吝待故人。
万丈豪言天下论,
问君今夜知寒否?


海之子:

掌上千秋寂寞人,
胸中诗书只言君。
妄论天下虚豪杰,
衣风茶暖绿萝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敲击出来的诗意空间
   -————花语印象
文/穆晓禾

诗歌介入网络,网络推动诗歌,在你我的面前,敲击出一片诗意的天空,这天空下的诗歌像艾草一样繁荣向上。自网络以降,诗歌也得之大幸,甚至在网上出现的诗人和诗歌,也被人命名“网络诗人”和“网络诗歌”,我只看作为诗歌介与网络的一个“现象”。青年女诗人花语便是这一“现象”中的人物,如果撰写网络诗歌日志的话,花语这个名字是不可被忽略的。

2002年初,我混诗歌报论坛的时候,花语已经在网易社区小有名气。后来的一天,她在晓钟的引领下来到这里,并长期驻坛至今。2003年底,花语开网络诗歌论坛临屏之先河,给网络诗歌注入一针强心剂,从而带动了网络诗歌向前飞速发展。临屏诗歌比赛,是一种游戏,是一种娱乐,是一种对诗人把握诗歌写作的考验。2004年12月2日,该诗赛得到彻底地完善。就是加密参赛者的帖子,让其他会员不辩某诗歌的作者是谁,这样便杜绝了人情投票的现象,让投票人真正关注的是诗歌本身,而不是其他。临屏诗歌比赛,是繁荣网络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整个网络华语诗坛都在用这一模式,并一成定律。期间,花语又组织诗歌报网站、诗先锋网站、太阳石网站、中华论坛举行了多次大型的站站联合临屏诗赛,以互动的方式风靡和蔓延到所有诗人到达的地方。她以自己的热心主持人的身份,曾连续70天在线举办诗赛,给网络诗歌增添了这块奇葩。花语打破了诗歌不可入网的断言,让瞬间的灵感在敲击中得已呈现,并让这种思维的训练得到巩固。花语是一个亲为者参与者,我心目中的“网络诗人”就是以这样标准论的,而不是那些仅仅把诗歌贴到网上的人,发完帖子就跑的人。所谓“网络诗人”,他(她)们对“网络诗歌”做没做些出什么贡献呢?

花语近年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为她的网络朋友,我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诗评家,我写下的文字多是介与评论和随笔之间的东西,算不上对一个人的定论。对一个人熟悉之后,我才有话要说,有字要吐,但我没有对一首诗歌或一组诗歌加以解读的嗜好,它们好与不好,应该交给更多的读者去言谈吧。

花语说:走,带上键盘寻找爱情。看过太多花语的诗歌,基本都是和爱情有关。我一直相信,女性对爱情更敏感一些质感一些,一个渴望爱并会付出爱的女人,她弹起的琴弦打动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清晨或一个黄昏落日。“爱情的食堂/怎么可以有这样的花香而没有米汤”(《情人把爱情放在我的手上》),诗人的生活是浪漫的,或者说她向往浪漫的情节,但她更理智地知道,没有“米汤”的爱情,“我第一次拥抱了幸福/把初吻献给了那只小鹿”(《五月,那个有风轻吹的下午》)。这几年,我打开网页,便不时地能看见花语写下的新诗歌,常常在我燃起的香烟中,她的诗句在不经意地触动着我。“花不会开,轮回是怎样一种欺骗/谁能让我相信:稀释的蜜汁/如当初一般甘甜。来生我们/还能说你,说我/手捧玫瑰,说缘”(《说缘》),即使去写一种离别,一段失恋,花语在诗歌中也写得这样克制,她展现的只是一种美的思绪,以大众的情感为基调,以己体验话说众生。不刻意地为一个人写诗,她的对象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多个人,在她的诗中我们都能看见自己的影子,而她自己就藏在诗歌的背后。在网络里,花语或许不是第一个带着键盘寻找爱情的女性,但她是最有勇气不放弃追求爱情的的女性,至少诗人在诗歌中这样告诉我们的。在这部花语的诗集里,你看见的东西一定比我多,那些已被世人麻木的感觉,现在——花语已经悄悄地又开启了玫瑰之门。

面对花语,我从没有把她看成一个知名女诗人,太过于熟悉了,就忽略了那层神秘的面纱。诗歌隶属灵魂,也是个人私密的事,有的人,却把诗歌当作一种工具,为自己在诗坛寻找位置,坐一把椅子,而花语只是为自己的心写诗歌的,从未考虑过其发表与否,有没有更多的人看不看,但她相信,有一种东西——出入内心,方能流入内心。当下,看看那些已成名的诗人,除了诗歌还有诗事,这不能不让人想到,诗歌是闹腾起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或许,诗人花语性格的内敛不张扬,才是成就其诗歌最基本的因素。

花语,本名徐华,湖北人,现居天津。从笔名到网名,从这里到那里,但她一刻都没有离开过网络,她打开的诗意空间,和键盘有关,和爱情有关。

05/9/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n年前的旧帖,也是今天搜索出来的,收藏,佩服往日精神3321
xxfzlj
14:46 PM


这里的大多数诗作是想出来的,并不是自然流露出来的。情感多是造作出来的,文字则是它伪饰的工具。

几乎没有几篇天然无雕饰的清新之作。说句不客气的话,我真的怀疑有些作者是否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再说句更不客气的话,在那些充满了大量溢美之辞的许多回帖中,有多少是出于真心的认识与赞美?也许只是不懂装懂,以盲指盲吧?
我承认朦胧诗从七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刮起一股旋风后,影响一直都存在着。人们既然不再满足以传统的手法来表现诗情,那就一定会为诗歌选择新的形式。西方现代诗的思潮中虽然没有哪一个形成了主流,但相对而言,朦胧诗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不过仍然没有出现一批伟大的作品,让人们能够看到甚至只是猜到诗歌发展的方向。

新的形式没有建立,旧的传统却丢掉了,因此人们不知道诗该怎么写了。诗人们大多以朦胧为美,以用词尖新为时髦,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看上去似乎有些意思,也有些奇妙的句子出现,但整体上看他们是舍本而逐末,是以辞而害意。他们拐弯抹角地向你暗示着一个信息,但他们竟然因为自己的故意隐晦而弄得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在表达什么东西了,当然他们很快就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只要称这是现代诗就一切OK了!

看了这里的一些作品与回帖后,我感到自己开始处于尴尬的处境中。
我想直率地说“你懂你写的东西吗?”“你懂你回复的话说的什么意思吗?”“你们不觉得你们有时在玩皇帝的新衣那个老游戏吗?”“你似乎想说你看见了什么,但真的存在那个什么吗?”
但,我知道自己不能那么说话,即使在写这几句话时我也尽量要避免不要涉及到具体的人与作品。可是我心里仍然不舒服呵,我想吐露出来呵,这便形成了我的尴尬。
最后我想,在论坛还是应该痛痛快快地说出来要好些,要相信别人能够正确对待这个帖子,如果情况真的乐观的话,那么至于这个帖子有没有几分道理倒是其次的事了。

另外想说一下,我一直按传统方式写作,不管是旧诗还是新诗,乃至散文,都是如此。因为我觉得表达人类的各种情感,这些形式已经足够了。当然,我也并不是反对创新,但是朦胧诗这种创新实在只是一种逆流,它不是丰富了诗歌创作的艺术形式,反而是扭曲了它。

这里的诗歌作品大多数是朦胧诗,不管你们承认不承认这一点,也不管你们引为自豪或是羞怯,我认为这是事实。我知道以我个人之力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又因为自己无法容忍这种玩弄艺术的创作手段,所以我选择离开这里。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不再想更多地说什么了。当然若有一二知已者能够认同愚见,甚至能有一二迷途者能翻然醒悟,那当然会令我快慰一些的。


                         作者:古风

================================================================================



古风兄弟的执着与热忱,我们都很赞赏和尊重。我们诗歌报的朋友,也一样的执着,与热诚。
对于诗歌本身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敢说,我们大多数朋友,如血啸,芸芸,石破天,摘星,星尘,陈肖……,他们都是直言不讳,用心去交流,交流诗歌的内在,情感,用他们所认为能够达到沟通的一种方式。好就好,不好就是不好。这都是自己的感觉。不懂的,我们质疑,或者我们可以对作品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你不能扁毁一切。毕竟,读者的理解与诗人写作的初衷是会有一定距离的。不能强求。
不喜欢的东西,就说是错误,或者说是逆流,这是主观臆断还是客观判断?只不过是自己看不懂一些东西,没能找到诗歌的钥匙,就统统将它扫到垃圾堆里?朦胧诗歌是逆流,这个似乎连时间老公公都不敢随便说。它尚且需要时间来证明呢。

我不排除有那么一些人,不懂自己在写什么。但是,你不能一叶障目呀!而且,你所说的朦胧诗,其实,从理论上来说,朦胧诗所用的手法,从很早很早的古时候就有了。从中国古诗中,你就能找到一堆。要不要我举例?

且不说我们是不是朦胧诗歌,我们这里的现代诗,不分流派。先锋,古典,什么都有。我们写诗,也是在表达我们自己的感受,内心的体验。是的,这就足够了。重要的是我们彼此能读懂,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因为我觉得表达人类的各种情感,这些形式已经足够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我们谈论诗艺干什么,诗歌如何发展?就靠感情?
“当然,我也并不是反对创新,但是朦胧诗这种创新实在只是一种逆流,它不是丰富了诗歌创作的艺术形式,反而是扭曲了它。 ”好的,那按照你的说法,什么样的诗歌才不是逆流,什么样的诗歌创新才不会扭曲?

我相信,我们相互评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到达诗意本身,诗歌所表达的本身。我们不去尝试,不去走,我们梦想的远方如何到达?况且,对待诗歌,我认为首先不要去排斥。你要去理解它,去弄懂它。然后从中真正找出好的,和不好的东西。能说出个道理来。弄不懂就说不好说糟糕说逆流实在……你懂了,你才有权利评说它。

诗歌报欢迎你,欢迎所有的朋友,我们只是本着从不相互排斥的态度,认真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个的帖子。我们说的,帖子里说的,也都是真心话,是一种交流。

您到任何地方,应该都是这样的诗歌吧。希望你能和我们共同交流,而不是排斥。不过,我可以介绍你去古风论坛的一个古典新诗派,很纯的派别,那个一定很适合您:)

  http://www.gufong.com/bbs/


我胡说八道一通,但是,都是心里话。


                      作者:潇潇枫子(诗歌报红颜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们有必要承认自己
但并不是都需要为自己瘁心辩护
我们需要别人理解自己
也需要自己理解别人
我们都不伟大
所以,我们都需要交流
闭门造不出好

  作者:我不是诗人(诗歌报休眠版主)

================================================================================


交流最重要,理解最重要,学习最重要,自信最重要!


    作者:兰马(诗歌报休眠版主)


================================================================================


诗歌是不能回避生活的,打倒传统也是错误的,但我们也不反对创新,有些意识流的诗歌写得好的也很多,同样不能一棍子打死,总之心态要平静,要争论不要争吵!艾青是提倡生活是创作源泉的。而顾工和其子顾城则走的是不同的创作道路,也都被世人认可,存在即是合理的吧,无须强求。象最近红起来的雪村也是与老子持不同艺术观点的,但也被社会所承认了的。无论艺术追求的异同我认为是正常的,关键不要走火入魔,这一点很重要。我对时下的下半身是旗帜鲜明反对的!


         作者:见闻(诗歌报副站长)


================================================================================


我有时候非常留恋那些探讨的日子,即使争的面红耳赤,但最终一个好的解题方法,一个好的治理方法就出来了,不要限制他人的思维。
有时候,我非常庆幸人有很多爱好,当你订好一幅洁白的画布,你可以象达芬奇一样写实,也可以象毕加索一样抽取生活的精髓,我经常会这样去感激,生活赋予了我们如此多的色彩和表达方法,让自己的精神亮出不同的颜色。

天空同样也会下雨,多云,晴朗,甚至还会太阳雨,人的思维的神经传导在不同的经历和状态下会有不同的电感。

所以,我们尊重生活,体味和描画生活。所以我们有心灵的共鸣或者感受,感动,交流何尝不是对艺术的探讨和对人自身的最大理解和认知呢?你说呢,朋友?


                作者:芸芸阙阕(诗先锋管理员/指纹版版主)


================================================================================


晓钟: 你提的问题很多,但没有直接回答任何问题,因此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于你可能需要我说明的问题说上两句。
判断这里的作品大多数是不是朦胧诗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把七十年代以来中国诗歌发展的大致情形看一下,感觉一下,应该是不会有什么疑问的

诗歌流派很多,但新诗而言,可基本分为两大类,一是朦胧诗,一是传统诗。
在诗歌创作的创新方面,朦胧诗做了不少努力,也有一定成绩。但总的说来,弊大于利,这最大的弊便是脱离了大众。如果脱离了大众成为阳春白雪还能说过去,起码知识阶层能理解。但是非常可笑的是,从人类自然感情出发来理解这些作品时,大家普遍感到非常晦涩,包括许多诗人也不能看明白。这难道是正常的吗?

在一个正常的时代,我们能够允许部分这样的作品出现,这是因为民主。但如果这样的东西太多以后,这个时代岂不是一个不正常的时代了?目前轻文化与下半身文学比较流行,这些东西充斥了影视与网络,造成的结果大家是已经看到了的----这是中国文化人的耻辱!让朦胧诗这种东西现在也正如此泛滥着,这也是中国当代文化的可悲处。

是的,正确的方向我们还没有看到,但这并不是我们继续容忍谬误的理由。朦胧诗对于诗歌创作的实践虽然也有一定的贡献,但总的说来是过大于功。它悄悄兴起于七十年代末,主要表现的内容是“怀疑”“愤世”“迷茫”,由于当时的政治气氛,其风格主要是“隐晦”“暗示”,总之作者是希望读者通过比较费力的想象才能明白诗意,而这种形式正好是朦胧诗的特点,于是他们以拿来主义的精神把西方朦胧诗的写法引进了自己的创作中。

对于北岛、食指、顾城等人创作朦胧诗,我们尚可理解,即所谓特殊环境特殊情感特殊的写作,而且因为他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文革中那喑哑无声的沉闷状态,还能赢得人们英雄般的敬重。但是在今天仍然故意“婉转情肠”,故意以曲笔创作,故意让人家读不懂,那么其动机就值得人怀疑了。

以上是我看了晓钟的帖后的一些感想。下面我简单回复一下孤翎的话:

朦胧诗的功过我在上面说得很清楚了。朦胧诗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它是有功的,但它本质上只是一股思潮,而不能代表诗歌创作的新的形式。因此可以说朦胧诗中政治上的影响远胜过它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创新,这一定要看清楚。第二个阶段就是八十年代末期以后在没有新路可走又不愿意以传统手法表现诗歌的情况下,继续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朦胧诗创作道路。但因这个创作形式是我国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异态,所以使误以为它代表新诗发展方向并以此方式创作的人继续了这个错误。

我说这是错误,是从现象与本质两方面来看的。一方面确实没什么成就可夸,另一方面它的形式说明它是违反诗歌规律的。这两方面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再解释。


            作者:古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


答古风:
任何一个诗歌流派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土壤,土壤中含有的成分如政治、经济、生活甚至全球的文学、艺术的思想走向都是诗歌分支形成流派的根基,抛开这些来谈文学的功过是非,无疑是顺着电筒的光柱爬上天,是无法找到事物的根本的。:)
我上面提出的问题,其实也是我遇到的问题,那些流派其实都已经丧失了现时环境的根基,如果一味的模仿是无法出现好的作品的。那么归结到最后,诗歌在文学中的基本角色是什么?诗歌在这个时代环境下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任务?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写诗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朦胧诗形成于80年代,之所以称其为朦胧诗,是因为它在形式上的委婉、隐讳和在内容上的批评。北岛的《一切》、舒亭的《致橡树》、顾城的《眼睛》应该是朦胧诗流派的代表作之一,《一切》是通过描写作者内心的彷徨和愤怒呼唤哲学的回归,《致橡树》是通过描写作者对爱的追求呼唤人性的回归,而《眼睛》则是直接洞穿文革的荒唐和黑暗从而呼唤新中国的诞生。在朦胧诗流派眼里,文革的终结无疑等同于1949年旧中国的终结一样,这是具有重大历史、社会意义的,是中国***的胸怀和勇气,改变了少数人的荒谬和无知,才带来了后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朦胧诗流派内在的意义远不止我们所看到表面的东西,它赞美了中国的新生、帮助人们从形而上的集体无意识状态走入了哲学、人性和客观的氛围,成为当时与“反思”、“伤痕”文学并列的一个重要流派,实现了诗歌作为号角、先锋的真正功能。
现代派诗歌是美国六十年代流行的诗歌流派,代表作为《陌生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中国产生影响,其主体内容已经由朦胧诗流派的政治性转入了关注人的本身。现代派的诗歌观是通过社会、生活中人的陌生感来凸现当时美国社会青年的整体悲观情绪。其写作手法主要是围绕人与人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展开,是更加隐喻的政治。被借鉴到中国诗歌之后,产生了一大批实验诗歌作者,因为没有特别突出的被大众认可的代表作,因此只能作为一种现象在诗坛昙花一现。30岁以上的诗人应该记得《诗歌报》的那次大展,也应该记得后来被封杀的原因。在这里,我不愿多说。
其他,如现实主义的诗歌发展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没有必要多言。
我说这些是想,诗歌脱离的政治、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土壤,无疑是空中楼阁,是没有读者的文字堆砌。没有那个时代的好作品脱离这些。我可以举几个代表作的例子,大家自己想想。《凤凰涅磐》、《大堰河,我的保姆》、《祝酒歌》、《天安门诗抄》、《一切》等等。
上面的文字有很多的思考没有写出来,希望大家就此进行讨论,不要埋头写诗,应该首先知道自己在写什么,需要写什么。:)


                   作者:晓钟(诗歌报内容总监/挑战者版版主)


================================================================================


晓钟:
认真看了你的帖子,明白了你的观点。关于中国的朦胧诗的历史,及其对西方现代诗继承与借鉴的情况,你写得很清楚,我过去也都看过,再次重温,觉得你的态度是中肯的,逻辑是严密的,认识也是深刻的,对此,我表示尊敬和钦佩。
我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对于几十年来中国的诗歌发展史,我们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几乎都注意到相同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事实,只是我们对这些事实的看法,对于朦胧诗历史地位的评价,有所不同罢。
我知道如果再要深入谈下去的话,势必会把话题分成许多非常琐细的分支。我看没有必要了,因为我已经知道了你以及一些与你有相似观点的朋友们的意见,至于谈论下去各自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我心里已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也就不准备谈得更多了。
最后谢谢朋友们热情地讨论与回帖,就此别过,有缘的话我们还会再见的。


                    作者:古风

================================================================================


古风兄说:诗歌流派很多,但新诗而言,可基本分为两大类,一是朦胧诗,一是传统诗……????

怎么会这样认为?? “朦胧诗”作为一个诗歌流派或者一个特定时代的诗歌现象,在70年代到80年代就已经走完了他的道路,其代表诗人舒婷、顾城、北岛的时代已经终结。80年代出现的各种流派将诗歌推向另一个高峰,被称作“新生代”,85年之后新生代成为诗坛新锐,“他们”、“海上”、“莽汉”、“圆明园”、“非非”……太多的诗群,代表诗人西川、于坚、海子。自90年代陷入低潮,各种民间、半民间、地下诗人纷纷转移阵地,开始举起网络诗歌的大旗……
老兄的诗歌分类有点太牵强。

            作者:石破天{诗先锋管理员/诗歌报管家婆)

================================================================================

一个一个看了。
我想起许多年前,一次在夜里走山路的经历,一个人在山路上走了一夜,老是感觉有个啥跟在身后,走走回头看看,再走走不放心再回头看看,却啥也没有看到,直到天亮,我爬过一道山梁看到太阳时,我才放心了,再也没有回头的走了。

               作者:雨人梦天


================================================================================

这样的帖子俗称泼凉水,当一个人得意忘形忘乎所以的时候,一盆凉水泼来,管用的很。这样直言不讳的风气应该提倡。象贵站评论版的白马的《不说人话的诗坛》也侧重在道德方面说了不少。探讨是好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作者:风满袖

================================================================================


米饭说几句:
晓钟举例的那些诗歌都是大时代背景下的诗歌,它的功能很显然,是给人看的。同样,我以为古风兄的观点,是希望诗歌能深入大众,正如古今中外任何优秀的诗歌,它的可贵不在形式和语言本身,而是它的立意。

而现在我们对诗歌的态度呢?从九十年代以后的诗歌,我们发现,我们的诗歌,之所以作品的意义远没有那个时代的影响巨大,不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不伟大,而是这个时代的太平盛世观念驱使大家失去了唤醒人与人之间物质与物质、精神与精神的关系与责任。诗歌发展走向个人化渐渐形成主流。请注意,人们开始细致地关注自己生活,并主观地将之进行诗化。诗歌的功能可以说,不再是唤醒,而是展示。

展示,很多人看到这里必然以为我对它的看法是贬义的。其实不是。客观地讲,诗歌只要存在,必然有它的目的。即使是为诗而诗也必然有它的目的,一种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最大满足或者籍此排解一下空虚的大脑、打发无聊的时间。如果换成心理的角度来看,这个功用就是作者的目的。回到展示这个说法,现时的诗歌既然无法提出大的立意,失去了唤醒的责任,那么诗歌走向远离政治、经济的创作道路,只是告诉我们一些惬意的属于作者的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他的展示,就是要让读者与他分享他的认识。从传统的说法上看,很多人要认为这是个失望的诗歌时代。

但我们能否换个角度看看问题,首先,不要停留在朦胧诗歌的探讨上,毕竟这类诗歌的功能是在暗示一种真相,只有真相本身受到了认可,他们才能顺着那个路子去理解作品的意义。因此,这类诗歌如果失去了大的内涵,人们的联想必然产生岔道,无法走到一起,作品则必然受到争议,义山的《锦瑟》既是如此。

失望,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我们希望看到的。但我们并不完全代表我们,一个集体除了在某个利益上达成一致认识外,其它的,都很复杂。我们中因此就有道同者与道不同者。也正因此,我想,对于一个论坛的态度,对于阅读论坛诗歌的态度,都是各取所需,而不是一概定义。

诗人,对于我来说,再不是形象高大的代表,而是喻指到每一个要抒发心中情感的个体。而我们这个时代正在不断地产生这样的个体,他们的文笔和哲理高低不等,也正因此,传统的纸刊不能漫无目的地容纳他们,他们需要别人的共鸣,选择网络、选择论坛就是最好的方式。相对于此,读者的素质也在变化。等等原因,正在说明,诗歌走向个人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动摇。因为他们中大多数人注重的是他们生活的展示,而没有唤醒这个概念。这不是他们的悲哀,于诗歌而言,这是时代的悲哀。

我们太关注自己的生活了!即使是在奉献爱心的时候,都很形式,举个例子,我们看到新闻媒体上说到捐款的时候,镜头一定要有个投红包的过程。此外,见义勇为者如果身上不挨个子弹背个刀伤,人们除了口头褒扬外,似乎就没有了什么。这也正是为什么现代大街上明目张胆的犯罪多了,人们自保的意识强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重了的原因之一。

扯得似乎太远了,其实我要说的是,个人化的诗歌立意不高,成为好诗的可能就较小。但它也是诗歌的一个路子,我们必须理解作者的行为需要,论坛是大家的论坛。每一个人都有话语权,我们不能去限制这种个人的诗歌观念,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有没有优秀的诗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身边始终有很多题材,我们需要有唤醒他人的义务感,写属于自己的诗歌无可厚非,关注他人的生活也同样重要。


            作者:大米饭

================================================================================


失望,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我们希望看到的。但我们并不完全代表我们,一个集体除了在某个利益上达成一致认识外,其它的,都很复杂。我们中因此就有道同者与道不同者。也正因此,我想,对于一个论坛的态度,对于阅读论坛诗歌的态度,都是各取所需,而不是一概定义。
扯得似乎太远了,其实我要说的是,个人化的诗歌立意不高,成为好诗的可能就较小。但它也是诗歌的一个路子,我们必须理解作者的行为需要,论坛是大家的论坛。每一个人都有话语权,我们不能去限制这种个人的诗歌观念,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有没有优秀的诗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身边始终有很多题材,我们需要有唤醒他人的义务感,写属于自己的诗歌无可厚非,关注他人的生活也同样重要。 好,说得好.米饭兄的观点我赞同.挂起来大家看看.

            作者:摘星楼主(诗歌报大厅特邀评手)


================================================================================


诗歌能够反映政治,但不是用谈。反映来自于生活,客观存在的生活,广泛而受到普遍关注的生活。而我觉得这是个大的方面,对于一个人来说,我们写诗如果以一个时代的使命感常常勉励自己,多思考,少乱呼吁,那么写出来的东东就不会矫饰、做作。
当然,我们也有我们自己自私一面,我们也写只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不但包括诗歌也包括散文、随笔还有小说。

我们中的每一个人不可能都是才华横溢的人,但我们有自己的思想,表达得粗糙并不可怕,怕的是你写给大众的诗歌缺乏唤醒意识,写给自己的诗歌则过于偏重形式,无中生有,自己欺骗自己。


              作者:大米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


说的好!挂起来,大家继续讨论。
另:请同志们注意了,这不是争,也不是吵。没有理论知道的诗歌是形而下的诗歌,各自为战的结果必然是一盘散沙,成不了什么气候的。。。诗歌需要反思,需要前进。而一味模仿或者自怨自艾等同于无病呻吟。请大家谅解我的说法,因为自汪国真以来,诗坛转移到网络,而在网络这个人人都能发表作品的地方,诗歌开始退化,民间的不等于民族的,很多的思维极端混乱。诗歌报既然要担纲华语诗歌原创基地的大旗,不是靠数量的虎皮做的到的。必须形成具有时代性的代表思想,才能引领新诗走向广阔的天地,留给世人一些可以传诵(不是流行而是流传)的作品。


转网易北社秋来和尚帖:
无论是原帖还是回帖的讨论都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以往中国诗歌很糟糕很革命的理论巢穴里去探讨诗歌。
提几个问题:
一、朦胧诗的定义是什么,提出这个概念的说法是否正确?这个定义去解释顾城是否合适?
二、艾青等人诗歌存在历史价值,但他的诗歌地位是在当时的诗歌理论下获取的,到现在我们还这么看吗?
三、旧有的理论哪些是应该保持的,哪些是根本不能再作为诗歌评论的依据的,我们清楚吗?在没有共同依据平台的情况下,你说的话也许对自己是站住脚的,对别人适用吗?

所以和尚觉得,如今是需要拿出一些大家认同的原则才能讨论诗歌。或者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拿出几套理论来:你传统的拿出你传统的理论来讨论传统,在这个模式下我们认可或否认你传统的东西;你口语的拿出你口语的理论来,在这个理论下去认可或否认你的口语。这个办法下是井水与河水关系,你别吹你的最现代最有前途的诗歌,您也别认为象艾青的那几手东西是正宗。
网络时代也是个性化时代的到来,各取所需,不需要你定一个方向给人民大众,这样才是生态的环境,只要不违法,任何观点都有可能是正确的。不要否定权威,不要相信权威,关键的问题是,经常想想你自己需要什么。
再讲一个故事,人类都是起源于非洲(或者有别的理论说是另外的地方),那时候没有白人 、黑人、黄种人等区别,大家在一起选美很容易,那时候也许是选嘴巴大的为最美。到了唐朝,一个黄种人,一个黑人、一个白人聚在一块选美,我们不用想也知道结果是什么,没有冠军,而且在互相嘲笑对方的眼光怎么如此怪异。时间咣当来到今天,环球小姐选美大赛,尽管裁判是白人居多,黄种人也有可能获得冠军或者亚军,我们黄种人在电视旁观者或许正赞美一个白人女孩。

转网易北社《诗人的灵感》版主丑鸟帖:

对于诗的理论,一直是排斥的。一早花了工夫读了,于我是比较难得的,因为网络的虚无,因为现实的忙碌,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一个诗人。
一直以来写自己的喜怒,也读别人的悲喜,喜欢的多读几遍,回个帖子,而已。
一直都认为诗是极端个人化的艺术,是高度浓缩的个体对现实的提炼。特别是在网络上,大家摒弃了功利,只为爱好而猩猩相惜。所以,对于各种诗我都能包容。至于风格,至于技巧,不过都是某种工具,如伞可避雨,如车以代步。
而谈及各种流派,对我都很陌生。在我的判断里只有喜欢或不喜欢,无论是诗还是诗人。
所以,对于这样的讨论我常常选择沉默。

晓钟跟帖:

朦胧诗的发源应该是从李金发开始的,后来只是因为有了适宜的土壤,才在80年代开花结果。朦胧诗的定义应该是:通过意象对诗本体的包裹和内部的节奏来表述一些无法直面表述的“点”,从而引发读者审美的冲动和娱乐。
对不起,因为手头没有详尽的资料,只是个人定义罢了:)

--------------------------------------------------------------------------------
转网易上社
桐剪秋风跟帖:

我从头到尾一口气看下来,心里有点乱糟糟的。
对诗歌发展的过程不是特别了解。
喜欢这东西也没有多长时间。
也不知道会坚持多长时间。

开始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写的东西温和、细腻。所以才喜欢这种语言。
后来读的多一点的时候,又发现一些人的文字有一种沉沉地压在心上的分量,是很沉重、很实在的。
好象朦胧诗的定义也不是“谁都看不懂的诗”,只是有些时候文字过分的个人化了(前面有人讲过的),并且人们更倾向于“内视”语言,由于我们不可能迅速地了解和理解一个陌生人的内心,因此读不出味道来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吧。
也可能是现在世界上值得探索的外部世界构成已经太少了,地球上也只剩下南极了吧。而宇宙又只有少部分的人才能研究的着。人们更多地把本性中“挖掘”的这一部分能力用在了探究自我和内心世界上面。……嗯……这种事做太多了其实不是特别好,容易形成自我中心……好多诗歌表达的东西都过分的自我意识化,导致了一些不太好的结果。

嗯,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我也不太明白了,越说越把自己绕进去了。
我在学校里最不会写的是议论文。也就是说,通常说一点事情都会昏头昏脑的。还是请行家们见谅了!

假行僧跟帖:

我不是诗人。所以,在争论诗歌时,我选择沉默。
听说流行的艺人是“炒”出来的,时尚的文人是“吵”出来的。(好像后来也有人说是“骂”出来的?)
不过,好像很多有了定论的东西都是当被定义的人或事务成为历史的时候。
忙碌是现代人的事儿。有时间的不妨争或炒。没时间的不妨听听或看看。
累了时,还是各自为政,好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老百姓说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话虽说没甚大文化,抛开道理不谈,实惠倒是真的。

下面转篇别人的观点。当作我今晚“重在参与”的结尾。:)


关于诗歌的几句话 (作者:陈远)   

1.诗人有多少种,诗歌就有多少种 。对于说哪样的句子是诗歌哪样的句子不是诗歌的人,我嗤之以鼻。   
2.只有快乐的诗歌或者句子,没有快乐的诗人 。诗人是忧郁的,但是在写诗的时刻,他是幸福的。   

3.原来我以为诗歌的核心是词语,现在看来,我太狭窄了。现在我认为:诗是生活。我推翻了原来的自己,我很高兴。   
4.学者需要积累,诗人需要天赋 。   

5.诗人的内心是封闭的世界,诗人的内心是等待喷发的火山。面对世界,诗人伸出的手掌是向外的,那不仅仅是一种姿态。   

6.诗无达估,但是诗歌有良莠之分,就像并不是所有的花朵都是美丽的一样 。   

7.没有不朽的诗人,但是诗歌不朽 。但是我们往往记住了诗歌,忘记了诗人。   

8.一切艺术就其本质来说都是诗歌   

9.诗歌无止境 。唐朝也许不是诗歌的朝代。诗歌的朝代还没有到来,就像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一样。   

10.最好的诗歌也许不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这是对诗歌的一种解构。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诗歌需要这种解构。   

11 交流,我现在越来越不看重交流了。不是因为自大或者狂傲,只是觉得对于诗歌,交流是多余的。诗歌在那里摆着,喜欢看就多看几眼,不喜欢就忘记。一切都很简单。   

12 所谓民间和官方,在思想界和学术界或许是有的。在诗歌界,那是扯淡,我宁愿那些所谓诗歌界那些关于民间和官方的争论从来没有发生过。   

13 在众多的诗人欢聚一堂的时候,那些沉默者,我以为是真诗人.   

简跟帖:

用好长的时间看完,有些累.好象想说的,人都说到了一些,都是些可爱的人,纯真,常带些偏执.其中,米饭的理论更可口些,更体贴大多数网络写诗者的初衷.而后来,当一些人写诗技巧和思想感情日趋臻熟的时候,他们才开始,萌生晓钟的诗歌理性.可这,毕竟有限.更多的人,只是因为人性在功利场上被折磨得皮包骨头,渴望在诗歌这条尚算清冽的泉水里,润泽一下即将干枯的心灵,让自己感觉一下活下去的鲜活,这不算奢侈的愿望,真的没有必要给太多的苛刻.他们,大多数不是想担当唤醒大众的伟大诗人,只是想在和人交臂而过的时候,回眸一望,看看彼此的悲欢离愁,给一个温暖的凝视,然后,继续以后的行程.
诗,是感情出行的路,你以怎样的步态去远方,请,自己选择.

云在天跟帖:

不要给诗歌太多别的东西  它已经很累了......


转网易北社
冷电跟帖:

谢谢转载,认真看了一遍,感触极深。古风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对朦胧诗进行质疑,晓钟与潇潇枫子举出事例来维护朦胧诗的地位,米饭的帖子则主张把诗歌放到平民之中,不要过于注重它有什么伟大的功用,只要能“展示”些什么就行了,但思想有些消极。

这种讨论有助于喜欢写诗的人了解中国现代诗的源流,现状,以及主要争论的问题,对于我们应该是有益的。正如小钟所说,不要光埋头写诗,要明白自己在写什么样的诗。

可以说目前的情况是允许百花齐放,但却只有两三种花在开放,而且开放得并不那么好看,这便是目前诗歌的尴尬现状。在现代生活中诗歌这种低迷的状态还会迁续多久?诗歌会不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类精神的物化而越来越远离我们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晓钟说明:

说明:
以上从朦胧诗谈起的讨论渐渐进入到诗歌理论对于诗歌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了新时代诗歌应该向何处去的问题,讨论仍在继续中。  
我之所以将帖子转发此处,是希望有志于新诗雄起的同仁们看看、想想,我们的诗歌(特别是网络诗歌)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只有历史的,才是未来的。所以我们要认真审视诗歌的历史,就表现内容和形式上,那些需要革新,那些需要继承。这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要真正地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现状,好好地打点行装前进。
祝福大家努力写出好诗,写出属于自己(特性)同时属于大众的好诗!


                    作者:晓钟(诗歌报内容总监)

================================================================================


“网络时代也是个性化时代的到来,各取所需,不需要你定一个方向给人民大众,这样才是生态的环境,只要不违法,任何观点都有可能是正确的。不要否定权威,不要相信权威,关键的问题是,经常想想你自己需要什么。 ”完全赞成这种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07-21 22:06:43

晓钟《茶及其他》
(一)  

你是快乐的,在云雾处  
一抹新绿和着露  
采你的是一双明眸  
四月,山歌起起伏伏  

灯火亮了,脚影繁杂  
茶  
茶  
你与水交融翻滚,安静地  
听话  

烘烤是一种煎熬  
曾经卷缩  
曾经干枯  
凝视你流泪的面容  
这样的痛苦  
接近幸福  

你应该快乐了  
相望于水  
平展自如  
记得三月雨水的渴望  
淡淡的  
有些苦  

(二)  

一刻钟,你无话  
车声依然  
划过思绪  
进入,茶  

默想去年秋  
一片不期而遇的叶  
飘然落下  
你心动了,而茶
   而茶  

第二次加水  
感觉真切些  
心情本是预谋的  
来自,写诗的那个早上  
你想不起  
时间,地点,淡淡的芳华  

茶说,潮湿了  
夜里有个念头  
像山雨  
在叶上,沙沙  
茶说,睡不着,摘下吧


解读:
        谁的迷惘有终点 ?
   

                                                           文/郦楹

  怎样渡过夜晚?生一炉火,煮一壶茶,读一本书,再有音乐陪伴。我想,我会爱极这样的夜。在这样可以独处,无人打扰的夜,与天地灵气交流。此时读书能把世界读到内心深处。然后哼唱一首歌。把自己交出,交给身边的茶盏、灯台,交给世界,交给黑暗,交给自己。散落记忆中的东西,就在这样的夜晚被照亮。

  把触摸转变为不可移动,还是让物质离开习惯已久的环境?一个人写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更认同对触摸和物质的聆听。诚然这样的聆听可以定义在,比如:爱情、亲情、友情等某一个向度上,这里我想对《茶及其他》的介定该要上升一些吧?!我的定义是:独处时聆听到了远方生息的灵魂。聆听到了内心世界传递来的翻涌。聆听到了喁喁轻语的过往。正是这些喁喁轻语,最终触摸内心世界的涌动。把眼睛和双手浸入水中,把茶香和温情交融在一起,打捞出语言。打捞出的这些字带着恬淡迷惘的光。

  迷惘作为一种精神状态,还包含着寻找精神归宿的渴望。就像我相信一个人的情感态度深刻地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一样。当一个人用阅读和聆听的方式与世界对话,用歌唱和牵挂的方式拥有世界,我认为这是有意义的,是温暖的。但依旧有人会判定这是一个遐想的姿势。那么夜晚被喧嚣的电子合成乐,被闪烁的霓红包围时,你有没有这样一个遐想的姿势?当曼德尔施塔姆被脱光衣服站在地下室那一夜,他会怎样?唉,悖论又出现了。现在我只想问:谁的迷惘有终点?


   晓钟老师一直是我在诗歌报敬慕的长者之一。借助晓钟老师的帖子,我自己就放肆多说几句。就是强调一下自己的阅读态度。这样的强调以前看过我精华阅读帖子的朋友们该是熟悉的。这里重申的目的,我想是:这样能够有助大家和我的继续阅读。

1、是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还是完全深入进去,这委实难以抉择。 
2、对于和我一样在书写道路上行走的他(她)们,我尽量怀着悲悯的态度去对待。尽管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怜的表现。.
3、你可能会指责我:为什么总把目光停留在灵魂上,而不去关注其他有趣的东西?我想我只能对你抱以无奈的一笑
4、时间和心情关系文笔难免浮躁,读者谅解。
                  2005-7-21(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23 17: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